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全世界的所有藝術品加在一起,都不值得我掏出 一個子儿!”老福特說。 寄情于山水之間 守舊的舞蹈迷 收集狂和他的奇聞軼亨 究競誰是這個孩子的父親? “這是我的玫瑰花蕾!”老福特的眼淚掉了下來。 亨利示意克拉拉吹滅了蜡燭 老福特去世時,只有20美元的債務。 “他是個朴實無華的英雄。” 20年代初的經濟衰退不僅使美國的企業家們深受其苦,就連那些以推銷藝術品為生的藝術商們也未能幸免。在不景气的環境下,不要說是指望那些有錢人一擲千金地去買什么名畫杰作,就連參觀各种藝術展覽的人也是寥寥無几。紐約的那些藝術商在重新排定最有希望也最有實力成為藝術品的買主名單時,不約而同地想到了亨利·福特。1921年金秋,福特夫婦在光明巷接待了紐約著名的藝術商約瑟夫·戴文。 “我代表紐約的藝術商向亨利·福特先生及夫人致意!”戴文說明了自己的來意。他是代表紐約的五家最有名的藝術商來拜訪福特家族的,并且帶來了許多名畫、雕塑和古董的复制件和照片。 “福特先生,我們從收藏品中選出了最好的作品,并且把這些复制件和照片配上了盡可能詳盡的說明。”戴文打開隨身攜帶的皮箱,取出了三大本用小牛皮做封面的裝演精美的畫冊,然后一一讓福特鑒賞。 “唉呀,上帝呀,這簡直太漂亮了!”福特惊歎不已,隨即轉向坐在一旁的妻子,“克拉拉,快來看,戴文先生給我們帶來了這么多精美的東西。” “真好,這一定都是些价值連城的寶貝呀!”克拉拉也贊歎說。 “是的,夫人說得很對,這些是古代藝術大師們的杰作,有許多文藝复興時的精品。”戴文回答道,“我們一致認為,只有尊貴的福特先生和夫人才有資格擁有這些作品。所以我們現在把這几本畫冊送給你們,更希望你們對其中的作品感興趣。” “送給我們?”老福特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克拉拉,這太令人吃惊了,戴文先生要把這么珍貴的東西送給我們!可是,戴文先生,初次見面,我們怎么能接受這樣貴重的禮物呢?” 戴文心中連連叫苦,他真不知道這一對夫婦是真傻還是在裝傻,只好硬著頭皮耐心地解釋說:“這些畫冊雖然精美,本身并沒有多大价值,真正有价值的是那些藝術珍品的原作。我把這些畫冊送給你們,是希望你們能挑選并購買這些藝術品的原作。” “哦,原來是這樣!”福特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接著說出了下面一句話,“如果我有了這些漂亮的复制品,那我還要原作干什么?” 一時間,戴文面紅耳赤,坐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旁邊的几個仆人強忍著沒有笑出聲來。沉默了片刻,還是克拉拉注意到客人的尷尬,用手輕輕捅了捅丈夫:“亨利,讓這位客人去找愛德塞,他和埃莉諾都喜歡藝術品。” “對!對!愛德塞是我們家的藝術家,我希望你們能成為朋友。”福特隨聲應和道。 就這樣,福特夫婦送走了戴文,讓他去印度村找愛德塞去了。目送客人的汽車消失在遠方,亨利輕輕搖了搖頭:“愛德塞的興趣也實在太廣了,怪不得在工厂里總是無所作為。可是我的興趣就是高地的工厂和魯日河邊的高爐,這才是真正的藝術。全世界的所有藝術品加在一起,都不值得我掏出一個子儿!” 野營和露宿是老福特的一大愛好,但是夠得上做他的露營伙伴的人屈指可數,通常有博物學家約翰·巴勒斯、美國輪胎制造大王哈維’費爾斯通和托馬斯·愛迪生,這個四人小組是從1918年夏天起商定開始露營活動的。每次從事這樣的活動之前,他們都要進行精心的准備,組織一支由司机和隨行人員的隊伍,配備几輛汽車,帶著冰箱、帳篷、餐桌、吊床、墊子、毯子等野營用品。“我們是一群森林冒險的流浪者。”亨利·福特驕傲地說。白發蒼蒼的博物學家巴勒斯則擔負起了記載“探險記錄”的工作。 1918年夏天,他們來到人跡罕至的阿德隆迪克斯森林,開始了他們的探險活動。