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卷第四百九十八 雜錄六


  李宗閔 馮宿 李回 周复 楊希古 劉禹錫 催陣使 李群玉
  溫庭筠 苗耽 裴勳 鄧敞

李宗閔
李德裕在維揚,李宗閔在湖州,拜賓客分司。德裕大懼,遣專使,厚致信好,宗閔不受,取路江西而過。非久,德裕入相,過洛,宗閔憂懼,多方求厚善者致書,乞(“乞”字原缺,据陳校本補)一見,欲以解紛(“紛”原作“分”,据陳校本改)。复書曰:“怨則不怨,見則無端。”初德裕与宗閔早相善,在中外,交致勢力。及位高,稍稍相傾。及宗閔在位,德裕為兵部尚書,自得歧路,必當大用,宗閔多方沮之。及邠公杜悰入朝,即宗閔之党也,時為京兆尹。一日,詣宗閔,值宗閔深念。杜曰:“何念之深也?”答曰:“君揣我何念。”杜曰:“得非大戎乎?”曰:“是也,然何以相救?”曰:“某則有策,顧相公必不能用耳。”曰:“請言之。”杜曰:“大戎有詞學,而不由科第。若与知舉,則必喜矣。”宗閔默然,良久曰:“更思其次。”曰:“更有一官,亦可平其慊。”宗閔曰:“何官?”曰:“御史大夫。”曰:“此即得矣。”邠公再三与約,乃馳詣曰:“适宗相有意旨,令某傳達。”遂言亞相之拜,德裕惊喜,雙淚遽落,曰:“此大門官也,小子豈敢當此荐拔?”寄謝重疊。杜還報,宗閔复与楊虞卿議之,竟為所隳,終致后禍。(出《幽閒鼓吹》)
  李德裕在揚州,李宗閔在湖州。李宗閔被朝廷任命為賓客,在洛陽任職。李德裕很害怕,派出專人,向李宗閔表示誠信友好。李宗閔不接受,取道江西而繞過揚州。不久,李德裕進京做了宰相,經過洛陽,李宗閔擔心害怕,多方尋找与李德裕有交情的人捎信,請求見一面,想要以此排解糾紛。李德裕复信說:“怨恨倒沒有什么怨恨,見面倒也沒什么理由。”當初李德裕和李宗閔關系很好,在中央和地方擴張自己的勢力,等地位高了,開始互相傾軋。等到李宗閔登上相位時,李德裕擔任兵部尚書。李德裕自己選擇了一條獨特的路,看樣子必然會受到重用,李宗閔千方百計地阻止他。等到邠公社悰入朝,他是李宗閔的同党,當時是京兆尹。一天,杜悰去拜訪李宗閔,正赶上李宗閔在那里深思。杜悰說:“想什么想得這么專心?”李宗閔說:“你猜我在想什么?”杜悰說:“大概是李德裕吧?”李宗閔說:“對了。但是怎么挽救呢?”杜悰說:“我倒有個辦法,但是你一定不能采用。”李宗閔說:“請說說看。”杜悰說:“李德裕有詞章學問,卻沒有科考功名,如果從這方面給以知遇荐舉,他就一定高興。”李宗閔默不作聲,老半天才說:“再想想別的辦法。”杜悰說:“還有一個官職,也可消除他的怨恨。”李宗閔說:“什么官?”杜悰說:“御史大夫。”李宗閔說:“這就行啦!”杜悰与李宗閔再三商量約定之后,杜悰就騎馬到李德裕那里說:“剛才李宗閔宰相有個想法,派我來傳達。”就說了要拜李德裕為亞相的事。李德裕又惊又喜,淚水很快就落下來,說:“這是大門官,我怎能擔當得起這推荐和提拔呢?”他反复致謝。杜悰回去作了匯報。李宗閔又与楊虞卿商議這件事,竟被他否定了,終于導致了后來的禍患。

