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韓愈 裴度 張惟清 王璠 柳光 李福 熊博 王敬之 王承檢 泉州之南有座大山,山勢峻拔如壁聳立。山下有一個水潭,深不可測,面積有十几畝地那么大。潭中有條蛟龍,曾為人患。人不小心走近或牛馬到潭邊飲水,常常被它吃掉。泉州人受它的害已有多年了。因此靠近山邊居住的人,都領著妻子儿女,遷往他鄉,以逃避其禍患。唐元和五年,有一天晚上,人們听到山南有雷聲大作,聲震數百里之遠,如山崩一樣。全郡百姓都很惊懼,鄉里的人以至牛馬雞犬,全都失聲趴在地上,汗流全身。房屋上的瓦相互撞擊,樹木搖晃并連根拔倒。從戌時一直到子時,雷電才停息。第二天早晨人們去察看,只見那大山被摧塌,數百丈的峭壁全部化為平地,山石全都填進了深潭。潭水四溢,注滿周圍的源野。到處都是蛟龍那赤黑的血。在石壁上,卻鑿出了十九個字。字的形狀很古奧,郡中有學問的人也沒有能認識的。從此百姓再也沒有受害的了。恐懼沒有了,遷往外地的人也都回來了。于是他們又重新造房架屋,一家挨一家地住了下來。郡守据此把此地命名為石銘里。這是因為那字是銘,也是為了記載這里發生的奇异。后來有個人到泉州來,能傳遞這些字,就把字抄下來帶到東京洛陽。當時原吏部侍郎韓愈已由尚書改任河南令,他看見這些字都可以識別。那文字是說:“詔示黑水之鯉魚,天公卑殺牛人,壬癸神書急急。”然而詳細探究其義,似乎是天帝斥責蛟龍之詞,下令要戮殺這一禍害。那些字是蝌蚪篆書,所以泉州人沒有能認識它的。 唐憲宗元和元年九月,淮西節度使吳少誠死去,其子吳元濟叛變。皇帝下令鄰近淮西的各路將領,帥兵從四方圍攻他。然而圍了好几年也沒有攻克。元和十三年,又命丞相晉國公裴度率兵去殲滅他。裴度來到淮西,便命令封人(官名)深挖水溝。在挖地時,有人得到一塊石頭,上面刻有文字為銘。封人把石獻給裴度。那銘文寫道:“井底一竿竹,竹色深綠綠。雞未肥,酒未熟,障車儿郎且須縮。”裴度得到這塊石頭后,便拿給部下們觀看,并叫他們辨別那文字的意思,結果都不能明白。裴度剛剛在揣度,很快有一名兵卒,從隊伍中跳起來祝賀道:“吳元濟逆天子之命,指使狂兵謀反。仰仗天子的圣威,与丞相的賢德相合,今天這個叛逆就要被擒獲了。應當慶賀丞相的功勞!”裴度很惊訝地詢問他,他說:“封人得石銘,這是個吉兆。且看‘井底一竿竹,竹色深綠綠’是說吳少誠原不過是隊伍中的一名小卒,后來擁有了十万兵,成為一方統帥。這是喻說他的榮耀。‘雞未肥’,是說沒有肉。如果把‘肥’字去掉肉。就成了‘己’字。‘酒未熟’,是說沒有水。如果把‘酒’字去掉‘水’,就變成了‘酉’字。‘障車儿郎’,是說兵革之士,‘且須縮’,是說應該退守于自己的駐地。推論這些話的意思,是己酉日才可攻克淮西。假如未到時間,則可以等待。”裴度听后大喜,對左右道:“這士兵是一個很有辨析能力的人,令人感歎惊异啊!”這年冬季十月,相國李訴率兵攻入淮西,活擒吳元濟,盡除反叛者。裴度于是与銘文核對日期,果然是己酉日。于是裴度越發惊歎那位士兵的辨析之材,便提拔他為副將。 在黑山的北面,有座李衛公廟。唐敬宗寶歷年年間,張惟清奉命都護匈奴。他的從事(官名)盧立曾經夢見一個人,頎長的身体,穿著黑色的衣服。他告訴盧立說:“我在衛公廟居住的時間很長了,希望你能把我遷到軍城中。”說完就离去了。天亮后,盧立并沒說這件事,就進內對張惟清說:“衛公對國家有很大的貢獻,如今廟宇殘破,不避風雨,并越來越嚴重,希望能重新修建一下。”