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費崇先 魏世子 何曇遠 陳秀遠 葛濟之 董青建 齊竟陵王 張逸 釋僧護 僧澄空 釋慧侃 釋道積 釋法誠 宋朝費崇先是吳興人,少年信奉佛法,精心勤奮,泰始三年,接受菩薩的戒規,在謝慧遠家寄齋,二十四天晝夜堅持不懈。每次听經,常把鵲尾香爐放在膝蓋前。剛齋戒了三天,晚上,看見一個人,面容衣服不一般,一直來拿香爐而去。崇先看膝前,香爐還在,才明白是神。自己的衣裳是新洗的,沒有一點不干淨的,只有坐側有個唾壺,于是就撤去唾壺。又看見這個人送回香爐于面前,還沒到座位時,還看見兩個香爐,已到時就合為一個了。那么神人所提的香爐,大概是香爐的影子吧。崇先又曾听人說。福遠有叫欽尼的,精心勤勉而得道,高興地愿去見她。還沒來得及去,這种想法非常誠懇,就常常在他家設齋。忽然看見一個尼姑,容貌儀表端正庄嚴,穿著赭色布的袈裟,正站在齋席前,一頓飯的工夫不見了。崇先此后見到這個尼姑,狀貌打扮,就是前天夜里所看見的人。 宋朝的魏世子是梁郡人,精心勤奮奉佛,儿女也敬奉佛法,只有妻子執意不信。女儿年齡十四歲,病死,七天后而复蘇說:“可以安設一個高座,并供放上無量壽經。”世子就為她准備了經和高座。他的女儿雖然持齋,而不常常看經,現在就升上高座,高聲誦經。開導他的父親說:“我死了后就去了無量國,看見父兄和自己三個人,池中已有芙蓉大花,以后當化生在那當中。唯獨母親沒有,受不了這般痛苦,所以回來稟報。”說完,又死去。于是她的母親也敬信佛法。 何曇遠是廬江人,父万壽是御史中丞。曇遠信奉佛法持菩薩戒,年齡十八歲,遇到父親去逝,悲痛成病,將要死去。曇遠號啕之外,歸心于淨土,希冀祈求而得感應。當時請了几個和尚,曇遠向僧舍忏悔過去的事業,始終沒有感動的驗證。僧舍每次加以獎勵,讓他不要懈怠。以后有一夜誦完經,眾和尚已睡了,曇遠忽然自己吟誦。僧舍惊而問他,曇遠說:“看見佛身是黃金色,火焰一丈多,幡花也象翅膀一樣跟從他,充滿了空中,佛從西面到來,叫他快去。”曇遠一向体弱無力,而這天晚上感到格外的健壯高興,便在盒中拿出香在手中,并把園中的花撒向空中。他的母親說:“你如今如果走了,不想念我嗎?”曇遠無所言而立刻臥倒,平常就取信于家中,听到這靈驗的事而感到奇异,也都欣喜肅然。不十分悲傷害怕。曇遠到了五更天,忽然而死,房子的芬香一直數天不散。 宋朝的陳秀遠是穎川人,曾經做湘州西曹,客居于臨湘縣,年少信奉三寶,年齡已過五十歲,忠守信奉而不減。元徽二年七月間,閒居臥榻而未入睡,歎念万般死生,輪回不定,到底將憑那些,一心祈念,希望能感動托夢。當晚天陰,室內沒有燈燭,過了一會,看見枕邊就象螢光虫一樣的東西,發光飛旋,一會整個屋子都通明,連空中也象白晝。秀遠非常高興,合掌喘息,只見在院子中四五丈之上,有一橋閣,高欄彩檻,立在空中。秀遠一點也不覺得就升上去,坐在橋側,看見橋上的男女往來,衣裝和世人的不兩樣。最后有一婦人,年齡可有三十歲,青襖白衣,走到秀遠前而站住,過了一會又有一個婦人穿著白布衣服,扎著環形發髻,拿著香花在前,告訴秀遠說:“你的前身就是我,用這個花來供養佛的原因,才能輪回轉世變作你。”又指著青襖白衣的婦人說:“這就是我的前身。”說完而去。后指的那個人也逐漸消失了。秀遠不知不覺地回到原地時,光也都滅了。 葛濟之是句容人,葛稚川的后代,他的妻子是同郡的紀氏,体貌文雅,有婦人之德。濟之一世信奉神仙,紀氏也敬慕而更樂佛法。經常守誠而不廢。忽然一天正在織布,不一會就覺得天气晴朗,空气清新,于是就放下梭子仰望四方,看見西方有如來的真身以及寶蓋幢幡滿天,心里特別高興地說:“經中提到無量壽佛,就應當是他了。”便迎頭作禮,就祈求引。這時立刻就出現了如來的半身和各個幡蓋。不一會就不見了。于是云日鮮艷,五色照耀。鄉里的人都看見了,一直到他走的時候才停止。 