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九章 火爆的畸形產業


  這一天,李俊的父親下班回家還未踏進門口,就聞到一股熏鼻的煙味,他迅速打開房門后大惊:只見昨天剛拿到北大錄取通知書高興得一夜未合眼的儿子此時此刻卻歪倒在地板上,而在他的身邊是仍在冒煙的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書籍与复習資料……
  “小俊!小俊——!”老李迅速沖進去,然后赶緊抓起電話:“120嗎?請快派輛救護車,我家孩子出事了!……”
  “鈴鈴鈴——”救護警鈴把李俊家所在的整個街道都惊動了。
  李俊后來得救了,診斷結果是煙火過大造成的暫時性窒息。
  入夜,老李全家人守在剛剛醒來的即將成為北大學生的李俊身邊又是悲來又是喜。
  “我說把它作廢品賣掉,你非要燒它。這不,多險啊!”老子怨儿子不懂事。
  “我已經被它們壓几年了,我覺得不把它們燒掉心頭的山沒有搬掉。嘿嘿。差點又被這該死的山壓死……”儿子蒼自的臉露出了苦澀的笑。
  李俊和父親說的是同一樣東西,那就是李俊上高中三年來為高考而備的那七八十斤重的參考書籍与复習資料。
  昨天,李俊拿到錄取通知書,他和全家人一番狂喜后,第一句話就“惡狠狠”地說:“你們知道我現在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呀?”
  妹妹說:“是不是還你欠我的五百元壓歲錢?”
  當哥哥的李俊對妹妹的話搖頭一笑。
  母親說:“你該找以前的女朋友談談了,上了北大,以后你還不知是咋樣呢,談女朋友的事該擱遠些了。”
  儿子又笑笑,對媽說:“放心,有了北大這塊金招牌,保證給你找回個最稱心如意的儿媳婦回來,不過現在我不做那無聊的事。”
  父親說:“我猜到了,你想把一屋子的复習資料和以前給你買的書整理整理,以后留給你妹妹考大學用。”
  儿子說:“誰知道妹妹她們以后考什么呢!不過,知我者老爸也。現在我第一件想做的事就是要搬掉壓在我心頭三年的泰山!”
  母親和妹妹不知李俊在說什么,只有他父親朝儿子擠擠眼,說:“你小子現在好狂!”
  當晚儿子和父親沒有就如何搬掉“泰山”的事達成協議,儿子堅決要求“徹底、干淨地消滅之”。父親說那是我跑斷腿給你買回的“寶貝”,是我的“全部希望”。怎么可以一把火就燒了?
  燒!不燒不解我多年的心頭之恨!已經成為“北大生”的儿子如今口气也變大了。
  見望子成龍的愿望已實現,老子朝儿子笑笑,也就沒有再說什么。不過,第二天的一場搶險,讓當爸的老李著實心痛了一番:作為一個工薪家庭的當家人,老李平時愛在小本本上對日常家庭開支作個記錄,而且還有明細欄目。打儿子進高中三年以來,花在為其准備考大學而買的教材和复習資料就達一千零三十八元;參加各种輔導班學習班一千八百元;買“腦黃金”、“忘不了”等健腦營養品花兩千四百多元;在“三模”考和高考期間花去“補氧費”一百二十元,其它如“改善生活”到有利于激發腦智力的特色餐廳吃飯費共計八次九百三十四元。三年里共為儿子“補腦”開銷達六千二百九十二元,占全家年度支出的二十三個百分點。
  老李抖了抖手中的那本“家庭開支記錄”,自嘲地對我說:不是我這個人“不男人”,其實哪家有孩子參加高考的都跟我們差不多,也許只是他們沒有像我們認真地記過賬而已,否則算一算也會讓你嚇一跳。
  “值了。儿子爭气考上北大,家里這几年勒緊褲腰帶也沒有算白下‘投資’。比起有的人家光為孩子買健腦啥的保健補品花掉近万元的開支,我們還是算少的呢!”老李告訴我。
  我的這部報告本來并沒有想到要涉及一個看起來与高等教育無關聯的商品產業,但后來在采訪中碰到了包括李俊父親在內的不少家長們的叫苦与反映,我于是決定要增加一部分寫二寫發生在隨中國高考發展起來的一個畸型產業,或者說它是靠著中國考試這棵大樹滋生出來的“野蘑菇”。
要發財,印教材

  我認識一位現在已經“規規矩矩做人”的股票界大腕人物一把“規規矩矩做人”几個字加上引號是他自己要求的,他說他一生都是在冒險,只是現在做股票是合法的生意而已。
  能說實話的冒險家的嘴里,都有最激動人心的傳奇故事。我暫且把這位一直在前沿陣地作戰的生意人稱為贏家——他确實在很多時間里總是贏別人或者贏在別人之前。比如他現在有几千万的資產,而讓他最早起家的,并不是靠在股票場上投資獲得的,卻是与股票毫不相干的售書業。贏家以前是我們俗稱的書商。他走上書商這條路純粹是一個偶然。他也是“恢复高考”那年的一千多万考生中的一個,只是因為家庭出身不好,當時父親的地主帽子還沒有摘掉,所以最后還是被公社革委會拿掉了資格。他說他雖然后來一气之下徹底告別了圓大學夢的理想与追求,但沒有后悔高考給他帶來了另一個机遇,那就是他今天成為千万富翁的另一條路——發財路。
  贏家從小好學,且十分愛惜每一本學過的書籍和課本,甚至連作業本都一本不少地保留了下來,從小學到初中的,他全部保存在自己的那個課本箱里。初中畢業后,他失去了上高中的資格,但他卻同樣保留了全套高中課本,并且認真地自學完了高中課程。他至今感謝村上同姓氏的一位高中生,是這位高中生把念完的高中書籍都送給了他。后來出了沒有想到的事:斷了十多年的大學高考要恢复,一時間,連書本都找不著的那一代人,忙得不知如何是好。贏家好不興奮,因為他的小木箱里整整齊齊地保留著中學的全部課本与作業題!但令他痛苦不堪的是他自己沒有考大學的權利。“牛鬼蛇神”子女不能考,當時公社里的意見非常明确。于是贏家就成了生產大隊和公社一幫想考大學的同齡人的得力幫助者。
  “贏家,把書借我們用一用!”
  “喂,贏家,你看我什么知識都還給了老師,你能不能幫助我把你以前的作業也抄一份給我?”
  面對同齡人們表現出的少有的熱情,贏家覺得自己雖然不能參加高考,但能為大家做點事也是非常有益的,那個年代的人的精神境界都很純,于是在77、78和79三年中,他記不得自己到底為那些考大學的同齡人抄寫過多少篇課文和复習題,總之他記得光是在考上大學后為表示感謝而請他吃飯的就有几十人次。到后來,他在家鄉一帶竟然出了名,有人說只要有從他那儿要來的复習資料,考大學就能成。到了80年代,附近的一些中學生和家長們成批成批地到他那儿要資料。再抄是抄不出來了,他便開始用复寫紙謄抄。起初他都是義務為大家做,后來大家感到不好意思了,就主動給他點錢,慢慢地這种“幫助”成了一种交易。隨著商品意識漸漸進入人們的生活,贏家覺得每年這么多參加高考的人,要是把复習資料整理成書,不也可以賣嗎?當年他就把自己留下的課本复習題和前几年高考的題請人解答后一起复印成冊,每本收取一元錢的成本費,沒想到那年他在家鄉的附近几個鎮上共賣出六百多本,除去成本淨利也有三四百元。
  “這不等于我一年養了好几頭豬嗎?”贏家躲在被窩里這么一算,簡直樂得心都快要跳出來啦:干!明年干它個一千元!1983年那年春夏兩季的三個多月里,贏家起早摸黑,裝訂成冊兩千本“高考參考資料”,每本定价兩元——他開始有了商品意識,定价兩元,一塊五毛也賣,實在不行就賣一塊。后來贏家樂得合不攏嘴,因為這年他的兩千本“參考資料”全部賣完,且平均售价沒低于一塊五毛。這年他整整賺了三千六百多元,除去成本獲得淨利兩千七百多元。
  贏家在方圓几十里的城里鄉里都出名了,但太出名就會坏事。這年夏天,他被市場管理委員會拉去關了十二天,罰款兩千元。贏家為此痛哭了一場。
  他再不敢印書賣書了,可“給考大學的人賣复習資料能掙大錢”這一欲望一直在贏家的腦子里轉動。正在這一年冬天,一位省城來的書商突然登門造訪,請贏家出山,“我們聯手搞怎么樣?”
  “我不敢了,他們會把我當投机倒把抓起來。”贏家心有余悸。
  “怕什么?我有正式出版社的書號!”書商說。
  此時贏家才第一次知道出書是要有書號這一說,而且有了書號就算是合法了,不是投机倒把。“行,只要不是投机倒把我就干。”贏家笑了,他与書商談成,由他負責選編高考复習資料的內容和市場銷售,書商負責搞書號和市場營銷的相關手續,利益五五對開。
  這一年,贏家与那書商兩人共印書兩万冊,僅在江西、河南兩省銷售,百分之百地銷售出去了,各得四万余元。他們說好:誰也不把利潤放進口袋,全部投入到來年的“再生產”。
  第二年,贏家和那書商再度合作,這次他們共印了十万冊,并舖到了全國市場,又一舉獲得大胜。每人得利二十余万元。
  “那時我們感覺全中國遍地都是黃金!我們印高考复習資料就像在印人民幣一樣,印多少就能變成多少錢。第三年我和朋友又一次合作,不想這年沒有獲得全胜,印三十万冊,有十万壓在手里……”贏家說。
  “為什么?”
