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長篇小說《少年天子》描寫了大清朝入關后第一個皇帝順治入主中原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与滿洲貴族勢力的矛盾和斗爭,同時也描寫了順治帝——福臨与皇貴妃烏云珠的蕩气回腸的愛情故事。這部小說成功處之一就是對人物的描寫,文學的本意就是人學,因此作者在創作《少年天子》過程中始終以這位少年天子順治皇帝福臨為創作中心。全書的所有人物、情節、各條線索,都圍繞著他、都是為了寫他的;而正是通過他的命運、他的奮斗和成敗,又力圖反映出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的基本面貌和特征。因此作者在這部長達700頁的長篇小說中有明确的主題:极力描寫福臨這一處在滿漢交界處的皇帝。而作者的手法是成功的,盡力調用了一切能夠使用的藝術手段去完成這一人物的形象。既寫帝王的威儀也寫人性;既寫政治斗爭也寫如火的情感;既寫外表的音容笑貌也寫內心世界;既寫庄太后、董鄂妃、康妃、安親王、簡親王、湯若望以及滿漢大臣、士人平民等各階層人物眼里的順治帝,又寫順治帝和各類人物交往相處時的不同表現,多角度地反映福臨的性格的各個側面,因此构成福臨性格特征的有兩對重要矛盾:自尊与自卑;剛愎自用与脆弱。多重性格造成了福臨既是一個銳意求治、具有雄心大志。但又暴戾自尊、喜怒無常的至高無上的皇帝,又是一個聰明好學,溫文爾雅,熱烈多情的少年男子。而作者是怎樣在創作中使這种矛盾在主人公身上達到自然和諧的統一呢?我們以金陵事變這一節為例:入關前,滿族社會正經歷著從氏族社會到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化的過程,經濟文化都很落后。入關后,他們竟要統治一個有數千年歷史、經濟發達、文化淵博,人口眾多的漢族,這對滿族統治者來說,不能不是一個沉重的心理負擔,也即順治帝自卑的由來。不過,自卑一向是被征服者的高傲和帝王威嚴壓制著的,在福臨心里只是潛意識,他決不會承認,甚至不曾想過。鄭成功圍困金陵的消息傳到時,正值后官借“對食”事件陷害烏云珠,使福臨處于心理不平衡之際,加上長期存在的潛意識突然触發,平日就喜怒無常的福臨一下子控制不住自己,自卑心理大暴露,竟嚇得跑到母親那儿大喊大叫,要逃出關外。庄太后的斥罵,大大損傷了福臨那极為敏感的自尊心,激起他的暴怒,突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不顧一切地御駕親征。他要用親征的英雄形象挽回面子,洗刷“膽小鬼”的恥辱。此后,他力劈寶座,威嚇乳母,不听任何人勸阻的种种過分的,剛愎自用的表現,都是對母親斥罵的自尊的反應。福臨是聰明人,心里當然明白逃跑和親征都不對,但直到聲望地位都是夠高的湯若望出面勸阻,他才肯借机下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康妃一句不逃回遼東的勸諫,又揭了福臨的短處,他勃然大怒,竟暴戾地要刀斬康妃,以至引發簡親王的政變。政變雖然被粉碎,福臨卻感到雄心壯志的幻滅,感到身心极度軟弱,于是想遁入空門尋求解脫。他要求玉林和尚賜法名,“必得揀一個最丑的字才好”,正是此時的心理反應。最后,在重病的烏云珠面前,他的剖白,終于傾吐了心底的自卑和脆弱……這樣寫人物的思想邏輯和心理過程比較合理,比較能求得矛盾性格的有机統一,使福臨的形象較為丰滿、完整。 小說第二特點,即成功之處在于結构嚴謹,不橫出枝蔓,不喧賓奪主。全書的主要線索,是以福臨為代表的君權与滿洲貴族勢力的矛盾和斗爭,也就是變革派与保守派的矛盾和斗爭。福臨的命運和性格發展,就貫穿在這主要線索上,主線之外,又寫了宮廷內部的派系斗爭;滿洲貴族內部的矛盾,朝廷內滿漢朝臣之間的矛盾;漢人中入仕官宦与在野人士間的矛盾;滿漢兩民族間的矛盾;統治者与平民百姓間的矛盾等等。但無論各种矛盾如何變化多端,結构作品時,始終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所有其他矛盾都依附于主要矛盾,隨主要矛盾的起伏變化而起伏變化,隨主要矛盾的尖銳、激化、緩和、放松而各自變化矛盾的形態和程度。這樣結构整個作品,比較符合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下人際關系的客觀規律,因為小說的主人公是皇帝而使這种結构特別有利。就全篇而言,福臨的事業是循著追求-成功-奮斗-失敗-再奮斗-再失敗-消沉-幻滅的道路發展的。第三特點是,小說有較高的審美价值,不僅有金戈鐵馬也有琴棋書畫,愛情的描寫使小說有一种悲劇的美。同時作者對烏云珠,庄太后等一系列人物,都刻畫得較深刻。《少年天子》是一篇較好地忠實史實又高于史實的歷史人物小說。 (執筆 陳力)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