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千万別讓我再彈這支曲子了,”他懇求她說。“我体驗到了死的滋味……” ●她對伊莎多拉說:“你一定是神經上有毛病。” ●小女儿大聲喊道:“嘿!帕特里克,你猜咱們今天要去哪儿?” 1913年1月,伊莎多拉·鄧肯和亨納·斯基恩一起在俄國巡回演出。這次旅行中發生了一次奇怪的事情。一天黎明,他們到達基輔,乘雪橇去旅行。伊莎多拉睡意未醒,突然非常清楚地看見馬路兩旁擺著兩排棺材,但不是一般的棺材,而是儿童的棺材。她抓住斯基恩的手臂。 “你瞧,都是小孩——孩子都死了!”她說。 “可那儿什么也沒有啊!”斯基恩說。 “什么?沒有?你看不見嗎?”她說。 “沒有,那儿除了雪,什么也沒有。大雪堆在馬路兩旁。真是奇怪的幻覺!一定是你累了!” 那一天,為了消除疲勞,使自己的神經鎮靜下來,伊莎多拉到澡堂去洗澡。 在俄國,澡堂都在蒸气熏得很熱的房間里安上一排排長長的木頭架子。伊莎多拉躺在架子上,突然,一陣熱气把她熏倒,從架子上掉到大理石地面上。 侍者發現伊莎多拉失去知覺躺在地上,把她抬回了旅館,并找來了醫生。診斷結果是輕微腦振蕩。 “您今天晚上無論如何也不能跳舞——您在發高燒。”斯基恩勸她。 “可是這會使觀眾失望的。”伊莎多拉堅持要到劇場去。 演出的節目是肖邦的音樂。要結束的時候,完全出人意料,伊莎多拉對斯基恩說:“彈肖邦的《葬禮進行曲》!” “那為什么?”他問。“您可從來沒跳過這支曲子啊!” “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彈吧!” 伊莎多拉熱切地堅持要他彈,斯基恩只好同意了她的要求。 伊莎多拉按著進行曲跳了起來。她表演的是一位可怜的婦女,怀抱死去的嬰孩,拖著緩慢而躊躇的腳步,走向最后的長眠之地。她舞著,像死人一樣一步一步走進了墓穴;最后,她又化為靈魂,逃出被禁錮的肉体,飛升而起,向著复活飛去。 舞蹈完畢,幕落以后,全場沉寂异常,伊莎多拉看著斯基恩。 他的臉色像死人一樣蒼白,渾身直哆嗦,握住她的雙手也是冰冷的。 “千万別讓我再彈這支曲子了,”他懇求她說。“我体驗到了死的滋味。甚至聞到了喪禮之花的香味,并且我看到了孩子們的棺材……棺材……” 他們倆都受到了极大的震動。伊莎多拉相信,那天晚上神靈給了他們异常的預兆,預示了將來注定要發生的事。 他們于1913年4月回到了巴黎。在特羅卡德劇場一次長長的演出結束的時候,斯基恩又一次演奏了《葬禮進行曲》。觀眾在一陣宗教似的沉默之后,仍然恐懼了好一陣,然后瘋狂地鼓起掌來。一些婦女痛哭流涕,有的甚至不能自已,几乎到了歇斯底里的地步。 自從在基輔表演《葬禮進行曲》發生幻象以后,伊莎多拉就有一种災禍臨頭的感覺,因而情緒非常低落。回到柏林之后,她又演了几次。接著,伊莎多拉再次著迷地想創作一個舞蹈,表現一個人正在世界上昂然舉步的時候,突然被一次可怕的打擊壓倒,而遭受創傷者在受到這次命運的殘酷打擊之后,又爬起來追求一种新的希望。 