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2 等待


  剛剛入秋,三毛便到了烏魯木齊,卻正赶上王洛賓太忙。烏魯木齊電視台准備赶拍一部關于老人的紀錄片。王洛賓一天到晚几乎完全生活在攝影机的鏡頭前和記者們的包圍中,除了睡覺是一個人以外,連吃飯,都是一大群人吵吵嚷嚷地跟著。
  收到三毛的電報后,王洛賓非常高興,自從和三毛相識以來,初次見面時和三毛的短暫相處的時光令他常常回憶起來便忍不住欣慰地笑,和三毛分別后的鴻雁往來更是他生活的慰藉,丰富了他的生活內容。三毛熱情洋溢的文字給他室寂的房屋帶來色彩和溫暖,使他在炎熱的夏季也如沐春風;三毛活潑開朗的性格、達觀自信的人生態度讓他在生命中再一次感受到青春的甜美。
  他怎么會不熱切地盼望著和三毛約定的秋日重逢?收到三毛很快就飛抵烏市的消息,怎么能不讓他歡喜到心里去?
  三毛的飛机抵達烏魯木齊的時間是傍晚,王洛賓當天還有拍攝任務。可是他不能不去机場接三毛。于是他只好向導演請假,說他要去接三毛。
  導演一听到“三毛”這個名字,就像發現了寶貝一樣的惊喜,兩眼竟閃出光來。他靈机一動:如果把三毛也拍進王洛賓的片子,兩個巨星在一起,一定會取得雙層名人效應,片子一定更受歡迎。
  而且,王洛賓的歌雖然流傳极廣,甚至在海外傳唱,成為世界名曲,但他本人的名字卻為少數人所知曉,如果讓知名度极高的三毛來為他伴戲,那他的聲名肯定不久便會遠揚海內外。
  導演認為,如果三毛答應幫王洛賓拍戲,那將是對王洛賓最大的幫助。
  導演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王洛賓,王洛賓也動心了:他漂泊了大半生,落魄了大半生,埋沒了大半牛,將近髦耋之年,他終于有了抬起頭來顯露自己的机會,他也很想擁有響譽世界的地位,這本就是他早就應該得到的,既便有追名逐利之嫌,也實在無可厚非,誰不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觀感?誰不希望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和贊美?就連作風瀟洒隨意的三毛,不也難以掙脫俗名的羈絆?不斷追求淡薄名利這一人生境界的她,不也一次次在觀眾面前言不由衷?況且俗塵中人,有誰能不為名利奔忙?誰能說追名逐利便說明了一個人的品質不好?不過是人生態度和方式的一种罷了。
  王洛賓同意了導演的從三毛下飛机便拍起的安排。而且,王洛賓還想當然地認為這么多人去迎接三毛,三毛也許會為大家對她的熱烈歡迎感到更加高興。
  “當然,這僅僅是王洛賓一种善意的猜測和設想而已。
  飛机停穩了,三毛抑制住內心的激動,慢慢地收拾自己的行李。她故意不慌不忙地整理著一切,為的是等待別的乘客下机。
  三毛這次來大陸,完全是一次靜悄悄的私人旅行,她到新疆專程探望王洛賓更是一次兩個人私底下的單獨見面。
  她知道王洛賓在机場等著她,她為馬上就要見到他而興奮不已。她已經在信件往來中親熱地叫了15回“洛賓”,無論其中蘊含的是深厚的友誼還是朦朧的愛情,她都盼望著能當面這樣稱呼他。
  但是她忍著,把所有的興奮和激動都忍著,她靜靜地等待別的乘客下机,直到最后一個乘客消失在艙口,她才站起身來,提好行李,下机。
  洛賓,你一定等急了吧,我這樣做只是為了要單獨見到你,不要隆隆重重的,不要轟轟烈烈的,平平淡淡才是真,對不對?只有我們倆,只要我們倆,沒有人來打扰,你也喜歡著這樣的場面,對不對?
  三毛邊走邊想,低低地哼起王洛賓的那首《半個月亮爬上來》:半個月亮爬上來,依拉拉爬上來,照在我的姑娘梳妝台。

  依拉拉梳妝台。
  請你把那紗窗快打開,
  再把你的葡萄摘一朵,
  輕輕地仍下來。
  半個月亮爬上來,
  依拉拉爬上來,
  照在我的摟前常春槐。
  依拉拉常春槐。
  你想吃那葡萄莫徘徊,
  依拉拉莫徘徊,
  等那樹葉落了再出來,
  依拉拉常春槐。

