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愛因斯坦年表


  1879年 3月14日上午11時30分,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烏爾姆市班霍夫街135號。父母都是猶太人。父名赫爾曼·愛因斯坦,母親波林·科克。
  1880年 愛因斯坦一家遷居慕尼黑。父同其弟雅各布合辦一電器設備小工厂。
  1881年 11月18日,愛因斯坦的妹妹瑪雅出世。1884年 愛因斯坦對袖珍羅盤著迷。進天主教小學讀書。
  1885年 愛因斯坦開始學小提琴。
  1886年 愛因斯坦在慕尼黑公立學校讀書。為了遵守宗教指示的法定要求,在家里學習猶太教的教規。
  1888年 愛因斯坦入路易波爾德高級中學學習。在學校繼續受宗教教育,直到准備接受受戒儀式。弗里德曼是指導老師。1889年 在醫科大學生塔爾梅引導下,讀通俗科學讀物和哲學著作。
  1890年 愛因斯坦的宗教時間,持續約1年。1891年 自學歐几里德几何,感到狂熱的喜愛。開始自學高等數學。
  1892年 開始讀康德著作。
  1894年 全家遷往意大利米蘭。
  1895年 自學完微積分。中學沒畢業就到意大利与家人團聚。放棄德國國籍。
  投考蘇黎世瑞士聯邦工業大學,未錄取。
  10月轉學到瑞士阿勞州立中學。
  寫了第一篇科學論文。
  1896年 獲阿勞中學畢業證書。
  10月進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師范系學習物理。1897年 在蘇黎世結識貝索,与其終身友誼從此開始。
  1899年 10月19日正式申請瑞士公民權。
  1900年 8月畢業于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12月完成論文《由毛細管現象得到的推論》,次年發表在萊比錫《物理學雜志》上。
  1901年 3月21日取得瑞士國籍。
  3月去米蘭找工作,無結果。
  5月回瑞士,任溫特圖爾中學技術學校代課教師。10月到夏夫豪森任家庭教師。3個月后又失業。12月申請去伯爾尼瑞士專利局工作。
  5—7月完成電勢差的熱力學理論的論文。
  1902年 2月到伯爾尼等待工作。
  和索洛文、哈比希特創建“奧林匹亞科學院”。
  6月受聘為伯爾尼瑞士專利局的試用三級技術員。6月完成第三篇論文《關于熱平衡和熱力學第二定律的運動論》,提出熱力學的統計理論。
  10月父病故。
  1903年 1月与米列娃結婚。
  1904年 5月長子漢斯出生。
  9月由專利局的試用人員轉為正式三級技術員。1905年 3月發展量子論,提出光量子假說,解決了光電效應問題。4月向蘇黎世大學提出論文《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取得博士學位。
  5月完成論文《論動体的電動力學》,獨立而完整地提出狹義相對性原理,開創物理學的新紀元。
  9月提出質能相當關系。
  1906年 4月晉升為專利局二級技術員。
  11月完成固体比熱的論文,這是關于固体的量子論的第一篇論文。
  1907年 開始研究引力場理論,在論文《關于對性原理和由此得出的結論》中提出均勻引力場同均勻加速度的等效原理。6月申請兼任伯爾尼大學的編外講師。
  1908年 10月兼任伯爾尼大學編外講師。1909年 3月和10月完成兩篇論文,每一篇都含有對于黑体輻射論的推測。
  7月接受日內瓦大學名譽博士。
  9月參加薩爾斯堡德國自然科學家協會第81次大會,會見普朗克等,作了《我們關于輻射的本質和結論的觀點的發展》報告。
  10月离開伯爾尼專利局,任蘇黎世大學理論物理學副教授。
  1910年 7月次子愛德華出生。
  10月完成關于臨界乳光的論文。
  1911年 2月應洛倫茲邀請訪問萊頓。
  3月任布拉格德國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
  10月去布魯塞爾出席第一次索爾維會議。
  1912年 2月埃倫費斯特來訪,兩人由此結成莫逆之交。10月回瑞士,任母校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