馮 宿
馮宿,文宗朝,揚歷中外,甚有美譽,垂入相者數矣。又能曲事北司權貴,咸得其歡心焉。一日晚際,中尉封一合,送与之。開之,有烏(“烏”字原空缺,据陳校本改)中二頂,暨甲煎面藥之屬。時班行結中貴者,將大拜,則必先遺此以為信。馮大喜,遂以先呈相國楊嗣复,蓋常佐其幕也。馮又性好華楚鮮洁,自夕達曙,重衣數襲。選駿足數匹,鞍韉照地,無与比。馮以既有的信,即不宜序班,欲窮极稱愜之事,遂修容易服而入。至幕次,吏報有按,則偽為不知。比就,果有按。謁者捧麻,必相也。將宣,則謁者向殿,執敕罄折,朗呼所除拜大僚之姓名,既而大呼曰:“蕭倣。”馮乃惊仆于地,扶而歸第,得疾而卒。蓋其夕擬狀,將付學士院之時,文宗謂近臣曰:“馮宿之為人,似非沉靜;蕭倣方判鹽鐵,朕察之,頗得大臣之体。”遂以易之。(出《玉堂閒話》)
  馮宿在唐文宗在位時,為官的政績朝中朝外都宣傳,很有聲譽,他差點儿當上宰相的有好多次了。又能奉承北司的豪門貴族,深得他們的歡心。一天傍晚,中尉送來一只封閉的盒子,打開后,看到里面有兩頂烏紗帽,以及甲香防凍膏之類的東西。當時朝中官員結交顯貴侍從宦官的人,如果將升大職,一定先用這些東西通消息。馮宿欣喜万分,就把這些呈送給宰相楊嗣复,大概因為馮宿常常輔佐他。馮宿喜歡衣著華麗干淨整洁,從晚到早要換几套華貴的衣服。挑選几匹駿馬,鞍韉光亮照地,無与倫比。馮宿認為有了可靠的消息,就不适合依序上班,要盡情享受稱心如意的快樂,就修整容貌換好衣服前往相府。到了幕府附近時,小吏通報說已有詔書,馮宿假裝不知。等到了幕府,果然已有詔書。通接賓客的近侍捧著詔書,看來一定是宰相的職位。將要公布時,那近侍面向大殿,躬身拿著詔書,大聲叫著所授大官的姓名,接下去大聲叫道:“蕭倣!”馮宿竟然惊詫得仆到在地。別人攙扶他回到家,就得病死了。原來那晚准備擬定委任狀送到學士院時,唐文宗對親近大臣說:“馮宿的為人,好像不夠沉穩。蕭倣兼任鹽鐵官時,我觀察他,很有大臣的風度。”于是用蕭倣代替了馮宿。

李 回
太和初,李回任京兆府參軍,主試,不送魏謨,謨深銜之。會昌中,回為刑部侍郎,謨為御史中丞。常与次對官三數人,候對于閣門。謨曰:“某頃歲府解,蒙明公不送,何事今日同集于此?”回應聲曰:“經(音頸)如今也不送。”謨為之色變,益怀憤恚。后回謫刺建州,謨大拜,回有啟狀,謨悉不納。既而回怒一衙官,決杖勒停。建州衙官,能庇徭役,求隸籍者,所費不下數十万。其人不恚于杖,止恨停廢耳,因亡命至京師,投時相訴冤,諸相皆不問。會亭午,憩于槐陰,顏色憔悴,旁人察其有故,私詰之,其人具述本志,于是誨之曰:…建陽相公素与中書相公有隙,子(“子”原“作”乎,据明抄本改)盍詣之?”言訖,見魏導騎自中書而下。其人常怀文狀,即如所誨,望塵而拜。導從問之(“從問之”三字原作“騎自中”,据明抄本改),對曰:“建州百姓訴冤。”魏聞之,倒持塵尾,敲鞍子令止。及覽狀,所論事二十余件。第一件,取同姓子女入宅,于是為魏极力鍛成大獄。時李已量移鄧州刺史,行次九江,遇御史鞫獄,卻回建陽。竟坐貶撫州司馬,終于貶所。(出《摭言》)
