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一九八一年八月,我同几位新聞界的同事一道,應邀訪問了瑞典,好客的主人為我們安排了丰富多采的參觀訪問日程。然而最使我感興趣的,還是親眼看到了瑞典的著名科學家諾貝爾在這個國家所留下的那些痕跡。 景色秀麗的水上城市斯德哥爾摩,是阿爾弗里德·諾貝爾的故鄉。當我們在這座首都訪問時,經常感到這位偉大的發明家似乎仍然活在他的故鄉。那里的很多學術机构、工業企業和宏偉建筑,与他的名字密切聯系在一起,或者迄今還用“諾貝爾”來命名;在市政大廳、諾貝爾基金會和國家科技博物館等地,可以看到他的雕像或各种文獻資料;至于每年十二月十日舉行的諾貝爾獎金頒發儀式,更成為斯德哥爾摩的一個重大節日。諾貝樂不僅以他生前的許多重大發明和死后的各种著名獎金,對全世界的人類文明作出過杰出貢獻,而且也為瑞典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光榮。在這种情況下,人們對他一直表示怀念与尊敬,也就不足為怪了。 瑞典科學院的常務秘書兼諾貝爾基金會董事字倫斯頓教授,熱情地向我們介紹了諾貝爾的生平,以及諾貝爾机构与獎金的頒發情況。此外,我們還特地去參觀了諾貝爾出生的北方街十一號,和他被埋葬在其中的“北方公墓”。可惜的是,當年他的故居已被拆除,代之而起的是一排現代化的商業大樓。斯德哥爾摩的變化太大了。在諾貝爾的童年時代,這座城市還只有八万多人,而他的住宅則在偏僻的郊區;但是現在,這座首都的人口已達六十五万,他的故居所在的北方街,也早已成為繁華的市中心區了。沒有發生變化的,大概只有他的墳墓。諾貝爾一向反對厚葬。他曾說過:“活人的肚皮比死人的紀念碑等榮譽,更值得我關心。”因此,盡管他是一位非常富有和鼎鼎大名的科學家兼工業家,卻既沒有為他的家族也沒有為他自己修建豪華的墳墓。他同他的父母、弟弟和侄子五個人,合葬在一個墓室里。墓前一塊約兩米高的方錐形普通石碑上,簡單地刻著他們的姓名和生卒年月。 然而,諾貝爾留在億万人民心目中的那塊無形的紀念碑,卻高大挺拔。自從他死后的八十多年來,諾貝爾獎金一直是舉世公認的最高科學獎,而獲得它則是一項极大的學術榮譽。一年一度頒發的各种諾貝爾獎金,正在對全世界的科學等事業的發展,起著一定的推動作用。 埃里克·伯根格倫的這部《諾貝爾傳》,于一九六○年首 次用瑞典文出版。一九六二年,艾倫·布萊爾的英譯本出版。這部傳記在諾貝爾的各种文學傳記中是較好的一部。作者以簡洁明快的手筆,介紹了諾貝爾复雜生涯的各個縱橫面。這本書不僅使我們了解諾貝爾的生平活動和思想面貌,而且向我們展示了他所處的那個時代—資本主義社會里形形色色的奇怪現象。 為了將諾貝爾的生平介紹給廣大讀者,我是在國外工作比較繁忙的情況下,賃著一股熱情將這部傳記由英文版譯成中文的。但由于我的水平不高,加之缺少翻譯工作經驗,不足之處在所難免。因此,真誠地希望專家和讀者們,能對譯文中的錯誤和缺點,提出批評指正。 在本書翻譯過程中,曾得到很多朋友的幫助。特別是我的助手高寶榮同志,她曾不厭其煩地對譯稿進行了認真的校閱,并且提出了不少寶貴的修改意見。為此,謹向他們表示感謝。 孫文芳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于倫敦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