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公羊傳 李文禮 殷安 姓房人 元宗逵 獨孤守忠 王熊 曲崇裕 梁士會 張怀慶 康聾 征君 李佐 元載常袞 崔阡 黎干 崔叔清 常愿 劉士榮 袁德師 蔣乂 崔損 有一個人想要去拜訪縣令,問手下的人道:“縣官有什么喜好?”有一個人答道:“喜歡《公羊傳》這部書。”后來去拜見時,縣令問他讀過什么書,他答道:“唯獨研讀過《公羊傳》。”縣令又問:“請問是誰殺的陳他?”那個人良久才答道:“我平生實在未曾殺死陳他。請你查清錯誤。”縣令索性再戲弄他道:“你沒殺陳他,請問是誰殺的?”于是那人十分恐懼,光著腳丫子便走了出來。有人問他什么緣故,他大聲說道:“一見縣令,便拿殺人的事來追問我,以后可不敢再來了,遇到赦免當然就赶緊出來了。” 唐朝人李文禮,是頓丘人,好學而有文彩,官至揚州司馬。此人性情遲鈍,對什么事都不太精細審慎。有一回,他在揚州,有一個官吏從京城回來,給長史捎來一封家信,說姐姐亡故,讓他選個日子啟程回去。文禮忽然听說姐姐亡故,便號啕慟哭起來。那官吏一直等候到他安靜下來時,才又告訴他:“是長史的姐姐。”文禮過了一會儿才慢慢問道:“是長史的姐姐?”那官吏說:“是”。文禮道:“我沒有姐姐,先前就感到奇怪了。” 唐代有個逸士(避世隱居而不做官的人)叫殷安,冀州信都人。他對薛黃門(官職名,即門下省侍中,相當于宰相)說:“自古以來,稱得上圣賢的超不過五個人。伏羲始創八卦,窮盡了天地的旨意,這是一。”于是屈下一指。“神農始种百谷,救濟了万人性命。這是二。”屈下第二個手指。“周公制訂了禮樂,世代相傳。這是三。”屈下第三個手指。“孔子的先知是無窮的,后知更是沒有終极的,是出類拔萃的人物。這是四。”屈下第四個手指。“從這以后,沒有人能夠得上屈手指的。”過了一會儿才說:“加上我是五個。”于是屈下了第五個手指。殷安疏遠、輕視高官卿相,男征勸道:“卿相是值得尊重的,大人也該稍尊敬他們。”殷安道““你也可以做宰相。”男征道:“我哪里敢當。”殷安道:“看你肥頭大臉,不懂今古,只知道狂吃狂喝而沒有才智,不作宰相作什么?”那些輕世傲物的人都是這一類的人。 唐朝時,有個姓房的人很喜歡炫耀自己的門第,只要有姓房的當官,他必定說是自己的親屬。有人了解他有這個毛病,就對他說:“丰邑坊的方相(古代出殯時用紙糊的面目猙獰的開路神)是你的什么親戚?”那姓房的人說:“是我的再從伯父。”問話的人大笑,道:“你既然是方相的侄儿,只能去做嚇唬鬼的事了。” 唐朝時,元宗逵任果州司馬,他家的奴婢死了,安排直典道:“我家的老佣人死了,在我家听使喚多少年了,應該為她找一口棺材葬了。可是我剛剛來到這里,家中貧困,不能買新的,只要個已經用過的,能將就辦了事就行。也不要說是我買,就說是你家自己需用。”直典出門就把此事說出去了,一州的人都把此事作為談論的話題。 唐朝時,杭州參軍獨孤守忠領押送租的船隊去京城,到了半夜,把掌船人緊急集合起來,別的話沒說,只說道:“逆風一定不能張帆。”眾人大笑。 唐朝時,王熊曾任澤州都督。都督府的法曹審判搶掠糧食的盜賊,每個人各判杖撻一百,向他通告判罪情況,他問道:“總共行搶的几個人?”法曹回答:“行搶的七人。”他說:“行搶的七人合起來應判錢七百。”法曹只好依照他的不正确的說法改判,府司便依此給他們七人量刑。當時人們都嗤笑這件事。以前尹正義曾任澤州都督,他是很公平的,后來王熊被派來接替了他。百姓們編出歌謠詠道:“前得尹佛子,后得王癩獺。判事驢咬瓜,喚人牛嚼鐵。見錢滿面喜,無鏹(錢)從頭喝(大聲喊)。常逢餓夜叉,百姓不可活。 唐朝時,冀州參軍曲崇裕寫一首《送司功入京》詩,他寫道:“崇裕有幸會,得遇名流行。司士向京去,曠野哭聲哀。”