在伊莎多拉去俄國旅行時,她的兩個孩子跟伊麗莎白住在一起。現在,她把他們接到柏林自己的身邊來了。他們身体很健康,精神飽滿,到處跳舞,顯得非常快樂。伊莎多拉和他們一起回到巴黎后,住在納伊的那所大住宅里。 在家里,伊莎多拉·鄧肯時常站在陽台上,不讓迪爾德麗知道,偷偷地看小姑娘自己編的舞蹈。 迪爾德麗還自己創作詩歌來自編舞蹈,用那甜蜜的、孩子的聲音說:“現在我是一只小鳥,我飛得這么這么高,飛到云彩里。”還有:“現在我是一朵花,一邊瞧著小鳥,一邊搖來搖去,這樣,這樣。” 伊莎多拉看著她那樣优雅美麗的儀態,就想她將來也許會繼承自己的事業,照她的想法去辦學校,她是她最好的學生。 儿子帕特里克也合著自己創作的古怪的音樂開始跳舞。只是他從來不讓母親教他,總是一本正經地說:“帕特里克要跳帕特里克自己的舞蹈。” 在納伊,伊莎多拉每天在工作室練舞,在圖書室里几小時几小時地看書學習,和孩子們一起在花園里玩或者教他們跳舞。她非常愉快,唯恐有任何巡回演出把她和孩子們分開。他們一天比一天長得漂亮,伊莎多拉一天比一天舍不得离開他們。 她過去總是預言,將來一定出現一個大藝術家,他將把創作音樂和舞蹈這兩种天賦同時結合起來;而當她的小男孩跳舞的時候,她覺得他就可以成為這樣一個藝術家,將創造出從新的音樂中產生的新的舞蹈來。 伊莎多拉和這兩個极可愛的孩子不僅僅是親生骨肉的關系,同時還跟他們有一种几乎是超乎人性的更崇高的密切關系——那就是藝術上的關系。 這兩個孩子都非常熱愛音樂。當斯基恩彈鋼琴,或者伊莎多拉練舞的時候,他們總是要求留在工作室里,乖乖地坐在那里,專心一意地听著、看著。使伊莎多拉有時不免駭异:這么小小的年紀,竟能如此嚴肅認真地集中注意力。 一天下午,大藝術家拉烏爾·帕格諾在彈莫扎特的曲子,孩子們躡手躡腳走進來,站在鋼琴兩旁,听他演奏。他一彈完,兩個小家伙不約而同地把他們披著金發的小腦袋鑽在他的腋下,极其欽佩地注視著他。 他吃了一惊,大聲說道:“從哪儿出來的兩個小天使——莫扎特的小天使啊?” 這時,他們都笑了,爬上帕格諾的膝蓋,把小臉蛋儿藏進他的大胡子里。 伊莎多拉·鄧肯怀著十分怜愛的激動心情注視著這老少三位。但是,她哪里知道,他們三個此時都已臨近陰暗的“永不复返”之鄉。 這時正是3月,伊莎多拉輪流在夏特萊劇院和特羅卡德羅劇院表演舞蹈。盡管她現在的生活堪稱幸福之至,但是她仍然不斷有一种奇怪的壓抑感。 一天晚上,在特羅卡德羅劇院跳肖邦的《葬禮進行曲》,由斯基恩用管風琴伴奏,伊莎多拉再次感覺到額頭上有一股冰涼的冷气吹拂,還聞到一股和上次同樣的白晚香玉和喪禮之花的气味。 迪爾德麗穿著一身白色的衣眼,那小巧玲瓏的身軀坐在中央包廂里,看著母親跳這個舞蹈,突然哭起來,好像她的小小的心儿都碎了似的,哭喊道:“啊,我媽媽怎么那樣傷心難過呢?” 這就是悲劇的前奏中最初一個微弱的音符。不久,這悲劇就結束了伊莎多拉·鄧肯對一切自然的歡樂生活的全部希望——以后也不复再有。 伊莎多拉相信,雖然一個人看起來繼續在生活,其實總有悲哀的事情發生來扼殺一切希望。一個人的肉体可以在世界上苟延殘喘,但是人的精神是被壓碎了——永遠被粉碎了。 