  提出光化當量定律。
  開始同格羅斯曼合作探索廣義相對論。
  1913年 7月普朗克和能斯特來訪,聘請他為柏林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大學教授。
  12月7日在柏林接受院士職務。
  發表同格羅斯曼合著的論文《廣義相對論綱要和引力理論》,提出引力的度規場理論。
  1914年 4月6日,從蘇黎世遷居到柏林。
  7月2日在普魯士科學院作就職演說。
  10月反對德國文化界名流為戰爭辯護的宣言《告文明世界書》,在同它針鋒相對的《告歐洲人書》上簽名。
  11月參加組織反戰團体“新祖國同盟”。
  1915年 同德哈斯共同發現轉動磁性效應。
  3月寫信給羅曼·羅蘭,支持他的反戰活動。
  6—7月在阿廷根作了6次關于廣義相對論的學術報告。11月提出廣義相對論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并且成功地解釋了水星近日點運動。
  1916年 3月完成總結性論文《廣義相對論的基礎》。
  3月發表悼念馬赫的文章。
  5月提出宇宙空間有限無界的假說。
  8月完成《關于輻射的量子理論》,總結量子論的發展,提出受激輻射理論。
  首次進行關于引力波的探討。
  寫作《狹義和廣義相對論淺說》。
  1917年 2月,著述第一篇關于宇宙學的論文,引入宇宙項。接連患肝病、胃潰瘍、黃疸病和一般虛弱症,受堂姐艾爾莎照顧。
  1918年 2月,愛因斯坦發表關于引力波的第二篇論文,包括四級公式。
  1919年 1—3月在蘇黎世講學。
  2月同米列娃离婚。
  6月与艾爾莎結婚。
  9月獲悉英國天文學家觀察日食的結果,11月6日消息公布后,全世界為之轟動。由此,愛因斯坦的理論被視為“人類思想史中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12月,接受德國唯一的名譽學位:羅斯托克大學的醫學博士學位。
  1920年 3月母親患癌症去世。
  夏訪問斯堪的那維亞。
  8—9月德國出現反相對論的逆流,愛因斯坦遭到惡毒攻擊,他起而公開應戰。
  10月接受兼任萊頓大學特邀教授名義,發表《以太和相對論》的報告。
  1921年 1月訪問布拉格和維也納。
  1月27日在普魯士科學院作《几何學和經驗》的報告。
  2月去阿姆斯特丹參加國際工聯會議。
  4月2日—5月30日,為了給耶路撒冷的希伯萊大學的創建籌集資金,同魏茨曼一起首次訪問美國。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巴納德勳章。在白宮受哈丁總統接見。在訪問芝加哥、波士頓和普林斯頓期間,就相對論進行了4次講學。
  6月訪問英國,拜謁了牛頓墓地。
  1922年 1月完成關于統一場論的第一篇論文。3—4月訪問法國,努力促使法德關系正常化。發表批判馬赫哲學的談話。
  5月參加國際聯盟知識界合作委員會。
  7月受到被謀殺的威脅,暫离柏林。
  10月8日,愛因斯坦和艾爾莎在馬賽乘輪船赴日本。沿途訪問科倫坡、新加坡、香港和上海。
  11月9日,在去日本途中,愛因斯坦被授予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金。
  11月17日—12月29日,訪問日本。
  1923年 2月2日,從日本返回途中,到巴勒斯坦訪問,逗留12天。
  2月8日,成為特拉維夫市的第一個名譽公民。
  從巴勒斯坦返回德國途中,訪問了西班牙。
  3月,愛因斯坦對國聯的能力大失所望,向國聯提出辭職。6—7月,幫助創建“新俄朋友協會”,并成為其執行委員會委員。
  7月,到哥德堡接受1921年度諾貝爾獎金。并講演相對論,作為對得到諾貝爾獎金的感謝。
  發現了康普頓效應,解決了光子概念中長期存在的矛盾。12月,第一次推測量子效應可能來自過度約束的廣義相對論場方程。
  1924年 加入柏林的猶太組織,并成為繳納會費的會員。
  6月,重新考慮加入國聯。
  12月,取得最后一個重大發現,從統計漲落的分析中得出一個波和物質締合的獨立的論證。此時,還發現了波色—愛因斯坦凝聚。
  1925年 受聘為德蘇合作團体“東方文化技術協會”理事。
