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肩負使命赴東北,掌握實權來“剿匪”; 白山黑水抗日火,暫時沉寂岡村美。 話說岡村宁次就任關東軍副參謀長后,1932年8月19日抵達奉天。 “九一八事變”時,關東軍在日軍中的規格還不高,其司令官一般由中將擔任。借1932年8月日軍机构和人事調整之机,關東軍司令部為擴大編制、提高規格,采取了關東軍司令官兼任駐滿全權大使及關東廳長官三位一体的体制。武藤信義大將被任命為軍司令官,陸軍次官小磯國昭中將被任命為軍參謀長,岡村宁次少將為副參謀長。 關東軍司令部是片面積龐大的建筑群,房間眾多。照理說司令部的几位主要首腦每人單獨使用一間辦公室是不成問題的,可岡村偏偏要和小磯國昭擠在一間屋里辦公,原因何在呢?原來小磯國昭此次來關東軍,是被荒木和真崎從東京總部排擠出來的,把他放在這里荒木等人仍不放心,特意囑岡村宁次監視他的一舉一動。盡管岡村多次向人表白什么“在軍中繁忙的情況下,參謀長和副參謀長同屋辦公是理所當然的”,但關東軍上下官位都清楚這是岡村的一項特殊任務,關東軍真正的參謀長是岡村宁次,小磯國昭不過是個已失去當時軍部實權首腦信任的擺設。 小磯國昭心里明白岡村的使命,并不情愿接受他來做自己的副手,還在岡村的關東軍副參謀長任命未發布時,小磯便找借口私下對岡村說:“你們‘陸士’第16期是陸軍的中堅,現在以你的好友永田和小(口克)為首發生分裂跡象。充當這個調停人的非你不可,所以你是絕對不能离開東京的。” 這個借口是冠冕堂皇的。在“陸士”16期的三羽鳥中,岡村宁次是老大哥与和事佬,岡村回憶說:“中、少佐時期永田、小(口克)之間的友情,极為密切,正所謂歃血為盟的同志。我們3人經常在彼此家里集會聚餐和交談,來往极為密切。永田在教育總監部工作的中、少佐時期与小(口克)之間平安無事,但從大佐時期轉入陸軍省,大家都任課長以來,由于公務上的接触及關聯到部下課員之間意見沖突等原因,以致率意直行的小(口克)和主張明斷是非的永田之間在性格上的矛盾暴露出來。因此,大佐時期后期,兩者之間出現了不睦的跡象。1932年2月,我由補任課長轉任上海派遣軍副參謀長時,曾向荒木陸相和真崎參謀次長建議:最近永田和小(口克)都預定要進級少將,但進級后絕對不要把二人安排在一起工作。因為在一座山上,放置兩只性格不同的猛虎是危險的。可后來人事變動的結果,他倆還是被放在了一起,永田任參謀本部第2部部長,小(口克)任第3部部長。6月份我由上海回東京時,听到了在部長會議上永田和小(口克)已發生激烈爭論的消息,我所擔心的問題,終于出現了。” 小磯國昭的這番話,要是在往常,岡村會認為是老前輩出于對他們“三羽鳥”的關心,而此時岡村党得“他對我去任關東軍副參謀長這一要職,似乎是站在反對論的一方”。但是,由于荒木和真崎的力荐,“似乎因為我是所謂的中國通,因而認為我是最适任者”。小磯國昭也只得接受。而且,作為安插在小磯身邊的一顆釘子,“我在關東軍副參謀長任內,為向中央部聯絡或報告,每隔數月就去一趟東京”。實際上是甩開小磯國昭,直接听命于荒木陸相和真崎副總參謀長。軍部規定的兩人任務分工,也是讓小磯去“指導滿洲國”,由岡村專門負責關東軍作戰、治安、情報等純軍事方面的工作。 岡村來關東軍就任后,首先面臨的是所謂“匪患猖獗”的局面:“我作為副參謀長先期出發,8月19日到奉天上任,接管工作极為忙碌,甚至連日記也未得好好寫。8月26日武藤司令官到任后,決定由我出訪第一線各兵團。