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八 名人產生的歷史趨勢



  從古代到現代,名人的出現有哪些重要特點?以后名人的產生將遵循何种歷史趨勢?這是兩個十分引人入胜的問題。
  其實,本書上半部分的四個地方已經對這個問題作了解答。一處是在討論導致成名的有利因素時,談到了人類文明史上產生過若干個偉人輩出的光輝時代。后三處是探討決定名气大小的重要因素時,提到了時代的作用,所屬文明的興衰,和名人或名人群更替周期的長短。
  簡言之,名人產生的歷史趨勢是四個因素交織的結果,一個是時代的特點,另一個是所屬文明的興衰,再一個是名人群更替周期的長短,還有一個是所在國家或地區在該領域的領先程度。
  每個文明在成熟定型階段,往往會造就出一些世界性歷史人物。如公元前11世紀古希伯來文明定型時期,出現了所羅王和大衛兩個英雄人物。印度文明在生長時期產生了像創立耆那教的大雄和創立佛教的喬答摩·悉達多(約公元前563~483年)。古希腊文明的生長期出現了畢達哥拉斯、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等哲學家(公元前6世紀)。中國文明在定型時期造就了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孟子(公元前373~公元前288年)和老子(公元前6世紀)等空前絕后的思想家。阿拉伯文明的成熟時期出現了穆罕默德(公元570~632年)、伯克爾、歐默爾等卓有才干的人物。
  每個文明的繁榮時期,產生的世界性人物更是繁如群星,燦若日月。9~12世紀阿拉伯文明的繁榮時期產生了一批聞名世界的科學家与大學者:中世紀的“亞里士多德”阿維森納,名醫生拉齊斯,杰出數學家范拉子密,物理學家兼哲學家鏗迪,詩人兼數學家赫雅爾等。中國自公元前2世紀的西漢到公元18世紀的清朝中興長達2千年的文明興盛期,產生過不胜枚舉的各類名人:政治家如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康熙、乾隆、王安石等;科學家張衡、祖沖之、一行和尚、沈括、畢升、蔡倫;文豪詩人如李白、杜甫、蘇東坡、李清照等等;思想家如朱熹;探險家如班超、張騫、鄭和等人。歐洲文明1300年起長達600多年的興盛与繁榮時期,當中包含了好几個名人輩出的輝煌時代;1300年~1500年的文藝复興時代,涌現出一批名揚世界的偉大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思想家;17~18世紀歐洲思想革命時代与19—20世紀的民主主義和民族主義時代,鍛造了一大批震動全球的政治家、將領、思想家、大科學家、大學者、文學家和藝術家。
  19~20世紀民主主義和民族主義浪潮是世界性的。在這個浪潮中,歐洲以外的世界各地民族獨立運動猛然推進,一大批新國家出現,与此同時,一大批名垂青史的大政治家紛紛問世:印度獨立之父甘地,拉美解放者玻利瓦爾和圣馬丁等,中國兩大政權的創始人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和周恩來,埃及國父納賽爾等等。
  粗略看來,人類名人產生史出現過几個主要的高潮期:
  1.公元前19~公元前10世紀,世界最古老文明的生長与興盛時代。
  古埃及文明產生了阿英斯一世(前16世紀)、拉美西斯二世和阿肯那頓(前14世紀)等,古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漢漠拉比(前18世紀),古希伯來文明出現了先知亞伯拉罕、摩西和國王所羅王、大衛和所羅門。
  2.公元前6世紀—1世紀。
  人類古文明的黃金時代,也是人類名人史最為輝煌的時代。古希腊文明的鼎盛階段、古羅馬文明的生長定型階段、古印度文明的成熟階段和中國古文明的生長階段,都集中在這一時期。
