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老祖宗只輕輕嗯了一聲,王焦氏的衣服就被扒了個精光。她赤條條地站在那里,高挺碩大的乳房就像是兩顆充滿了汁水的椰實。老媽子用手捏了捏,兩股乳線立刻噴涌如泉。坐在炕上的老祖宗眯上眼睛,神神道道的念叨著:“大清有救了,大清有救了!”…… 醇王爺的墓地里長了一棵白果樹,市面上頓時傳揚開了,“王”字頭上加個“白”,莫非醇王府要出皇上?溥儀的乳母王焦氏卻搞不明白,這個喂起奶來不依不饒的小東西,當真會是什么“真龍天子”嗎?…… 這是光緒十六年,直隸河間府任丘縣,一隊逃荒的獨輪車在艱難的行進著。 四野是水茫茫的一片,偶爾有庄稼的枝梢露出水面。道路上盡是爛泥,但路兩邊的人行道,叢生的雜草頑強地護住了地面,草根織住了泥土,所以獨輪車仍可以在這上面走。焦順推著獨輪車,也就是推著他整個的家。老婆抱著三歲的女儿坐在獨輪車的右邊,左邊是破棉被、破衣服、破鍋碗和一些零七雜八的東西。九歲的儿子騾子走在車子的前面,黑瘦的肩上套著一條粗繩。和這個隊伍中所有的男人的裝束一樣,爺儿兩個的全部衣服,就是條褲衩。黑黑的皮膚,嶙峋的骨頭都暴露在外面。雖是暮秋,但太陽燃燒大地的熱力仍沒有減退,人們的肩上、胸上沁出了細細的鹽粉。終于,這一隊人來到一個庄子上,他們尋到几間破牛棚,就在里面擠著住下了。 “順哥,你從東頭,我從西頭,其余的人從庄子的中間——大伙前后分開,走吧。”這伙討飯的人知道,庄上的人家比他們好不了多少,這么多人一哄而上,想討口飯吃是很難的,所以分開走或許每個人都能要到一點。 焦順帶回一個紅竽和一碗棒子糊糊,這已經很不錯了。不一會儿,騾子回來了,拿回一只空碗。 “要到吃的了嗎?”娘關切地問騾子。 “要到了,我吃飽了。” “睡下吧,明天還要赶路,你還要拉車。”爹說著,給他舖下席子。 于是騾子在破席上睡下,媽媽拿了件衣服蓋在他的身上。 “你吃了嗎?”婦人關切地問丈夫。 “吃了。” 婦人于是把那個紅竽掰開來喂女儿,女儿几口就把它吃光了,接著又喝玉米糊糊。 “你喝點吧。”焦順對老婆說。 婦人于是從女儿的嘴邊把碗拿開,女儿哇地哭了。 “這孩子的飯量也太大了,別管她。”焦順把碗推到老婆的嘴邊,從她怀里抱過孩子,任他哭嚎,其余同住的人對孩子的哭號早已習慣,听而不聞。 婦人几口把棒子糊糊喝完,放下碗。焦順又把那碗拿起來,一遍一遍地舔著。 “你沒吃呀!”婦人著急地說。 “吃了。” “你的腿腫得快出水了,看樣子不只是累的,還缺鹽,你沒有要點鹽嗎?” “要了,我喝了一碗鹽水。” 妻子掏了半天,掏出來一塊干硬的窩頭遞給丈夫道:“快吃下吧。” 丈夫接過來道:“你跟我這几年,實在是受苦了。” “怎么說這樣的話,沒有你,我們娘儿兩個早餓死了。” 焦順實際上是婦人丈夫的叔叔,是騾子的叔老爺。這里的地本來就低洼瘠薄,無雨受旱,雨大受澇。這些年河間府連年大水再加上官府的各种稅、賦、費、捐一年比一年多,許多人便餓死了。處在低濕地方的村庄的人几乎死光了,于是活著的人為了能再活下去,就組成了新的家庭,輩分至親不避,那些平素的倫理早就顧不上了。像焦順這樣叔父和侄媳組成新家,河間的人認為這天經地義,沒有一個人認為不該這樣。 焦順五十出頭,頭發已經全白了。婦人雖只三十多歲,但已是滿臉皺紋,看上去和焦順的年齡差不多,顯不出比丈夫小二十多歲的樣子。 