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十七章 伊拉司馬斯·達爾文


  一八七九年二月,達爾文七十周歲了。德文雜志《宇宙》為慶祝他的七十壽辰出版了專號,其中刊載了一篇達爾文傳略,寫得很不錯,這個傳略主要是根据達爾文連同他所發表的著作清單一起寄給耶拿的普賴耶教授的那份材料寫成的。這期雜志上還有一篇恩·克勞斯博士談達爾文的祖父伊拉司馬斯·達爾文及其科學著作的文章。克勞斯舉出了祖孫之間的一些很有趣的相似之處。達爾文對這篇文章十分滿意,他寫信感謝克勞斯對他祖父的盛情厚愛,并請求克勞斯允許把這篇文章譯成英文發表。
  達爾文的動机之一是希望為這篇英譯文寫前言,以便從他自己這方面1堅決駁斥對他祖父的攻擊,這些攻擊常常包含在對這位已故老人的回憶文章之中。象往常一樣,達爾文想盡可能完整地熟悉題材,他的侄子2雷吉恩爾德·達爾文給他提供了許多有价值的材料,其中包括伊拉司馬斯一本很出色的對開本記事本,根据這個本子,達爾文得以對他祖父所從事的工作和愛好了如指掌,簡直“就象在同已故老人交談一樣”。此外,達爾文打開了他父親的一個箱子。這個箱子被稱為“舊文書箱”,達爾文過去從沒有打開過,原來箱子里裝的全是舊書信,其中有几百封伊拉司馬斯的來信。所有這些材料,在達爾文為《宇宙》雜志上克勞斯那篇文章的英譯文寫的前言中都用上了。這個前言雖然名為“篇前簡介”,實際上它比克勞斯的文章本身還長,并且實質上是一篇他祖父的小傳。這項工作對他來說是一項新的,卻又使他感到無比快慰的工作,因為有一段時間他完全醉心于研究他的祖父及其著作了。在達爾文所有的前輩中,伊拉司馬斯·達爾文确實是一位最有風趣的和最有天才的人。
  --------
  1見查·達爾文為恩·克勞斯《伊拉司馬斯·達爾文》一書(1879年倫敦版)寫的前言性的文章。——作者注
  2按達爾文親屬表,應是“堂弟(cousin)”(見《達爾文生平及其書信集》英文版第3卷第219頁,中文版第1卷第11頁)。——譯者注。


  伊拉司馬斯·達爾文廣學博覽,知識淵深。他曾在劍橋的圣約翰學院攻讀古典作品、數學和醫學,對詩歌頗感興趣,注意科學技術上的一切新發明。他在愛丁堡大學學完了醫學教育課程。伊拉司馬斯有著活潑的性格、惊人的智力,他的言談總是引人入胜,妙趣橫生。當他還是一個十六歲的孩子的時候,他姐姐寫信要他在齋期節制飲食,他頑皮而又幽默地給她回信說(這封信,查理·達爾文在他祖父生平概略中引用了),在齋期他吃牛肉、羊肉和鵝肉,“因為哪一种肉都是草本植物”,然后,信里用整套整套的話對節制飲食大加稱贊,突然又打斷話頭說,“對不起!叫我去吃晚飯了,餓得要命”。
  愛丁堡大學畢業后,他就在諾丁漢開業行醫,由于一開始就受到挫折,遂遷居利奇菲爾德。在那里他很快治愈了一個病人,在這以前這個病人是當地所有醫生都認為已無法救治而拒絕搶救的。這件事立即使伊拉司馬斯獲得了卓越的開業醫生的好名聲。他不僅很快在利奇菲爾德出了名,而且在附近各地也出了名。收入逐年迅速上升,達到年收入一千英鎊的高水平。這并不妨礙他接納貧苦患者,有時還對他們進行巨大的救治工作。
  但是,伊拉司馬斯一生中從沒有局限在開業行醫上。在他從一個患者家到另一個患者家去的途中,乘馬車作遠途旅行途中,他為了不浪費寶貴的時光,而發明了一种有頂部采光和便于閱讀的裝置的特制馬車。
  伊拉司馬斯·達爾文熱烈歡迎十八世紀下半葉由重大技術發明(如發明并使用蒸汽机等等)所引起的工業、運輸業和農業的大發展。他同蒸汽机的發明者詹姆斯·瓦特親近起來,成了他的朋友。在伊拉司馬斯的周圍聚集起一個當時的先進人物的小團体,有盧梭思想的追隨者、自然崇拜者,熱衷于科學和發明的人。常在這個小團体里活動的還有著名化學家普利斯特利,此人因對動植物的气体交換進行了出眾的試驗,揭開了大自然這兩界的相互關系的秘密而著稱。普利斯特利的學術著作后來受到克·阿·季米里亞捷夫的高度評价。伊拉司馬斯同地質學家黑頓、著名的美國人本杰明·富蘭克林以及盧梭都有書信來往。他同達爾文的外公喬賽亞·韋季武德——藝術瓷器的發明者關系也十分密切。