  “被几個出版社搶占了市場。”贏家說,“雖然這年的事對我們來說是坏事,可實際上是給我們怎么走好高考教材這條路指出了方向,坏事變成了好事。從這年開始,我們就涉足到了出版社,并且用短短的時間,把几個本來連飯都吃不上的小出版社,滾動成了名傳四方的大出版社……”
  贏家后來的故事就變得神秘了——賺錢賺到一定份上是不再告訴他人具体數字和操作的秘密的。可是我知道贏家的許多發跡的過程,在80年代中葉,他先后承包了南方几個教育出版社和科技出版社,還是一律靠編賣教材和高考复習參考資料為惟一的生意。經他運作的某出版社,原來一年出不了几十本書,而且大部分是賠本生意,贏家承包了這家出版社的教材編輯室,一年中就給出版社掙得利潤五百多万元。后來出版社的小樓也蓋起來了,職工工資獎金也成倍往上漲,但贏家在這儿卻成了輸家。出版社的社長客气地對他說,我們明年准備發動編輯們也都來搞教材,你不是編輯人員……言外之意是要“請”他走。贏家一聲冷笑,甩手就走人。到另一家出版社后,贏家學乖了:我只出錢買你書號,其它的与你們出版社絲毫沒關系。行,一套教材的書號得交三万元。贏家說行,三万就三万。后來出版社看到他一開印就是十万冊書,便說書號五万元。贏家還是說行,五万就五万。由于這樣比較干脆的操作,贏家在那几年中迅速成為“百万富翁”,1990年時個人資產已達千万元之巨。
  后來贏家再沒有干這行當了,不是錢不好賺,而是國家教育部和新聞出版署一直在抓教材出版的管理。那些本來不懂市場的出版社也經過几年的摸索,漸漸自己有了行勢,并且根本用不著像贏家這類書商參与,就能賺大錢。
  贏家告別了高考教材發行戰場,投身到了股票市場。而那些可以出或者不能出教材的出版商們照樣大賺特賺學生們的錢,并成為至今中國出版業中最富有的階層。
  “誰有編印教材的權利,誰就是捧了金飯碗!”出版界這句話已經說了多少年,且是經久不衰的了。
  某教育出版社原來僅是省人民出版社下面的一個教育科技編輯室,但這是十几年前的事,十几年后的今天,俗稱“老大”的人民社早已在當年從自己体制下分出去的“小弟弟”教育社面前變得畢恭畢敬了。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如今的人民社社長也時常要到教育社那儿“打工”——找本什么教材出出,以緩解本社出版的虧損局面。教育社呢,人員編制不多,但每一個編制的含金量,可是在省出版集團下面最高的,因為能進教育社,就意味著可以拿到比一般出版社高出三倍以上的工資和一套讓其官出版社的人盼一輩子都難以得到的三室一廳房子。這個省出版集團所屬的“老大”人民社与“小弟弟”教育社在過去十几年之間發生的地位變化,很典型地反映出中國考試制度与考試現象直接孕育了一個十分引人注目的產業,即教育出版業的空前發展。
  据1999年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的年度出版數字統計,全國的圖書出版物中,教材及与教材相關的教育類圖書,約占全國圖書總量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年銷售量達三百億元左右。這個數字令人吃惊,它等于告訴我們,全國的三億多學生,平均每人負擔教材費多達百元以上。其實這僅僅是一個不十分准确的數据,因為很多通過“第二渠道”走的教材比如專門給高考(還有中考)學生准備的各种名目繁多的“參考資料”、“參考書籍”等,還根本就沒有在統計之內。有一個學生家長告訴過我,他在儿子參加高考之前一年多中所買的“參考資料”的來源渠道:他是西安人,听人說北京出的《海淀考王》等“高考參考叢書”都是北大、清華附中名師編著的,于是1998年在西安召開的那屆規模空前的圖書展銷會上,他一下就為儿子買了三十多本、計五百多元的書籍。后來听說又有兩套“參考資料”不錯,特意托人專門從一個書商那儿高价購得一套“樣書”。其實這位家長談的現象并不在少數。市場上和新華書店里所看到的“考試書籍”,僅為這類書籍的三分之二;還有三分之一在非正規渠道銷售。
  人們可能還記得,在1990年至1993年之間,國家有固煒門曾多次集中力量開展打擊和圍剿地下印發各類考試參考資料与圖書的專項嚴打非法出版物活動。其中在一次南方的“嚴打”中,一舉堵襲了一個非法書商印制的所謂《高考參考總匯》,其數量達五十余万冊之多!据這位以專營“高考教材”為業的黑道“老大”交待,他在過去的五年里,曾冒用青海、甘肅等教育出版社的書號從事非法交易的圖書就有三十多种、總碼洋達千万元之巨。而且這位黑道“老大”的黑書銷得還特別順手,從來沒“打卡”過。原因是他的印刷成本低,不要書號費,也沒有交稅一說,故他出手批發的圖書折扣之低,使得他有足夠的市場。“但根本問題還不是在這里,而是因為每年的考試市場太大,只要你糊弄個好書名,就有人會買。”這位黑道“老大”說出了問題的根源所在。
  無須掩飾這樣一個事實:中國的為數相當的出版人士靠每年的“教材”与“考試參考圖書”,吃得太肥了,而且肥到每年你安安穩穩坐在那儿就可以等到一批又一批人為你高高興興地送錢來……
  某省的一位作家出身的文藝出版社社長不無气憤地說,他辛辛苦苦帶領全社編輯職工干了十几年,年年連獎金都成問題,領導說他們的工作沒成績,但這位社長說,他的出版社出書獲得過全國的“圖書獎”,也得過中宣部的“五個一工程獎”,更為廣大讀者出版過很多全國有影響的文學作品,每年文藝社的全体員工都要花費大量精力去抓這些精品,可到頭來他手下的兵卻越來越少了,現在社里的骨干只剩下十几個五六十歲的老編輯了,有能力的年輕編輯都跑到教育出版社去了。“那儿多舒服呀,不用動腦子,今年的教材就是去年的翻版,換個書皮,改個名字就是新書,而且越賣越好。有時間還可以出去搞第二職業。”那些离他而去的年輕編輯們笑呵呵地對他說。“有啥辦法,這就是中國國情!”這位社長說,他花了几年心血精心編印的巴金“三部曲”的年銷售量,還不如人家教育出版社一本《高考熱點知識指導》一個月銷售量的十分之一。
  北京西四新華書店和新街口新華書店是离我家最近的兩個書店,也是我為了寫本書重點追蹤書市行情的兩個點。1998年高考前夕,我在這兩個書店順手摘寫下的有關高考的書目,竟然在一張紙上沒抄完,草草一數,整整六十多种!光是《海淀考王》、《海淀名師》、《海淀高考大沖刺》一類的參考書就有好几种,而且每一种又都是好几本一套的“叢書”。
  1999年高考前我又走進這兩家書店,重新摘錄了一批書目,發現兩個奇特現象,一是我在98年時以為再也想不出的好書名,這一年又粉墨登場了一大批,如《99高考必胜新型題及解析》、《走清華北大高考階梯訓練》和像《在清華等你》、《在北大等你》等等這類很誘人的新書名。另一個現象是一些前一年就有的高考复習資料,這一年僅僅把“98”的年份改成了“99”年份,內容除了增添了99年高考的試題外,仍然是98年我看到的那些老書。其种類則比前一年多了不少。
  到了2000年元旦那天,我跑到北京西單圖書大廈再次觀摩“高考參考”書展,粗略地過目一下,比前兩年的勢頭有增無減。在此列下其中一些書名:它們是《海淀備考》、《海淀名題》、《海淀考王》、《金榜題典》、《百練一胜》、《天驕之路》、《高考領路指南:瘋狂沖刺》、《高考難題得分》、《高考短平快》、《2000高考能力題》、《2000高考紅皮書》、《2000高考總复習》、《2000最新高考命題考典》、《2000高考會考大演習》、《2000北大清華高考狀元題易錯題典》、《海淀高考內部摸底試卷》、《北京市著名重點中學模擬試卷精選》、《全國十大名師中學試題精選》、《最新高考對策与模擬試卷》
  我實在摘不過來,因為外地出的如《黃岡考典》、《上海狀元題典》等,似乎是我前兩年就見過的老書新版。
  “老書新書有啥關系?只要能讓孩子們考上大學就行了唄!”書店的服務員在与我聊天時說,老書還吃香呢,比如有一套“海淀名師”編寫的高考書,据說有考進北大、清華的“狀元們”在報紙上一介紹后,想買的人更多了。
  那為什么一樣的內容又把書名給換了呢?我問。
  哈哈哈,說你們作家是書呆子還真沒有白冤枉呀!服務員拿我開心。她告訴我,老書名字會不值錢的,因為家長和考生都知道每年高考的內容在變,你出書再用同一個書名,人家就認為看你的書會耽誤考試成績的,所以編書人和出版商們都很精,每年把書名換一下,標題內容作一調整,照樣又是一套新書賣給消費者。而且還有一個秘密:如果此書前一年好賣,換個新書名后可以把定价再提高那么一塊兩塊什么的,不又是一大筆可觀收入嘛!
  原來如此。
  令我感到有些窒息的是,為什么這么多內容相似或重复的參考教材如此常銷不衰?而且我們的學生特別是家長們,竟然對一本本內容雷同的“高考參考垃圾”如此地熱衷?
  “有啥辦法。這叫有病亂投醫。”有位家長道出了他的苦衷:他的女儿成績很不錯,在班上是前三名的水平。孩子交給老爸一個重要任務,那就是每星期必須到書店里去一趟,看到有關高考參考方面的新書就買回來。女儿對他說,爸,你不是要我考大學嗎?老實告訴你,我在學校的成績是靠下苦功夫才得到的,我這做女儿的腦子你老爸給我時就并不比別人聰明,所以我只能靠比別人多下苦功才能赶上前三名,別人做一道題,我得做兩道或三道題;別人做一個難題我就得做兩至三道難題。這老爸你懂了吧?我讓你把書店的新書買回來,就是讓我可以多做些別人可能沒有做的題。唉,重复也沒有關系,考大學不就是為了對付嘛!學校老師都說了,考中國的大學就是靠在題海里學會游泳后才能成功的。
  這位學生家長看了一下我在書店摘抄的書名,笑道:“你至少還有一半以上沒摘抄到。”
  “這么說你至少為女儿買過一百本以上的高考參考書?”
  “一百五六十本吧!”
  “天!你女儿都看過、做過那些書上的題?”
  “全看過,也做了大部分題。”
  我又一聲“天哪”后,對天呼道:“等我孩子考大學時,也要做這么多題嗎?真的那樣就實在太可怕了!”
  他苦笑著搖搖頭:“中國的孩子和家長大概都得經受這樣的折磨吧!”
