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十八章 光明日記 神靈附体手相异


  40多年如一日,和田一夫每天早上4點鐘起床,做“神想觀”。引來神靈附体,內心波長自然而然地召來好運。4點半,讀《生命之真諦》。5點,寫“光明日記”,只寫好事,只用好話。經過修煉,一夫達到了自由自在的境界。他的面相和手相都已不同以往。他的左掌有一條縱向貫穿的紋路;而右掌相反,有一條橫向貫穿的紋路。相術專家稱,這种手相极為罕見。

                和田一夫說

  每個人都擁有同等的權利,去追求幸福和制造財富。我的成功,完全是憑相信這句簡短的話,把每一個夢實現。

  地球自東向西,持重而緩慢地旋轉著。晨曦如水,漫過沉寂的大地,漫過太平洋上的島國——和田一夫的家鄉日本,也漫過他現居的東方明珠香港。黎明在即。
  90年代一個平凡的日子。
  和田一夫照舊是黎明即起,清晨4點准時披衣下床,開始了一天的日程。
  先做半小時的“神想觀”的清晨祈禱,然后讀半小時左右“生長之家”教祖谷口雅春先生撰寫的教義《生命之真諦》。
  5點開始寫日記。和田一夫的日記非同尋常,他選擇清晨心靈清純時落筆,而且只寫好事。
  這是他40余年前加入“生長之家”時蒙受的教誨,要用這种方式記日記。“生長之家”教導說:
  “把髒話記進日記,便會碰上厄運。如果想交好運,就用好話書寫。”
  和田一夫將它命名為“光明日記”,因為它只記光明面。40余年來一直堅持著這一教誨。每年一本,如今已超過40本了。40年如一日,從未間斷。
  此時,他記下了昨天一天里的最佳好事。
  昨天,他去拜見了香港某位先生。這位先生見面便熱情地握住他的手,話語間連聲稱謝!他感謝和田一夫,正因為他將八佰伴的總部遷往香港,使他也有生意可做了。
  冒著從零開始的風險,頂著眾多的反對异議,以惊人的膽識做出將總部遷香港的大膽決策的和田一夫,聞言非常地感動!
  他是一個關心著別人幸福的人。總部遷港,自然是為了企業的發展,但若不為造福于社會与民眾,僅為一己私欲,是斷乎沒有這番“衰年變法”的气魄的!
  和田一大把自己的感想寫入日記:
  “我受到如此感謝,深感來港這一步走得太對了,來香港太幸福了。我怎會如此幸福呢?我能來香港,全仗八佰伴公司職工和熱烈歡迎八佰伴的香港市民,我必、須感謝他們。
  “我能有今天,是托了祖宗之福,托了父母之福,托了谷口先生之福。我有今天的幸福,是父親在天之靈守護著我的緣故。”
  人的精神真是個奇怪的東西,寫完此番對他人感恩戴德的話,和田一夫覺得通体舒泰,幸福之感洋溢全身。
  看來,精神世界自有其獨特的內涵,并非索取即為獲得感恩便是卑微。
  而這一切都是通過語言來實現的。和田一夫素來看重文字和語言的功用,他說“文字和語言有一种無限的力量。”
  和田一夫頗有心得地將語言分為三類:嘴里講的,寄托自己思想的,表達感情的。而這一切語言,歸根結底,產生于意識。
  和田一夫以清晨的祈禱,讀“生長之家”的教義及記“光明日記”來淨化自己的意識,以純淨的心靈和語言,記下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好事、受人褒獎的事實和感動之情。
  以此來充實和增強自己的信心。和田一夫把他的“光明日記”當作一种積极的自我暗示。
  這种每日只需10分鐘或15分鐘就能完成的、不斷帶來好運的自我暗示,是和田一夫每日的必修課程,确實成效顯著。
  比如說,如果寫下這樣的內容:“受到某某贊揚,真是高興。自己還有這种美德,受人贊賞。”整個心境都變得陽光燦爛。
  在他早年准備去巴西開店,遭到強大的反對阻力時,他一次又一次在日記上寫道:“一定成功,絕不后退。”
  這种積极的心理暗示,化作了強大的精神力量,鼓勵他蔑視反對勢力,戰胜困難。
  和田一夫憶及此,深有感触地說:
  “當年,如果我自己在日記上寫著沒有信心去巴西打天下的話,我看后來就不可能那么有信心去克服困難,完成八佰伴在巴西的投資。”
  的确,對自己怀疑,等于小看了自己的能力,更嚴重打擊了自己的信心。
  記完“光明日記”,完成必修功課之后,便開始通電話。
  日本、新加坡、美國等世界各地八佰伴集團駐該地的負責人打電話來,和田一夫一一對他們作指示,亦需要35分鐘左右,這也是他每天的必修課程。
  之后,和田一夫開始閱讀日本的7家報紙,了解自己國家的消息。接下來看衛星電視直播節目,了解國際本埠要聞大事,至7點鐘為止。
  7點30分,和田一夫不吃早餐便离開住所,5分鐘后到達辦公室。
  8時正,和田一夫主持召開八佰伴國際流通集團總部員工會議,然后開始處理日常事務直到晚上7點。
  每日規整有序的生活規律,保證著和田一夫有效率的工作和修身養性。正如一位哲人所說,有規律的生活可以永遠把人納入正常的生活軌道。
  和田一夫精力充沛,健康樂觀,他每日從极富理性的時間限度中獲取著無限的樂趣与价值。
  入夜,如果沒有應酬,和田一夫便捻亮台燈,靜靜地讀書。此時,他更像一位學者或哲人,讓自由的心靈飛越時空,与古往今來不同國界的杰出思想交流對話。
  和田一夫喜歡邀書作客,与書交流。來港之后,晚上少了許多在日本時的應酬交往,他自感讀書的時間增多了,心思純淨專一,好主意源源不斷,連翩而來。
  為此,他亦感謝香港。
  夜闌更深,万籟俱寂。和田一夫再作一次“神想觀”后,熄滅台燈,勞作一天的身体進入了夢鄉。
  一個平凡的日子靜靜地過去了。和田一夫過得充實、快樂。