  一七七七年,伊拉司馬斯對植物學特別感興趣,并且建立了(三人一起!)專門的利奇菲爾德植物學協會,該協會專門翻譯林納的著作《植物的系統》和《植物的分科》。在這個時期,伊拉司馬斯在利奇菲爾德郊區買下一小塊土地辟作植物園。由于這种興致,他開始寫他的第一部敘事詩。直到晚年他才開始發表這些詩。
  最初發表的是敘事詩《植物園》的第二集,標題是《植物之愛》,后來發表第一集《植物經濟》。兩集詩都博得了讀者的好評。這完全是一种獨特的詩种——它把古典的,對韋季武德的瓷制品來說也很有特色的古希腊羅馬的形象(愛羅斯神、赫刺克勒斯神、山林水澤女神、繆斯神、古希腊羅馬女神),以及后來的英國民間文學中諸如地精等的形象同一些嶄新的科學概念,同含有唯物主義哲學味道的思想,同反映當代技術進步的成果結合起來。在注釋中,處處都有這位廣學博識的智者的科學評論。這些都引起讀者莫大的興趣,而對以后技術成就的預言使我們當代人也都深感震惊,請看下面几行詩:
  不可戰胜的蒸汽啊,
  不久,你的手將把慢悠悠的帆船
  或快速的馬車拉向遠方,
  或用展開的雙翼載著飛行馬車穿過空域。
  一批批乘客儀表堂堂衣著華麗
  滿怀胜利俯身向下,
  揮動手帕頻頻告別漸漸遠去。
  或是那隊隊殺气騰騰的部隊
  使觀戰的人群無比畏懼,
  在滾滾烏云籠罩下,
  兩軍廝殺撼天動地。
  在敘事詩第一集里,詩人描寫在“原始之火女神”參与下創造宇宙的情況。而作者在敘事詩第一首詩歌的注釋里寫道:“各世紀的哲學家們在一步一步考察小百靈鳥從卵開始進化或者植物從种子開始進化,然后經過一系列階段達到它們的比較完善的狀態或者成熟期時,大概都曾設想,偉大的世界本身同樣也有它自己的童年和達到成熟的漸進過程。看來,這就為愛羅斯神,亦即圣愛之神,從漂浮在混沌之中的夜神卵狀物中,創造出世界來的這個非常美好的寓意奠定了基礎”。
  接下去,他在以后的一些詩歌里,以相當近似模仿布丰的《自然界各時期》一書的手法,描述离開了太陽的地球逐漸發展的過程及其部分歷史。他在描述地面上的江河湖海的活動情況時,也提到了古生海洋菊石亞納,并且問道,它們是在大陸上升的時候消失掉的呢,還是由于它們敵人威力的不斷強大而滅絕的呢?或許,它們在無法達到的海洋深處還依然生存著呢?最后,抑或是某些動物在改變了自己的形態以后,而變成了一些新种吧?
  在上面提到的注釋里,他還以動物的退化器官為例,作為說明物种變態的論据。植物無花藥的雄蕊和無柱頭的花柱就是如此,蒼蠅的楫翅——退化的翼器官、男人的乳頭也是如此,豬的兩只腳爪上的兩個不起作用的趾也是如此。當然,這個思想他可以從布丰那里照搬過來,布丰在研究退化器官的時候(而且他也同樣舉出了豬腳爪上多余的趾這個例子),也引證了這些器官,也駁斥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思想和追求宗教目的的思想。
  伊拉司馬斯·達爾文与我們在上面談到的、當時廣泛流行的以神學觀點對自然現象的闡述相反,尤其是在為他的敘事詩加的注釋中,力求找出自然界各种現象的“自然原因”。
  敘事詩第二集描述“植物之愛”,与詩文并列的也有自然歷史性質的注釋。
  在這些注釋里指出,含羞草對碰触和光的感覺特別靈敏,屬于雜性花單子葉植物。
  在為敘事詩《植物園》作的注釋里,記敘了對植物的适應能力作的許多有趣的觀察,植物的這些适應能力后來又受到伊拉司馬斯的著名的孫子的极大注意。例如,詩中寫道,植物以分泌出的蜡和膠御寒和防潮,而以分泌的揮發性油質和毒汁來防昆虫和其他動物的侵害。伊拉司馬斯·達爾文說:“有許多植物象許多動物一樣,都配備有‘手’以自衛,即薔薇和伏牛花以及山楂屬植物上長的刺,或者蕁麻上的毒刺。”許多植物如果沒有這种防御物,大概早就被動物吃光了。冬青屬上的刺只長到八英尺的高度上,再往上葉子就是光滑的,這些植物好象“知道”,馬和牛都夠不著它頂端的枝條。