婦人依偎在丈夫的怀里睡著了,鼻息吹在丈夫的胸膊上。這种鼻息鼓勵著丈夫堅定地走向不可知的未來,鼓勵著丈夫頑強地活下去。 這支逃荒的隊伍,猶如獨輪車下被輾壓踩踏的野草,都在掙扎著頑強地活著。他們不斷的分開走散,但又有人不斷地加進來,各自奔向他們自認為能活命的地方。 焦順的獨輪車落在了隊伍的后面,漸漸地被拉下好遠。沒有人停下來問他們一句,因為他們每一家都自身難保。每天都有掉隊的,甚至是倒下了永遠也站不起來;其他的人卻繼續前行,就像什么都沒有發生一樣。 “爹,娘,我實在走不動了。”騾子坐在地上像是被霜打的秋草。 “我不坐了,這樣車子輕一點。”婦人抱著孩子下來,孩子吮吸著她的奶頭,一刻也不愿放下。 “你怎么能走得動呢?”焦順說。 “能走多遠就走多遠。”婦人道。 于是這一家又起身前行。可是還沒走半里路,婦人已支撐不住了。她的腳雖不算太小,可少年的時刻也是纏過的,如今又抱著孩子,肚子空空地,哪里能走得動。她跌坐在地上,乳頭從孩子嘴里扯下來,孩子哇哇大哭。 太陽就要沒入地平線,四野空蕩蕩的,茫無一人。涼風吹過來,焦順不由打了個寒顫。他走過去,從老婆手里接過女儿,看了看,轉過身,跨過小溝,往田野里走去,孩子在這黃昏中越哭越厲害。 “爹——,你干什么?”騾子不知從哪來的勁,跑過來追上爹,“爹,不能,我要妹妹,我抱著她走,我抱著她走。” 焦順難道想扔下孩子!五十多歲的人了,有了這么個女儿,這是他的心頭肉,他怎能割舍得下。但是,即使能抱著他走,又怎能養活這個孩子? “孩子他爹,你不能啊——”婦人也撕心裂肺地叫著。 于是一家人在夜幕中又艱難地往前走著。 這一天,孩子在哥哥的怀里哇哇地哭個不停,騾子的腿也開始像他爹一樣浮腫起來,黃亮亮得怕人。 焦順實在走不動了,停下來說:“我看還是扔了丫頭吧,這樣把騾娃子也拖垮了!” “我能走動。爹,你恐怕餓得太厲害了。”騾子把妹妹放在娘的怀里,道:“只要妹妹不在我怀里咽气,我走到哪,就把她帶到哪。”說著從獨輪車上拿走一個小口袋,抓住袋口抖了抖,然后又把口袋倒過來,下面放著碗,從口袋里抖掉些饃渣,撮著放進妹妹嘴里。 一家人終于熬到了京城。他們想投奔在這里當太監的一個本家,好不容易打听到了他的住處,但是這位本家拒不肯見他們,給了一些銅錢,捎話說,他已接濟了不少鄉親;不是他不認鄉鄰,實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實在是無能為力。焦順揣著那几文錢,推著車,流浪在北京街頭。此時已是冬天,一家人連棉衣也沒有,瑟索在冷風中,都覺得自己也會像許多其他人一樣倒在街邊,再也起不來。 一天,騾子跑回到他們栖身的屋檐下很高興地說:“爹,我們去拿棉衣去。” “到哪里去拿?” “那邊胡同口,有几個窯姐在發棉衣,還能給些錢呢!” 焦順的眉頭皺了一下。婦人道:“快去吧,她們都是好人,恐怕都是苦出身,這樣的好意不要錯怪了。” 焦順便和騾子去了。果然領回几件棉衣,對他們來說,穿的就這樣足可以應付了,剩下的就是如何弄到吃的。這些天,他們沿街乞討,可是在北京逃難乞討的人群猶如蟻窩里的螞蟻一樣,到處都是,怎能討到吃的。 焦順說:“孩子他娘,還是把丫頭賣了吧。” 婦人沉默了許久,說:“也好,這樣也許能討個活命。” 騾子抱著妹妹,只是流淚,似乎讓這個三歲女孩活命的惟一辦法,就是有人能買了她。 