  太和初年,李回任京兆府參軍,主持考試,沒有送魏謨,魏謨很恨他。會昌年間,李回任刑部侍郎,魏謨任御史中丞,常和地位低的三個等候應對的官,在內閣等候傳喚。魏謨說:“前些年官府舉荐我入京考試,承蒙您不送我。有什么事今天都聚集在這里?”李回應聲說道:“估計今天你也不會送我。”魏謨听了此話,臉色都變了,更加怀恨在心。后來李回被貶為建州刺史,魏謨高升。凡是李回有訴狀,魏謨都不接受。不久李回怒責一個衙官,處以杖刑并勒令停用。建州衙官,能夠使人躲避勞役,請求在他們手下登記,花費不下數十万。那衙官并不恨怨受了杖刑,只恨停止了他的職務,就逃到京城,找宰相伸冤。各宰相都不過問。赶上正午,衙官就在槐樹陰下休息,臉色憔悴得很。旁邊的人看他像有事的樣子,就詢問他。衙官就詳述了事情本來。那人告訴他:“建陽相公和中書相公一向有仇,你為什么不去找中書相公呢?”剛說完,就看見魏謨的前行隨從從中書省出來。衙官經常帶著訴狀,就立即按那人教的,望塵而拜。隨從問他,他說:“建州百姓要訴冤。”魏謨一听,倒拿拂塵,敲敲馬鞍命令停下。看那訴狀,共列二十多條。第一條:把同姓子女娶入家中。于是,魏謨极力判成重案。當時李回已被調任鄧州刺史,途中住宿九江時,遇到御史審訊案件,又被退回建陽,竟無故被貶為撫州司馬,死在貶所。

周 复
元稹在鄂州,周复為從事。稹嘗賦詩,命院中屬和。复乃簪笏見稹曰:“某偶以大人往還,謬獲一第,其實詩賦皆不能。”稹嘉之曰:“質實如是,賢于能詩者矣。”(出《幽閒鼓吹》)
  元稹在鄂州時,周复做他的從事。元稹曾寫詩,并讓其他人步韻奉和。周复就帶著簪筆笏板來見元稹,說道:“我偶然因為与大官來往,錯誤地使我考中,實際上我寫詩作賦都不會。”元稹贊許地說:“如此誠實,比會寫詩的賢德。”

楊希古
楊希古,靖泰(明抄本“泰”作“恭”)諸楊也,朋党連結,率相期以死。權勢熏灼,力不可拔。与同里崔氏相埒,而敦厚(明抄本、陳校本“敦厚”作“叔季”)過之。希古性迂僻,初應進士舉,以文投丞郎,丞郎獎之。希古乃起而對曰:“斯文也,非希古之作也。”丞郎訝而話之,曰:“此舍弟源嶓為希古作也。”丞郎大异之曰:“今子弟之求名者,太半假手也。苟袖一軸,投知于先達,靡不私自炫耀,以為莫我若也。如子之用意,足以整頓頹波矣。”性酷嗜佛法,常置僧于第,陳列佛像,雜以幡蓋,所謂道場者。每凌旦,輒入其內,以身俯地,俾僧据其上,誦《金剛經》三遍。性又洁淨,內逼如廁,必散衣無所有,然后高屐以往。(出《玉泉子》)
  楊希古,是靖泰楊姓之一。楊姓人結成同党,聚在一起相約生死与共,權柄勢力威焰迫人,力不可除。和同鄉崔氏勢力相當,但比他們誠朴寬厚。楊希古性格遷闊怪僻。當初考進士時,拿一篇文章投給丞郎,丞郎贊賞他。楊希古站起來說:“這篇文章不是我寫的。”丞郎惊訝地議論起來。楊希古說:“這是我弟弟源嶓替我寫的。”丞郎非常吃惊地說:“現在年青人求取功名,多半找人代筆,如果能拿到一篇文章,投到有名望的前輩那里,沒有不私下炫耀,認為沒有比得上自己的。像你這种做法,足以整頓頹敗的風气。”楊希古又酷愛佛教,常把和尚請到家里,供上佛像,插上幢幡華蓋,算作所說的“道場”。每天早晨,就進道場,五体投地,讓和尚騎在上面誦讀三遍《金剛經》。楊希古又愛干淨,要上廁所,一定一絲不挂,穿上厚底鞋才進去。