齊朝的董青建,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人,父叫賢明,建元年初,做越騎校尉。起初青建的母親宋氏,怀著青建時,夢見有人告訴她說:“你一定生男孩,身上有青痣,可取名為青建。”等生下來果真象說的那樣,就取了名。舉止言談文雅,性情寬厚溫和,家人從未看見他的怒色。看見的人都感到他与眾不同,到了十四歲而做州辟主薄。建元年初,皇儲鎮守樊漢,他做了水曹參軍。第二年七月十六日得了病,自己說:“不用救治。”到了十八日,臨死時坐起對他的母親說:“罪盡了福就來了,我們的緣份永遠斷絕了,愿母親自愛,不必憂愁思念。”于是失聲痛哭,聲斷气絕。將要把他殯葬在喪齋前。那天夜里他在靈柩里說:“生死是兩條道,不要安葬在齋前,自當有個建佛像的道人來迎接我。”第二天,果然有個道人來,名叫曇順,即按靈柩的話,對曇順說了。曇順說:“貧道住在南林寺,建了丈八像剛建成,賢子卻有這樣的感應,寺西面有一點空地,可以安葬他。”于是就把青建葬在寺邊。三天后,他的母親領親屬十多個人。在墓的東邊看見青建象活著的一樣,說:“愿母親不要悲哀,還是回去,青建現在還在寺中住。”母親就止住了哭聲而回,全家吃素而長久齋戒,到了閏月十一日,父賢明又夢見青建說:“愿父親暫且到東齋。”賢明便香湯沐浴,出東齋齋戒,到了十四的夜里,在光明中听見青建的叫喊聲,惊起,看見青建在齋前象生前一樣。父問:“你住在什么地方?”建答:“從死中回來。住在練神宮中,已滿了百日應當從憂愁中解脫而升天。建不忍見父母兄弟哭泣悲傷。三七日禮拜各位佛菩薩,請四天王,所以能夠暫時回來。愿父母從今以后,不要再啼哭于祭祠了。阿母已發下誓愿要見我,不久當命絕,就和我同在一起了。父壽可得七十三年,命終后,應當受三年的罪,父要勤苦行道,就可解脫。”父問:“你從黑夜中來,哪里來的光明。”青建說:“今天和菩薩諸天人同來。這是他們身上的光罷了。”又問到:“你天上認識誰?”青建說:“看見王車騎,張吳興。外祖宋西河。”青建說:“不只是從這一家中生,從四十七年以來,到七處死七處生。已經得到四道的成果了。先發七愿,愿生在人間,所以經歷了生死,從今后永遠完結。雖然得到七次苦痛,我臨死時,就看見七處生与死。所以大哭的原因,是和七家分別了。”問道:“你都出生在誰家?”青建說:“生在江吏部,羊廣州,張吳興,王車騎,蕭吳興,梁給事,董越騎等家。只在這里活了十七年。在別處只生活三、五年罷了。從今以后,嚴酷的歲月很多,應當勤心修建功德。我看見世人死了,許多墮入三涂,生天的人少。勤勉精進,就可以免度。發誓愿升天,也能相見,只是去和來是不一樣的,不能互相約定日期。”又問到:“你母親憂愁想你而欲死,可讓她見見你?”建說:“不必相見,更加使她傷感痛苦罷了,只按先前說的那樣。諸天人已去,不容我久留。”悲慘而傷感,忽然不見了。去了之后竹林左右還有香气。家人也都聞到了香气。青建說所生的七家中江概、羊希、張永、王玄宋漠、蕭惠明、梁季文家。賢明也就出家了,名叫法藏。 齊朝竟陵王,崇信內典,得了熱病,夜里將死。夢見了金像,手端神湯喂他,于是病就好了。 張逸犯罪將死,先造了一個金像,早晚祈求請命。臨刑時,刀砍而脖子不傷。官吏問原因。回答說:“只是因為禮拜神像緣故。”那個神像脖子上有兩個刀痕象有血一樣,因而得免死。 高齊時,有個釋僧護,正心守道。不求功業。愿造八丈大的石像。大家都對他的話感到奇怪。以后在寺北深谷中,看見一個臥石,長可八丈。于是叫工匠建造,經過了一周,臉面和身体的大概都造出來了,而后背著地,用六具拗舉它,起初舉不動。過了一夜到天亮忽然自己翻了身,就接著建造,移到佛堂。晉州淪陷之日,像汗流滿地。周兵入齊,焚燒了許多佛寺,唯獨這個石像不變色。又想弄倒它,用六十頭大牛拉不動。忽然有個奇异的和尚,用瓦木土坯壘而圍上了它,不一會和尚不知何處去了。石像以后托夢給誠信忠心的人說:“我的手指痛。”那個人醒了而去看,是木擊傷了他的二指。于是就立刻補上了。