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五 乾隆帝婉言撫老臣 張廷玉諄語教后生


  乾隆皇帝突然出現在听雨軒,所有的人都是一愣,坐得懶洋洋的張廷玉,騰地跳下炕來,伏身跪倒叩頭道:“主子有急辦的事,只管傳諭召奴才們進去,怎么親身來了?”守在門口的是張廷玉的儿子張若澄,見眾人一齊跪下,自覺沒有身份,忙卻步后退到門外伏地磕頭。乾隆看了一眼滿頭銀發的岳鐘麒,木著臉點點頭,轉身挽起了張廷玉,笑道:“你們正在會議么?”
  “老奴才焉敢在私邸會議?圣祖爺時就有制度的!”張廷玉忙道:“先帝和皇上都屢有旨意允許老臣在府理事。臣也實在腿腳不便,有些皇上批下來的奏議要复奏的,叫有關的人來詢問議論。沒有經過御覽的,臣不敢先行會議。今天是偶爾湊到了一起。訥親為山東直隸賑災的事,鄂善為疏浚永定河、滹沱河、磚河的事——往年這時分河工已經停了,今年雨水太大,這季節竟還有決潰的,不能不商量個辦法再奏主子。庄有恭昨日覲見了皇上,要轉戶部員外郎,他想請軍机處代奏,轉到翰林院去,情愿作個侍講或者修撰……”
  乾隆听著他一一述說眾人來意,含笑點頭說道:“國家不許臣子在私宅召集會議,并不指你這樣的忠貞老臣。是怕破了例,子孫無法遵循,釀出別的事端。康熙朝鰲拜,原先何嘗是坏人?先世祖時就允他在私邸拆看奏章,會議軍國要務,養成了他的專橫跋扈之气,落了個不好的下場。衡臣老相國兢兢業業四十年,心存君父忠謹之念、從無非禮之言,堪為百官楷模,從圣祖爺、世宗爺到朕,沒有不深知的——為甚么要在西華門賜你這所宅邸?為的就是你有年紀的人行動不便,就近在家里辦差,子弟們也好照應呀……”他這番話誠摯懇切,說得語重心長,堂皇正大間又夾著溫馨柔情,在座眾人想到他的帝皇之尊冒雨親臨臣下府第、与臣下懇切談心,都感動得淚水漣漣,心里又熱又酸。張廷玉侍候了乾隆祖孫三代,四十多年來一直身居樞要,子弟賓客位在要津、故吏門生遍布天下,他和鄂爾泰一樣,雖不要權,權勢也炙手可熱。雖不要自立門戶,門戶也已自成。老于世故的張廷玉早就覺得位高身危。半年前,張廷玉的門生副都御史永擅密奏鄂爾泰長子鄂容安扣留外省密奏折子,弄得張廷玉好些天不好意思到上書房見鄂爾泰。八月初鄂爾泰的首座弟子胡中藻又彈劾張廷玉在私宅理政。接著鄂爾泰也“病”了,不來軍机處當值。焉知這位皇帝不是為探明“張党”、“鄂党”虛實親來觀察?張廷玉是個憂讒畏譏的人,愈想愈真,背上已沁出細汗,便順著乾隆語意連連頓首說道:“主子深知奴才的心,斷不敢有半絲非分之心!但奴才馬齒已高,近年來更覺兩目昏聵,略一操勞就身熱暈眩、心搖手顫,‘七十懸車、古今通義’,奴才已是七十三歲,民間俗言: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懇請主子允奴才歸隱林下,舞鶴于升平之世,歌詩于泉亭之間,不也是盛世美談?”乾隆笑道:“朕來看你,是為對你嘉獎嘉勉,你倒說起這個來!你雖辛勞一生,朝廷待你也是异數。你現是三等伯爵,自開國以來,文臣沒有做到這份儿上的。你想想看,你是奉大行皇帝遺命配享太廟的人,哪有入祀元勳歸田養老的?”說罷抬了抬手道:“起來說話。”
  張廷玉偷瞟了乾隆一眼,見他滿面春風,微笑著看壁上字畫,乍著膽子又道:“宋代、明代配享太廟的臣子也有乞休得允的。”