1919年,他們則朝紐約北部的森林進發,想在新英格蘭地區開辟出一條新路。在旅行中,偉人們或者在車上讀書,或者在各自的帳篷里沉思,或者圍在篝人邊講述各自的人生經歷,或者在進餐后激烈地爭論問題。他們在美麗的大自然中盡情放松自己,有時為了發明一种烤制牛排的新方法歡呼雀躍,有時為了一塊新從火上取下的食物而爭執不休,流露出孩子一般的頑皮。從巴勒斯認真嚴密的記錄來看,亨利·福特是他們當中最活躍的人,他經常不停地在林間步行,或者沿著清清的小溪像個孩子一樣跳來跳去,只要找到了一塊露營地,福特就拿起一把板斧為將要點燃的篝火劈柴。新聞記者們不請自來,帶著照相机甚至攝影机加入了他們的行列,并把拍下來的相片和影片公之于眾。每次他們露營,就會成為全國各新聞媒介的報道焦點。 亨利·福特得到了群眾的支持,這個世界巨富不像其他富翁那樣裝腔作勢,這個老人甚至會和街上10歲的孩子競走,在朋友面前能夠把腳踢到吊燈的下端。他在家中自己動手修理衣架,每當暴風雨來臨,他就披上雨衣跑到自己家的玉米地里察看庄稼的情況。 老福特這一生中唯一愛好的藝術形式恐怕就是舞蹈了。從20年代末開始,他發瘋似地迷上了傳統舞蹈,也就是曾經在美國拓荒者中流行的舞蹈。他聘請了馬薩諸塞州的本杰明·洛弗特作為自己的專職舞蹈教練,并組織了一支樂隊,安排他們在迪爾本的工程實驗大樓中訓練。他還讓人編寫了一本舞蹈手冊,書名叫《早安:傳統舞蹈經過25年的冷落,又被亨利·福特夫婦所复活》,書中猛烈抨擊了那些“傷風敗俗”的現代舞蹈,再版后成了利用舞蹈宣揚种种优越論的著作。 舞蹈徹底改變了福特的社會生活,他和克拉拉從深居簡出的生活中走了出來,通過各种形式的聚會和舞會,与社會各界名流開始了交往。起初,這些聚會還非常隨意,然而后來規矩越來越嚴格,變成了一种正式的類似外交活動的東西。所有參加聚會的人必須穿晚禮服,必須在晚上9點鐘准時到場。老福特還專門建起了豪華极至的舞廳,占地達8畝,不用說其他的裝飾品,僅整個大廳的地面就是用最為昂貴的緬甸抽木舖成,光洁如鏡,据說木材的標价達32.5万美元。曾經被老福特稱做寄生虫的達官顯貴都成了福特家的座上客。 在跳舞娛樂之余,老福特還迷上了收藏,不僅僅是古玩,而是他感興趣或心血來潮時想到的任何東西。老福特仿照克拉拉幼年時在密歇根州生活時的一個小村落修建了格林菲爾德山庄,其中主要包括三個部分:詳細复制19世紀美國鄉村生活的村落、堆積著數不清的古玩雜物的愛迪生博物館和反映私人學制的愛迪生學院。 愛迪生博物館是一座宏偉的建筑,集中了美國建筑史上三大里程碑:獨立宮、議會大廈和費城舊市政府大樓的工藝特色。該博物館的內容主要是在重現美國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制造業的發展進程并展出了許多与此專題有關的原始珍品,特別是福特收集來的各個不同發展階段的汽車。除了上述展品之外,博物館還塞滿了福特雇佣的收集家們找來的各种物品,把這個龐大的博物館塞得水泄不通。這些過分賣力的收藏家們根据福特的命令在20多年的時間里走遍了美國的各個角落,差不多把農村翻了個底朝天,得到了雜亂無章、真偽難辨的各种物品。有專人去收集,卻沒有真正懂行的人去設計、管理和擺放,結果客人們來到這里,就會發現放置飛机和蒸汽机車的場地上還堆著床、棺材、土槍、洋娃娃、八音盒、風琴、舊衣服等。福特的收藏家們甚至還迷戀上了一座据說是18世紀中葉的廁所。 在整個格林菲德庄園里,福特的工匠們還复制了英國倫敦的一家古老的珠寶店,把一座典型的英國鄉間農舍買下來拆開后,再用輪船遠涉重洋運到這里來复原出來。福特還說服了好朋友愛迪生,把這位發明家的實驗室一磚一瓦地拆卸下來,運到這里复原了。另外,這座庄園里還有許多美國名人的故居,如美國著名園藝家洛德·伯班克、電气工程師斯坦梅茨、詩人沃爾特·惠特曼、文字專家諾亞·韋伯斯特等。