  為了不讓明天的我們的孩子們受這等折磨,我決定要怒斥一番那些制造題海的罪魁禍首們!因為他們确實太可惡——為達到自己發財賺錢的目的,不顧學生和家長所要承受的負擔,不斷重复地粗糙無比地以极不負責的態度,一年又一年地制造著那些只有一小部分是科學和必須的參考教材与參考資料的大量“高考垃圾物”。正是這些“高考垃圾物”,使得本來就呈空前激烈、空前繁重、空前重复狀態的高考題海應試,變得更加災難深重。
  我想特別指出,有兩种人最可惡。首先是那些坐在家里只管賺錢的出版商們,他們從來不想如何減輕些學生和家長們的負擔,而是只從如何更多地為自己腰包裝錢著想,所以一直不停地一本本出名為“精品”、“指導”,實為誤人子弟、浪費學生寶貴時間的低級印刷物。第二种可惡的人是那些冠以“北大”、“清華”名師的所謂“專家學者”,他們在做什么?恐怕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用句難听的話稱其為“狗屁名師”也一點不過分!原因何在?因為如果他們真的是名師,就不該靠題海戰術來引導廣大學生無數遍地去重复做題,其次如果他們根本就不是什么名師,而是假冒“北大”、“清華”名義在搞欺騙,那么應該是受到法律制裁的。由此我認為,“名師”做錯事,其后果更為惡劣。哪一年市場上不再出現“海淀名師”等高考指導叢書時,也許中國的教育改革才真的開始有希望了。尤其是那些挂著“北大”、“清華”名師的“高考參考”書不再出現時,無疑那才真正到了中國教育的艷陽天。聰明的人對我的這個觀點其實一看就明白:現在大家都在大談特談要改變應試教育,可是某些教師特別是所謂名師們,正在帶頭搞的那些名為“指導”實則是“揀外快”的事,不是正在給已經夠巨浪滔天的高考應試推波助瀾嗎?
  科學家中搞偽科學的是最可惡的敗類,而搞教育的人搞誤導學生的事也應當是最可惡的敗類——是那种影響千秋万代和民族整体素質的敗類!
  中國教材和高考复習類出版物泛濫成災的現狀,應該得到嚴格管理和限制,尤其是對那些以暴利為目的,內容重复,質量低劣的“高考垃圾”式的參考与复習資料。有一位學生在談論起這些“高考垃圾”之所以能盛行時說:從高二開始,學校的老師除了要求我們完成課程教材与參考書外,每周都要發一批不知從哪儿來的“參考資料”或者什么“高考題庫”。老師說了,你們現在是參加全國高考,我們這儿本來教育質量就不行,學校的硬件軟件都比不過人家大城市和名校,所以要靠在統一的考試中獲得与別人一樣的成績,就得多做各類各地方出的參考資料,尤其是北京的參考資料,北京的參考資料中間還要挑選“海淀名師”們編寫的題庫一類參考書。學總是比不學好些。你們的父母不都希望你們考上大學嗎?你們不也一直想走出小地方,到大都市、到國外去追求理想嗎?那就不要怕做題多,也不要怕家里暫時多花點錢。錢算什么?以后你們考上了北大、清華等名牌大學,几年畢業后就可以獲得高薪的工作,現在貸款借款爭取到上大學的机會有什么不合算的?考上与考不上大學是一輩子的事,你們想好了,誰不愿意也可以下交買書的錢呀,我們不勉強。老師這么說了,還有誰不買學校組織購買的這些“高考參考資料与題庫”呢?几乎沒有人敢不交錢的。班上有個同學家里實在拿不出錢,他就抄同學的書,每天,累了一天的同學們睡覺了,他還得抄三四個小時的“參考資料”。令人那同學本來視力挺好的,到高考時卻成了全班近視度數最高的一個。還有一個同學更慘,她家就因為姐姐要出嫁,有兩批學校布置的“參考資料”沒錢買了,她想不出什么辦法,又死要面子,結果乘同宿舍的同學不注意時偷偷地將別人的書藏在自己書包里。后來丟書的同學鬧起來,一查,就查到了她。為這事,這位女同學一直抬不起頭,高考時自然就沒有考上,后來得了精神病,家里人沒有辦法,便將她嫁給了外鄉的殘疾大齡男人。很慘哪!我們同學們得知后都覺得當初學校不該因為几本“參考資料”處理她,這不把好端端的一個女孩子給害了嗎?
  何止是學生受過這般害,我們的家長更有訴不盡的苦。在浙江義烏采訪時,當地朋友告訴我這樣一件事,說他們金華地區有位家長的子女是前年考的大學。但就是因為几本“參考資料”的緣故,爺儿倆至今不說話。這位在北京城里做小商品生意的老板訴說道,那年春節過后,他在北京的“天意”小商品批發市場剛剛租下兩個攤位,生意也剛剛起步,每天不得离身。時間就這樣一天天過去,生意還算過得去,但离家時正准備考大學的儿子交給老子一項任務,讓他到海淀圖書城買一套97年“海淀名師”編的參考教材,而且必須在三月份之前寄回家去。“我們這個破地方,學校連半台語音器都沒有,怎么讓我們能考上好大學呀?”儿子平常就牢騷滿腹,想考上海外語學院的他把全部希望寄托在父親買回那套“海淀名師”參考資料上了。可是被生意纏身的老子到了“五一節”時還沒有把參考資料寄回去。高考成績下來了,儿子因為7分之差沒有考取上海外語學院,屈取第二志愿的湖北某財經學院。對此,儿子恨透了老子,發誓与家里決裂。進大學的兩年里,沒有回過一次家,也沒有要過家里一分錢,儿子說:你們不就是因為錢錢錢,才把我的理想給毀了嗎?那好,我永遠不再要你們的任何幫助了,我一輩子靠我自己。儿子的這個態度,使全家人兩年多來一直陷入嚴重的不和狀態。老板的媳婦一大到晚罵自己的男人不該當初只管自己的生意,不及時把“高考資料”寄回來。當老板的他一听媳婦嚷嚷就火,說你們在家說話容易!做生意就那么簡單嗎?是呀,我沒有把“高考資料”寄回來是耽誤了一些事,但你們就不該理解理解我一個人在外守攤的苦?再說了,即便把“參考資料”寄回來了,就保證考名牌大學了?母親把這話傳到儿子的耳里,儿子听了更生气,說:不是這個理還怎么著?7分之差,不就是一個題嘛?我差就差在有個題從來沒有見過,而我讓買的那套“參考資料”上就有這樣的題型!老子和儿子誰都說服不了誰,這出因為“高考參考資料”引發的矛盾使得一個好端端的家庭四分五裂。當老子的今年夏季便把北京的生意辭了,問他為什么好好的生意就不做了?他說還做它有啥意思?辛辛苦苦一輩子不就是為了后一代?唉,白搭,現在我想開了,人家有能耐,用不著我們窮鄉下人了,再說我也不敢再耽誤了人家。他說上面這些話時,內心充滿了自疚与悲傷。儿子呢,還是不肯原諒老子,他的道理是:不要小看了7分之差。現在他進這所大學的命運比進上海外語學院的命運,可能是天壤之別,因為念了上海外語學院,以后的工作分配完全不用愁,而且可以堂堂正正地進大上海。現在湖北這所財經學院就完全不同了,一是這樣的專業太多了,另一重要原因是畢業時你必須自己找單位,說好一點,能在某個地區市級單位謀個職,說慘一點恐怕連個飯碗都成問題。“我說的一點沒錯,意外的一點損失,有可能造成終身的遺憾。”儿子說的不是沒有一點道理。
  恨誰?恨不該有那些大半是騙人的或者已經被廣大考生視為不可离開的、泛濫成災的“高考參考資料”。哭笑不得的是,全國已經有北京、廣州、上海、武漢等十几個城市出現了專營高考教材及其它音像教學材料的書店——“考試書店”,像廣州、上海等地,一個城市就有十几家“考試書店”連鎖店。一位“考試書店”的老板說:現在什么書都不好賣,惟獨“考試類”的參考書是經久不衰,且越賣越好賣。他說前年開的一間三十來平米的“考試書店”,在這近兩年間連續擴充了四次門臉,生意越發興隆。
  “這几年整個經濟形勢不景气,但我的考試書店卻越辦越好,謝謝中國的考試制度。”老板的臉上一半是得意,一半是嘲諷,因為這位老板雖然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可每天都有那么多“文化人”在瘋狂地為了一個不知是不是真有价值的目標而給他源源不斷地給他送錢來。
辦班大戰使教師也“走穴”

  “走穴”這個名詞,在我們的概念里只有那些演藝界的明星們才用得著,想不到在高考大戰中,我們的那些一直被人們捧至圣人神壇的教師們,也干著“走穴”的勾當,多少叫人感覺不是滋味。
  老師的稱號是神圣的,就是官做得再大,在老師面前你也得屈膝有禮。歷代歷朝的皇帝和達官顯貴都是這樣,不管是真是假,都這么做著給人看的。
  就在并不太久前,我們一提到“老師”這個職業,大多數人對它不僅不敬,反而斥之為“一個只有傻瓜才愿意干的行當”。不是嗎,“臭老九”的罵名首先使人想起“教書匠”的低工資,又使人想起這些只能整天在教室里寫粉筆字,而不可能走出校門搞“第二職業”的先生們;其次是教師永遠不可能有分房、得獎金什么的好事,清貧似乎成了“教書匠”的代名詞。然而僅僅是轉眼間的今天,我們再也听不到有關“老師窮得要造反”、“師范生分配不出去”的消息了。相反,老師成了社會上比較受人尊敬和羡慕的職業,因為他們的待遇他們的獎金他們的房子,全都比別的社會職業要高、要得的容易,而且最重要的是這几乎是個沒有任何風險的職業——只要你安心干下去,就等于坐上了“終身平安”的列車,不像社會上其它職業充滿了競爭的危机。