她曾听說,憂傷具有使人精神崇高的力量。而她只能說;我現實生活的最后那几天,在最終的災禍降臨之前,實際上是我精神生活的最后几天。 從此以后,伊莎多拉只有一個愿望:飛——飛——逃离那場災禍帶來的恐怖。以后的生活正是一系列不可思議的逃离那一切的飛逸,就好像那悲哀的猶太人到處流浪。而且,整個生活在她看來只是在幽靈的海洋上漂泊的幽靈之船。 心理上發生了什么事,常常在物質客体上反映出來。波瓦瑞為她設計的那套奇异而神秘的房間,在每扇金色的門都安上了一對黑十字。起初她認為這個圖案別致而古怪,但是它逐漸以一种奇怪的方式影響伊莎多拉了。 盡管看起來她生活在幸福的環境中,其實她的心里一直感到一种奇怪的壓抑——有一种不祥的預感。 現在,她夜里時常突然惊醒坐起,感到十分恐怖,因此常常通宵留著一盞燈不熄。有天晚上,在昏暗的燈光下,伊莎多拉仿佛看見床對面的雙十字架上出現一個活動的人影,身被黑衣,走到床前用怜憫的目光注視著自己。伊莎多拉嚇呆了,半晌動彈不得,然后把所有的燈開亮。人影便突然不見了。但是這個奇怪的幻覺——這是她生平第一次——后來一次又一次地不時出現。 伊莎多拉深感苦惱,于是在一天晚上,當好友雷切爾·博耶夫人請她吃飯的時候,便告訴了她。 博耶夫人大為惊恐,以平素那樣的好心堅持立刻打電話請她的醫生來。她對伊莎多拉說:“你一定是神經上有點毛病。” 年輕漂亮的雷納·巴德醫生來了。伊莎多拉把這些幻象的情況告訴了他。 “您的神經顯然是緊張過度了。您必須到鄉下休息一些日子。” “可是我得按照合同在巴黎演出呀!”她回答說。 “那好辦,您去凡爾賽好了——那儿近得很。您可以乘汽車去,那里的空气對你大有好處。” 第二天,伊莎多拉把這些話告訴了孩子們的保姆。 保姆很高興,說:“凡爾賽對孩子們來說是太好了!” 于是,他們准備了簡單的行李。正准備動身的時候,伊莎多拉看見一個全身黑衣的細長人影出現在大門口,慢慢地走過來。伊莎多拉心想:是我的神經過分緊張呢,還是那個晚上從雙黑十字架上出現的人影呢? 她走到了伊莎多拉面前。 “我特意跑來看你。近來我一直夢見你,覺得非見你不可,”她說。 伊莎多拉這才認出了她,原來是被廢黜的那不勒斯王后。剛剛几天以前,她還帶著迪爾德麗去看過她。 那天伊莎多拉說:“迪爾德麗,咱們要去看一位王后啦。” “啊,那我得穿上節日的衣服,”迪爾德麗說。她總是這樣叫波瓦瑞為她設計的一件小衣服,做工精致,鑲滿了繡花褶邊。 以前,伊莎多拉曾費了一些工夫教迪爾德麗行真正的宮廷屈膝禮。她很高興,最后又突然哭起來,說:“啊,媽媽,我害怕見真正的王后。” 小迪爾德麗想必以為她要被帶到真正的宮廷去,就像到神話啞劇里見到的那种王宮里去。可是當她進了布洛涅樹林邊緣一所考究的小房子里,被引見給一位身材苗條、白發編成長辮盤在頭上、雍容華貴的女人時,勇敢地行了個宮廷屈膝禮,然后笑著奔到伸出手臂的王后的怀抱里。她一點儿也不怕王后,因為王后是十分善良仁慈的。 這一天,王后穿著喪服來,伊莎多拉向她解釋他們要到凡爾賽去和去的原因。 王后說她很樂意和他們一起去——這是個奇遇。