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一章 誓言


  “先父即將遠征伊比利亞(西班牙)之際我恰好九歲。他向神靈供奉祭品時我正站在离祭壇不遠的地方……他把我叫到他身邊慈愛地問我是否愿意隨他一起出征。我迫不及待地表示愿意,并且充滿男孩子气地熱切懇求他准我同行。他拉著我的右手把我領到祭壇跟前,吩咐我把手放在剛獻祭的祭品上對天起誓:我決不与羅馬為友。”
  根据古歷史學家波利比烏斯的記載,上面這段話出自漢尼拔之口。我們固然無從得知是否真有其事,然而毫無疑問,漢尼拔确實從小就在他父親大將軍哈米爾卡·巴卡的教育下形成了對羅馬的仇恨。

               第一次布匿戰爭

  漢尼拔生于公元前247年,當時迦太基与羅馬正忙于進行第一次布匿戰爭(因羅馬人稱迦太基人為“布匿庫斯”,故名),其目的主要是為了爭奪西西里島的控制權。西西里島位于意大利南部与迦太基所在的北非海岸之間。截至公元前三世紀,迦太基已是一座古城。它由腓尼基人所建,到當時已有約五百年的歷史。它有堅固的城防工事。据認為曾有居民七十万人。迦太基人与他們的腓尼基祖先一樣,以航海与貿易為生。他們的船只駛遍了全地中海。在遍及西地中海地區的許多地方(包括西西里島沿岸),他們都建立了小塊殖民地。他們曾冒險闖過“赫爾克里斯石柱”(即直布羅陀海峽),沿歐、非兩洲的大西洋海岸進行探險活動。在國內,迦太基人又是出色的農民。因此迦太基巨大財富的基礎是農業与商業。
  由于除了迦太基以外,希腊、西西里以及意大利南部的其他城市也在歐、非兩洲的地中海沿岸建有殖民地与貿易据點,因此這些沿岸地帶經常發生沖突,几乎常年處于戰亂之中。殖民者們不是在互相攻打就是在同當地土著開戰。到公元前三世紀中葉,迦太基已成功地控制了從大西洋到的黎波里沙漠為止的北非地區以及西西里島相當大的一部分土地。在伊比利亞半島上也有迦太基的前哨基地。巨大的財富從西班牙以及北非的銀礦中源源而來。
  于此同時,在意大利半島上的羅馬城市國也一直在實行擴張。到公元前三世紀時,她已將其勢力擴大到全意大利半島,大多數意大利城市國家不是她的盟邦就是在其控制之下。迦太基勢力在西西里島上的存在引起了羅馬方面的恐懼,唯恐強大的迦太基艦隊有朝一日會開進狹窄的墨西拿海峽。這個海峽介乎西西里島与大陸之間,是羅馬及其意大利南部同盟國的補給船用以往返航行的海上通道。羅馬還擔心迦太基對意大利南部怀有野心。看來,這兩個勢力的公開交戰已不可避免,問題只是遲早而已。
  公元前264年,這場沖突終于爆發了。在此之前不久,一隊叫做馬墨爾提尼人的雇佣兵占領了西西里島頂端緊靠意大利的墨西拿城。這些馬墨爾提尼人受到了該島最強大的城市國錫拉庫薩的國王希埃羅二世的威脅。這位國王雄心勃勃想要稱霸全西西里。馬墨爾提尼人同時向迦太基与羅馬求援,兩國都派出了援兵。迦太基軍首先到達城外。但是馬墨爾提尼人卻只放后到的羅馬軍入城,迦太基軍遂与錫拉庫薩軍結盟。羅馬軍向宿營在距城不遠處的迦錫聯軍發起進攻并將其擊敗。這次事件的結果是羅馬与錫拉庫薩先簽訂了一個和約,隨后又互相結為盟國。同時,迦太基与羅馬之間的連綿戰事也由此拉開序幕。
