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十八年前,皮爾·卡丹初進中國,第一個念頭就是,如果十億中國人每人買一顆“卡丹”牌扣子,那將是一筆多么大的生意。在兩位中國奇女的鼎力幫助下,皮爾·卡丹像一匹“黑馬”撞開了東方這扇文明古國的大門,成為第一個在中國大陸舉辦時裝展示會的外國人,圓了一場盼望已久的“中國夢”。 我實現了一場夢 一九七八年,北京。 剛剛從一場惡夢中醒來的東方古都,來不及驅散惡夢帶來的惊恐,便迎來了它明媚的春天,同時也迎來了一位遠方的神秘客人。這是一位身材中等偏下,衣著相當考究,大臉盤上一直挂著全心微笑的中年紳士。他一踏上這片文明而又古老的中華大地,便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 “我實現了一場夢。” 在十七世紀,有位從法國來的傳教士,名叫利瑪竇,他為了溝通歐洲和中國一一這個東方古老而神秘的國家之間的理想,推動和促進兩地文化的交流,曾做出過艱苦卓絕的貢獻。他的名字早被寫進源遠流長的中國歷史,光照千秋万代。 時間過了將近三百年,又一位年過半百的歐洲老人走進了這塊既古老又年輕的土地,他以青年人的熱忱,自一九七八年以來,第一個把時裝帶入中國,第一個把時裝表演藝術及模特儿表演活動帶入中國,更重要的是把中國的模特儿表演活動推上了歐洲舞台。 他就是享譽世界的服裝大師——皮爾·卡丹,當他在一九七八年開始向中國投資時,不少法國朋友甚至嘲笑他:“中國是個文化沙漠,沒有時裝,只有灰黑一色的男女裝,而且中國人不會掏給你一分錢。” 不過,皮爾·卡丹從來不信邪,面對一張張怀疑的面孔,他憑著自己企業家的堅定、藝術家的直覺說道: “一個擁有十億多人口的國家,就是給每個人衣服上釘十個扣子,就是一百多億個,那是個多么大的市場啊!” 是的,中國大陸市場潛力是無可限量的。 皮爾·卡丹是一個喜歡冒險,并具有創新精神的人。他在日本創業的成功,為他日后在中國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皮爾·卡丹首次去日本是在一九五八年,他接受日本服裝設計協會的邀請到日本講學一個多月。那時,整個大和民族剛剛從大戰后的廢墟中顫顫巍巍地站立起來,一些偏僻的地方還能見到被戰火毀掉的小房子。 晚上,皮爾·卡丹住在東京的小旅館里,孤獨与寂寞緊緊地籠罩著他,皮爾。 卡丹一個人舉目無親,難過得流淚,去國怀鄉,自己好像到了月球。雖然同行的都勸他不要去日本投資,但他還是瞄准了那片土地,他要去那里,去開辟一片新的天地。 經過皮爾·卡丹的努力和善意,他贏得了日本人的心。 同樣,皮爾·卡丹怀著同當年一樣的情感走進了中國。 一九七九年,北京。 皮爾·卡丹的時裝展覽會隆重開幕。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外國人在中國舉辦時裝展覽會。 一九八0 年,北京。 皮爾·卡丹的時裝展覽會第二次隆重開幕。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香港。 香港《文匯報》刊登了一條路透社從北京發出的消息,原文如下: 法國的高級時裝在今天進入了北京市場,但是對象并不是普通的中國人。 著名時裝設計家皮爾·卡丹,今天為他的服裝及附屬品辦了一個展覽會,及后這些展品便公開發售。在今早的開幕儀式上,皮爾·卡丹興奮地對記者說:“我曾經以為這是不可能的,但終于搞成了。” 不過,這些貨品都只能以兌換券(外匯券)購買。 但是,有一位中國人,今天卻免費獲得了皮爾·卡丹的一件外衣。 事緣攝影記者要求卡丹和翻譯郭衛安(譯音)穿起一件展品一同拍照,后來卡丹把那件外衣的標簽撕掉,說:“現在它是你的了。” 卡丹的精品是位于天壇的一個亭子里。 但皮爾·卡丹說,他計划開一間大些的店舖和一間擁有三百名工人的工厂,以便在這里生產卡丹的產品。 這就是皮爾·卡丹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在北京開幕的時裝展覽會。美聯社記者也在同一天報道了這次展覽會的詳細情況。 而此時的北京,晴空万里,彩旗飄揚。皮爾·卡丹時裝北京陳列館在北京天壇公園齋宮隆重開幕。北京市對外貿易公司副總經理郭逢恒和身為法國皮爾·卡丹服裝公司總經理的皮爾·卡丹本人,為開幕式剪了彩。