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五章 穩固周室


1.群臣楷模

  伐楚歸來,齊桓公好生得意。區區一車青茅,使蠻楚不得不降服,自此,南北諸侯,都歸附侯伯。一匡天下的夙愿經過近三十年的努力,終于完成了。這件事對齊桓公震動很大,使他更明白了“名”的重要性,更加堅定了尊王室而令諸侯的戰略,也更加佩服、信任管仲。為慶賀這次胜利,回到臨淄稍事歇息,便大宴群臣。
  齊桓公意气洋洋地高擎酒爵,道:“此次聯合八路諸侯,以攻蔡為名,行伐楚之實,責包茅之貢,滅蠻楚威風,可謂同心同德,上下一致。寡人謝仲父大聰大智,謀略膽識,也謝各位大夫盡心盡力。寡人已听仲父之言,派隰朋大夫前往洛陽,拜見周天子,稟報伐楚之功。今日,寡人設宴,慶祝胜利,也給眾大夫洗卻征塵。來,大家一齊干!”
  齊桓公一飲而盡,眾大夫也一飲而盡。
  豎貂舉爵道:“這次大胜楚蠻,全依仗主公英明決斷,主公指揮八國十万大軍,威鎮漢水,那蠻楚不得不降,臣敬主公一爵。”
  管仲不等桓公回答,舉爵道:“主公率領八國大軍在前方打了個大胜仗,宁戚大夫在后方也打了個大胜仗,治國井井有條,丰收在望。來,宁戚大夫,老夫敬你一爵!”
  齊桓公忙道:“仲父說得好。寡人在南方打仗,毫無后顧之憂,多虧宁戚大夫。寡人提議,為宁戚大夫干!”
  齊桓公与眾大夫各飲盡一爵。
  宁戚十分感動,站起來向桓公深深一揖,道:“蒙主公恩德,我大齊今年風調雨順,無旱魃水魅,無蝗虫之災,田野禾苗茁壯,丰收在即。特別是仲父頒布的相地衰征之策,使齊國百姓歡呼雀躍,干勁倍增。從庄稼長勢看,今年將是前所未有的丰收年景,宁戚特向主公道喜。”
  桓公听了宁戚這番話,不禁喜上眉梢,笑道:“托眾愛卿洪福,托仲父洪福,等到丰收時節,寡人定當舉行盛典,以示慶賀。”
  管仲道:“丰收在望,与宁戚大夫干系甚大。宁戚身為大司農,上求乞于天地風雨諸神,下体察于黎民百姓之間,堅定不移地推行相地衰征大計,含辛茹苦,兢兢業業,才換來今日丰收景象。如此大臣,乃齊國棟梁,君臣楷模,主公應當為宁戚大夫加功進爵,以彰其勞。”
  宁戚詫异地看看管仲,道:“仲父所言,宁戚不敢當。望主公置若罔聞,眾大夫不以此見笑。”
  齊桓公沒有思想准備,給宁戚加封個什么職務?他用征詢的目光看看管仲。
  東郭牙道:“臣聞听三鄉五里的百姓對宁戚大夫有口皆碑。大夫身体力行,實為我輩典范。”
  王子成父道:“臣為一介武夫,只知欲行兵馬,先有糧草,如今大齊五谷丰登,有足夠糧草征服天下,臣佩服宁戚大夫。”
  齊桓公在這种場合不便与管仲商量,便說:“仲父及眾卿之言,正合寡人之心思。宁戚大夫為大齊興盛鞠躬盡瘁,寡人耳聞目睹,等五谷登場,大功告成,寡人定當給宁戚大夫隆重禮遇,以彰其功。”

2.“天下本無事,天子自扰之”