  人類歷史上最光輝的思想家和哲學家便在此時問世。他們有古希腊的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中國的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印度的喬達摩·悉達多和耆那教創始人大雄,古波斯的拜火教創始人瑣羅亞斯德,古羅馬的耶穌、西塞羅等。
  人類歷史最具威望的一大批政治家和軍事家也產生在這個時代。他們有的以征服各大洲及世界各主要地區而飲譽世界,有的以建立對后來歷史影響深遠的政治制度而聞名,有的以建立強盛無比的帝國而揚名,有時則以在帝國間生死決戰中顯示出才智而為人所知。他們有:古波斯的大流士、居魯士和岡比西斯,古希腊的三大改革家梭倫、克利斯梯尼和伯里克利以及所向披靡的擴張者亞歷山大大帝,古羅馬的龐培、凱撒、奧古斯都和名將西庇阿父子,中國的秦始皇和漢武帝,印度的月護王和阿育工。
  生活在這一時代的名人,是人類歷史上最幸運的名人。當時,人類文明的發展正進入一個世界性的成熟与定型時期,在此時有所作為,便能對以后上千年的人類歷史產生巨大影響。
  3.中世紀歐洲宗教時代,阿拉伯文明興盛時代,印度文明的衰落,中國文明走向最鼎盛階段。這時期大約是公元400年到13世紀末。
  中世紀的歐洲產生了一大批宗教領袖人物与思想家,并產生了几個如查理曼大帝、查士丁尼那樣极富才干的政治家,還有一批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探險家,如哥倫布、達·伽馬。但總的來說,歐洲是死气沉沉的。
  阿拉伯文明是這一時期世界文明的中心。它造就了一大批政治、宗教、科學和文化人物。
  印度只出現了几個卓有成效的統治者,戒旺、拉齊亞。
  中國此時是世界文明的第二舞台,僅次于阿拉伯文明。它既擁有一批杰出的君主与官員: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王安石,也擁有一批才智絕倫的科學与文藝人才:科學界的祖沖之、一行、沈括、畢升,文學界的李白、杜甫、蘇東坡、韓愈、白居易等,還有著名思想家朱熹,航海家鄭和。
  4.1300—1500年歐洲輝煌的文藝复興時代。
  此時,歐洲成為世界名人萎革的中心,一批繼古希腊以來空前偉大的文學家、藝術家和科學家,便產生在這個時代。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文學家与藝術家,出自這一時代。文學方面,莎士比亞是無人可及的佼佼者。在他之下,有如塞万提斯、但丁、馬洛、拉伯雷、蒙田等;藝術方面,達·芬奇是空前絕后的人物,与他同樣光輝的人物有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其他偉大人物有焦托、博蒂切利。提香、廷托列托、多訥泰洛(雕塑家)、雷科、賀爾拜因、丟勒。這時也產生了一些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科學家和思想家:馬基雅利里和弗朗西斯·培根。
  在歐洲之外,中國和印度還閃輝著光芒,其他地方則漆黑一片。
  中國此時產生的名人以政治家為主,他們是明朝的著名君王,如朱元璋。其次是一些戲曲家,如關漢卿、王實甫,還有一些偉大的科學家,如醫藥學家李時珍,科學家郭守敬。
  印度文明則自1000年后便落入穆斯林的鐵蹄下,慘遭毀滅。這時期的印度文明,出現的名人主要是穆斯林統治者。此外,有一位創立錫克教的那納克。
  在中世紀末期文藝复興初期這個時期,蒙古人迅速在世界上崛起,出現了一批軍事上和政治上的名人,建立起幅員遼闊的帝國。這個時期大概為1206~1368年。這是蒙古人最輝煌的歷史。然后,蒙古人便在名人史上銷聲匿跡。著名的蒙古人有:成吉思汗、帖木儿、忽必烈、窩闊台(成吉思汗的儿子,使兵占東歐中歐)等。
  5.16~18世紀末,歐洲的宗教改革、政治改革、思想革命、商業革命和專制主義時代。
