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三十一章 老朋友星散


  在專修數學的那一年,維克多的用心听講又被他的上午授課的教師拉蘭先生注意到了。教師是個瘦高個儿;有一天,他在講台上站起來,探身向前,伸出頭來,象拉開來的望遠鏡頭,他這才看出,使維克多如此注意,目不轉睛的東西,原來是《基督教真諦》,書用墨水瓶、練習本和便帽十分巧妙地掩蔽著。書被沒收了。學生受到威嚇,說,倘使第二次再在這課堂上看數學以外的書籍,將被開除。從此,維克多沒有別的事要干,只好用一柄小刀,在書桌上刻些日期、簽字、花紋之類的玩意。
  下午的課,維克多听講比較認真。教師婁皮爾·德·富爾錫先生也是個高個儿,四肢生得象脫了節;兩只不相稱的肩膀抬著一個帶麻點的長臉,他行動很活潑有力,進了教室,一步就跨上講壇,在黑板上畫圖,演數學題,象風馳電掣,雷霆霹靂。這火箭似的速度打動了維克多的心,有一個時期,維克多熱愛這些數目字,但是,在別的課上听講仍不留心,因此知識里存在著許多漏洞。為補這些漏洞,他只有靠著自己的想象辦。有几次,他曾為最困難的題目找出意想不到的复雜的解法。這奇异的學生對婁菲皮爾·德·富爾錫就成了一個難解的問題,他聰明的妙想和异常的無知一樣令人稱奇吃惊。
  在維克多的同班同學里有維克多· 雅克曼,后來成為有名的東方語言學者。他對科學的天分如此卓絕,只要听人口說命題之后,就能演算出來;他說起x、y等字來,就象說本國語言一樣。他性情机敏,態度瀟脫,生著一頭蓬亂的黑發。他求學問簡直輕松之至,從代數轉到化學,仿佛是游覽風景一樣地從容自在。
  另一同學,名叫勃隆台。勃隆台意思是黃,他的頭發果然就是黃的。他很喜歡維克多。維克多得學院表揚,勃隆台曾贈詩祝賀。生活把兩個詩人分開了。維克多·雨果先生多年沒有看見他的才老同學。在他進法蘭西學院的那一天,接受新院士入院的會場司令雙手舉院士佩刀給他。這人便是勃隆台。由于巧合,維克多在他學院事業的早晚兩次都碰著了他。當初,勃隆台向維克多致敬禮時,用的是毛筆,后來用的卻是佩刀。
  歐仁謙遜地把巴黎學院的光榮讓給了弟弟,自己卻向外省學院活動。他寫了一首歌詠盎季安公爵之死的詩,得到圖盧茲文藝競賽的獎金。他在詩里,發揮他的保王主義思想,猛力攻擊謀殺事件的主犯和其同謀,并且警告繆拉:
  喔,繆拉,卡拉布里亞的人民和岩谷在等著他,
  它新生的鷹隼在搜尋你呢。
  一八一八年八月,兄弟倆离開哥爾第埃學塾,回家和母親同住。這時雨果太太已不住在尋南路。雨果將軍退伍后的半俸不能供給她花園的享受;她在小沃古斯丁路十八號三樓租了一個房金較少的寓所。她不能完全放棄樹木花草,自己不能植樹養花,至少要看看別人的花木;從這里的樓窗望出去,她還可以看見拉羅什富科故園里花木的殘余。
  房子緊貼著小沃古斯丁博物館,原先是舊小沃古斯丁修道院的一部分。雨果太太的臥房的天花板是拱頂的,也就是先前修道院祈禱堂的一部分。兩兄弟的工作室向博物館的院子開著門。院子里堆滿了雕刻品和建筑物的碎塊。在大革命之后,凡人生前和死后的一切不平等現象都應該取消,原來圣德尼的王墳都遷到小沃古斯丁博物館,使國王的尸骨和平民的尸骨同歸于公共的土壤。歐仁和維克多就面對著這些王墳。但是路易十八認為,國王們即死后,也不能和普通人埋在一起,又把他們的墳遷回圣德尼。維克多眼看著把這墳遷走,心頭剩下一片空虛凄酸。