  “不然。”乾隆看了張廷玉一眼,笑道:“《易》稱見机而作,如果七十歲一定懸車致仕,為什么還有八十杖朝之典?武侯‘鞠躬盡瘁,死而后己’又為了甚么呢?”本來,君臣晤對到這地步,無論如何不宜再行回駁的了,但乾隆比出孔明,張廷玉又覺得不敢承受,遂躬身笑道:“主子教訓的是!不過諸葛亮受任于軍旅,奴才有幸优游于太平盛世,二者似乎不可同日而語。”他自以為這句話說得得体,不料乾隆竟認真看了他一眼,說道:“又不對了。皋、夔、龍、比換了人主,移時易地,也還是皋、夔、龍、比!既然身任天下之重,能以‘太平’借口自逃安逸?朕替你思量,你受圣祖、皇考恩重如山,固然不能言去,即朕待你厚恩,也不應當言去。朕舍不得你去,你難道忍心辭朕而去?”說罷目視張廷玉不語。
  張廷玉早已背若芒刺,他一生信守“万言万當,不如一默”的緘言,今儿怎么忘了?看乾隆光景,只要自己再堅持,立刻就有難听話出來,豈不是好端端的自取其辱?思量著喃喃說道:“是奴才的不是了……奴才只替自己想,沒想到社稷任重,主上恩澤。如今奴才只能竭盡駑鈍,報效圣上高厚之恩……”
  “好了,好了!”乾隆見他畏懼恐慌,也覺自己過分,遂笑道:“和你折辯,無非舍不得你离朕遠去。吏部尚書你還兼著,這是個煩死人的差事,朕看部務你不用再管了,但四品以下官員黜陟調缺,還是听你的。你是總理事務首席軍机,小事不管,協助朕料理大事。你也能稍微息息肩。”說著便脫靴。張廷玉忙叫儿子:“還不赶緊侍候?”他的兩個儿子忙趨步過來雙膝跪地,替乾隆扒下濕透了的鹿皮油靴,像平日伏侍張廷玉一樣替乾隆把冰涼的腳揉搓捏弄得干了,又套上一雙新氈襪子才退了下去。乾隆穿著蓬松干燥的襪子,盤膝坐在燒得溫熱的炕上,這才對岳鐘麒道:“你哪來那么多牢騷?和通泊之敗,你是統軍上將軍,喪師辱國損兵數万,朝廷只是叫你卸職待罪,若真的論罪,即將你軍前正法,難道是不應該的?!如今軍事上有事,還是照舊咨詢你嘛,有什么虧待你處?慶复打了胜仗,你不服气么?”
  岳鐘麒并不惊慌,挪動了一下跪得有點發木的腿,叩頭說道:“和通泊兵敗,是奴才指揮失宜,奴才三次舉劍自刎,都被部下救了。奴才也曾屢屢奏章,請將奴才明正典刑。朝廷恩旨不殺,這是朝廷的恩典。其中申訴援兵乓緩不進,悍將違命坐失良机几條,并不是為我自己作開脫,是為后來用兵鑒戒。所以用附條列奏先帝。今日上下瞻對之爭,明說是對班滾死活有疑,其實說的是對胜敗有疑,奴才在川帶兵多年,太明了那里的形勢了,那些上著藏人散處崇山峻岭、茂密森林深處,天兵一到就鑽穴竄山,天兵一去仍复舊態,剿殺千而八百的根本無關痛痒。若真能活捉班滾則全局胜。班滾現在沒有死,逃到了大小金川,莎羅奔本來就疑懼官兵,怎能經得起班滾流亡敗部扇動?這樣,大小金川全亂了,而且招安也很難。國家興兵數万、歷時八月、耗資百万,難道要的就是這樣的‘胜仗’?臣料四川將軍張廣泗不久就會給臣一個公道。張廣泗先是臣的部下,与臣素不相合,又是接住臣職位的將軍,他的話皇上總該相信的吧?上下瞻對名胜實敗,大小金川也就要糜爛,張廣泗也不會認這個爛賬的!”慶复就跪在岳鐘麒身側,听他說得凶險,滿心想斷言“班滾已死”,卻又猶豫起來,只是叩頭說道:“班滾尸首頭顱是經我軍、敵軍几個將領當場認定的,沒有將首級送往北京,是因為當時正逢炎夏,頭顱腐爛不堪遞送。岳鐘麒說的這些都是‘想當然’,拿不上台面作憑證的。他自己打了敗仗,就盼著別人也都打敗仗!”