開皇十年,盜像幡蓋的人,夢見八丈高的人進入屋內責問他,賊非常害怕后悔而拜謝。那個像現在還在。 隋開皇年中,和尚澄空,年齡才二十歲。誓愿在晉陽汾西鑄一個鐵像,高七十尺,籌集金炭,籌備費用,准備了二十年,准備好了,于是向遠近廣告要建造,大集賢人,然后選好日子造像。等到煙焰滅息了,開爐之后,那個像沒有鑄成。澄空就深深地自責,磕頭忏悔,又堅守前面的誓約,再商量鑄造,他精心勤懇不畏艱苦,又三十年,用費又准備齊了,則又造像,等到打開爐,那個鑄像又沒有成功。澄空于是呼天求地,叩頭請罪,更加受到貶挫。而自己更加勤勉,又過了二十年,又准備了齊備,然后又選日子,再造佛像,等到到了日期,澄空就只身登上爐頂,百尺高絕之處,揚聲對觀看的人說:“吾年少發誓愿,鑄造大佛,今已荒廢多年,如果今天和以前一樣,我也沒臉面見大眾了。我今天等著開爐,想要舍命于金液之中,一是來謝罪于各個神佛,一是向大家的好心表示誠心的感謝。如果大像圓滿鑄成,以后五十年,我當為它修建重閣。”當時圍觀的人上万,都號哭勸止他,而澄空不听,不一會金液注射,強光閃爍,澄空于是揮手辭謝,象飛鳥一樣跳進去了。等到開爐,鐵像庄嚴端妙,眉發齊備。從此并州人准備為他筑起閣子,而佛身洪大,功用也极廣,不是有特殊功力,不能建造。唐朝開元初年。李皓為太原軍節度使。出游,因而仰視鐵像而歎息說:“象這樣的好相貌,而被風日侵蝕,痛心啊!”于是就出百万串錢,一年之內,而重閣建成,至今北都稱它是平等閣的就是。從僧死像成日一直到李皓正好五十年,用佛法推論,那么李皓難道是澄空的后身啦! 隋朝蔣州大歸善寺釋慧侃,是曲阿人。通神靈而顯鬼神,世人沒有不認識他的。而仰敬尊像,敬事如同真佛一樣,每次看見立像,總是不敢一坐,并勸別人建造佛像,只要作坐像。后去岭南,修行禪法,大有提高。住在栖霞時,曾經去揚都拜見湯偲法師,偲法師用特殊的禮儀接待了他。將要回山,偲法師請他現神力,慧偲就從窗中伸出胳膊,解開齊熙寺佛殿上額。于是告訴偲法師說:“世人沒有遠見卓識,看見了都惊异,所以我不去做了。”大業元年,死在大歸善寺。當初慧侃死之前,把三衣還給眾僧說:“我將要死去,你們要好好活著。”便回房內。大家惊起而追赶他,就看見房中一具白骨,盤坐床上,上前搖動他,鏘然而不散動。 唐朝蒲州普濟寺的釋道積,是河東安邑縣人。精通經教,領會玄旨,河東的才子,沒有人能与他相比。先前是僧人寶澄在普濟寺創建百丈的大像,功愿沒完成而死。耆艾請求道積繼續他的事業,道積接受大家懇切的請求,廣泛化緣,收集了上千的槐木和檀木,而大像建成,道家俗眾共同慶賀,感動了人天。當初道積接受請求的那天晚上,夢見了兩個獅子在大像側,連吐明珠,相接不斷。于是醒了感歎說:“獸王自在,那么標志著法流沒有停止,自涌寶珠,又象征著檀主們施舍不斷。是冥間暗送徵兆,驗證成效就在這里。”就讓工匠,在彌勒大像前畫上自己所夢見的,現在還保存著。那個寺在蒲板的南面,高大寬敞,東面臨州里,南面望著河山。像設三層,四下岩廊,上院下院。交相輝映,善男信女送來的果品,環繞周圍,佛事隆重,都是道積的功勞。 終南山悟真寺的和尚法誠,是雍州万年縣人,拜僧人和為師,和也受到鄉族人的推崇。曾經有人想要害和,夜里進門,看見房內大火,煙騰升入帳中,然后就后悔了。法誠心敬奉佩訓的勉勵。常常誦讀法華經,忠心奉行,早晚不懈怠。感動了普賢,夢見勸他寫大教,醒來后,就誠心行道,大請工匠,讓他寫八部般若經,筑香台寶軸,庄嚴而成。又在寺南的橫岭上,建造了華嚴堂,鑿山堵澗,列棟連脊,前對重巒,右臨斜谷。云霧繚繞,下視煙虹,的确是奇景。弘文館學士張孝靜,善于書寫,法誠就請孝靜寫藏經,齋戒洁淨勤奮懇切,大受感應,靈禽异獸在精舍周圍十分馴服。貞觀十四年,忽然對侍者說:“各种行為無定,法緣有盡,九品往生這話靈驗了。我現在去逝,你不要憂愁煩惱。”說完,口中發光照在柱子上,默默而死。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