  和田一夫相信意志的力量,他的思想傾向于尼采的“唯意志論”。
  他曾引用心理學家榮格的話:“人們內心的潛在意識集合起來,就可以形成澎湃的海。”
  和田一夫認為,人的運勢的好坏堤一种心理動向。如果不加控制自己的潛在意識,而任由內心的傾向往不正确的方向亂闖,便一世都無法過好日子。
  雖然各人的運勢不同,有的人好運很長,也有的人長時間都困在坏運程上掙扎。但一個有意志力的人,應該克服內心意識的支配,并反而支配內在意識,形成好運趨勢。
  若能如此,幸運就到你眼前,財富也會跟著而來。
  每日清晨的“神想觀”坐禪,便是一种控制意志力的修煉。
  如前所述,和田一夫每日清晨4時起床后,便開始30分鐘的“神想觀”祈禱。
  這是“生長之家”的教誨。“神想觀”是在清晨最神清气爽的時候,做一种神靈附体的祈禱。
  但神靈附体的感覺,只有經過努力、訓練、修煉才能獲得。
  和田一夫在剛開始祈禱的日子里,亦是既無神靈附体之感也看不到燦爛眩目的光輝。
  但他毫不气餒,堅持天天做“神想觀”修煉自己的精神和意志。几十年堅持下來,篤信精神可以創造奇跡的和田一夫自覺受益良深。
  “生長之家”的教義說,只要內心充滿神靈附体的感覺,便能遇到風云人物。
  和田一夫運勢良好,常被人詢問:“為什么你的運气總是那么好啊?”他覺得,如果他真的是個幸運儿的話,那也是自己充滿神靈附体之感的內心波長,引來了許多好人。
  移居香港后,在衛奕信總督的一個聚會上,和田一夫被引荐給了一位重要人士。這位人士參加了中英談判的全部過程,是1997年香港回自前處理日常事務的最高負責人。
  和田一夫与他相識之后,言談甚歡。接著,又在一家日本餐館拜會了這位負責人士。
  這位政府要員与和田一夫——一位有遠見的百貨業企業家,有過如下一番意味深長的對話。
  和田一夫:我能在香港開展一些業務,這要感謝英國政府!
  負責人:您在香港投下巨資,將總部遷來香港,甚至在香港定居,所以我得感謝您才是啊!像您這樣的人才是我的精神支柱。
  他似乎看過介紹和田一夫及八佰伴的文章。
  和田一夫從這位高級官員那儿,听到這番鼓舞人心的話,深感榮幸,几乎感激涕零!。
  也就在這次日本餐館的晤面時,同時在座的一位法國葡萄酒國際權威主動提出,要推荐和田一夫加入他主持的一個世界美食家俱樂部。
  這位先生還興致勃勃地提議,等到和田一夫太平山頂的公館建成迎賓館的那天黎明,將從法國寄贈給他上等香擯!
  一日之內,獲得了如此多的善意与厚愛,和田一夫的喜悅難以言述,內心的幸福感几乎滿溢而出!
  和田一夫是個知恩領情,對世間万物都心怀善意和感謝的人,此番得到這位政府要員的高度稱贊与世界美食俱樂部主持者的善意,更令他感謝不已,沒齒難忘。
  他覺得,這得益于清晨的“神想觀”引來了神靈附体,內心的波長自然而然地召來了好運。