  “你!?”
  岳鐘麒气得渾身亂顫,倏地轉臉怒視慶复,還要往下說時,乾隆怒道:“你兩個都給我退出去,什么時候想清楚自己的罪過,再見朕說話!”訥親見乾隆兀自望著二人背影出粗气,忙笑道:“主子息怒,依著奴才見識,說不定要被岳鐘麒說中了呢!”
  “唔?”
  “奴才瞧那慶复有點外強中干似的。”訥親說道:“當日報捷之初,慶复支吾,一會儿說‘班滾面部刀傷十余處而亡’,一會儿又說:“班滾自盡,正行搜剔辨認’,万歲爺曾几次下旨責令其复奏,后來才有燒死一說。焉知不是慶复拉几個證人搪塞旨意?岳鐘麒駐守四川多年,于大小金川諸部經常周旋,平日相處得還好。西海之役,莎羅奔還親率三百藏軍到他的奮威將軍行轅里听從調遣。況且岳鐘麒是待罪之身,素來与慶复又沒有過節儿,犯不著冒險訐攻慶复。所以以臣之見,班滾未死,倒是有几分真實可信的。”
  乾隆望著外頭飄忽不定的霏霏細雨,呷了一口茶,皺眉一歎說道:“山東逃了‘一枝花’這群逆賊,朕心里不快。直隸、淮南鬧水災,又不知道現在蝗情如何,連日來盡是不好的信息,所以心神有點不定,容易發火。傅恒可以代朕去撫慰一下岳鐘麒,告訴他只要不是妒功誣告,朕不管班滾死活都不計較他。也去看望一下慶复,果真班滾未死,要他早上謝罪折子——若等到有部議參他,朕就難以包容他了。”
  “是!”傅恒忙躬身答道,“奴才也听說班滾沒有死。這是給慶复辦糧的湖廣糧道李侍堯來信說的。方才訥親說的,奴才也覺得很有道理,燒死几百叛民,其中恰恰就有班滾,這事儿也顯著离奇。”乾隆笑道:“李侍堯——是跟你在山西打黑查山的那個通判吧?”傅恒忙道:“是——他是皇上特旨簡放的同知官儿,皇上于他有知遇之恩。他說班滾未死,金川之難未已。皇上必定興天兵征討。求奴才調他到軍中效力。”乾隆想起李侍堯在考場落第要求面試,自己親自作詩罰他山西去任‘判通’的往事,不禁莞爾一笑。
  張廷玉今日在家里當眾吃了乾隆的軟釘子,心里不是滋味,后經皇帝這么一解說,當下便覺得心頭浮云為之一掃,他是极深沉的人,一邊心里琢磨,順著乾隆的意思緩緩說道:“蝗情的事主子不用多慮,九月初六初七直隸、山東下了兩場霜,蝗災已經沒有。兗州府僅在孔林就掃出虫尸十万斤,歸德府把虫尸堆積起來,据奏竟有百万余斤!臣已經叫戶部知會鬧蝗省份府縣,一斤糧兌換一斤蝗虫尸体,聚而焚之。這類虫災鬧起來,憑人力扑滅是不成的,但天要扑滅它,下几場霜,就全都凍死了。”庄有恭奇怪地問道:“學生沿途也見了告示,只是心里詫异,朝廷為什么要用庫糧去換虫尸?”張廷玉微笑道:“民間掩埋蝗虫尸体,這樣處置不徹底,常有第二年再起蝗災的,收上來燒掉就絕了根,也能知道多少蝗虫多長時間鬧了多大的地方儿,何惜乎這几斤糧呢!”乾隆點點頭道:“你想的很是,所有鬧災地方以后就這樣辦理。蝗虫之災這次僅限于山東,都是因為山東的大小衙門主官不敬天命、不修德政,因此招至天懲,殃及百姓。岳浚首當其責。念其于災起之后扑救賑濟尚屬用心,著岳浚革職留任,以示儆戒,所有山東官員著罰俸半年以應天變!”張廷玉忙道:“主子慮得周詳。但陰陽不協乃是宰相之責,叫下面承擔似乎不妥。請主子處分上書房及軍机處大臣,并連直隸淮河水災等天變一應以人事相應,以示天下公器不可褻。”