  教師的被重視与地位的提高,直接原因來自于高考。高考使全國人民都在一种剎不住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狂熱巨瀾中——不上大學找不到工作,不上好大學找不到好工作已是今天社會的最明顯的特征,不管你承認不承認,它已經嚴峻地擺在了我們每一位家長与學生面前。教師因此而成了全社會不可看輕并且必須看重的“香餑餑”。
  教師吃香是從被人尊重開始的。那些要求自己的子女成龍成風的家長們,先是對自己喜歡和認為可以把自己的孩子管好、培養好的老師來點小恩小惠什么的。別小看了家長和孩子給老師的這份小恩小惠,實際上這是使老師這個職業從被人瞧不起到成為今天的“香餑餑“這一過程中最重要的轉折。初次給老師的這种小恩小惠,可能是女人間的一個發夾,一塊頭巾,男人間的一包好煙一瓶酒什么的。后來就越來越變得“高層次”了。先是有人流行送几十塊錢一本的挂歷,再就是在神圣的“教師節”時給老師們每人送些鮮花、甚至北京人說的“盒子”(食品之類),再到后來,這些東西已經不在話下了。有一年報紙上說過這樣一件事:一位班主任在元旦前總收到各种精美的挂歷共計一百多件,最后她不得不動員全家人把這些挂歷送親朋好友。可這也送不了多少呀!還是儿子聰明,說干脆把它“批發”給書商吧。嗨,輕輕松松就這么一倒手,共賺了兩千多元呀!嘗到甜頭后,第二年這位老師公開暗示學生和學生家長必須給她送挂歷,而且誰送的多,誰的孩子將与學校評選的“三好學生”挂鉤。結果“嘩”地學生和家長們給她送了兩百多件挂歷,“挂歷換三好生”因此被新聞媒体上電視曝了光。到現在再玩挂歷已經是不行了,而那些花呀食品呀也見鬼去吧。背著學生和家長的面,几位老師常常把嘴巴往上一抬,說:誰稀罕那些東西!當然,學生家長們明白得很,現在是要錢了,要現錢了。給吧——于是在學校每年的開學前、開學時、分班前、考試時,還有平時不定時的許多机會里,家長們又“自覺自愿”地把一個個包裝得十分精致的紅包以十分体面的方式送到了自己孩子的老師手中……這已經并不是什么秘密了。在北京、上海、廣州,還有甘肅、西安、湖南等等富城市与窮省份,我都從學生家長与某些認為”分配不平”的老師口中知道了上面的這類“交易”。這還不算什么,有些家長為了讓老師(特別是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給自己的孩子一些“偏食”,便不惜塞起“紅包”來,數字嘛當然有多有少,一二百是拿不出手的,千儿八百也不算多。家長說了,現在在任課的老師那儿花掉一兩干元,總比以后因為找個重點中學每差一分要交一万元省許多吧!因為如果參加高考少了几分,那就是害了孩子一輩子的大事,那時可就不是几万元十几万元的事了!家長們心里是這樣想的。老師們后來也知道了家長們的心態,于是自己收上一兩千元也覺得心里找到了平衡,不再感到有失体面。再說体面值几個錢?全社會都進入市場經濟了,我們當老師的出賣自己的時間和勞動,也應當有回報嘛!一切都似乎顯得合情合理,惟有中國傳統的師生情与神圣的教育性質与內涵在發生巨變,開始出現臭銅味……
  一位老師說:存在就有它的合理性。既然是合理的存在,我們通過勞動得到那部分收入自然就是合理的了,如果硬要說還有什么不合理的,充其量也只是沒有交稅而已。
  說對了,尊敬的老師先生。作為一個公民,我想說的不僅僅是交不交稅的問題(其實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作家寫稿,出版社已經無需商量就把該納稅的那部分扣掉了;小商小販不交稅就會每天都要像過街老鼠那樣被工商和警察追來赶去;公務員的每一塊辛苦得來或加班加點得來的獎金的稅,也毫不含糊地早被會計在工資單上扣走了,難道只有老師這樣的“勞動”可以不扣稅嗎?据測算,僅北京市全年老師的灰色收入這一塊,國家至少少收稅收千万元以上!)而且更為嚴重的是,全國性的辦教學輔導班之風如今愈演愈烈,成了中國實行五天工作制后的大量時間里最為激烈、最為嚴重的內戰。看一看北京的那些學校大門口壯觀的自行車隊伍,你就會知道中國的辦班大戰已經早已到了白熱化狀態。而在這全國性的辦班大戰中,名城名校周圍是最嚴重的“戰爭策源地”。我的家緊挨著北京著名中學四中,每逢星期六和星期天,以及每天的晚上,你有空去那儿看一看,你一定會惊歎:簡直太火爆!太那個了!
  四中素有“全國第一中學”之稱,据說能進這個中學就等于是提前進了北大、清華,在北京市民心目中四中的教學質量的含金量之高由此可見。四中在1999年的招生中,對外稱是600分,其實錄取時高達609分以上。現在的百姓都很精明也很講究實際,你四中好就好在教學質量不是?教學好不好具体還不是指的教師嘛。那好,我孩子上不了你四中,我還不可以請你四中的老師?四中是所名牌中學,學校沒有初中,只有高中。學校對社會上那么多家長和學生期望請他們的老師當家教,一是喜二是憂,喜當然是為名校效應,憂便是不能分散老師的精力呀!想來想去,還是最好讓老師集中時間、集中場所進行些課外的教學。再說那樣學校也可以為大家謀些“三產福利”。好主意。對外辦班的事就這么定了下來。好嘛,打80年代開始,四中的業余輔導班歷經十几年,一年比一年人,如今几乎每天晚上和每個星期天都被各种輔導班安排得滿滿當當。以一個班四十人計算,全校一班約算它共開十個班(注意,一天中他們常常安排上下午或者還有晚班三班倒),每個學生收費每學期在六百元至八百元不等,一年下來全校能收多少錢?恐怕得用計算器才能算出。不僅如此,四中的班仍滿足不了全市百姓對它的敬仰之情,于是他們又把以四中名義的輔導班辦到了附近的三十一中和對面的黃城根小學,那儿的班仍在不斷地往外延伸……每逢下課時,接孩子的家長与車輛時常把整條西黃城根大街堵得水泄不通——身為附近居民的我和很多人已經飽嘗了這樣的苦處許多年,然而這又有什么辦法?我自己上初中的孩子不也照樣送進了這樣的“戰場”?
  不知什么時候,在老師中流傳著這樣几句順口溜:“正經課程馬馬虎虎,辦班走穴勤勤快快。工資單上稀里糊涂,額外收入分分清楚……”有位資深老教師說,現在在社會上可以看到的丑惡現象,在教育戰線几乎都能看到。比如說到講課吧,按照教學大綱,學校必須要求任課老師完成一定的工作量。但一些學校為了提高老師的待遇,就以各种理由在學生身上“刮油”:明明是教學時間內的課程,一次家長會就把廣大家長和學生們給蒙了。名義非常好听:我們是辦的提高班,或者叫強化班,不勉強,自愿參加,交費也是自愿的。什么丑惡的事丑惡的勾當,一從老師的嘴里說出來就變得神圣了,學生和家長便老老實實、高高興興地把大把的錢交到了老師手中。這是很實惠的呀,平時上一天課不可能有額外的進賬,除非到了加工資。這辦班情況就不一樣了,一次同學們每人交五元,一個四十人的班就是二百元,學校收走一百元,上課的教師還可以拿到一百元,算它一個月上十節課,不就是一倍的工資又出來了?哎呀依呀,這樣的好事,那錢不出校門不多干活就輕輕松松放進了口袋,校長和老師們皆大歡喜,個個抿著嘴儿偷偷樂。
  當然情況不全是這樣。為了參加高考,一般的高中三年的課程必須在前兩年就得完成,這樣才有可能讓孩子們在高三時集中一年,進行不斷的強化复習和不間斷的試卷大演習。三年的教學大綱兩年就要教完和學完,這任務顯然需要向時間伸手了。那么好吧,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利用節假日和晚上時間補課——補習班最早就這么著滋生出來的。后來補習班就在全國產生了,几乎有中學的地方就有補習班出現。補者,多余的勞動与教學。既然是多余的教學,就該有收費一說。家長們又不得不快快掏錢。應該說這是比較普遍的,一年下來,每位學生的額外費用少說也得二三百元吧!于是全年下來,一個學校就是几十万元的“三產收入”,老師的獎金和福利自然也很丰厚。
  既然社會上有那么多學生為考試升學著急,我們何不也來辦個“特色班”?辦個“名師班”?辦個“專家輔導班”?那些本來退休在家無事可做的老師們,突然躍躍欲試,精神抖擻起來。
  同意同意,你們用晚年的余熱為國家教育事業作貢獻,應當大力鼓勵。不用說,有關机构大開綠燈。于是由一群退休老教師開辦的特色輔導培訓班在某某學校或者單位開張了!哇,來的學生与家長打破了頭,擠破了衣服,那白花花的銀子呵,比儲蓄所柜台前的場景還叫人激動!