在福特的腦子中,經常還有一些天真的念頭,例如當年愛迪生發明了留聲机后對著机器演唱了一首《瑪麗有只小羊羔》的歌曲,老福特后來派人四處尋找歌中這位名叫瑪麗的婦女的故居在哪里,以便買下來重建,結果全國一下子冒出了一大堆聲稱自己是瑪麗或是她的后人的人,希望富翁能高价買下他們的住房。從小就閱讀了美國著名教育家威廉·霍姆斯。麥格菲編寫的教材、深受其影響的老福特,還出資印刷出版了麥格菲的課本和各种書籍,并把這些書作為愛迪生學院的教材,甚至連學院建筑的式樣也是完全模仿麥格菲在賓夕法尼亞荒原的故居修建的。 愛迪生學院是一所私立的男女混合學校,其學制從小學一直到大學都有,教室的建設風格雖然是仿古的,可是教室里的布局卻像福特工厂,大量采用玻璃,以至于相鄰教室可以清楚地看見彼此的一切。另外,學院還規定,每一個教師必須負責教授他這個班學生的全部課程,這就要求他們每個人必須精通一個年級的所有課程,這個不合理的規定弄得可怜的教師們疲于奔命,叫苦不迭。“男主外,女主內”的舊觀念仍然貫穿在學校的教育中,每個在這里上大學的男孩都必須定期到魯日工厂工作,而女孩在這里高中畢業后就必須以學習裁剪、縫紉、烹飪等“持家”課程為主,所以許多女孩在這里讀完高中后就找借口退學回去了。老福特喜歡的舊式舞蹈自然也是學生們的必修課,老頭經常來到學校,打斷學生們的學習,帶著他們去跳舞。 在這所庄園里,老福特還建立了許多仿古風格的商店、農場、手工作坊、酒館等,雇佣了許多工人和農民在那里煞有介事地做工務農,試圖完全營造出一個多世紀以前的那种田園牧歌、小橋流水的气氛。應該說,他做到了這一點,格林菲爾德庄園成了底特律乃至全美國的一個旅游景點,每年有大量的人來參觀,每個參觀者須花25美分購買一張門票,据說每年這里的參觀者為100万人次,門票收入就達25万美元。原來老福特夫婦建立格林菲爾德庄園的目的之一是想住在這里,結果游客太多加上克拉拉抱怨那些工厂和作坊的聲音過于嘈雜,于是老兩口還是住在光明巷。 “我是一個實干型的科學家。”一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亨利·福特不無得意地說。那么就讓我們看看這個“科學家”除了他所專長的汽車外,都做了些什么事情。他不知從哪里听來的“秘方”,堅信用含有鐵銹的水洗頭會使頭發永遠烏黑亮澤,于是經常用舊了的刮胡刀片和几枚鐵釘泡在水里讓它們生銹,然后用這种水洗頭,他還把這個經驗介紹給家族中的女士們,听得他們目瞪口呆。一次,為了證實羊毛襪子遇到高溫后是否會收縮,他溜到廚房,把自己的襪子扔進了鍋里。老福特不吃牛羊肉,因為他討厭“四腳的動物”;他也拒絕食用雞肉,因為“雞竟然吃虫子”;他還在大庭廣眾之下宣布吃糖是一种“自殺行為”,因為“鋒利的糖晶体碎片會把食用者的腸胃割得稀爛”。有一名善于迎合老福特心理的客人來訪,老福特立即覺得找到了知音。在談話中,客人對老福特喜愛素食的飲食習慣大為贊賞,并夸張地說自己為了健胃,每天要采集一些野草來做成三明治吃,于是老福特沖出房間,立刻從草坪上采集來几束野草,命令廚師去做成三明治作為中午他和客人的午餐,這個言過其實的客人只好自認倒霉。一次,老福特接見了一名旅行家,听他講述周游世界的見聞。當客人說到在亞洲國家人們把各類豆制品作為主食時,老福特激動不已,認為自己終于又找到了一种神奇的食物,從此他迷上了豆類,特別是大豆。根据統計,僅從1932—1933年間,他就花費了大約100万美元從事豆類的研究開發工作。主持這項研究工作的就是老福特少年時的好朋友,他的妹夫愛德塞·魯迪曼。魯迪曼這時已經是一位很有名望的化學家,獲得了博士學位。老福特用高薪把他拉來從事大豆的研究工作。用大豆制成的各類食物當然是研究的主要成果,据說有大豆面包二大豆奶油、大豆“肉”和“大豆冰激淋”,用磨成的豆粉和從中提煉出的豆精制成的各种豆漿、豆丸子、餡餅、三明治、甚至大豆咖啡。提煉出的豆油除了食用外,還用在了福特工厂的油漆中,富于開創性的科研人員甚至從大豆中分解出植物纖維,在福特的紡織厂里把纖維原料制成細絲,然后做成了大豆毛料西服。