8月30日訪問了錦州方面的第8師團。從9月2日連續4天,巡防了駐在北滿的各個兵團,在這4天中,就有3天從飛机上親眼目睹了3次成群的土匪的活動情況。” 9月2日晨,岡村在“遠藤(作戰主任)參謀的陪同下,乘小型客机出發,巡視第一線兵團。10時到達洮南,訪問了岩田守備隊長。午后到達齊齊哈爾,与旅團長、滿洲國省長懇談后在該地住宿。上午离開洮南時,就在洮南近前的開通附近,碰到了成群的土匪。他們看到飛机后就四散逃竄,我覺得有趣,就讓駕駛員盤旋了几圈。3日訪問了綏化的松木第14師團長,午后到哈爾濱訪問了廣徽第10師團長,并于該地住宿。這天上午在安達一呼蘭之間,從飛机上又看到成群的土匪,但他們從容不迫,似乎知道我們的座机不是轟炸机。4日傍晚到達吉林,訪問了多門第2師團后,當晚,宿于該地。5日清晨訪問了敦化的長谷部旅團長后,隨机將2名重傷軍官運往吉林。午后向奉天歸航中,又目睹成群土匪在伊通河谷聚集的情況”。 這是岡村宁次上任伊始短短几大內,乘飛机巡視東北從空中俯瞰到的情景。 他所說的土匪,就是我東北各地的抗日軍民。“九一八事變”發生后,日軍對東北的瘋狂侵略立即激起我愛國軍民的憤怒反抗。隨著日軍侵略范圍的迅速擴大,反抗的烽火很快也燃遍了遼、吉、黑3省。以東北軍官兵為主体,有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以及地方民團、保安隊、警察、民間秘密結社、綠林武裝等各階層群眾參加組成的各种名目的義勇軍風起云涌,對入侵之敵展開了英勇的斗爭。當時的情況大致如下: 遼宁:1931年10月以后,遼宁各地抗日義勇軍陸續建立起來。遼南有鄧鐵梅的東北民眾自衛軍,李純華、項青山的遼南救國軍。遼東有唐聚伍、郭景珊的遼宁民眾自衛軍。遼西有鄭桂林、耿繼周、蘇景陽的東北民眾自衛義勇軍。遼北有遼北蒙邊宣撫專員高文斌組織的抗日武裝。這些義勇軍的主要成員多是留在關外的東北軍和地方警政人員。由流亡在北平的東北各界人士組成的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向關外派出許多政治、軍事骨干,而李純華、項青山、鄭桂林、耿繼周、蘇景陽等部義勇軍都接受該會的領導。在張學良的秘密授意下,原東北政權所屬的部分武裝也奮起抗日,如遼宁省警務處長兼奉天市警察局長黃顯聲所部、奉天市公安督察長熊飛率領的騎兵總隊等等。地方民團也有積极抗日的,其中最著名的是錦西的聯庄會。1931年秋冬季節,日軍進攻重點在吉、黑兩省,遼宁省義勇軍的隊伍乘机迅速擴大,聲勢大振。 吉林:吉林省的義勇軍是在舊政權主要首腦降日后,軍隊中愛國官兵自發抵抗日軍進犯的形勢下成立的。1932年1月,在哈爾濱保衛戰前建立的吉林自衛軍,即是由依蘭鎮守使李杜、吉林副司令長官公署衛隊團團長馮占海、駐守哈爾濱的丁超旅和邢占清旅,以及駐守雙城的趙毅旅等愛國官兵組成。2月,吉林步兵第27旅營長王德林等在延吉成立中國國民救國軍,延吉、琿春、和龍、汪清等縣的警察隊、保安隊官兵以及紅槍會等民間秘密結社,也紛紛加入。不到半年時間,救國軍發展到數万人之眾。 黑龍江:在東北各地的抗日武裝中,黑龍江的義勇軍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徘徊觀望后才成立的。在“九一八事變”初期,馬占山率愛國將士江橋抗戰,曾給進犯日軍以沉重的打擊;但在馬占山降日后,黑省的抗戰聲浪很快沉寂下來。