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二十七章 誘降納叛



          誘降“弟子”閻錫山,伯川滑頭兩面安;
          又与重慶建密線,不了了之未成款。

  岡村宁次在華北職任上的主要勸降對象閻錫山,可是個大名鼎鼎的人物。
  閻比岡村年長一歲,1883年10月8日出生在山西省五台縣河邊村。閻家是個小地主,其父閻書堂后來在五台縣城開了家錢舖,以放印子錢為生。錫山字伯川,別號龍池,乳名万喜子。他6歲時生母曲月清去世,因繼母不養前家子,便由外祖母領去撫養。9歲入私塾念書。幼年時期的閻錫山有家歸不得,雖然外祖母疼愛,但寄人篱下,被人白眼看待,使他受到很大刺激。所以此人小時的性格就与一般孩童不同,他有時沉默寡言,有時頑皮難管,有時馴順,有時狂暴。12歲時与同窗曲滿堂玩耍失和,竟掏出小刀把對方刺傷。因此,孩子們都說:“万喜子不是好惹的,還是离他遠些好。”
  閻錫山16歲從外祖母家回來,成完親便到錢舖學商。在父親的教導下,照料舖面,印錢帖子,記帳算利息,協助父親做投机生意。僅兩年多的時間,便把放貸小債主那套精打細算、唯利是圖、投机鑽營的手段掌握得八九不离十。1900年底,閻書堂在做銀兩与制錢換兌的投机生意中跌了跟頭,欠了別人的債,只好轉讓出錢舖帶著儿子跑到了太原。閻錫山經五台同鄉介紹,到繁華的柳巷裕盛客棧里當伙計,混口飯吃。
  時值義和團運動失敗,清政府宣布實行“新政”,開辦各种新式學堂就是其中一項。在山西,1902年(清光緒28年)首先成立了山西大學堂和農林、法政、武備等學堂。因而,投考新式學堂就成了一些人做官為宦的階梯。閻錫山對于在客店里當小伙計是不甘心的,因此,當山西武備學堂的招生簡章公布后,他便鼓起勇气報名應考。初試時,做了《韓信將兵多多益善論》的論文;口試時,他態度謙恭,應答靈便,深得考官們的賞識,遂被錄取。1904年7月,閻錫山被選送到日本學習軍事,先人振武學校,并在那里加入了中國同盟會;1907年正式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正巧那時岡村宁次從日步兵第49聯隊調到該校擔任清國留學生隊區隊長,所以他倆也算有一段師生關系。1909年,閻畢業回國歷任軍事學堂教官、監督和新軍標統(相同于團長)等職,辛亥革命爆發后,發動太原起義,一躍成為山西大都督,此時年僅28歲。從1911年起,直到1949年他66歲時逃离大陸止,他執掌山西大權長達38年之久。
  抗戰全面爆發后,閻錫山被國民政府任命為第2戰區司令長官,指揮晉綏所有部隊。下轄第6、第7兩個集團軍,蔣系湯恩伯的第13集團軍一度歸他領導,朱德為總司令的第18集團軍名義上也一直在他的麾下。他參加抗戰,但態度始終不堅決。他的戰區內,日軍、蔣嫡系部隊和八路軍并存,他要部下“學會在三個雞蛋上跳舞,哪個也不能踩破”。所謂“存在哲學”是他的思想基礎。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陷后,他先逃到臨汾,轉年2月日軍進攻臨汾,將他赶到黃河邊晉陝交界的吉縣。從此他在那里安營扎寨,選擇一偏僻山溝開鑿了大量窯洞,取名“克難坡”,把山西省的党政軍各大机關悉數安置在這里。
  因為閻青年時期在日本呆過五六年,對日本人有好感,所以几任華北日軍首腦均認為他是親日的,一直希望拉住他對付蔣系勢力,特別是在華北的中共勢力。1940年春,多田駿秘密曾派人往吉縣克難坡見閻,提出日、閻雙方消除敵對行為,互相提攜剿除在山西的八路軍、決死隊,日軍則完全交還閻本人及各軍政要員在太原的財產。閻提出要日方先給他裝備30個團,所有兵員、武器、糧食、經費均由日方負責。因為山西全境富庶之地悉被日軍占領,分散部署的晉綏軍部隊給養困難,單單集中在克難坡的數万机關、學校及直屬部隊的吃飯問題,閻都無著籌措。但是,多田駿不見兔子不撒鷹,雙方的密談沒有具体結果。