  清晨“神想觀”的坐禪修煉,對于培養和田一夫發現問題的敏銳目光与處理問題時屏息凝神的決斷力,其效用是不容置疑的。
  比如說,和田一夫在紐約分店了解情況時發現,這個店在星期六要接待顧客兩万人次,平時卻只有它的1/5。
  這一部分顧客是屬于哪個消費層次呢?和田一夫原以為,平時商店人少時來購物的准是有錢人。可經過調查了解卻發現,事實与他的想象大相徑庭:越是有錢人平時越是多工作,等攢下一筆錢,再去痛痛快快度一個長假。這才是他們的生活方式。
  和田一夫從中得到了啟迪。他立刻聯想到全球范圍的流通業面臨的人手不夠,勞力奇缺,以及熱海及河口湖等店臨時工招聘困難等一系列問題。
  他想,日本人也逐漸手頭寬裕,像紐約人那樣的生活方式不久也會成為現實,何不搶先一步,适應潮流呢?
  和田一夫的頭腦中開始產生了這樣的設想:讓臨時工在星期六和星期日兩天里和丈夫、孩子一起休息,正式工代替他們周末上班。然后讓正式職工一周休息3天作為補償。
  這便產生了周休三日制。
  不久,八佰伴便在流通業界率先實行了周休三日制。這是和田一夫從紐約分店的顧客動向中獲得的啟迪。
  從現實的觀察中,引發思想的火花,啟迪出絕妙好主意,對于和田一夫來說,已是常有的体會,而并非妙手偶得了。
  他曾從下呂溫泉的扁柏板大池聯想到在紐約建造日本旅館和浴池,浸在扁柏板的浴池里眺望曼哈頓的夜景和摩天大樓、哈德遜河与自由女神像。
  他從巴西百貨商店糟糕的服務態度中下定了去巴西開店的決心,從圣何塞分店确定走俏商品從而令難攻的堡壘——紐約分店一炮而紅。
  但是和田一夫說,并不是所有的事物与觀察都能轉化成啟迪。要形成善于發現問題的敏銳目光要經過一定的磨練,即反复嘗試從親身体驗某一事物中獲得啟迪的過程。
  而他的“神想觀”祈禱便是這么一個反复咀嚼經歷,錘煉精神与心智的過程。
  中國的先哲、圣人孔丘說“吾日三省吾身……”
  現代的智者說:沒有思想的人,忙忙碌碌,事倍而功半;善思的人,先思后干,事半而功倍。
  屏息凝神,心神歸一,沉浸在与神的交流中,确實是一种難得的精神修養,它可以通過全神貫注,心志專一,把浮躁的心智磨練成一柄剛柔并濟、無堅不摧、銀光凜凜的寶劍!
  寶劍出鞘時,那便是准确、迅捷的決斷力!
  和田一夫踏上美國的國土,考察紐約的地皮時,抓住美國自由女神百年慶典這一難逢的時机,在美國人其樂陶陶地賦閒休假時,迅捷与猶太地主簽定了合同,買下了土地,便是這种非凡的決斷力起的效用。
  假如他优柔寡斷,舉棋不定,那么這個時机便喪失殆盡,他的所有收獲大概便是去瞻仰了一番百歲女神的芳容,未必能得到女神垂青的微笑。
  和田一夫說:我自認我的決斷力是在清晨“神想觀”祈禱中磨練而成的。
  “生長之家”的創始人谷口雅春先生,從艱苦的修行中悟得自由之心的模式,并認為這是“神想觀”的最高境界。