  多么柔美的旋律呀!三毛露出一個极甜美的笑容。
  她想,洛賓見到她一定會高興坏的。而且,她還得意起自己的這种最后一個下飛机的安排來,兩個人單獨面對,這樣的方式該是何等地充滿著溫馨的詩意呀。洛賓,能寫出《半個月亮爬上來》這等杰出的作品來的情歌大師,他怎么可能會不愛這樣的詩意呢?
  洛賓,我來了!
  王洛賓一行七八個人,端著攝像机,舉著熒光燈,捧著鮮花,等著迎接三毛。導演向机場提出請求,准許他們進入停机坪,于是他們便得以在舷梯下迎接三毛。
  可是好半天都不見三毛露面。5分鐘過去了,10分鐘過去了,20分鐘過去了……乘客一個個地走下飛机。王洛賓等人的眼睛全都死死地盯著艙口,生怕一眨眼三毛就要飛走似的。
  好像最后一個乘客也走下飛机了,還是不見三毛。
  咦,莫非她又臨時改變主意不來了嗎?或是有什么急事要辦而改了航班?
  王洛賓的心中開始升起見不著三毛的失望和遺憾,臉上顯現出焦躁与難過的神色來。
  “哇,來了!”
  不知是誰歡呼了一聲,三毛的身影出現在艙口。
  守在飛机下面的人全部熱烈地鼓起掌來,熒光燈強烈的光線射向了三毛,攝像机將鏡頭對准了她,几個男女青年捧著鮮花擁上舷梯,一些還未走出停机坪的乘客又轉回來看熱鬧,跟著一起歡呼、鼓掌。
  三毛興高采烈的臉上甜美的笑容消失了,臉色像暮色一樣沉下來,濃云滾滾地堆積在惱怒的眼里。三毛瞪了王洛賓一眼,一轉身,返回了机艙。
  主角都沒了,還拍什么?
  掌聲、歡呼聲逐漸稀落,停止,寂寥的空气,說不出的尷尬。
  在舷梯上的几個人上也不能,下也不能,困窘地站在原地面面相覷,又同時扭回頭來看著王洛賓和導演,一臉的不知所措。
  三毛的“任性”,他們終于領教到了,三毛有三毛的個性,不會總對人做著熱情的笑臉,尤其她不喜歡的人。
  可是王洛賓是三毛非常喜歡的人呵,也正因非常喜歡,才更加覺得气憤和傷心。
  三毛坐在座位上,難過得几乎要哭出來。她已經把洛賓視為知己,沒想到洛賓卻做出這种她最厭惡的事。
  不是知己,不了解,她可以容忍;是知己而不了解,她覺得不能原諒。
  “君子屈于不知己而伸于知己者也。”
  三毛所期盼的、她自己苦心經營的重逢場面被攪得一塌糊涂,心情很糟糕,她甚至決定不下飛机了。
  王洛賓也被三毛的晴轉多云惊嚇得愣住了,好半天他才回過神來。
  三毛生气了。不管怎樣,先把她勸下飛机再說。
  王洛賓赶緊整了整頓帶,叫舷梯上的人先下去,他一個人捧著鮮花走進了机艙。
  机艙里,航空小姐正在微笑著請三毛下机,三毛沒動,請求航空小姐再讓她多待一會儿。航空小姐正要再勸三毛,這時,王洛賓走上來請小姐結他們一點時間,小姐微笑著點點頭,走開了。
  “三毛,下去吧,他們都是些好人,是我的朋友。”王洛賓小心翼翼地說。
  “洛賓,你讓我很失望。而且,你的朋友我并不喜歡,他們是些沒有禮貌的人,我事先并沒有跟他們約定,他們為什么要來給我拍像?還有,上次我來見你,并不知道你竟然有著這么多的朋友……”原來你并不是我想象中的寂寞的人,你根本不需要我安慰,不需要我陪伴,那我還來做什么?
  三毛的心中激動地想著,但她看見洛賓老人的臉上顯出難堪之色,心又軟了下來,那些話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王洛賓心中也頗有悔意,怪責自己不該在沒有經過三毛同意的情況下擅自安排。這樣一想,他便越發覺得自己做得不好,于是真心真意地向三毛賠起不是來:“是我不好,我不應該不征求你的意見。不過,請你相信,我們是出于一片好心,雖然我們的做法太莽撞了一些,但我們是真心誠意地歡迎你的到來。你放心,下次我一定不會做事先你不知道的事。”
  看見三毛緊繃繃的臉色漸漸緩和了下來,王洛賓心中的石頭終于落了地。哎,女人,就是吃軟不吃硬的,要哄才行。
  “我們下飛机吧,好嗎?”
  三毛看著王洛賓几乎是一片銀白的頭發和胡子,不忍再讓他為難,便點點了點頭,還對他溫柔地笑了笑,表示她的諒解。
  “啊,你終于肯笑了。”
  王洛賓也笑了,一直背在身后的手這時突然亮了出來,一大捧鮮花一下子怒放在三毛的眼前。
  “哇——”三毛接過鮮花,捧在怀里,深深地嗅著花香。
  “洛賓,謝謝你。”三毛快樂地說。
  “用不著謝我,只要你不生气,就比什么都好。”
  王洛賓一邊幫三毛把背包背上去,一邊說:“你信中不是說要到我那儿住嗎?我已經把你的房間布置好了。”
  “洛賓,你真的同意我來住?”三毛的眼睛睜得大大的,惊喜地盯著王洛賓。
  “那當然,你來往,我隨時歡迎。”
  “哇——,洛賓,你真是太好了。”
  三毛像個孩子似的扑進王洛賓的怀里,在他的耳邊開心地大叫:“洛賓,你真是太可愛了!我們快回去吧!”
  三毛的情緒是善變的,喜憂常在一念之間,而且愛走极端。剛才還气得不肯下飛机的她,這下又開心地催著別人走。
  站在飛机下面的人,焦灼地看著艙口,不知王洛賓能否把三毛勸下來,全場鴉雀無聲,气氛相當緊張,導演圓圓的胖臉上沁出了汗珠,不知這出戲万一主角不肯亮相,不知要怎樣收場。終于,三毛怀抱鮮花,倚傍著王洛賓出現在了机艙口。王洛賓輕輕扶著三毛的手臂,臉上泛著興奮的紅暈,竟像扶著自己的新娘,和三毛走下舷梯。
  觀眾們沒有像上次那樣輕舉妄動,既不歡呼,也不鼓掌,像,是不敢拍了,熒光燈倒是一直亮著,現在成了三毛和王洛賓的照路燈。觀眾們的眼睛一直在三毛臉上尋求訊號,不敢再像第一次那樣作熱烈歡迎狀,生怕又把三毛“嚇”得一扭頭回了机艙。
  三毛的臉卻是多云轉晴,甜甜地亮亮地笑著,向大家揮了揮手。
  气氛一下子便活躍起來;空气不再那么緊張了,歡呼聲、鼓掌聲一下子響了起來,突然得像從地下冒出來似的。人們全部微笑著,攝像机也重新打開了。
  三毛看看天空,黃昏將近,逐漸下拉的夜幕的西邊角上還挂著一些殘霞,三毛看著下面一片人聲鼎沸,感覺一切太像演戲。
  和王洛賓的單獨會面卻成了這樣的大曝光場面,三毛的心中又禁不住掠過一絲涼意,泛起一聲冷笑。
  好,演吧,演戲也沒什么不好,大家都來演,大家都作假,便分不清誰真誰假了,“假作真時真亦假”呵!人生不也就是一場戲么?演吧,演到厭倦的時候就可以落幕了。
  三毛這樣想著,臉上換上了一副燦爛笑顏的面具,她的蒼白的臉,她陰郁沉重的心,她心中掠過的凄絕的寒意,全都在這副精美絕倫的面具下躲藏起來。
  在同大家合影的時候,三毛拍了拍身邊的王洛賓的胸脯,開了句玩笑:“木乃伊,你還結實著呢!”
  引得大家都歡笑起來。
  終于到了可以回去的時候了,三毛的臉上,真實的倦容才在燦爛的笑容中顯露出來。
  王洛賓的空蕩蕩的住宅,那個三毛在台灣每次想起便同王洛賓的孤清凄涼聯系起來的令她難過不已、悲憫不已的寂寞地,此時在暄囂的人群中競顯得無比溫馨、無比清靜起來,因為那將是她和洛賓兩個人的天地,在其中,他們可以互相給予慰藉。
  她早就盼望著的,便是這樣的時光,和洛賓單獨相處,不受塵世的牽絆,無拘無束地交談,自由自在地生活的日子。
  本來三毛希望和王洛賓單獨坐車回去,但王洛賓是隨著導演一行坐車來的,是電視台的車。回去的時候,當然也應該是大家一同走,這樣既方便,又省車錢。三毛想,這么長時間都忍過來了,也不在乎再多忍一下,反正很快就將有大量的時間只屬于他和洛賓兩個人的了。想到這些,她的心又快樂起來。
  在車里,三毛抑制不住喜悅的心情,便將自己送給王洛賓的禮物拿了出來,那是從台灣帶來的三盤民歌磁帶,全是王洛賓的作品,制作得非常精美。
  “洛賓,送給你。我從台灣帶過來的,喜歡嗎?”
  創作者們都喜歡把自己的作品當作禮物贈送給別人,三毛卻別出心裁,把別人的作品送給別人,而且也總能送到別人的心上去。她在台灣曾經做過類似的事情。
  1976年,三毛和荷西因為海牙國際法庭判決西屬撒哈拉民族自決,造成西撤的混亂而被迫撤离沙漠,在大加納利群島的一座濱海社區定居下來。沒過多久,荷西失業,兩人靠著遣散費和三毛的稿費艱難度日。禍不單行。三毛遭遇車禍受傷,骨傷剛愈,下体又出血,身体狀況糟糕到极點,而且因為每天只能吃一頓飯,心中又焦慮万分而繼續惡化。
  為了治病也為了家中少一張嘴吃飯,三毛決定回台灣探親。
  三毛回到台灣時,她的名字已經家喻戶曉,數不清的鮮花,一批又一批的記者采訪,應接不暇的讀者簽名,名目繁多的會議出席,沒完沒了的飯局應酬……成名的浪潮終于向她迎面而來,席卷了她。
  許多她當年仰慕不已的名家,如今已成了同她在飯局上籌觥交錯的朋友。最值得一提的是,她与老作家徐訐的相交。
  徐訐是早在30年代便在文壇嶄露頭角的知名作家,三毛在小學時代所讀的平生第一本中國長篇小說,便是徐訐的《風蕭蕭》。
  三毛是在一場飯局上和徐訐相識的,兩人感覺彼此都很投緣,徐老先生尤其喜歡開朗活潑、洒脫浪漫的三毛,于是便脫口說出了要認三毛作干女儿的話。三毛是個聰慧伶俐的人,何況她對徐訐從來崇敬不已,于是順水推舟,當著眾人的面,當下便給徐訐行了女儿禮,皆大歡喜。
  認了干爸之后,三毛立即跑遍了台北的書店,搜羅了一大捆徐訐的作品,包裝起來,直奔徐家,送了徐訐這份“厚”禮,深得徐訐的歡心。
