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后記:教育,令我欲罷不能


  江澤民總書記在今年2月1日《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發表時,正值我的“大學教育系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中國高考報告》收筆之時,在近四年的關注教育之后,回頭認真學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我的感受頗多。文學本來与教育分屬不同領域,但當我走過百余所大中小學校,采訪數百人之后,我深深地感到文學与教育之間有太多內涵外延的交叉聯系。其實這本身就是客觀存在的,只是這些年來我們的文學創作者可能不同程度上忽視和忘卻了文學原本的特殊功能而已。
  我第一次寫教育,是授命于團中央要搞“大學希望工程”而進行的一次有關大學貧困生生存現狀的調查采訪,就是后來發表的長篇報告文學《落淚是金》。這部作品在發表之后所引起的反響以及打了一場不大不小的官司,都是在我毫無思想准備的情況下發生的,一方面是全社會性的贊譽和反響,另一方面是一場莫名其妙的法律糾紛。這場本不該出現的官司整整打了一年多,所給我個人心理和精力上的造成的損害,是非當事人所能知的,最后還是北京市高院還了我和作品的清白,在此我不想對此多言。
  我想要說的是,這几年來當自己在無意間把注意力投向中國的教育之后,想不到我從此再也拔不出身了。《落淚是金》的采訪和寫作,用去了我斷斷續續的整整一年半時間,它讓我走了四十多所大學,直接与三百多名當事人進行了心靈的對話。可以想像一下這其中的勞苦。但令我想不到的是,作品發表后,我竟然又不得不走了四十多所大學——這回是他們邀我去作報告,同時還先后又為三百多位貧困大學生牽線搭橋——好心人太多了,到現在我仍然經常接到那些讀了《落淚是金》的好心人要求通過我給貧困大學生獻愛心的信函与電話。從《落淚是金》的最初采訪,到發表之后引發的全社會性的獻愛心熱潮至今,雖然花去了我很多時間与精力,但我深感欣慰的是,我親身感受到了一名作家寫了一部有益于社會的作品后的全部回報:全國數以万計的貧困大學生因《落淚是金》而獲得了各界的幫助,僅北大、清華、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首都的十几所高校,就先后收到社會捐助几百万元,更重要的是,《落淚是金》使生活在今天的人們清醒地明白: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還有為數不少的人仍過著非常艱難的日子,應當用熱情和真誠之心向那些有經濟困難的大學生們伸出援助之手。這是其一。其二是因為這部作品,使我成了很多大學生、中學生,甚至是小學生們的好朋友了。我現在的通訊人員,絕大多數是這些學生,今年元旦和春節期間,我接到最多的問候,也是來自校園的大學生,人數之多叫我難以統計。直至今天,我的周末和星期天仍常常被學生們“搶”去了。他們中有我作品中的主人公,更多的是《落淚是金》的讀者,我們彼此都成為很投緣的朋友,他們在學習、愛情、家庭出現問題后都愿意与我探討,甚至連打工、就業這一類事,都成了我們交往、談論的內容。我的第三個收獲,也就是他們使我深深地“陷進”了教育領地,有了“大學·教育”三部曲的創作打算,即將面世的這一部長篇報告文學《中國高考報告》便是我最新的收獲之一。
  与《落淚是金》有很大不同的是,這部“高考報告”的產生過程,可以說是無數學生和家庭及老師們共同參与的成果,因為《落淚是金》的采訪對象几乎都是相關組織和學校安排的,而此次寫“高考報告”時,我所采訪的近百個家庭、几十所學校和數百名學生,几乎沒有一個是經哪個組織或單位指定的,他們一听說我要寫“高考”,便主動地甘心情愿擠出時間來跟我傾吐心聲。有些事我現在想起來仍感激動,比如在深圳、在北京、在南京,就有一些學生和家長放棄了自己的工作与學習時間,要坐下來与我訴說他們曾經或者正在經歷的高考過程及諸多見解。浙江、新疆、湖南等有四五個中學生,他們在過去的一年多里始終不斷地為我提供他們自己或家庭、學校經歷高考的一件件正在發生的鮮活材料。深圳的一位家長為了讓我更真切地了解、体味“可怜天下父母心”,還把自己与正在念高中的女儿之間兩年間的通信都寄給我看。當我在寫到恢复高考那一段時,許多如今已在各种重要崗位擔任領導職務或者已經成名成家的當年的考生們,都無償地伸出了熱情友誼之手……每每想到這些,我都下定決心一定把全國人民對上大學的那份情愫,和由此生發出的悲壯的、令人触日惊心的、近乎“慘烈”的決戰圖景,盡可能全方位地展現出來,以引發人們更深廣的思考。
  中國的高考是部大書,它是百姓的“家庭第一事”,又是舉國上下几乎人人都會參与的國家大事,從國家主席到普通公民,誰不在念叨這件事?