  即在清晨的“神想觀”中,通過獲得神靈附体之感,來淨化精神波動,進入一种無所拘束、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
  和田一夫說:“決斷時,或者說思索時,最重要的便是這种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
  許是因為長年做“神想觀”的祈禱,修煉身心,淨化精神波動,從而達到自由自在境界的緣故吧,和田一夫自從已起了一些身体上的變化。
  他的面相和手相都已不同以往。他的左掌有一條縱向貫穿的紋路,而右掌相反,有一條橫向貫穿的紋路。
  相術專家稱,這种手相极為稀罕。
  和田一夫卻稱:“它并不是天生如此的,而是我在堅持每天做清晨祈禱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形成的。”
  中國古語曰“吉人自有天相”。相術師亦說“相由心生”。“相隨運轉”。天生乎?后天乎?和田一夫言之鑿鑿,外人自不得而知。
  神鬼莫測,很有一層神秘色彩。但卻是不爭的事實。
  和田一夫自稱是個徹頭徹尾的樂觀主義者。
  這自然得益于他長年的修行:做“神想觀”,讀“生長之家”的教義,寫“光明日記”。
  他說,為使自己內心充滿光明,就必須始終保持開朗思想,一年365天不間斷修行。
  人可以用种种方法使自己開朗快樂。和田一夫的方法是:只寫好事的日記和清晨的祈禱。他把“神想觀”引來的神靈當作光明。通過祈禱,看到燦爛光明,并將光明引入体內。
  和田一夫也并非天生的樂觀主義者。青年時代因為家庭出身貧寒、理想受挫,曾經性格憂郁,看到的全是陰暗面,總想徹底揭露別人的缺點。
  自從母親將他引入“生長之家”之后,蒙受教誨,接受了全新的觀念,得知必須心地光明,思想開朗,否則就無好運。
  從此,他的所想所思都以世界美好為前提,并深得中國古人所言“境由心造”的個中三味:認為一旦每天每日都覺得世界那么美好,一個美好的世界便會呈現在自己面前。
  因為心中怀有的美好念頭,必將化為積极開朗的思想觀點,令消极悲觀的念頭蕩然無存。
  這好比于冥冥黑暗中點燃一根蜡燭,令周圍豁然明亮,邪惡黑暗便無影無蹤了。
  明白了這一真理后,和田一夫就努力使自己不再悲觀。即使在那場熱海大火毀掉了一切之后,他仍對前途抱著一片樂觀。他深信,正因為如此,他才擺脫了不安与失意的糾纏,進入長時期的好運里程。
  在早年長期起早摸黑經營八佰伴小雜貨店的日子里,他始終不曾悲觀,不曾放棄信心。每天一早起來,都覺得今天比昨天更好。
  也許正是這种樂觀主義的好心境,帶來了他的日后輝煌的成就。
  一個人只要自己不絕望躺倒,那就沒有任何外力能令他一蹶不振,灰心沮喪。但是他如果內心老是一片漆黑,他的性格就會陰沉憂郁,命運也會黑暗一片。
  命運并沒有獨厚于和田一夫。但他正因為認識到了這一點,每日只想好事,只寫好事——40年的日記堅持只寫好事,終于以樂觀主義精神,贏得了一片光明的前途。