劉禹錫
劉禹錫自(“自”字原缺。据明抄本補)屯田員外左遷朗州司馬,凡十年,始征還。方春,作《贈看花諸君子》詩曰:“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其詩當日傳于都下。有嫉其名者,白于執政,又誣其有怨憤。他見日,時宰与坐,慰其厚。既辭,即曰:“近者新詩,未免其累,奈何?”不數日,出為連(“連”原作“朗”,据明抄本改)州刺史。禹錫自敘云:“貞元二十一年春,予為屯田員外時,此觀未有花。是歲出牧連州,至荊南,又貶朗州司馬。居十年,詔至京師。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滿觀盛如紅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時之事耳。旋(“旋”原作“屬”,据明抄本改)又出牧,于連州至(陳校本“于連州至”四字作“于今”二字)十四年,始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蕩然無复一樹(“樹”原作“時”,据明抄本改),唯兔葵燕麥,動搖(“搖”原作“捶”,据明抄本改)于春風耳。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時太和二年三月也。”詩曰:“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靜盡菜花開。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劉郎今獨來。”(出《本事詩》)
  劉禹錫從屯田員外降職為朗州司馬,共十年,才調回京城。當時正是春天,寫下了《贈看花諸君子》一詩。詩中寫道:“繁華的京城大道,紅塵拂面而來,路上人人都說看桃花剛回來。玄都觀里的千株桃樹,都是我劉禹錫离京后所栽。”這首詩當天在京城傳開。有嫉妒劉禹錫的,稟告給執政長官,誣陷他心怀怨恨。以后,宰相和劉禹錫同坐,深切安慰他。寒暄完了,就說:“最近的一首詩,惹了些麻煩,有什么辦法呢?”不久,出任連州刺史。劉禹錫自敘說道:“貞元二十一年春天,我作屯田員外郎,當時這個觀里沒有花,那年出任連州刺史,到荊南,又被貶為朗州司馬。過了十年,召我回京,人人都說有個道士親手栽植了仙桃樹,滿觀盛開好似紅霞,于是有前一首詩,來記一時之事。不久又出任連州刺史。如今已是十四年,我又回來作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觀,空蕩蕩沒有一棵樹,只有兔葵燕麥在春風中擺動。因此再題二十八個字,以等待后來的游人指教。太和二年三月記。”那詩說:“百畝的庭院一半長了青苔,桃花沒有了只有野花開。种桃的道士哪里去了?以前的劉郎今天獨自來了。”