  伊拉司馬斯·達爾文在充滿擬人法比喻的注釋里指出,食虫植物的捕蠅草的令人惊异的器官,它長著啪地一下就把昆虫關起來的葉子和葉子上的齒。因為有了這些齒,昆虫就不能掙脫羅网。在談到茅膏菜屬捕捉昆虫時,他推測說,這兩种植物都以昆虫為食。
  他觀察到蘭花象昆虫以后,便推測說,這對植物“有好處”,因為昆虫要“想一想”,花朵已被別的嗜蜜者占据了……。南美洲一些花朵象食鳥蜘蛛,因此伊拉司馬斯就認為,這些花朵能嚇跑專愛吸蜜的蜂鳥。這樣,盡管是假的形狀,它們卻表明了擬態原則。在這里我們見到极為荒誕的論斷,說某些昆虫能夠經過与植物分离開的雄蕊和雌蕊(就象芳草屬植物的雄花分离開那樣)蛻變而成。根据他的推測,某些昆虫在長時間過程中,由于要經常努力攫取食物或者進行自衛以防受到損傷,一些昆虫便有了翅膀,一些有了鰭,另一些有了爪。
  然而,他正确地指出了昆虫、鳥類和哺乳動物的保護色的作用,在同樣色彩的背景上,敵人就不那么容易把它們辨認出來。
  敘事詩《植物園》及其知識性很丰富的注釋和對植物的酷愛,現代讀者看來是稀奇古怪的,可顯然是符合當時時代的胃口的,因為它經得起一版再版,共出了四版(最后一版于一七九九年出版)。看來,作者本人不認為此作有多大重要性。伊拉司馬斯·達爾文在給他儿子羅伯特·達爾文的信(一七八八年二月二十一日)里說:“我正在出版《植物之愛》,并沒有署上自己的名,因為它已為許多人所知。如果我添上名字,就好象我要給這個作品增添重要性似的”。不要忘記,這個時期正是盧梭思想廣泛流行的時期,在他的影響下,贊美大自然,醉心于植物學和植物采集已成為時髦。查理·達爾文指出,在他年輕的時候遇到過一些老人,他們當著他的面熱情地評論伊拉司馬斯·達爾文的詩作。
  然而,他的作品中最成功的要算《動物生物學,即生命的規律》一書(一七九四——一七六九年)了。這是一部頗有創見的著作,是他作為一名醫生,同時又作為一個對人類天性和對整個動物世界有他自己的哲學觀點的人所進行的思考和觀察的結果。《動物生物學》主要是一部醫學著作,它談的是“疾病的理論”,寫此書的目的是在救護病人的時候能有所裨益。為了領會這种治療的意義,伊拉司馬斯·達爾文對病理學的研究是在人類生理學和心理學的基礎上進行的。然而,伊拉司馬斯·達爾文也象在他的其他著作中那樣,除了自己的主要任務以外,還提出了涉及各种學科的許多意見,發表出自己的獨特的見解。《動物生物學》在七年內出了三版,并翻譯成法文、德文和意大利文出版。這部把實踐同理論以及廣泛的概括生動地結合起來的著作吸引了讀者,尤其吸引了醫生。
  他曾提出了胚胎生命開始時肌肉的鍛煉和模仿的意義。值得注意的是,他從這個觀點出發解釋感覺的表現——他孫子專門研究的課題。諸如,因恐懼而產生的顫抖是剛剛出生的嬰儿因寒冷而產生的顫抖的結果;哭,是最初由于冷空气、香味和臭味刺激淚腺的結果。
  “嬰儿在吮奶時雙唇緊緊嘬住母親的乳頭,直到把自己的胃裝滿為止;隨之而表現出來的高興,是因為吃到了可口的食物。然后,由于長時間不斷吮吸,累了的嘴的括約肌松馳了,面部的拮抗肌緩緩地動著,產生了笑容。因此笑容在人的一生中總是同高興結合在一起的。孩子模仿著對他們面帶笑容的成年人。”
  羊羔和狗崽在吸奶的時候搖尾巴,后來也成了高興的表示。
  伊拉司馬斯在《動物生物學》里發表的意見,說明了我們稱之為獲得性特征的繼承。他說:“按不完整的說法,人們把后代稱作新動物,但是,說真的,后代只是親体的分支或者延續,因為動物胚胎部分是或者曾經是親体的一部分……。這樣,從嚴格的詞義上講,不能說后代在他形成的時候全部都是新的,所以他也能把他親系中的某些一般習性保持下來”。
  伊拉司馬斯·達爾文徹底批駁了未來的一代代胚胎彼此納入,只是在發育過程中才擴展變大的觀念(瓦利茲內里的理論)。他說,這些胚胎應比勾引圣安東尼的魔鬼還要小。
  “而有人說兩万個這樣的魔鬼能在最細的針類上跳薩拉班達舞而互不干扰。”