北京工人体育館一場規模空前的皮爾·卡丹時裝表演也正進入了高潮。 在北京設立時裝陳列室和舉辦時裝展覽會,只是皮爾·卡丹的時裝業務活動的一部分。當天美聯社女記者維多利亞。格雷厄姆從北京發出消息: 皮爾·卡丹已在中國定制了十万條“卡丹牌”頭巾,銷往美國和法國。 “PC”時裝的魅力 當一九七九年,皮爾·卡丹以戰略家和冒險家的雙重膽識把“皮爾·卡丹”推進北京時,平靜的首都時裝市場被一陣西風吹得失去了安宁。他讓東方古老的文明古國一掃過去那种沉悶的空气,讓浩蕩春風,吹進千家万戶,給華夏子孫帶來了春天的喜悅。人們紛紛睜開了向往文明与富裕的眼睛,看到了神州大地外部的世界。 當金錢隨著時代的大潮流進改革者的口袋之后,他們不再寂寞,不再遵守自三皇五帝到如今的陳規舊習,千篇一律地只穿灰色的四個口袋,雖屬不同層次与地位,無不想展示一下自己的風采与气質,用高檔次、高品位的服裝來滿足自己的精神需要。 炎黃子孫開始醒悟:服裝不僅能体現,個人的身份,滿足靈魂中的需要,而且反映了一個民族的精神面貌,是社會与時代的里程碑。 如果有人要問:“中國九十年代時裝市場屬于誰?”那么,答案是可以肯定的: 皮爾·卡丹。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皮爾·卡丹在北京舉行了有官方出席的馬克西姆餐廳簽字儀式。 一九八三年九月,馬克西姆餐廳在北京正式開張營業。它標志著皮爾·卡丹邁開了在華夏開辦實業的第一步。 十年來,繼在北京開設馬克西姆餐廳之后,皮爾·卡丹又推出系列服裝,組織大型時裝表演,開設服裝工厂,遍設時裝店,使中國大陸的“皮爾·卡丹”熱不斷升溫,攪亂了一些人的心態,致使北京服裝界把一九九三年稱為“皮爾·卡丹”年。 北京青年認為:能撈一套“皮爾·卡丹”穿在身上才算對得起自己。 聞名世界的皮爾·卡丹公司在北京創設的系列服裝專營店,無論社會效益還是經濟效益均為上乘。一時間,皮爾·卡丹的服裝成為中國的外交官与旅游人員、名流和藝術家、執意想展示一下自我風姿的青年人手中的必需品。他們無不婉借地發出感歎: 皮爾·卡丹,你來得太遲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足球副主席、香港銀利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盈福先生多次出入廣州“皮爾·卡丹”專營店,先后買了几套品种不同的西服。他滿意地說:“世界上的西裝牌子多得數不清,但我只看中了‘皮爾·卡丹’。” 万里委員長會見客人的時候,也常穿“皮爾·卡丹”。 廣東一位名記者,赴京采訪一個國家級的重要會議,臨行前購得一套“皮爾。 卡丹“,選好放進箱子帶進了北京。晚上開箱,發現世界名牌也有了折皺,心中自然不悅。次日清晨從衣柜取出一看,折皺全無。”皮爾·卡丹“還是那么英姿颯爽。該記者立刻穿上,高高興興進入人民大會堂采訪去了。 還有一位打破過亞洲舉重紀錄的運動員,但這位健將身高卻只有一米五多點。 他走遍許多地方,選過种類繁多的牌子,可就是找不到合体的高檔西裝。一次他來到北京“皮爾·卡丹”服裝店,意外地發現了非常合体的高檔西裝,他欣喜万分,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他万万沒有想到,尋找了那么久,卻在自己的家鄉發現了恰到好處的“皮爾·卡丹”,從此了卻了一樁多年的心愿。 如今,只要走進一個像模像樣的場合,都可以看到皮爾·卡丹服裝的影子。皮爾·卡丹這個名字在中國已不再陌生,一提起這四個字,人們首先想到的似乎不是一個人,而是服裝。皮爾·卡丹已經完全被中國公民接受了。 皮爾·卡丹是一位奇才,他憑自己的藝術征服了人們愛美的心靈,用他的經濟實力,領導著世界時裝潮流。他的形象及其服裝藝術深深地進入了中國人的心。 一匹黑馬 一九九0 年秋,北京。 一個体現了全亞洲人團結奮進,令全世界矚目的亞運會,正在隆重舉行。 皮爾·卡丹作為尊貴的客人應邀出席了亞運會的開幕式。 他銀灰色的頭發下面,一雙慈祥的大眼睛閃著智慧之光。他一出現,立即被各國的記者緊緊地包圍了。他成了開幕式上最令人注目的人物之一。記者們向他發出了猛烈的“進攻”,但他的睿智、嚴密的回答,令所有記者都感到滿意。