催陣使
會昌中,王師討昭義,久未成功。賊之游兵,往往散出山下,剽掠邢洛怀孟。又發輕卒數千,偽為群羊,散漫山谷,以啖官軍。官軍自遠見之,乃分頭掩捕。因不成列,且無備焉,于是短兵接斗,蹂踐相乘,凡數十里,王師大敗。是月,東都及境(“境”原作“墳”,据明抄本改)上諸州,聞之大震,咸加備戒嚴。都統王宰、石雄等,皆堅壁自守。武宗坐朝不怡,召宰臣李德裕等謂之曰:“王宰、石雄,不与朕殺賊,頻遣中使促之,尚聞逗撓依違,豈可使賊党坐至東都耶?卿今日可為朕晚歸,別与制置軍前事宜奏來。”時宰相陳夷行、鄭肅,拱默听命。德裕歸中書,即召御史中丞李回,具言上意。曰:“中丞必一行,責戎帥,早見成功,慎無違也。”回刻時受命,于是具名以聞。曰:“今欲以御史中丞李回為催陣使。”帝曰:“可。”即日,李自銀台戒路,有邸吏五十導從,至于河中,緩轡以進,俟王宰等至河中界迎候,乃行。二帥至翼城東,道左執兵,如外府列校迎候儀。回立馬,受起居寒溫之禮。二帥复前進數步,罄折致詞,回掉鞭,亦不甚顧之。禮成,二帥旁行,俯首俟命。回于馬上厲聲曰:“今日當直令史安在?”群吏躍馬听命,回曰:“責破賊限狀來。”二帥鞠躬流汗,而請以六十日破賊,過約,請行軍中令。于是二帥大懼,率親軍而鼓之,士卒齊進。凡五十八日,攻拔潞城,梟劉稹首以獻。功成,回复命。后六十日,由御史中丞拜中書侍郎平章事。(出《芝田錄》)
  會昌年中,皇室軍隊討伐昭義,很久也沒成功。敵人的流動部隊,往往散布在山下,搶劫邢州、洛陽、怀州、孟州一帶;又發出几千輕裝的兵,扮作一群羊,散布在山谷,來使官府軍兵吃。官府軍兵遠遠看見了,就分頭去捉拿,由于不成行列,又沒有准備,結果短兵相接,蹂躪踐踏,遍及几十里。官府軍隊大敗。當日,東都洛陽及邊境各州,听說此事后大受震惊,都加強防備實行戒嚴。都統王宰、石雄等人,都堅守壁壘自衛防守。唐武宗坐朝時很不高興,召來大臣宰相李德裕等人說:“王宰、石雄,不給我殺退賊兵,屢派中使督促,他們還是徘徊觀望遲疑不決。難道能讓賊兵輕易得到洛陽嗎?你們今天為我晚些回去,另外制定安置軍前事務的辦法奏上來。”當時宰相陳夷行、鄭肅,拱手沉默听受命令。李德裕回到中書省,就召來御史中丞李回,詳說了皇帝的意圖。說:“中丞你一定親自去一趟,督促軍中主帥,早日成功,千万不要違命。”李回立即接受命令。李德裕于是署名上報說:“現在想讓御史中丞李回為催陣使。”武宗說:“行。”當天,李回從銀台出發,有王府小吏五十人作向導隨從。到河中一帶,李回放松韁繩,讓馬緩行,等候王宰等人到河中來迎接。繼續前進。二軍帥到翼城東邊,站在道左手執兵器,按州郡官署排列軍隊的歡迎儀式。李回停住馬,接受日常問候的禮節。二軍帥又前進几步,恭敬地致歡迎詞,李回搖著馬鞭,也沒有理睬。禮儀完畢,二軍帥陪行,俯首听命。李回在馬上厲聲問道:“今天的值班人在哪里?”眾軍吏策馬跑過來听從命令。李回說:“拿出擊破賊兵的期限狀來。”二軍帥彎下身子流下汗來,請求六十天內打退敵人,過了期限,按軍令處罰。于是二帥非常害怕,率領親兵親自督陣,士兵一齊進攻,一共五十八天,攻下潞城,砍下劉稹的頭獻上去。大功告成,李回回去复命。此后第六十天,李回由御史中丞提升為中書侍郎平章事。