  這一次來大陸,三毛又以同樣乖巧的方式贈送王洛賓禮物,果然也把王洛賓歡喜得不得了。
  千里迢迢,從台灣帶來的禮物,雖然只是三盒磁帶,卻也實在是禮輕情義重了。
  “謝謝,謝謝……”王洛賓一迭聲地說著,愛惜地從三毛手中接過磁帶。
  拿在手中仔細一看,竟全是自己創作的作品,王洛賓激動地抬起頭來,緊緊握住三毛的手,問道:“台灣出版了我的歌?”
  三毛點點頭:“你喜歡嗎?”
  王洛賓興奮得几乎要手舞足蹈了:“喜歡,喜歡,喜歡得不能再喜歡了。”
  王洛賓興高采烈,三毛也欣慰不已,她万万沒有想到,自己這份真心誠意的禮物也要被人弄來大作文章。
  車上別的人也都圍攏來傳看了這份禮物,分享著洛賓老人的快樂。
  台灣來的磁帶又激發了那位導演的靈感,他的那雙職業性的眼睛告訴他:這將是一個絕好的題材。
  一定要把它拍進片子里去。
  導演決定下來后,便開始了對王洛賓和三毛的游說。
  他告訴三毛他們正在拍一部關于王洛賓的片子,這部片子對于王洛賓的事業相當重要,他們拍這部片子的目的便是要使更多的人知道“王洛賓”這個名字,讓王洛賓有他應該得到的一切。
  三毛的心一點點地沉下去,肚子里發出一聲聲冷笑:得到的一切!哈,這一切是什么?不過是多得能埋人的鮮花,響得會震聾耳朵的掌聲,撐死人的飯局,累死人的講演,煩死人的采訪,這些,她三毛已經厭倦得不能再厭倦的東西,令她疲累得不能再疲累的東西,竟可笑地成為一個79歲老人追求和經營的事業。孔子說:“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洛賓,他當是從心所欲的年齡,是他沒有達到這种人生境界,還是他善良敦厚,不忍拒絕別人對他的請求?
  洛賓,你是身不由己,對不對?
  三毛抬眼看王洛賓,見他正興趣盎然地听著導演言詞懇切的話。
  感覺到三毛在注視自己,王洛賓側過頭去,微笑著問三毛:“你覺得怎么樣?”
  問句的內容雖然是商量的內容,語气卻是盼望的語气,盼望著三毛的答應,而且他的表情分明非常自信,自信三毛一定會答應下來。協助自己拍戲。
  三毛机械地點點頭,心已經下沉到了谷底,失望,太失望了!
  三毛的人生觀太矛盾了。對于名利,她也是追求的,渴望的,放不下的,年輕的時候,她也希望自己能出類拔萃、引人注目,正因為希望得太強烈,那份极端的好胜心,使她對數學老師的那次當場羞辱無法忍受,一直耿耿于怀,造成了她背負了一生的暗藏在自信背后的自卑心理,自卑和自信在她的身上是一体的兩面,她越要在眾人面前表現她的自信,就越說明她的自卑。
  “天生我材必有用”,生命,每一個生命,都必須具有价值,生命,便是价值的實現和求證。個体生命的价值只有在群体中才能顯現出來,再孤絕的生命,其价值都只能在別人的眼中得到求證。
  “追名逐利”,不過是將生命价值的求證用一种比較通俗的話來表述罷了。這個詞之所以總給人一种不愉快的感覺,大概是因為它用了“追”、“逐”二字,在人的眼前制造出一個貪婪的形象。
  也有人認為是沾了“名”、“利”二字,因為這兩個字總讓人聯想到庸俗。事實上,“名利”真這樣俗嗎?當然不俗!如果將“名利”放到廣義上去理解,“名利”不過是很原始、很自然的東西,追名逐利便也成了生命的歷程的另一种表述。
  可惜的是,名利的追求和獲得,最終總要与名利的束縛和牽絆重合在一起,成名之后便有盛名之累,而且是名越大,就越累得厲害。于是,逃世,脫俗等麻煩事便來了,苦苦地追求名利之后,一旦擁有,對淡泊名利的追求便又來了。所謂“有高世之才,必有遺俗之累”。
  這樣的矛盾本是有了社會以來,人類最古老,最長遠的矛盾,世上人皆如此,三毛自然也不能例外。不過,絕大多數人都能順應這种矛盾,情緒上不會有太大波動。但對于天生神經敏感,身心成熟階段又在自閉于社會之外的狀態下渡過的三毛來說,這個矛盾便成為無計可消除的內心深處的巨大痛苦了,這個痛苦伴了她一生。
  叔本華有一句名言:“人生,真如一個鐘擺!”
  三毛的鐘擺便在不堪紅塵喧囂,追求片刻安宁的逃世和難耐桃源寂寞,渴望人情溫暖這兩個极點之間作大幅度的搖擺。
  1979年,荷西死后,三毛難忍悲痛,本想自殺,隨荷西同去,念及雙親健在,實不忍為。她說:我愿意在父親、母親、丈夫的生命圓環里做最后离世的一個,如果我先去了,而將這份我已嘗過的苦杯留給世上的父母,那么我是死不瞑目的,因為我已明白了愛,而我的愛有多深,我的牽挂和不舍便有多長。
  所以,我是沒有選擇的做了暫時的不死鳥,雖然我的翅膀斷了,我的羽毛脫了,我已沒有另一半可以比翼,可是那顆碎成片片的心,仍是父母的珍寶,再痛,再傷,只要他們不肯我死去,我便也不再有放棄他們的念頭。
                         ——三毛《不死鳥》。
  1980年5月到1981年夏,三毛在荒蕪的大加納利群島的海邊社區隱居了一年多的時間。
  這次隱居是一次苦修——
  望著那片牛羊成群的草原和高高的天空,總使我覺得自己實在是死去了,才落進這個地方來的。
                         ——三毛《銀湖之濱》
  1981年5月,台灣新聞局駐馬德里代表劉先生給三毛打了一個長途電話,邀請三毛回台北參加台灣1981年度廣播電視“金鐘獎”頒獎典禮。
  隱居以前便決心要老死海灘,不回紅塵的三毛在電話中一口回絕了,但放下電話后,她的心緒久久平靜下來,思凡之心一動,便再也無法苦修下去,于是一個電話撥通家里,听見母親的聲音,便脫口而出:“媽媽,我要回家了。”
  三毛回到台北,“三毛熱”旋即席卷了台灣,三毛被評論界稱為台北的“小太陽”,成為少男少女們狂熱愛戴的青春偶像。
  在紅塵中呆久了,三毛又渴望做一個普通人起來。
  1987年,台灣當局開禁,准許台灣部分居民回大陸探親,不愿人家叫她“台灣女作家”,希望人家叫她“中國女作家”的三毛,听到這個消息后,抱住鄰居中的一個退伍老兵,又哭又喊:“我們可以回大陸了!我們可以回大陸看祖國了!”
  三毛很快就制定好了回大陸的計划。
  1989年,她第一次回大陸,回故鄉,場面轟轟烈烈,熱熱鬧鬧,她盡情地哭,盡情地笑,滿腔“血濃于水”的故鄉情揮洒得淋漓盡致。可是悲喜過后,三毛卻感到一种乏力的虛脫,和鄉親們在一起時說過的話,做過的事,所有的眼淚和歡笑,回想起來竟有些做作得像演戲,親密的場面很多,深厚的感情內涵卻挖掘不出多少。失重感困扰著三毛,同時,她的濃情似火的大陸行在台灣的家人中并沒產生太大的反響,這加重了她的難過。
  第二次回大陸,她慎重行事,輕易不暴露自己的行蹤。對王洛賓的訪問給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王洛賓的那個孤清冷寂,只有音樂的陪伴,沒有世人的打扰的家,產生了一种依戀感,她渴望和那同自己一樣,早年喪們的孤單老人同坐在門前看黃昏的晚霞和夕陽。她想,她和王洛賓在一起,便能使王洛賓的家成為他們的溫暖宁靜的桃源,沒有塵世的暄囂,也沒有遺世的寂寞,她的心將安定下來,不再搖擺,不再流浪。
  离開新疆后她去了出生地四川。在一次座談會上,三毛快樂地說:“我一直在等你們同一個你們都很關心的問題,可你們一直沒問,你們為什么不問我,你丈夫去世快11年了,你要不要再組建一個家庭?你打算什么時候結婚?”
  這是三毛孀居11年,第一次自己主動提出關于自己再婚的話題。
  然后,三毛又自問自答道:“我希望今后能回大陸來,也希望一位先生能讓我愛讓我敬……他首先要能彌補我缺乏大陸生活的空白,用他的人生經驗來指導我。”
  三毛的這位先生,是不是已經有了實有的人,具体所指是誰,恐怕只有三毛自己和上帝才知道了。
  第三次來大陸之前,她同几個好友的談話,已流露出明顯的准備定居大陸的想法。
  在同王洛賓的通信中,她已把王洛賓當作她的知己,她甚至將一种人生的觀望,人生的信仰,寄托在王洛賓的身上,她在他的聲名被埋沒了60年,卻忍辱負重,任勞任怨,在默默無聞之中仍不放棄對音樂的愛和追求的品質上,發現了一种人生境界,并將和王洛賓生活在一起看作是自己人生的升華和完滿。
  可是,王洛賓卻讓三毛失望了!
  王洛賓以怎樣的方式來生活,這本身并無絲毫不對的地方,三毛對他失望,并不能因此評判王洛賓的品質有問題,因為三毛的標准只是她個人的標准而已,并不能憑她的好惡來斷定人的好坏。
  三毛失望,是因為她把王洛賓視為了知己,但王洛賓并不是她的知己,他承擔不了她對他的感情寄托和她的人生理想。
  三毛答應了幫王洛賓拍戲,她不忍拒絕他,她答應了,答應得毫不情愿,答應得完全違背心意。
  住進王洛賓家的第一天晚上,三毛在這個自己渴盼了這么久的地方,卻失眠了,不是因為太激動,而是因為心中的激情已被磨耗得所剩無多了。
  第二天清晨,三毛睜著一雙整夜無眠的眼,演了一段“三毛訪洛賓”。
  三毛几乎像個木偶似的任憑導演的擺弄,机械地重复著別人的安排,心中說:來吧,你們想怎么樣都行,三毛是一根蜡燭,他們說的,你們盡管拿去用吧,至于三毛,死好了,死好了……三毛的拍戲任務便是:身穿睡衣,踮起腳尖,輕手輕腳地把那三盤從台北帶來的“邊疆民歌”錄音磁帶放在王洛賓的臥室門前,好讓他起床后,在開門時有一個意外的惊喜……送過的禮物收回來,以別人設計的方式重新送一次。