  隰朋從洛陽回來,帶回一條周室將內亂的消息。原來周惠王長子名鄭,是先皇后姜氏所生,已經立為太子。姜后死后,次妃陳媯得寵,立為繼后。她也生有一子名叫帶。母得寵子亦得寵,加上公子帶又善于奉迎,周惠王十分喜歡他,想廢世子鄭而立帶為太子。世子鄭知書達禮,深得人心,而公子帶驕縱淫奢,路人皆知,如果廢鄭立帶,肯定會天下大亂。
  齊桓公听了隰朋的陳述,長歎一聲道:“天下本無事,天子自扰之。廢世子立次子,廢賢明立昏庸,天子此舉,可是有辱王室之風呀!”
  管仲沉思良久,對桓公道:“周室有亂,主公義不容辭。”
  桓公忙問:“仲父之意,此事該如何處理?”
  管仲胸有成竹地說:“臣有一計,可以定周。主公可致書周天子,言主公欲聯合各路諸侯拜見世子。天子礙于主公之意,當不會斷然拒絕。世子鄭一出面,主公与各路諸侯以王者禮遇推崇世子。這樣,君臣之名份就成定勢,生米已做成熟飯。到時候,天子即使想廢世子立次子,也就不能實行了。此舉一可制止周室內亂,二可与諸侯互通消息,聯絡感情,鞏固霸業。”
  桓公笑道:“仲父之謀,果然高人一等,那么,在什么地方會盟好呢?”
  管仲道:“衛國的首止(今河南睢縣東)。”
  桓公道:“好,隰朋大夫立即起草文告傳宋、魯、陳、衛、鄭、許、曹七國諸侯,明年五月會盟于首止之地,拜見世子鄭,并立即派人到首止建筑新館舍,要華貴气派。”
  隰朋叩首道:“臣遵命!”
  隰朋走后,桓公留住管仲,說道:“仲父,寡人已是六十多歲的人了,至今尚未确立太子,看來,此事不能再拖延了。”
  管仲道:“是啊,周室嫡庶不分,差點儿釀成大亂。前車之覆,不可不鑒。主公應該早立太子,以絕后患。”
  桓公道:“寡人有六個儿子,論年長當屬無虧。長衛姬服侍寡人時間最長,也多次奉勸寡人立無虧,易牙、豎貂,也不止一次地進諫,要擁立無虧。”
  管仲看看桓公,沒有言語。
  桓公長歎一聲,又說:“無虧盡管年長,可屬平庸之輩,論治國之器,當屬昭儿。寡人最喜歡昭儿。到底立誰為太子,一直定不下來,今天听仲父一句話,仲父定誰就是誰吧。”
  管仲很明白,豎貂、易牙是陰謀之輩,与長衛姬打得火熱,如果立無虧為太子,日后登上君位,必亂國政。便說:“主公對老臣如此信任,臣不胜感激。在立太子這件事上,一定要慎重,一定要選賢任能。治國非同儿戲,一旦選不准,后禍無窮。主公既然認為公子昭比無虧有才能,那就立公子昭為太子好了。”
  桓公耽心地說:“寡人怕無虧以年長為由爭位,這長幼有序,寡人不好開口呀!”
  管仲道:“這個不難,周王定位,由主公操辦,主公定位,也可照此辦理。在會盟時,主公可選諸侯中最有威望、最賢明的一位,將公子昭繼位之事拜托于他,不就沒有后患了!”
  桓公似一塊石頭落了地,如釋重負般地說:“仲父三言兩語,就把寡人多日為難的心事化解,真神人也!”