李群玉
李群玉既解天祿之任,而歸涔陽,經二妃廟,題詩二首曰:“小孤洲北浦云邊,二女明妝尚儼然。野廟向江春寂寂,古碑無字草芊芊。東風近墓吹芳芷,落日深山哭杜鵑。猶似含顰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又曰:“黃陵廟前莎草春,黃陵女儿茜裙新。輕舟小楫唱歌去,水遠山長愁殺人。”后又題曰:“黃陵廟前春已空,子規滴血啼松風。不知精爽落何處,疑是行云秋色中。”李自以第二(“二”字原缺,据許本補)篇,春空便到秋色,踟躕欲改之,乃有二女郎見曰:“儿是娥皇、女英也,二年后,當与郎君為云雨之游。”李乃志其所陳,俄而影滅,遂禮其神像而去。重涉湖岭,至于潯陽。太守段成式素与李為詩酒之友,具述此事。段因戲之曰:“不知足下是虞舜之辟陽侯也。”群玉題詩后二年,乃逝于洪州。段乃為詩哭之曰:“酒里詩中三十年,縱橫唐突世喧喧。明時不作彌衡死,傲盡公卿歸九泉。”又曰:“增話黃陵事,今為白日催。老無儿女累,誰哭到泉台?”(出《云溪友議》)
  李群玉解去天祿的職務后,回歸涔陽,經過二妃廟,題詩二首:“小孤洲的北面浦云邊上,二妃的裝束還像從前一樣完好。寂寂春色中荒涼的古廟對著長江,萋萋荒草里只有一無字的古老碑碣。春風吹拂墓地芳草,夕陽落入深山,杜鵑聲聲啼哭。仍像皺眉望著舜帝出巡青青的九疑山就在湘水那邊。”又寫道:“黃陵廟前面的莎草欣欣向榮,黃陵女儿紅裙嶄新。輕舟小槳隨歌遠去,山水遙遠愁坏了人。”以后又題詩:“黃陵廟前春天已去了,子規在松風中悲啼至流出血來,不知道魂靈落在哪里,好似在秋天的行云之中。”李群玉自認為第二篇,春去很快到了秋來有些不妥,猶豫著想改一改。眼前便出現了兩個女郎,她們說:“我們是娥皇、女英,兩年以后,會和你有一番男女交往。”李群玉就記住她們說的話。一會儿兩個身影消失了。于是李群玉對著神像施禮后也走了。重新度過湖岭,到達潯陽。太守段成式一向和李群玉是作詩飲酒的朋友,李群玉就詳細說了這件事。段成式于是開玩笑說:“想不到你還是虞舜的辟陽侯。”李群玉題詩后二年,就死在洪州。段成式就寫詩哭悼他的朋友:“飲酒作詩三十年,縱橫紛亂世上喧鬧。醒時不要像彌衡那樣死去,笑傲所有的公侯而后命歸九泉。”又說:“再話黃陵往事,都被光陰催走,到老沒有儿女之累,誰去哭送他呢?”

溫庭筠
溫庭筠有詞賦盛名,初將從鄉里舉,客游江淮間,揚子留后姚勖厚遺之。庭筠少年,其所得錢帛,多為狹邪所費。勖大怒,笞且逐之,以故庭筠卒不中第。其姊(“姊”原作“姝”,据明抄本改)趙顓之妻也,每以庭筠下第,輒切齒于勖。一日,廳有客,溫氏偶問客姓氏,左右以勖對。溫氏遂出廳事,前執勖袖大哭。勖殊惊异,且持袖牢固,不可脫,不知所為。移時,溫氏方曰:“我弟年少宴游,人之常情,奈何笞之?迄今無有成遂,得不由汝致之?”复大哭,久之方得解。勖歸憤訝,竟因此得疾而卒。(出《玉泉子》)
