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一節 天使使者


  ●風流成性的貴族青年与一個貌若天仙的妓女一見鐘情。
  ●恪貞操的寡婦接受了儿子放縱的行為,卻不接納一個妓女成為自己的儿媳。
  ●小姑娘的出生改善了奶奶与父母的關系,真是個天使。

  喬治·桑的祖輩們在男女關系上的表現,极能顯示當時法國上流社會的多情与放浪。翻閱這個家族的發展歷史,很容易讓人感覺仿佛在讀一本通俗的言情小說。
  男人們到處留情,私養情婦;女人們紅杏出牆,在情夫中間如魚得水。
  在這种混亂的男女關系狀況下,私生子一個又一個地降臨世上,有時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獲得与真實身分相适應的權利付出努力。但是,不管怎樣,他們都得到了一定的社會地位,進入上流社會并擁有財富。
  到了喬治·桑的祖母瑪麗這一輩時,情況大有改觀。雖然瑪麗也是個私生子,但她骨子里是個謹守貞操的女人。
  她結過兩次婚。第一任丈夫霍思是個步兵上尉。在他們新婚不久,霍恩被國王派到一個小要塞擔任司令官。但到那里沒几天,霍恩就因病去世了。瑪麗頭一次成了寡婦。
  她与第二任丈夫杜邦結婚是她孀居十几年之后了,而且他當時已經六十二歲。婚后他們的生活非常愉快,并生了一個儿子,取名莫里斯。
  在莫里斯十歲的時候,杜邦先生辭世。瑪麗再次成了寡婦。与第一次不同的是,這回她有儿子与她作伴。
  莫里斯生性風流。在他當兵离家之前,便与年輕女仆發生性關系,使她怀了孕。在國外駐扎期間,他与當地的許多女人有染。
  被認為是因為性欲冷淡而不愿搭擱男人的瑪麗雖然不太理會儿子的這些不負責任的放縱行為,但后來當莫里斯誠心誠意地要与一位名叫索菲的女人結婚時,她坐不住了。
  索菲是個妓女。她雖然美若天仙,但出身低微。在當時的動蕩歲月里,娼妓是一种恣意蔓生的職業。她曾与一個情人生了個孩子——卡洛琳娜,但這并沒有影響她的容貌和隨軍漂泊的生活,同樣也沒有影響她和莫里斯的愛情。
  他們是在意大利的米蘭相遇的,時間是1800年。已經晉升為副官的莫里斯到將軍那儿去,而做為將軍情婦的索菲正好也在將軍的房間里。兩人一見鐘情。
  索菲离開將軍,投入了莫里斯的怀抱。當時她已經三十歲,但是她在男女交往中獲得的經驗足以令莫里斯神魂顛倒。
  如果說莫里斯以前与女人的交往屬于那种和風細雨、优雅纏綿的方式,這次他嘗到的是從未有的積极大膽、風騷浪漫的女人的激情。換句話講,他已經离不開這個女人。
  猶如是一局棋的旁觀者,瑪麗在棋局開始時心境平常。她已經目睹過儿子太多的与各种女人的縱情接触,以為這次也不過是數量上的變化,不會有什么質的不同。
  但是,棋到中盤,瑪麗感到不對勁了,自己儿子一方已經失去了理智,脫离現實的感情因素蒙昧了他的靈魂,那個她從未見過的出身卑賤的厚顏無恥的女人占了上風。
  兩個人的感情在不斷地發展,日益加深。
  瑪麗惶惶不安,覺得自己必須出面干涉,扭轉這不利的局面。
  其實,在瑪麗決定并實施干涉之前,那兩個處于戀愛中的男女并未考慮過結婚的事,不管是出于哪方面的原因或何种考慮,反正他們沒將這事提出來。倒是由于瑪麗的介人,使他們有了這方面的心理和行動准備。
  結果變成了母親与儿子之間相互說服的一場論戰。在經過一次不愉快的沖突之后,莫里斯重新与母親和好如初,不再賭气,但他沒有离開,或者說拋棄索菲。事實上,瑪麗雖然口頭上說她不接受索菲不是因為自己的貴族偏見,但卻沒有其它理由讓她那樣做。莫里斯則根本不考慮那個討厭的門當戶對的社會風俗。他在給母親的信中說:
  愛情使一切變得純洁。愛情使卑下的人變得高尚,更何況他們并沒有別的過錯,不過是不幸被孤助地拋到世上,既無財產,又無人引導罷了。一個本來已經這樣的女人,為什么人們還認為她錯了呢?