家長制作風的老福特不僅自己身体力行,還強迫自己的部下跟他一起在食堂里吃所謂“大豆餐”,不論是湯、菜還是主食全用大豆制成,那些經理和高級職員們一個個叫苦連天,可又不得不裝出一副津津有味的樣子忍受著對自己腸胃的折磨。其實,不光他們在飯后找机會把各种香腸、牛排悄悄塞進嘴里,老福特也在沒人的時候這樣做。 1978年,紐約鮑勃斯一梅利公司出版了一本名為《亨利·福特的秘密生活》的書,作者就是我們在前文中所提到的小約翰·戴林格。在這本書中,他公開宣稱,自己是老福特的私生子。 事情要追溯到1909年,一位16歲的少女來到福特公司的高地工厂,成為工厂辦公室的打字員兼記錄員,她叫伊凡捷琳·科特,生于加拿大,帶法國血統。這個姑娘有著一雙明亮的大眼睛,皮膚微黑,身材不高但是非常苗條。起初在公司的人海中,她就像一只不為人注意的丑小鴨,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發育,她成了一個開朗活潑、引人注目的美人儿!19歲那年,風度翩翩的哈羅德·威爾斯把她調到自己身邊,做他的私人秘書。由于威爾斯和老福特的辦公室挨得很近,所以這個俏麗的姑娘很快引起了精力充沛的亨利·福特的注意。威爾斯發現了福特對伊凡捷琳异乎尋常的關心,他是個情場老手,既風流成性,又非常知趣,所以不久就和伊凡捷琳拉開了距离。老福特開始和這個姑娘出雙人對,這成了公司當時公開的秘密。 伊凡捷琳和克拉拉是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女性,克拉拉的生活非常節儉,即使是在擁有巨額財產之后,她還是力求節省每一分錢過日子。老福特腳上的襪子破了,全部由她親自補起來繼續穿。克拉拉很少拋頭露面,喜歡在庄園里散步或在花園中逗小動物玩。而伊凡捷琳則喜歡各种各樣的社交活動,她常常濃裝艷抹、衣著時髦地陪伴在大她30歲的老福特身邊,扮演一半是情人一半是女儿的角色。伊凡捷琳喜歡騎馬,還獲得了密歇根州的女子賽馬比賽冠軍,她甚至喜歡駕駛飛机,并以其高超的駕駛技巧成為全州第一個得到飛机駕駛執照的婦女。亨利·福特喜歡這個女子身上表現出來的時代气息和青春活力,親切地稱伊凡捷琳為“比莉”。据有人回憶說,伊凡捷琳的手袋里經常裝著一支手槍,她曾經說如果誰想要加害福特,她將會毫不猶豫地打死他。 起初,亨利·福特認為天天圍著家打轉的克拉拉不會覺察出他和伊凡捷琳之間存在的特殊關系,可是他哪里知道女人在這個方面的天才!克拉拉早就對這一切洞若觀火,她不僅知道伊凡捷琳的存在,而且還雇佣私家偵探調查傳言中福特和自己的女佣人之間到底是不是存在什么暖昧的關系。一向吝嗇的克拉拉在付給這些神通廣大的偵探們的報酬時可是出手大方,偵探們為了尋找被貝內特打發走的女仆,甚至可以跨越整個美國。從年紀和相貌上,克拉拉或許不是伊凡捷琳的對手,但是几十年的共同生活使得沒有任何人比克拉拉更了解亨利·福特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所以盡管知道了老福特的風流韻事,克拉拉絲毫也沒有為自己在家中的地位擔心。或許是經過商量,或許是共同的默契,老福特也非常注意為自己的妻子留面子,凡是應該妻子出現的場合,絕對少不了克拉拉,絕對找不到伊凡捷琳的影子;凡是應該由克拉拉決定或安排的事,伊凡捷琳從來不會插手,兩個女人似乎各司其職,從來不會排斥另一方的存在。1929年10月21日,亨利·福特為紀念愛迪生發明電燈50周年舉行了慶祝儀式,在審查出席人員的名單時,他發現了伊凡捷琳的名字。 “這是誰干的?”他憤怒的罵了起來,然后用筆勾掉了這個名字。顯然,他認為在這個場合不應該出現伊凡捷琳的身影。一次,伊凡捷琳來福特家做客,剛好裁縫請克拉拉選定老福特的西服式樣,對服裝流行趨勢頗為內行的伊凡捷琳多說了几句,立刻遭到了克拉拉的猛烈回擊。 “只有我才有權利說福特先生穿什么!”克拉拉說。伊凡捷琳立刻意識到自己“犯了規”。當然,兩個女人像這樣發生沖突的時候很少。 老福特把大量金錢花在了伊凡捷琳身上,這也許是對她的一种補償。