  溫庭筠享有擅長詞賦的盛名。當初要在鄉里應舉,客居游覽在長江淮河之間,揚子留后姚勖贈給他一大筆錢。溫庭筠年輕,所得的錢財,大多為尋花問柳所浪費。姚勖非常生气,把他打了一頓又赶走了他,因此,溫庭筠始終沒有考上。他的姐姐是趙顓的妻子,每想起庭筠落榜,就對姚勖產生切齒痛恨。一天,家里來了客人,溫氏偶然問起來客姓名,身邊的人告訴她是姚勖。溫氏就走進前廳,上前扯著姚勖的袖子大哭起來。姚勖非常惊訝,而且袖子被拽很得牢,不能擺脫,不知她要干什么。過了好一會儿,溫氏才說:“我弟弟年青喜歡宴飲游樂,也是人之常情,為什么要打他?致使他到現在也沒有成就,難道不是你造成的嗎?”又大哭起來。很久,姚勖才得以解脫。姚回去后又惊又气,竟因此得病死了。

苗 耽
苗耽進士登第,閒居洛中有年矣,不堪其窮。或意為將來通塞,可以響卜。耽即命子侄掃洒廳事,設几焚香,束帶秉笏,端坐以俟一言。所居窮僻,久之無所聞。日晏,有貨枯魚者至焉,耽复專其志而諦听之,其家童連呼之,遂挈魚以入。其實無一錢,良久方出。貨者遲其出,固怒之矣,又見或微割其魚,貨者視之,因罵曰:“乞索儿,卒餓死耳,何滯我之如是邪?”初耽嘗自外游歸,途遇疾甚,不堪登升。忽見有以輦棺而回者,以其价賤,即僦而寢息其間。至洛東門,閽者不知其中有人,詰其所由來。耽謂其訝己,徐答曰:“衣冠道路得病,食不能致他物,相与無怪也。”閽者曰:“吾守此三十年矣,未嘗見有解語神柩。”后耽終江州刺史。(出《玉泉子》)
  苗耽中進士后,閒居在洛中已經有几年了。不能忍受那种窮困,有時心里想將來通達与否可以用響聲占卜。就命令晚輩打掃客廳,擺好几案焚起香來,苗耽扎上腰帶拿著笏板,端端正正坐著等待一句話。所住的地方太偏僻,很久也沒有听到什么。日暮時分,有個賣干魚的來了。苗耽又專心去听,家僮連聲叫他他也沒答理,家僮就拿著魚進來。實際上家中沒有一文錢。過了很久苗耽才出來。賣魚的嫌他出來得晚,本來就生气了,又看見他的魚被稍稍割去一些,就罵道:“乞丐!早晚得餓死!干什么耽誤我這么久?”當初,苗耽曾從外游歷回來時,道上病得厲害,不能走路了,忽然看見有用人力車拉棺材回城的,因為便宜,就租用,躺在棺材里面。到洛城東門,守門人不知道棺材里有人,就問棺材打哪儿來。苗耽以為他惊訝自己,慢慢地回答說:“斯文的人在道上病了,太窮了不能坐別的,你不要奇怪。”守門人說:“我在這儿守了三十年了,沒見過有懂人語的神棺材。”以后,苗耽死在江州刺史任上。

裴 勳
裴勳容貌么麼,而性尤率易。与父垣(《玉泉子》“垣”作“坦”,下同)會飲,垣令(去聲)飛盞,每屬其人,輒自言狀。垣付勳曰:“矬人饒舌,破車饒楔。裴勳千分。”勳飲訖而复其盞曰:“蝙蝠不自見,笑他梁上燕。十一郎十分。”垣第十一也,垣怒笞之。慈恩寺連接曲江,及京輦諸境,每歲新得第者,畢列姓名于此。勳常与親識游,見其父及諸家榜,率多物故,謂人曰:“此皆鬼錄也。”(出《玉泉子》)
