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大成若■,其用不弊。 謙之案:“■”,各本作“缺”,意林卷一引經及河上公注均作“鈌”,宋刊河上本作“■”。馬敘倫曰:“‘鈌’‘■’并‘缺’之訛,六朝俗書‘缶’旁与‘垂’旁往往相亂。‘缶’寫成‘○’,因复誤為‘金’也。”“弊”字,傅奕、彭、趙及韓詩外傳九均作“敝”。韻會小補曰:“敝,筆別切,老子云云。”是方日升所見本作“敝”。畢沅曰:“‘敝’,河上公、王弼作‘○’。”是畢所見河、王本作“○”。今諸河、王本皆作“弊”,同此石。 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謙之案:敦煌、遂州、傅、范本及文選魏都賦注、贈陸机出為吳王郎中令詩注、一切經音義五一“盈”均作“滿”。傅、范“沖”作“盅”。范應元曰:“‘大滿若盅’,郭云、王弼同古本。”是范所見王本亦作“滿”。 案作“盈”是也。“滿”字以避漢惠帝諱而改(蔣錫昌說)。各本作“盈”,“盈”字是故書(馬敘倫說)。“沖”,從傅、范本作“盅”,是也。字亦作“沖”。准南原道“沖而徐盈”,注:“虛也。”此“大盈若沖”,即大盈若虛也。 又案“大盈”与上文“大成”相對成文,“成”即“盛”字。盛与盈皆從皿,為飲食用古器物。馬敘倫曰:“案‘成’為‘盛’省。說文曰:‘盛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引申謂器曰盛,禮喪大記‘食粥于盛’是也。此文‘盛’‘缺’相對。說文:‘缺,器破也。’”謙之案“盈”亦器也,說文:“○,滿器也,從皿○。”引申謂滿貯為盈。“大盈若沖”,“沖”宜作“盅”,說文皿部:“○,器虛也,從皿,中聲。老子曰:‘道盅而用之。’”器虛對器滿而言,言大盈之器,有如虛中之器,則其用不窮也。 大直若屈, 謙之案:諸河、王本同,傅、范“屈”作“詘”。羅卷“直”作“真”,誤。 范應元曰:詘音屈,枉曲也。太史公司馬談同古本。 馬敘倫曰:各本及淮南道應訓、后漢書荀爽傳注引并作“屈”。說文:“屈,無尾也。”“詘,詰詘也。”“■,頭頡■也。”“○,蛣○也。”是詰詘為屈曲之義。古書“屈申”字亦多用“詘”。又案此下當有“其用不屈”一句。 孫詒讓曰:案韓詩外傳九引老子“屈”亦作“詘”,与傅本正同,“大巧若拙”句在“大辯若訥”下,下又有“其用不屈”四字。以上文“其用不弊”、“其用不窮”二句例之,則有者是也。韓所据者,猶是先秦、西漢古本,故獨完備。魏、晉以后本皆挩此句矣。 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羅振玉曰:“訥”,敦煌本作“吶”。 謙之案:李道純本、樓正本“辯”作“辨”。庄子胠篋引“大巧若拙”句,淮南道應訓引上二句,并与此同。韓詩外傳九引作“大辯若訥,大巧若拙,其用不屈”,牟子理惑論引作“大辯若訥,大巧若拙”,二句倒置。 易順鼎曰:道德指歸論大成若缺篇“大巧若拙”下又云“是以贏而若詘”,疑所据本有“大贏若詘”一句,無“大辯若訥”一句。 躁胜塞,靜胜熱, 魏稼孫曰:“躁胜塞”,御注“塞”作“寒”,嚴失校。 謙之案“塞”,諸本作“寒”,此誤字。“靜”,傅本作“靖”,下同。又“躁”字,馬敘倫曰:“‘躁’,說文作‘趮’,疾也,今通作‘躁’。此當作‘燥’。”案:馬說是也。釋名:“躁,燥也,物燥乃動而飛揚也。”釋言語:“燥,焦也。”說文:“燥,干也。”嚴遵道德指歸論大成若缺篇曰:“故陰之至也,地裂而冰凝,清風飂冽,霜雪嚴凝,魚鱉蟄伏,万物宛拳。當此之時,一處溫室,臨爐火,重狐貉,襲毳綿,猶不能御也;及至定神安精,動体勞形,則是理泄汗流,捐衣出室,暖有余身矣。”此以“動体勞形”釋“躁”字,雖有見地,然欲以此說明“處溫室,臨爐火,重狐貉,襲毳綿”,不足以胜寒,則与常識所見不同,此蓋誤于以“躁”為“趮”之說。實則“躁”者燥也,“燥”乃老子書中用楚方言,正指爐火而言。詩汝墳釋文曰:“楚人名火曰燥,齊人曰毀,吳人曰■。”老子楚人,故用“躁”字。“躁胜寒”与“靜胜熱”為對文。“靜”与“■”字同,楚辭“收潦而水清”,注作“■”。說文:“■,從水,靜聲。”意謂清水可以胜熱,而爐火可以御寒也。 清靜以為天下正。 嚴可均曰:“以為天下正”,各本無“以”字。 謙之案:景福、邢玄、室町、顧歡、傅、范本均有“以”字。范“清”上有“知”字,云:“古本有‘知以’二字。”“清靜”,嚴本与文選揚雄解嘲注引作“能清能靜”。“正”,遂州本作“政”,敦煌本作“正”,不作“政”,武內誤校云:“敦、景、遂三本作‘政’。”馬敘倫曰:各本及文選東征賦注引作“清靜為天下正”。 譣河上注曰:“能清能靜,則為天下長。”是河上作“能清能靜,為天下正”。成疏曰:“清虛宁靜,可以自利利他,以正治邪,故為天下正。”則成作“清靜以為天下正”。史記老子傳曰:“李耳無為自化,清靜自正。”蓋節文。 【音韻】此章江氏韻讀:缺、敝韻(祭部,敝音蹩),沖、窮韻(中部),屈、拙、訥、熱韻(脂、祭通韻,屈音缺,拙協音梲,訥協奴月反)。靜、正韻(耕部)。鄧廷楨:缺、弊韻,云:“‘弊’音在祭部,‘缺’則祭部之入聲也。”謙之案:姚文田与江同,鄧廷楨、高本漢、奚侗、陳柱均不以“熱”字為韻。李道純曰:“弊”協韻作“鱉”。顧炎武唐韻正十六屑:“缺”去聲則苦惠反,亦作“■”。老子:“大成若■,其用不○。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右景龍碑本四十一字,敦煌本、河、王本四十字,傅、范本四十二字。河上本題“洪德第四十五”,王本題“四十五章”,范本題“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 ------------------ YOUTH 整理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