路上,她忽然非常親切地把兩個小寶貝摟在胸前。 然而,當伊莎多拉看到兩個金發的小腦袋給卷裹在黑衣里面時,她又一次感到近來常常体驗到的那种奇怪的抑郁。 在凡爾賽,和孩子們一起愉快地吃了茶點后,伊莎多拉陪送王后回她的住處,見到了王后的妹妹。那是一個可愛、富有同情心和充滿智慧的女人。 第二天早晨,伊莎多拉在特里安龍飯店的花園里醒來,所有的恐懼和不祥預感統統消失了。醫生說得對,伊莎多拉需要的是鄉村環境。可惜,要是希腊悲劇合唱隊在這里的話,也許會唱個例子,訴說常有這种情況:采取相反的道路去躲避不幸,結果适得其反招致厄運,例如不幸的俄狄浦斯就是一個。如果伊莎多拉不到凡爾賽來逃避那使她惴惴不安的死亡預兆,孩子們也就不會在三天以后在同一條公路上遭到橫禍身亡。 那天晚上,伊莎多拉的舞跳得与往常大為不同。她不再是一個女人,而是歡樂的火焰——是一團火,是燃燒起來的星星之火,是從觀眾心中冒出來的滾滾濃煙——而且謝幕十几次之后,做為告別的節目,最后跳了《音樂瞬間》。 突然,她覺得好像迪爾德麗坐在她的肩膀上,帕特里克坐在另一邊,非常平穩、非常快樂。當她在跳舞中左顧右盼的時候,看見他們帶笑的、明亮的小臉——嬰儿似的微笑——而她的腿一點儿都不覺得累。 這一場跳完后,有一件意外喜事,几個月以前在埃及分手伊莎多拉就沒再見過的帕里斯·辛格來到了化妝室。 那晚的舞蹈和重逢似乎使他深深感動,提議讓伊莎多拉到香榭麗舍飯店的奧古斯丁套間去等他一起吃晚飯。 伊莎多拉去了,坐在擺好的餐桌前面等著。几分鐘過去了——一小時過去了——他卻沒有露面。他這种態度使伊莎多拉緊張不安。盡管伊莎多拉知道他不是單身去埃及旅行的,但還是非常樂于見到他,因為她愛著他,并且盼望能讓他看看自己已經長得很健壯的儿子。 但是到了三點鐘他還沒來,傷心失望之下,伊莎多拉返身回凡爾賽去和孩子們團聚。 跳舞時的心情激動,等待帕里斯·辛格時的心煩意亂,伊莎多拉精疲力盡,倒在床上就酣然人睡了。 第二天早晨,當孩子們進來的時候,伊莎多拉才醒來。按照習慣,他們跳上母親的床大叫大笑,然后才一起進早餐。 帕特里克比往常更加吵嚷,把椅子翻倒取樂,每翻倒一把椅子,就高興得歡叫起來。 后來發生了一件异常的事情。頭天晚上,有個人(伊莎多拉始終不知道是誰)給她送來兩本裝訂精美的巴比·多瑞維利的著作。她隨手從旁邊的桌上拿了一本,正要責備帕特里克太吵鬧了,偶然之間打開了書,目光立即落到這段話上: 美麗的人儿,養育出像你一樣美麗的孩子!只要誰說到奧林匹亞山,你就發笑。為了懲罰你,神靈的利箭穿透了你那可愛的孩子們的頭,而你赤裸的胸膛無法庇護他們。 保姆也說:“帕特里克,別那樣鬧,你打扰媽媽了。” 保姆是一位可愛的、善良的婦女,非常有耐心,并且她很喜歡這兩個孩子。 伊莎多拉大聲說:“啊,由他去吧,保姆。你想假使沒有孩子們的吵鬧,生活還有什么意思?” 伊莎多拉立刻產生了一种想法:要是沒有他們,生活該有多么空虛、黑暗,因為他們已經使她的生活充滿快樂。他們給予她的快樂,遠遠超過藝術所給予的,也千百倍于任何男人的愛情。