  此時,歐洲產生了一批偉大人物:宗教改革家如馬丁·路德、加爾文、茨溫利;政治家如克倫威爾。伊麗莎白一世、黎塞留、路易十四、查理五世、腓特烈大帝、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女皇等;探險家如麥哲倫、塞巴斯蒂安。哈得遜等;思想家与大學者如霍布斯、博丹、格勞季斯、斯賓諾莎、洛克、伏爾泰、狄德羅、盧梭、林漠、赫伯特、萊辛;科學家笛卡爾、牛頓、萊布尼茨、哈雷、胡克、拉瓦錫、林耐烏斯、比丰、波義耳、伏特、富蘭克林、卡文迪什;大文豪歌德、彌爾頓、蒲伯、莫里哀、笛福。席勒、格雷、彭斯;大畫家倫勃朗、魯本斯、范戴克、戈雅;大音樂家如巴赫、亨德爾、莫扎特、海頓。這是繼文藝复興時代以來歐洲文藝和科學方面又一個黃金時代。
  別的地區和歐洲相比,不免低落許多。值得一提的有中國、印度。日本。
  中國此時也主要盛產政治名人。清朝有兩個享有盛名的君主康熙和乾隆。此外,中國的小說与思想界也有蓬勃生机。中國最偉大的小說家曹雪芹便生于此時。中國清朝的一些哲學家如王夫之、王陽明、黃宗羲也有一定建樹。
  印度繼續在穆斯林的統治下,產生了几個才干超凡的統治者:巴希爾、阿克巴、沙杰罕父子。印度在文學上也偶有建樹,出現了像杜爾西達斯那樣杰出的詩人。
  日本則進入了統一与經濟變革時代,造就了像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政治能人。
  6.18世紀末~20世紀70年代。民主主義、民族主義、共產主義革命和科技革命時代。
  自1775年美國獨立革命和1770年歐洲科技革命時起,人類歷史進入一個新紀元。這個時代的特征是:民族國家不斷涌現;民主制度向全球推廣;共產主義思想与運動波及全球,一系列社會主義國家問世;民族國家間的沖突引發世界大戰;科技在人類進程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科技革命的周期越來越短。名人主要還是集中在歐美地區。
  民族國家和民族主義的涌現造就了一批威揚世界的領導人:華盛頓、俾斯麥、玻利瓦爾、圣馬丁、甘地、毛澤東、蔣介石、納賽爾、拿破侖、威靈頓、梅特涅、戴高樂等。民主國家的發展進程中也產生了一大批著名政治家:林肯、帕麥斯頓、格萊斯頓、迪斯累里;共產主義運動的擴展也產生了一批政治家和思想家: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澤東、周恩來、布哈林、葛蘭西等;民族國家間的戰爭也帶來了一大批政治家和軍事家:拿破侖、納爾遜、邱吉爾、羅斯福、斯大林、艾森豪威爾、麥克阿瑟、希特勒等。
  這批政治家集中在三种地區:1.歐美大國。2.社會主義大國。3.第三世界的主要國家。
  科技革命在這短短的200年內一共出現了三次。
  第一次以蒸汽机的推廣為標志,爆發在18世紀后期,一直到19世紀。這時期,一批偉大的發明家:改進蒸汽机的瓦特,發明水力紡紗机的阿爾克萊特,發明水力織布机的卡特萊特,發明蒸汽机的紐科姆,發明蒸汽火車的史蒂芬森,發明電報系統的莫爾斯,發明發電机的法拉第。此時,思想与社會科學界也進入了一個大探索階段,出現了像馬克思”、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詹姆斯·穆勒、馬爾薩斯、約翰、穆勒、歐文、傅立葉、恩格斯、巴枯宁、克魯泡特金、康德、黑格爾、邊泌、孔德等光照世界的思想家和大學者。此時的文學藝術界也是生机勃勃,一批最偉大的文豪和藝術家問世了。音樂界有貝多芬、舒伯特、舒曼、門德爾松、李斯特、瓦格納、斯美塔那等,繪畫方面有米勒、庫貝、多米埃、馬奈等,文學方面有大詩人海涅、濟慈、雪萊、拜倫等,此時還開始出現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小說家:巴爾扎克、福樓拜、狄更斯、薩克雷、屠格涅夫、陀思妥也夫斯基。