  三毛沒有發火,心早已麻木了。
  所有的導演要求她做的細節,她全按照導演的標准來做了,可是臉上的表情卻死板板的,一點也不生動。
  拍了兩次,均未達到理想的效果。王洛賓的戲倒是一次便成功了。
  三毛面無表情地對導演說:
  “對不起,我不會拍戲!”
  聲音里也毫無感情色彩。
  導演害怕再一次得罪三毛,第三次拍的時候,拍了三毛踮起腳尖輕手輕腳走路的背影和一個看不出面部表情是好是坏的側面,便草草收工了。
  拍攝組撤离以后,王洛賓對三毛說:
  “你是不是不開心?對不起,我不知道你不喜歡拍戲。”
  “你的戲倒演得不錯。”
  王洛賓沒听出三毛話語中的諷刺意味。他坐到三毛的對面去,看著三毛的眼睛,歉疚地說:“昨天晚上你點頭答應時,我以為你是樂意的,是我照顧不周到,沒有注意到你的情緒。以后,你不喜歡做什么,你一定要告訴我,好嗎?”
  王洛賓溫柔的話語使三毛胸中凝固的冰塊漸漸融化了:“洛賓,我不喜歡演戲,尤其是和你演戲,我們之間一切都應該是真誠的,不需要任何假裝,你說對不對?”
  “對。你放心,以后我不會再讓他們叫你演戲了。”王洛賓和藹地說。
  “洛賓,我也不喜歡人多,我只喜歡同你單獨在一起,誰也不要來打扰我們,我們自己安排自己,好不好?”
  “好!”王洛賓爽快地答道。
  只要三毛開心,不管是什么事,他都會盡力去做。他發現,在三毛這個比他小了整整30歲的女人面前,他竟有些迷失自己的感覺。這個發現令他不知所措,不知所措是包含著幸福甜蜜的。
  三毛對王洛賓嫣然一笑,握住王洛賓的手說“:“洛賓,你真好!”
  听到這句話,王洛賓的心就像被熨斗熨過一樣,平展展的,溫嘟嘟的,真是有說不出的舒适与快意。
  王洛賓深情地凝視著三毛,告訴她:
  “你記得嗎?昨天晚上我在車上時說過要給你寫一首歌。”
  三毛想起昨晚她點頭同意拍戲后,王洛賓是說過這么一句話,只是她當時心情低落,今天早上又木偶似的被擺弄了一番,這句話已經記不清楚了,現在,經王洛賓提醒才想起來。
  三毛很難想象王洛賓一個晚上就為自己寫出了一首歌,她一臉愕然地問:“你寫好了?”
  “沒有寫,它全在這里面。”王洛賓指著腦袋風趣地說。
  三毛笑了,不愉快的情緒又被拋到了九霄云外,她連聲說:“快唱給我听听,快唱給我听听。”
  王洛賓放開三毛的手,走到鋼琴旁,坐下,掀開琴蓋便自彈自唱起來:你像熊熊的火炬燃燒了古老的枷鎖你自己播种純真的愛情不听偏見攔阻你無畏的宣告我們相愛沒有錯誰也不能把我們分開哪怕沒有親友的祝賀哎——我親愛的人是你把幸福帶給我你像高山的翠鳥敢從那雷電上飛過你說人間難得真情好事從來多磨讓我們相愛風風雨雨莫回頭人們終會向我們祝愿幸福永遠屬于你和我哎——我最親愛的人是你把幸福帶給我“是你把幸福帶給我”的余音還在三毛的耳旁縈繞,久久不絕,她的心依然深深地迷醉在王洛賓溫柔、婉轉、熱忱、奔放的歌聲里。
  這是寫給我的歌,這是寫給我的歌!洛賓,那歌詞真是你的心聲么?真的覺得是我把幸福帶給了你么?……三毛在心中甜蜜地想著,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
  是哪位哲人說過?“人最大的需要就是被需要。”
  三毛覺得滿足极了,幸福极了。洛賓,他是需要她的呵,他是希翼著她的陪伴的呵,他是盼望著与她同行的呵……王洛賓回過頭來,正好与三毛痴迷的眼神相碰撞,二人相視一笑,所有的情感和心緒全在這一瞬間交流完畢,多余的話已不用說,不必言傳,相互都能會意。默契,已達到了此時無聲胜有聲的境界。
  王洛賓輕聲問:“三毛,這首歌你喜歡嗎?”
  “喜歡,非常喜歡。”
  “我把它錄下來,送給你好不好?”
  “太好了!洛賓你真是個天才,這首歌是你一個晚上寫出來的?”
  “不是。這首歌是去年5月我在廣州舉辦音樂會時寫的。”
  “哦,原來是拿舊的來充新的呀。不過,雖然是舊的,但我一樣很喜歡。尤其是歌詞,寫得真好。”
  “詞是唐瑜寫的,确實不錯。”
  “好啊,洛賓,原來你不僅借舊代新,你還借花獻佛呀。”
  “咦,曲子可是我寫的,沒有曲子只有歌詞能成歌嗎?再說,這歌詞雖然不是我寫的,但一樣能表達我的思想感情。”
  “不算,不算,既然是你給我寫的歌,那就應該歌詞、曲子全是你作的才行,這首歌好是好,但不能算。”
  “好,好,好。你放心,寫是一定會寫的,但羅馬可不是在一天之內就建成的,我的歌也不可能是一個晚上就能寫出來的。將來一定寫一首送給你。”
  “不,不要一首。我要更多。”
  “好,更多。那我干脆變一只下蛋的老母雞好了,一天下一個,一個蛋就是一首歌,”王洛賓的風趣又把三毛逗得哈哈大笑,從一開始,不就是老人的這种翩翩風度吸引了她,讓她著迷嗎?
  他是在意她的呵!
  三毛能從王洛賓的話語行為中体會出深深的情意來,在這种溫暖的感覺中,她忘記了昨天到今天發生的一系列的不快,下降到快接近零點的心一下子又歡快地飛騰起來,簡直恨不能穿破胸膛,直沖云霄了。
  “洛賓,等著,我要給你一個大惊喜?我要讓你目瞪口呆。”
  三毛話音未落,人已跑進了臥室,關上了門。
  王洛賓呆呆地看著那扇門,心中有說不出的盼望,臉上喜悅的笑容不自覺地一直挂著,怎么也不下去。他的心有些急速地跳起來,似乎在擔心自己太衰老,對三毛的超級大惊嚇會承受不祝好一段難熬的等待!
  開鎖的聲音終于響了,王洛賓下意識地推了推眼鏡,睜大了眼睛。
  但門并沒有開,三毛的聲音從門后傳來:“洛賓,我要出來了,你把眼睛閉上,不許偷看哦。”
  三毛可愛得簡直像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
  王洛賓也被三毛感染了,連忙把眼睛閉得緊緊的。
  “洛賓,從現在開始,你在心中默數15下,然后再睜開眼。”
  三毛輕輕把門拉開,看見王洛賓果然把眼睛閉得好好的,便赶緊閃身出來,踮起腳尖躡手躡腳地走到鋼琴旁坐下。她理了理頭發,擺幽一個优美大方的姿勢。
  王洛賓默數著數字,心里納悶怎么一點聲音都听不到,15下數完了,他睜開眼睛一看,眼前卻什么也沒有。他又掃視屋子,這才發現三毛端坐在鋼琴旁看著他,眼神很深情,笑容很嫵媚。
  只見她身穿白衣黑裙,彩條飾裙的藏族服裝,飄飄的長發梳了上去,在腦后挽成發髻,臉上薄施脂粉,柔美,恬靜。
  王洛賓只顧睜著眼睛看著這一切,果然被惊訝得說不出話來,盡管他的心事先已作了充分的准備,一下子仍然有些無法适應,無法接受。
  三毛激動地說:
  “我是卓瑪!”
  “你……你是——”王洛賓竟有些語無倫次了。
  三毛見他緊張成這樣,禁不裝咯咯咯”地連聲笑起來,直笑得腰都直不起來,眼淚滲出眼角。
  “我是卓瑪!洛賓,我是卓瑪!”
  王洛賓這時也已經明白過來,他盯著興奮得滿臉通紅的三毛說:“你會牧羊嗎?”
  調侃的語气又出來了。
  三毛站起身來,走到王洛賓的面前,把手向他一伸:“快給我鞭子。”
  一邊說一邊還眨著眼睛。
  這下輪到王洛賓哈哈大笑起來:
  “原來你是一個不會牧羊的假卓瑪。”
  三毛被王洛賓的一個“假”字刺傷了,她嗔怪道:“哦,難道你是以鞭子的有無來判斷卓瑪的真假的嗎?洛賓,難道你不知道,關鍵的是心嗎?你知道嗎?為了這一次在你面前扮卓瑪,我的這套藏族服裝還是專門在尼泊爾訂做的呢。”
  王洛賓卻沒有回答三毛的話,徑直走到鋼琴前,又自彈自唱起那首优美得撩人心腸的《在那遙遠的地方》。
  在歌聲中,看著眼前三毛所扮的卓瑪,王洛賓恍人夢境,跌進了對往事的美麗回憶中,那個纏綿動人的“一鞭鐘情”的故事1940年春,若名電影導演鄭君里去青海拍片子,王洛賓有幸入選當了几天演員,和他演戲的是藏族姑娘卓瑪。
  卓瑪漂亮,洛賓瀟洒。攝影机鏡頭對著同騎一匹馬的他和她。他們疾馳,他們歡笑,他們神往。假戲真做,愛在滋生。
  戲散人歸,多情的卓瑪舉起手中的牧羊鞭輕輕落在王洛賓的身上,留下銀鈴般的笑聲,留下深情的一瞥,飛走了。
  受寵若惊的王洛賓撫摸著鞭子“抽過”的地方,心里漫出甜絲,熱乎乎的感覺,紅云騰上了臉頰。
  人有聚必有散,攝影机拍下了最后一組鏡頭,卓瑪和王洛賓要揮手告別,心里那個依戀、那個憫悵,弄得他倆神思不宁。
  卓瑪送了一程又一程。
  洛賓回頭張望了又張望。
  离情別意使28歲的王洛賓心潮起伏,感情跌宕,一首傳世之作《在那遙遠的地方》在駝峰上產生,那是他獻給卓瑪的一片痴情、一片厚愛。
                         ——引自冉紅《情意綿綿》
  一曲終了,王洛賓也從回憶中抽身出來,見三毛正專注地望著他。她那雙迷人的黑眼睛睜得大大的,一身藏服美麗合体,如云的秀發一縷縷如絲般柔順。
  “洛賓,我知道了,我應該准備一條鞭子,把它輕輕地抽打在你的身上。”
  三毛的聲音說不出有多么的嬌媚動人。
  這本該是一個非常甜蜜幸福的,令人心醉神迷的時刻,可是,王洛賓的心底卻不知怎么搞的生出陣陣酸澀來。
  他對三毛普通地笑了笑,手指下意識地敲擊琴鍵,飄出的是《青春舞曲》的旋律,王洛賓伴著琴聲,動情地唱起來——