來訪結束后,他幽默地笑著對記者說: “希望下次見面時,你們也能穿上‘皮爾·卡丹’。” 此時的岭南,虎躍龍騰,气象非凡。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首先從這里打開。舊的意識在逐漸消失,傳統的格局在迅速變革,經濟規律無情地決定著每一家企業的命運。在這樣的气候、時代与環境,“皮爾·卡丹”進入了羊城。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孩子躁動于母腹之中,盼望早日降生在大地上。經過几個月的運籌和努力,中國第二家皮爾·卡丹時裝專營店——廣州招商天成時裝商場于一九九0 年九月二十九日在中國大酒店隆重開業。它像半路冒出的一匹“黑馬”,將這項新的事物爭到自己手中。 商場開業時,法國、香港、北京、華東、西南等國家和地區紛紛派人前來祝賀,不少省、市有關領導也放下繁忙的工作,專程赶來參加。一只只艷麗的大花籃,一張張醒目的廣告牌,數部電視台的攝像机,使一座五星級大酒店像過節一樣。 法國巴黎電台和電視台也派出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記者團并攜帶大量現代采訪器材專程來到廣州,他們把這一消息當晚發回巴黎,并向全世界播放。一個僅有六十多平方米的服裝店,把一個大都會推向了整個世界。 廣州,這座華南最大的城市,中國的南大門,憑借地理上的优勢和改革開放的大气候,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服裝交易市場。天成時裝商場的誕生,為絢麗繽紛的羊城服裝市場又增添了新的色彩,為几百万羊城人帶來了擋不住的誘惑和熏風。從此,被稱為“行動中的雕塑”的“皮爾·卡丹”出現在廣州街頭。 “皮爾·卡丹”成了南國高檔時裝的代名詞。 “皮爾·卡丹”專營店在廣州開業,為愛美的花城居民帶來了福音。接著天津、沈陽、哈爾濱、上海、成都等地也紛紛加盟“皮爾·卡丹”王國。 俗話說:“每個成功者的身后,都會留下艱難創業的足跡。” 皮爾·卡丹也曾在中國坐過冷板登。 在他第一次時裝展示會剛在北京結束時,有位熱心腸的記者准備發一篇通訊,沒想到冷風吹的更快,一家報紙及時轉載了港報的一篇評論,用的是個十分俗气的名字,叫《外國人的屁香》。說中國勞苦大眾并未吃飽穿暖,沒有搞時裝的必要。 此文一上市,人們感到溫度驟然下降,記者的文章自然也就發不出去了。 時裝隊离京飛滬。 下机后,即感气氛不對,前來迎接的人面無笑容,個個拉長著臉,純為例行公事,演出場次也被削減。 盡管遇到了种种挫折,但皮爾·卡丹仍鍥而不舍,按著自己的意志,怀著對中國人民深厚的友愛精神,充滿朝气和信心走入了中國。從他在中國第一個服裝設計進修班親臨授課開始,他已經十几次來中國了,他在中國已有了好几十家“皮爾。 卡丹“產品專賣店,建了兩家工厂,兩家餐廳,一并計划在五年內擴展為四百余家商店,”卡丹“牌皮衣、香水、化妝品、鞋帽、皮具也在中國生產和上市。 兩個中國奇女 皮爾·卡丹在中國的成功,与他的兩位華裔女助手是分不開的。 首推其一的,是宋怀桂女士。 宋怀桂女士的父親名宋荔泉,是位愛國民主人士,具有很高的文化素養。他畢業于國立北平師大,抗戰期間,他与妻子李銳芳帶著剛滿周歲的宋怀桂离開北京,到了江西上饒。宋先生早年加入了國民党,曾在二十集團軍司令高震手下當參謀,后任江西省稅務局長。一個偶然的机會,使他与蔣經國先生一起共事。抗戰胜利后,他作為政府的“接收大員”,舉家回到北京,任中央銀行北平分行總經理。解放后不久,他便提出辭職,一到北平一中任教,一九六三年退休,一九九一年去世,享年八十九歲。 宋怀桂女士的母親李銳芳,為湖北一大鄉紳閨秀,自幼接受進步思想,是中國二十年代敢于對抗封建傳統禮教、具有叛逆精神的女性。她畢業于南京金陵女子大學。年輕時端庄秀麗,被稱之為“小宋慶齡”。大哥是位外交官,為讓李鏡芳濟身上流社會,在她二十多歲時,把她許配給當時的高級將領何應欽,還特意安排二人在上海六國飯店見面。當她知道底細之后,竟將餐桌掀翻,跑出飯店,后來只身闖入北京,在平民中學做了一名平常的英語教員。其間,認識了出身布衣,但人品忠厚老實的宋荔泉,并不顧家庭阻攔,二人結為伉儷。 有其母必有其女,宋怀佳的性格、舉動真有點像她母親。 原國家体委主任榮高棠曾為李鏡芳的學生,他回憶說:“李老師是我最敬佩的老師之一。”