  不久,維克多的生命里有了另一种非學院性的興趣。雨果太太有一种習慣:每天晚飯后要上富歇太太家串門。兩兄弟在家的時候,便和母親一起去。一八一九至一八二0年的冬季, 圖盧茲館的號房几乎每天晚上都看見歐仁和維克多手挽手地走進來,后面跟著他們的母親。她手里提著一個手提包,身上穿著淺紅色的絨布長袍,背上披著黃底棕櫚葉花披肩。
  富歇太太把客人讓進她的臥室。那里女客有一只她常坐的椅子,放在壁爐的一邊角落里。她不去披肩,不脫帽子,坐下來,從手提包里取出一件針線活,動手做起來。富歇先生自從拿破侖下台以后,不再在軍政部里熬夜,占据著壁爐的另外一邊。他身旁放著一只獨腳架,架上放著蜡燭和他的煙盒。在富歇先生和雨果太太之間,有一只桌子,富歇太太和她女儿在桌子旁邊做著針線活。歐仁、維克多和維克多·富歇在爐對面圍成一個圓圈。
  夜晚過得很沉靜。男主人的身体,因積勞影響,不宜于多活動,多談天;他不喜歡別人注意他,甚至不喜歡別人問他身体的好和坏;好象他因為自己身体不好,而感到羞愧,老躲在一邊,把頭埋在書本子里。富歇太太天性沉默,又為不扰亂她丈夫,平日很少說話。歐仁和維克多在精神生活上雖十分自由,在日常生活中卻守著嚴格的規矩。母親從小教他們,別人不問他們的時候,不許隨便說話。雨果太太時時放下活計,看看爐火,或者打開煙盒,因為她也象富歇先生一樣,嗅鼻煙。她把煙盒送到富歇先生前面,說;“噢一點吧,富歇先生。”富歇先生回答:“噢”,或“不嗅”。這兩句話,再加上“你們好”,“明儿見”,常常就是整個夜晚交換的談話。
  這些沉悶單調的晚會對于維克多可有著一种吸引力,起初大家不明白。晚飯一完,他就准備走,他催促行動遲緩的歐仁。到了路上,他需用很大的耐心,才不致超出他母親的前面。偶爾有一天不上圖盧茲館去,他就顯得悒郁不歡。
  革命沒有尊重法國國王的墳墓,也沒有尊重他們的雕像。享利四世的尸体被掘出的時候,他的雕像也被打倒了。但是,這是一個比較得人心的國王,人們利用他尸体出土的机會,把他的面型模了下來。勒莫就用這個面容塑造了巴黎新橋上的那個騎匹的銅像。銅像很大,在安裝那一天,用綠色帆布包著,二十多匹強壯的馬把它拉了工場,引來了一大群看熱鬧的人,愈聚愈多。這看熱鬧的人就有維克多。起初一切順利,馬的力量是胜任的。但是到了河邊,橋堍子很陡,馬拉不上;鞭子打,馬夫罵,都無濟于事,可怜的牲口使盡了勁,但馬路是滑的,勁也是白花。于是群眾把馬卸下來,用人來代拉,有的推輪子,有的推車杠,有的推車身,只要有放得下一只手的地方,就有人插進來,推、拉、挽,終于克服了太陡的橋堍子。不用說,維克多是決不會袖手旁觀的。
  這一年圖盧茲學院發表了詩作獎金題:《享利四世銅像的光复》。這正是維克多份內的題目。維克多經過了巴黎學院的失敗,頭腦已經清醒了一點,看見曾給歐仁資金的圖盧茲學院,自然受了誘惑。再則,他參加這競賽也并不一定奪掉歐仁的机會,圖盧茲的文藝資金,在詩的一項之內,不象那些吝嗇的學院,不是一名,而是七名,兩兄弟可能獲得的花冠,是夠戴滿一頭還有余的。