  1941年7月,岡村來華北方面軍上任,他認為只要閻錫山能真心投降,要甚給甚,不必斤斤計較條件。他派特使田邊盛武赴汾陽,与閻的特別代表趙承綬會談,雙方于8月11日達成協議,內容主要是:(1)閻、日取消敵對行為,共同防共;(2)日方先給閻裝備50個團,撥發步槍5万支,机槍5000挺,重机槍500挺;(3)閻第一步進駐隰縣或孝義,將小船窩渡口(吉縣屬)讓給日方,閻通電脫离重慶政府。日方將晉中10縣交給閻方接管;(4)第二步閻進駐太谷,日方將山西政權全部交閻,再給閻裝備50個團;(5)第三步閻進駐北平,日方將華北政權交閻,組織“華北國”。
  這個賭注下得不小,對閻頗有吸引力。但閻与日方達成協議的根本目的是“存在”下去、擴大實力,所以他遲遲不肯公開表態降日,而希望從具体條件入手。同年11月,閻又派趙承綬由孝義經汾陽到太原,与岡村特使規定了履行汾陽協定的細則:(1)雙方部隊為避免沖突,分別在太原、汾陽、臨汾成立辦事處,以資聯絡;(2)交換物資:閻以桐油、水銀、生漆、桃仁等物資向日方換取布匹、西藥、紙張、机械器材等物;(3)交換情報:閻、日雙方駐當地部隊,經辦事處互相交換八路軍活動的情報;(4)晉綏軍兵員征募可由日方組織的傀儡政權協助;(5)日方撥給閻華北聯幣1200万元,華南儲幣500万元;撥給糧食5万石。等等。
  閻錫山与日本的秘密協議,被中共在山西的負責人薄一波等獲悉,感到事態嚴重。因為閻如果降日,不但是對全國抗戰的一次重大心理打擊,而且閻、日聯起手來對付八路軍,后果不堪設想。于是,決定通過輿論捅出閻、日秘密協議,同時,發動各界民眾開展反投降運動,使閻一時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題。
  1941年11月30日,八路軍駐山西辦事處代表王世英在克難坡求見閻錫山,原來由閻的交際處約定談話15分鐘,但在這次關鍵性的談話過程中,王世英抓住閻投降的危机問題,對時局作了較詳細的分析,談話一直延長了3個多小時。這次談話在3個問題上使閻有所畏懼。第一,日本只有南進才能解決它的戰略物資困難問題,不會北進。因為閻一直認為日美不會開戰,這樣美國就不會公開援助中國。第二,蔣介石在全國人民壓力之下,不會降日(閻當時得到的情報是蔣要投降,蔣汪合流,組織親日政府,故他要先一步投降,竊据華北)。因為蔣一投降,他的政治資本就完了,人民會起來打倒他。第三,閻又問假如蔣介石投降,你們怎么辦呢?王世英回答:我們的態度很明确,領導全國人民抗戰到底,爭取最后胜利。誰投降我們就打誰。
  閻、王兩人長時間的談話,使在外面等候接見的人焦急不安,而侍衛人員則在窗外偷听。他們對這次談話十分重視,主要是想了解八路軍的態度,閻也想乘机摸摸中共的底。談話次日,王世英即返回延安。閻雖有与日“合作”的想法,但已有所顧忌。
  岡村和閻各自的代表,后來又進行了兩個來月的商談,日方堅持要閻先离開克難坡進駐孝義,發表脫离重慶政府的通電,然后才能履行上述細則。閻則以黃河以西的工厂机器尚未運回河東為理由,堅持日方要先履行細則,再行進駐孝義,發表通電。這時,趙承綬由太原發電給閻報告:從商談過程中來看,日方确是誘降,不是合作。嗣因日本准備太平洋戰爭,國內物資緊張,岡村不能如數撥出閻所要求的武器、物資、款項。同時,蔣介石獲得閻和日方勾結的情報,派遣徐永昌和賈景德,由重慶來到克難坡,允撥閻軍的欠餉并增加軍政費用。在這种情況下,閻遂將趙承綬召回克難坡,靜觀時局變化,履行汾陽協定問題,也就暫時擱置下來。
  見閻不降,1942年2月岡村決定以武力威逼,揚言要向克難坡和閻所控制的晉西進攻。這确實威脅到閻的生存問題了。閻錫山乃于4月初發動“晉西保衛戰”,動員所有力量開赴前線,獎勵晉綏軍官兵每打死1個日本人賞洋100元,并許諾給士兵娶妻,以鼓勵士气,改變過去恐日降日的想法。日軍駐晉部隊卻根据過去的經驗,對晉綏軍非常輕視,公開說:“閻錫山的軍隊根本用不著打,只要在槍頭上挂一頂日本軍帽就嚇跑了。”由于日軍輕敵,閻又做了种种准備,所以日軍在孝義縣蘇宋庄和汾城縣華靈廟的戰斗中受挫。至此,岡村宁次后悔不應逼閻過急,于是又派特使与閻談判。
