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編者序



  人類有史以來哪些人名气最大、最持久?怎樣才能獲得和擴大名聲?如何成為偉大的或歷史性的人物?人們為什么要追求名聲?有史以來哪位中國人最為外國人推崇?哪位中國人在世界上的名气最大?為什么猶太民族能造就出大批世界性名人和近百名諾貝爾獎獲獎者?古代世界哪些文明孕育的名人最多?中世紀時世界上哪個民族的文明最發達?哪個民族產生了最有名的現代人物?
  本書力求為讀者解答這些有趣、重大而懸而未決的問題。本書是一部系統而實用地探討名聲的新作。它肯定了人們為追求美名而奮斗的觀點,揭示了成大名和擴大与傳播名聲的秘訣,綜述了影響一個人的名聲大小、好坏的各种主要因素,介紹了名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女性成名的方法。本書還綜述了世界各文明各民族所產生的名人,以及這些名人与其民族、文明特征的聯系,展示了各大文明和民族的优劣長短,及其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本書還報告了有史以來世界范圍內最有名人物的首創性調查結果,作者為此參考了大量中外文獻著作。本書一反注重實利的當代社會思潮,首開社會思想史上成名至上的先河,提倡人們在自己既定領域作大貢獻、行善捐獻、追求美名的積极向上的行為,為那些渴求立大業、成大名者提供了一部系統而實用的指南,也可作為大中學生和青年的個人奮斗的有益參考。

                 前言

  名聲是人類社會一個引人入胜的話題和現象。從原始人的部落,到今天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名聲無處不在。在未來的一千年內,名聲也將在社會中占据重要地位。
  名聲是一种現象,一种文化現象,同時也是一种心理現象。名聲是某個人或某個由人組成的群体的知名度,即為人知曉的程度。名聲有好有坏。名聲的好坏既取決于公眾輿論、意識形態和民族文化對名人或某群体的評价,也受精英与知識階層,如統治階層。權力階層与歷史學家評价的影響。
  在名聲好坏的問題上,長期以來存在著三种看法。一种認為臭名也是可取的,一個聲名狼藉的人也可以引起公眾的注目,也能鶴立于千百万普通人之上。有些罪犯不惜殘殺許多無辜的民眾或著名的人物,以圖成名。第二种觀點認為,人活在世上,不可沒有名聲。“若不能留芳百世,也要遺臭万年”。求不了好名聲,就去求坏名聲。其實,前兩种人的觀點大同小异,強調突出個人,無視社會規范与正義。這兩种人雖有一定市場,但一直為社會所鄙棄。第三种人則刻意去追求偉大而光輝的名聲,如貝多芬、莎士比亞、托爾斯泰等,這种人才值得社會的歌頌。
  這三种人的出現与并存,給名聲這一話題增添了戲劇性色彩,使名聲這一話題更具重要性,更加引人入胜。
  如果人類离開了名聲,离開了名人,人類社會与人類歷史將變得無法想象。有重大貢獻的人依舊默默無聞,社會失去了各种權威,失去了一批精明強干、威信高的領導人,整個社會的管理混亂,科技、文藝与學術停滯不前,人類社會一片漆黑。
  离開了名聲,整個人類文明史就不得不重寫。名人的名字一律要從歷史書上刪去,名人的事跡也得一筆勾銷。人類文明史上許多重要環節,如亞歷山大大帝的霸業,希腊古圣哲亞里斯多德、柏拉圖、蘇格拉底等人的學說,牛頓和達爾文划時代的發現,愛因斯坦開拓性的歷史貢獻,拿破侖的征戰,希特勒的瘋狂擴張与屠戮,都將在歷史書上銷聲匿跡。人類的歷史會因此變得殘缺不全、前后失貫、單調無味。
  由于名聲這個課題的重要性与迷人性,古今中外,許許多多的文學家、詩人、自然科學家、學者、思想家、政治家、藝術家等都對這個課題進行過探討。
  名聲也形成了一种普遍的社會現象:對名人的推崇乃至崇拜。愛因斯坦成名后,每天接到的信件成百上千,要接待的記者有一大群,滿城到處都有他的名字,還出現了“愛因斯坦式”雪茄、畫有他的頭像的領帶等商品。
  對名人的推崇与崇拜,有的僅持續一小段時間,如几個月、一年几年,有的則是永恒不變的,可持續上百上千年。許多歌星、運動員和影星成名后,經常在電視上、電台上与重大場合拋頭露面,在短時間內,他們的名望甚至蓋過了國王与國家元首。他們可寫出發行量數百万冊的暢銷書。
  名聲的确是個值得大書特書的話題。千百年來,人類出現過許多論述名人作用、榮譽与名聲的書,但卻未出現過一本從歷史。文明、民族与國家,從成名的方法來論述名聲的書。人類社會中許多有關名聲的重大而有趣的問題,如人為什么要追求名聲?名聲的大小与持久取決于什么因素?名人的成功通常取決于什么因素?如何傳播与擴大名聲?名人的出現呈現出什么趨勢?哪种人的名聲最持久最大?哪些國家出哪些名人最多?哪個民族產生出的偉大人物最多?這些問題饒有趣味,又令人深省。
  當今中國正處在一個偉大的复興時代,百業待興。在這個偉大的民族建設過程中,急待一批具有各种才能的巨人問世。一個民族,往往當它在各方面都涌現出世界級的巨人時,才會在世界上占据領先地位。光輝的古希腊民族、輝煌的中國古文明、文藝复興時期的意大利,還有許許多多曾在世界文明史上雄踞過首位的民族,無不呈現出這一特點。可悲的是,我們許多領域的人才,往往抱著這种態度:即我不准備寫出不朽的作品,作出不朽的業績。這种萎縮的人格,是斷然造就不出偉大的人物的。如果我們都沒有為中華崛起而成大才的思想,我們的民族何日才能复興?
  我們的民族在很早時起,便在許多方面落伍了。中國自秦朝以來,只產生過朱熹一個世界性的大思想家,而西方卻產生了西塞羅、托馬斯·阿奎那(大神學家)、馬基雅維利、弗朗西斯·培根、霍布斯、笛卡爾、斯賓諾莎、萊布尼茲、洛克、貝克萊、休謨、盧梭、康德、黑格爾、叔本華、尼采、邊泌、穆勒、馬克思、柏格森、詹姆士、杜威等數十位名震全球的思想巨匠。中國自宋朝后,只出現過郭守敬、李時珍兩三個富有創建的大科學家,而西方卻在文藝复興和后來三次科技革命中產生了數以百計的超一流的科學家:伽利略、達·芬奇、拉瓦錫、達爾文、牛頓、法拉第、巴斯德、高斯、門捷列夫、麥克斯韋、愛迪生、貝爾、萊特兄弟、愛因斯坦、弗洛伊德、玻爾、居里夫人等等。
  今天,我們要產生世界性學者、科學家、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的物質与文化條件本來就很差,若我們的學者不立大志、吃大苦,是根本不可能為本民族向世界貢獻偉大人物的。
  我本著為中華民族早日造就出一批巨人而盡綿薄之力的想法,准備從歷史和理論這兩個角度對名聲進行一番深入的探討,既向讀者展示人類文明史上各大文明与民族的特點及其名人,又向讀者揭示成名的要素、途徑与決定名聲大小、好坏的因素,為有志成才者提供一些可能不太成熟的啟迪。本書的宗旨是:無名未必超英才,有名方顯真豪杰;立志成名者,胜過無志者燼力而為,敗而無怨;不盡力者,成而無光。這也是我的座右銘。

                            賴洪毅

                          1998年8月于北京

  ------------------
  亦凡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