  第二次科技革命以19世紀后期電力首先在美國發明和使用為開端。此時也產生了一批卓越的發明家:電話之父貝爾,飛机的發明者萊特兄弟,馬可尼發明無線電,愛迪生發明電燈、留聲机等。此時也產生了為數不多的巨人或思想家和學者:尼采、斯賓塞、赫蛋黎、海克爾、威廉·詹姆斯、約翰·杜威、克羅齊、羅素、凱恩斯、馬克斯·韋伯。此時繪畫和雕塑的成就,是文藝复興以來最偉大的。印象派的雷阿諾、塞尚、高更、凡·高,立体派的馬蒂斯、畢加索,現代雕塑頂峰的創造者羅丹,其成就堪与文藝复興中一流人物媲美。小說,詩歌与音樂也保持了發展勢頭。列夫·托爾斯泰、哈代、威爾斯、托馬斯·曼、馬克·吐溫、海明威都是世界文學史上的巨人,文略特、勃朗宁、丁尼生使詩壇生輝,德浦沃夏克、柴可夫斯基、勃拉姆斯、約翰·施特勞斯、德彪西等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音樂。現代戲劇在這一時期進入了無可逾越的頂峰,易卜生、蕭伯納与奧尼爾、貝克特等是這一頂峰的旗手。此時,電影与流行音樂已成為人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二戰后發生的,是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机。空間与遺傳技術的出現為標志的。
  在第一、二次科技革命与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交匯和過渡時期,各自然科學的分支進入了空前繁榮的時代,產生了一批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生物學界產生了自己的牛頓和林利略——達爾文与巴斯德、摩爾根,物理學界的光芒更是照遍了整個人類科技史:愛因斯坦、玻爾、海森堡、普朗克、居里夫婦、倫琴、費米、玻恩等巨匠的光芒,稍前的法拉第、焦耳、麥克斯韋、湯姆生、盧瑟福等巨匠的光芒蓋過了人類任何一個時期內出現過的最偉大的科學家群;化學方面,最偉大的人物都出自這個時期,名人的數量和質量都是相當高的:拉瓦錫、道爾頓、戴維、門捷列夫、李比希、諾貝爾、格雷姆、居里夫人、鮑林等。數學此時的建樹不亞于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高斯對數學的許多領域都作出了重大貢獻,希爾伯特建功累累,羅巴切夫斯基与黎曼建立了非歐几何,馬爾可夫創立了應用廣泛的馬爾可夫鏈,羅素建立了數理邏輯。天文學方面,愛丁頓、賴爾(射電天文學先驅)、拉普拉斯等飲譽世界;地質學進入了“英雄時代”,几個英雄主宰了該領域:史密斯、麥其生、居維葉、維爾納、賴爾、魏格納。
  二戰后,科技革命的進步,更多地是依賴合作研究,依賴科學社團与組織,依賴一群富有才干的科學家。單個的偉大的科學家出現的机會減少了。社會科學思想界与文藝界的情況也是如此。這几個領域的各大分支,如政治學与繪畫,都分別為近十個流派所占据,而沒有一個流派能絕對地占据該領域,各流派不斷占据統治地位,然后又不斷地衰落下去,或与其他流派融合。總的情況是,各領域都有一批數量可觀又能稱得上是一流的人物,但又很難說他們之中哪几個人更著名、更重要;各領域都有一批數量可觀、成就相仿的名人。其結果,是名人數目大大增加,但名人的名气卻銳減下來。從目前狀態看,二戰之后,產生的名人數量比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多(科技与文化方面),但能夠上巨級的几乎沒有一個人。即在去世一千年后,仍能為對世界歷史或該領域有一定了解的非專業人員所知曉的人,几乎沒有一個。而此時所產生的名人等級最高的僅到大師級。即死后四、五百年后,在本國之外,只有專門研究該領域的各國學者(大學畢業水平)才知道。這些人主要有:數學家維納与馮·紐曼,物理學家楊振宁、李政道、張伯倫,化學家鮑林、桑格,經濟學家薩纓爾森、海那克、列昂惕夫,政治學家達爾,小說家貝洛、福克納、索爾仁尼琴、帕斯捷爾納克,音樂家哈恰圖良、普羅科菲耶夫。這种名人如云,名气大減的局面還將繼續下去。
  這种局面的出現,是有多种原因的。