至于具体有多大的數目,恐怕就連當事人自己也不一定清楚。但是僅從下面的事例中就可以看出老福特的慷慨。1917年2月20日,24歲的伊凡捷琳·科特嫁給了雷·戴林格——老福特的司机兼私人保鏢。這場婚姻的內幕究竟是什么,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根据小約翰·戴林格在1978年的書中公布的1917-1923年伊凡捷琳的日記,會發現這個已經有了丈夫的女郎在這段時間里的主要活動是圍繞亨利·福特進行的。戴林格和伊凡捷琳結婚后,老福特把他在光明巷附近買下的300英畝的一大片農場送給這對夫婦,這是老福特原來打算留給儿子愛德塞的,后來又送給他們另外兩塊土地,他還任命戴林格擔任福特農場經理的職務。戴林格夫婦花費了九年的時間在与老福特的光明巷庄園相鄰的那片土地上建起了一座宏偉的山庄,被譽為整個迪爾本地區的第二大庄園,魯日河把兩座庄園聯系在一起。老福特常常親自駕駛一條電動小艇,獨自去拜訪這對夫婦,然后和伊凡捷琳出去散步。 1923年4月,底特律的福特醫院里誕生了一個小男孩,他的母親就是伊凡捷琳。在這個男孩子出生不久,醫生和護士惊奇地發現,亨利’福特先生親自前來看望与他非親非故的母子倆,并且通知醫院的護士林奇小姐,讓她調离醫院去專門照顧新生的嬰儿。在后來為孩子施洗禮時,老福特把自己童年時用過的一輛嬰儿車送給了孩子。孩子滿月時,老福特買了一匹价格极其昂貴的純种設得蘭矮种馬作為禮物,也不管這個孩子連走路都不會的事實。以后每次前來做客,老福特都給這個孩子帶來昂貴的玩具作為禮物,以致不得不為孩子專門開設了一間儲存玩具的屋子。最后,連愛德塞的孩子們都嫉妒地發現,凡是祖父送給他們的禮物,小戴林格那里都有一份,老福特還讓公司為孩子們特制了兩輛儿童賽車,黑紅相間的一輛給了小戴林格,全黑色的一輛就給了老福特最喜歡的孫子比爾,所以后來引起了亨利二世和本森的憤怒。小戴林格和老福特之間是如此的相像,以至于當福特公司的藝術工作人員准備以老福特的青少年時代為主題創作一系列圖畫作品時,老福特毫不猶豫地提出把小戴林格作為他自己的模特儿。他還讓克拉拉的侄女多羅西·理查森作自己的母親瑪麗的替身。 小戴林格出生后,伊凡捷琳經常帶著他來福特家做客,克拉拉也開始喜歡上了這個聰明的孩子,兩家人似乎相處得非常融洽。戴林格夫婦也屬于那种十分乖巧的人,盡管后來他們已經成為巨富,可是似乎并沒有任何“忘本”的表現,凡是福特家族的任何需要幫忙的事情,都离不開他們的影子,就連幫克拉拉修整花園這樣的小事戴林格先生都要親自動手,伊凡捷琳更是在克拉拉身邊忙來忙去,想方設法討取福特夫人的歡心。后來在貝內特离開了福特公司并銷聲匿跡之后,雷·戴林格和伊凡捷琳夫婦成為他們一家最好的朋友。整個福特家族中,恐怕只有老福特的孫子們不喜歡戴林格,雖然他們從小就怀疑小戴林格和祖父的關系,可是后來小戴林格出書說明他和老福特的關系時,福特家的這些孩子們又一致譴責小戴林格這個“無所事事的浪蕩子”是在胡說八道。 1931年,老福特一生中最好的朋友托馬斯·愛迪生离開了人世。在老發明家臨終前,老福特不知道從哪里听來的巫術、悄悄懇求愛迪生的儿子查理斯用一個小瓶子把愛迪生在人世間呼出的最后一口气收進了瓶里,然后緊緊善上瓶口,這個小瓶子被老福特安放在自己的住處,因為老福特听說這樣可以避邪。其實,從兩年前起,因為愛迪生的身体狀況不佳,几個老人的夏日露營就宣布結束了,這些事情都給老福特以很大的触動,也使他以前一直堅信的人生“前世一今生一后世”的輪回觀點產生了動搖。他開始拼命鍛煉,節制飲食,想方設法阻止衰老并試圖在其他人面前掩飾自己的老態。 其實,就在1938年他度過75歲生日后不久就得了輕度中風,但是老福特警告自己的醫生:決不能向任何人透露這件事。然而,不管他如何努力,如何掩飾,他一天天的衰老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盡管他不喜歡自己的儿子,可是愛德塞的去世對他的打擊是巨大的,因為這畢竟是他唯一的儿子。