榮高棠尤其喜歡當時正上中學天真、活潑的宋怀桂,不少次帶著她看比賽,登天安門城樓參加國慶盛典。宋怀桂還能回憶起當年她在工人体育場坐在周總理和賀老總身邊觀看足球比賽的情況。 李鏡芳從教四十年,一九八0 年去逝,享年七十六歲。 宋怀桂的体質,榮高棠多次建議她去走運動員的路,但她与藝術有特殊緣分,一九五四年,她從北京女十二中畢業后以优异成績考入了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在這里,結識了保加利亞在華留學生万曼。 一次偶然的机會,學校組織學生郊游,她未赶上返校的汽車,抵校后已誤了開飯時間,這時她碰上了万曼,万請她在北京飯店吃了一頓飯,從此兩人雙雙墜入愛河。 中外學生談戀愛在當時被認為“大逆不道”,但藝術上的共同語言与追求把一對异國青年的心緊緊聯在了一起。他們采取了地下活動的方式,只好把約會的紙條放在樹洞里,對面走過一言不發,如同陌路人。兩人私下制訂了一條聯系的秘密方式。万曼只注意宋怀桂身后的長辮子,如果是兩條,朱怀桂可以赴約;如果只是一條,則說明宋怀桂因故不能參則。 學院在獲取“情報”之后,便對宋怀桂施加壓力,逼宋怀桂簽字畫押,保證不再与万曼往來。他們還通過外交部向保加利亞使館遞交了“國書”,要求使館通知万曼斷絕与宋怀佳的來往。 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兩人聯名給周總理寫了一封信,訴說了他們的相戀過程及結婚請求。信寄出半年,他們終日苦盼終于收到了總理的回信,在周總理的親切關怀下,万曼和宋怀桂這對歷盡艱難險阻的戀人終于在一九五六年辦理了結婚登記手續。保加利亞駐華大使迪莫夫先生親自為他倆主持了保加利亞風俗的婚禮,成為新中國第一例成功的涉外婚姻。在后來的一次酒會上,周總理舉杯為他們祝賀:“祝賀你們,無論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記你是中國人。” 六十年代末,万曼已是保加利亞功勳藝術家,他們夫婦曾三次在巴黎舉行個人畫展。一九七五年,他們還赴美辦個人畫展。進入八十年代,他們已有一儿一女,有了幸福美滿的安定生活,但宋怀佳對祖國的卷戀之情始終沒有減弱,她与万曼出資在巴黎給中國畫家購置了一間畫室。她還利用個人影響,在北京舉辦了“修复長城拯救威尼斯”募捐性國際豪華旅游活動;為加強中法電影工作者交流,她組織了法國著名影星阿蘭。德龍的訪華…… 一九八0 年,宋怀桂与其丈夫万曼的作品在巴黎大皇宮參加世界現代博覽會,當時万曼已是世界知名的壁挂藝術家。宋离開中國后已在保加利亞、法國定居了十二年。在博覽會的最后一天,夫婦二人正准備把展品裝箱,就在閉館前几分鐘,攤位前走來一位中等身材的先生,他儀態大方,目光深速,審視著一幅幅作品。然后左看右看,像是要尋找什么。宋怀桂眼睛一亮,突然認出這位先生就是大名鼎鼎的皮爾·卡丹。卡丹也發現了万曼夫婦,并透露了他的心意:他确實為這里奇跡般的世界所感動,非常想買一、二幅軟雕塑,并想借此結識一下作者。從壁挂開始,卡丹和宋怀桂夫婦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巧妙的是,卡丹先生這位中國代表与中國聯系的契机也在于這幅壁畫。 一九七六年,中國輕工產品博覽會在巴黎舉行。在寬闊的大廳里,有一幅手織的藝術挂毯《万里長城》。那宏偉的造型,磅礡的气勢,使皮爾·卡丹的藝術靈感受到了一种沉重的震撼。他掏巨款買下了這幅壁挂,把他陳列在卡丹文化中心。從此,一個古老的國家、一個勤勞勇敢愛好和平的民族、一种光輝燦爛的東方文化開始被一位西方藝術家接受。 為了能夠進駐中國,讓東西方文化在一起融洽交匯,卡丹先生選中了宋怀桂女士作為他的代表,常駐中國。 七十年代,宋怀桂女士幫助皮爾·卡丹創建的北京馬克西姆餐廳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政府批准建立的第一家合資餐館。八十年代,她把“PC”服裝引入中國,并培養訓練出中國第一批時裝模特。她親自帶領十二名中國模特第一次走出國門,到法國首都巴黎參加表演,引起了西方世界的轟動,在歐洲大陸刮起了一陣中國旋風,東方之美征服了巴黎。 一九七三年在她的馬克西姆餐廳,她為皮爾·卡丹組織了一場頗具規模的中外記者招待會。