  “好,上書房大臣、軍机大臣、領侍衛內大臣這次為朕分謗,略加拂拭也好。”乾隆喟然一歎,說道:“朕成天地栗栗畏懼,敬天法祖,孜孜以求的其實就是大清极盛之世,前番京師雨雹,朕下罪已詔,并不諉過。這次你們擔待一點責任,也見你們的誠意——就各自罰俸一年吧。同時免去岳浚以下各官處分,岳浚本人身為封疆大吏,如此奇災大荒他豈能全然規避?”說著哼了一聲站起身來,卜孝見乾隆要回宮,忙進來替他披衣,張若澄捧著一雙靰拉草木履,輕輕地放在地上,說道:“主子爺的鹿皮油靴都泡透了,只要不是走遠道儿,還是穿上這個受用些……”乾隆便笑著伸腳蹬履。
  鄂善今日一直沒有机會說話,乘著乾隆整理衣帽,忙不迭又跪下,剛要說話,訥親便道:“怎么這么沒規矩?主子來了這半日,事情不斷頭,你就忙在這一時?”乾隆笑道:“他是部里的,見朕一面不易,你不要再喝斥他。”訥親忙答應一聲“是”躬身后退。鄂善道:“奴才說的是急事,主子這一去,明儿軍机處回上去,最早后日旨意才得下來——如今天气一天天冷下去,現在下雨還不顯著,天一放晴,准得結冰了……”他心中慌亂,越發說得語無倫次。乾隆知道他他沒有單獨奏對過,又受了訥親喝斥之故,便笑道:“越是急事越要從容說清楚。不要忙,朕听著呢!”
  “是!”鄂善又叩了頭,咽了一口气,口气果然平緩了許多:“如今冒雨修筑河堤,民工手腳都凍了密密麻麻細血口子,一行動就滲血。河工銀子已經發到了九分,人們依舊不肯下水。赶到雨停,河上准要結冰,那時辰再出一錢五分也未必招得民工來,這工程就耗起來了,明年春汛一過來,全部泡湯儿。奴才自己得處分事小,這上欺君下虐民可是大事!”他頓了一下,又道:“因無可奈何,奴才賣掉了一處宅子,湊了兩万銀子,凡下水做業的,加發白面一斤黃酒一斤。糧庫竟然不以收价供應,卻按市价發賣給奴才!奴才破產為國,真不曉得藩庫為什么還要賺奴才這點子錢!另外,河工用的柴炭鍋碗也都奇缺,本來都是瑣碎事,戶部供應為難,奴才也只好上奏天听。乾隆听著,點頭沉吟不語,便目視張廷玉。張廷玉忙道:“戶部昨天回過訥親,他們也有難處。每年過冬京師定要四百万石糧食才得支應下來。現在運到的不到三百方,高恒在山東德州擅截了十万石漕糧,戶部正在具折彈劾他呢!因為天雨陰濕,柴炭收購也不容易,戶部也确實應付為難。但河工上的事誠如鄂善所言,也是迫在眉睫的事。奴才想,可否從兵部調撥一批軍糧、柴炭草料先支應河工,然后由戶部和兵部沖消賬目就是了。鄂善破產修河理應嘉獎,但河工開支浩大,決非一人能辦,該由官出的還是由官出。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戟隆偏著頭想了想,問道:“戶部是誰管這件事?”張廷玉正追憶間,傅恒在旁笑道:“此人原是翰林院的庶吉士,去年奉特旨調入尸部。因學問較好,特擢升左中允的。皇上還夸他寫的《琅玡台賦》來著!”乾隆已是想起來,笑道:“這不是個管賬的人,太迂闊了——叫他明天遞牌子見朕。”張廷玉忙道:“是!”乾隆又道:“河工錢糧支用還是要戶部出。實在沒有,又急用,才能用這法子。凡事一成了例,動輒用兵部的軍需那是不成的。鄂善治河急公求成,确乎是辛苦了——你們看看他這雙手,都凍裂了,往外滲著血珠儿呢!不是躬親實地哪會這樣?所以朕很疼鄂善。不但要嘉獎,而且要加級。順天府王滿庚已報了丁憂出缺,就叫鄂善補上。仍以順天府尹兼理河工事宜,調集民夫也容易些儿。”