  在《動物生物學》里包含的所有想法和見解,對我們來說,最有意義的當然要算關于進化的論斷了。的确,查理·達爾文在他的《自傳》里敘述了我們前面提到過的、他在愛丁堡的大學生活時的一段往事,當時同他一起出游的格蘭特興高采烈地談起了拉馬克,達爾文補充說:“我早就讀過我祖父的《動物生物學》了,同樣的觀點在書中有所發展,可是這些觀點沒有給我留下任何印象……”。然而,盡管有這些絕對的說法,本傳記作者無論如何都不應忽視自傳中的下面一段話。達爾文接著說:“但是,從小時候起,听慣了對這些觀點的贊頌,這有助于我在我的《物种起源》里支持這些觀點,盡管是以另一种形式支持的。當時我贊頌過《動物生物學》,可是又過去十年或者十五年重讀它以后,我對它大失所望了,書中在純抽象理論的闡述方面与事實之間不一致的地方非常多。”查理·達爾文本人簡明地回答有關他祖父的思想對他的思想影響問題的僅有的一些話似乎就是這樣。因此,指出他們兩人在科學思想方面的相同點和差异,作為能在這個問題上考慮出意見的、几乎是唯一的材料,那是很有意思的。
  伊拉司馬斯·達爾文在《動物生物學》里,列舉了五條使他承認物种進化的理由。
  第一條,生物在個体發展歷史的過程中發生的那种變態:爬行的毛虫變成長著五彩繽紛的翅膀的蝴蝶,水生的蝌蚪變成用肺呼吸的青蛙,溫柔纖弱的小男孩會成為長著大胡子的男人。
  第二條,人類使家畜發生的那些變化,如為載重培育的轅馬,為達到高速度培育的跑馬;人們還培育出各种品种的狗:勇猛和力气大的(斗犬)、有特別敏銳嗅覺的(獵犬和西班牙狗)、奔馳特別迅速的(靈狸)、能拖出溺水者尸体或被打死的獵物的、北极地區的拉套狗;培育出改變了形態和顏色的動物和鳥類(家兔、鴿子)。在气候的直接影響下發生的變化也算到這里來了,他指出在溫暖气候下的長著較細羊毛的綿羊,冬季里雪白的野兔和沙雞。他還把鍛煉和生活方式對人的影響算入這些變化之列,如鍛工、划槳人、紡織人、搬運工和馬戲雜技演員的四肢發生的變化。
  第三條,畸形的出現和后代對畸形的繼承。他舉的例子有:每只爪子上都額外長著一只爪的貓,也有額外長著一個爪的雞、腿上長羽毛的雞、羅馬和那波利的無尾狗(按布丰的觀點,大概是從被砍掉尾巴的狗那里繼承來的特征)。
  第四條,“從老鼠和蝙蝠到大象和鯨魚”等所有溫血動物——四足動物、鳥、兩栖動物以及人類在构造上惊人的相同之處。這都使伊拉司馬斯·達爾文認為所有這些形体起源于一條“動物纖維”(他曾是一位精原論者)。“這條纖維在一些動物身上,在其成熟之前的發展過程中開始有了手和有敏銳触覺的手指,如人類,在另一种動物身上這條纖維成了爪子……在第三种動物身上成了帶有中間組織或者蹼的趾……在第四种動物身上則成了對生的蹄……而在另一些動物身上則成了囫圇的蹄,然而,這條原始纖維在鳥類身上卻沒有發育成手或者腳,而發育成了翅膀,沒有發育成毛發,而發育成了羽毛”等等。
  第五條,他實質上是重复他在确定第一條和第二條因素時說過的東西,這就是一切生物從它生命的開始到結束都在變化著,并把已具有的特征遺傳下去。
  發生變异的理由是動物的三個基本本能:性感、饑餓和求安全。伊拉司馬斯·達爾文把雄性想專門占有雌性的這种意圖作為一种沖動提出來。這种意圖引起雄性間的互相爭斗,其中誰有最好的格斗工具誰就能獲取。他認為屬于這方面的有:野豬肩上厚得象甲殼一樣的皮,這塊皮僅僅為了用以抵御其他想用獠牙斜著向上挑刺情敵的野豬;牡鹿的長成枝叉般的角,是用來擊退情敵進攻的,還有雄禽(公雞)的距。伊拉司馬斯·達爾文說,因此,進行繁殖的就會是最強壯和最活躍的動物,這樣,這种動物也就會日臻完善。
  動物還會因獲取食物的方法不同而發生變异,豬鼻孔長在硬硬的拱嘴上,好在泥土里搜尋昆虫和草根;象的長鼻子是用來折斷象賴以為生的樹枝的;食肉類野獸有強有力的頜骨和爪子;牛在啃吃成把的青草的過程中,使粗糙的舌頭和不光滑的上顎發達起來。
  第三需要,即實現防衛,就使救生工具發達起來,如靠加長了的鰭和翼下的膜(飛魚、蝙蝠),或者加長了的腿(兔)來實現。防衛也可以靠堅硬的甲殼或刺來實現(烏龜、海刺蝟)。