  太陽下去朝陽依舊爬上來,
  花儿謝了明年還是一樣的開,
  美麗的小鳥一去無蹤影。
  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
  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
  別得那樣喲別得那樣喲,
  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

  凄惋的歌曲,王洛賓竟連唱了兩遍,尤其唱到歌詞的反复吟誦部分,王洛賓那悲槍、蒼涼的聲音竟至于有些哽咽起來。

  “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
  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
  ……”

  三毛一把抓住王洛賓的手,一直要看進他的眼睛深處去,她問:“洛賓,為什么老彈這首歌?”
  “我非常喜歡它。”
  “它表達了你的感情?”
  “是的。”
  三毛猜測王洛賓滋生了悲觀情緒,便鼓勵他道:“洛賓,青春不是小鳥一樣不回來的,時間不是這樣算的,青春不是一种年齡,而是一种心態,只要對生活滿怀熱情,就算是古息髦耋,也會感受得到生命的春風;如果對生活失去了追求的渴望,就算正值年少,也會未老先衰。對生命,對人生的把握,要達到“有智慧”,才算得上自由地把握,這樣的境界,又何限于晚年!人生70才成熟哩。”
  “恐怕人生60也就永遠和青春告別了。”
  不會的,洛賓,不會的。”三毛的語气急促起來。
  王洛賓苦笑了一下,沒有說話。
  三毛又說:“你不是說過你的年齡應該除去兩次監獄生活的19年嗎?”
  “我是說,我這一輩子,有19年沒有真正地活過。”
  “不,我不管。不管怎么說,反正你的實際年齡是60歲。”
  王洛賓見三毛如此認真地爭論,不好再說什么,只好陪著她笑。
  當年,卓瑪漂亮,洛賓瀟洒;如今,“卓瑪”依舊极有風情,韻味獨具,而洛賓已經老了,很老了。
  在和三毛通信的日子里,王洛賓不僅看三毛的信,還看三毛的書。三毛的作品,位吸引王洛賓的是那本具有大漠風情和奇异風光的作品集——《撒哈拉的故事》。
  看三毛的作品,王洛賓不知不覺地滋生著自卑感。正如評論家所評論的那樣:二毛很新奇。從小就有那么多困惑、那么多疑問、那么多傷情……顛狂的初戀,妙趣橫生的歐洲游歷,隨風飄蕩,任意東西……最后是神奇的愛情,大漠俠女……有生有死,有大喜有大悲,誰的半生,能經歷如此多的情趣?
  三毛很“帥”。她像一朵色彩絢爛、透著強烈生命力的火一樣的杜鵑,她情感奔放,大筆揮洒,落拓不羈,渾身洋溢著一股原始的沖力。她迎風翱翔,長發飄拂,充滿了征服者的野性。一個女人身上有如此的帥气,又有誰能不為之痴迷!
  三毛很柔情。她有“溫柔的夜”,也會“送你一匹馬”,她的題材雖然多樣,但都統攝在一個基調之中,充滿溫馨同情,是一個充滿愛的世界。
  三毛很聰明。她能“豬吃老虎”,能點鐵成金,能無心插柳柳成蔭,能看相,能“懸壺濟世”……總之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男女老少都只有自歎弗如的份了。
                         ——李東《風中飄逝的女人》
  面對這樣的三毛,王洛賓又愛又怕,愛的是這份眩目和丰富,怕的也是這份眩目和丰富,矛盾便產生了。
  但三毛的信,使這個矛盾并不是太明顯,王洛賓只是在极少數的時候會猶疑,會產生退縮的想法,大多數時候,三毛熱情的話語總是鼓勵著他,令他果敢地前進,感情以很快的速度升溫。
  愛,是不乏熱烈的,但根基卻不穩固。在信件往來中發展起來的愛,必是帶著不留痕跡的不合自然的勉強,有狂熱的成分在其中,并不踏實,且不自知。
  等到真正和三毛相對時,王洛賓才覺察到那個矛盾是一天比一天的越來越明顯起來,也越來越感覺無法調和起來。
  當三毛裝扮成卓瑪出現在眼前時,王洛賓觀望著這個比自己小30歲的女人,她的青春,她的亮麗,她的風情,她的光彩,她的一切,令他又愛又怕,又想靠攏去又害怕拉近距离,最后,由于自卑心理作祟,他還是在她的好意面前退縮了。
  幸福,就近在咫尺,不是不想要,而是怕要也抓不牢。
  他老了,不能像她的荷西那樣,陪她玩,陪她鬧,共著她的眼淚,共著她的歡笑。如果他不能比荷西作得更好,不能比荷西更能讓三毛幸福,他憑什么來取代荷西的位子?
  第二天,王洛賓照常去拍片子。拍片子回來,晚飯的時候,王洛賓告訴三毛他非常羡慕世界著名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和他情人的一段情史,那是一場美妙的精神之戀:他們相愛,但都不愿意和對方見面,惟恐通過音樂維系起來的友誼被過于實際和庸俗的東西破坏掉;他們始終保持著他們所認為适度的距离,在想象中和對方生活,最后感情升華到了超乎友誼和愛情之上的境界。
  王洛賓在講述這件事時,臉上是异常神往的表情,面露艷羡之色。
  王洛賓的結語是:“幻想出來的感情,再美妙,一旦進入實實在在的生活,被油鹽柴米所拖累,便會失去迷人的光彩。”所以,幻想的就讓它始終呆在幻想里,千万不要去親身接触它,所謂“只可遠觀不可近玩”,就是為了避免造成后悔和遺憾。
  三毛,敏感聰慧,她感覺到王洛賓說這段話是影射她和他之意,但她笑而不語,要讓王洛賓自己說明。
  王洛賓沒說什么,沉默了一會儿,又給三毛講了一個更加真實、生動的故事:王洛賓有一個朋友,是一個小有名气的美聲唱法的歌唱家,在4年輕的時候,愛上一個美麗的姑娘,但因為戰亂而失散了。他天天為她寫日記,好大一摞日記。20年后他得到了她的消息,這時候雙方都已有了自己的家,但他經常給她寫血書,信中只有一個大大的“愛”。她的丈夫溘然去逝后,他的妻子也為了他的一番痴情而主動提出离婚,以了卻他40年的相思。她手捧鮮花在机場接他,可他見到她后,卻倒抽一口冷气:她已不再是當年那個亭亭玉立的美少女,而是一個白發蒼蒼,滿臉皺紋的老太婆,他不由自主地冒出一句令人傷心的話:“你,哎呀你,你,你怎么成了這個樣子?”她為他買了鋼琴,布置好房間,請了好多客人來為他們祝賀,但他只住了三天,便偷愉溜走,不辭而別了。
  王洛賓說:“我的朋友做了一件傻事,他如果不去見她,心中會永遠有一個維納斯。他見了,一個美麗的形象毀滅了。”
  這次三毛不再沉默了,她皺著眉頭問:
  “洛賓,你是不是想告訴我,我們不該見面?”
  “我曾經想給你寫一封信,我一直覺得想象中的東西要比現實中的美。”
  三毛反駁他:“不!洛賓,我們同他們不一樣,一點也不一樣,我認識的是你的現在而不是過去。”
  听到三毛提到過去,王洛賓更加黯然:“三毛,現在和過去不應該也不能夠對立起來。我們倆都是有過去的人,而且我們的過去并不輕松,我們都無法拋得下。”
  三毛知道,王洛賓這話指的是她和荷西。想到荷西,她的內心深處便有一种巨大的悲痛折磨著她,使她的心像浸在冰水里那么寒冷,荷西,是她一生一世的愛呵。
  那天晚上,三毛和王洛賓沒有再多說話,兩人都抱著悶悶的情緒,猶豫,灰心,沮喪,全都來了。
  第二天早晨,三毛病倒了:周身疼痛,頭暈目眩,起不了床。
  王洛賓請來醫生,為三毛精心治療,還買了各种各樣的營養品和水果,來給三毛進行保養。
  但是,他本人卻很少到三毛床前陪他說話,他當然也去三毛的房間看她,說說閒話,鼓勵在异鄉病倒的她勇敢一些,堅強一些。但每次他停留的時間并不長,小坐一會便离去了。他告訴三毛片子要赶緊拍出來,于是几天一整天他都隨拍攝組四處走動,沒完沒了地拍起來,三毛很少能找到他。
  到了第五天晚上,三毛再也無法忍耐下去,她不明白王洛賓到底有多忙,成天見不到他,在她生病的時候,她是多么希望王洛賓能陪在她左右,給她唱唱歌,講講故事埃即便他真的那么忙,他難道就不能為她的病而暫停一下么?何況不過是拍片子這等事。可見,她在他心中并沒像她想象的那么重要,甚連拍片子都比她生病還要緊。
  她想起王洛賓有天晚上告訴他的那些所謂“距离產生美”,“幻想總比現實要美好”的話。
  是的,他在暗示他,他在提醒他,他們根本就不該見面,或者說,他根本就沒有渴望過同他的見面,他根本就不希罕她來陪伴他。
  洛賓,你根本就不在意我呵!
  看著床前的台燈,燈光透過一層薄紗中,柔柔地照出來。
  “哎呀,洛賓先生,原來你也喜歡在合燈上罩上一層紗巾埃”“對。你也是嗎?”
  “我台北的家中,所有的台燈都被我罩上了薄紗。洛賓先生,你是因為什么原因才這樣做的?”
  “因為我……”
  “洛賓先生,請先別說出來。我們各拿一張紙來寫,看想的是不是一樣。”
  這是三毛第一次拜訪王洛賓時,和王洛賓的一段對話,后來,他們把想法寫在紙上后,拿出來對,兩張紙上都赫然寫著:“朦朧”!
  這一次三毛在王洛賓家住,王洛賓為她布置房間時,特意把這盞台燈搬了過去,只因為三毛喜歡。
  三毛盯著台燈發出的朦朧的光,痴痴地想著。
  她又想起下飛机的那天,王洛賓像哄一個小女孩那樣耐心地哄她;她因演戲而生气,他又誠心誠意地好好勸解她;他為她唱《是你把幸福帶給我》,說那代表著他的心聲;可是,也許那只是他的待客之道而已,并沒有什么特殊的意思。
  而且他這么忙,每天挂在嘴邊最多的一句話便是拍片子。
  三毛的淚不知什么時候已流了下來。
  哎,你有多么傻呵!人家并不凄清,并不孤獨,有那么多人陪著他,他在人群之中活得很快樂,很自在,很得意,怎么會寂寞?哎,你好多情呵!
  凄清、孤獨、寂寞的是你,不是別人,你還去可怜別人,其實,最可怜最需要慰藉的是你自己呵!
  洛賓,你說得對,我确實不該來的,我們确實不該見面……三毛對著台燈喃喃自語,心中已有了要走的想法。既然洛賓不需要她的陪伴,她又留下來干什么?