  閻錫山稱:“我們与日軍來往是策略,并非真投降。”對這個錢舖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山西不倒翁,無論是東京的東條英机,還是身在北平的岡村宁次,誰都摸不透他真實的想法。岡村對他的參謀長安達二十三中將說:“閻錫山曾把中國人騙遍了,他派誰當代表,都當不了他的家,必須与閻直接談判,才能解決問題。”
  在岡村宁次的堅持下,雙方于1942年5月6日在离克難坡不遠的吉縣安平村舉行會談,閻錫山被迫親自出席。因為岡村通過這兩年的几次大規模“肅正作戰”,已嚴重地削弱了中共方面在華北的力量,隨時可以騰出手來打擊他。日方出席者的級別也不低,計有華北方面軍參謀長安達二十三中將、第1軍司令官岩松義雄中將和該軍參謀長花谷正少將、偽山西省長蘇体仁等。會議內容:在閻錫山方面為:(一)申述亞洲同盟与中日兩國之利益;(二)在彼此互相需要的合理條件內進行合作;(三)請日方表明此項合作,是否日本的國策,抑或地方的意見及對待中國的方針等等。在日軍方面為:(一)強調東亞共榮圈的胜利,促間早日投降;(二)向閻提出“覺書”,促其通電脫离蔣介石方面,如當時發表通電,立即交付聯幣300万元,步槍1000枝;(三)關于汾陽協定應允之武器、物資、款項等,因數目太大,須陸續交付。
  閻錫山對日方提出的問題,以一切准備尚未完成為借口,表示通電脫离重慶方面和向日投降,須再加考慮。因而會議沒有達成協議,日方也將所帶的聯幣、槍支,原物帶走。
  這次安平會談未獲結果,岡村大失所望。閻錫山畢竟不同于汪精衛,民族气節多少猶存;他手下的那幫晉綏軍將領,也不同于麇集在汪周圍的漢奸政客,不會答應向日本人投降。為了离間間与重慶方面的關系,搞心理戰,岡村下令把閻跟日軍首腦接触時拍攝的照片,用飛机大量散發到重慶、西安等地。同時,以武力積极壓迫閻部,在稷王山一帶擊潰閻的第34軍,在孝義淨化村殲滅了趙瑞、楊誠兩個師,并聲言要大舉進攻閻管區,以逼閻早日投降。閻也不示弱,高喊保衛晉西,雙方關系已成僵局。但閻駐太原、汾陽、臨汾的辦事處仍然存在,雙方的人員來往直到日本投降從未間斷。
  岡村對閻的勸降雖沒有成功,但達到了使閻錫山在軍事上消极避戰,日軍得以在山西專事對付八路軍的目的。
  對晉系以外的其他雜牌軍,岡村的勸降工作取得了成功。“我到北京就職后,了解到管轄區內很少有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但有不少以上將、中將為司令的國民党地方軍。這些地方軍大都是各派系的舊軍閥,目前雖接受中央政府的軍餉,對蔣介石卻未必忠誠。只要避免和他們作戰,即可減少犧牲,節省兵力。因此,我要求各軍司令官、師團長等對國民党地方軍進行誘降工作。結果非常奏效。從1942年春開始,這些將領陸續投誠,到1943年秋几乎全部歸順我軍。其中最大的一股,是龐炳勳的軍隊”。
  龐炳勳原是馮玉祥的部下,1931年蔣、馮、閻中原大戰時,在蔣介石的暗中收買下倒戈反馮。蔣介石升他為第40軍軍長,以后又兼任國民党軍委會北平分會委員。長城抗戰之役,他升任第10軍團總指揮,接著晉升為陸軍中將,改任第3軍團軍團長,在台儿庄戰役中立過功勞。武漢會戰后,國民政府對軍隊体制進行了改革,廢除了軍團名號,龐炳勳遂改任集團軍上將司令,駐扎在豫南一帶。西北軍從上到下歷來有倒戈的傳統,而這次龐炳勳降日,竟然是在一個小小的日軍少尉的說服下實現的,令人瞠目。