  二戰后,科技的巨大發展,帶來了社會分工的巨變。大部分人口從農畜礦業第一產業与加工工業第二產業解放出來,大批涌進生產生活服務、文化衛生科技、國家机關机器的第三產業。在當今的發達國家,6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第三產業。即使在60年代中期,發達國家第三產業人數也占全部人口的50%。這种人口向第三產業的流動,還在不斷增強。
  這樣一來,發達國家中從事文化科技第三產業工作的人數大大增加。人數增加,帶來了文化科技領域各分支分工越來越細,各分支下面的分支大大增多,而且各小分支也有不少人從事工作。一個人無力在文化科技的一個領域如繪畫、政治學的所有方面都有獨到貢獻。個人的貢獻受到限制。而只能在該領域某個方面,如政治發展問題,或政治哲學問題,作出巨大貢獻。個人的貢獻受到限制,加上能做出大的貢獻的人數激增,名人的數目自然猛增,而名气卻直線下降。
  分工的深入,還帶來了普遍的多元化現象。各大領域如經濟學都被分成好几個分支,各分支間重要性不相上下,各分支都有一兩個權威人物。這便出現了六七個權威人物分据一個領域的局面。或者,各大領域,如文學、繪畫、音樂,都有六七個不分上下的流派,各流派也有兩三個代表人物,這也形成了十多個權威割据一個領域的局面。
  分工的精細,造成了各領域間、各領域內分支間的隔閡与差距拉大,各領域的發展比基礎水平离得越來越遠。一個領域的人很難了解另一個領域的情況与動向,很難了解另一個領域權威人物。有時甚至同一領域的不同分支間的專業人員也彼此不能溝通,對彼此的工作不了解。這造成各領域的頂先人物一生往往只能在一個方向作出重大貢獻。像牛頓那樣在理論物理、實驗物理、數學。天文皆有重大貢獻的人,少得可怜。他們作出的貢獻再也不像阿基米德定律那樣通俗易懂了。由于這种原因,一些在本世紀初在某些領域有重大貢獻的人物,如物理學的海森堡、費米,當代文學方面的大詩人波德萊爾、艾略遜、葉芝,小說家普魯斯特、喬哀斯。任爾芙、海勒、品欽,戲劇作家貝克特、無奈斯庫、阿爾比等,在普通大眾中知名度不高,許多人對他們的作品不了解,或不感興趣。
  人類社會發展周期變短,也導致了名人的大量涌現。拿交通工具的發展來說,人類存在了上百万年后,才懂得用了獨木舟,再過了近二万年,才開始使用有小帆或漿的獨木船和騎驛馬,再過了約二百年,有了裝備有大帆、漿櫓的小船、櫓隊和長途馬車,約一千八百年過去后,才有了配備有羅盤儀的大帆大船,馬隊和馬車。又過了400年,便有了蒸汽机小船与火車,25年后,便開始利用蒸汽机大船、汽車、飛机;又過了25年,噴汽飛机与火箭、衛星便出現了。也就是說,人類交通工具的更新周期是經歷了以下由長到短的急速變化:一百万年,20000年,1800年,400年,25年。周期是指數般縮短的。
  人類社會各領域的發展也呈現出周期逐漸變短的趨勢。科學社會學權威D·普賴斯指出,每過20年,重大科學發現与杰出物理家就會成倍增大《科學能力學引論)、第232頁)。人類社會發展周期的變短,必定引起各領域重大成就越來越多,而且出現得越來越快,相應地名人也出現得越來越多,越來越快。
  許多研究也證實了這一觀點,威伯斯特人物傳記卡片統計結果顯示,1500-1900年杰出科學家的數目加速增長,平均每50年出現:25,34,51,56,147,308,720,810(見上書第19頁)。
  我對音樂家与繪畫雕塑家的統計結果,也證實了這一觀點。
  一、世界偉大的音樂家

            16世紀      17世紀
             2人        3人
            十七十八世紀之交 18世紀
             2人       11人
                 合13人
            十八十九世紀之交 19世紀
             2人       39人
                 合41人
            十九二十世紀之交  20世紀
            25人       27人
                 共52人

  即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五個世紀的人數分別以2,3,13,41,52的數目遞增。