及至馬占山重新抗日,部隊的實力已大不如前。1932年10月,呼倫貝爾警備司令兼中東路哈滿護路軍司令、第2旅旅長蘇炳文和護路軍副司令兼第衛旅旅長張殿九等率部組成東北民眾救國軍,抗日斗爭再度高漲起來。 東北義勇軍成立初期,愛國舊軍人和知識分子發揮了先鋒、骨干作用。后來,大量農民加入了抗日隊伍;不少民間秘密組織如大刀會、紅槍會等以及某些綠林武裝也卷人了抗日的洪流中來。到1932年4月,即偽滿洲國建立之初,估計東三省義勇軍的總數已發展到30万人以上。 義勇軍興起后,對東北各處日軍展開了英勇頑強的戰斗,1932年夏秋季節形成抗日斗爭的高潮。据不完全統計,這一年義勇軍襲擊遼、吉兩省重要城市30次,其中襲擊奉天11次,襲擊長春6次,燒毀了奉天和哈爾濱的飛机場,破坏了撫順的日本發電所。遼宁的義勇軍乘日軍進攻北滿,南滿兵力空虛之机,控制了省內多數縣城,日軍被迫龜縮在鐵路沿線的縣市。關東軍承認“确有16個縣處于抗日勢力控制之下”,“沈海、營口線鐵路不通,滿鐵本線屢遭襲擊,夜間運行處于极其危險的狀態”。吉林義勇軍馮占海部于4月收复方正,5月攻克賓縣,7月再克榆樹,打死打傷不少敵人。据日偽方面統計,1932年夏,吉林參加武裝抗日的人數多達十几万人,抗日活動遍及18個縣區。 岡村宁次于1932年夏秋之交來關東軍上任,正是東北義勇軍勢力的高漲時期。他通過對東北各地的實地考察、巡視,感到解決所謂治安問題是首要任務。為此,岡村一方面給軍部打報告,要求從國內增派援軍;一方面通過偽滿政權加強所謂“法制”建設和地方武裝建設。1932年9月,日偽統治者發布了由岡村等人參与炮制的《治安警察法》,11月又頒行《暫行懲治叛徒法》和《暫行懲治盜匪法》,把義勇軍污蔑為“叛徒”、“盜匪”,可以格殺勿論。9月末,關東軍司令部指示成立由偽滿國務總理任委員長,軍政部、民政部為主体的清鄉委員會,在各省、縣設立由日偽軍政頭目組成的地方清鄉委員會。它們在各地网羅漢奸走狗,拼湊民團組織,進行各种反動宣傳和破坏活動。不久,日軍混成第14旅團和騎兵第4旅團分別于10月和12月先后增援到東北,增強了關東軍的實力。日本關東軍准備就緒后,武藤信義大將下令,由小磯和岡村具体負責指揮,向義勇軍發動了空前規模的大掃蕩。 其實,至1932年底,整個關東軍的人馬不足5万,它的強悍,主要在于軍隊的素質。關東軍以區區几万人馬,要向散布于東北廣大地區的20多万抗日義勇軍發動掃蕩,談何容易?岡村宁次帶著齋藤彌平太大性和遠藤三郎少佐等几個司令部高參,整日關在作戰室里埋頭搞掃蕩計划,并提出了“步步為營,重點突破”的作戰方針。 日軍進攻的矛頭,首先指向活躍在遼宁東邊道的以唐聚伍為總司令的遼宁民眾自衛軍。9月12日,關東軍以第1、第4騎兵旅團為主力,并從其他師團抽調部分步、炮、裝甲以及工兵等部隊,外加偽滿奉天警備軍的3個旅,開始向東邊道地區進攻。東邊道轄寬甸、桓仁、新賓、通化、輯安、臨江、柳河、輝南、金川、撫松各縣,該地區30年代初屬遼宁省。現通化、輯安、柳河等縣市划歸吉林省。 關東軍的這次軍事行動部署周密,采取了不同于以往一陣風似的作戰方法。首先用3周左右的時間以沈海、安奉鐵路沿線的要地為据點組成警備网;又在攻擊開始前,派出一支部隊從臨江向八道江進犯,切斷義勇軍向東部山林地帶轉移的道路。從日本國內增派的混成第14旅團也參加了這次“討伐”,并抽出部分兵力作机動,穿插于警備网內,逐漸向通化、桓仁一帶縮小對義勇軍的包圍圈。 