  但是,他們誰也沒有說服對方。
  1803年年底,索菲發現自己又一次怀了孕。
  到了第二年的六月,索菲的預產期快要到了時,為了保證這個即將出世的孩子的合法地位,莫里斯孤注一擲地決定与索菲結婚。
  對索菲來講,這是一個不期而至的幸福時刻,雖然她很長時間以來一直就希望出現這种結合的場面,但她又從不相信那真的能夠實現。直到最后一刻,她甚至建議莫里斯放棄与她結婚的打算,因為她看到自己的情人不敢把結婚的消息事先告訴他的母親,不僅如此,他還為自己如此的作法充滿內疚,心虛得很。然而,他們最終在巴黎秘密結婚,成為合法夫妻。
  約一個月后,嬰儿呱呱落地。是個女孩。因為索菲有過生孩子的經歷,所以她的降生非常順利。當孩子的姨媽呂茜告訴莫里斯他有了個女儿時,“就叫她奧洛爾吧,”他說。
  這個孩子就是以后的喬治·桑。
  瑪麗得知儿子背著自己結婚的消息后,悄聲前往巴黎,想讓莫里斯赶快解除婚約。她滿怀希望他能夠接受自己的意見,她有她的殺手鑭,儿子還沒有過在她哭泣的時候仍舊固執己見的時刻。到達巴黎后,她先去找人請教莫里斯的婚姻是否有效,結論是它已經得到了法律的認可。接著她又向兩名非常有名的律師咨詢可不可以就此事提出訴訟,要求解除婚約。這當然可以。
  事實上,或許瑪麗根本就沒正經八百地想過要跟自己的儿子打官司,或者說即使她做好了這樣的打算,她也沒有足夠的勇气。畢竟她是一個心地极為善良柔弱的女人,這一點可以從她后來的舉動上看出來。所以,盡管她既沒通知儿子自己啟程來巴黎的時間,到巴黎后也沒与他見面,她的這种作法不過是對自己的一种安慰,表明了她對儿子的舉動的憤怒,以及要拆散他們的決心,僅此而已。
  另一方面,莫里斯獲悉母親已經來到巴黎后,馬上就明白她已經了解了一切。他毫不猶豫地把希望寄托在這個尚在襁褓中的孩子的身上。
  他抱上孩子,叫了一輛馬車,赶到母親住的地方。他說服了看門的女人,請她把孩子抱給他母親看一看。
  看門女人來到瑪麗住的房間,見到了瑪麗。兩個女人談了一會儿,話題轉到這個孩子身上。
  “太太您瞧,這個小姑娘長得多秀气呀。她是我的小孫女。她的乳娘今天把她抱來的,我真是樂坏了,簡直一刻也离不開她。”
  “是啊,小姑娘長得又壯實又漂亮,”瑪麗一邊說,一邊找糖果盒。
  這時,看門女人把孩子放到瑪麗的膝蓋上。瑪麗隨即把一塊點心送進她的嘴里。繼而她吃惊地盯著那孩子的臉,情緒激動起來,突然大叫一聲,把孩子推開,對看門女人說:“你騙了我,這孩子不是你家的,不是……噢,我明白了,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瑪麗的言行把小孩子嚇了一跳,輕聲抽泣起來。
  看門女人覺得她的使命結束了。她一邊安慰著那孩子,“好啦,可怜的小寶貝,”一邊重新把她抱起來,嘴里嘟嚷個不停,“人家既然不要你,那我們就走吧。”
  此時此刻,瑪麗終于軟下心來,她被打敗了。“把她還給我”,她說。“可怜的孩子,這一切都不是她的錯!是誰把她抱來的?”