  伊拉司馬斯·達爾文在《動物生物學》里指出,對溫血動物的結构中的重大相同之處的考慮,對溫血動物在出生之前和出生之后所經受的各种變化的考慮,以及對地球形成時代起到人類形成止有一個极大的時間間隔的考慮,這些都使他得出推論說,所有的溫血動物都起源于一條“活纖維”。
  “偉大的始因”使這种“活纖維”具有生活能力,使它有能力長出帶有新習性(由刺激、感受、愿望和聯想引起的)的新的部分,使它有能力把歷代以自身的積极活動獲得的東西傳給后代。
  林納的“昆虫”和“蠕虫動物”可能也有一個共同的起源,然而卻起源于另外一條活纖維。他認為植物可能也是這樣,在植物中,樹木是由草本植物在爭奪陽光和空气的斗爭中發展起來的;而有些植物“學會了”逐漸附著在自己鄰居身上,或者象常青藤那樣纏繞著,或者象葡萄那樣靠卷須纏著,或者象槲寄生植物那樣長在其他植物身上并從中吸取養分。伊拉司馬斯提出一個問題,原生動物纖維是不是對所有這些植物和低級、高級動物來說都是特殊的呢,還是應該認為可能這些動植物界是逐漸出現的?很可能,它們起源于有机界所有東西的起因的同一條活纖維。
  他在《動物生物學》里引證了大衛·休謨的思想,認為生殖能力在世界上比備受贊頌的智慧重要,因為智慧能造出机器,例如指南針,而生殖能力則創造出机器的創造者。
  伊拉司馬斯·達爾文的最后一部敘事詩是《大自然的神殿》,這是在他去世之后,查理·達爾文誕生之前六年,即一八○三年出版的。我國動物學家和詩人雷洛德科夫斯基譯成了俄文。在這部詩作里,他又一次研究了“生命的起源”,即生物有机体的起源及其發展(敘事詩第一章),研究有机体的性生活,性生活使它們自己得以繁殖,以不斷恢复因它們的死亡造成的減員(第二章),研究心理方面和智力方面的發展狀況(第三章),在敘事詩的結尾部分,研究世界上存在著的善与惡的問題(第四章)。
  按伊拉司馬斯·達爾文的构思,這种對宇宙和進化的觀點是至高無上的自然女神烏蘭尼亞揭示給詩作者的繆斯女神的,因為繆斯深入了偉大的自然女神的豪華神殿,神殿“座落在昔日是极樂世界,而今日是無知之徒不得容身、智者和善者卻可長驅直入的地方”。習慣上認為,伊·達爾文的所有敘事詩都屬于醒世体裁的、對我們這個時代來說卻枯燥無味的詩歌。我認為這不盡然。完全可以把它算作盧克萊修的敘事詩《物性論》那樣的詩歌体著作。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該著作已有兩千年之久,而且使人覺得它只會引起人們的歷史性的興趣,但蘇聯讀者還是把這部不朽之作的俄譯本一下子就買光了,不是一版而是好几版都如此。
  顯然,從唯物主義方面弄通自然哲學,這絕不是索然無味的課題。當然伊拉司馬斯·達爾文的天資是不能同盧克萊修的天才相比的。然而敘事詩《大自然的神殿》畢竟是以其大量优點而見長的,難怪霍洛德科夫斯基有點惊异地告訴大家說,听他朗讀敘事詩的大學生們始終興致勃勃地傾听著由他譯成俄文的敘事詩的全部四大章;當然譯文几乎總是不及原作的,但是,對于有机体發展中活動頗多的過程的描述,光彩奪目的景象的迅速變換,對修飾語的恰如其份地選擇,不由使人為之神往;而十八世紀英國某些敘事詩中詩歌和科學成分的奇异揉合的特點1就使《大自然的神殿》有其獨特的色彩,這种色彩并不妨礙領會作者生動活潑的思想。
  --------
  1提醒一句:十八世紀,俄國羅蒙諾索夫和杰爾查文的一些“科學”詩篇,也有很大成就。——作者注

  現在就來比較詳細地談談這部敘事詩。繆斯去見烏蘭尼亞,向她提出生命起因的問題。
  司天文的女神……請首先
  以聰明智慧的談話与我交談,
  什么奇妙的、充滿力量的源泉,
  賜予必將死亡的生命以開端,
  賦予靈敏的神經以運動和情感,
  使活纖維能縮能展,
  又使非塵世的生命在靈魂中体現;
  就象戀人的愛情時而似火燒胸間,
  時而又電閃雷鳴,風雨驟起天邊,
  這就由野人創造出了人,
  使自己的社會計划付諸實現。