于是焦順抱著女儿,在她頭上插上草標。可是一連許多天,連一個人問一下也沒有。一天,騾子回到屋檐下的“窩里”說:“爹,听說頤和園那里正建工程,還缺少木匠,爹的手藝好得很,說不定到那邊能找到點事做。” 第二天,父子二人來到頤和園邊,果然周圍擠滿了找活做的人,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在一個鐵門前,更是人頭攢動。焦順和儿子拼了全力擠過去,一打听,果然木匠和石匠都很搶手。焦順命不該絕,在里邊試了半天,就被錄用了,講明每天干六七個時辰,每個月能掙回兩把銀子。回來后,一家歡天喜地,跪下來,對著旁邊的老槐樹磕了許多響頭。不几天,順天府辦了一個粥厂,一家人于是移挪到那里,有一個較好的過冬的地方。雖然粥厂門前天天都有成批的尸体被運走,焦順一家卻挺過來了,挺過了冬天。騾子腦子活,嘴巧,自己也找了個事做,給一家剃頭的當了學徒。 春天到了,正是播种的季節。焦順說:“孩子他娘,太后的頤和園的廊子就要完工了。京城中到處都是咱這樣的人,在這里活命,也不易,還是回老家去吧。這春天,野地里總能尋到點吃的——听說今個春天天養人,地養人,到處都是野菜。騾子就留在這里,他福大命大,看樣子以后會好起來的。” “好吧,就這樣吧。”婦人說。 “爹,听人家說,老佛爺的頤和園,是用海軍的軍費建的,花了几千万兩白銀,爹,几千万兩白銀是多少?” “我哪里知道,我只知道有十几兩銀子,我們全家就能過上一年好日子。” “爹,頤和園大不大,有多大?” “大得很,十鄉八鄉的人也能住下。在里面像我這樣做工的人就有好几千。你想里面有多大。” “我還听一位剃頭的客人說……說西太后不顧百姓死活……” 他的嘴被爹捂住,焦順道:“可別這么說,這是要殺頭的。你看大街上那天沒有游街被砍頭的人。以后在舖子里可不許亂說!” “爹放心,我在舖子里一天到晚只顧干活,絕不說一句話。” 焦順買了禮物點心,帶著老婆孩子到剃頭舖拜謝騾子的師傅。哪知道路上車川馬龍,水泄不通,一家人好不容易擠到舖子,拜謝師傅,師傅姓李名福貴。焦順道:“謝李師傅收留了孩儿,這是救了我們全家。我們這就回老家去,儿子就交給你了,請師傅嚴加管教。我也沒有什么好謝你的,就給你磕几個頭吧。說著跪了下去,李福貴師傅怎么也拉不住,只得由著他磕了几個。 李師傅被他的誠心打動,道:“不瞞您說,我也是早年逃荒到此,被人收留,在這里混口飯吃,都是一樣的苦命人。老哥放心,我會像對儿子一樣對待小騾子的。” 听了這几句話,騾子的媽媽拉著女儿也跪下去磕頭道:“我們遇到好人了,你真的救了我們全家。” 說著,焦順和老婆就要走。李師傅說:“還是明天走吧。” “是的,師傅,這街上這么多人是干什么的?”焦順問道。 “這是醇王爺薨逝了——死了,正要出殯。” “醇王爺是誰?”騾子問。 “醇親王爺名諱奕□,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個儿子,是咸丰帝的弟弟,當今光緒帝的生身父親。他的福晉,就是老婆,是現在慈禧老佛爺的親妹妹。” 焦順兩口子听得戰戰兢兢,原來是這么個重要的人物死了。 “就要出殯了嗎?師傅。”騾子問。 “是的,現在是‘引發’,送殯的人正在‘喝湯’,其實是吃大宴,為的是送葬時不餓肚子。王府內擺的筵席不算,這許多條街上的大大小小的飯庄都被包下了。