  “您的儿子本人,夫人。他在下面等著呢,”看門女人赶緊回答。
  “你去吧。去把我的儿子叫上來,把這個孩子給我留下。”
  莫里斯三步并作兩步跑上來。進入房間,一把抱住他的母親,熱淚橫流。他的母親也禁不住哭了。
  眼淚是一种稀釋劑,能夠化解緊張的對立。
  當莫里斯重新抱著孩子回到索菲身邊時,那孩子的手里多了一枚漂亮的紅寶石戒指。那是瑪麗從自己的手指上摘下來,送給她未見過面的儿媳的。
  又過了一些日子,在接見了索菲之后,瑪麗主持了儿子按照宗教禮儀安排的婚禮。
  他們終于成為了一家人。
  回過頭再看一看索菲其人。
  前面我們已經了解到,低微的出身、動蕩的社會環境,加之天生的美貌,使她淪為妓女,成為一個又一個男人的情婦。
  把一個女人的美貌做為其沉淪的原因之一,看起來有些滑稽可笑,而現實生活中,人們不難理解漂亮的女人較容貌普通的女人更易招致男人的勾引,成為始亂終棄的目標。
  索菲不幸就是這樣一例。富有男人拙劣的感情表演迷惑了她,然后把她引入火坑。但是,她終究沒有繼續淪落下去。她与莫里斯的愛情生活改變了她的人生旅程。婆婆瑪麗的最后讓步使她光明正大、体面地邁進了顯貴人家的廳堂。
  不管怎樣,她的出身局限和其聰明的大腦使她在把握處世原則和待人接物上表現得极為得体。
  在得到婆婆的接見之前,她顯露出終日坐立不安的樣子,一方面惹人怜愛,同時又恰當地突出了她對婆婆的敬重,毫無疑問地滿足了莫里斯潛意識中必定存在的自尊与虛榮。
  這是一种弱者向強者的謅媚,但又絲毫不是以謅媚的俗套表現出來,而是將之變成了一种高尚的、知書達禮的尊敬,結果莫里斯必須為她的這种尊重付出努力。
  在与婆婆瑪麗見面時,她是那么的溫柔恭順、純真無邪,頓時改變了瑪麗腦子里原有的為她特制的形象。當這一切都不是她故意做出來的時候,人們不得不承認索菲的教養和天生潛質。
  索菲不喜歡拋頭露面,她進入上流社會活動圈子大多是因為丈夫必須去。
  在与上流社會達官貴婦的交往中,她既不因為自己以前的卑賤身分而低聲下气,也不因為丈夫的榮耀而趾高气揚。她厭惡那些自以為是、傲慢無禮而又愚蠢至极的顯貴和小人得志的暴發戶,認為雖然自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平民百姓,但要比所有的貴族大老爺都高尚得多。
  她既不憤世嫉俗,跟世上的种种偏見作對,也不會忍受羞辱,看著別人的眼色,依此搭擱上那些徒有其表的大人物,使自己在他人的眼中份量加重。
  在她冷漠地對待那些流露出比她高貴、比她強大的人的背后,她對普通人和朋友則是親密、信任、友善和赤誠相待。她做事有自己的准則,自由自在地按照自己的習慣行事。
  不可否認,長大以后的喬治·桑很大程度地繼承了她母親的思想和性格。
  孩提時的小奧洛爾与她的表妹克洛蒂德一起生活了很長時間。克洛蒂德是奧洛爾的姨媽呂茜的女儿,比她小几個月,是她最要好的朋友和親戚。
  長年從軍在外的莫里斯在女儿的腦子中是一個畫像中的角色。所以,小奧洛爾接受的啟蒙教育來自于她的母親,兩個人的關系相當親密。在索菲的种种美德中,還有她對女儿教育的盡心盡力。她會設計出一种環境,在里面給奧洛爾看畫冊里的神話圖像,并給她解說這些圖畫,另外給她講童話,教她背誦寓言故事。
  在小奧洛爾的記憶中,還有一些有趣的事。當她的母親去了意大利,她和表妹克洛蒂德被寄放在巴黎郊外的一戶善良的人家里。一到星期天,她們便被放在籮筐里,与將送到市場去賣的青菜、胡蘿卜一起,由驢馱著去巴黎的市場。
  1808年,莫里斯在西班牙的馬德里駐扎。索菲擔心丈夫受好調情賣俏的美麗的西班牙女郎勾引,不顧自己怀著八個月的身孕,帶著女儿与丈夫相聚。
  當時的西班牙与法國是兩個敵對的國家,她們的這次旅行因此歷盡艱難。