  這個日軍少尉名叫田中徹雄,畢業于日本東亞同文書院,既擅長漢語,又通曉中國情況,來華服役后被安排在日第12軍的策及机构工作。此人深知中國人一貫墨守“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的信條,常常不經請示單槍匹馬地跑到中國軍隊中勸降。這次他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報判斷龐有降意,便又只身跑到龐的駐地,一番威脅利誘后,居然使這位統領7万大軍的集團軍上將司令表示投降。可是,他的“超群功績”并未得到上司的獎賞,反而指責他:“小小少尉,竟然未經命令隨意潛入敵陣,破坏了軍紀。”令他十分苦惱。
  消息傳到岡村那里,他認為下級指揮官指責田中少尉触犯軍紀不一定有道理,原因是“考慮到今后為了殲滅龐炳勳的7万軍隊,不得不犧牲眾多部下,而如果田中的工作獲得成功,則可避免這种犧牲”,遂決定表彰田中徹雄。1943年5月23日,岡村親自赶到開封,听取了這位“降服7万人的好漢”的事跡介紹,不僅頒發了軍功獎狀,還贈給他特地從國內寄來的一柄軍刀。
  在岡村任華北日軍最高指揮官期間,國民党各路雜牌軍總共有30万人左右降日,其中有龐炳勳、孫殿英、孫良誠、張嵐峰、李守信、吳化文等部。据日方統計,整個中日戰爭期間,非蔣介石嫡系的降日雜牌軍共約40万人,而華北地區即占3/4。可見,岡村等人勸降工作的“成績”之大。
  開展對重慶方面的“和平”工作,是東條英机曾秘密囑托岡村宁次的又一項重要任務。
  岡村來華北不久,便找到他的老相識殷同建立了与重慶的電訊聯系。殷同早年畢業于日本陸軍軍需學校,他与其同窗汪時璟、王大禎等回國后都离開了軍界,分別在政界、財界活動,相當有名。岡村很早就与殷同認識,30年代初岡村任關東軍副參謀長時,殷同常奔走于北平和長春之間,傳遞消息。簽訂塘沽停戰協定后,為了協商与該協定有關的東北与華北之間的交通及其他問題,殷同作為何應欽的私人代表,在北平和大連等地跟岡村頻頻接触,彼此私交密切。
  1942年8月,殷同与在重慶的王大禎接上了聯系,9月,蔣介石秘密派特使何沛石潛來北平与岡村“交換意見”。雙方雖未達成什么原則性協議,但一致同意通過殷同一王大禎之間建立的聯絡線磋商“和平條件”。為此,岡村指示“方面軍參謀部編制了密碼,將我軍通訊兵秘密派駐殷同私邸,并由我簽署一份防哨線通行證交給了何沛石”。不料,同年底殷同突然病死,岡村又請“賦閒”在北平的汪時璟代替殷同,繼續和王大禎聯系。從此,“北平与重慶每周交換電報一二次,但內容多為議論,對方態度強硬,几乎沒有什么實際效果”。特別是在1943年工1月下旬召開開羅會議以后,丘吉爾、羅斯福和蔣介石相互确定,在徹底戰敗日本以前誰也不得与之單獨媾和。加之在這一年,歐洲戰場上蘇軍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會戰的胜利,開始轉入反攻;在北非戰場的德、意軍隊被全部肅清后,英美軍隊在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島登陸,墨索里尼政權垮台;在太平洋戰場,美軍于8月攻占阿留申群島,10月克所羅門群島的新喬治亞島,11月克布根維爾島,同時攻占吉爾伯特群島,日軍節節敗退。在這种有利態勢下,蔣介石自然更不會按照日本所提出的條件与之情和。
  用“拉”的辦法不能瓦解重慶方面的抗戰意志,同時,在太平洋戰場形勢日趨惡化的情況下,日陸軍主力卻始終被牽制在中國戰場上抽不出身來。東京大本營遂決定孤注一擲,重新發動對國民党軍隊的大規模軍事進攻,以武力摧垮重慶政權,或許能進而改變整個戰爭態勢。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中日雙方軍隊的最后一次大規模會戰——豫湘桂大會戰。
  這次大會戰從1944年4月開始至年底結束,歷時8個多月。是抗戰爆發以來時間最長的一次會戰。岡村宁次指揮華北日軍首先在河南開仗,揭開了大會戰的序幕。欲知他如何猖狂表演,且看下章細說。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