  其實我在寫這個“教育系列”時,并不僅僅因為自己是名作家,尤其是當這部“高考報告”的進行過程,我已經把自己融為了作品的主人公之一。因為我也是父親了,我的正在讀書中學的女儿的學習狀態,和我作為家長為了孩子能上重點學校、能日后金榜題名而苦心費力的感受,早已使我到了不吐不快的堤旖。舉個小小例子,今年2月19日,我從《北京晚報》上得知,次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又要舉辦“國際高考教育巡回展”,我很想到現場再感受一下“狼來了”的气氛并順便拍几張照片。但那一天我卻感到极其困難,因為馬上進入中考的女儿請的一位家庭教師,就在這一天要為她講課,時間是上午8點半,地址在圓明園內的101中學。我家住在市中心西四,打的到101中學弄不好也得個把小時。怕赶不上國際會議中心的那個巡回展,故而我与女儿在前一天睡覺前定好第二天6點半起床。半夜12點仍在做作業的女儿答應了,可是第二天清早的小鬧鐘響后,她怎么也醒不來,我和她媽极無奈又极不忍心地將她從被窩里揪起來……我們全家三口在這個星期天的一大早赶到了對城里人來說是很偏遠的圓明園,到101中學的老師宿舍時,我們看到的是很多門戶還是靜靜地緊閉著。看著女儿不停打哈欠,我心里直罵自己這是在干什么呀?虧你還在寫猛烈抨擊應試教育的作品呢!但我又不得不對著充滿滄桑的圓明園長歎一聲:我有什么辦法,中國的孩子們不都是要經歷這樣的考試——補課——補課——考試,然而再去參与“中考”“高考”的一場場戰斗嘛!過了一會儿,我和夫人還是無奈地把女儿交給了同樣仍在打哈欠的那位女數學老師。
  當我從北京的最西北角赶到最東南角的國際會議中心時,我看到的場面更是有說不出的難受:巡回展開館不足一個小時,竟有上万人的中國家長帶著自己的孩子擁進了盡是外國學校擺設的展廳之內,那火爆的場面和一雙雙熱切的眼睛,使我心頭隱隱作痛,并且更加堅定了要獻身中國的教育、寫出關于這個領域里我們的家長和孩子們想要說的話的決心!
  教育,成了我這几年的創作源泉与動力。然而我常常問自己:你知道多少關于教育的問題?你又知道什么是教育?