  烏蘭尼亞本著自然神論哲學精神作出了回答。上帝——這只是第一個原因。他一下子就把世界連同由他掌管的一切法律創造出來。世界這才自己發展了起來。
  接著描寫在一片大動亂中的混沌狀態,火球旋轉的情景,太陽爆發的情景:一批球体里出現了其他一些球体。然后描寫(可能是受布丰思想的影響)球体塌陷生成海洋的過程和有机体在海洋中萌生的情況。
  線同線,布同布象拉得出長絲的粘稠之物
  纏來繞去交織一起難分离,
  迅速的收縮之力將細纖維中的生命激起。
  就在這塵云翻滾的歲月里,
  既無父又無母自由自在出現了小團團第一批,
  植物群、昆虫群相繼興起,
  都是些极小极小的群体,
  開始蠕動、呼吸、還繁殖出芽胚,
  這樣,在陸上、空中還有水里,
  上上下下有皆蹤跡——
  大自然這座織机編織著布匹……万般神奇。
  接著描述新生物形態是怎樣從發生在海洋中的极微小的生命發展來的:
  然而,后代日增不已,
  繁榮昌盛、益加壯大、且又生出了肢体;
  植物界業已興起,
  并在种類浩繁的生命之列,
  動物用起了足、鰭、翼。
  然后,作者列舉了許多生物形態:橡樹和鯨魚,獅子和鷲,最后舉出了其起源同其他動物相似的人。
  人,所有野獸的主宰,
  以其智慧和流暢的語言自豪,
  以傲然之態清除塵芥,
  自認為造物主的化身而存在,
  ——其實,他們全起源于那些最初的因素;
  他們一無例外,
  全部來自那些形態和感覺的原始体,
  即有生命的那點點的胚胎。
  伊拉司馬斯·達爾文在敘事詩的注釋里寫道:“當島嶼或大陸的原始的海洋上升起之后,大量的极簡單的動物要在新陸地的邊上或者岸上尋找食物,因此它們漸漸變成了兩栖動物。就象現在所見的蛙類,是從水生動物變成兩栖動物的。或者象蚊虫,從浮游狀變成成飛翔狀態……。處在旱地并被干燥空气包圍的有机体,也會逐漸具有新的能力保持自己的生存,并靠無數的后代在几千個世紀,也許是在几万個世紀里保持下來,最后得以產生出布滿陸地的許多植物和動物。”
  使我們感興趣的是對雄性為爭奪雌性而發生的斗爭的描寫:
  瞧,兩只雄雞正在勇敢地廝殺,
  鵪鶉,雄与雄的正在斗架,
  羽毛豎起用雙距斗打,
  以響亮的戰斗啼鳴相威嚇,
  以雙翅扑打,以胸膛下壓,
  利喙啄起一撮血染的羽毛,
  要給以致命的一擊,想出了巧妙的辦法,
  騰空飛起,躍過敵方居高臨下。
  麋鹿在狂叫,犄角似樹叉,
  用它与敵方抵撞和拚殺。
  而公野豬,剛剛擊退敵方,
  又急忙以甲殼般肩皮
  迎向對方斜沖過來的獠牙;
  啞然失聲的雌獸群遠立一旁,
  在英雄們面前誠惶誠恐地觀察。
  在第三首詩里,烏蘭尼亞同繆斯探討著自然界和最新科學成就:
  于是,圣烏蘭尼亞又和那
  長著雙翼的繆斯一同站起,
  她們顯得分外的美麗,
  走過座座大廳,穿過宮廷廟宇,
  走過瓷磚、大理石舖的地面,
  越過高山之巔,深邃河谷,
  豪華宮殿,綠色草坪片片,
  沿著迂回曲折的小路,
  她們在那里并未迷途,
  卻給未來的客人留下了尋覓的線路;
  她們在查勘蔚藍的蒼穹
  和那無法計量的海洋深度,
  北极的積冰和南方的酷暑,
  地上的財富和礦藏土層的厚度。
  她們在觀察,
  氧和氮如何混合而构成空气……
  接下去,烏蘭尼亞向繆斯闡述由感覺產生心情的問題。
  膽怯的狡兔
  被凶殘的狐狸追逐,
  撒開敏捷的腿,拚命加速,
  越過山崗,穿過田野,以覓生路;
  暴戾的鷂鷹把惶恐的小鴿追捕,
  振雙翅,快似閃光一束,
  疾似狂風驟起,劈開長空云霧;
  警犬和凶猛的餓鳶,
  嗅覺靈敏,恰好用似追蹤獵物;
  雕鴞和區區小蚊,
  為了暗中能見物,長著敏銳的雙目;
  机警的獅子和膽小的馬,
  要听,生就了十全十美的耳鼓。
  額頭長角的牛和鹿,
  用尖角退敵御侮;
  那野豬,竭盡全力用獠牙斜著挑刺。
  迎敵卻用自己的肩部;
  猛虎,牙齒力大無比,