  某老女教師早在1987年就退休在家,那時她的退休金一個月才五六百元錢。由于她的收入少,跟著儿媳婦住在一起,成了儿媳婦每天的出气筒,并不得不靠給儿媳婦當長年保姆來換取不被赶出家門的待遇。那年她參加鳳事們組織的培訓實習班后,一個月就拿回一兩千元。老太太這下腰杆硬了。第二年就從家里搬了出去,自己另租了一間房子享清福。不想一直掉臉色和拿她當出气筒的儿媳婦的單位不景气,下了崗。儿媳婦無奈之中求到了婆婆,請已經變成富婆的老太太幫幫忙。老太太用鄙視的目光瞅了一眼儿媳婦,心頭得意地一笑,說可以呀,我現在每天都兼著很多課,家里的事忙不過來,你可以當我的小時工什么的,愿不愿意呀?儿媳婦呆在家里已經有日子了,早已苦不堪言,羞著臉說愿意愿意。那好,當婆婆的眼睛朝天一白,說:工錢可不多啊!不多也行,您老能收留我就是對我的恩賜,現在能在自己家里吃口飯,總比在外面受人气要好多了吧!儿媳婦低賤的話叫老太太听了真是心花怒放。就這樣,老太太每天白天精力充沛地在外當“名師教員”,拿丰厚的收入回家。進屋后則有意擺出一副富婆的架式,讓那個曾經令她咬牙切齒的儿媳婦,跪在自己跟前干活伺侯。這位老太太哪里知道,她在心滿意足地無限享受別人的卑賤時,卻沒有看出那個表面上誠心誠意顯露卑賤的人,早已心底埋下了复仇的种子。三年后的一個夜晚,當依靠外出當“名師”的老太太存足五万元儲蓄時,等待她的便是一個死亡之夜……
  然而像這位老教師的命運畢竟是极少數。很多有聲望、有“特級教師”稱號和曾在某某名校任教的名師們,以其不菲的身价,比那些正式上班的老師還要忙几倍地東奔西跑著。不是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嗎,某几位退休教師組成的“北京海淀名師團”到貴州某地“走穴”——別以為只有劉歡、韋唯才能“走穴”。結果一路走了兩個月,每到一地便被那些夢想考上北大、清華的學子和家長們團團圍住,一上講台就下不了台。開始“名師團”是由某某中學特邀的,后來實在看到家長們太急切的期望,“名師團”便另辟蹊徑,自己租那么一個臨時的地方開課。當然要收費。不知是每小時的收費標准令當地的學生家長感到太貴了,還是讓當地的那些教育部門的官員或當地老師生了气,當晚,“名師們”便被一幫穿制服的人從夢中拉起來,并押到一個非常灰暗的地方審了半夜。結果全團罰款七千多元才放了人——就“無照經營”這一條便足夠“名師們”享用的了。
  在江西与浙江交界的某山城小縣,一位中學校長告訴我說,你們北京的名師值錢呀,到我們這儿走一個星期,就可以拿走我們几個月工資的報酬。我說那你們當地的名校老師不也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勢弄點“外快”嘛!他說當然有呀,就他們學校有位几年來一直教高三畢業班的老師,每每有額外家教收入,比上班的至少多拿二三倍。那校長說,現在的家長對教育質量的意識比任何時候都高,他們知道出一筆錢讓孩子上個名牌學校,比出不多的錢而上一個水平普通的學校要合算得多。同樣,出一筆并不太可觀的錢請一個有經驗的教師到家輔導,比讓孩子上所名校還要划得來。
  辦班大戰和“名師走穴”,就是在這樣的情景下愈演愈烈,到了今天,已經几乎沒有哪個學校不是主要靠辦班增加收入的了。
  中學老師超過大學教授的收入在全國很普遍。家有名校老師,賽過門前開個小舖——這也是北京海淀一帶百姓對那些常年靠辦班發財的老師們的真實描述。其實,在北京,一位稍稍有些名望的學校老師,每年靠隨便編些大路貨“高考參考資料”書,其所獲超過大作家王蒙等人的稿費收入,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儿。
  寫到這儿,我正好看到某文摘報1999年12月6日刊登的一則消息說,上海金山區張堰第二中學出現了這樣一件事:一百四十六名學生家長多則兩千元少則一千元,共捐出十六万多元,給自己的孩子挑選理想的班主任。為什么要這樣做,据該校副校長介紹,是因為每年新生入學后,寫條子走后門擇班的風气讓校長們實在招架不住,于是在一些家長的提議下,干脆來了個“自捐款”聘班主任。此事一經公開,在當地引起一場不小的風波。學校赶緊退款,不想很多家長不愿退,說他們捐款是自愿的,他們拿自己的錢選擇班主任并不違反什么。這正是:中國高考轟轟烈烈,天下怪事無奇不有。
兜賣假文憑一一地攤產業

  中國的天底下總是有很多讓人難以想像的可笑事。比如法輪功,一個李洪志的胡言亂語,竟然能讓那么多人上當,而且有數以千計的人听了他的歪理邪說后,就去自殘或打死親人!人類都發展到什么時候了,為什么會出現這种現象,太值得我們深思了。
  無奇不有。自上大學成為中國人民一大夢想以來,有人便專門以制作假文憑為生,這又是今古一大奇聞。因為奇就奇在這樣荒唐的事,竟然是某些人常年進行的一种職業;奇就奇在這樣荒唐的事,還是某些村寨某些地方十分時興的一個“可以致富”的產業!
  我感到有些慚愧的是,在北京的假文憑制作“大軍”中,有一支隊伍來自我曾經為之寫下一篇題為《東方神話》文章的江蘇東海縣。地處東海之濱的東海人确實創造過值得稱道的東方神話,在那塊大禹出生的土地上,自然界為東海人留下了遍地流光的世間珍寶——天然水晶。1994年,我曾應當地縣委之邀采訪過這塊盛產水晶并在改革開放后利用自然資源,建起的中國最大的水晶市場。東海的水晶可以有兩樁實物來證實:一是現今仍放在中國地質博物館的那塊高約兩米、重達三點五吨的“水晶之王”;二是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安臥的水晶棺,用的也是東海水晶之材。可見東海的水晶之迷人絕倫。我那次撰文所頌揚的是東海人依靠自然資源,建設經濟市場了不起的精神与成功之舉,故而譽之為“東方神話”。哪想到六年后,我在北京的大街上,遇到的這些几年前還在家鄉土地上實心實意做水晶生意的東海人,竟然在首都成群結隊干起了制作假文憑的大買賣,并且聞名北京城!
  開始在《北京晚報》上見此新聞披露的事儿,我還有些不相信,因為一篇《東方神話》使我常常把東海人与通体潤麗、賞心悅目的水晶連在一起,無論如何我不可能想像生在有“水晶之鄉”的東海人會成為最令知識界感到憎憤的制假文憑魁首,且還是成幫結隊具有家庭性、團体性甚至村村鄉鄉一同“戰京城”的制假“東海軍”!
  “你們什么時候想起干這買賣來?”在公安警察朋友的幫助下,我在海淀分局的一個看守所里見到了拘留在那儿的五個剛剛抓獲的制作假文憑的東海人。于是便進行了又一次意想不到的采訪東海人的活動。
  “我們也不是開始就做這事的……”一位看上去也只有二十來歲的女孩子低著頭說,“前些年我也是在家磨水晶項鏈的。可后來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假水晶項鏈大多了,辛辛苦苦磨一條項鏈還賣不到二十元。后來村上有在北京打工的人說,北京城里人多,好賺錢的事很多,做一個假文憑,除去成本就能賺一二百塊。所以我們就跟著到北京來了……”
  “你們怎么就知道做假文憑賣錢?”
  “這還用問嘛!誰不知道現在大學生吃香,城里的單位招工第一條就得有文憑。”
  “哪你是什么文憑?”
  “我哪有啥文憑?初中畢業后大人就讓磨水晶了……”女孩子撥弄著自己的手,使我想起了當年在東海采訪時看到的一雙雙在飛旋的磨床前的靈巧之手。正是這些靈巧之手,使東海縣一下走上了脫貧之路。然而今天,同樣是這樣的靈巧之手卻在于著肮髒的勾當……
  “你知道做假文憑會造成什么社會后果嗎?”
  她搖搖頭,顯得茫然。“我們以前做的水晶項鏈大多是假的,也有人要,沒有人找我們算賬的……”
  “這跟做假水晶項鏈一樣嗎?”
  “不都是假的嘛!有人喜歡用就成。”
  想不到制售假文憑者竟然有這等意識!
  “你們來北京除了制作假文憑外,還做什么呢?”
  她又搖搖頭:“不干其它的。這已經夠忙乎的了。”
  “咋個忙法?”
  “很緊張的吶!”女孩子的兩只眼頓時露出職業般的亢奮:“我們靠白天收活,晚上才能制作。每人都有分工,不能搞亂的嘛。”
  “那你在街上收活?”
  “不。我們女的一般只負責幫男的放風。因為老板說我們女的木呆得很,人家一看你呆頭呆腦的,就不太相信你會做出看不出假的文憑來,所以只讓我們負責放風。”
  听听,她們也有老板!而且“專業”得把那些想做假文憑的“客戶”心理都研究得透又熟。
  “放風主要是干些什么?”
  “替接活的人看有沒有執法的來。”
  “如果有人來抓怎么辦呢?”
  “我們就會或者連按几下自行車鈴,或者嚷嚷几下。那嚷嚷只有我們才明白。”
  “除了放風還干什么?”
  “活多時還負責從收活的人那儿取走照片什么的,送到我們住的地方去做。”
  “你也會做啊?”
  “不。有人專門會做。要字寫得好的人……”
  “你們怎么知道那么多大學的校名和圖章是什么樣呀?特別是校長名字什么的?”
  “知道的。我們有人專門負責收集這方面信息,做活之間會經常互相交換材料的。”
  我有些不明白,干這類勾當一般都是偷偷摸摸的,怎么可能像張网似的互相傳遞情報呢?
  “這有什么?我們都是東海出來的,鄉里鄉親的,再說大家都挺不容易,所以哪個做活的人知道北京大學的校長換人了,就赶緊通知一下另一幫人。”
  “看來你們之間還挺‘團結協作’的呀!”
  “誰出了事,都會影響大家的生意嘛!”
  原來如此!
  我還有問題弄不明白:“你們住的地方也看不見印刷工具一類的東西,那些證件和壓膜皮還有鋼印什么的,都是從哪儿做出來的呀?”
  “你這人真是的,這些東西在我們東海都能造出來,跟你們北京的一模一樣。真的,質量保證不會錯的。我們那儿也有不少中外企業,他們專門做印刷活……”
  瞧,她似乎又以為在街頭遇見了一個“找活的”!
  眼前一位被警察單獨關押的三十來歲的男子,据說是這個團伙的“老板”,于是我們之間有了下面的對話:
  “你自己是什么文憑?”
  “大專。”
  “大專?不會是自己做的文憑吧?”
  對方睜大眼,用一雙极不友好的目光斜了我一眼:“我是正經參加高考才進的學校啊!”
  這真是想不到。
  “那你還干兜售假文憑買賣?”
  “賺錢唄!”
  “什么錢不好賺,干嘛非要干這違法的事?”