張惟清一听很高興并同意了他的請求。在此之前,匈奴單于府因張惟清有美好的德行,已為他寫好了政績,并請護軍駱忠上表告知皇上,皇上曾下詔,命中書舍人高公釴著文表彰他的事跡,并要刻到碑上。詔書已經到了而還沒有碑石,張惟清不久前剛命人去云中郡采石,至今還未回來。可是在修衛公廟時,鏟西側的土而得到一石,長方形,石的下方還刻出一個“張”字,清晰可見。做工的人把它獻給張惟清,張惟清大喜道,“這是天賜我碑石啊!”隨即叫從事來觀看,盧立看后又惊訝又奇怪,因而起身向張惟清祝賀并說了從前做夢一事。于是就用這塊石做石碑,在上面刻上高公的文字。 唐文宗大和年間,王璠管轄丹陽。當時在城外挖掘護城河,當開掘數尺深的時候,得到一塊石碑,上面有銘文說:“山有石,石有玉,玉有瑕,即休也。”做工的人得到后,就把石碑獻給王璠,并把挖出石碑前后的情形都告訴了他。王璠想要了解文字的含義,但看了很長的時間也解不開。于是就命他的僚屬們來解釋,可是誰都不能解釋出其中的道理。數日后,有一位老者來求見王璠下屬的一個官吏,并秘密地問他道:“我听說王公得到了石銘,如今有能解釋出它的人嗎?”那官吏說:“王公正在琢磨,那意思是什么,難道你能探究出來嗎?”老者說:“是不祥之兆啊!‘山有石,石有玉,玉有瑕,即休也,’都是敘述王公的家世的。王公的祖父叫崟,崟生礎,從文字上看,這是‘山有石’。礎生璠,這是‘石生玉’。璠的儿子叫瑕休,這便是玉有瑕即休。而休是絕的征兆。推究一下來辨折,他是要斷絕世系了!”官吏道謝了他,那老者說完便走了。到大和九年冬,王璠死而全宗族被斬殺。果然符合老者的解釋。 太和年間,有個叫柳光的人,曾經南游。因為在山道中前行,天色已晚,誤入到山中,松樹枝杈屈曲盤旋。走了几里地后,來到一個石屋內。石屋的周圍云水環抱,清清的泉流縱橫交錯。屋內有草榻,好象是有人在這里居住,榻前映著燦爛的晚霞和青翠的松柏,好像是仙境一樣。柳光于是臨溪佇立凝視,忽然看到一個缶,放在地上。柳光急忙走過去,那缶的下面有泉水,周長不足一尺。泉中的水非常清澈。拿起杯子舀泉水喝,泉水好像甘甜的美酒。喝了十多杯后已大醉,于是躺在床榻上睡著了,到第二天天亮的時候才睡醒。醒后四下觀望,看到石壁上刻有許多字,柳光就抄錄下那些字,放在袖中。刻字是:“武之在卯,堯王八季。我棄其寢,我去其扆。深深然,高高然,人不吾知,又不吾謂。由今之后,二百余祀,焰焰其光,和和其始。東方有兔,小首元尾,經過吾道,來至吾里。飲吾泉以醉,登吾榻而寐。刻乎其壁,奧乎其義。人誰辨,其東平子。”柳光先是看,越看越覺得有些奇怪,就走了。走出那條小路。回頭再看那個石屋,已經蹤影全無。柳光想探究文義,但是沒有結果。有個叫呂生的人,看到柳光帶回的文字后,對他說:“我完全明了這里面的意思,這是得道人的話。那上面寫的是:唐氏初年,建號為武德。武德二年那年是己卯年,那么‘武之在卯,’這里的含義就清楚了,那就是武德二年。‘堯王’說的是高祖的號‘神堯’。‘八季’指的也是二年。‘我棄其寢,我去扆’,說的是离去,就是离去的時間是武德二年。‘深深然,高高然。人不吾知,人不吾謂’,說的是他隱居而外人不知。‘由今之后,二百余祀’這句,說的是您來了。那么從唐初到現在果然二百多年了。‘焰焰其光,和和共始’之句,‘焰焰其光’是說在丁未年,‘焰’就是‘火’的意思。這難道不是南方的丙丁嗎?‘未’也是火之位。‘和和其始’是說今天子建年號叫太和是從這開始的,那就是元年。