  來往于密林深處,百獸無不恐怖;
  蒼鷹,銳爪把羔羊緊緊抓住,
  利喙已撕碎它的筋骨;
  熱帶鰻,在水面涌現,
  上下翻騰,恰似電光飛舞;
  螢火虫,夜間點點螢光放輝,
  照亮扑向熟睡的獵物之路;
  狂蛇毒液危及一切動物,
  昆虫則有毒刺為助。
  唯獨高傲的人類生來軟弱,
  縱有理智的靈魂,卻無大量的羽毛將身体保護,更無雙角生出。
  既無靈敏嗅覺,听覺也不特殊,
  敏銳視覺更無。
  然而,有手——這天賜的完善禮物,
  手指可捏成圓圈,好似其中無骨,
  一指可向另一指靠攏,
  一指与其他手指相對而生出,
  所有形狀它都摸得十分清楚,
  而明确的思維頓使理智醒悟。
  有趣的是,伊拉司馬斯·達爾文認為,在人類的起源中,使人能夠使用工具的大拇指与其它几個手指相對生著,這是頗有意義的。
  他在給人類的起源作的注釋中指出了,至今還同人的直立狀態有聯系的不方便的地方,由此得出結論說,人的祖先是用四肢行走的。此外,他證明了為抓住工具而意外學會運用大拇指的肌肉(他認為,猴子沒有這种本領)以及這個部位的肌肉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所具有的重大意義。
  我們且不停留在研究詩人描述的、人類文明的發展問題上,我們摘錄一段談語言的產生的詩,其中明确提出了動物“感覺的表現”。
  每當感情迸發或思緒激蕩的時候,
  智慧為愛情或仇恨所包圍,
  滿腔熱血沸騰,整個身心激動百感紛呈,
  雙頰緋紅,目光晶瑩,笑中春風生,
  而模仿,在親屬的意識之中,
  很快就創造一模一樣的思想過程,
  外露的面部表情引起許多想法相同,
  語言也就從此產生。
  好斗的雄雞或者好妒的鵪鶉,
  豎起羽毛把敵方死盯;
  盛怒的雙方气勢洶洶,盡管一聲不吭,
  樣子已是最明确的威脅行動。
  饑餓的狼群深夜哀鳴,
  蛇聲絲絲,凶殘鬣狗鳴鳴抖威風。
  雄獅一聲怒吼,抖起長鬃,
  用尾巴拍打自己的前胸。
  野人斗士雙眉緊鎖怒目圓睜,
  攥緊拳頭,威脅敵人似驟雨狂風,
  抖擻精神目光炯炯,掄起拳頭伺机行動,
  看打擊敵人哪里才能致命。
  就是這樣,聯想力把全部激情
  流露在表現于外的特征。
  就是這樣,獸、人、鳥的啞語
  首先從手勢交換中產生,
  今日舞台上的啞劇也全由這种交換构成。
  熱情滿怀的雄辯家,
  要用手勢彌補他太無分量的談話內容。
  就是這樣,由模仿產生的語言,
  与我們的幸福和苦難一同發生。
  就是這樣,為表達事物本質的每一概念,
  相應的單詞隨之形成;
  口中舌与唇逐漸配合發出響聲,
  語句按成分斷開,喉頭產生振動,
  在那里,聲音帶有如下色彩:
  愛情、威嚇、惋惜、贊許和懇請,
  這一切,全是气浪發生的振動。
  敘事詩里,談了語言的發展以后,描述了思想和科學的產生問題。詩人談到人類引以為榮的建筑工程時,提醒讀者,這些建筑工程在其他動物中也有:
  總之,在目空一切傲慢之際,
  要心平气靜,
  自尊心強的精靈,請你永遠牢記,
  蚯蚓是你的親戚,
  螞蟻是你的兄弟。
  我之所以從《大自然的神殿》引來几段詩,是想讓讀者自己對伊拉司馬斯·達爾文的敘事詩中包括的內容和進化思想的性質有一個概念。查理·達爾文否定他祖父的思想對他自己的進化觀點形成上的直接影響。毫無疑問,他在這一點上是正确的。我們已經了解到,后者是在什么影響下形成的。《物种起源》問題在他面前提出來了——無疑,這是在他讀過賴爾的《地質學原理》第二卷以后——然而,光是他親身的觀察就為他提供了研究物种可變性理論的智慧。物种可變性理論的基礎是在彭塔阿爾塔發現貧齒目化石時奠下的,這一點在達爾文的著作和書信中反复不斷提到過。