雖說是‘吃湯’,但每一桌的費用,也夠你們一家吃上一年半載的。——我帶你們去看看吧。” 一行人來到了門前。剃頭舖和醇王府是一條街,站在門前,遠遠的能看到醇王府前的情況。 開始發引了,先是許多人把棺材抬出府門,然后來到大街,換上大杠。 李師傅介紹說:“醇王的棺材用的八十人的大杠。棺罩用的是大紅寸蟒緞,罩上正中有木質金漆頂。你們看,杠繩是黃色的,這是最尊貴的顏色了,一般的親王都是藍色的,紫色的。你們看,杠夫就有四五百人,那些穿藍衣的,綠衣的、白衣的就是杠夫,分三班輪換。棺材前面有兩個人手拿響尺,前后有四個人手拿撥旗,他們指揮抬杠人的動作……” 李福貴師傅滔滔不絕的說著。 這時,送葬要經過的街道兩旁的店都停止了生意,門前都擺了黑布白花和其他的一些祭品。人們站立在大街兩旁,鵠首鶴立的觀望著。棺材抬起來,人流徐徐的涌動著。人們都在觀望著這浩浩蕩蕩的送葬隊伍。 一大群道上過后,是一大群和尚,然后是几百名喇嘛,手里拿的不知是什么家伙。這些道士、和尚、喇嘛足足擺了半里路。隨后是吹長大喇叭的、吹小喇叭的、吹笙的——這些樂器,焦順不清楚。几隊吹鼓手過后,是舉牌子的,先是舉黃牌子的,后是舉紅牌子的,都擺成一個個的方陣。 李師傅介紹說:“這是醇親王生前身后得到的職位,爵號和榮典什么的。” 隨即,又是半里路上的方陣,許多的東西都在肩上扛著,四人一組,東西有的用黃綢扎著,有的用藍綢扎著,有的用白綢扎著。 李師傅道:“這用黃綢扎的是親王生前受賞的東西。其他顏色的都是影亭、神主亭還有其他的東西,咱也說不清。” 綢亭過后,是各种魂轎,椅轎。這些東西,焦順夫婦也能認得。過后是手里捧著盤子的小孩(童男)。有些盤子的東西,焦順夫婦認得:狗、鷹、駱駝等的,各色各樣的動物都有;可有的東西他們就不認得了。這些人的嘴里都“噢噢”個不停。 李師傅介紹道:“這些擺設,像是出外打獵,那些送葬的人不忍心親王已經死了,才這樣布置的——快看,孝子來了。” 見一個人獨成一隊,青布衣褂,青布靴子,年紀也就和騾子差不多,十歲左右吧。 “他是孝子,那就是皇上了?”騾子問道。 “不許亂說。這個可能是醉親王的五儿子叫載灃,听說他已經襲了醇親王爺的爵位,成了第二代醇親王。”李師傅道。 孝子身后是一群群一隊隊的戴孝的人。据李師傅介紹說,這些都是朝中的大官和醇親王生前的親友。這些人約有一千。 這些人過后,才是棺材。龐大的抬棺隊過后,是一隊騎馬的人,三十人的樣子,都是行獵裝束,手拿獵槍,隨著棺材緩緩而行。隨后就是一里多長的車隊了。 李師傅介紹說:“這是車隊,里面也有許多轎子,這些都是醇親王的眷屬。” 其后又有許多隊,總之,過了大半天,人才走完,滿街上舖了一層厚厚的紙錢,据說這是規矩,是不許露出地面的。 待人流過盡。焦順看了看天,說道:“李師傅,我們還能走几十里路呢。節气不等人,我們這就謝過師傅,回家去了。” “娘——”九歲的騾子扑到母親怀里。婦人的眼淚扑籟籟地掉下來,說道:“儿呀,你命好,總有貴人相救,你就在這儿跟李師傅好好干吧。”說著把怀里的孩子放下,跪在李師傅面前道:“孩子交給師傅了。” 李福貴忙將她拉起道:“放心回去吧,雖然剃頭是九流的行當,但糊口還是沒有問題的。” 騾子抱起妹道:“小存,路上听話。” “妹妹听話,哥哥,你不走了嗎?” “不走了。” 妹妹哇地哭起來:“我要哥哥,我要哥哥。” “小存听話,我過些天就回家看你。” 婦人抱過孩子,再沒有說什么話,轉身走了,再沒回頭。 