3.擁戴世子鄭

  公元前六五二年五月,齊、宋、魯、陳、衛、鄭、許、曹八位諸侯按期到達首止。首止已煥然一新。一幢幢新建設的館舍,華麗气派。會盟高台高九丈,台上插著八路諸侯的旗旌。每一杆大幡下,站著一位諸侯,齊桓公居首,位次依序排列,儀仗隆重,威風凜凜。高台下是威武雄壯的衛戍將士。
  隰朋在台下高呼道:“周世子鄭駕到!”
  只見一輛豪華輦車駛到高台下面,周世子鄭自輦車中出來。
  隰朋上前跪拜施禮道:“齊國使者隰朋叩見世子。”
  世子俯身扶起隰朋道:“愛卿平身。”
  隰朋起身,向世子道:“八路諸侯在台上恭候,世子請登台。”
  鼓聲、禮樂聲驟起,世子鄭步上高台。
  齊桓公一見世子鄭,納頭便拜,其他七路諸侯也隨之跪拜。
  桓公道:“齊侯小白与宋、魯、陳、衛、鄭、許、曹七路諸侯拜見世子。”
  世子鄭見齊桓公及各路諸侯行跪拜大禮,激動得熱淚直流,惶惶然道:“各路諸侯行此大禮,鄭豈敢受納!”齊桓公道:“我等諸侯沐浴天子圣恩,今見世子如見天子,敢不叩首以拜!”
  世子鄭急忙扶起桓公道:“齊侯平身,諸侯平身!”
  齊桓公与諸侯起身。
  世子鄭抹一把淚,顫聲道:“齊侯与各路諸侯給鄭如此殊榮,鄭感激涕零。”說著,就要跪謝。
  桓公急忙上前攔阻道:“世子不可,君臣之份,万万不可逾越。”
  世子鄭道:“鄭豈敢与齊侯及各路諸侯談君臣之份?鄭身為世子,卻已成為周室魚肉,君王欲罷黜,公子帶欲奪位,如今,鄭尚不知尸骨拋于何處!鄭凶多吉少,可怜之至!”說罷,淚流不止。
  齊桓公道:“世子不必悲傷,日月昭昭,誰敢踐踏先賢遺訓、宗綱維常!今日大會諸侯,拜見世子,就是擁戴世子,誰敢亂綱毀常,天地不容!”
  諸侯齊聲道:“我等忠心耿耿,擁戴世子,請世子放心!”世子鄭拱手施禮道:“謝各路諸侯大恩大德,同心協助!”
  齊桓公道:“世子可居住于首止,修身養性,擇定吉日良辰,我等為世子歃盟。”
  鼓樂聲再起,震天動地。

4.周惠王的錯誤決定

  齊桓公等八路諸侯在首止會見世子鄭這件事,深深地激怒了周惠王。這是明目張膽和他過不去。他也知道世子鄭去首止這件事的后果,如果他廢黜世子鄭而立公子帶,那么,周王室將失去八路諸侯的支持。他越想越气,越气越惱,心火直往上攻,覺得一陣腥味直沖喉門,“哇”地吐出來,竟是一口鮮血。他知道自己已病入膏肓,在世的日子已經不多了。
  王后陳媯這几日總是哭哭啼啼,要周惠王為她作主。她知道周惠王身体狀況,要是不把公子帶的太子地位定住,周惠王一死,儿子繼位就成了泡影,她的母后之位也付諸東流。
  為此,她施盡渾身解數,逼著周惠王下旨。
  周惠王召來太宰周公孔問道:“世子鄭去首止有多少日子了?”
  太宰周公孔掐指一算,答道:“已經一月有余。”
  周惠王一拍案几,怒聲道:“大膽齊侯,率諸侯擁留世子鄭,是何居心?是何用意?這要將朕置于何地?”
  周公孔從內心里是贊賞齊桓公的這次舉動的,如若不然,世子鄭早被廢黜,周室定將大亂。他對周惠王的舉動十分不滿,本來順理成章的事,他卻非要倒行逆施,可敢怒而不敢言。他很清楚,周惠王老了,人老了特別固執,他定了的事想改變很難,便說道:“天子不必動怒。首止路途遙遠,世子可能是耽擱在路上了。”
  周惠王气得呼呼直喘,道:“齊侯小白依仗是東方大國,中原盟主,無法無天,公然忤逆朕意,可惡可恨!朕堂堂天子,豈能受一個諸侯的挾制!朕縱觀天下諸侯,皆忠心效忠周室,就連過去一直不進貢的楚國,也派屈完大夫前來進貢。朕決定,王室從今以后,加強同楚國的聯系,有事多与楚國商量。”
  周公孔一听,大惊失色,心里話:周惠王是老糊涂了!他穩定了一下情緒,心平气和地說:“昔日天子繼位,諸侯不朝,四海之內,不尊王室。齊侯繼位后,先派使者朝奉進貢。之后,齊侯奉王之命,大和諸侯,尊王攘夷,才有今天之天下和順,尊奉王室的大好局面。楚國居蠻荊之地,自恃天高地遠,不朝不貢,僭號稱王,狼子野心,路人皆知。無齊侯之討伐,則無今日楚子之朝貢。如今齊侯擁戴世子鄭,也是為了王室安定。齊侯效忠王室,世人皆有評說。天子欲遠齊而近楚,可要慎重行事,三思而……”
  不等周公孔說定,周惠王拍案而起,道:“太宰不必多說了,齊侯若忠于王室,就不會公然違抗朕的旨意。朕意已定,太宰立即派人持朕之手書,去首止交給鄭伯,讓鄭棄齊從楚,与楚修百年之好,同心協力,侍奉周室。”說罷,一陣劇烈的咳嗽,又吐出一口血來。
  周公孔惊恐地看著周惠王,道:“天子龍体有恙,須好生休養,臣告退。”