五十多歲的宋怀挂女士,中等身材,微胖,一雙如同年輕人那么明亮的眼睛,背后垂著一束長發,一會儿外語,一會儿漢語,在到處張羅中又不失文雅,似有一种神秘。 眼下,宋怀佳女士的正式頭銜是皮爾·卡丹公司中國首席代表和北京馬克西姆餐飲中心總經理。 對于宋怀桂,皮爾·卡丹常對記者們說: “‘皮爾·卡丹’能夠進入和占領中國市場,一是憑他超前的意識,二是深厚的藝術功底,三是強大的經濟實力,四是對古老中國的堅定信念。”他特別強調地說:“宋女士是我的好助手,皮爾·卡丹進軍中國是她的功勞。” 同皮爾·卡丹事業在中國成功密不可分的另一位華裔女性,就是鄭思提小姐。 鄭思提小姐原是北京人,曾在跳高教練鄭風榮的指導下,奪得過中國第五屆全運會的跳高冠軍。离開跳高隊伍,她就讀于北京師范學院体育系,但她酷愛文學、繪畫、服裝設計等。畢業后曾在一所中等專業學校教過書,然后又在雜志社擔任過編輯記者。正是她在京采訪卡丹先生時,相互結緣。從此,卡丹再也沒有忘記這位會講几种外語,聰明伶利的中國女性。后來,鄭思提去了德國。 由于丈夫在法國執教法國女排,她又從德國申請到了法國工作。 最初,她在卡丹先生開設的餐館里服務,一次,偶爾与卡丹相遇,老人家認出了她。不久,她被卡丹請去管理商場,從此經常進出卡丹帝國的首府,成了卡丹王國重要的一員。并成為皮爾·卡丹公司童裝部經理。隨著皮爾·卡丹進軍中國,鄭思提又鞍前馬后,展開廣大的宣傳攻勢,為卡丹儿童系列搖旗吶喊。 一九九0 年以后她一次又一次地回到祖國,跑西安、北京、上海和南京認真地考察,熱烈地談判,在西安和北京先后組織了兩次別開生面而又頗具規模的儿童時裝展覽和表演,為卡丹儿童系列打開中國市場舖平了道路。 小天使的福音 一九九三年,北京。 國貿中心西樓馬克西姆餐廳CHIC九三皮爾·卡丹世界儿童系列新聞發布會正在進行。 身材偏矮、大臉盤上方戴著黑邊眼鏡,但精神十足的皮爾·卡丹向世界發出了信號: 皮爾·卡丹系列童裝開始進入中國。 卡丹先生傾心于世界儿童服裝事業久矣,雖然他已過七十高齡,功成名就,但在有生之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自己設計的童裝推向世界,特別是中國大陸,這是他要完成的最后一項大工程。 在新聞發布會上,皮爾·卡丹向眾多的記者,道出了他多年的心聲: 諸位,今天我們相會在北京馬克西姆餐廳,通過這里,介紹我的事業。這里不僅代表了文化,而且已成為文化交流的橋梁。 在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在中國的事業不斷發展。十八年來,我最初在北京街頭只能看到毛式服裝,現在你再看北京人的穿著,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我的內心深處,始終有一种堅定的信念,對中國充滿了希望。 你們的人民依靠聰明才智在努力改變著自己,你們的國家已進入了強國的行列。 三十八年前,我已了解香港、台灣……那里也是中國人,講中國話,服裝業也十分發達。 這次來北京,只用了十一個小時,十分方便,如同到巴黎郊區旅行一樣,再也不需要像馬可。波羅來中國時那樣麻煩,說明人類在不斷向前發展。 中國人民勤勞勇敢,將來一定能在服裝業方面超過外國人。為此,我才有可能并愿意成為中國人的朋友。 在這里,我像在自己家里一樣,在從巴黎飛往北京的空中,我如一只快樂的小鳥,希望早一點降臨在中國的土地上…… 皮爾·卡丹滔滔不絕的開場白說個沒完,就像到了自己的家里一樣,激動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記者們開始提問。 《中國紡織報》記者問道:“請問卡丹先生,儿童服飾的特點是什么?您有什么看法?” 皮爾·卡丹先看了看那位女記者,正了一下黑邊眼鏡,開始回答: “中國人實行計划生育,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所以特別喜愛,孩子在中國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但遺憾的是,大多數父母又缺乏服裝方面的科學知識,往往影響了儿童的發育和健康。因此,我想把自己設計的服裝在中國全面推出,讓中國儿童得到享受,讓中國的父母得到滿足和歡樂。” 