  錯誤啊,錯誤!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戲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鄭愁予
  新疆戈壁大沙漠,畢竟不是撒哈拉沙漠,她不能像當年那樣找到歸宿。
  第二天,三毛覺得心境平靜了許多,不再像前几天那樣大起大落。身体狀況也覺得好了許多。
  晚飯的時候,三毛對王洛賓說:
  “今天由我下廚,我來炒菜,你嘗嘗我的手藝。”
  王洛賓卻客气他說:“那怎么行呢?你的病還沒全好,而且你到我這儿,你是客呀,怎么能讓你做呢?”
  王洛賓講這話時,本是一般性的客套,但說者無心,听者有意,一個“客”字把三毛傷得很厲害。
  三毛強壓住內心情緒的浮動,堅持下了廚房。
  炒菜的時候,伴著鍋鏟的聲音,在王洛賓家九天以來,心情上所經歷的失望、委屈、抑郁、气惱、沮喪……全都涌了出來,攪和成一种复雜的苦味。
  洛賓,你和我的追求不同,你追求的是在人群之中的喧囂和輝煌,而這是我最強烈的逃避。
  洛賓,我們誰都沒有錯,你有你的方式,我有我的方式,我錯就錯在,在想象中把你看作我的良師,我的益友,我的偶像,我的知己,我不應該這么輕易地就把我的情感,我的人生希望和理想寄托在你的身上,而不管你是否能夠承擔,是否合适于承擔,是否愿意承擔,是否歡喜承擔。
  我們并不适合,遠遠超出于你所煩心的問題:年齡。
  你說得對,我太不了解你,我對你的了解來自于書本和想象,而這兩樣東西,都并不可靠。
  我太輕狂,我以為自己用第一感覺就能看得清你,看得准你,看得對你。我告訴你,我這次來就是為了完成對你的百分之百的了解,我卻沒有料到,在我完成這個百分之百的時候便是我不得不离開的時候。
  因了解而分手,這是許多談戀愛的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我卻糊涂了。
  還是你說得對,“想象的東西總是要比現實的東西美好”,是的,距离產生美,我也和你的那個歌唱家朋友一樣,干了一件傻事,失去了美好的東西。
  我們和他們确實不一樣,他們是陷在過去的回憶中,忽視了現實的變遷,而我,我既不認識你的過去,也不認識你的現在,我只是盲目地輕率地就想用你的方式來引導我的路,忘記了買鞋之前要試鞋的常識,一切來得太勉強太勉強。
  洛賓,初見你得到的感覺是一粒种子,我用想象作了它的土壤,用了一見鐘情式的狂熱作了它的肥料,在初訪大陸的興奮心情的這种溫暖濕潤的大气候下,它長成了一株大樹,枝繁葉茂的,翠綠蒼郁的,可是結出的卻是一枚苦果,就讓我把它吞下吧,這是我种下的樹,我自找的。
  洛賓,可是我還是有責怪你的地方。
  你即然早就想在信中告訴我,你不想讓我們再見面,你為何不痛痛快快地把這封信寫出來?你為何不干干脆脆地把這封信寄給我?你何苦委屈你來求我的全!如果你當真決定求我的全,你又為何不好事做到底,為何非要我滿怀的希望碎成塵灰?
  洛賓,如果你愛我,你這樣做,就暴露了你的怯懦;如果你不愛我,你這樣做,又說明了你的虛假,這兩者都是我所不希望在你身上發現的,也許,我最大的錯誤就是把你當作一种人生的偶像,我崇敬你呵!
  不該來,不該來的……
  不該來,就該走了吧……
  菜炒好了,擺好了桌子,三毛叫王洛賓吃飯。
  王洛賓高高興興地答應著,邊盛飯邊對三毛說:“我要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你听了一定會歡喜的。星期六晚上,我要請一些朋友來家里,我們要為你舉辦一個華爾茲舞會,一來歡迎你到新疆,二來祝賀你病愈。你說好不好?”
  王洛賓一邊埋頭盛飯,一邊說了這番話。
  三毛听著,所有的對來這儿的懊悔和對要离去的傷感匯成一股怨責之气:舞會,舞會,你以為我的心情很好,對這樣的事情會很歡喜是不是?
  朋友,你的朋友很多,你根本就不需要也沒有時間來每天黃昏的時候,憂傷地坐在門前看夕陽。
  你不愿跟我面對,我自會离開,決不讓你為難,你又何苦三番兩次地置我于我厭倦的境地?
  王洛賓低著頭,只顧自己說得高興。他是真心實意的高興,從三毛的作品來看,他以為三毛一定愛著這种气氛輕松活潑,形式熱情奔放的聚會的,而且這些天,他一直忙著赶拍片子,對自己多少冷落了三毛感到自責,他希望能通過這种方式來彌補。
  他的錯誤和三毛一樣,都是從對方的作品來把握對方,卻沒有想到,即使是寫實性,原始再現性最強的文學作品,它的主人公也只是以作者為原型創造出來的文學人物,再真實也不等同于作者本人。如果憑借文學作品來把握作者,即使作品再具有表達真情實感的自傳性,把握住的都只是幻像,不是真實,只是側面,不是全部。
  他認為三毛是高興的,沒有看到三毛的臉上已堆積起了厚重的烏云,暴風雨馬上便要來臨。
  三毛越想越委屈。越想越气惱,怨責之气漸漸充塞了整個胸膛,像一只火藥桶,一點即爆。
  點火的是三毛自己。她借故王洛賓給她的飯盛少了,便歇斯底里大發作了:“我殺死你!”
  喊完,便立即收拾行李,馬上搬了出去,住進了旅館。
  此時的三毛,便正趴在旅館的席夢思床上,把臉深深地埋進去,回想著這些天來發生的一切。
  無法再呆下去了,在這里,已沒有什么能令她激動,令她興奮,令她希翼,令她渴盼,已沒有快樂可尋,已沒有留下來的意義,走吧,走吧!
  想到這里,三毛一縮身,從床上爬起來,馬上打了電話到民航局,訂好了當天飛往喀什的飛机票。
  三毛神往的地方是敦煌,她希望能在莫高窟的一個洞穴里,一個人靜靜地呆上一個小時。她在旅伴偉文(在莫高窟從事研究工作)的幫助下實現了這個愿望。
  獨自進入洞穴后,看著菩薩,三毛跌入了一种“禪”的境界里——“我打開了手電棒,昏黃的光圈下,出現了環繞七佛的飛天、舞樂、天龍八部、攜帶眷屬。我看到了畫中燈火輝煌、歌舞蹁躚、繁華升平、管弦絲竹、寶池蕩漾——。
  壁畫開始流轉起來、視線里出現了另一組好比幻燈片打在牆上的交疊面面——一個穿著綠色學生制服的女孩正坐在床沿自殺,她左腕和睡袍上的鮮血疊到壁畫上的人身上去——那個少女一直長大一直長大并沒有死。她的一生電影一般在牆上流過,緊緊交纏在畫中那個繁花似錦的世界中,最后它們流到我身上來,滿布了我白色的外套。
  我嚇得熄了光。
  ‘我沒有玻’我對自己說,‘心理學的書上講過:人,碰到极大沖擊的時候,很自然的會把自己的一生,從頭算起——。在這世界上,當我面對這巨大而神秘——屬于我的生命的密碼時,這种強烈反映是自然的。
  我仆伏在彌勒菩薩巨大的塑像前,對菩薩說:‘敦煌百姓在古老的傳說和信仰里,認為,只有住在率天宮里的稱——下生人間,天下才能太平。是不是?’我仰望菩薩的面容,用不著手電筒了,菩薩臉上大放光明燦爛、眼神無比慈愛,我感應到菩薩將左手移到我的頭上來輕輕撫過。
  菩薩微笑,問:‘你哭什么?’
  我說:‘苦海無邊。’
  菩薩又說:‘你悟了嗎?’
  我不能回答,一時間熱淚狂流出來。
  我在彌勒菩薩的腳上哀哀痛哭不肯起身。
  又听見說:‘不肯走,就來吧。’
  我說:‘好。’
  這時候,心里的塵埃被沖洗得干干淨淨,我跪在光光亮亮的洞里,再沒有了激動的情緒。多久的時間過去了,我不知道。
  ‘請菩薩安排,感動研究所,讓我留下來做一個掃洞子的人。’我說。
  菩薩歎了口气:‘不在這里。你去人群里再過過、不要拒絕他們。放心放心,再有你回來的時候。’我又跌坐了一會儿。
  菩薩說:‘來了就好。現在去吧。’……”偉文看見從洞里走出來的三毛,她的眼睛是空靈的,清澈無比,不呆滯也不渾濁,沒有大悲也沒有大喜。
  偉文看著她,產生了一种她似已不在人間的感覺。她就在他身邊一起走下山頂,他卻覺得她竟恍如隔世般的縹緲和不真實起來。
  三毛,她是否已在菩薩面前勘破紅塵,覺得人生已盡?大概是吧……偉文想著。
  是三毛的眼神令他產生這种想法的。
  兩人慢慢走著,登上了一個山坡,三毛站在上面,放眼一望,戈壁大沙漠瀚海一般展現在她眼前,如詩如畫,如泣如訴。
  三毛轉過頭來對站在自己側身后的偉文說:“要是有那么一天,我活著不能回來,灰也是要回來的。偉文,記住了,這也是我埋骨的地方。”
  三毛從王洛賓家中負气而走后,王洛賓几小時之后赶到華僑旅館,但三毛已經坐上了當天飛往喀什的飛机。
  听到這個消息的一剎那,洛賓整個人愣在了原地:三毛,你走了?你就這樣走了?連聲道別的話也不留給我。
  你怎么一撒手說走就走了呢?
  哎,你還是走吧,你本來就不該來,我這么一個已近棺材的老頭,根本不值得你為我做什么。還是早走的好……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分得越早,傷痛便會越少,不必拖到分都分不開了卻又不得不散的時候,趁現在大家都能承受得住分离,走吧,走出我衰老的生命,走出我衰老的心,你的容顏依舊燦爛如花。
  只希望你從此能快樂起來,不要老生著我的气,我不值得你如此惦記。一切都是我不好,我自卑,我懦弱,在愛情上,我已邁不動步子,是我冷落了你,對不起,對不起……王洛賓痴痴地想著。
  服務小姐看他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好心告訴他:三毛并沒有退掉房間,臨走時說是過几天就會回來。
  王洛賓這才從痴想中回過神來,心中又泛起了希望的漣漪。
  王洛賓回到家,家中沒有了三毛,沒有了那如花的笑臉,那如鈴的笑聲,原本就空空蕩蕩的房子更加寂寞和冷清起來。
  沒有擁有過也就談不上失去。三毛沒有來之前,房子是一樣的房子,卻并未感到有多么不能忍受的孤單。三毛一來一去之后,不能忍受的孤單便折磨著王洛賓了。
  坐在三毛的房間里,這是他親手為她布置的房間。
  他坐在三毛坐過的椅子上,擰開台燈,燈光從薄紗中上遺出來,那溫柔的光暈,是他和三毛共同愛著的朦朧。
  朦朧之中,人愛做夢。王洛賓看著燈光,漸漸地眼前像罩了一團煙霧那般,成了模糊一片。又漸漸地,回憶的閘門開了,許多畫面在這片模糊中清晰地顯現出來。
  “洛賓,我是卓瑪!”
  三毛穿著白衣黑裙的藏族服裝坐在鋼琴旁的情景浮現了出來;……“洛賓,人生70才成熟呢!”
  三毛抓住他的手,不許他再唱“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的情景浮現了出來;“那我以后應該找一個叫”攜老”的才行!”
  三毛一身牛仔裝,敏捷地對答著他的情景浮現出來了;三毛的一笑,三毛的病容,三毛的嬌態,三毛的一舉手一投足,三毛的每一句話,三毛的每一個眼神,全部像電影的蒙太奇手法那樣閃過他的腦際。
  王洛賓閉上眼睛,黑暗之中,三毛的笑聲又響起,“咯咯咯”地不停。
  王洛賓离開三毛的房間,走進自己的臥窒,從書桌的抽屜里取出一封信來,像捧著件稀世珍寶般的小心翼翼。
  這是他和三毛最初的兩次見面后,三毛從台灣寄給他的第一封信,他永遠難忘他讀它時的欣喜与惊悸。
  那是1990年5月15日,距离他和三毛相識的時間僅僅一個月。
  這天早晨,王洛賓像往常一樣,被小鳥的啁瞅聲從夢中吵醒,站在陽台上,呼吸著早晨新鮮的空气,沐浴著早晨稀薄明朗的陽光,做完一整套老年健身操,之后,他走到門口打開信箱。
  自從1989年5月,廣州舉辦“王洛賓优秀作品音樂會”后,王洛賓聲名大振,不少人從全國各地給他寄來信件。
  這天,王洛賓又收到大量信件,他粗略地掃視了一下信封,發現:有一封寄自台北市南京東路。
  字寫得相當有個性,字体斜斜的,且全都斜上右上角,仿佛展翅欲飛似的。
  王洛賓覺得這种字体很眼熟,應該在哪里曾經見過,卻一時想不起來。
  王洛賓首先拆開了這封信,一看落款處,赫然寫著兩個字:三毛!
  王洛賓立即想起了一個日前來拜訪自己的不速之客。
  風塵仆仆、瀟洒帥气的女牛仔,秀發披肩、長裙飄曳的窈窕淑女,思維敏捷、富有才華的女作家,初次見面時,那個叫“三毛”的女人,給他留來的印象全都浮現出來。
  王洛賓把信看了一遍,又仔仔細細地看了一遍:公元1990年4月27日。
  我親愛的朋友,洛賓:
  万里迢迢,為了去認識你,這份情,不是偶然,是天命。沒法抗拒的。
  我不要稱呼你老師,我們是一种沒有年齡的人,一般古俗的觀念,拘束不了你也拘束不了我。尊敬与愛,并不在一個稱呼上,我也不認為你的心已經老了。
  回來早了三天,見過了你,以后的路,在成都,走得相當無所謂,后來,不想再走下去,就回來了。
  閉上眼睛,全是你的影子。沒有辦法。
  照片上,看我們的眼睛,看我們不約而同的帽子,看我們的手。還有現在,我家中蒙看紗巾的燈,跟你,都是一樣的。
  你無法要求我不愛你,在這一點上,我是自由的。
  上海我不去了,給我來信。九月再去看你。
  寄上照片四大張,一小張。還有很多,每次信中都寄,怕一次寄去要失落。想你。新加坡之行再說,我擔心自己跑去李豪不好安排。秋天一定見面。