  現實生活中,每天都會有很多事情發生,喜怒哀樂酸甜苦辣,一樣是生活的五味,所以常人總會有喜有憂。
  和田一夫卻要求自己通過“修行”,創造出一种恒定的心態:“不因小得而喜,不因小失而悲。”不拘泥于日常事務,只一動不動地凝視著光明世界。
  即要始終保持這种心境:不管發生什么情況,也要堅信只會出現好事。
  這不是自欺欺人,也不是盲目樂觀,它是要求通過主觀的努力,形成堅強的意志和開朗樂觀的性格,做到泰山崩于前而不變色。
  這种鋼鐵般的意志,是通過生活中許多瑣碎的小事磨練而成的,所以稱之為“修行”。
  比如与別人說話時,和田一夫時時刻刻注意自己所講的能否打動對方。
  決定去海外開店,他同樣這樣考慮:怎樣才能使所在國的顧客高興?
  去巡視海外店舖時,他亦要求自己:用什么明快語言才能使職工感到高興?
  當然,和田一夫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遇到別人出言不遜傷害了他,他也會生气,在心里罵:“多討厭的家伙。”但即便如此,到清晨祈禱時,他也會令自己反省陰暗心理,饒恕別人,重新變得寬宏大量。

  為了形成樂觀主義的人生態度,和田一夫還從理論上探討了創造樂觀態度、開朗性格所需注意的問題。
  首先要使思想上變得樂觀開朗,這是最重要的。和田一夫要求自己心里總想好事,形成習慣,性格就會開朗起來。
  其次是語言。和田一夫訓練自己絕對只許用好詞句。
  第三是表情,予人以和顏悅色。
  和田一夫進一步表述他的理論說:
  “心里所想,口中所說,臉上表情,這三者全都開朗的話,遇到的就盡是好事。
  “這是极其簡單的原理。陰暗事物的波長因与開朗的思想、開朗的語言、開朗的表情不一致,所以不利事情和坏事便不會近身。”
  如此的“修行”,雖然是不斷要求与修正自己的言行后因為“修行”的內容是使自己內心充滿光明和快樂,所以和田一夫總覺得充滿了無法形容的喜悅和幸福!
  這种往來于快樂与幸福之間的“修行”,委實其樂無窮,自由自在!和田一夫覺得,它离谷口雅春先生說的“自由之心”的模式、無拘無束的境界已經很接近了!

  對世間万事万物心怀感激,著意于塑造自己的樂觀主義精神,注重自身修養的“仁商”和田一夫,經過日積月累的“修煉”,思想已升騰到了更高的境界。
  他登高望遠,歷覽世界商業潮流的變化,敏銳感知:只顧追求利潤的時代已經結束。21世紀的經營,必須与為世界作貢獻聯系在一起。“有給才能得”,是這一哲學大放光芒的時代了。
  只顧追求利潤的經營方式曾經盛行一時,日本因此得以發展成為經濟大國。但因為只顧賺錢,日本亦被國際社會譏諷為“經濟動物”。
  和田一夫認為:衡量企業的好坏,利潤當然是重要的標准。無視企業利潤,企業無法生存。可是,僅僅用利潤這一標准來評价企業的時代已經結束,必須采用新的標准參与國際商業社會的競爭。
  因為注重自身修養,注重學習与“修煉”,和田一夫得天獨厚地得以領先于時尚,超前把握時机。也時常可以居高臨下地批評日本商界保守落伍的作風。
  他在20多年前的1965年就已察覺了這一點。當時,他和八佰伴的新職工在“生長之家”修煉道場修煉身心,在靜思中突然得到了靈感的啟示。
  該啟示是:八佰伴的經營哲學不應只顧賺錢,而應為世界大眾作出貢獻。
  他立刻將這一啟示于1965年作為《八佰伴百貨店股份有限公司宣言》正式發表。現在又寫入《八佰伴國際集團宣言》,已成為全世界八佰伴職工所信守的經營理念。
  《八佰伴國際集團宣言》采用日、英兩种文字,曉諭于海內外的八佰伴職工:
  “國際集團八佰伴,通過正确把握‘生命之真諦’哲學和勤奮實踐,樹立為全人類作貢獻的經營理念,決心實現必須成為世界模范企業的遠大理想。”
  通過這一宣言,和田一夫和他的八佰伴在向世界宣稱:八佰伴是實踐“為人類作貢獻”諾言的世界模范企業。
  正因為和田一夫這一把握了時代潮流的高尚思想,使得在日本企業向海外發展招致嚴厲譴責的今天,八佰伴在世界各地卻深受歡迎,以至于海外來請求開店的邀請絡繹不絕!
  心存光明、對世界深怀感激的和田一夫,把奉獻与樂觀的精神贈予了世界,世界亦回饋了他丰厚的報償:連綿不斷的好運与事業的騰飛与發展。
  下一步,和田一夫將奔赴有12億人口的泱泱大國——中國,這是他的又一個宏偉理想。古老大國,神秘莫測,在這里,他將有什么樣的遭際?

                和田一夫說

  憑我半世紀的人生經歷,我有資格回答這句話。我說:“信念在左右一個人一生的成敗。”
  信念,是一种武器,藏在心里,形成超自然力量,能幫助你持續不斷地向上攀登向前走。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