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急于報名要參戰 投筆從戎為哪般 練就一身好武藝 准備將來要奪權 歐戰開始后,墨索里尼想投筆從戎,國家不許。直到9月3日,他方才應召入伍。他把《意大利人民報》交給他的好友福耳科辦理。他在离開報社前的最后一篇文章中寫道:“我去前線作戰了,希望后面要有保障,要睜開眼睛,盡力奮斗。謹祝諸君努力!” 墨索里尼在名震全國的伯薩利尼聯隊當戰士,經過短期的訓練就到前線作戰了。他曾先后在嘉索、伊松佐和阿爾卑斯山作戰,后來進入法國邊界。意大利軍隊有得有失,后來采取連續進攻,直插敵人后方,終于在1916年的阿爾卑斯高原戰役中取得重大胜利。墨索里尼所在團的團長,知道他能文,便叫他住在后面安穩的地方,替他們這個團寫戰史。墨索里尼不肯。他說:“我是來打仗的,不是來寫文章的。”他留在戰壕中作戰。由于在戰斗中勇猛頑強,他當上了排長。但由于他有社會党的背景,就不能再提升了。在這期間,墨索里尼還經常在報紙上發表評論和戰地通訊,力主堅持抗戰,爭取最后胜利。他說:“我現在處于兩面夾攻的地位,一方面對付前線國外的敵人;一方面對付后方國內意志薄弱的人。” 墨索里尼雖然在戰場上英勇頑強,但是硝煙彌漫的生活,特別是戰士們大量的傷亡,使得他崇拜起宗教來了。過去他一向自詡為反宗教的勇士,視教皇為不祥之物。如今他認為羅馬的好風俗、好習慣,都是由天主保存至今的。他說:“羅馬所以能夠不朽,是完全靠天主的觀念,或普遍性質。假如沒有教皇,也沒有這普遍性了。”因此他主張,意大利要強大,在世界上稱雄,不能沒有維系人心的東西。天主教必須予以重視。 每當士兵死亡的時候,大家相顧失色。在這种情況下,墨索里尼不僅能安慰別人,自己還能身先士卒。因此,他在連隊的名聲還是不坏的。有一次,墨索里尼的同隊士兵,接到家鄉朋友的一封信,要他刺殺墨索里尼,以泄公憤。幸而在作戰中,這個士兵受到墨索里尼的保護,事后他對墨索里尼說:“你看這封信,內地還有不少人想刺死你哩!” 1917年2月22日,在一次地雷爆炸中,墨索里尼身負重傷,先后動了27次手術,從他身上取出大小44個炸彈片,傷愈之后,他体力不支,已經不能繼續在部隊作戰了。當局命他退伍。他回到米蘭又竭盡全力再辦他的《意大利人民報》了。 就在墨索里尼負傷之后,意大利戰局發生了很大變化。1917年,意軍統帥部根据協約國的統一部署,應當与英、法、俄軍同時展開進攻。可是,由于軍事物資的匱乏,而英、法兩國提供的援助又很少,因此意軍的進攻一直拖到5月12日。但是,几次進攻都未取得重大戰果。8月18日,意軍在伊崇佐河開始了第十一次進攻,共投入51個師,從普列佐到威尼斯灣全線展開,主攻方向是伊崇佐河中游東岸的高原地帶。19日,意軍強行渡河,推進10公里左右。由于軍隊消耗太大,進攻于29日停止。 為了粉碎意軍的新攻勢,德、奧部隊組成第十四集團軍,配備了強大的炮兵,打算集中力量向卡波雷托發起進攻。10月23日深夜,德、奧聯軍以15個師的兵力開始用毒气炮彈和大炮猛轟,迅速地摧毀了意軍的防御工事和交通聯絡。拂曉,步兵開始沖鋒,很快突破意軍陣地。意軍喪失伊崇佐河東岸陣地和所有重炮;撤退后企圖堅守西岸,但立足未穩,又被德、奧軍隊的進攻突破,只好倉皇退卻。德、奧軍隊當日拿下卡波雷托人繼續向前推進,戰役規模愈來愈大。10月28日,意軍放棄重要鐵路樞紐烏迪內,退向塔里亞蒙托河。意軍敗兵無主,難民叫苦連天,混亂异常。士兵极為憤懣,高呼“打倒戰爭”、“打倒軍官”,向西逃竄。 卡波雷托的敗北和人民對戰爭的不滿情緒,加速了意大利政府的倒台。10月26日,博澤利政府辭職,奧蘭多上台組閣。11月8日,意軍總司令卡多納被解職,由阿芒多·迪亞茲繼任。 卡波雷托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一次大戰役。雙方投入的兵力超過250万人。德、奧在戰役開始時,原只打算粉碎意軍的進攻,首戰告捷后,又能不失時机地乘胜追擊,因而取得意外的大胜。意軍被俘33.5万人,傷亡13万人,損失了大量火炮、机槍和其他軍事物資,使戰線西移100公里。 