接著她讀下去: 當只剩下你的胸膛可以射穿的時候,你就貪婪地把胸膛轉向發出打擊的地方……你等待!然而,徒勞,高尚而不幸的女人!神靈的弓弦已經松開,他是在捉弄你。 你一生都這樣等待在鎮靜的絕望中,在陰郁克制的絕望中等待。你從未發出人類胸膛慣于發出的悲號。你已木然痴呆。于是,人們就說,你已變成石頭,這樣來表達你的心靈不屈不撓,堅若磐石…… 伊莎多拉合上了書,因為一陣突然的恐懼揪住了她的心。她張開手臂,把兩個孩子叫到跟前,把他們緊緊摟住,眼淚奪眶而出。 那天早晨的每句話、每個動作,伊莎多拉都記得清清楚楚,以后有多少個不眠之夜,又一幕幕不斷地重視,而且毫無希望地想:為什么沒有出現幻象向我發出警告,得以防止要發生的事情? 那是一個溫暖的灰朦朦的早晨。對著花園的窗戶敞開著,可以看見花木剛剛吐露芬芳。在這一年伊莎多拉·鄧肯第一次感到一种特殊的歡樂激情從和暖的初春降臨心間。她一面体驗著春天帶來的快樂;一面看著孩子們——他們多么嬌嫩可愛、多么幸福。 她不由得心花怒放,突然從床上跳起來,和他們一起翩翩起舞。三個人笑聲不絕,保姆也面露笑容地在一旁看著。 突然,電話鈴響了。是帕里斯·辛格。他要伊莎多拉帶著孩子進城去見他。 “我想看看他們,”他說。他四個月沒有見過孩子了。 伊莎多拉很高興,覺得這下子一定會使她渴望已久的和帕里斯·辛格重修舊好的愿望得以實現。于是,她悄悄地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女儿迪爾德麗。 小女儿大聲喊道:“嘿!帕特里克,你猜咱們今天要去哪儿?” (后來,伊莎多拉仿佛還一再听到她那稚气的聲音:“你猜咱們今天要去哪儿?” 可怜的、脆弱美麗的孩子們啊,伊莎多拉想,那天要是我知道有多么殘酷的命運要降臨到你們頭上,該有多么好啊!那天你們到哪儿去了,到哪儿去了啊?) 接著,保姆說:“夫人,我想今天會下雨,恐怕最好是讓孩子們待在這儿。” (后來,伊莎多拉把保姆的此話視為一种警告,她咒罵自己對此毫不在意。然而當時她的想法是,和帕里斯·辛格見面時,如果孩子們在場將會方便多了。) 在乘汽車從凡爾賽到巴黎的路上,伊莎多拉把兩個小小的身体摟在怀里,充滿了對生活的新的希望与信心。她知道,當帕里斯·辛格看到帕特里克時,會忘記對自己的一切反感。而且,她夢想他們的愛情會死灰复燃。 帕里斯·辛格去埃及之前,在巴黎市中心買了一大片土地,打算在那儿給伊莎多拉的學校蓋一座劇場——把劇場做為全世界所有大藝術家們聚會的場所和安樂窩。 后來,由于倆人發生了矛盾,這個計划便未訴諸實施。此番去見帕里斯·辛格,路上伊莎多拉仿佛又看到了一絲希望。 不出伊莎多拉所料,帕里斯·辛格非常高興再次見到他的小男孩,對迪爾德麗也很疼愛。他們在一家意大利餐廳非常愉快地吃了一頓午餐,吃了許多細條實心面,喝了許多香提美酒,并談了那個未來的美妙的劇場。 帕里斯·辛格說;“它將命名為伊莎多拉劇院。” 伊莎多拉說:“不,它該叫做帕特里克劇院。因為帕特里克將是偉大的作曲家,他將為未來的音樂創作舞蹈。” 吃完飯以后,帕里斯·辛格說:“我今天感到很高興,咱們何不到幽默家沙龍去?” 