  “皇上!”鄂善渾身的血仿佛一下子全涌到臉上,漲得通紅通紅,顫聲說道:“奴才只是謹守本分而已,皇上如此高厚之恩,奴才如何報答?只要錢糧供應不再滯礙,就是下冰水泡著,奴才也要把磚河、滹沱河治好!”說罷,連連碰頭叩首。
  傅恒見乾隆已經去遠,鄂善兀自叩頭不已,雙手挽起他。他們极熟的人,本想調侃几句賀他升官,但鄂善滿手粗糙的老茧刺得他心里一動,便沒說什么,只用手拍了拍他手背,轉臉對訥親和張廷玉道:“二位相公,要沒別的事,我要到岳東美那儿去了。”訥親便也起身告辭。
  “就不虛留你們了。”張廷玉笑道,“高恒截留十万石糧的折子寫過節略且不要報,留下來斟酌一下再說。”說罷親自送訥親和傅恒出府,到月洞門口才停步踅身回听雨軒。庄有恭站在門口等候著,見他從微雨中走來,忙下階雙手攙扶他,邊走邊道:“太老師慢點——學生有點不大明白。山東平度顏希深擅自開倉賑濟,高恒擅截漕糧,都是職官擅自越權的罪過,事情明擺著的,怎么只見軍机邸報登出,不見朝廷處分?”
  張廷玉在庄有恭攙扶下坐在安樂椅里,不胜疲累地長長歎息一聲,撫著前額上稀疏的白發,他的聲音一下子變得异常蒼老深沉:“這是先朝有例的。當年于成龍在清江擅自開倉賑濟災民,部議奪官、鎖拿京師議罪。圣祖爺龍顏大怒,說于成龍一門賢良、愛養百姓、為君分憂,本當褒揚,反遭彈劾,連索額圖都被掃得一點面子都沒有。如今軍机處里我与鄂爾泰的位置和當年索相是一樣的。貿然循著這例保敘請功,皇上也許說這是沽名釣譽,拉幫結派;若照章程處分,皇上或許又搬出于成龍前例申斥,豈不是自討沒臉?所以先刊在邸報上,不言是非,放一放不妨。”庄有恭沒想到這么件小事張廷玉竟深思熟慮如此周詳,不禁由衷佩服。太老師為相四十余年,同朝為官的革的革、罷的罷、抄的抄、殺的殺,唯獨他榮寵始終,巋然不動。思量著,卻笑道:“懸的日子久了,皇上恐怕要問的。”
  張廷玉听了一笑,卻沒有再說話,眯縫著眼望著天棚,許久,只粗重地透了一口气。此時天已黃昏,云色晦暗樹影蕭索,縷縷冷風透門而入,掀得牆上字畫簌簌作響,更顯得寂寞難耐。庄有恭本來求問自己前程,見太老師如此冷淡,便訕訕地干笑道:“我就要回河工上去了。太老師,有余暇給我寫一幅字儿可成?”張廷玉點點頭,養了這一會子神,他的精神好了許多,扶著椅背站起身來,說道:“我這會子就給你寫。”一邊挽袖濡墨,又道:“你的心思再明白不過,想進翰林院也很自然,你是狀元,立馬就能授侍講學士,然后放几任學政,穩穩當當做一個太子少傅、太子太傅,門生多了,捧場的自然多,不但面儿上光鮮,升官也是极容易的。只要不出紕漏,十年內一個漢尚書是跑不掉的——可這都是一廂情愿的事,你懂么?”說著目視庄有恭。庄有恭正喜孜孜地撫著紙,听到這里不禁怔住,微笑道:“請太老師訓誨!”張廷玉將筆放在墨海里,取過案頭一把扇子,展開了,只見上面寫著:
  能慎獨則器自重一筆仿米楷書十分端正。張廷玉笑道:“你的想頭并不過分,多少二甲進士都想走這條路,何況你是狀元!但你太熱衷了,中狀元神志失常,連皇上都知道了。人主不怕臣下熱衷功名,但人主聰敏過人,國家升平,求才不免就苛一點。國家重器親戚父子間尚且不輕授受,何況你一個漢人進士!所以我放你外任,一則作事容易見功,二則作事不見功,离著皇上遠,也不易見罪。待到真作出大事業,掙得大功名自然另有一番話說。后生,你說是不是呢?”