卡波雷托失敗的消息傳來,舉國大嘩。墨索里尼如喪考妣,連續七夜不能安眠。后來朋友們替他打嗎啡針,方才好轉。這個時期他和社會党左翼的關系愈來愈坏。在這以前,他雖然早已被社會党開除党籍,但仍在他的報紙上標明是“社會党日報”,而現在由于和社會党關系進一步惡化,則把他的報紙說成是“奮斗人与生產人的机關報了”。為了鼓舞士气,扭轉敗局,墨索里尼連續發表文章,批評悲觀情緒,并預料歐戰最后一定會得到胜利。他在1918年10月一篇社論中寫道:“威尼西亞平原不久便有大戰。戰爭的失敗,古今如出一轍。協約國方面的缺點,就是只知固守戰壕,不能出奇制胜。現在逐漸改變了戰略戰術,我們凱旋的戰事大概就要開始了。” 11月2日,他又寫道:“歐戰的胜負可能取決于意大利邊境的戰爭。從前我們所怕的,是怕燃料將盡,食物將盡。現在所怕的,乃是鋼鐵將盡,槍彈將盡。因為,我們不怕饑寒,只怕侵略,受人侵略是一件很可恥的事。假如我們能克服饑寒、戰胜侵略,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屬于我們的。” 此后,意軍和協約國軍隊協同一致,士气大振,拼命死戰,果然大敗奧軍于威尼托,轉敗為胜而雪卡波雷托之恥。以前的失地也逐步收复。1918年11月4日,意軍占領特蘭托与的里雅斯特。奧地利要求休戰。意軍四年之間,犧牲了70万人的生命,居然凱旋了。墨索里尼在時評上說:“机會至矣,吾人回想戰爭之苦,能不顫栗嗎?我們只有拭淚說:‘意大利万歲!’”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以德、奧集團咄咄逼人的攻勢開始,又以德、奧集團的徹底失敗而告終。協約國集團最終之所以取得胜利,其主要原因是它比德、奧集團擁有更多的人力和物力。隨著戰爭的進行,直接參加英、法、俄方面同德、奧集團作戰的國家有20多個,其中有美國這樣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而德、奧一方僅有四個國家,就人力物力來說,遠遠不如協約國。在大規模的持久戰中,人力物力是起決定性作用的。戰爭期間,協約國生產了9000多輛坦克,而德、奧生產的坦克為數甚少;協約國擁有的空軍比德、奧多一倍以上;協約國的海軍力量更比德、奧居优勢。就總的兵力而言,協約國擁有4835.5万官兵,能夠建立起525個師;而德、奧、土、保四國同盟用盡一切辦法,也只能動員2516万官兵,建立372個師。在這場帝國主義戰爭中,資源和軍事上擁有优勢的一方往往易于取胜。 停戰之后,意大利的退伍軍人,一致擁護墨索里尼為領袖。墨氏也經常著文呼吁國家對參戰士兵給予种种优待。他說:“我們不要忘記身經百戰的人。應當給他們以相當的報酬,因為全國將來的幸福,仍舊寄托在他們身上。”但是他的議論,并沒有人理會。返國的士兵,經過一度的歡迎后,也無聲無息了。墨索里尼怒形于色地說道:“流血的事件還沒有完,恐怕還要在街衢中流血,以紀念死者。”四個月之后,他又說:“我們鋼鐵的生活還是重整旗鼓才好。”他痛罵各國政府對于士兵待遇之冷淡,并擬出一個具体計划,登在報上。他聲嘶力竭地叫嚷:“殺!殺!殺!” 貢比涅停戰協定簽訂后,意大利統治集團同英、法、美、日等几個主要戰胜國就各怀鬼胎,為巴黎和會的籌備工作忙得不可開交。1919年1月18日,這一舉世矚目的帝國主義列強的分贓會議在法國巴黎開幕了,會議一直到1920年1月21日才告結束。這次會議規模之大,參加國之多,時間延續之長,在世界外交史上是空前的。 巴黎和會是在凡爾賽的鏡廳中開幕的。東道國法國之所以選擇這個地方作為大會的開幕地點,是有其用意的。大會開幕這一天,正是48年前普魯士戰胜法國后在這凡爾賽宮的鏡廳中宣布德意志帝國成立的日子。法國總統彭加勒致開幕詞,他以胜利者的口吻,譏諷戰敗的德意志帝國:“生于不義,自當死于恥辱。”法國資產階級通過這位總統之口,首先提出了嚴厲制裁和分裂德國的要求,以防止德國軍國主義東山再起,不讓德國對法國的戰爭重演。