但是伊莎多拉約好了要排練節目,于是帕里斯·辛格帶了那位跟伊莎多拉一起來的年輕朋友走了,而伊莎多拉帶著孩子和保姆回到了納伊。在劇場門口,伊莎多拉對保姆說:“你帶孩子進來等著我,好嗎?” 但是保姆說:“不,夫人,我想我們最好還是回去,孩子們需要休息。” 于是伊莎多拉吻了兩個孩子,說:“我也很快就回來。” 小迪爾德麗把她的小嘴貼在汽車玻璃窗上,伊莎多拉俯身隔著玻璃口吻了她,冰冷的玻璃給伊莎多拉一种神秘可怕的印象。 伊莎多拉走進了她的大排練廳。時間還沒有到,她想休息一會儿,便上樓到她的套間里,躺倒在長沙發上。旁邊有許多花和別人送來的一盒糖,她拿了一塊,懶洋洋地吃著,一面想:“不管怎樣,我的确是很幸福的——也許我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我的藝術、成功、幸運、愛情,尤其是我可愛美麗的孩子們。” 她吃著糖,對自己微笑著,一面繼續想著:“帕里斯·辛格回來了,一切都會好的。” 這時候,一陣奇怪的、非人世所有的哭喊聲傳進她的耳朵。 回頭一看,帕里斯·辛格在那里,像一個喝醉了酒的人,搖搖晃晃地走著,雙膝一軟,跌倒在她的面前。從他的嘴唇里吐出下面的話: “孩子們……孩子們……都死啦!” 伊莎多拉·鄧肯頓時覺得天旋地轉,渾身血液都凝固了,嗓子里在燃燒,就像咽下了几塊紅炭似的。但是,她無法理解,她還是十分溫柔地同他說話,极力要他平靜下來,跟他說決不會有這回事的。 接著又進來了一些人,但是伊莎多拉仍不相信事情真的發生了。人們害怕她受不了這一打擊,一位醫生說:“我一定把他們都救活。”伊莎多拉相信了他,想跟他一起去醫院,但人們攔住了她,怕她發瘋。但她精神亢奮,盡管四周的人都在哭,她卻不哭,同時還想安慰別人。 后來,伊莎多拉·鄧肯描述了她當時的心情和感覺: 在我們体外听見母親的哭聲只有兩次:一次是我們降生的時候,一次是我們死去的時候。因為當我握住他們冰冷的小手,它們卻再也不能回握我的手,這時我听到了自己的哭聲。就是這哭聲,在孩子們出生的時候我也听到過。一個是极度喜悅的哭聲,另一個是极度悲痛的哭聲,為什么說是同一個呢?我不懂為什么,但我懂得二者就是同一個。在茫茫宇宙之中,是不是只有一种偉大的哭聲——創造者母親的啼哭,是既包含著憂傷、痛楚,又包含著歡樂、狂喜的呢? 伊莎多拉沒有穿喪服,她向來認為穿喪服戴孝是荒唐的,也沒有必要。奧古斯丁、伊麗莎白和雷蒙德領會了她的愿望,在她的工作室里堆滿了鮮花。 當她向孩子們和他們的保姆的遺体告別時,她极想看到一些舞姿,看到他們最后的笑臉。 回到納伊的工作室,伊莎多拉·鄧肯真想了此殘生,而且做出了具体安排。 失去了孩子,她怎么活得下去呢? 可是,學校的小姑娘們圍著她說:“伊莎多拉,為我們活下去吧。我們不也是您的孩子嗎?” 這些話喚醒了伊莎多拉,使她想到有責任去減輕這些孩子們的悲傷——她們站在這儿為迪爾德麗和帕特里克的死,心都碎了。 如果這种悲傷在伊莎多拉·鄧肯早年生活里發生,她也許能夠忍受,要是晚一些出現,也許不會這么可怕;但是它出現在她正當年富力強的時候,那就完全瓦解了她的精神力。