  由于迦太基握有制海權,因此她能輕而易舉地增強她在西西里島上的兵力。羅馬力圖征服迦太基的殖民地,但是卻徒勞無功,進展甚微。這樣僵持了兩年之后,羅馬人決定建立一支足以在海上向迦太基人提出挑戰的強大艦隊。這确實是一個壯舉,因為羅馬人對于海戰毫無經驗。然而,他們建造了大批戰船并訓練專人掌握駕船技術。這些船与當時所有的戰船一樣,都是單層甲板划槳大帆船,由坐在艙內坐板上的奴隸划行,坐板的高低層次略有不同。最常見的划槳戰船中划手的座位分三個層次,這樣的船叫做三層槳座戰船。划槳戰船上還載有士兵,一旦与敵船相接,他們就与敵兵廝殺。与古代大多數航海民族一樣,迦太基人的戰術通常是努力將敵船撞翻。他們常常首先設法折斷敵船的槳從而更易于對它進行撞擊。
  羅馬人沒有受過這种戰術訓練,在駕船技術上也不如對方,他們因而采用并改進了早先為希腊人所用過的一种器械。那是一塊長約三十六英尺的跳板(或者叫做登船橋),連在船頭一根短而粗的桅杆上。這座登船橋的端頭有一個大鐵釘,橋板可以平轉三百六十度。一旦羅馬船靠近敵艦,這座叫做“科爾烏斯”的登船橋就會被放下并落在敵船甲板上。大鐵釘深深地扎進甲板,把這兩條戰船牢牢地連在一起。羅馬兵接著就一擁而上沖過跳板,到敵船甲板上展開肉搏。
  公元前260年,這支新建的羅馬艦隊与迦太基人在米萊附近的海面上遭遇結果是迦太基人遭到災難性的失敗。四年以后,羅馬人在西西里島南部埃克諾姆斯角附近的海戰中以三百三十艘戰船打敗了擁有三百五十艘戰船的迦太基,贏得了又一次胜利,從而打開了去往非洲的通道。羅馬利用這個机會在北非建立起一個堅固筑防的兵營,他們以此為据點煽動迦太基的盟國反叛。羅馬軍隊也依仗著這塊基地屢次擊敗迦太基軍。迦太基人于是主動求和,可是羅馬將軍阿提利烏斯·雷古盧斯提出的條件太苛刻,終于遭到迦太基人的拒絕。次年,一個名叫桑提普斯的斯巴達人接任迦太基軍統帥并大敗雷古盧斯。羅馬慌忙派遣一支艦隊將為數不多的幸存者撤走。
  西西里島上的敵對行動連續不斷,但是卻遲遲決不出孰胜孰負。這場漫長而激烈的斗爭使兩國的人力財力瀕于枯竭。公元前249年,羅馬人于一次海戰失利后將它在西西里島上的大部分軍隊撤回,迦太基方面也縮減了該島的兵力。在此后的數年中,迦太基人在哈米爾卡·巴卡的統領下向殘余的羅馬軍及其在西西里島上的同盟軍開展了一場低強度的游擊戰。盡管哈米爾卡善于征戰,戰功赫赫,他的實力卻不足以使他取得任何接近于全面胜利的結果。
  到了公元前241年,羅馬人感到自己的實力已經恢复,又能采取主動行動了。就在那一年,羅馬艦隊在埃古薩附近的海戰中又一次大獲全胜。由于認識到在缺乏海軍保護的情況下迦太基無法保住其西西里島上的据點,哈米爾卡求和了。根据由此產生的和約條件,迦太基向羅馬割讓西西里与利帕里群島,同時在此后十年中交納賠款三千二百塔連特——約合四百万美元。1因為這次大敗,哈米爾卡情緒很坏。他決心要向羅馬人報仇雪恥。
  因為迦太基是個貿易、航海國,所以她的軍隊來源主要依靠雇佣軍。第一次布匿戰爭結束后的數年中,迦太基在与這些雇佣軍的關系中遇到了麻煩。他們中的許多人不是得不到充分的報酬,就是因為其他原因而心怀不滿。其中騷亂特別嚴重的地區之一是迦太基的一個殖民地,叫做撤丁島,盡管這個島与羅馬近在咫尺,然而和約條款卻未將其包括在內。
  撒丁島上反叛迦太基的雇佣軍兩次要求羅馬在該島建立保護國。公元前238年,羅馬同意此舉并派出軍隊前往接管。為此迦太基擬整裝遠征,奪回該島。然而,正當羅馬人著手裝備其出征艦隊并向迦太基宣戰之時,迦太基人屈服了。他們同意割讓撒丁島与科西嘉島并增納一千二百塔連特賠款。