10月11日,日偽軍分4路發動了總攻擊:西路從千金寨向新賓李春潤部,南部經風城向寬甸張宗周部,東路由朝鮮江岸向輯安、臨江王風閣部,北路從沈海路出發,經海龍、山城鎮向三源浦包景華部、通化孫秀岩部及唐聚伍所在的自衛軍總部進攻。日軍的裝甲車橫沖直撞,跟進的騎兵攻勢凌厲,迫擊炮和机關槍猛烈轟擊掃射,又出動飛机狂轟濫炸。在日偽軍猖獗進攻面前,自衛軍各部之間失去了聯系,各自苦戰一方,終因抵抗不住而節節敗退。唐聚伍的第37路軍司令王永成陣前投降,有的隊伍宣布自行解散。唐率領自衛軍總部和部分主力部隊,突出重圍,向北轉移。11月上旬,關東軍首腦再度集結重兵進攻自衛軍,在臨江一戰中,駐守該地的自衛軍徐達三投敵,由岡村宁次代表武藤司令官出面宴請“宣撫”。臨江失守后,馳援的郭景珊、惠空光、魏萌樓等部陷入重圍,自衛軍傷亡慘重,被迫向撫松轉移。日偽軍窮追不舍,11月下旬,又把“討伐”擴大到吉林省樺甸地區,自衛軍難以抵擋,唐聚伍決定將余部化整為零,進行游擊戰。但由于在冬季的原始森林里,部隊生存异常艱難。12月,唐聚伍、郭景珊先后退至熱河凌源縣,這時部隊僅剩千余人。 日軍在攻打東邊道的義勇軍得逞后,緊接著就轉向峋岩、庄河和鳳城等所謂遼東“三角地帶”。這一地區活躍著鄧鐵梅率領的東北民眾自衛軍和李純華所部遼南救國軍。日軍的進攻從1932年12月中旬開始,各路義勇軍奮起抵抗。12月下旬,鄧鐵梅率眾3000余人攻擊岫岩縣文家街守敵,擊斃日軍70余人,并包圍了守城的日軍,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不久,日偽各路“討伐隊”分頭進入岫岩以東的大營子地區,在大營子西南包圍了鄧鐵梅、李純華部義勇軍。經過激戰,義勇軍主力潰敗,鄧、李率余部突出重圍。日軍的這次“討伐”到1933年1月上旬結束,先后發生過50多次戰斗,遼南義勇軍大部潰敗。 按照岡村宁次制定的掃蕩計划,關東軍對遼東“三角地帶”完成“討伐”后,即開始向活躍于遼河地帶的黃顯聲、張海天部義勇軍進攻。1933年1月下旬,日偽軍分4路從太子河東側、奉山鐵路沿線、營口以及營口鐵路支線出發,邊掃蕩邊前進,逐漸在大高麗房和沙岭一帶縮小包圍圈。這次“討伐”破坏了義勇軍的許多据點,將部分隊伍繳械,迫使大部分義勇軍轉移或分散活動。 遼宁基本“安定”后,武藤和岡村等關東軍首腦,開始對吉林的義勇軍進行大規模“討伐”。這時,吉林各部義勇軍主力集結在東部密山至梨樹溝鎮和穆棱一帶(今屬黑龍江省)。李杜所部吉林自衛軍、王德林所部中國國民救國軍和丁超所部護路軍曾聯合對敵,被日偽當局稱為“滿洲國治安的一大禍根”。12月,關東軍司令官武藤信義批准了第10師團長廣瀨壽助的掃蕩計划,并為其增強兵力。1933年1月,第10師團各“討伐隊”向各部義勇軍猛扑過去。衛日,日軍國部支隊首先攻擊磨刀石隧道及東南方守軍,并向穆棱進逼,迫使義勇軍主力向綏芬河、梨樹溝鎮方向退卻,5日,日軍占領梨樹溝鎮。4日,日軍竹本支隊從下城子出發東進,5日進入綏芬河,日軍熊山支隊也于4日從下城子直扑密山,李杜所部于6日退出密山城向虎林方向轉移,日軍窮追不舍。9日,日軍汽車縱隊以最高時速進入虎林城內,李社部全軍潰散,李杜等乘雪橇逃到冰河對岸蘇聯境內,日軍追至時,見蘇聯邊防軍正荷槍實彈在江那邊等候,未敢作進一步行動。飯冢支隊于8日占領七星河鎮后,向寶溝進犯;13日,丁超等率部投敵。日軍在掃蕩密山地區的同時,又在小綏芬河方向進攻王德林部,義勇軍在東宁力戰不支,王德林等率2000余官兵退人蘇聯境內。