  抵達馬德里不久,索菲分娩,生了個男孩。
  高興异常的莫里斯心血來潮,決定帶領妻儿回法國諾昂老家去見母親。
  這又是一次艱難的旅途。馬車穿越尸体狼藉的戰場,孩子們忍饑挨餓,發燒。在肮髒的旅館里,他們染上疥瘡,長了虱子。
  高燒使得奧洛爾神智恍惚,直到了諾昂才清醒過來。奶奶瑪麗在院子里迎接他們,而她几乎不認識她了,滿臉惊奇的盯著身体健康的奶奶,目不轉睛。
  瑪麗熱情地發號施令,一邊讓儿媳索菲去休息,一邊把奧洛爾抱進自己的睡房,放在床上。小奧洛爾從未見過這般富麗堂皇的寢床。四角扎著裝飾性的羽毛,床上擺著帶花邊的枕頭,她以為自己進入了天堂。
  這是一家人頭一次大聚會。奧洛爾很快恢复了健康,而男嬰卻不幸天折了。更不幸的事還在后面,仿佛命中注定,一天夜里,莫里斯從馬上摔下來,頭撞到石頭上,不治而亡。
  在無奈地承受接踵而至的沉重打擊之后,沉浸在深深痛苦中的兩個女人生活在了一起。
  這是兩位性情迥异、習慣截然不同的女人。做為婆婆的瑪麗一直充滿好奇心地觀察儿媳索菲,尋找儿子為什么那般鐘情于她的原因。她很快為自己找到了各种的答案。索菲是個天生的藝術寵儿,她能夠寫流暢達意的書信,能夠唱動人的歌謠,能夠畫美妙的圖畫,而這一切都是在她從未接受過正規的學習和訓練情況下完成的。另外,她還會做別的事情,一句話,她什么事都敢干,干什么都有模有樣,不像個新手。
  如果說以前兩個人之間尚存在一定的隔閡,那么住在一起之后,盡管偶爾也發生不快,她們便因為注意到了對方身上散發出來的強大的魅力而情不自禁的彼此吸引,彼此喜歡上了。
  比較而言,小奧洛爾与其母親的感情自然比她与奶奶的要親密一些。從教育孩子的角度,索菲的方式比瑪麗理想中的更自然,所以小奧洛爾更樂意接受。
  諾昂的鄉間環境為奧洛爾提供了自由自在的天地。她喜歡這個地方,喜歡這個地方的一切,牲畜、木車、鄉村集會、農家婚禮和古老的傳說故事。她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牧羊、喂小雞。
  索菲支持她干這樣的活儿,而她的奶奶則對此不感興趣,甚至持反對的意見。瑪麗覺得從小就該培養她的言行舉止、待人接物,甚至包括如何使用刀叉用餐以及指東西的姿式一類的事情,而不該讓孩子整日与一些農家孩子到處亂跑,養成不雅的生活習慣。
  在瑪麗的眼中,小奧洛爾是理所當然的諾昂的繼承人。她喜歡這個孩子,儿子死了,奧洛爾便成為儿子的替身。小奧洛爾很快便學會了識字看書,于此瑪麗已經感覺到這個孩子天生聰慧,她希望把她培養成一個漂亮、嫻雅、會妝扮自己的淑女。
  所以,瑪麗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小奧洛爾從孩子与母親的天然親密狀態中拉到自己的身邊來。這种爭奪是极為客觀的,不可避免的,盡管發生在兩個相互尊重、相互喜歡的女人之間。
  實事求是地講,這兩個女人骨子里的東西确實不太一樣,甚至差距甚遠,生活在一起相處的時間久了,沖突自然而然地爆發出來,而且越來越多。那种相互尊重和喜歡也就變成了短暫的禮儀,淡化并逐漸消失。
  后來,索菲不得不离開諾昂。因為瑪麗不喜歡卡洛琳娜——小奧洛爾的同母异父姐姐,索菲与她的情人所生——呆在諾昂,而索菲又不能棄卡洛琳娜不管,這個孩子在世上只有她這位作母親的一個親人。
  但索菲在去巴黎前也曾做過巨大的心理斗爭:該不該帶小奧洛爾一起走?按照她的心愿,當然不愿与自己的心肝骨肉分開,要帶她到巴黎去。另一方面,理智地想,小奧洛爾留在諾昂与她的奶奶在一起确有种种有利的理由,她可以接受良好的、正規的教育,還有金錢上的利益。再者,每年冬天她們都可以聚在巴黎,享受親情歡樂。