5.鄭文公不辭而別

  鄭文公接到周惠王的密旨,急忙拆開看起來。一連看了三遍,自言自語般小聲念誦:“子鄭結党營私,違背朕命,周室大業,不堪委任。朕之意在次子帶也。愛卿若能背棄首止之盟,舍齊從楚,共輔子帶,朕愿委國以听。”
  鄭文公喜上眉梢。原來這鄭國論爵位在齊國之上,其先祖武庄,世為周王室卿士,領袖諸侯,后一度衰弱。鄭文公即位后,雖怀滿腔鴻鵠之志,無奈國力不張,軍力不雄,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得已屈尊于齊桓公。經過几年勵精圖治,國力大增,稱霸之志复又萌生,但國力強盛非一朝一夕之功,比起齊國來尚不能相提并論。現在机會來了,齊桓公打著尊王的旗號,稱霸天下,可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這次,首止之盟就得罪了周天子,而且,齊桓公在世子鄭面前出盡風頭,凌駕在各路諸侯之上,他心中十分不滿。你齊桓公再能,也不過是周王室的臣子,鄭國只要靠上周惠王,那就不是打個旗號的問題了。他越想越得意,急忙召集大臣孫叔、申侯商議。孫叔、申侯急忙赶來,問道:“主公深夜宣臣,有何要事?”
  鄭文公把密旨遞給二人,道:“二位愛卿先看看周天子給寡人的密信。”待二人看完,鄭文公笑哈哈道:“天子對寡人如此器重信任,是鄭國的福份。鄭國以此為契机,可重新振興,奪回領袖諸侯的地位。寡人召二位愛卿,是想听听你們的意見。”
  孫叔想了想,輕輕地搖了搖頭,說:“主公,此事關系重大,須三思而后行。過去齊國為鄭國多次排憂解難,如果棄齊從楚,從道義上說不過去,這是一;周天子已年老多病,世子鄭繼位只是個時間問題,且天下諸侯都擁戴世子鄭,主公如果棄齊從楚,那就不僅得罪了齊侯及眾諸侯,而且得罪了世子鄭。如果鄭一旦繼承王位,那對鄭國就十分不利了,這是二;其三,楚國乃虎狼之國,無信無義,与楚國為伍,极不可靠。”
  鄭文公不以為然地說:“寡人不愿屈尊于齊侯麾下,齊侯不過周王室的一路諸侯,而周天子天下只有一個,從霸哪赶上從王!再說,世子鄭雖然得到各路諸侯的擁戴,可他終究不過是世子,而不是天子。何況,周天子決心要廢黜他,要公子帶接替王位,周天子雖然年老多病,可他只要還有一口气,就要按照他的意志行事。寡人与世子鄭又無深交,為何要違背王命呢!”
  孫叔堅持己見,据理力爭:“主公,在繼承君位這件事上,應該長幼有序,這是綱常。如果不這樣,勢必要釀成大亂。周幽王、桓王、庄王都曾廢長立幼,結果如何?人心不附,繼位者都沒有好下場。現在天子又要重蹈复轍,主公万万不可輕舉妄動!否則,將來一定會悔之莫及!”
  大夫申侯冷笑道:“孫叔之言,太危言聳听了吧!主公身為周王室諸侯,天子有令,怎么可以違抗呢!如果服從齊侯擁戴世子鄭,就是背棄了天子。趁著現在還沒有歃盟,主公應立即回鄭國。主公一走,各路諸侯必起疑心,這首止之盟就辦不成了。再說,世子鄭有各路諸侯支持,可公子帶在周王室還是很有力量,到底誰能繼承王位,尚在不可知之數。依臣之見,主公不如先回鄭國,靜觀其變,然后再決定下一步行動。”
  孫叔忙道:“主公,申侯之言將給鄭國帶來災難,還是……”
  鄭文公不等孫叔說完,就不耐煩地說:“好了!天命高懸,寡人豈敢違背!傳寡人命令,立即打點行裝,今晚子時离開首止,回國!”