  5—6月,去南美洲訪問。
  与甘地和其他人一道,在拒絕服兵役的聲明上簽字。
  接受科普列獎章。
  為希伯萊大學的董事會工作。
  發表《非歐几里德几何和物理學》。
  1926年 春,同海森伯討論關于量子力學的哲學問題。
  接受“皇家天文學家”的金質獎章。
  接受為蘇聯科學院院士。
  1927年 2月在巴比塞起草的反法西斯宣言上簽名。
  參加國際反帝大同盟,被選為名譽主席。
  10月參加第五屆布魯塞爾索爾維物理討論會,開始同哥本哈根學派就量子力學的解釋問題進行激烈論戰。
  發表《牛頓力學及其對理論物理學發展的影響》。1928年 1月被選為“德國人權同盟”(前身為德國“新祖國同盟”)理事。
  春,由于身体過度勞累,健康欠佳,到瑞士達伏斯療養,并為療養青年講學。發表《物理學的基本概念至其最近的變化》。
  4月海倫·杜卡斯開始到愛因斯坦家擔任終生的私人秘書。
  1929年 2月發表《統一場論》。
  3月,50歲生日,躲到郊外以避免生日慶祝會。第一次訪問比利時皇室,与伊麗莎白女皇結下友誼,直到去世之前一直与比利時女皇通信。
  6月28日獲普朗克獎章。
  9月以后同法國數學家阿達馬進行關于戰爭与和平問題的爭論,堅持無條件地反對一切戰爭。
  1930年 不滿國際聯盟在改善國際關系上的無所作為,提出辭職。5月,在“國際婦女和平与自由同盟”的世界裁軍聲明上簽字。
  7月同泰戈爾爭論真理的客觀性問題。
  12月11日—1931年3月4日,愛因斯坦第二次到美國訪問,主要在加利福尼亞州理工學院講學。
  12月13日,沃克市長向愛因斯坦贈送紐約市的金鑰匙。
  12月19日—20日,訪問古巴。
  發表《我的世界觀》、《宗教和科學》等文章。
  1931年 3月從美國回柏林。
  5月訪問英國,在牛津講學。
  11月號召各國對日本經濟封鎖,以制止其對中國的軍事侵略。
  12月再度去加利福尼亞講學。
  為參加1932年國際裁軍會議,特地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和演講。
  發表《麥克斯韋對物理實在觀念發展的影響》。1932年 2月,對于德國和平主義者奧西茨基被定為叛國罪,在帕莎第納提出抗議。
  3月從美國回柏林。
  5月去劍橋和牛津講學,后赶到日內瓦列席裁軍會議,感到极端失望。
  6月同墨菲作關于因果性問題的談話。
  7月同弗洛伊德通信,討論戰爭的心理問題。
  號召德國人民起來保衛魏瑪共和國,全力反對法西斯。12月10日,和妻子离開德國去美國。原來打算訪問美國,然而,他們從此再也沒有踏上德國的領土。
  1933年 1月30日,納粹上台。
  3月10日,在帕莎第納發表不回德國的聲明,次日啟程回歐洲。
  3月20日,納粹搜查他的房屋,他發表抗議。后他在德國的財產被沒收,著作被焚。
  3月28日從美國到達比利時,避居海邊農村。
  4月21日宣布辭去普魯士科學院職務。
  5月26日給勞厄的信中指出科學家對重大政治問題不應當默不作聲。
  6月到牛津講學后即回比利時。
  7月改變絕對和平主義態度,號召各國青年武裝起來准備同納粹德國作殊死斗爭。
  9月初納粹以2万馬克懸賞殺死他。
  9月9日,渡海前往英國,永遠离開歐洲。
  10月3日在倫敦發表演講《文明和科學》。
  10月10日离開英國,10月17到達美國,定居于普林斯頓,應聘為高等學術研究院教授。
  1934年 文集《我的世界觀》由其繼女婿魯道夫·凱澤爾編輯出版。1935年 5月到百慕大作短期旅行。在百慕大正式申請永遠在美國居住。這也是他最后一次离開美國。
  獲富蘭克林獎章。
  同波多耳斯基和羅森合作,發表向哥本哈根學派挑戰的論文,宣稱量子力學對實在的描述是不完備的。
  為使諾貝爾獎金(和平獎)贈予關在納粹集中營中的奧西茨基而奔走。
  1936年 開始同英費爾德和霍夫曼合作研究廣義相對論的運動問題。
  12月20日妻艾爾莎病故。
  發表《物理學和實在》、《論教育》。
  1937年 3—9月參加由英費爾德執筆的通俗冊子《物理學的進化》的編寫工作。
  3月聲援中國“七君子”。
  6月同英費爾德和霍夫曼合作完成論文《引力方程和運動問題》,從廣義相對論的場方程推導出運動方程。
  1938年 同柏格曼合寫論文《卡魯查電學理論的推廣》。