許多年過去了,小騾子漸漸地長成了大騾子,師傅給他起了個大號,叫耐勤,從騾子的意思。庚子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火燒了圓明園,燒了几個王府,火燒了許多店舖民房。每天都有清朝的官員被砍頭,更有“拳匪”和無辜的百姓被虐殺。騾子耐勤的師傅也被洋鬼子殘殺,剃頭的舖子就給了騾子。每天,騾子都早早地就關了舖門。對門前流浪的人群,對門外倒下的尸体,不聞不問,習以為常。 這一天的上午,他照例很晚才開了舖門,一個叫化子靠門躺著,門一打開,叫化子便倒在門檻上。騾子叫了几聲,他也不應,騾子便以為他死了。若是离門哪怕只有三步遠,他也就不問了,因為他每天都看到許多的尸体。可是倒在了自己的門內,總得把他搬走。可就在他拉那“死尸”的時候,“死尸”卻睜開了眼睛,一骨碌爬起來。騾子嚇了一跳,楞怔在那里。 “哥——” 騾子忽然听到一個聲音,便往四周看了看,見沒人,便回到了舖內。 “哥——”叫化子跟進來叫道。 騾子這時才注意到這個复活的“死尸”正在叫他。 “你——” “哥,我是你的親妹妹,我是小存。” 騾子仔細地端詳,才發現這個滿頭亂草、衣衫腌髒襤樓的叫化子真的是他的妹妹,頓時眼淚奪眶而出,把妹妹緊緊地摟在怀里。許久,問妹妹:“小存,你怎么到這儿來了!” “爹、娘都……都被洋鬼子用刀挑死了。”我扮成男的,要飯找倒這儿來的,昨晚上怎么叫門,也叫不開,我還以為哥哥也……”她哽咽著,再也說不下去了。 騾子跪在地上,向著老家的方向磕著頭,呼喊道:“爹……,娘……” 兄妹二人哭成一堆。 妹妹小存洗沐過,換了哥哥的衣服。哥哥騾子看著她道:“小存,我看你就作男的打扮吧。一來,洋鬼子滿街跑,許多姐妹都被他們糟蹋了,女孩子在街上是絕不能露面的;二來,我這剃頭的,這年頭掙的只夠糊口,你這身打扮當我的徒弟得了。” 小存在這里安頓下來,轉眼已是三年過去。小存的姑娘身体漸漸顯露出來。這樣的人,很容易活下去,一旦有几口飯吃,就發育得很快。哥哥于是公開了她的身份,想要給她找個婆家。可是她這樣的人,別說她自己給別人洗過頭,刮過臉;單是她哥哥是個剃頭匠這一點,她也難嫁出去。好不容易,騾子把妹妹半賣半嫁地給了一個姓王的差役。這差役生著肺癆,又只會吃喝嫖賭,小存嫁給他,整日挨打受气。在第三年,小存生了個女儿,剛一生下孩子,那姓王的差役便病死了。 一天,哥哥騾子正在給客人光臉,妹妹小存走進來。 “妹夫的事,辦好了吧。” “什么事都辦好了。可這喪事一辦,家里也揭不開鍋了。上有公婆,下有吃奶的孩子,我……我實在沒有辦法,又來麻煩哥哥。” “這是什么話,不找哥哥找誰呀。” “可哥哥一點積蓄也沒有,到現在還單身一人,我——”說著妹妹已泣不成聲。 “這有什么,”哥哥道,“只是,我能救了一時,也救不了長久,還得想個法子才好。” 這時,那個理發的抬頭看了看王焦氏道:“我看你們兄妹挺義气的,不如幫你們一下。我認識一個在醇王府當差的,他說醇王爺要添孩子了,正找奶媽,我看大妹子挺合适的,說不准就能選上。” 騾子忙和妹妹跪下道:“爺若是成了這事,真是恩同再造。不知爺怎么稱呼。” “就叫我張大哥行了——若是大妹子進了醇王府,不忘在下我就行了。” 過了兩天,那位姓張的顧客有了回音,說他的那位兄弟可以帶王焦氏進王府。 哥哥便拿出積蓄,給妹妹做了合身的衣服,又給她吃了几頓好飯。