但英、美出于自身的利益,不愿過分削弱德國。 在美、英、法、意四國政府首腦組成的“四巨頭會議”中,意大利總理奧蘭多只不過是一個跑龍套的配角,沒有起多大作用。因為意大利在戰爭初期腳踏兩只船,參戰后的作用又不大,加之經濟上又依賴于英、美、法,所以奧蘭多的主張很少被采納,意大利的欲望不能得到滿足。對此,奧蘭多滿腹牢騷,有時只得憤然离開會場。但其他与會者根本不予理睬,他又只好悄悄回到會場。所以,美、英、法三個帝國主義首腦成了大會的太上皇,是整個大會的中心人物和一切重要問題的“仲裁者”。 為了實現稱霸世界的野心,美國竭力干預歐洲事務,計划建立一個受美國保護的巴爾干聯邦;力圖阻止英、法兩國力量的過分強大,以确立美國對這次戰爭中遭到削弱的國家的控制;搞垮英、日同盟,削弱日本在遠東的影響,使美國在中國的“門戶開放”政策獲得國際承認。為了上述目的,威爾遜一再堅持他在1918年1月所發表的《14點》原則,大談什么“進行公開外交”、“海上航行自由”、“拆除經濟壁壘”、“裁減軍備”、“公正地處置殖民地”、“建立國際聯盟”等。在《14點》中,威爾遜還裝模作樣地提出關于奧匈境內、巴爾干各國和土耳其境內的各族人民“實行自決權”的問題。顯然,威爾遜的《14點》也是為了抵消由列宁簽署的《和平法令》所產生的影響,在貌似“公正”而充滿虛偽的和平主義詞句和加強國際合作和安全的幌子下,掩蓋美國向外擴張的真正目的。 法國和意大利反對美國過多地干預歐洲事務。墨索里尼和鄧南遮大肆鼓噪,煽動人民起來反對。但是,意大利按其實力和地位來說,同美、英、法相比只是一個第二流的帝國主義國家。在和會上,奧蘭多提出了獨霸亞得里亞海的侵略綱領,要求得到阜姆港,使之成為意大利向巴爾干擴張的重要基地。奧蘭多甚至以沒有阜姆他不能回國和意大利人民將起來暴動相要挾。在整個和會的過程中,各帝國主義國家彼此唇槍舌劍,吵嚷不休,充滿了激烈的爭奪。每個帝國主義國家的代表,都有自己的掠奪計划,都想在會議桌上多撈一把。 根据《凡爾賽和約》,戰前德國在海外的殖民地坦噶尼喀、盧旺達一布隆迪、喀麥隆、多哥、西南非洲(納米比亞)、加羅林群島、馬紹爾群島、薩摩亞、瑙魯和新几內亞等地,均被英、法、日、比和南非聯邦所掠奪,面積共達300万平方公里,人口共計1300万。《凡爾賽和約》不僅使德國海外殖民地喪失殆盡,而且對德國的疆界也做了很大的變動。德國喪失了原有國土的1/8,全部人口的1/10。此外,條約還對戰后德國的軍備作了种种限制,并确定德國向戰胜國賠款總額為1320億金馬克。 《凡爾賽和約》簽訂之后,在意大利政府的敦促和墨索里尼的叫嚷下,協約國又同德國的同盟國——奧、保、匈、土分別簽訂了《圣日耳曼條約》、《納伊條約》、《特里亞農條約》和《色佛爾條約》。根据這些條約,奧、匈、土、保等國的領土被分割,軍備上受到限制,同時也必須付出巨大的戰爭賠款。按照1919年9月10日簽訂的《圣日耳曼條約》,原來的奧國疆土減少一半以上。伊斯特利亞、克羅地亞和達爾馬提亞部分地區,提羅爾南部、達爾馬提亞沿岸一些島嶼(阜姆除外)划給意大利。此外,意大利還和英、美、法三國取得了對愛琴海沿岸的色雷斯地區的控制權。 《凡爾賽和約》的簽訂,并不意味著協約國帝國主義集團的真正胜利,而只不過是它們暫時的“表面胜利”。這個條約對德、奧來說,無疑是一個嚴厲的制裁,但對于戰爭魁首威廉二世、興登堡等帝國主義頭子并未加以追究。威廉二世逃往荷蘭,逍遙法外;興登堡后來還爬上了德國總統的寶座,德國壟斷資產階級也沒有受到多大損害;真正深受《凡爾賽和約》之苦的是德國人民,特別是巨大的賠款負擔完全落在德國廣大勞動人民的肩上。列宁曾多次譴責這個和約,指出:“凡爾賽條約不過是強盜和掠奪者的條約……是一個高利貸者的和約,劊子手的和約,屠夫的和約,他們把德、奧搶劫一空,弄得四分五裂。他們剝奪了這兩個國家的全部生活資料,使孩子們挨餓,甚至餓死。這真是駭人听聞的、掠奪性的和約……它把億万人,其中包括最文明的人,置于奴隸地位。”1 1弗·伊·列宁:《在莫斯科省的縣、鄉、村執行委員會主席會議上的演說》,《列宁全集》中文版第31卷,第291—292頁。 