               二、西歐名畫家

   14世紀 15世紀 十五十六世紀之交 16世紀
    1人   3人     3人     7人
                    10人
   17世紀 18世紀 十八十九世紀之交 19世紀
   10人   6人     2人    12人
                    14人
   十九二十世紀之交 20世紀
      4人     25人
             29人
   即14—20世紀每個世紀人數分別為
   1,3,10,10,6,14,29人。
  未來的世界,將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沒几年。在這种情況下,想成為大師級以上的名人,難乎其難。這會招致許多野心家的失望。他們甚至會挺而走險,不惜冒巨大的風險,甚至于發動核戰爭,來達到万古留名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名人數目將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龐大,因此,這為大眾成名開了方便之門,許多人,包括普通專業人員,只要是在一些名聲排序較前的領域工作,只要他下一番苦功,只要他找到了正确的方法,他就极有希望成為該領域的頭面人物,一舉成名。這時,世界進入了一個人皆名人,人皆圣人的時代。
  在可見的將來,能否成名,能否成大名,取決于好几個重要因素。
  生活在某個領域是世界強國的國度里,對你在這個領域里成名,具有巨大的幫助作用。如你想成為大政治家,你最好是出生在一個政治強國。從現在看來,美、俄、中、日會成為世界上的政治大國。你若想成為大科學家、大學者,或大藝術家,你應生活在世界科技、學術或藝術大國。美、俄、法、英、德等是今后世界上的科技學術和藝術大國。
  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的突破,也有助于人們成大名。如科學方面的自然力統一原理、人類特异功能的原理、人類的起源、自然科學与社會科學的統一問題,如人類前途方面的問題,如人類應怎樣保證自己永存、如何維護世界和平与穩定,在這些問題上取得重大成就的人,就能一舉成為人類世界最輝煌的人物之一。
  人類在宇宙文明的地位,也影響到名人在宇宙文明中的位置。若把宇宙中恒星總數視為一千万億,恒星帶行星的比例為1/2,恒星能為生命提供合适條件的數為0.2,能建立聯絡的文明世界比例為0.10,各文明世界同時存在的可能性為1/35万,則同時共進行通訊的宇宙文明數為:
  1千万億X0.5X0.2X0.10X10000/35=2857142=2.86千万
  而人類在這眾多能取得聯系的宇宙文明的地位,必定是較后的,因為人類至今還無法与其他文明世界取得聯系,還沒有找到有效的聯系手段。因此,可假定人類在宇宙文明中排第2千8百万位。也就是說,人類產生過的最偉大的人物,在其他先進文明來看,不過是個小人物而已。我深信,比人類更文明的外星人是有的。近几年人們經常談論的飛碟現象,也許是不愿干扰人類正常生活的外星人的行蹤。
  人類能否永存下去,還是在短期內無可挽回地滅亡,更直接關系到成名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一旦人類滅亡,多么偉大的人物也隨之灰飛煙滅,追求成名也就成了一种可笑的游戲。目前,人類正面臨一系列危及人類自身生存的問題:1.人口無節制地狂長,到本世紀末,人口將從現在的50億增至60億,到下世紀更會高達100~120億。人類將無法養奉這樣龐大的人口。而且,這些人口中,大多數是生活在貧窮落后國家。2.人類無節制地吞蝕自然資源,瘋狂地破坏生態平衡。按80年代初的情況下來,到本世紀末,近l/3的世界耕地將被破坏,熱帶森林面積再減少一半。目前,人類正開始接受大自然對人類把工業廢气排人大气層的懲罰:溫室效應。世界熱量、水量分配將會出現嚴重不均。全球溫度將逐漸升高,海平面將上升,沿海城市將沉入海中,許多農業區面臨干旱或大澇。還有,瘋狂的擴軍備戰,使核武器數量与殺傷力直線上升。在80年代末,世界上每個居民可分享三吨多的烈性炸藥。上述任何一個因素,只要爆發出來,人類將從地球上消失。