  “啥叫違法?”瞧,他還挺有理啊!他說:“我也不是一開始就做這玩藝的。學院畢業后我也在一個單位工作過,可干了那么多年連個中級職稱都沒混上。年年評職稱都得論資排輩,而且總是先要評那些工作二十多年以上的,再就是那些有大本、研究生學歷的。這么几年下來,我勤勤懇懇就是不給我評中級職稱。有一次一個跟我一起到單位的‘本科生’酒后向我透露,他評上的那個中級職稱用的本科文憑,是托人從廣州出了五百元在大街上買的呀。我當時不相信他說的是真的,等他酒后再問他說的是不是真的。開始他不說,后來我嚇唬他,說如果你不告訴我真話,我就到人事科告你。他沒有辦法,就說出了實情,并跪下求我不要告他,還說否則他剛結婚的女人會跟他离婚的。我看他很可怜,就沒有告他。但這事讓我生气极了,我恨單位就看一張文憑,根本不論工作成績,我跟頭吵,頭還是那句話,說我的文憑只有大專,中級職稱還早著呢。一气之下,我辭了工作。出了單位,我想不出干什么。一想到自己就因為文憑不如人家便評不上中級職稱,心想:媽的干脆我就專門做假文憑算了。也早听說大城市里要假文憑的人很多,于是便到了北京來。后來就在海淀的北大校門那儿認識了一個也是我們東海的老鄉,他已經干了好几年這樣的活,而且已經賺了不少錢。第一次我制作的一張假文憑不是為別人做的,是為我自己做的。我給自己做了一張北大研究生文憑證書,當時我看著這張雖然是假的北大研究生文憑證書,心里也好激動:因為我也可以在不認識的人面前顯顯自己的身份。有一次在國際會議中心招生,我就用假研究生文憑,到招聘單位那儿試了一下,結果人家根本沒有看出是假的,還正儿八經地問我愿不愿意到他們單位當高級企划人員。那是個知名國際駐華机构,我哪敢去混水摸魚呀!但這事真讓我激動了好几天!后來听說做假文憑的市場特火,且利大,于是先是給人家當下手,后來便獨立挑攤……”
  “你是干這活的‘老板’,肯定知道那些校名、校章什么的是從哪個渠道獲得的吧?”
  “這有什么复雜的?”他說出的門道,讓人听后不無吃惊:“我本來是大專生,我的同學大多在全國各地大學里讀書,一封信我就從這些同學那儿獲得了想要的所有資料。再說我不是手頭也有北大、清華等大學的證件嗎?大學的門都是敞開著的,尤其一看都是‘校友’,我在里面的哪個門、哪件事辦不成呀!不瞞你說,我在北大、清華的學生中還有好多朋友,我們之間經常師兄師弟相稱呢!”
  听听,天下已經到了這等堤旖,中國的大學里還有什么秘密是那些只要校名、校章和校長圖章樣式的制作假文憑、假證件的人不知道的!
  “你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難道不知道你這樣制作假文憑的不法行為,對中國的高等教育會帶來什么惡劣影響嗎?”
  “我知道。但是我還知道,有人因為得到了我們做的文憑證書,使一生的命運發生了變化。我碰到一個高考沒有考上的湖南人,他三次高考三次落榜,家里人把他赶出了家門。后來他到北京來打工,可沒有一個單位用他,因為他既是外地人,又沒有文憑。這小伙子其實很聰明能干的,就是沒進成大學門,就一事無成。后來他到我這儿買了個本科文憑,便南下到了廣州,結果被一家中外合資企業的老板招聘當了部門經理,沒兩年又當了副總經理。那個香港老板特別看中他,把一家分公司交給他干。沒多長時間,這小伙子就把這個分公司辦得紅火极了。有一天這位已經當了大老板的小伙子上北京中關村進貨,我們在商店門口遇見了。是他認出了我,非要拉我吃飯,之后又送我一千塊錢,他說是我給他提供了叩開命運之門的金磚……”這位制假者講的這個故事,我听完后感到不知是喜還是悲,最后只好稱奇也。
  制假文憑,使一部分沒有能夠踏進大學門的人,為了圓那破碎了的夢,能選擇另一种“捷徑”以慰心魂,這實在讓人感到悲哀。而我在看守所里听到的另一种聲音,更使我心頭充滿了悲哀:
  “正是高考制度圓不了一些人的大學夢,才使另一批沒有飯碗的人有了就業的可能与机會。”
  說這話的人是個制作假文憑的老手。公安人員在他祖住的石景山區西進四區的一棟房間里抄到假文憑二百本、假圖章近百個,以及制假的電腦、塑封机等一條完整的“流水作業線”。北京市在1999年6、7、8三個月集中打擊“三假”(假文憑、假公章、假證書)的專項活動中,共查獲窩點總數不下近百個,不法分子達千計之數,制假,真是名副其實的地下產業……
“招主騙子”也風流

  大干世界無奇不有。因為中國人對上大學有太大的企盼,所以就有了專門掏那些想上大學又找不到學校的學生和家長口袋里的錢的人。這一職業叫“招生騙子”,听起來似乎很別扭,但据公安部的官員證實,确實每年都有一批這樣的犯罪分子。“一批”就不是個小概念,它足可以讓相當一部分人以此為生,以此為業。
  前年,安徽某山區小城的一個省屬礦務局招待所突然熱鬧起來,最多的一天竟有几百人前來“報名咨詢”。報什么名?咨什么詢?一打听,原來正有個“西北技工學院”在這儿“招生”哩!8月中下旬時節,皖中大地的天气很熱,可哪熱得過那些高考的學生和家長們的心嘛!安徽算不得位居前五位的“中國高考大省”,但也絕對是每年高考人數非常多的“准高考大省”,如果按“落榜生”的數量而論,那安徽是不折不扣的大省。也許正是這個原因,“西北技工學院”的牌子在縣城一露面,尤其是它誘人無比的“招生條件”,就使那些剛剛受到高考落榜重擊的學生及他們的家長們,感到仿佛是黑夜里望見了一輪明月。不知何故,這個“西北技工學院”的招生處“李處長”一點架子也沒有,“不像有些大學的招生老師,死板著個臉,你有事求他請他到外面坐坐都不給面子。瞧人家李處長,只要他有空,什么時候叫他都行。”一位家長的話,几乎使所有前來報名的學生家長心中都充滿了無限希望一一現在是什么年代?大學的門對落榜生來說,那就是命運生死之關呀!誰要是有本事能跳過去,就是“未來的人才,眼下的臉面”喲!對廣大落榜生家長來說,什么都不怕,怕就怕沒有哪個大學的招生老師能像“李處長”這樣可以指給你有希望的路走。
  “李處長”的名聲并不是他自己吹出來的,而是越來越多的家長們相互傳頌的——當然,最先講的人是招待所的一名副所長。“還有比‘西北技工學院’更好的大學可上了?人家把分數當作是個參考,關鍵是看孩子的能力和平時的成績。把孩子送到這樣的大學,出來不是全才也是英才!”招待所副所長的現身說法,比廣告還廣告,于是一傳十、十傳百,往日名不見經傳的礦山小招待所一時成了山城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尤其讓那些高考落榜生和家長們心潮起伏的是,“該校”已經放出風:招生名額從最初的二十名,“擴招”到五十名,而且“擴招”的名額不僅不增加學費,反而比“計划內”每個人少五百元。你說這樣“好”的大學中國還有嗎?
  确實沒有。后來据“李處長”自己交待,他玩這一招有他的“高明”之處:“現在家長們對子女的上學簡直是著了迷,你不要多說,只要摸著他們的心去騙就是了。我開始每招一名收五千八百元學費,他們覺得有點儿高,因為安徽山區的農民或城市工薪階層都很窮。后來看到那么多人都想報名,我也曾一時想過在原有收費上再高出它几千元,可后來沒有這樣做,相反我來了個少收几百元。你們問我為什么?當然有我的道理。那么多人想報考,如果你看著人多就漲行勢,而且漲到天价,這時,人家就會警惕起來,怀疑你是不是騙子。而我往下降,并說這是出于對老區人民的照顧,這樣的做法,這樣的理由,別人看來只有正正規規的國家大學才會這么做,騙子是不會這么傻的。所以我后來越騙越順手,簡直成了那些落榜生和他們家長的救命恩人……”
  瞧,能當成騙子的沒有是不狡猾的,傻就傻在我們那些心急又一時被落榜擊悶棍的學生和家長們。有位孩子的父親是縣工商局領導,專門負責抓個体工商戶管理,什么狡猾的對象沒有碰到過?他自己也說,只要是他過眼的人,再想出邪招在他那儿弄虛作假做偷雞摸狗的生意,門都沒有。可是偏偏為了自己女儿上大學的事,他傻到了家:還不僅僅是一兩回親自跑到“招生處”,而且特意托那位招待所副所長請“李處長”上飯店意思意思了不下三五回。當然,后來他的在高考中只考了410分的女儿被“西北技工學院”第一批“錄取”,据說專業也是“最好”的。
  那些日子里,“李處長”确實夠風流的了。工商局頭頭親自來請去吃喝是小事,人們常常看到“李處長”身邊每天都換一兩個長相姣好的女“學生”伴他左右。后來這場“招生”騙局如果不是因為其中的一名女學生告發“李處長”企圖強奸的話,恐怕還要繼續演下去。
  當小山城的這場招生騙局公諸于眾時,受騙的學生和家長們气得差點踩破派出所的鐵門要扒掉騙子的皮,因為騙他們的這位“李處長”原來是位自己只有初中文化的農民。“李處長”交待:他連自己的姓都不是這個木子李,而是長開兩張嘴的那個“呂”字。呂騙子說:“我看到那些急瘋了的家長們為了子女前程,拿著錢票,四處找關系尋學校,不管進的門對不對,闖進去就磕頭燒香。有一個家長竟然對我說:只要能把他女儿送上大學,他們全家人都愿意為我這個冒牌處長做牛做馬。后來我看到他的老婆蠻漂亮,就說能不能讓她來我這儿幫幫忙?他二話沒說,第二天就把自己的老婆送到了我跟前……”騙子不僅騙了學生家長的錢,還把人家的老婆騙到了床上。這出戲讓這個本來就很窮的山城,又多一個難以抹去的污點。
  并非僅有此例。
  甘肅某市在前年也發生過一起滑稽的招生騙局。据說那位“副校長”騙術還很高明。他与兩位情婦一起干,且干得天衣無縫。先是出了三百元錢在深圳地攤上私刻了兩個“某某大學”和“某某大學招生辦公室”公章,再找了個非法印刷厂印刷了一百份“招生簡章”和一百份“錄取通知書”,就開業了。他讓一位情婦留在身邊負責收錢,讓另一位情婦留在南方某省城呼應。當這邊騙招來的學生或者家長想探個虛實時,他就把留在另一頭的那個情婦的電話告訴人家,還若有其事地對被騙對象們說:你們可以找個電話核實一下學校的情況。這一招還真把不少被騙學生和家長們給蒙了過去。為啥?因為學生和家長們按這位招生騙子提供的電話號碼往那邊一打,對方真有人接電話,而且電話里講的与前往甘肅這邊招生的“副校長”說的一點不差。能差嘛?那邊接電話的,正是這位騙子的情婦嘛!