正如他對來訪的客人說的那樣,自從儿子去世后,他徹底放棄了反猶太主義,也不再仇恨天主教或其他宗教,“我不反對任何東西,”他平靜地說,“我只希望過一种淡泊的生活。” 1941年,美國上演了一部著名的故事片《公民凱恩》,這部紀實片描述了美國報業大王凱恩多姿多彩的一生。老福特和克拉拉在福特公司的禮堂里觀看了這部影片。在影片的開始,凱恩在离開人世前曾經說出了“玫瑰花蕾”這兩個單詞,于是記者就以這句話為線索對這個曾在美國叱吒風云的人的一生展開了調查。 “還是沒有告訴觀眾玫瑰花蕾究竟指的是什么。”眼看影片即將結束,老福特不滿地說,克拉拉捅了捅他,只見在影片的最后一幕中,人們把清理出來的凱恩留下的許多雜物丟進了火里,就在一副凱恩在童年時用過的雪橇板上,閃現出了“玫瑰花蕾”的字樣,這也是影片的最后一個鏡頭。 電影結束了,老福特坐在車里沉默不語,還在想著剛才那部偉大的影片。 “先不要回光明巷,我們現在就到格林菲爾德的博物館去。”老福特突然對司机說。 老福特的到來打破了格林菲爾德的宁靜,他從車中走了出來,一個人默默向愛迪生博物館走去。自從愛德塞去世后,他一直沒有來過這里。司机和克拉拉跟在他后面,不知道他要做什么。老福特跨進大門,穿行在堆滿了各种雜物和展品的走廊和大廳里,一雙眼睛在急切地探索、尋找。突然,這個80歲的老人開始跑了起來,他的兩眼閃著光,跑到一架破舊的蒸汽机前站住了。 老福特蹲了下來,從衣袋中掏出手絹輕輕擦去這台机器上的灰塵,克拉拉和司机站在他身后,默默地看著這一切。 “這就是我的,是我的玫瑰花蕾呀!”老福特聲音嘶啞地說,眼淚從他深深的眼窩中不停地流了出來。是的,這台發動机就是1876年亨利·福特在迪爾本鄉村的大路上和父親老威廉一起坐馬車赶路時遇到的那台“會走的机器”。數十年后,老福特憑借他超人的記憶力描述出了這台老掉牙的尼科爾斯一謝帕德蒸汽机的特征和机器號,他雇佣的收集家們把整個密歇根州差不多翻了個底朝天,終于在一家農場的院子里,找到了這台几度易手的廢机器。當運到愛迪生博物館的時候,老福特花了一整天的時間親自修好了這台机器,并將它發動了起來,當年,也正是這樣一台普通的机器喚起了一個鄉村少年的好奇心,促使他把自己的一生投入到了他所愛好的事業中,建立了前無古人的業績,無怪乎老人是如此的激動!站在這台机器面前,他回憶了自己整個的一生。這的确是他的玫瑰花蕾! 亨利二世對老福特的仇恨是很深的,可是在他們之間畢竟維系著割不斷的親情。牽起這條紐帶的是亨利二世的兩個女儿夏洛特和安妮,小女孩們并不明白長輩們的思恩怨怨,照例經常到老福特家來做客,特別是在圣誕節的時候。每當圣誕節到來的時候,小女孩們就坐上由真正的馴鹿拉著的雪橇,媽媽為她們親手裹上厚厚的毛毯,雪橇穿過密密的叢林徑直來到光明巷庄園樹林中的小木屋里,在那儿,穿著紅衣服、黑皮靴、有著長長白胡子的圣誕老人在那里等待著他們。孩子們和老人一起快樂地唱著圣誕歌曲,圣誕老人把禮物送給孩子們。當然,這一切自然是老福特讓人安排的,但是每年孩子們都能從中得到极大的快樂。所有這一切,都在孩子們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1946年冬天,老福特夫婦帶著戴林格夫婦和博物學家約翰·巴勒斯等朋友一起乘專列到溫暖的美國南方旅行。他們來到了佐治亞州,在風光秀麗的里奇蒙山里,他們陶醉在大自然中,老福特感到自己的心胸也變得開闊起來。 “瞧,許多動物都到這里來過冬,在這儿能与它們為伴,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啊!”巴勒斯對亨利夫婦說。 “我以前怎么沒有發現還有這樣的好地方?”老福特當即決定,買下這里几百英畝的地產,開設种植園和興建別墅,“我們要把這里變成南方的迪爾本!”他雄心勃勃地說。于是,戴林格夫婦親自出馬為老福特張羅這些事情,很快就收到了成效。