‘東方有兔,小道元尾’說的是您的姓名。東方甲乙是‘木’,‘兔’是‘卯’,卯附在木上,就是個‘柳’字。小首元尾,是‘光’字。‘經吾道,來吾里’說的是你來了。‘飲吾泉以醉,登吾榻而寐’,說的是您的逗留駐足。‘刻乎其壁,奧乎其義。誰人來辨,其東平子’,說的是那當中的意義深奧而又隱晦,唯獨我能辨別解釋它,東平是我家住的地名,這就又讓人相信了吧。象這樣來釋解,才符合得道的人的遺記。” 洛京北邙山太清觀有個鐘樓,唐咸通年間,突然倒塌。有一條屋檁,中間是空的。每當用手拍打、触動或轉動,里面就有敲磕的聲響傳出來。人們相互傳說,都競相來看。道士李威儀不愿意讓許多人聚攏而來,就讓人劈開它。在中間得到一個黑漆板,板上有陰文金字。金字是:“山水誰無言,元年遇福重修。”道士把它拿給洛中的各官員看,都不能明了它的意思。這時,李福相公不鎮守西川回歸洛陽。看見這個隱文,反复細讀多次后,就對觀主說:“只管請些木工、瓦工之類的人,我要用我俸祿中的余錢,來獨力完成修葺的任務。在百年前,有智慧的人,刻下的志文、現在已經應合在今天。怎么能不重新振興觀宇呢?”到觀修好,有人問李福為什么要出錢修觀。李福說:“‘山水誰無言’這句說的是現在天子的名字。(咸通帝的名叫漼)‘元年遇福’,說的是改元之初作鎮,獲俸祿而歸洛陽。李福我不修這觀,還等什么人修呢?” 熊博是管理建安津的官吏。有一天河岸塌陷,露出一座古墓。只見藤蔓纏繞著棺木,旁邊有塊石頭刻銘文說:“欲陷不陷被藤縛,欲落不落被沙閣。五百年后遇熊博。”熊博當時很貧困。是由僧人集錢替他安葬了古棺。熊博后來官至建州刺史。 原鄴都的西北門外,有個叫芳林鄉的地方。有個平民百姓王敬之,在所有在冊的平民中,是最為貧困的。他常常靠打柴割草為業。丙午年九月間,因在銅雀台下挖一棵樹,地面突然下陷,于是就往下挖,挖到三尺多深時,發現一塊青石,其大小如盆。于是就用力往出摳,結果石頭忽然破裂為兩半,簡直像裂開的果核一般。里面有一個青石匣,長一尺多,厚三寸,寬四寸。王敬之很惊懼,把匣放到竹筐中拿回去。用水洗干淨后,那石匣光滑璀璨,真是奇世之寶。四面及背上均有盤龍雕鳳和花葩圖形,雕刻得十分奇特,決非人工所致。慢慢地把它打開,里邊有塊白玉板,上面用大篆刻了六行字。那銘文寫道:“上土巴灰除虛除,伊尹東北八九余,秦趙多應分五玉,白絲竹木子世世居。但看六六百中外,世主留難如國如。”于是王敬之拿著它獻給了魏帥樂彥真。樂彥真賞給他帛五匹,并免除了他的租稅等。后來也沒有人能洞察通曉那些隱詞的。唉,當年曹氏石氏高氏各個朝代,全都是憑借鄴都的王气所鐘愛,因此圣賢出的很多。誰知道它不蔭庇后代呢?總括風云變幻、江山易代之事,都可以用埋在地的玉石來預言。如今石頭已出,那些事將要得到應驗了。 王氏前蜀秦州節度使王承檢,筑防蕃的城池。修筑到邽山下時,挖到一口瓦棺。棺內沒有尸首,只有一片舌頭。舌頭的肉色紅潤,堅硬如鐵石。在舌頭上面有一塊死人的頭骨,內含一枚古錢。有二只蒼蠅,從里面振翅飛走。有片石上刻著篆字說:“大隋開皇二年,渭州刺史張崇妻夫人王氏,年二十五歲時,嫁于張崇。三年后而怀孕,因妊娠惡阻,不久就死了。銘文說:‘車道之北,邽山之陽,深深葬玉,郁郁埋香。刻斯貞石,煥乎遺芳。地變陵岩,嶮列城隍。乾德丙年,坏者合郎。”這年正好是前蜀后主乾德六年,丙子年。銘文中說的坏基人的“合郎”,就是王承檢的小名。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