  其余的六名資金,題目可以由投稿人自擬。維克多有一篇現成的稿子:《凡爾登的童貞女》。他就投郵寄出了。他正預備寫《享利四世銅像的光复》,雨果太太忽然染了肺炎,其時正在冬天,病勢因此特別沉重。投稿的事情被忘掉了,兄弟兩人日夜守在母親榻邊。有一天,雨果太太病勢已退,問維克多第二首詩寄出沒有;維克多說,他沒有寫,并且,此刻要寫也來不及了,因為,如果想赶上期限,非明天就把作品投郵不可。雨果太太因為自己的病耽誤了這件事,甚是不快,隨即就睡著了。維克多看見母親心里惆悵,立刻著手寫,就在母親榻邊將詩做好。第二天雨果太太醒來,已發現稿子在床頭了。
  几天之后 ,維克多接到一封信。
  “自從我們收到你的兩首詩以來,人人都在贊美你穎异的天才,你為我們法國文學展開了無限的希望。如果這里學院抱和我同樣的見解,伊索爾怕沒有足夠的花冠贈給你兄弟兩個。你的十七歲的年齡在這里引起了許多人的欽佩贊揚,甚至引起一部分人的怀疑。對我們來說,你簡直是一個謎,這個謎只有文藝的女神才猜得透。此致 敬禮
  蘇梅,于圖盧茲。”
  《凡爾登的童貞女》得金質雞冠花獎章,《享利四世的銅像》得金質百合花獎章——歐仁得了表揚,他的作品在這年的競賽作品集里發表了。
  雨果太太病好了之后,晚上又到富歇太太家去串門子。但是,這時,冬天已快過去。富歇太太在郊區租了一間小屋,作夏季休憩之用。一八一九年的夏季,她到伊西避暑。這事情對維克多是十分不順心的;雖然他力說伊西不比軍事委員會遠多少,只要穿過服奇拉區便到了,可以說它就在當地;串門子終于不是每天都行得的事了。但是,如果碰到天气好,雨果太太帶著兩個孩子,在路上買兩筐水果,很高興地送到伊西,交給老女仆,女仆即刻添上三客飯菜。吃完水果,大家進院吸點新鮮空气,但有的時候,吸著許多塵土,因為園子最里面的圍牆開了口,正對著村子里的跳舞廣場。
  除了上伊西吃飯,維克多沒有消遣。雨果太太看兩個儿子最慢慢成長,管教他們更嚴格了。現在已是他們考慮前途的時候,這前途要先靠他們自己的力量去打開來;他們不能依賴父親,父親由于帝制政權的垮台和防守提翁維爾的得法而完全破產了。
  她感覺到當初鼓勵他們拋棄數學而搞文藝,負有重大的責任。由于責任感,也由于母愛,她都需要看到他們的胜利。她為孩子們的安排是違犯了雨果將軍的意志的,她讓他們脫离了父親,對孩子們說,她是母親又是父親,她的責任是雙重的,所以她管教他們用了絕對的權威。他們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工作上,不同母親,決不出門。看這兩個孩子,一個已近二十歲,一個已在報紙上露頭角,成天跟在母親裙帶后面,一言一動,唯命是從,對她來說,還是兩個小孩,這景象看了叫人動情的。
  夏季過去之后,圖盧茲館里又恢复了靜默的晚會,這使維克多十分高興。但是他的高興太明顯了,兩家父母研究一下,什么使他這般高興,很快便發覺,他的快樂不是由于觀看壁爐里的火在飛舞,也不是由于在一張軟墊破的椅子上呆坐兩小時;他們發現,整個晚上沒人說一句話,他毫在乎,富歇先生老是低頭看書,兩位太太老是低頭做活,正中了他的心怀,因為這時候他可以暢心快意地飲看阿黛爾小姐。人們又同時看出,阿黛儿小姐對于這一點,沒有著惱的意思。他們兩個這時已經在完成當初尚未成胎以前把他們互相許配的諾言了。
  兩個人的年齡,合起來還不到三十歲,讓他們結婚那簡直是沒有理智的舉動,維克多毫無財產,富歇小姐也一無所有。“把他們分開吧。”家里人說,“如果他們的愛情堅貞,將來自然會聚首的。”雙方的家長從此斷絕往來。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