  9月給五千年后的子孫寫信,對資本主義社會現狀表示不滿。
  1939年 8月2日在西拉德推動下,上書羅斯福總統,建議美國抓緊原子能研究,防止德國搶先掌握原子彈。
  妹妹瑪雅從歐洲來美,在愛因斯坦家長期住下來。1940年 5月15日發表《關于理論物理學基礎的考查》。
  5月22日致電羅斯福,反對美國的中立政策。
  10月1日取得美國國籍。
  1941年 發表《科學和宗教》等文章。
  1942年 10月在猶太人援蘇集會上熱烈贊揚蘇聯各方面的成就。
  1943年 5月作為科學顧問參与美國海軍部工作。1944年 為支持反法西斯戰爭,以600万美元拍賣1905年狹義相對論論文手稿。發表對羅素的認識論的評論。
  12月同斯特恩、玻爾討論原子武器和戰后和平問題,听從玻爾勸告,暫時保持沉默。
  1945年 3月同西拉德討論原子軍備的危險性,寫信介紹西拉德去見羅斯福,未果。
  4月從高等學術研究院退休(事實上依然繼續照常工作)。9月以后連續發表一系列關于原子戰爭和世界政府的言論。1946年 5月發起組織“原子科學家非常委員會”,擔任主席。5月接受黑人林肯大學名譽博士學位。寫長篇《自述》,回顧一生在科學上探索的道路。
  5月妹妹瑪雅因中風而癱瘓,以后每夜念書給她听。
  10月,給聯合國大會寫公開信,敦促建立世界政府。
  1947年 繼續發表大量關于世界政府的言論。
  9月發表公開信,建議把聯合國改組為世界政府。1948年 4—6月同天文學家夏普林利合作,全力反對美國准備對蘇聯進行“預防性戰爭”。
  抗議美國進行普遍軍事訓練。
  發表《量子力學和實在》。
  前妻米列娃在蘇黎世病故。
  12月,作剖腹手術,在腹部主動脈里發現一個大動脈瘤。
  1949年 1月13日,愛因斯坦出院。
  1月,寫《對批評的回答》,對哥本哈根學派在文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哲學家—科學家》中的批判進行反批判。
  5月發表《為什么要社會主義》。
  11月“原子科學家非常委員會”停止活動。
  1950年 2月13日發表電視演講,反對美國制造氫彈。
  4月發表《關于廣義引力論》。
  文集《晚年集》出版。
  3月18日,在遺囑上簽字蓋章。內森博士被指名為唯一的遺囑執行人。遺產由內森博士和杜卡斯共同托管。信件和手稿的最終貯藏所是希伯萊大學。其他條款當中還有:小提琴贈給孫子伯恩哈德·凱撒。
  1951年 連續發表文章和信件,指出美國的擴軍備戰政策是世界和平的嚴重障礙。
  6月妹妹瑪雅在長期癱瘓后去世。
  9月“原子能科學家非常委員會”解散。
  1952年 發表《相對論和空間問題》、《關于一些基本概論的緒論》。11月以色列第1任總統魏斯曼死后,以色列政府請他擔任第2任總統,被拒絕。
  1953年 4月3日給伯爾尼時代的舊友寫《奧林匹亞科學院頌詞》,緬怀青年時代的生活。
  5月16日給受迫害的教師弗勞恩格拉斯寫回信,號召美國知識分子起來堅決抵抗法西斯迫害,引起巨大反響。為經念玻恩退休,發表關于量子力學解釋的論文,由此引起兩人之間的激烈爭論。
  發表《〈空間概念〉序》。
  1954年 3月,75歲生日,通過“爭取公民自由非常委員會”,號召美國人民起來同法西斯勢力作斗爭。
  3月被美國參議員麥卡錫公開斥責為“美國的敵人”。
  5月發表聲明,抗議對奧本海默的政治迫害。
  秋因患溶血性貧血症臥床數日。
  11月18日,在《記者》雜志上發表聲明,不愿在美國做科學家,而宁愿做一個工匠或小販。
  完成《非對稱的相對論性理論》。
  1955年 2—4月同羅素通信討論和平宣言問題,4月11日在宣言上簽名。
  3月寫《自述片斷》,回憶青年時代的學習和科學探索的道路。
  3月15日摯友貝索逝世。
  4月3日同科恩談論關于科學史等問題。
  4月5日駁斥美國法西斯分子給他扣上“顛覆分子”帽子。4月13日在草擬一篇電視講話稿時發生嚴重腹痛,后診斷為動脈出血。
  4月15日進普林斯頓醫院。
  4月18日1時25分在醫院逝世。當日16時遺体在特倫頓火化。遵照其遺囑,骨灰被秘密保存,不發訃告,不舉行公開葬儀,不做墳墓,不立紀念碑。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