  但后來叫這位騙子出差錯的也是這位遠在天邊的情婦。說好的事:每騙招一人就三三得一均分,可是“后方”的情婦發現“前方”的情婦比她至少多拿三万塊錢,于是不干了,一翻臉,便把三人的全部秘密都給露餡了。
  你道這位“副校長”是個什么東西?別說,他還真當過副校長,不過只是某小學的副校長,因為風流事被開除了公職。沒了工作的他并沒有斷過風流事,要女人,就得要有錢,于是他想到了大學招生是個最好騙錢的事,而且來得快……
  凡是騙子,總會被揭穿。但是可怜的是那些被騙的學生及他們的家長,他們尚未擺脫高考落榜的陰影,又再次被巨大的陰影籠罩与襲擊,想必都是欲哭無淚。
  當心喲,這個世界里什么事最熱鬧,也許就會有陷阱設在那儿。
  高考也不例外。
“忘不了”一一改變你錯誤的一概而論

  近年來,一批与高考相關的“健腦”產品風靡市場,使得那些追求高分的學生和他們的家長瘋了似的忽儿買“腦輕松”,忽儿購“腦黃金”,可到頭來,真的聰明了嗎?誰也說不准,但家長和學生們說:管它有用沒用,哪怕能起點心理作用也行。于是這伴隨著高考浪潮而滋生的健腦品產業近年來紅紅火火。也許正是這個產業大紅火,故人們對它的認識也很多,說啥的都有。
  有一次我發現自己的家里也出現了“忘不了”!
  問夫人何用?她說:“你沒發現自己的女儿現在臨考試時不頭暈了?”我惊詫地問讀中學的女儿:“真有這事?”小家伙一本正經地說:“當然,喝‘忘不了’就是忘不了!”
  嘿,真有這么神?后來我仔細看了一下“忘不了”產品說明,上面說明這產品包含了一种激發人腦DHA脂質的先進科學配方。
  然而我仍然不敢相信“忘不了”有那么神。這几年市場一下冒出的那么多打著健腦保健產品旗號的東西,誰知道它是真是假!
  于是,帶著對目前市場上极其火爆和混亂的“高考健腦”產品的困惑,我專程到了總部在山東的“忘不了”公司。
  一次“忘不了”之行,真是使我永遠忘不了——
  第一個印象是:現今在中國健腦產品市場銷售量位居“老大”的“忘不了”的老板談起生命科學和有關脂肪酸及大腦生理机能時所噴涌的知識叫人万分感歎。從我到“忘不了”公司至离開時的七八個小時里,我們之間的對話談的几乎都是針鋒相對的敏感話題,而劉錫潛先生則始終沒有被我問倒過。
  問:你的“忘不了”真的就可以讓人聰明許多?
  答:應該說:“忘不了”可以使聰明的人更聰明,讓不太聰明的人能聰明起來。
  問:未必。在沒有你們“忘不了”時,愛因斯坦就誕生了,毛澤東也已經領導中國人民打垮了蔣家王朝。
  答:是的。愛因斯坦是天才,但如果他能吃上我們的“忘不了”,他一定會感到滿意,因為那樣他在從事繁重的科學研究時會減少許多疲勞。同樣,毛主席在指揮三大戰役時如果能喝上“忘不了”,他老人家肯定會休息得更好。
  問:据你們所說,學生們吃了你的“忘不了”就會更聰明或者聰明起來,那你一定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了。因為你掌握著制造“忘不了”精華的原料,即深海魚油中DHA、EPA、DPA三种組成大腦細胞的核心物質。
  答:不能。因為“忘不了”3A腦營養膠丸并不等于3A(即:DHA、RPA、DPA)。“忘不了”3A腦營養膠丸是一种專門針對青少年時期大腦生理發育需要而設計的配方組合,并不是三种成份的簡單相加,也并不是只有三种成份。這三种成份是多個組合配方的主要成份,這些成份都是大腦從日常膳食中攝取不到和攝取不足的。如果單用其中某個單質的話,起到的作用,特別是對青少年,效果就打了折扣。我想如果我從小就能吃到“忘不了”這類腦營養素的話,肯定會比現在聰明得多。可惜那個年代沒有。
  問:你自己經常服用“忘不了”?
  答:研制出來后,我是第一個試驗服用的人,從那以后因為有條件,我一直在服用,不但我服用,凡是上下級領導,親朋好友都向我這里來“打秋風”,弄得我都很為難,為此也得罪了不少人,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問:你真的感覺聰明了嗎?
  答:不能說聰明了,但是明顯地感覺到腦力充沛了,疲勞減輕了,工作再累也沒有過去那种昏沉的感覺,我那一年在复旦大學學習,還同時報考了中央党校的經濟管理專業,离畢業只有一個月的時間,要背好几門課程內容,同時還上著另一個學校的專業。最后,我考的成績相當不錯。我現在服用“忘不了”的主要目的,除了增加腦力,減輕用腦疲勞外,還是考慮要延緩自己腦細胞的衰老過程,我怕自己老了得老年痴呆症。
  問:你考試能得好成績,有什么奧妙?
  答:因為我的腦子非常活躍与興奮,不感覺疲勞。其他人也許就不行了。
  問:是長期服用“忘不了”的結果?
  答:有直接作用。
  問:那你的孩子也很聰明?考上大學了?
  答:不。我的孩子不怎么聰明……
  問:這不對吧?“忘不了”老板的孩子一定是聰明中的絕頂聰明者。
  答:不一定。(很懊喪)我很對不起他們,因為在他們上學的時候我一直沒有時間管他們……
  問:那有什么關系!你多給他們吃些“忘不了”不就成了嘛!
  答:(笑)我需要向所有消費者解釋:雖然“忘不了”是一种特殊的、有效的大腦營養品,對青少年提高記憶和思維能力有較強的作用。但是,應當記住:營養是基礎,努力是條件,二者缺一不可。也就是說,“忘不了”只有在你刻苦努力的過程中,才能發揮出它特殊、迷人的效用。我的子女屬于那類不努力的人,單純的營養對他們并不起根本作用。
  問:你自己說這樣的話,就不怕影響你的“忘不了”銷售?
  答:(笑)我們“忘不了”几年來之所以一直位居全國健腦營養品之首,堅持的就是實事求是地告訴廣大消費者一句話:健腦營養品對大腦發育与健康是十分有益的,特別是對那些用腦強度大的學生,也包括你們作家。但它絕對不是惟一可以依賴的物質。人的聰明与天才,創造与智慧,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健康的大腦,二是勤奮的精神。
  我們的“第一回合”就此握手言和,但我的心頭仍然有許多疑惑的東西,那就是為什么中國的保健產品特別是對智力或其它健腦方面有影響的產品,新生的時候都轟轟烈烈,而沒多長時間就銷聲匿跡了?
  我和“忘不了”老板開始了第二回合的較量——
  問:請劉總談談對這一問題的看法。
  答:問題的根本點在于我們商家。
  問:具体所指?
  答:最根本點是宣傳和質量之間的差距。
  問:能再具体些嗎?
  答:你不是也看了很多產品的宣傳廣告嗎?可以坦白地說一句:世界上還沒有哪一种健腦產品可以确保對所有人都產生神奇的作用,所以任何宣傳過頭的廣告,實際上是在誤導消費者,因此最終也害了自己。這就是許多中國保健產品來如閃電、去之無影的原因所在。
  問:听說你們“忘不了”是目前同類保健產品中在市場上立足時間最長的一個?
  答:是。我們從1994年引進美國國際天然藥物公司的配方至今,在市場上銷售已近六個年頭,而且連續被權威部門評為“中國健腦第一品牌”。
  問:“第一品牌”的概念是什么?是否從銷售額和消費者對它的質量認可反饋而來?
  答:這兩個方面應該是最主要的因素。
  間:能透露些你們為了保障或者為了實現這兩個要素而作出的具体努力嗎?
  答:可以。首先是產品的質量。一個保健產品,起決定作用的是它有沒有科技含量很高功能獨到的配方,另外是它有沒有生產這些成品的原料与工藝。我們在這三個方面都按國際標准做到了。而那些當年曾經在市場上紅火一時的產品慘敗的原因,實際上就是它根本不具備上面三個最主要的產品要素。這也是許多健腦和保健產品在市場上“閃電般登場,又閃電般消失”的根本原因。
  問:這實在是极其可怕的現象。因為成千上万的消費者在那种誘人的廣告吸引下,用大把大把的錢從市場上買回一些名不符實的產品。
  答:這也是我們作為中國健腦產品企業感到最難過的事。誠實善良的百姓和廣大消費者們是并不知道內情的,他們真誠的心寄希望于市場上宣傳的那些健腦產品,毫不怀疑電視里看到和听到的那些廣告詞,把辛辛苦苦掙來的錢花出去,買回的卻是些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的東西,當然會憤怒,而銷售產品的企業最終也會得到報應。
  間:你是不是對這樣的同行的結局有些幸災樂禍?
  答:完全說錯了。個別企業的不法行為或缺乏經營道德和正确的理念,給廣大消費者一种受愚弄或受騙的感覺,使百姓對整個中國健腦市場失去信任。一旦這种毀滅性的信任危机全面爆發,我們也會跟著倒霉,尤其像我們“忘不了”這樣的企業。消費者才不管你是什么,他們會把所有健腦產品一同視為污水潑出去。從這個意義上,我真不希望市場上有哪一個同行的產品被消費者怒斥。普通人并不知道我們搞企業的平時有多大心理負擔。有時因為一件根本与你無關的事在媒体上曝光,你跟著會倒霉透頂,甚至比生產偽劣產品的企業損失還要大,你有苦水只能往肚里咽……
  我听后深表同情,但我還是有點疑問:
  問:市場那么雜,競爭那么激烈,有道是同行又是冤家。上面你說的這种不是自己的事卻殃及到你們的事可能經常發生。有很多保健產品的市場,誰能說得清楚到底是哪种原因破坏或者說踐踏了它。比如,你有什么來證明你“忘不了”的產品就沒有問題呢?