  是啊,教育是什么呢?我真的答不上來多少,然而我知道教育是全党、全杜會的大事,知道它又是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的大事。知道它是孩子們的生活的主要部分,知道它是我們成年人除本職工作之外的重要部分,知道它是一個完整家庭里常常關注和念叨的首要部分,知道它還是我們民族振興的极其重要和突出的部分,而教育對文學而言,我還知道它是塊极其丰富多彩和肥沃的土地,因為它不僅是百姓生活中最能引起共鳴的話題,同時也涵蓋著最大的民眾群体。今天的學生就是明天的社會主流,因而今天的教育狀態,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決定著我們明天的生活与社會發展的面貌。文學能忽視它?能遠离它?當然不能。
  文學与教育有天然的姻緣,因為文學的主要功能就是去教育和感化人,而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又處處离不開文學本身及其文學的美學意義。在我看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它的文學脫离了教育事業而獨立去生存,這樣的文學前景必定是短命的和毫無意義的。同樣,社會主義文學一旦离開了教育事業而獨立存在,也是蒼白和虛妄的。因為中國是個教育大國,廣大的青少年學生是今天的文學的主要接受者和明天的文學的全部接受者,失去了現在的青少年學生,就是失去了明天的文學全部對象。
  今天的教育与文學之間,我認為已經變得“遠親”了,不像當年劉心武先生寫《班主任》時那樣能引發廣大青少年和全社會的熱愛文學了,把文學當作自家的“親娘舅”“好姑媽”。近十余年來,文學似乎不再那么關注教育,不再那么關注四億青少年學生了,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我們的文學已經被今天的青少年學生們毫不留情地拋棄了!他們已不滿意我們作家們寫的東西,少男少女們瘋狂地喜歡“小燕子”、大學生們樂此不疲地自己動手進行网上文學創作,就是學生們對我們當代主流作家們所創作的東西不甚滿意的突出顯露。
  文學該清醒了!隨著知識時代的飛速到來,我們的文學如果再不關注作為未來知識時代的主流公民的今天的在校學生,那么我們的文學只能被時代無情地拋棄和遺忘!
  我還認為,文學對教育的介入,僅僅靠几個儿童文學作家寫几部少儿文學作品是遠遠不夠的,中國教育的現狀,更多的需要能做大手術的“外科”“內科”和x光,而不是一些“小儿科”。也許可能是我這几年的“教育情結”,使我提前意識到做個教育的文學外科專家和X光檢驗員,是件多么有意義的事。
  我愿意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盡管很累,有時還很麻煩,但只要想想我自己的女儿和所有普通家庭的孩子們、我就覺得累點并不虧。
  仍像所有“報告”完成之際那樣,我要特別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人,像教育部的劉長占同志、教育理論家楊東平先生、《沉痾》作者冉云飛先生、《盲點》的作者馬白蘭、《升學內參》的作者余杰先生,《江南貢院》的作者周道祥先生以及黑龍江的王學文高級教師、北京四中、北京三十一中、廣渠門中學、蘇州中學、蘇州第十中學、江蘇常熟中學、河北燕郊中學、浙江義烏中學、深圳中學和中國經營科技管理大學、中華社會大學、北京人文大學、南京藍天大學等學校的領導和老師,包括眾多我數不過來的其他朋友、學生和家長,是他們給我提供了不少采訪上的方便,并提供了參考資料与作品,在此一并表示深深感謝。
  我要感謝的人中,還有几位重要人物,他們是華夏出版社的陳澤順副總編、責任編輯高蘇及《中國作家》雜志的趙虹女士,他們的鼎力相助和精心編制,令我難忘。
  在此,我還想說明兩點:一是關于中國教育的問題,百姓想說的話還很多,尤其是針對高考的話就更多了,本人的這部作品只能算是為百姓說了一部分話,大家盡可借助各种途徑把想說的活都說出來,這應該是一种社會進步。其二,應被采訪者的要求,本書中一些主人公的名字和學校,因眾所周知的原因作了某些技術處理,特此一并說明。
  2000年2月完稿于北京
  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也好了,家長有“望子成龍”的心情,希望子女能夠受到更好的教育,也是自然的。我們的學校、教育部門以及党和國家的其他部門,都要注意做工作,把家長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教師教書育人的心情和學生學習的積极性,引導到正确的方向上來,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質。
  ——江澤民(2000年2月1日《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