司功問道:“大學士,教你寫詩的先生是誰?”曲崇裕說:“一位吳地的少年博士,教我這樣押韻。”司功道“真是老師高明,學生就有智慧啊!” 唐朝時,滑州靈昌縣尉梁士會,是“烏翎科”中舉后授的官,里正(鄉村小吏)沒有給他送來烏鴉羽翎,便在公文簿上寫道:“官叫做烏翎,是哪個里正,不送來烏翎?”佐使道:“你這件事太好解決,烏鴉羽毛太多了。”于是梁士會提筆寫道:“官科叫烏翎,是哪個里正不送來雁翅。”真有識之士,听到這件事都嗤笑他。 唐朝時,李義府曾寫過一道詩:“鏤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歸。”有一個棗強縣尉張怀慶好偷名家的文章,他也寫詩道:“生情鏤月為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照鏡自怜回雪影,來時好取洛川歸。”當人們說他道:“活剝王昌齡,生吞郭正一。” 唐玄宗決定要啟用牛仙客作宰相,很擔心与人們的議論不相符合,因而詢問高力士道:“任命仙客為宰相,你以為外面的議論會如何?”高力士道:“仙客出自于小官吏,不是宰相的材料。”玄宗大怒,:“那就該用康聾!”這本來是玄宗一時憤怒說的話,是舉了一個最不可用的人。可是被人听到并偷偷告訴了康聾。他還以為玄宗對康聾恩澤很深,真的要舉他為宰相了。康聾听說后,也信以為真。第二天便換上一套好衣服去上朝,站在班列里,他一直伸著脖子向北坐的皇上張望,希望看到已經寫好的詔命。見到的人無不掩口譏笑。然而當時的輿論也都是以長者來看待他。康聾認為自己將成為大器,有許多奇巧的心思,尤其能預測地形風水。他曾對人講:“我居住的是一片宅第的中央,還能不當宰相?”听到的人越發譏笑他。 唐肅宗時期,急需賢良人材,皇帝下詔搜尋山林草澤,凡有怀才抱德以及挽救危難時局而使國家稱霸于世的人,都可以授予爵位并任命官職。有一個征君(不就朝廷征聘的人),穿草衣,登草鞋,從靈武來到京都朝堂。肅宗听說后高興地說:“果然有賢士響應招募啊!”于是召見他來回答問題,肅宗詢問他時事得失,直到最后也未回答一句話。只是一次又一次地觀望肅宗的臉并奏道:“微臣有個發現,陛下知道嗎?”肅宗道:“不知道。”征君接著道:“臣看出陛下的臉,是在靈武時消瘦的。”肅宗道:“天不亮就穿衣,天黑才吃飯,每天這樣操勞,以至于此。”左右官員有忍俊不禁的。直到他從朝堂中退出來。再沒說別的話。皇帝知道這是個無知妄為的人,可是怕封閉以后有賢良應招之路,為勉力他而授予他縣令之職。將要到寒食節的時候,京兆司到各縣去搜集杏仁,以准備向皇帝貢奉食用。征君听說此事。說大為不可,极力抗拒,于是又要到朝堂請求与皇上對話,京兆司也怕此人一定有什么不同尋常的見解,也拿他沒辦法。到了召他去答對時,他奏道:“陛下要寒食節用的杏仁,今天臣就是來敲打敲打的,不要再吃那些個渾杏仁了。”皇上只咳嗽一聲把他送走,終究沒有把他治罪。 唐朝人李佐,是山東的豪門勢族。少年時因安史之亂,他的父親与家人失散。李佐后來考中了進士,有美名,官授京兆少尹。他私下尋找父親。有知道的人告訴他后,便到一家賣棺材和陪葬物的舖子去把父親接回來奉養。這樣過几個月。有一天,父親把他叫過來對他說:“你孝敬老人是世上沒有可比的,但是我三十年一直在那伙人中間,前些日子我跟你回來,也沒有与那些人道謝告別一下。你可以准備肥豬五頭,白酒數斛,蒜苗韭菜等數瓮,薄餅十盤,把宴席設在庭院,我好酬謝眾人并一訴衷腸,這樣也就沒有遺憾了。”李佐恭敬地接受了父親的指教,數日后一切准備就緒,他父召集來東西二京善唱挽歌的上百人,一開始還只是安坐在庭院中,過了些時便雜亂地唱起來,到了晚上大家全醉了。眾人扶李佐父親站在床上,他唱了一聲挽歌,所有人便一起合唱起來,接著人們扶著他父親走出庭院,不知去向。一路上有億万人觀看。