  答:當然有。那就是技術与工藝的保障。
  間:“忘不了”靠什么來證實自己是真正意義上的“可以讓聰明人更聰明,讓不太聰明的人聰明起來”的保健品呢?我指的不是那些靠錢就能買來的什么“金獎”證書、什么“技術鑒測報告”,而是外行人也能明白的事。
  答:有的。一是消費者在服用任何一种健腦產品一段時間后,那些真正起作用的產品,消費者完全可以從自己的某些明顯的變化中得出結論。“忘不了”之所以成為目前“中國健腦第一品牌”,不是靠舖天蓋地的廣告宣傳,而是靠它在消費者中贏得的反饋与連鎖反應才立足于市場,并且一年比一年好,這個過程我們已經用了六年時間來證明并且仍將繼續下去,這就是“忘不了”的生命力所在。其二是生產相固禚品必須的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設備條件,很幸運何先生你親自來到我們“忘不了”生產基地,我們可以讓你親眼看一看我們所擁有的生產設備与高技術含量的工藝……
  好,該到了我可以實摸“忘不了”老底的時候了!我提出:能不能帶我到你們的生產車間看一看?
  “對所有外人,我們是從不允許進入生產線的,因為‘忘不了’的工藝流程生產線目前在全世界也是最先進的,我們在与外方合作過程中有明确規定。但你除外——可以看。因為你不是搞技術的,是文人。”劉錫潛微笑著認真答道,隨之便帶我到了成品間。
  在這里,我看到了國家和山東省、德州市政府頒發給他們的無數金光閃閃的牌匾及榮譽證書。我感興趣的是,在這儿發現了除“忘不了”系列樣品外的其它很多非健腦類產品。主人介紹,“忘不了”隸屬的禹王集團共有八個企業,“忘不了”僅是他們打牌子的一個產品而已。“我們之所以能夠用六年多時間一步步地把‘忘不了’推向市場,除了對‘忘不了’產品獨特的工藝与效力的信心外,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有堅強的實力支持著把這一能夠改變我們生命質量的名牌產品推向市場和讓它健康地發展。”劉錫潛說。
  我有些奇怪:健腦產品現在在市場上賣得多瘋!特別是每年有那么多考生買你們的產品,你們“忘不了”又是這類產品中的“老大”,肯定這几年賺了大錢嘛。
  “忘不了”的老板對天長歎一聲,說:一點不瞞你何先生,“忘不了”從1994年至今,我年年要賠進一千多万元,如今已賠進近億元!
  我感到惊詫万分,又連忙說:你不要緊張啊,我此次來采訪沒有任何其它意圖,絕對不會在你這儿要一分錢“有償贊助”和拉什么廣告。你得實事求是喲!
  劉錫潛一臉正經:你到現在還看不出我這人的為人?
  我心里點頭:有點認可。
  劉說:“忘不了”從去年的市場銷售才真正開始不賠錢的。說賠是指我們搞“忘不了”到現在所投入的資金共超過了一個多億,加上貸款交稅,每年的成本等等,所以說現在我的“忘不了”還是賠本做買賣。
  問:這不是違背辦企業的目的嗎?
  答:沒有。任何一家企業都要經歷一個短期的投資過程和以后的收益過程。目前我們的投資賠本過程即將過去。從這個意義上講,也可以看出我們“忘不了”并不是那种想在市場上撈一把就完事、對廣大消費者不負責任的“漿糊”企業。相反,我們不把目前的“忘不了”搞得更好,就企業本身而言,也是絕不允許的。因為如果現在就在市場上砸了,我們企業的損失是最大的。
  問:你沒有感到危机?或者說有沒有擔心哪一天中國的消費者不再認可,“腦黃金”現象又一次出現?
  答:當然有,而且我天天都有這种緊張感。
  問:為什么?
  答:你寫高考的書,卻專程來我厂調查“忘不了”的底細,不也說明目前消費者對市場上那么多直接銷給考生的“健腦產品”的混亂現象有某种擔憂嗎?一旦某一類似以假亂真的“腦黃金”、“腦白銀”什么的讓廣大消費者識破,并因此舉國上下都出來抵制健腦產品,“忘不了”肯定首當其沖受影響。
  問:真是這樣的話,你怎么辦?
  答:(笑)也不怕。不是說市場就是戰場嗎?俗話說真金不怕火煉。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我們“忘不了”經得起這种風浪,并且相信最終能立于不敗之地,因為我們是真正的“腦黃金”!
  我們都滿意地笑了。我的滿意,是因為我看到“忘不了”的經營者是位腳踏實地的讓人放心的有專業知識和經營道德的企業家,同時也因為看到了“忘不了”那具有先進的高科技技術水平的龐大設備与車間。劉錫潛滿意的是他的自信心。
  但是“忘不了”老板也有無奈的“哭腔”:
  如今我們“忘不了”面臨的最大的無奈和困惑不是來自廣大消費者的信任与不信任,而是市場上的那些不正當競爭。劉錫潛說這話時所表現出的憤怒顯而易見。“本來任何一個城市都是商家可以涉足的競爭市場,但前几年,“忘不了”在我們高考咨詢現場擺攤,本來生意大家都可以做,但北京的某些同行采取的做法實在缺乏“首都風范”,派了一幫人在我們的攤前圍成一排,不讓那些想買“忘不了”的學生家長靠近我們的攤位。去年,他們又跟我們來這一手,甚至做得更過分,結果雙方銷售人員打了起來,弄得保安人員來勸架。我們在北京保健市場上,占据同類商品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份額。這本身已經說明首都廣大消費者是信任我們的,北京的同行們再采取這种极端的行為,實在不是高招。”
  在其它地方碰到過比這更嚴重的情況嗎?我問。
  劉錫潛立即用了“有過之而無不及”六個字來形容。他隨手從辦公桌抽屜里拿出一張《健康報》、一張《中國消費者報》,還有一大疊材料。“這些材料是‘忘不了’几年中跟別人經歷的無數次充滿硝煙昧的較量中的一次。因為事情具有代表性,所以介紹給你听听,讓你感覺一下我們的苦惱与煩心。”他接著介紹說,這事發生快兩年了,還就發生在他們山東本省。當時“忘不了”剛剛向某市進軍,而且初入市場就收到了良好效果,百姓非常歡迎,當地技術監督局也通過檢測認為“忘不了”屬于符合國家標准的合格產品。但是就在“忘不了”准入該市三個月時的1998年3月3日,當地發行量很大的《生活導報》突然刊登一則由該市技術監督局提供的該市“魚油市場調查報告”,對“忘不了”產品進行惡意詆毀。“報告”像模像樣地列出一張表,在“內在質量”欄中有意給“忘不了”打分時填了個空白,而在普通百姓不明白其意的“標識”一欄里填了“標識不規范”五個字,又在“魚油”產品价格一欄,赫然標出“忘不了”的价格為最高。“報告”同時把該市生產的一個還未經衛生部批准的假保健產品,列為對消費者的“推荐產品”。技術監督局是代表國家的技術質量衡量權威机构,他們的“報告”一出來,立即在市民中引起震蕩,消費者紛紛拿著報紙找到“忘不了”的當地銷售商要求退貨。十七家“忘不了”的銷售藥店在解釋無效的情況下不得不向“忘不了”總部退貨,几天之前還紅紅火火的“忘不了”市場,一下在該市名聲掃地。劉錫潛和“忘不了”的職員們還沒來得及應付這個市場突然出現的“敗局”,3月17日和3月30日,對保健產品和消費市場具有至關重要意義的權威性國家級媒体《健康報》和《中國消費者報》又將該市同一篇所謂的“報告”刊出,“忘不了”一下蒙受了災難——由原月銷售額兩千多万元滑至一千來万元,甚至几百万元……
  “地方保護主義本來就夠可怕的了,再加上技術監督部門合伙來整一個名牌產品。公理何在?”劉錫潛和“忘不了”員工眼看著昨天還如日中天的企業,一下陷入了全國性的災難,真是气得連吐血都來不及。他們找到那個曾經發給他們“忘不了”是合格產品的證書,后又在媒体上發布所謂“報告”的該市技術監督局,此時的對方又推說提供檢測的不是他們,“要找也應該找代我們檢測的水產檢驗中心嘛。”
  劉錫潛怎能咽下這口气,他跑到北京,請教中國政法大學的專家們。專家們說,這是典型的執法部門的犯法讀職行為,應該通過媒体向全國披露!劉錫潛不是沒想過,但最后他還是選擇了“畢竟是自己省里的事,還是通過本省的正常渠道解決”的路,雖然這些地方保護勢力,并不是能像吃“忘不了”這樣的健腦增智營養品就能對付得了的。
  當我建議采用以毒攻毒的方法給對方來個徹底曝光時,劉錫潛搖搖頭,說:“我不是沒有想過,但最后沒有做是有原因的。一般的消費者并不清楚內情的來龍去脈,你在媒体上鬧,人家會以為你‘忘不了’肯定自己也有問題才引起爭端的嘛。這對我們來說并不是件好事。還不如省省功夫,把精力放在我們的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搞得更好些上。”
  “那出現其他對手跟你們較勁儿時,你們通常也不還手?”
  “是。這也許是我們‘忘不了’制造的另一种聰明吧!”我這時才發現,非常實在的劉錫潛和“忘不了”人,有一种能駕馭大風大浪的若谷胸怀和頗得人心的高超技藝,雖然這其中多少帶有几分無奈外,但這也許正是“忘不了”今天能成為讓千千万万考生和家長們喜愛的保健產品的另一秘訣吧!
  毫無疑問,開發人腦潛能的科學工作和市場運作,對中國的科學家和實業家來說都是一項新興的事業,肯定會經歷一定的曲折与沉浮過程。但作為21世紀高科技時代的一個重要內容,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劉錫潛先生他們開發的“忘不了”產品以及他們針對青少年學生所進行的智力保健事業,必將使我國未來一代在學習知識、提高腦能方面起到積极作用。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