就在這几個月的時間里,老福特夫婦就呆在這里,親眼看著新种植園的開辟和別墅的擴建工作取得了進展,還為附近的居民興建了子弟學校,戴林格和伊凡捷琳忙得不亦樂乎。 1947年4月6日,正是复活節這一天,“費厄林”號專列在綿綿的細雨中回到了迪爾本,老福特夫婦一行完成了這次為期几個月的度假。克拉拉的心情非常沉重,因為她敏感地發現,老福特的健康狀況已經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雖然沒有什么病症,但是恐怕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了。就在來時的火車上,老福特經常忘記自己所處的環境,有時還以為自己不是在飛馳的火車上,而是在迪爾本光明巷。 4月7日清晨,經過一天的休息,老福特很快又恢复了正常的思維,他和大家一起在議論整個密歇根州開春來惡劣的气候。一個月來,全州几乎天天下雨,這是几十年來沒有過的現象。結果雨水引發了洪災,魯日河的水位也在不斷上漲。大家正在談論,突然光明巷福特發電厂的負責人、工程師約翰·麥金泰爾气喘吁吁地跑來報告:由于魯日河水位猛漲,電站的發電机已經被洪水淹沒了,工人們正在奮力維修,但是今天整個庄園的電力供應會中斷。 “我請求福特先生一家先暫時搬到迪爾本旅館去住,那里的電力供應還很正常。”麥金泰爾說。 “沒有關系,沒有關系,”老福特擺擺手,“我們有壁爐,把火生起來就行了,取暖和做飯不是都可以解決了嗎?”女仆羅莎·布勒赶緊去各個房間生火,然后忙著准備早餐。 喝完一大杯鮮奶,吃了几塊自己最愛吃的炸面圈,老福特的精神非常好,他找來自己的司机蘭金,讓戴林格跟他一起去各處看看洪水的情況。 他們先來到了格林菲爾德,然后老福特命令去魯日工厂,結果發現魯日河的水位還在急劇上漲,已經快漫過河堤了,于是又驅車向格林菲爾德返回,准備從那儿回光明巷去。 “蘭金,把車拐個彎,我想去家族的墓地看看。”老福特突然對司机說。 在格林菲爾德路的福特家族墓地,汽車停了下來,老福特想從車中走出去,戴林格制止了他,并指指車外泥泞的道路和仍在下著雨點的天空,老福特只好靜靜地坐在車里向外望著。 “我們回去吧!”過了好,一會儿,老福特長長地出了一口气,汽車又返回了光明巷。老福特先到發電站,去看了看那些正在緊張地搶修發電設備的工人們。 “先給我一杯熱牛奶吧!”回到家,老福特對迎上前來的女仆說,“今天晚上我可要早點睡覺。” 羅莎是個很能干的女仆,盡管沒有電,但是整座別墅都生起了火,每個房間都暖洋洋的,天黑后,點起了蜡燭。九點鐘,老福特和克拉拉就回房間睡覺去了。 午夜十分,女仆羅莎突然被急促的敲門聲惊醒,她開門一看,原來是克拉拉。 “福特先生可能病得很厲害!”克拉拉焦急万分。羅莎赶緊和克拉拉一起來到福特的房間,只見老福特平躺在床上,兩眼半睜半閉,處于半昏迷狀態,看見克拉拉進來,老福特用手示意妻子吹滅床頭的蜡燭,大概是覺得燭光太刺眼。由于別墅的電話出了毛病,羅莎找來司机蘭金,讓他去請醫生并通知戴林格夫婦,然后羅莎又回到了福特床前。這時,老福特的呼吸已經開始變得非常急促了。克拉拉手足無措,羅莎和她一起,用一個枕頭把老福特的頭墊高了一些。老福特突然睜大眼睛想要坐起來,可是沒能成功,克拉拉懇求丈夫和她說話,可是老福特沒有出聲。 “馬蒂爾醫生怎么還沒有來!?”克拉拉站起身來走出房間,站在大廳里盼望醫生的到來,羅莎繼續留在房間里。 “夫人,你快來看,福特先生的臉色突然變了,他可能要离開我們了!”听到羅莎的喊聲,克拉拉沖到丈夫的床前,只見老福特的眼光正在暗淡下去,她緊緊抱著自己的丈夫,看著他閉上眼睛,走完了人生最后的一步。房間里,燭光搖曳,壁爐中的木柴不時發出僻啪的聲音,享利·福特就這樣离開了人世。 首先赶來的是馬蒂爾醫生,然后是戴林格夫婦,司机又把亨利二世夫婦接到了別墅,正在紐約的本森和其他孩子也乘火車赶到了光明巷,然而,84歲的老福特再也看不到他們了。