  裴勳容貌丑陋,性格特別率直平易。和父親裴垣一塊喝酒,裴垣讓輪流喝酒,輪到誰,誰就說一段話。裴坦把杯交給裴勳說:“矮人好多嘴,破車楔子多。裴勳千分。”裴勳喝完酒把杯交還給裴垣說:“蝙蝠看不見自己,笑話房梁上的燕子。十一郎十分。”裴垣排行第十一,就生气地打了儿子。慈恩寺連接曲江以及京城各地。每年新考中的,一定把姓名寫在慈恩寺。裴勳常和父親去識記游覽,看到父親以及各家的題榜,而題榜的人大多已死。就對人說:“這都是記載鬼的。”

鄧 敞
鄧敞,封教之門生。初比隨計,以孤寒不中第。牛蔚兄弟,僧孺之子,有气力,且富于財。謂敞曰:“吾有女弟未出門,子能婚乎?當為君展力,宁一第耶?”時敞已婿李氏矣,其父常為福建從事,官至評事,有女二人皆善書,敞之所行卷,多二女筆跡。敞顧己寒賤,必不(“不”字原缺,据明抄本補)能致胜踔,私利其言,許之。既(“既”上原有“不”字,据明抄本刪)登第,就牛氏親。不日,敞挈牛氏而歸。將及家,敞紿牛氏曰:“吾久不到家,請先往俟卿,可乎?”牛氏許之。洎到家,不敢泄其事。明日,牛氏奴驅其輜橐直入,即出牛氏居常所玩好幕帳雜物,列于庭廡間。李氏惊曰:“此何為者?”奴曰:“夫人將到,令某陳之。”李氏曰:“吾即妻也,又何夫人焉?”即撫膺大哭頓地。牛氏至,知其賣己也,請見李氏曰:“吾父為宰相,兄弟皆在郎省,縱嫌不能富貴,豈無一嫁處耶?其不幸,豈唯夫人乎?今愿一与夫人同之。夫人縱憾于鄧郎,宁忍不為二女計耶?”時李氏將列于官,二女共牽挽其袖而止。后敞以秘書少監分司,慳嗇尤甚。黃巢入洛,避亂于河陽,節度使羅元杲請為副使。后巢寇又來,与元杲竄焉,其金帛悉藏于地中,并為群盜所得。(出《玉泉子》)
  鄧敞,是封教的門生。首次隨計吏進京赴考,因為貧寒未能考中。牛蔚兄弟,是牛僧孺的儿子。有力气,而且有錢財。對鄧敞說:“我有個妹妹未出嫁,你能娶她嗎?我替你出力,你愿意考中嗎?”當時鄧敞已經娶了李氏,他父親曾是福建從事,做官做到評事。有兩個女儿都善長書法,鄧敞應舉所做的詩文,大多是這兩個女儿抄寫的。鄧敞看到自己貧寒位賤,一定不能高升,暗自認為牛蔚的話對自己有利,就答應了他。考中之后,就和牛氏結婚。不几天,鄧敞帶牛氏回鄉,要到家時,哄騙牛氏說:“我很久沒回家,我先回家,在家等著迎接你,行嗎?”牛氏答應了他。等到了家,鄧敞不敢泄露這件事。第二天,牛氏的奴仆赶著行李車一直進入,拿出牛氏平常所喜歡的帳幕等其他東西,陳列在庭堂走廊里。李氏吃惊地說:“這是干什么?”奴仆說:“夫人要到了,讓我先布置好。”李氏說:“我就是妻子,哪里還有什么夫人?”隨即拍胸跺地大哭起來。牛氏到了,知道自己被欺騙了,請求見李氏,說:“我的父親是宰相,哥哥們都在郎省。縱使不能富貴,難道還沒有一個出嫁的地方嗎?那种不幸,難道只有你有嗎?我愿意和你共侍一夫。你即使對鄧郎感到失望,難道忍心不為兩個女儿考慮嗎?”當時李氏要去見官,兩個女儿拉著她的袖子阻止她。后來鄧敞任秘書少監分司,更加吝嗇。黃巢攻入洛陽時,到河陽躲避戰亂,節度使羅元杲請他做副使。后來黃巢軍隊又攻來,就和羅元杲狼狽逃竄了。他的錢財都埋在地下,被黃巢軍兵查獲。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