在此以前,馮占海部義勇軍于1932年10月向吉林市進軍,直抵郊外,因關東軍在城內有重兵駐守,防務堅固,不得不撤退。義勇軍在渡飲馬河時,突然受到日偽軍襲擊,損失慘重。11月后且戰且行,經長岭、瞻榆等地,于1933年1月退到熱河。 關東軍在黑龍江省進攻的主要對象是重新抗日的馬占山所部官兵和蘇炳文、張殿九等人領導的東北民眾救國軍。 1932年4月,才當了“滿洲國”軍政部長沒几天的馬占山,在黑河通電抗日。6月初,關東軍司令部令其第14師團向齊齊哈爾附近集結。接著,該師團所屬的第28旅團及部分偽軍侵入海倫,對馬占山部進行“討伐”。日偽軍首先切斷馬占山各部隊間的聯系,包圍殲滅了一部分義勇軍;并派日軍北進,切斷馬部退路。7月27日,日軍在慶城附近借助濃霧,伏擊了馬占山率領的精銳部隊2000余人,打死打傷300余人;次日夜,又圍殲了露宿在林中的馬占山余部。在馬部的犧牲官兵中,日軍發現了一具50歲左右留有胡須的矮個子尸体,于是吹噓擊斃馬占山的電報、文件滿天飛,日偽軍爭相報功請賞。實際上馬占山早在27日的伏擊戰中,已率領少數人突圍進山,不久收拾殘部,繞道于10月間到達扎蘭屯与蘇炳文匯合。 關東軍擊潰馬占山所部主力后,仍不得安枕。10月1日,蘇炳文、張殿九在海拉爾宣布成立東北民眾救國軍,部眾有5000余人。馬占山舊部朴炳珊、鄧文等也率部堅持抗日。朴炳珊、鄧文和蘇炳文商定聯合進攻省會齊齊哈爾。朴炳珊率隊攻占克山,向齊齊哈爾進發,途中被日軍騎兵阻擊,無法前進,轉至訥河、克東一帶活動。鄧文部攻下安達后,因嫩江水大無法渡河,回師明水駐防。朴炳珊与日軍激戰20余日,部隊損失慘重,退守拜泉。11月20日,拜泉失守,朴部瓦解。朴炳珊只身經大連到內地。鄧文部亦于1933年初退至熱河。日軍在向朴炳珊、鄧文所部義勇軍進攻的同時,投入了更大的兵力向蘇炳文部發動攻擊。10月7日,日軍向駐守在富拉爾基車站防線的救國軍張玉挺團進攻,日飛机大炮狂轟濫炸,救國軍傷亡甚眾,被迫撤退。11月11日,關東軍司令部令各部日軍消滅集結在嫩江右岸、興安岭以東、中東鐵路沿線的救國軍。29日,由日軍混成第14旅團和第14師團騎兵第1旅團編成的服部支隊從齊齊哈爾出發,于12月1日攻占扎蘭后,繼續向西北進擊。3日,關東軍偵知馬占山的指揮部設于海拉爾的面粉厂內,即令轟炸机前往轟炸。4日夜間,馬占山、蘇炳文率部乘火車离開海拉爾,5日晨抵滿洲里以西的中蘇邊境,向蘇聯邊防部隊交出武器后,馬、蘇及其殘部4000余人被允許暫居蘇聯境內。 至1933年春,也就是武藤、小磯和岡村他們組成關東軍新首腦班子半年后,東三省各部義勇軍在日軍圍剿面前,除少數堅持斗爭外,絕大部分先后遭到失敗。武藤信義大將是只過問“大事”的司令官,而小磯又不為軍部所信任。所以,岡村宁次是扑滅自“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人民抗日高潮的實際指揮者。千千万万義勇軍戰士為反抗日本侵略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表現出的中華儿女決不當亡國奴的民族气節和英雄气概,將永垂史冊。 隨著抗日義勇軍的失敗,日本侵略者以為他們在東三省的統治逐漸安定了下來,關東軍司令部便把奪取熱河提上了日程。欲知其占領熱河的計划是否得逞,且看下章分解。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