  小奧洛爾卻希望与母親呆在一起。母親的寬容与自由思想在她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她敬愛母親,依賴母親。盡管索菲有時也粗暴地管教她,打她,罵她,但她的記憶中留下的都是母親与她一起玩耍的日子,是母親鼓勵的言語和目光。反過來,她對母親走了以后与奶奶生活的日子感到害怕,因為以前這方面确實沒給她值得信任的東西。那是一种母親不屑一顧的生活方式,是約束,也是她所不喜歡的。所以,她哭著喊著哀求母親,結果未能如愿。
  接下來的日子出于奧洛爾的預料。母親离去后,她在諾昂完全是自由自在的,而且非常有意義。
  父親的家庭教師德沙爾特此時開始教她學習自然科學和拉丁文,奶奶則向她傳授音樂和文學知識。小奧洛爾練習著寫一些有關鄉間生活的小作文,并閱讀文學名著。
  未至的假想中的嚴厲与約束變換成一种有趣的學習生活,她逐漸地習慣了,并且興趣一天比一天濃厚,全心投入其中。這個聰明的小姑娘開始積极主動地用她的小腦袋瓜思索一些稚气的問題。她的想象力异常活躍,就像她以前在田野里奔跑游戲一般,忘我而充滿熱情。
  當然,她也思念她的母親。這种思念愈強烈,愈招致瑪麗的妒嫉和不愉快。寬容大量的長輩怎么也容忍不了孫女執著的情感,她太需要了,而別人又是如此輕易地得到。這太不公平,所以她要改變它,甚至不惜一切手段。
  當按照原來的約定,瑪麗把小奧洛爾帶到巴黎去見她的母親時,小奧洛爾樂坏了。
  在母親的住處,她重新見到了記憶中和夢里的一切,那么親切,那么溫馨,令她依賴不已。她又見到了小姐姐卡洛琳娜,与她在一起玩耍同樣是小奧洛爾的快意之事。然而瑪麗不讓她們在一起,總要因此惹出令人傷心的爭吵。
  索菲得知婆婆不愿讓小奧洛爾來巴黎,她安慰自己的女儿忍耐著,等自己弄個營生后便把她接來,讓她當助手。
  听到這些話,小奧洛爾心里豁然開朗,對未來充滿信心,同時開始為那一天的到來做准備。她天真地把她的首飾藏起來,想到時候將它們賣掉做為逃走的盤纏。但是她的計划有一天被奶奶的貼身女仆發現了。
  那個一臉陰气、鐵石心腸的女人本來就不喜歡小奧洛爾,在揶揄她一番之后,把這事告訴了孩子的奶奶。
  碰巧這時候瑪麗鬧了病,正在臥床休息。于是她讓仆人把小奧洛爾叫來,讓她跪在自己的床前。她錯誤地以為是儿媳婦索菲唆使孫女從感情上疏遠諾昂,按照她的思路,必須讓這個不懂事的小孩子了解她母親的不光彩的過去,使她從心里厭惡她的母親,或者最起碼讓她為她母親的過去感到羞恥,這樣才能改變小奧洛爾對母親的依賴,進而与高貴、有教養、有身分的奶奶親密起來。
  她躺在床上,從頭到尾地講述了索菲的出身和生活經歷,沒有絲毫表示同情的寬容,甚至有些夸大其辭,總之把索菲說成了一個墮落的蕩婦。同時,她又給小奧洛爾描繪了自己及莫里斯的生活經歷。兩相對比,最后她順理成章地指責小奧洛爾不明是非,她的行為和想法是被什么東西蒙住了眼睛,往火坑里跳。
  瑪麗忽視了她面對的是一個未經世事的小姑娘,她的言語雖然成功地破坏了儿媳索菲在小奧洛爾心目中的形象,遂了自己的愿,但同時這個孩子不可能馬上轉而投向她。最可怕的,小奧洛爾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目標,變成了一只迷途的羔羊,這是瑪麗始料不及的。她不再用心學習了,而且誰的話都不听。她的言行与以前相比判若兩人。
  瑪麗動此手足無措。她不明白是什么妖魂附住了這個孩子的心靈。但她畢竟是這個家族的傳人,是這個家族的未來,所以自己有責任不讓她如此繼續下去而自毀前程,有義務想方設法改變她,讓她最終成為一個出類拔萃的、讓人尊重的淑女。瑪麗下定決心,要把小奧洛爾送到修道院去,除此她沒有別的辦法了。
  “孩子,你現在越來越不像話,簡直連常識都沒有了。”她數落了小孫女一通,為自己的決定做了舖墊。