  三毛

  王洛賓的手顫抖了,心震惊了。他不該相信這是真的,信中熱情直率的文字所表露出的情意在他的心中引起的激蕩就像一塊不大但也絕對不小的石頭扔進了平靜如鏡的湖中,聲音清脆,漣漪蕩漾。
  看著三毛寄來的照片,王洛賓有些不敢相信這一切。
  太快了,太突然了。
  三毛在照片中對他笑著,牽引著他走入了一個輕靈美妙的瑰麗的夢,這“金霄”似的夢,好像帶著花朵的幽香,令他80歲老人的心竟跳起了青春的舞步。
  從此,王洛賓開始了同三毛的鴻雁傳書。1990年5月至1990年8月,短短16個星期的時間里,他們通信達到了15封,平均一個星期一封,而且台北和烏魯木齊,一南一北,相距万里。這樣遠的距离,這樣高的通信頻率,恐怕熱戀中的青年男女也就不過如此吧。
  在和三毛通信的日子里,王洛賓常常剛把回信寄出去,就盼望著三毛的下一封來信。這种盼望的心情使他想起自己的一段故事,年少輕狂的夢。
  王洛賓年輕的時候,有過兩次坐監獄的歷史。在監獄里,他愛上了女看守撒阿黛。當時撒阿黛只有18歲,溫柔漂亮,純洁善良。每天早晨她出現在監獄中的時候,便是犯人們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所有的犯人都把目光投向她,屏息斂气。王洛賓愛上了撒阿黛,但他也只是和其他犯人一樣,隔著鐵窗靜靜地看著她,他的愛雖然很熱烈,但他并沒有向她表達過自己的心意。在他的眼中,她是天使,她是精靈,他不能讓自己這個囚犯去親近她,他認為這是對她的褻瀆。
  他為她寫了一首歌,名字就叫《撒阿黛》,他每天都在心中反复吟唱這首歌,每天都盼望著她叮叮當當的鑰匙響。

  我喜歡坐在大門外撒阿黛
  了望那遠方的山崖撒阿黛
  在那山崖的一角撒阿黛
  飄浮著美麗的白云彩撒阿黛
  我喜歡渠邊的小樹林撒阿黛
  隨著那晨風搖擺撒阿黛
  每當小樹隨風搖擺撒阿黛
  白云彩輕盈地飄過來撒阿黛
  我喜歡冰雪的天山撒阿黛
  我喜珠火熱的瀚海撒阿黛
  我喜歡純洁的自云彩撒阿黛
  白云彩就是你撒阿黛撒阿黛

  如今,三毛也帶給了他這种盼望的心情。
  三毛的信中,常有鼓勵王洛賓,勸王洛賓忘掉年齡的話。三毛的春風般的話語總能化解王洛賓的悲觀和沮喪。
  這第一封信上,便有“我也不認為你的心已經老了”的話。
  后來,王洛賓又在三毛的作品中看到了一段關于年齡問題的論述:一個人是年輕或衰老,和代表年齡的數字扯不上關系,也不是外表的紅顏皓齒或鳩皮鶴發所能詮譯。真正能影響的,只有一個“心”字——你的心是否年輕?永遠不要向命運低頭,必須對生命抱有狂熱的態度。
  三毛本身自己便在實踐著自己的理論,王洛賓心目中的三毛便是一個風采不滅的,仍然青春飛揚的,有時候甚至幼稚天真得跟小女孩一樣的印象。
  對三毛的這段話,王洛賓最欣賞的便是“狂熱”這個詞。
  王洛賓給自己訂了個百年的創作計划,后來仍嫌不夠,便改成了五百年的拼搏計划,這簡直是一個絕頂大膽的設想,但王洛賓把它付諸實際行動中。
  王洛賓是新疆軍區文工團顧問。顧問是個閒職,但他的事卻不少,整天不是接待記者訪問,就是應酬社會活動,還得拆閱大量信件,信件中,除了慕名信而外,使是寄來的歌詞譜曲。不管這些詞是出自行家之手,還是門外漢學者試筆,王洛賓都一絲不苟地認真對待,這對于一個名家來說,這种毫不馬虎的敬業精神是難能可貴的。
  看著自己譜出來的一首首的歌曲,王洛賓覺得頗有些壯志凌云的感覺,這時,他總會亮開嗓子來一首《我吆著大馬車》:我吆著大馬車,直沖下南梁坡,那天上沒有星光,坡下沒燈火,大路上多顛簸,我心中卻快活,飛吧!飛吧!