6.首止會盟

  鄭文公不辭而別,激怒了齊桓公,他立即召來管仲研究對策。
  齊桓公怒道:“這個鄭伯,太不像話!再有三天就立盟,他卻不辭而別,留下一封信,說什么國中有急事,這里邊有鬼!無義無信,竟然到如此地步!寡人之意,立即派王子成父追他回來,或者率七國諸侯討伐鄭國。”
  管仲搖搖頭,道:“不可,鄭伯逃盟這里邊大有文章,必定有人挑撥离間,破坏首止之盟。天子意欲廢黜世子鄭,而讓公子帶繼王位,主公卻率諸侯在首止結盟,擁戴世子鄭,天子肯定大為光火。因此臣斷定,鄭伯逃盟,根子來自周天子。”
  桓公道:“那會盟之事該如何辦?”
  管仲笑道:“首止之盟,是為了伸張正義,澄清天理,必然會深得人心,流芳百世。鄭伯所為,不過螳臂擋車而已。主公可曾記得,昔日北杏之盟,曾有宋公御說逃盟,柯地之盟,也有曹沫囂張之舉,可結果如何呢?他們的行為反而幫了主公大忙,鞏固了霸業。如今鄭伯行不義,必自斃。主公不必為此區區小事而傷肝動火,更不必派兵去追,一切照常,三天后歃盟!”
  三天后,首止會盟如期進行。
  這天,天格外藍,一陣陣初夏的溫風,將台上樹著的一杆杆大旗吹得嘩嘩啦啦作響。台下鼓樂齊鳴,奏著歡快、吉祥的樂曲。
  齊桓公与世子鄭并肩來到台下,其他六路諸侯緊隨其后,檢閱了整齊、威武的儀仗隊和全副武裝的衛戍將士,緩步登上高台。世子鄭占据中位,各路諸侯呈八字分列兩邊,站在各自的大旗下面。管仲与各國大臣列隊在諸侯后邊。
  隰朋司盟,只見他雙手抬起,往下一壓,鼓樂聲立即停止。他手捧盟約,高聲宣讀道:“惠王二十四年五月,齊、宋、魯、陳、衛、許、曹七國諸侯會于首止歃血會盟,世子鄭到會,不參加歃血,以示諸侯不敢与世子并駕齊驅。盟詞曰:‘凡我同盟,共翼王儲,匡靖王室。有背盟者,天地不容,神明殛之!’”
  諸侯一齊宣誓:“凡我同盟,共翼王儲,匡靖王室。有背盟者,天地不容,神明殛之!”
  隰朋高喊:“獻上犧牲——”
  兩名侍衛抬著一頭雪白的羊登上台,置于諸侯面前,一侍衛手持尖刀,刺入羊脖腔,殷紅的血落入敦中。
  隰朋高喊:“請諸侯歃血——”
  諸侯從齊桓公開始,依次歃血,神情是那么庄重,气氛是那么肅穆。
  隰朋高喊:“拜見世子——”
  齊桓公上前一步,向世子鄭行叩頭禮:“小白叩見世子!”
  眾諸侯也學齊桓公樣子,一齊叩頭:“叩見世子!”
  世子鄭感動得熱淚盈眶,急忙一一扶起眾諸侯。他緊握住齊桓公的手,哽咽道:“鄭今日在此,見到了堯天舜日。齊侯与諸君的恩德,鄭沒齒不忘,請受鄭一拜!”說罷,雙膝就要下跪。
  齊桓公急忙拉住世子鄭道:“世子不可行此大禮。”
  世子鄭淚如雨下,無限感慨地說:“鄭今日即踏上回歸洛陽之路,不能叩首,就鞠個躬吧,各路諸侯受鄭一拜。”說著,深深地鞠了一躬。
  齊桓公道:“上有天日昭昭,下有諸侯擁戴,世子回到洛陽,可高枕無憂。”
  世子鄭道:“謝謝齊侯,謝謝各位君侯!”說罷,向台下走去,來到管仲跟前。管仲施禮道:“愿世子一路順風。”
  世子鄭看著管仲道:“久聞齊國皆稱相國為仲父,鄭今日得見,相國真匡世之才。鄭能有今日,与相國之謀息息相關。來日方長,容鄭后謝。”世子鄭与七路諸侯依次走下台來,登上了回歸的華輦。
  齊桓公拱手施禮:“世子保重。”
  眾諸侯齊拱手施禮:“世子一路平安!”
  世子鄭登臨車上,洒淚拱手道別,千言万語無法用言語表達,只有熱淚如泉噴涌。