  听說要把她送進巴黎的修道院,小奧洛爾非常高興。确實,她也希望在修道院里改變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在她的內心中,她想在巴黎見到母親。雖然奶奶曾經向她講述了母親的不洁的生活經歷,但她從未真正地拋棄母親。
  也就是在她進修道院這件事上,小奧洛爾開始對她的母親流露出失望的情結,兩人之間的親情出現了裂隙。
  小奧洛爾原以為母親不會同意她進修道院,當看到她那堅定不愿在諾昂生活,會把她留在自己的身邊。
  她与奶奶一起來到巴黎,像從前一樣,為能見到母親而激動不已。然而,母親對待她的方式令她大失所望,既吃惊又傷心。索菲變得与小奧洛爾心目中的母親判若兩人,极為冷漠無情。
  索菲給女儿講了一通有錢又有本事的好處,這兩方面可以從她的奶奶和修道院處得來。所以她贊同自己的女儿進入修道院學習。但同時她又嘲笑了一番修道院,還絲毫不客气地向女儿數落了婆婆瑪麗的种种不是。在小奧洛爾的心靈當中,她發現了母親的自相矛盾,言不由衷。母親一邊指責奶奶在討厭和看不起篤信宗教的行為的同時卻把孫女托付給修女們,一邊又支持奶奶的作法,這是多么滑稽的事啊!
  小奧洛爾感到她的母親不再愛她,她不明白這是為了什么。此后,她逐漸地不再想念母親,不再到母親那里討得建議和意見。雖然這樣做令她心里异常痛苦,但畢竟母親是她的痛苦的最初制造者。
  小奧洛爾進的是一家由英國人在克倫威爾執政時期建立的女修道院。這里的一切都是英國化的,嬤嬤都是英國人。在修道院里,小奧洛爾養成了說英語、喝茶的習慣。當然,這些習慣都是被迫養成的。修道院里一天中有好几個場合孩子們不允許用法語說話,而嬤嬤們對那些孩子只講英語。這樣做的結果無疑幫助小奧洛爾和她的伙伴們迅速掌握這种語言。
  這里還有個小插曲。剛到修道院時,小奧洛爾是由奶奶陪著去的。修道院里的孩子們分成兩班,也就是大班和小班,兩個班的孩子們所接受的教育內容不盡相同。孩子們該進入哪個班是按其的年齡來划分的。而按照常規,小奧洛爾該進入小班。但是,瑪麗不這樣想。她在向院長介紹小奧洛爾的情況時,忍不住得意地說這孩子雖然年齡小,但已經受到過良好的教育,如果現在把她編人小班,那么就有點儿讓她虛度歲月了。确實,小奧洛爾已經掌握了許多歷史和哲學方面的知識,但在英語和時事知識方面,她則一竅不通。瑪麗也正是忽視了孫女的短項。修道院方面對此倒是處理得非常老練,他們沒有受瑪麗的左右,最終把小奧洛爾編入了小班。小奧洛爾自己樂得如此。
  小奧洛爾進入修道院時年方十四,是個健康、活潑的小姑娘。她的求知欲望非常強烈,同時又非常富于反抗精神,這或許是莫里斯和索菲兩相結合的產物在她身上的突出表現。她是個小淘气鬼,但她的藝術才華此時亦初露鋒芒。
  她在修道院里生活了兩年。在這兩年中,周圍的人物和環境造就了她。她變得多才多藝,風度迷人,勇敢的性格中又添加了优雅的一面。她變成了一個大姑娘,一個祖母瑪麗理想中的淑女。
  促使奧洛爾离開修道院的原因來自她的奶奶。按照奧洛爾自己當時的意愿,她想一直留在修道院作修女。
  這個時候的瑪麗身体狀況不太好,她以為自己活不了太長時間。唯一讓她時時牽挂、放心不下的是在修道院里的孫女。她与儿媳索菲之間的隔閡,令她不希望在她死后奧洛爾由她那不稱職的母親監管,那樣她將死不瞑目。所以,唯一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讓奧洛爾离開修离院,擇婿成婚。
  “孩子,我得讓你盡早結婚,我必須這樣,因為我的日子不多了。”她非常從容冷靜地對孫女說。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