第二天,李佐丟下家人進入大山里,數日后死去。 唐代宗把國家的各种政務完全委托給宰相去辦理,而宰相元載專權,使國家的典章制度越來越混亂。不送良金重寶。不是大力行賄或不搞邪門歪道的人,是不能出入于朝廷的。到常兗任宰相時,雖然他不受賄賂,但是他孤僻而獨斷專行。由于他不能分別好坏,所以在提拔選用人材上多有失誤。有的同僚找他商量事稍稍頻繁了些,就稱人家是冗沓的人。當時京城里輿論說:“常無分別元好錢。賢人是愚人,愚人也會被看作賢人。”崔祐甫一向公道正直,因而他眾人中大聲說道:“朝廷中上下昏昧,善惡不分。本來是清廉嚴峻的官府,如今變成了鼠輩們養尊處优之地,這怎么能有助于皇上的教化呢?” 唐順宗在東宮為太子時,韋渠向他推荐了崔阡。于是任命他為諭德(官職名),后又為侍書。崔阡不學無術,對太子說:“臣是山野鄙人,不懂得朝廷的典章規矩,見到陛下時我是不是應當稱臣呢?”太子說:“你是宮中的官員,自己應該知道。” 唐代宗朝時,久旱無雨,京兆尹黎干便在朱雀街讓求雨。他建造了一條土龍,召集來城里所有的巫師,舞于建土龍的地方,黎干比巫師們舞得更歡。圍觀的人又惊又笑。可是整整一個月也沒下雨,于是又祈禱于文宣王廟。代宗听說后說道:“祈禱孔丘的時間更長了。”于是下令毀掉土龍,停止求雨,節用膳食,听從天命。這樣做了之后,反倒甘雨足降。 唐德宗朝時,杜佑為淮南節度使,他向皇帝進獻了一百篇崔叔清寫的詩。德宗對來送詩的人說;“這种惡劣的詩,哪里還用得著進獻!”當時的人都把崔叔清的詩稱為“准敕惡詩”(皇帝定准的劣詩)。 唐朝時,劉禹錫說過這樣一件事:貞元年間,有個武將叫常愿,喜歡說些本行的行話,他曾對我說:“以前在奉天,任行營都虞候。圣人門(酒店里),都有几個賢郎(飲酒人)。”他的話都是這樣。還說:“奉天城象斗那么大,被朱泚的兵馬弄得滿滿的,就象累在一起的雞蛋,如今拋向南衙,被公當成措大了。咬鄧。”鄧把他官職奪去,到永貞初年,禹錫對御史監察,見常愿在那里管事,對他說道:“還敢說咬鄧么?”回答說:’我實在是死罪、死罪!” 唐朝時,于□之鎮守襄陽。朝廷對他很寬容优待,任命他的儿子于方為太常丞。于□之推讓,上表道:“劉元佐的儿子劉士榮是因為他父親有功,先朝授予他太常丞一職。當時我与士榮曾一起在登朝的隊列,看見他很凡劣,實在令人鄙視。如今我的功名不如劉元佐,儿子也很平庸低劣,還不如劉士榮,若授此官,更覺得是叨扰而有愧。”德宗下令將他的表公布于百官。當時劉士榮任南衙將軍,親眼目睹過此表。有個叫渾鐻的人,是錫的客人,有一天鎬宴請客人,飲酒時出酒令道:“近日的天气預兆凡劣,不可能立即下雨。”鐻猜道:“劉士榮。”錫猜道:“于方。”鎬對在座的客人說道:“各位一定能夠高升。” 唐朝時,竇群与袁德師一起在浙西幕府,竇群兼任縣尉。有一次責怪堂子(妓院)說:“須送‘伯禽’(伯禽為周公的儿子)!”問袁德師道:“明白不明白?”袁德師道:“我還不至如此,也還曾讀過書吧,干么這樣輕視人!”竇群又追問:“那么伯禽是何人呢?”袁德師道:“伯禽不過是古代的堂子。”在座的人無不譏笑他的。 唐朝時,蔣乂為宰相們作傳,每拜訪一個宰相,十日之內獻上傳文,所以被眾人議論和嘲笑。 唐代人崔損,性情极為謹慎。每次在朝堂奏答,不敢有一點儿發揮。中書省、門下省這兩處清貴顯要之地,他都登臨過,可是沒有什么值得人們稱道的。身居宰相之位,母親死后葬于荒野,從不說到墓地去看,也不議論遷殯合葬的事。姐姐出家為尼。死于附近的寺院,一直到辦完喪事他也沒去看看。許多正人君子都怪罪他,認為他過份地謙恭,不止是為了安身,而是想以此來讓皇上中意。竊居高位八年,皇上知眾人議論他行止不端,但還是由于怜愛而厚待他。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