如果那時有什么偉大的愛情使她沉浸其中,讓它把她帶走,那也有可能使伊莎多拉擺脫痛苦,可帕里斯·辛格對她的呼喚并沒有響應。 雷蒙德和他的妻子佩內洛普要動身到阿爾巴尼亞去,在那些難民中間工作。他們勸伊莎多拉跟他們一起去。可伊莎多拉和伊麗莎白与奧古斯丁一起動身去了意大利。當他們到達米蘭過夜的時候,被帶進伊莎多拉四年前住過的那個房間,那時她內心极為矛盾,斟酌著生不生小帕特里克的問題。 當伊莎多拉又望著那幅畫像上的女人那雙不祥的眼睛時,她好像在說:“我的預言不是應驗了么?——一切都走向死亡。” 伊莎多拉不禁毛骨悚然,赶快跑下樓到走廊上,央求奧古斯丁帶她另找一家旅館。 他們乘船從布林迪西啟程,不久到達科孚。 大自然明媚秀麗,可是伊莎多拉卻感不到一點安慰。和她在一起的人說她一連好些日子老是坐著發呆。她失去了時間觀念——陷進一片灰朦朦陰郁沉悶的境地,根本不存在什么生活和活動的愿望。 當一個人遭遇不幸受到打擊時,真正的悲哀是沒有任何動作、任何表情的。伊莎多拉就像尼俄伯王后變為石頭一樣,坐在那儿渴望著在死亡中消滅掉。 帕里斯·辛格當時在倫敦。伊莎多拉想:“只要他來看看我,也許就可以從死人般的麻木狀態中解脫出來。也許只要感到溫暖愛撫的手擁著我,我就可以蘇醒過來。” 一天,伊莎多拉要求誰也不要打扰,拉上窗帘,獨自在黑暗的房間里平躺在床上,雙手緊緊交握在胸前。她已經到達絕望的最后邊緣,反复念叨著打算給帕里斯·辛格的電報: “來看我吧,我需要你。我快死了。如果你不來,我就隨孩子們去了。” 她反复念著這些話,就像念連禱文一樣,一遍又一遍地念下去。 半夜了,她仍舊輾轉反側,不能安眠。 第二天早晨,奧古斯丁叫醒她,手里拿著一份電報,上面寫著: 務請將伊莎多拉近況告知。我即動身前來料孚。 帕里斯·辛格。 這天以后,伊莎多拉怀著黑暗中出現一線光明的希望等待著。 一天早晨,帕里斯·辛格來了,面色蒼白,神情激動不安。 他對伊莎多拉說:“我以為你死了。” 然后他告訴她,在她給他去電報的那天下午,他看見她出現在他眼前,像縹緲的幻影一樣站在他床前,跟他說的話正是電報上寫的話——“來看我吧……來看我吧……我需要你……要是你不來,我就死。” 當伊莎多拉知道他們之間存在著如此密切的心靈感應,便產生了希望,希望通過一种自動的愛的表示,使不愉快的過去獲得補償,使她重新感到心靈的顫動。 然而,事与愿違,她的渴望太強烈了,帕里斯·辛格忍受不了。一天早晨,他突然不辭而別。 伊莎多拉·鄧肯看著輪船漸漸遠去,知道他一定在船上。眼望著輪船在碧波上遠遠逝去,又只剩下她孤零零的一個人了。 她對自己說:“要么就是立即結束我的生命,要么就是必須想辦法活下去,盡管日夜吞噬我的痛苦使我痛不欲生。” 因為每天晚上——不管是醒來還是睡著——她還是生活在那個可怕早晨的恐怖情景之中,听見迪爾德麗的聲音:“你猜我們今儿去哪儿?”听見保姆說:“夫人,恐怕孩子們今天還是不出去的好。”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