  曾預言后來發生的許多重大事件,包括希特勒的出現、日本在二戰中戰敗、汽車的出現、歐美男女關系混亂、馳名世界的法國預言家諾查丹瑪斯(Nostradamus)預測,在1999年7月人類將面臨滅頂之災。這場災難可能是核戰爭的爆發,從今天世界局面來看,出現這种情況,可能性并不大。在未來卻不能排除別的災難。
  面對這种情況,一切有識之士,一切決心成名的人士,應為人類的生存奔走呼號,否則,人類壽終正寢,你的名气縱能摧毀日月,也毫無意義。
  人類也許到了死亡的那天,才知道自己的一切欲望、追求与一切价值觀念是否正确。但愿這天不會到來。但這需要有一批熱心人士的努力。這批人本身也會獲得美名。
  無論人類走向何方,我們都不應絕望。要戰胜死亡,要戰胜絕望,就必須充滿希望,要樂觀向上。美好的名聲与人類合理的生活方式,都值得我們追求与渴望。
  最后,以海浪与礁石在海邊的對話,作為本章的結束語。
  在細長洁淨的海岸,礁石傲然屹立,海浪奔騰不斷。海浪不斷地涌向礁石,礁石傲然抵擋。
  礁石抬眼遠望,但見自天邊的水線到柔延的岸邊,波濤洶涌,一輪推一輪。礁石臉上掠過一絲惘然。他借著岸邊吹來的風,向身邊的浪,遠延的海,挑釁般歌唱:
  “奔涌不息的浪啊,你為何不流向海的心髒,卻要奔向世界的彼岸,白白地听任你的形骸消亡?”
  海浪的回音一字一板,堅定而爽朗:
  “愚昧的礁石,你可知我的力量來自何方?倘若知道了,你就會豁然開朗。我的生命源自水分子,水分子的本性就是要擴張它的力量。万物生靈的生存,無不伴隨著力量的釋放。力盡量竭才告消亡。它們雖知道擴張的后果,卻不能制止它們的欲望。順其自然,生死何妨。從興盛到衰敗,在衰亡中求長存。形骸縱然萎縮,但換來了激蕩雄大的影響,換來了生命在太空中的回音,它交織成世界變化的樂章,奏出了動人的生命大合唱。”
  礁石笑了,直不起腰,嗆進一口海水,露出一副狼狽相。他清了清嗓子,對身邊的海浪,向遠處的波濤,大聲宣告:
  “來吧,扑來吧!你們蓋過了我;不就是沖上海岸嗎?不管你們力量有多大,也會在海灘上消耗得一干二淨,最后不得不灰溜溜地退回大海。這就是你們所謂的希望嗎?呸!不過是可悲的下場!”
  海浪驟然停止了涌動,片刻之后,又繼續向前涌動。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分量:
  “我們扑到彼岸,力量固然會下降,但你的身体已被蝕傷。我們盡了自己的力量,達到自己能達到的地方,獲得成功固然可喜,失敗喪生也無妨!我們侵蝕了你這個對手,還把水城推到遠方。你怎能說,我們這樣做大荒唐呢?”
  礁石頂過劈頭而來的浪濤,擦去了眼里的海水,向大海投去輕蔑的目光:
  “原來你們活著,是為了圖名爭強。即使你們的名气大得可震山河,你浪高得可淹沒空中的蒼鷹,你終究免不了形体消亡。誰可斷定太陽一定會永遠發光,誰可算出你的名气可持續多長?一旦大海枯涸,你的名字,還有誰能說得上?你順應了本能的力量,去追求与生俱來的欲望,于是顯得不屈不撓,充滿力量。但誰能證明你的選擇确實恰當。你是在用心追求無根据的事物,在向著虛幻的方向奮力圖強。你是多么愚昧!多么瘋狂!”
  在悲涼的海風中,海浪神色嚴峻:
  “不求生存,你何必果在世上?不求永生,你為何不早化為爛泥一堆。奮斗的生活總比碌碌無為要輝煌,努力后的失敗,比安于現狀更雄壯!有一分力,便盡一分力;有一分熱,絕不發半分光。万物為何景仰太陽?因為它不惜燃燒自身,也要把芸芸眾生、冷漠的虛空、浩瀚的大海、還有茫茫地球照個通亮。我們應該做一個太陽,而不做偷別人光輝的月亮。”

  ------------------
  亦凡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