窮人家就是這樣,只要有吃的,那奶水就如同西山的泉流,汩汩不盡。 這天,那位姓張的顧客帶一個人來到舖子介紹道:“這位就是在醇親王府做事的焦大哥,你們還是本家呢。” 騾子連忙向他行禮道:“小人沾爺的光了,小人也姓焦,叫耐勤——不過這街坊都仍叫我騾子。騾子這廂給爺請安。”說著又拜了下去。 騾子見這個人頭戴尚文沿的官帽,腳穿青布洒鞋,身穿窄袖窄褲腿青布短襖褲,腰扎藍帶,身材高大壯實,如鐵塔一般。看這身打扮像是王府里的轎夫。 姓焦的道:“既是本家,又有緣份,彼此就不必客气了。” 京城的人都知道,這王府的轎夫威風可大了,城中大小官府衙門的老爺和行役見了他們也須讓著三分,何況是醇親王府上的轎夫。但這位姓焦的,雖外表粗魯,心里卻机靈。他盤算著,若是真的能給醇王府找個好奶媽,醇王府從王爺到奶奶哪個不給他賞銀,自己在同事們中的地位自然就高了一等。奶媽在王府中的地位是很高的,而且說不定她哺育的小王爺今后能做到登天的位置,那自己通過奶媽可就能和小王爺套上了近乎。所以這個姓焦的轎夫在非常下等的剃頭匠面前,也沒顯出驕橫的樣子,只是略顯一下王府的派頭而已。 姓焦的道:“今儿早上,醇王爺喜得貴子,是個男孩,我把張老弟托的事往王爺那儿一說,王爺即刻就答應了,叫明天就過去。” “謝焦爺了。” “唉,叫我焦大哥就行了,我們從此后彼此就是親切的兄弟。” “焦爺這看得起我,我實在不敢當——走,二位爺,我已在飯廳定下席位,這就去吧。” “好——,我也就不推辭了。”姓焦的轎夫道。 喝了几杯酒后,轎夫的話開始多起來。“像我們轎夫,在王爺府中都是有地位身份的,有時王爺也讓我們三分,京城中的大小官員就更甭提了,哪一個敢在我們面前作大。嘻——” 他又喝了一口酒道:“我們轎夫,在王府中是固定的編制,共二十名。其他長史一名,管事官二名,庄園處六名,回事處六名,隨事處十名,司務六名,飼堂四名,大小廚房二十名廚師,茶房六名,大書房八名,小書房四名,更房十五名,馬圈十六名,裁縫舖二十名。我們這些人,不同關防院的太監,都是有身份官階的。” 那位姓張的道:“听說前几日几位爺打了順天府的官差,倒是為何?” “嗤——,爺儿几個好賭几把——你們想,爺儿們除抬轎外,天天沒事干什么去?街面上有人愿意到我們那里去賭,我們也喜歡到別處玩玩,這是平常稀松的事。有一天,一個小子賴帳,被爺們儿做了,嗤——,不知怎么順天府知道了。順天府又怎樣?嗤——,不照樣也被打了。” 那位姓張的道:“順天府真是有眼不識泰山,瞎了狗眼。” “就是,我們現在的醇親王爺是第二代了,是當今皇上的親弟弟。這一層不說也罷,咱大清國哪個子民都知道皇帝和老太后不和。不過如今的醇親王爺可不同。這醇親王爺載灃的正福晉——就是老婆——姓瓜爾佳氏,名幼蘭,是慈禧老佛爺的心腹重臣榮祿的女儿,咱王爺的婚事,就是老佛爺一手包辦的,是‘指婚’,所以醇王爺的勢力是如日中天——”忽然,轎夫壓低了聲音道:“你們听說過醇賢親王爺墓地上的事嗎?” 焦騾子和那姓張的都搖著頭。騾子道:“我當年曾見過老醇王爺出殯,那才真叫气派?” “就是——,就是這位親王爺的墓地上長了一棵樹——”轎夫又啜了一口酒。 “這樹怎么了?”騾子問。 “是一棵白果樹。” “墓地上長白果樹有什么稀罕的?”姓張的道。 “你們認識字嗎?” 姓張的道:“少許認識几個。”騾子搖了搖頭。 “你們想,白果樹長在醇王的墓地上,白果樹的‘白’字下邊是醇親王的‘王’字,這是什么字?” “是——‘皇’。”姓張的道。 “所以京城傳開了,醇王府要出皇帝。”轎夫道。 那姓張的要表示一下自己的知識掌故也很丰富,便道:“這确實是個吉兆。當年順治皇帝福臨誕生前,世祖額娘孝庄文皇后的衣褶中,就有道紅光繞來繞去、繞來繞去,女侍們還以為是衣服著了火呢。” “可不是嗎,”轎夫道,“圣祖康熙皇帝生的時刻,他額娘孝康皇后的衣褶里也有一條龍盤來盤去,紅光線繞,這叫‘祥云瑞靄’,‘滿屋生輝’——你們不懂。” “是……是……”姓張的點頭哈腰道。 “所以我說,若是大妹子進了醇王府當上了奶媽。那可是多少輩子修來的造化!”轎夫看著騾子道,“說不定老哥我到時還要耐勤賢弟幫襯呢。” “哪里的話,爺對我們大恩大德,我兄妹是永生不忘的。” 轎夫忽又鄭重地道:“王府的規矩可大了,回去后可要交待大妹子,在王府中不可多說一句話,不可多走一步路,如何叫人,如何行禮,如何應答,規矩多著呢,這些到了王府,自然有人教。” 第二天,王焦氏隨轎夫來到醇王府,他們在一座巍峨的門前停下。 轎夫道:“大妹子,這大門我們是不能走的,須走兩旁的阿司門。” 來到阿司門前,轎夫指著旁邊的樁子說:“這叫斜行木、上馬石、拴馬樁。” 進了門,但見各處都挂了紅燈籠,這不僅由于今天是正月十五,更由于醇王府添了男孩。 轎夫道:“這個院子叫獅子院。”接著指著院內正中的一個門道:“那個兩旁有石獅子的門叫宮門。宮門兩邊的旁門叫抱廈門,進了抱廈門的殿,就是戲文里常說的銀安殿,這里是不常開的,由銀安殿繞過去,是二殿,東西的配房是首領太監、使喚太監住的地方。二殿的后面是神殿……” 轎夫滔滔不絕地說著,往西來到回事處。 轎夫道:“我這就回去了,我在門外俟著佳信。” 不一會儿,有一個人帶著王焦氏往西,走進一個門內,那人讓她站在這儿稍等。王焦氏看過去,見影壁后面是一座大房子,后來知道這是客廳,客廳后就是正院。不一會儿,來了一個老媽子,對王焦氏道:“隨我來。”于是由這間正廳兩邊的抄手游廊進人里院,迎面又是高大的房屋數間,東西兩邊又有耳房廂房。二人由這上房夾道進人后院,這里的仆婦們已成群結隊。老媽子讓王焦氏在這里淨過手,洗過澡,复又回到剛走過的前院。 進了正面的屋子,屋子可能有七間——王焦氏看不清楚,有明間,有暗間。這明間的后窗前,設著木炕,炕中放著炕桌,炕桌后放著炕案,炕案上的東西王焦氏一件也認不出,卻知道那是古舊的東西。炕邊坐著一個滿身珠光寶气的婦人,王焦氏看見她后,一時竟不知怎么辦才好,這時領她進來的老媽子道:“快向老祖宗行禮。” 听得這一聲叫,王焦氏扑通一聲跪在地上,“咚”地磕了一個響頭——這響聲如深潭里投進了一個大石頭,王焦氏嚇了一跳,心道:“這地怎么是空的,怎么這么響!” “站著說話吧?”老祖宗倒很和藹。 王焦氏站了起來。 “你的孩子多大了?”老祖宗問道。 “三個月了。”王焦氏答。 “听說你丈夫不在了。” “也去了三個月了。” “家里听說還有公婆,你的娘家還有什么人?” “娘家父母都不在了,還有一個哥哥是剃頭的。” “是河間府人嗎?” “是” “這里倒有你的不少同鄉。”“老祖宗”說的是府里的許多太監都是河間府的。 “老祖宗”又問了一些話,方道:“驗看吧。” 几個老媽子過來,解開王焦氏的衣裳,盡脫下來,王焦氏一絲不挂地站在那里。雖然一屋子都是女人,但她卻覺得自己從來也沒有受過這种恥辱,她像一頭奶牛一樣被人驗看著。