《經濟日報》記者問道:“卡丹先生,請講一講您對中國人穿著變化有何感受? 中國市場是否有能力接受外國名牌?“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市場潛力极大。服裝業能解決許多問題。穿衣是當今人們第一號問題,吃飯已降為第三號問題。服裝業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僅僅是為了裝飾。 服裝業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一個行業,有無數人為其工作和勞動,有許許多多專家、技術人員和工人,他們把原材料經無數道工序變為服裝,設想要是沒有此行業,會有數不清的人要失業。如果無服裝業,美國紐約一半以上的商店要關門,人類的文明也就沒有了。“ 皮爾·卡丹越說越起勁,手里拿著一支綠色的圓珠筆,不停地在空中揮動。這位年過七十的法國老人,仍滿腦子靈性,一點暮气也看不出來。 “現在是文明社會。文明程度越高,就需要高檔次高質量的服裝。中國經濟發展令人吃惊,對名牌的需要會日趨強烈,不僅大人,儿童也照樣崇尚名牌,有人跟蹤調查了一万名儿童,不少已開始用大人的名牌。 我已經把儿童服裝的總代理權給了廣州招商公司,這不是我在中國的第一個合同,但是我最愉快的一個合同,因為儿童是中國的未來。“ 在北京人民廣播電台的錄音室里,皮爾·卡丹的助理鄭思提小姐通過電波又一次向中國人民表明,皮爾·卡丹對在中國發展儿童服裝充滿信心: “政府規定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所以大家都极為重視优生、优育、优教。 因為是獨生子女,所以孩子要求摘星星。摸月亮,父母也愿意去干。 六十年代,皮爾·卡丹的男裝、女裝已開始占領了歐洲市場,應該生孩子了,于是就產生了卡丹童裝,否則,便不能稱其為卡丹家族了。 卡丹的男裝与女裝,是一對親密的夫婦,既然這對夫婦已在中國落戶,那么就要生下自己的孩子——皮爾·卡丹儿童服裝系列……“ 把儿童服裝推向全世界,讓更多儿童穿上科學、美觀的服裝,生活得快樂幸福,這是皮爾·卡丹最終的愿望。 一九九三年五月,北京。 九三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正在隆重舉行。除國內數百家厂商參展外,日本、英國、奧地利、德國、法國、美國、韓國、意大利和香港、台灣等國家与地區二百余家應邀前來。一万一千多平方米的大廳里共設有四百三十多個展位。世界七大時裝王國的重要服裝企業也在此亮相,世界著名設計大師瓦倫蒂諾、皮爾·卡丹和費雷同時光臨本屆盛會。 展覽大廳里絢麗多彩、琳琅滿目:有皮爾·卡丹的超前新穎;伊夫。圣洛朗的別致、獨到;華倫天奴的洒脫、飄逸;君島一郎的端庄、大方;森英惠的華麗、艷美,把成千上万的參觀者引入了一個幻想的世界。 在展廳一個十分突出的位置,有一個招牌格外引人注目,上面赫然寫著: 法國皮爾·卡丹系列 展出的是各式各樣的皮爾·卡丹儿童服裝系列。 有一位新華社女記者,欲從展台為寶貝女儿購几套卡丹儿童服裝,因全為非賣品,年輕的媽媽領著女儿失望地走了。 一位哈爾濱大漢,問卡丹童裝何時能在東北上市。他說自己是一位皮爾·卡丹的崇拜者,十分推崇卡丹服裝。 兩位胸前佩戴“山東藝術學院”校徽的純朴的男學生,說皮爾·卡丹是他們一代藝術院校學生崇拜的偶像,想等著皮爾·卡丹簽個字。 面對著無數崇拜他的顧客,還有一些記者和朋友,這位容易動情的大使發出了最美好的祝愿: 我祝愿偉大中國的孩子們在二十一世紀取得輝煌的成就! 獨站鰲頭 一九九三年五月。 北京國貿中心隆重開幕的“九四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再一次顯示出皮爾·卡丹服裝在中國的霸主地位。 有十三個國家和地區參展,海外企業展位三百多個。其中,香港獨占七十八家,一是顯示了香港貿發局作為組織者的實力,二是香港紡織服裝業放眼一九九七回歸祖國的明智。意大利以七十家參展身居其后。最近在意大利舉行的“九四米蘭秋冬季時裝展”,不僅在規模上超過了近几年法國的時裝展,而且以其設計新穎獨特的時裝,再次向世界顯示了這個歐洲大國的實力。