  我的大馬車,
  路旁的白楊好像對我說:
  親愛的朋友慢些吧,
  小心翻了車。
  親愛的傻大哥,
  你不了解我,
  我身邊有個星星,
  照亮南梁坡。
  哎,咳!
  我身邊有個星星,
  照亮南梁坡。

  三毛,這個熱情開朗的女子,帶給了這個老人許久未体驗過的東西,他不用再坐在門前對著夕陽悲歎:“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每次王洛賓唱起這首《我吆著大馬車》,心中便忍不住地想:“我這种超乎常規的舉動,是不是也因為有了一顆星星?”
  可是現在,這顆給予他溫暖和光明的星星卻离他而去了。服務小姐說她并沒有徹底离開烏魯木齊,那么,她一定還會回來的,回到他的身邊來的,是不是?
  三毛,你會回來嗎?你一定要回來啊,沒有你在,我才知道自己是怎樣的需要你,不要叫我失去你,好嗎?
  王洛賓對著照片上的三毛喃喃自語,感覺中竟有些悲不自禁。
  王洛賓把三毛的信和照片放進抽屜里,收好。他慢慢步進客廳,坐到鋼琴前,掀開了琴蓋。他要唱歌,這是他多年來一直不變的習慣:心中有事便要唱歌,不管事情是好是坏,不管他的心情是歡喜是憂傷,他都要高歌一曲,盡情地在音樂的海洋里,讓音樂來抒發他的喜悅,減弱他的痛苦。
  這一次,他唱的是《我的情人你在哪里》:我的情人你在哪里?

  我的心早已隨你飛去。
  愛情使我把一切忘記,
  只有在痛苦中等待你。
  我的生命你在哪里?
  我的心永遠和你在一起。
  愛情果樹結的總是苦果,
  難道愛情的果實就是分离?
  我的光陰你在哪里?
  沒有你眼前失去光輝。
  我像夜鶯日夜在悲啼,
  一聲聲一聲聲呼喚著你。

  凄凄惶惶,神不守舍地熬了兩天后,王洛賓終于接到三毛的電話,電話中,三毛的聲音异常平靜,平靜得讓王洛賓覺得自己的熱情顯得好傻好傻。三毛不哭不鬧,王洛賓反而覺得害怕起來,有一种自己最終會失去這一切的預感。

  最美最動人的東西,他終于還是錯過了。
  王洛賓放下電話,便赶到了華僑旅館。
  敲開三毛的房門,兩人都站在原地不動。

  三毛穿得很簡單,白襯衣配洗得泛了白的牛仔褲,王洛賓從未見過她這么朴素的裝扮,她的長發編成面條麻花辮垂在胸前,臉上未著脂粉,清新淡雅得像一個女大學生。
  兩人都呆呆地站著,互相打量著對方。王洛賓的目光是詢問的,迷惑的,焦灼的,欣喜的;三毛的眼神則如她的裝扮一樣的朴素,朴素得几乎是透明的,穿過了王洛賓的身体,飄浮在不知名的地方。
  王洛賓凝神注視著三毛,一直看進了她那雙大大的黑眼睛里,卻捕捉不到她的眼光。王洛賓撒下网去,卻一條魚儿都沒网上。
  不知過了有多久,三毛的眼中突然有一抹色彩在跳動,但她卻立即閉上了眼睛,沒有讓自己的目光同王洛賓的交織,便一下子扑進王洛賓的怀中,嚶嚶地哭了起來。
  “三毛,別哭了,回來了就好。”
  王洛賓拍著三毛的背,像安慰一個离家出走,終于又回家來了的孩子。
  三毛听到這話,似乎哭得更傷心起來。王洛賓撫摸著三毛抽動的肩膀,也不自禁覺得悲楚起來,但他覺得有一种很詩意的美,美麗得他的心靈都為之顫動起來。
  “幸福中有美,幸福本身就是美;痛苦中也有美,并且美得更真實!”
  這是他年輕的時候寫下的一句話,沒料到當他晚年的時候,才真正真切地体會到,其中的滋味,那不是一种哲理意義的表述,而是內心情感的体驗。
  不管怎么說,她現在在他的怀中了,再多的風雨,再大的痛苦都過去了。一切都會重新開始,會好起來的。
  三毛把頭埋在老人的肩窩里,他的身体還很硬朗,還能給人以厚實的安全感,可是她已不想再在這上面停靠了。
  盡管去意已決,面臨別离,她仍有不舍的傷感之情。
  三毛在心中喊著:
  洛賓,回不來了,什么都回不來了,我已悟,我已悟!
  三毛哭夠以后,把王洛賓引進屋里,對他講述自己的旅途見聞:頭戴面紗的喀什婦女,制作精美、鋒利非凡的小刀,五光十色的工藝品,兩斤多重的大石榴,喀什艾提尕爾清真寺,農村的毛驢車……王洛賓見她說得興高采烈,便說:“真這么愛新疆嗎?”
  三毛點點頭,說:“這片土地很美麗,我很愛它!”
  頓了頓,她又說:“所以我才覺得別离它很傷心。·“別离?”王洛賓很惊訝。
  “對,再呆上一個星期,我就回去了。”
  “什么?一個星期?你不是說過至少要住上三個月嗎?”王洛賓顯得很緊張。
  “那是原來的計划,計划沒有變化快啊!”三毛的語气非常平靜。
  1990年9月7日,三毛從喀什回到烏魯木齊以后,在華僑賓館住了一個星期,便坐上飛往回四川成都的飛机,繼續她的大陸行。
  但最后,原定于四五個月才回台灣的她,不到原定時間的一半就飛回去了。
  她一到家,就挂了一個電話給朋友:司馬中原,開口便說:“我這次去看王洛賓,他并不像你所說的那樣。我去他家,一屋子的媒体人物和當地干部,我有种被耍的感覺。我原本只是想和他單獨聊聊的。”
  三毛走后,王洛賓悵惘地回到家中。
  他的居所座落在幸福路某干休所。
  王洛賓打開房門,空空落落的感覺直向他扑過來,他禁不住打了一陣寒顫,心中想起的是李清照的《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儿。
  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王洛賓去收拾三毛住過的房間,人已去,物依舊,說不出的凄清傷感。
  王洛賓在三毛的床上發現了三毛遺失下來的一只粉紅色的發針。王洛賓把發針捏在手中,看在眼里,痛在心底。他惆悵地將發針別到他的吉它的E弦上,后來,作了一首歌,几乎可以同《在那遙遠的地方》相媲美。

  我常撥弄著琴弦
  獨自漫步在海灘上
  琴聲那樣憂郁
  彈奏著丟盡惆悵
  今天我抱起吉它
  琴聲卻是這樣明朗
  像一只自由的白鷗
  追逐著海波浪
  雖然Sanmoor不在身旁
  琴聲卻是這樣明朗
  因為她的發針插在E弦上  啊
  我幸福的E弦
  奏起幸福的交響
  她那粉紅的發針
  曾經插在鬢發上

  王洛賓將這首歌郵贈給三毛,滿以為會收到三毛熱烈如往昔的回贈,但時間一天又一天地過去了,并沒有三毛的片紙只言。
  1990年11月23日,王洛賓率領新疆藝術團前往新加坡演出。
  演出回來后,疲憊不堪的他,不急著休息,卻立即打開了信箱。
  他在信堆中翻找著,終于有一封信跳入了他的眼帘:斜斜的字体,有力的筆触,地址是台北市南京東路。
  王洛賓迫不及待地把信拆開,讀著讀著,欣喜若狂的心卻沉到了谷底,再也感覺不到一丁點的興奮和喜悅。
  王洛賓沒有料到,這竟是他所能收到的三毛的最后一封信。
  洛賓:
  謝謝你記得我。
  想你已經回到了新疆。
  我是11月16日方才回到台灣。由香港回來的。
  家中有你的信在等我。
  星加坡的來信也收到了,STUVE比我長一些。是大學時在德國一同進修時的同班同學。
  想來新疆已經很寒冷了,但去過之后知道在室內不冷,比較放心。
  明年1991年,我因西班牙身份證早已過期,護照也將在近期內滿期了.所以被迫要回到歐洲去辦手續。大約是二月就飛去了,預備住半年或一年,以后回不回台尚不知道。
  我在11月14日,在香港与英國老友O’Sheal先生訂婚。沒有發新聞,沒有通知任何人,只兩個人悄悄出去吃了一頓晚飯。回台稟報父母,如此而已。
  海城一家,以及萍萍(您的孫女)和她母親,請一定問候。
  海城有几張照片,在我這里,如果給我海域地址,我可寄去給淘淘。非常感謝海城對我的招待。洛賓,我走了,祝福我未來的日子平靜,快樂。謝謝。
  未來我將住scafLand。回台只是看望父母而已了。
  謝謝你。也祝福你。
  楊老師請代我問候。李本草先生一同。
  平平上
  1990年12月11日台北市。
  1991年1月5日凌晨,王洛賓從廣播里听到三毛自殺的消息,各大報紙也爭相報道了這一新聞。
  噩耗傳來,如晴天霹靂,王洛賓悲痛欲絕,在三毛的最后一封信的末尾奮筆疾書,寫下了几行字:

  忏悔吧!
  忏悔安慰
  不了他人在天
  之靈
  實際上忏悔
  只是在責備自己

  洛賓

  1991年

  元月6日

  王洛賓去郵局發了唁電,去照像館放大了三毛的照片,框上黑邊。
  王洛賓對著三毛遺容,成天不斷喝著烈性酒,十天吞下了八瓶。由于酒精中毒,住進醫院。
  1991年4月28日,王洛賓和朋友們在杏花盛開的烏魯木齊市南公園舉辦華爾茲舞會,以此哀悼三毛。
  首先唱了三毛的《橄欖樹》,之后,王洛賓為三毛獻上了他的新作《等待》:

  你曾在橄攬樹下,
  等待又等待;
  我卻在遙遠的地方,
  徘徊又徘徊。
  人生本是一場類藏的夢,
  且莫把我責怪;
  為把遺憾贖回來,
  我也去等待。
  每當月圓時,
  對著那橄欖樹獨自膜拜,
  你永遠不再來,
  我永遠再等待!
  等待,等待,等待,等待,
  越等待,我心中越愛。
  這是獻給死者的戀歌。
  抒發了王洛賓的滿怀熱情。
  卻不知能否告慰死者的在天之靈?
  ------------------
  書路 掃描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