              迦太基征服伊比利亞

  這些新的敗績使哈米爾卡·巴卡深感羞辱。但是他清楚迦太基的實力不足以与羅馬再打一仗。對于能否取得國內其他方面的支持這一點,他甚至也沒有把握。因此哈米爾卡——以及若干与他持同樣看法的迦太基愛國志士——決定另找新地盤,在那里他們的國家將可以恢复財富并重建軍事實力,從而最后向羅馬發動進攻。哈米爾卡的新目標正是伊比利亞半島——即今之西班牙与葡萄牙。
  公元前236年,哈米爾卡揮師經陸路沿北非海岸向赫爾克里斯石柱進軍,然后渡海峽到達西班牙。他在加的斯建起一個基地。加的斯本是腓尼基人的一個殖民貿易中心,到那時已處于迦太基控制之下多時。他接著向東推進,遭到當地許多土著部落的頑強抵抗。由于他恩威并用,把軍事壓迫与巧妙外交結合起來,因此成功地征服了西班牙南部的全部民族。有的被徹底打敗,有的被爭取与迦太基結盟。許多先前与其敵對的武士很快被編入他的軍隊。
  哈米爾卡只是剛剛開始其向羅馬進軍的征程。公元前228年,他在塔古斯河与杜利烏斯河之間的地區作戰時陣亡,他的确大大地擴展了迦太基帝國的疆域,然而他的眼睛卻一刻也沒有离開過他的最終目標:為迦太基在羅馬手中遭受的失敗与恥辱報仇雪恨。
  在哈米爾卡逝世之時,他的軍隊已有六万名步兵,八千名騎兵以及兩百頭戰象。部隊中半數以上是伊比利亞人。哈米爾卡的女婿哈斯德魯巴爾(人稱“美男子”)接任統帥。他繼續實行他岳父的方針与計划,在西班牙的東南沿海地區建立了新迦太基城(即今之卡塔赫納)。主要因為他有效地運用了說服的方法——同時也因為他打了一些漂亮仗——他把迦太基的影響向北一直擴伸到伊比魯斯河(即今之埃布羅河)。
  羅馬對哈米爾卡与哈斯德魯巴爾的長期目標并無覺察,但是它一直在密切注視著迦太基勢力及其影響在西班牙的擴張。羅馬之所以感到關切是因為這個擴張發生在与它的盟國馬西利亞(即今之馬賽)利害攸關的地區。馬西利亞在西班牙沿岸建有貿易据點。公元前226年,羅馬向哈斯德魯巴爾派去使者,其目的也許是為了保護位于恩波連姆与羅達埃的馬西利亞貿易點。羅馬人得到了一份協議,迦太基人同意不在伊比魯斯河以北的地區采取軍事行動。
  五年以后,即公元前221年,哈斯德魯巴爾遇刺身亡。全軍推舉哈米爾卡的儿子漢尼拔當他的繼任人。因為他才二十八歲,故而波利比烏斯說“時間給予漢尼拔充分的机會去表現其父傳的對羅馬之恨。”

  1如果不指明是那一种塔連特,就很難說出以塔連特為單位的一筆古幣的精确价值。雅典培連特是一种重量單位,約合五十八磅。一個銀塔連特按1967年的比值約合八百三十五美元,而一個金塔連特則合三万二千五百美元。

  ------------------
  投筆從戎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