這使越來越多的西方時裝界行家惊歎:巴黎世界時裝中心的地位已經動搖,并在向米蘭轉移。目前在歐共体紡織服裝的營業額中,意大利占了近百分之四十;在全球公認的三十名世界級時裝設計大師中,意大利也几乎占了三分之一。 排在港、意后面的依次為日本、台灣、法國、美國、韓國、西班牙、澳門、菲律賓、德國、奧地利等十二個國家和地區的一百八十二家公司。 按一般概念,作為一名成功的服裝設計師應有三個條件:一、有知名度;二、有具体經濟收益;三、有設計能力。對皮爾·卡丹本人講,上述三個條件,他都具備超常的水准。在這屆大會上他獨樹一幟,先入為主,充分發揮了在中國多家公司的优勢,在展廳內設下了气勢恢宏的“卡丹村”,仍雄心勃勃地力圖發展其在中國大陸的龐大“霸業”。 盛會推出了“中國九四——九五秋冬服裝流行趨勢”預測,綜合了歐洲流行情報,同時又分析中國國情,歸納出“歐洲聯想”、“超前階層”和“東土神界”三個主題。當你進入環境、深入其中,即可領悟到那修長經典的造型,高貴雅致的風貌,顯示出以往歐洲時裝的影子以及歲月流動的印跡。自然輕便的外觀,粗擴超越風貌,現代城市新便裝的活力,含蓄、素雅的觀感,東方獨具的色調,表現出特有的新鮮感和現代精神。 在“歐洲的聯想”中,那古老的宮殿引發出人們怀舊的思緒,歲月時光在流失,但雅致的風貌依然喚起人們的追思,歐洲与美洲的兩者文化風格相對比,美洲風格即像一位生動活潑健康的青年,歐洲風格卻似一位成熟深沉圓滑的老者。 第二主題為“超前階層”。帶有朴實感的風格,工裝和便裝在朴素中,透發著現代的美。不加雕琢,不刻意點綴的自然外觀,加上隨意表現任意組合的搭配手法,顯得自然而輕松。 含蓄、素雅和獨特的“東土神界”中,黃瓦的皇宮及中國傳統服飾的局部特色是靈感來源;天壇又表現著東方的神秘,含蓄神奧,華而不艷,在朴素中体現高貴。 當今世界服裝大潮,表現“大自然”是主流和主旋律。時裝晚會又往往是表現這种主旋律的“重頭戲”。去年在天壇表演的(世紀風)時裝晚會上曾令所有的參觀者為之傾倒。皮爾·卡丹當場就盛贊為“一場夢”。 一九九五年,夢境又得以重圓,“風從東方來”時裝晚會順應時代大潮,預示了東方時裝巨龍將領導未來世界的服飾風尚,正如世界服裝設計大師費雷先生講過的: “中國將在下個十年獨領風騷。” 皮爾·卡丹在盛會上不僅進行了專場表演,而且展出了多种他設計的服裝。皮爾·卡丹此次的設計以“平民化”為主,注重朴實而實用。在本屆大會上他不僅推出了寫意性的設計作品,以未來派作品導引欣賞力,同時推出寫實派的流行款式,期望為中國人所實用。他一如既往支持中國服裝業的改革開放,中國服裝業的發展似乎与皮爾·卡丹的名字聯系在一起。他來參加一年一度的國際盛會是正常的,自然的,如不來,人們的感情上不能接受,所以,他又來了。 此次盛會,皮爾·卡丹的設計更顯爐火純青,他還將再次掀起一股撩人的服裝旋風,而且,會一直刮進二十一世紀。皮爾·卡丹也還要邁著他那藝術家与企業家相結合的腳步,繼續走在開放的中國大地上。 高朋滿座 隨著皮爾·卡丹在中國大陸的時裝業務不斷擴大,他在中國也結識了不少朋友,這些朋友中有名流精英,也有普通百姓。皮爾·卡丹既隨和,又好客。他熱愛中國這片古老大地,更愿意結交不同階層的中國人,了解他們,和他們共同度過在中國的美好時光。為感謝在華的各位代理,皮爾·卡丹在北京國貿西樓的“馬克西姆” 餐廳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晚宴。 那天,皮爾·卡丹在華的代理商紛紛收到了一份印刷精美的邀請函。 一年前,也是在這間客廳,皮爾·卡丹舉行了新聞發布會,向中外几十名記者宣布PC童裝從此進入了中國大陸。現在他又在此宴請持有PC商標的代理人,可見對這間洋溢著歐洲古典風味的“馬克西姆”餐廳情有獨鐘。 宴會擺成了馬蹄型,皮爾·卡丹坐正面,對著一個小舞台,上面擺著一架鋼琴。 中間有空地三、四十平方米,可供小型節目演出。正座背后,有一短矮屏風相隔,那里坐著几十位皮爾·卡丹特意請來的名人和藝術家。代理商們被安排在馬蹄型拐角處內側坐定,与皮爾·卡丹斜對面。 八點鐘,皮爾·卡丹起身為大家致辭: “……我們都在為‘皮爾·卡丹’工作,包括我自己,這是在座諸位共同的責任与使命。當年我在歐洲開創這塊牌子的時候,曾經歷過千辛万苦,后來,我成功了。