  一席話說得庄有恭滿面羞慚,紅了臉,扶著紙的手也徽微打抖。他方才心里一直不服,自己也在河工,也是滿手老茧腕背上血痕累累,就坐在乾隆身邊,偏偏卻表彰了躲在側影里的鄂善,此刻才明白皇上對自己另有一份苛求!半晌,才吶吶說道:“老相國這話,學生如醍醐灌頂。中榜那年,确實是和几個同年吃酒多了,所以失態了。但這個冤沒處告訴,學生只有自己加勉,兢兢業業為朝廷作事,以求功名之心修養德性,不辜負太老師栽培苦心。”
  “這就對了!”張廷玉那核桃皮一樣滿是皺紋的臉上綻開了笑容,援筆濡墨,在宣紙上寫了尺幅大小兩個字:
  戒得
  又密密綴上几行小字,“乾隆六年十月壬午,庄思泉公囑余作字。因思及昔年扈從圣祖幸避暑山庄事,得此二字。青年亦是同季同時,是日雪大如掌,風嘯如狂,圣祖垂戒諸子于戒得居。吾輩臣子,思及‘戒得’之義,可不慎乎?”
  寫罷,正覓圖章時,卻見小路子抱著一疊文書跟著一個太監進來,張廷玉問道:“小路子,怎么這早晚來了?你的腿怎么了,看著有點瘸?”小路子小心地把文書奏折放在長條卷案上,笑著回道:“院里苔蘚賊滑的,摔了一跤,又防著濕了這些寶貝,腿就有點扭了筋……相爺正寫字儿吶,這可是我的好福气,我這就要放外任辦差去,跟了您這几年,總見您給大員們寫字儿,我官太小沒敢張口。今儿既湊上來了,求相爺給點面子,另稟相爺,我如今改名字了,還是万歲爺親自起的呢……”說著便將乾隆去軍机處“覲見”的情形說了。張廷玉是素來不輕易給人寫字題句的,今日給庄有恭寫條幅,已覺破例,正思量著婉拒,听是乾隆給肖路正名,便改了主意,笑道:“我的字并不好,官做的大了,人們就虛捧起來,其實自己心里明鏡一樣,因此只好藏拙,倒也不為拿大的。今儿你既有福气覲見主子給你定名字,我索性也給你湊個趣儿,便又扯過一張小一點的紙,心里想:這是個地道的土佬儿,如今又放外任,應以君子小人之義儆戒,便寫道:
  行仁義者為君子,不行仁義者為小人,此統而言之也。君子中有百千等級,小人中亦有百千等級,君子而行小人之道者有之,小人而行君子之道者有之。外君子而內小人者有之,外小人而內君子者有之。大道無恒,唯修德而已矣。張廷玉謹識。
  筆走龍蛇似的一篇草書,墨汁淋漓地遞給了肖路,說道:“你初入宦途,又是捐的官,千言万語,也只是要你做個君子官,造福一方立功圣朝,也就不辜負我這一片苦心了。”
  “謝相爺賜字,謝相爺教導。”肖路高興得滿面紅光,雙手接過那紙,小心吹干了,說道:“我原是德州客棧的小伙計,能有今日,全虧了楊大人和相爺的提攜。楊大人是第一清官,相爺又是第一名臣。你們都是君子,我也不好意思當小人。我雖讀書少,從小就听鼓儿詞,樊噲是個殺豬的出身,黥布是個死囚,呂蒙正討過飯,當時不也是小人?后來都成‘君子’了。我這一去做起來,准叫老相國滿意……”
  二人听他說“不好意思”當小人,都不禁莞爾一笑。后來听他搬來的人物,才曉得這跑堂的在軍机處耳濡目染大有長進。張廷玉送庄有恭出軒時,肖路見沒人,便將那把扇子也袖了藏起。又張羅著把送來的文書分門別類一札札疊起,眼見晚飯上來,肖路才告辭出來,一溜煙儿回到下處。