7.齊桓公重托宋襄公

  送走世子鄭,各諸侯互相道別,各自取道回國。齊桓公將宋襄公召到館舍,設宴相待,只有管仲作陪。
  酒過三巡,宋襄公見齊桓公面有難色,似有事相求,便道:“侯伯有事吩咐寡人,盡說無妨,寡人定當盡力而為。”
  齊桓公輕歎一聲道:“咳,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今日寡人為安定周室在首止會盟諸侯,擁戴世子鄭,可明日有誰來安定齊國呢?”
  宋襄公聞言一惊,道:“侯伯何出此言?”
  管仲道:“宋公不知道,明日的齊國就如同今日的周王室一樣。主公有六位親生儿子,按長幼有序該定公子無虧為太子,可公子無虧不是治國之器。論人品、才能,比公子昭差得多。為此,主公一直未定太子之位。為了齊國長盛不衰,接替君位者必須是賢能之人,而不能用平庸之輩。因此,主公想選擇諸侯中道德最高尚,最有才能的人以公子昭相托,如果日后齊國出現君位之爭,由他來協助公子昭,以穩定齊國。
  這位人選主公選定了宋公。”
  宋襄公道:“承蒙侯伯過獎,寡人實不敢當,寡人才能平平,賢德不具。”
  桓公緊握住宋襄公的手道:“宋公不必過謙。先君故世,宋公身為世子,應當接替君位,可宋公卻讓弟弟目夷登君位。目夷死活不肯,宋公才即位。這次首止之盟,宋公因父新喪穿著孝服赴會,足以證明宋公忠孝信義俱備,寡人甚為佩服。
  齊國的這件大事,也是寡人的心事,今日拜托了。”
  宋襄公真誠地說:“既然侯伯如此信任寡人,寡人決不辜負侯伯的重托。日后齊國不發生變故則罷,一旦有變,寡人定當全力以赴,輔佐公子昭。”
  齊桓公笑道:“有宋公這句話,寡人放心啦!寡人与仲父都已老了,恐怕也沒有几年的熬頭啦。”
  管仲道:“老臣向二位國君敬三爵酒。這一,慶賀首止會盟成功;這二,公子昭有了依托,解了主公一大難事;這三,為宋公明日返回宋國餞行!”
  三人同時舉爵,一飲而盡。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