在老國王外套的口袋里,有一把梳子、一只口琴和一把小刀,還有一張20美元的帳單,這張帳單是欠一位農戶的一堆草錢,然而在他留下的財產中,僅老福特私人帳戶中的現金就有2650万美元。 汽車大王的死震惊了世界,美國總統杜魯門、英國前首相丘吉爾、蘇聯領袖斯大林等著名政治家都打來唁電表示哀悼,并熱情贊揚了他對人類做出的巨大貢獻,各大報紙都在顯著位置發表文章,眾口一詞,贊揚了這個給世界、給人類生活帶來飛躍的巨人,深切悼念他的去世。著名評論家西格蒙德·戴蒙德是這樣評价老福特的: “与J.D.洛克菲勒、科尼里尼斯·范德比爾特、J·P·摩根和其他企業界精英們非常混亂的評价比較起來,新聞界對亨利·福特的推崇几乎一致持肯定態度。亨利·福特終生致力于机械制造,他不以金錢自娛,更不會強取豪奪,他用自己的發明和創造貢獻于人民,制造人民買得起的大眾型汽車,給人們帶來了無比的歡樂。如果你不是猶太人,沒有挨過福特打手們的拳頭,不是愛德塞·福特的親朋好友,那么你就會喜歡亨利·福特,崇敬亨利·福特。” 的确,盡管曾經不遺余力地反對猶太人,盡管在1938年亨利·福特還接受了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授予的“鷹徽大十字勳章”,但是老福特在美國人民的心目中還是擁有崇高的威望,由于T型車的成功和對和平運動的极力倡導,他曾是美國總統最有希望的候選人,雖然到最后功敗垂成。 4月9日,亨利·福特的遺体被安放在福特紀念館的大廳里供人們吊唁。就在這一天,有10万以上的人來向老福特的遺体告別,在他們當中,絕大部分人是普通人,身穿工作服的工人占了一半以上。許多人要排一個多小時的隊才能見到他的遺容,但是前來瞻仰遺容的人還是絡繹不絕。 “我沒有見過福特先生,可是我覺得我認識他,因為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普通人,一個更接近我們的人,他是個朴實無華的英雄。”一位市民對記者說,“我們更喜歡像福特先生那樣的人,那樣的平民英雄,而不是號稱沒有一點缺點的偉人。” 亨利二世帶領他新組建的公司領導班子全部系著黑色的領帶,在老國王的遺体旁肅立。畢竟是84歲的老人了,雖然經過整容師的精心化妝和修飾,可是老福特安祥的神態并沒有完全掩蓋他那几乎全白的頭發、松弛的面頰,使每一個曾經領略過汽車大王風采的吊唁者感到些許的失望。 4月10日,又是一個細雨綿綿的日子,在這天下午,底特律為亨利·福特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市政廳門前挂起了一幅三米高的福特畫像,全市的公共交通停止運營一分鐘,鐘聲和火車汽笛聲響徹了全市的每一個角落。總共有兩万多人聚集在圣保羅大教堂。人們默默無語,為老福特的死而感到悲哀。當亨利二世一身黑衣攙扶著悲痛欲絕的克拉拉出現在人們面前時,人群中出現了一陣騷動。“福特万歲!”突然有人高聲喊道,接著有許多人跟著響應。 一輛黑色的“帕卡德”牌高級轎車負責把老福特的遺体運往墓地下葬,這种牌子的汽車不是福特公司的產品,原因很簡單,福特在世時,他的公司根本沒有制造任何大型豪華轎車,這是汽車大王值得驕傲的事,還是遺憾的事呢?人們各持所見。底特律市民都站在街道的兩側,默默看著靈車駛過,送葬的人流和汽車排成了几里的長龍。 在整理老國王的遺物時,人們終于發現了老福特那本神秘的藍皮書,原來,那是一本摘抄了《重大問題簡論》和愛默生的《自我依靠》等中的許多段落的小冊子,亨利·福特就是從這些書中吸收了他喜歡的東西,构成了他不完整的人生哲學。在光明巷庄園的叢林中,有一座小木屋,老福特喜歡散步累了后在這里休息,在屋里的一個角落里,挂著一個鏡框,里邊是一首小詩: 不經錘煉難以成鋼, 未遇挫折難成理想; 在災難中要有勇气, 烏云過后一定是曙光。 夢想一定會成為現實, 辛苦過后才能嘗到碩果的甜香。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