  此刻,傅恒已到了岳鐘麒府中。他的家眷都還在四川。北京的這一處舊宅,坐落在城皇廟南街原是奮威將軍晉升一等公時雍正皇帝所賜,儿子岳浚任山東巡撫,來往京師不便,岳鐘麒便將宅子讓給了儿子。他來北京閉門思過等待部議校勘,自然還住了這里。岳鐘麒從張廷玉處悶悶不樂回府,屏絕家人,獨自足坐了半個時辰,只一們又一口喝著又苦又澀的釅茶,噓著心里的寒气。傅恒奉旨前來撫慰,卻沒有宣旨的名分,因此不讓門上通稟,只帶了家下小奚奴一同進來,見岳鐘麒半閉著眼坐在安樂椅上,雙手扶膝,仿佛入定的模樣,不禁笑道:“東美公,獨個儿在家參禪啦?”
  “是傅相!”岳鐘麒猛地一顫,坐直了身子,見屋里已經暗下來,忙命:“快掌燈!——傅相,有旨意么?”顫巍巍起身便欲行禮,傅恒搶上兩步按住了,呵呵笑道:“哪有那么多旨意!我去十四爺府瞧他的病,順便來看看你。也虧了是你,這院里沒有內眷,家丁長隨几十號,前院到后院鴉雀無聲,荒得像座古廟,我在這樣地方住一天也就悶煞了。你還該將夫人和儿女們接到京里來的……”岳鐘麒笑了笑,讓座上茶以后也坐了,喟然歎道:“六爺天璜貴胄,我這一輩子從兵營里打滾出來的,怎么相比呢?這院里的長隨家人,其實都是我帶出來的兵,中軍營里跟著我廝殺過來的,有的老病,有的無家無業,左右橫豎跟著我就是。”他揣摩著傅恒的來意,略一緩又道,“六爺不但能詩會畫,上次帶著岳浚去拜望,您一手琵琶彈得也叫人入神,我听著就好似又在千軍万馬的戰陣里兵戈交鋒呢。您,兵帶得好,仗打得也精……唉!我老了,皇上神圣武威,上次還言及西疆軍事、南疆平亂,儿子們必能親眼見到六爺殺伐立功,您是本朝一代名將名相,那是沒說的了。”
  傅恒蹺足而坐,手持一把素紙湘妃竹扇,展開了合起一遍遍把玩著,燈燭下越發見得目如朗星面如冠玉,一條油光漆亮的大辮子隨意搭在肩上,更顯著气度宏深。他邊听邊微笑,從容地點著頭,直到岳鐘麒一大車奉迎話說完才笑道:“岳大將軍不要拍我的馬屁。你從龍西征的時候,這世上還沒有我呢!打我一生下來,耳里听的我朝兩大將軍,一個年羹堯,一個便是你!這些日子你緊著往張衡臣那儿跑,為的是和通泊一戰輸得不服气,要到大小金川撈回來老面子,可是的么?”
  “六爺太精明了。,’岳鐘麒笑道:“衡臣相公還在支吾我,您就一語道破了。既如此,索性就請六爺成全,也不要六爺為我這敗軍之將打保票,只說得万歲爺肯單獨召見,我力陳金川軍事勢態,用我不用由万歲做主,可成?”
  傅恒雙眉微微顰起,凝視著岳鐘麒,半晌才道:“你以為皇上不肯用你,是因為你無能?”
  “啊?”
  “你以為皇上不曉得你急著立功贖罪?”
  “知道……”
  “你不全知道。”傅恒望著悠悠跳動的燭光,徐徐說道:“你的和通泊之敗,是先帝調度失宜,皇上對此心中雪亮,你明白么?”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