  有机体的地理分布的許多事實,特別是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的動物群和植物群更加促使達爾文接受進化的觀點。事實,事實,還是事實,而不是假定使他堅信物种的可變性,相反,他祖父“在純抽象理論的闡述与事實之間不一致的地方”只能使查理·達爾文排除他祖父的思想,因為祖父的這些“理論”,例如原始纖維的鰭、翼、足和骨骼的發展或者花的一些部分變成昆虫等等,這只不過引起查理的表示寬恕的一笑則已。正是他祖父明顯表現出來的、十八世紀所持有的那种“自然神論”沒有受到他孫子的贊同,因為他的孫子排除了他解釋中的一切空想的原因。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查理·達爾文是正确的,當時他說過,他從小時候起就听慣了對他祖父所持那些觀點的頌揚,這就有助于他在《物种起源》里支持這些觀點,盡管是另一形式的支持。事實上,他同賴爾和其他許多人一樣,對于人同動物,特別是同猴子有血緣關系的思想并不感到厭惡。在他的筆記本里有一段記載,把動物當作朋友和兄弟來談論,這同伊拉司馬斯·達爾文在《大自然的神殿》中的思想是非常一致的:“蚯蚓是你的親戚,螞蟻是你的兄弟”。
  但是,還可以再進一步談談。我們知道,在青年時代攻讀過的、對青春的才智發生影響的那些事實和思想往往不知不覺地成了一個人如此感興趣的和珍愛的東西,以至他常常不能把這些東西同他自身固有的東西截然分開,并且他們又會在年歲較大的時候同相似的聯想一起再次浮現在眼前。就是查理·達爾文較晚期著作所選定的題目(這些題目是這樣令人神往,在他看來,有時甚至也吸引他丟下他原先要寫的“大部頭著作”的計划)也同他祖父的某些題目十分相近。我認為其中有:一、《雄性之間為占有雌性進行的斗爭》——這個題目是查理·達爾文早在《一八四二年概要》中就決定要寫的(“性選擇——這永遠是使我深感興趣的題目”);二、《食虫植物》和他“心愛的茅膏菜”,他曾打算某個時候把它寫成敘事詩;三、《人類和動物的感覺表現》(他祖父的敘事詩里,感覺的表現是發生在語言產生和發展之前的)。查理·達爾文在一八六七年給華萊士的信里談到這個題目時說,這是“我几乎二十七年來的‘愛馬’之一”。
  應該列入重合題目的,也許還有《攀緣植物》。
  至于談到伊拉司馬斯·達爾文的孫子能夠繼承下來的他的那些性格特點和智力气質,我從查理·達爾文為克勞斯的文章寫的《篇前簡介》中,摘出最有意思的几段:
  查理·達爾文寫道:“……根据我父親的敘述,他(祖父)·在·解·釋·任·何·疑·難·問·題·時,都有很大的靈活性(此處以及以下的著重號是我加的——作者注),他本人認為這种本領是他的一個習慣,他總是習慣于把自己做的事情‘按照听他談話人的才能……把話題翻來复去繪聲繪色地’加以談論。他把自己比作那位學會語法后,又把語法教給自己外甥的舅舅日利·布拉扎”。
  查理·達爾文在另一處寫道:“根据他(祖父)已發表的著作、書信,以及當時我能收集到的有關他的事跡的一切東西來看,他的生動活潑的想象力看來是他突出的特點之一,這一特點就使他具有了莫大·思·想的·獨·創·性,使他具有了在科學和技術上的預言家天賦和不可遏止的、進行·推·理和·概·括的意向。然而,他的關于試驗的意義和假說的運用的記載表明,他具有真正的哲學精神。這里還得補充一句,他還具有非凡的·觀·察·能·力。他感興趣的課題多到令人吃惊的地步。但是,也許在所有這些特點中,他的·非·同·尋·常·的·積·极·主·動·性或者卓越的智力,要算最出眾的了。”
  查理·達爾文還援引了凱爾對伊拉司馬斯的評价——這是凱爾在他祖父去世以后,給伊拉司馬斯的儿子羅伯特(查理·達爾文的父親)的信里做出的。凱爾自己就是一位“出色的人物,閱歷頗深,并同伊拉司馬斯有近半個世紀的交往”。凱爾在這封信里特別指出了“伊拉司馬斯所具有的那种能用來揭示非常久遠的原因和深遠影響的极有才能的洞察力”。
  我認為,我所列舉的、他祖父的這些特點,滿可以把它們統統歸到他的著名的孫子身上。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