果然,巴黎和會剛一結束,德國复仇主義者就提出“打倒凡爾賽和約”的口號,大肆煽動對戰胜國的仇恨,使复仇主義的情緒在德國迅速滋長。就是各戰胜國之間,也是矛盾交織,彼此關系錯綜复雜。凡爾賽体系的建立,主要是加強了英、法、日等帝國主義國家的地位。意大利壟斷資產階級,由于他們的掠奪欲望未得到滿足,在地中海沿岸和巴爾干地區均受到英、法的排擠,因而戰后對英、法很不滿。至于英、法兩國,為了爭奪歐洲霸權和中近東地區以及非洲的利益,也是矛盾重重。 可見,凡爾賽一華盛頓体系埋下了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禍根。所以,從巴黎和會到華盛頓會議,從《洛迦諾公約》到以后的《非戰公約》和《慕尼黑協定》,既不能使戰敗國与戰胜國歸于和好,也不能使戰胜國營壘中的各帝國主義國家握手言歡。盡管在帝國主義召開會議和簽訂協定時,總是听到關于戰爭的叫囂,總是有偽善的“和平歌手”出現。但虛偽的和平言詞,總掩蓋不住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本性。 意大利統治階級雖然在戰爭中分得了一份贓物,但是殘酷的帝國主義戰爭給意大利的經濟帶來了嚴重的破坏,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急劇下降。不僅工人階級反對統治階級,而且很大一部分小資產階級也十分不滿。 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給意大利以巨大的革命影響。1919年初,罷工竟擴大到几十万工人,并且帶有總罷工的性質。北意大利的都靈、米蘭、熱那亞及其他工業城市曾是罷工運動的主要中心。工人除了提出改善工人的經濟狀況的要求以外,還提出了停止意大利參加干涉蘇維埃俄國的要求;工人們拒絕把武器和物資運往俄國供應武裝干涉者和白匪軍。1920年初,在意大利還出現了建立工厂委員會的運動;到8至9月份,奪取工厂的運動擴及60多万工人。這是意大利無產階級規模最大的一次起義。意大利北部所有的大型工厂掌握在工人的手中達二三個星期。在工厂委員會的領導下,工人們曾獨立地組織過企業的生產活動。工人們建立了自己的赤衛隊。与此同時,以奪地和減租減息為內容的農民運動,也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 意大利已處在深刻的革命危机狀態中。但是,當時的意大利還沒有真正革命的馬克思主義的政党能以領導工人階級斗爭并把它引向胜利。意大利社會党曾經是一個中派類型的政党,當時它在“左”的詞句的掩蓋下奉行著机會主義的政策。這個党的領導權曾掌握在最高綱領主義分子的手里,但是他們在實際上卻讓右派社會党人獲得行動上的自由,而右派社會党所奉行的乃是反革命、反工人的路線。 社會党中的右派領袖們,事實上早在戰爭期間就已經同資產階級合作了。戰后,除了破坏群眾的武裝起義、反對工人階級轉向奪取政權的斗爭以外,他們還阻礙建立工人和農民聯盟。改良主義者們,破坏了1920年都靈工人的4月同盟罷工,并且在同年9月,在同饒里蒂首相簽訂秘密的合同以后,取消了工人占領工厂的運動,使工人階級遭到了一次最沉重的打擊。以葛蘭西和陶里亞蒂為首的“新制度”派,是當時堅持共產國際立場的唯一的馬克思主義的派別。他們于1921年1月創建了意大利共產党,從而標志著意大利無產階級革命進入了新的光輝里程。 1919至1920年的局勢表明,意大利的無產階級革命已經成熟。面對著蓬勃發展的人民群眾運動,意大利壟斷資產階級嚇破了膽,墨索里尼這個五金工人的儿子,這個曾經一度信仰社會主義的叛徒,現在頑固地站在工人階級的對立面,成了反共、反人民、反社會主義的急先鋒。他要充當壟斷資產階級的打手,他聲嘶力竭地叫喊:“殺!殺!殺!”決心在所有邪惡勢力的簇擁下,在意大利建立最反動最黑暗的法西斯統治。正是:階級斗爭白熱化,磨刀霍霍要廝殺。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