几十年后的今天,你們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職位上為此工作,當然,一定會遇到許多困難,我想,你只要想干、肯干,什么困難都能克服,中國人民吃苦耐勞的傳統美德聞名世界,祝諸位成功!” 皮爾·卡丹的發言短小精練,卻充滿了殷切希望及熱情鼓舞。當然,在座的人都盼望有后來者,誰也不愿后繼無人。 一位中國青年曾發表過這樣的感慨:皮爾·卡丹二十歲還是位無所作為的流浪青年,我為什么不如他?難道我就不能成為未來的皮爾·卡丹? 誰不想成為皮爾·卡丹?但誰又能夠成為皮爾·卡丹? 皮爾·卡丹精神尤佳,他的那雙大眼充滿智慧的活力,一頭銀發顯示著他的閱歷与非凡。身穿深色西裝,內配帶小格的襯衫,黑底暗白花的領帶,一對大耳下垂,耳肚厚實,中國人傳說這樣的耳朵是福气的象征。 皮爾·卡丹的話剛完,一場精彩的表演開始了。 一位中等身材、五官端正、大臉盤、看上去有點溫文爾雅的青年提著一把小提琴走上舞台,他的微笑很甜,先給大家鞠了個躬,輕輕試了試弦,便開始演奏一支曾在國際大賽中獲金獎的曲子。大家听得出了神,整個廳里出現了沒有過的靜增,只有如泣如訴或激昂跳動的琴聲。從眾人的表情中可以判斷,琴聲征服和帶走了人們的心。演奏者已停許久,大家才回過神,隨之報以尤為熱烈的掌聲。 隨后,上台的是中央芭蕾舞團的一位名叫李顏的著名演員,她在鋼琴的伴奏下,即興跳了一段獨舞,那眼神、表情、動作、基本功,實為國內少見,令人大飽眼福。 來自歐洲的皮爾·卡丹,也對眼前如此美妙的舞蹈陶醉了。 因為次日清晨皮爾·卡丹將出訪四川,所以在貴賓中有兩位四川人士,一位是四川省政府駐京辦事處主任江力征先生,她也是位作家,并有專著問世,數次獲省級文學獎。另一位是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駐京辦事處主任日戈圣光先生,本身為藏族同胞,來自世界級風景區九寨溝附近的黃龍寺。他今年四十歲,七七年畢業于中央民族學院,個不高,結結實實,熱情而充滿靈性。 這位唯一的少數民族首先出場。 他對舞台与演出全然不陌生,只見他兩手托著一條長長的羽白色的哈達,從容地到了馬蹄型宴會中間,首先向卡丹先生深施一個藏禮,隨后說了句藏話:“扎什德勒!” 然后,揮起哈達,旋即跳起藏舞,接著又演唱了一支优美動听的藏族民歌。 這位藏族演員來自四川九寨溝、黃龍寺一帶的藏族同胞居住的地區,歌聲表達了他家鄉的山水風情。皮爾·卡丹帶頭站立鼓掌。圣光走上前,把自己心愛的哈達獻給了皮爾·卡丹,并系在這位藝術大師的脖子上,因此引起了全場的第一個高潮。 皮爾·卡丹整個晚上都把那條哈達披在自己的肩上。他不僅僅是喜歡這條哈達,也是對生活在世界屋脊的一百多万藏族同胞的一片心意。 接著上來一位光頭畫家,高大、魁偉,身穿筆挺的西裝。宋女士介紹這位四十歲上下的藝人有奇才。他站在馬蹄型的外側,亮開喉嚨唱起了西洋歌,确實洋味十足,音色与气度均使座中人惊歎。 一位長發齊肩、赤腳的矮個小伙子進入了馬蹄型正中。他名叫金星,是中國現代舞的青年演員。在美國參加世界大賽,一跳惊人,抱回金杯。然而,作為一位男性舞蹈演員,他的藝術生命相對女性舞蹈演員來說,無疑是短暫的。金星,這位視舞蹈藝術如同自己生命的舞蹈演員,為了自己的事業,后來毅然作了變性手術,成為中國第一位作變性手術的藝術家。他的勇气無疑讓人敬佩。金星表演時,純屬自由發揮,不拘一格,既浪漫又抒情,令大家如醉如痴。舞畢,宋怀桂上去擁抱了他,先拍拍肩膀,高興地說: “他叫我宋阿姨,是我女儿的好朋友。” 專業藝術家的節目完了,但皮爾·卡丹興致正濃,他還希望有人出場為晚會助興。這時,業余隊上場了。 業余隊第一位便是卡丹公司重裝部經理鄭思提小姐。她生在北京,三十歲才离京到了海外。她從六歲唱京劇,一口气唱到十一歲。要不因為十歲就長到一百六十五厘米被選到北京市田徑隊,說不定會唱出大名堂。她的一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 极為叫座,純正、地道、京味十足,決非一般業余水平所能比。 一位高大的中年男子走了上去,用英語唱了一首(雪絨花),中气极盛,洋味也夠,廣得好評。 夜深了,而皮爾·卡丹同中國人建立的友誼,就像高挂在天空中的繁星,閃閃發光。 ------------------ 亦凡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