不過王焦氏顯得特別安詳,因為她一家活命的希望就在這里。 老媽子只輕輕一触王焦氏那高挺碩大的乳房,乳汁立即從紫黑的乳頭中溢涌而出。不一會儿,兩小碗已經注滿而乳汁仍不停地留著。老媽子于是又端來一個大碗。老媽子把兩小碗乳汁端給炕上坐著的婦人,“老祖宗”露出滿意地笑容,道:“怪冷的,快穿上衣服吧。” 几個年輕的丫環立即利索地把棉袍給王焦氏穿上。王焦氏冷慣了的,雖是正月,但這里暖融融的,滿屋綠草鮮花,王焦氏更沒有覺得有一點的寒冷。 “出去吧。”“老祖宗”道。 王焦氏又是扑通跪倒在地,給老婦人磕過頭,走出門去,又被領回后院。 坐在炕上的“老祖宗”就是老醇親王的福晉劉佳氏。正福晉——慈禧的親妹妹——去世后,劉佳氏就成了醇王府的“老祖宗。 “我看這二十人中,數他最好。奶水稠厚,人也端正。雖是剛生過孩子的人,腰身并不嫌粗蠢,腿也勻稱。看她性格也朴實,剛才那磕頭的架勢,倒把我嚇了一跳。”老福晉笑了起來。 王焦氏被留下來,每月二兩銀子;從此她也就和年老的公婆及几個月的女儿离開了。 當天晚上,王焦氏被領進醇王載灃福晉的屋內,老福晉劉佳氏也跟了進來。載灃福晉——榮祿女儿瓜爾佳氏——的旁邊,一個嬰儿正安詳地睡在襁褓中,他大大的腦門,紅紅的臉蛋,惹人怜愛。王焦氏雖然為离開自己的孩子而辛酸,但眼前可愛的寶寶又令她無限喜悅。她很自然地解開怀,把乳頭放進嬰儿口中,另一奶的奶水不住地流淌著。一個丫環拿著一個盤子在接著。不一會儿小孩吃飽了,打了個哈欠,似乎是甜甜地笑了一下。劉佳氏和瓜爾佳氏都露出滿意的笑容。看著孩子可愛的樣子,劉佳氏道:“我的小乖乖,生下來兩天就會笑了,長大后必是個聰明的孩子。” “大腦門,就是聰明。”王焦氏由衷地說。 “大腦門,大腦門。”劉佳氏喜得合不攏嘴。 王焦氏現在吃的是她活到現在連見也沒見過的東西,每天面前擺得滿滿的。雖然沒有放一點鹽和醬油什么的,她吃起來也特別的香甜,奶水更是如泉涌一般,醇王府上下對她無不滿意。有一天,她忽然想起自己剛到王府見老福晉時,那頭磕得山響,便問老媽子道:“我并沒使太大的勁,怎么這么響的?”老媽子道:“你的力气特大,你雖不覺得使勁;再說,那屋子里都是用尺六的金磚漫地,磚上面罩著桐油,磚地的中間是空的,能不響嗎?” 王焦氏也明白了在正月里老祖宗和主子的屋子里為什么特別暖和只要穿單衫即可。原來屋外前廊都有爐炕,上面蓋著油木板,冬天在里頭生火,這叫“地炕”,屋子里溫暖,所以各种花都開放了。她能說出這些花中的几個好記的名字:牡丹、碧桃、腊梅、香櫞、佛手。 所有的仆婦們都對福晉剛生下的嬰儿叫“爺”,當然王焦氏也不例外。有身份的人稱這個嬰儿叫“阿哥”。小阿哥雖是嬰儿,可有許多人終日侍候他。“精奇”、“水上”和“嬤嬤”是常在阿哥身邊的三個婦差。“精奇”是看媽;“水上”是水媽,做些雜活;“嬤嬤”這是王府里的人對王焦氏的稱呼,是乳母。除掉這三人之外,還有几個“姑娘”——也有的叫她們“使喚丫頭”。王焦氏沒想到這么一個小孩身邊有十几個侍候,而且他還听說,長大些后更多,身邊還有一些太監。 轉眼到了小阿哥的滿月,醇王府唱了三天的大戲,醇親王載灃和弟弟載洵、載濤都高興地換上戲裝,親自上台唱起來。王爺載灃雖然平時說話結巴,但在台上卻流利自然;貝勒爺載濤的猴戲更是博得了滿堂的喝彩。王焦氏真不敢相信,王爺們還有這种本事,她活到現在也沒有見過這么好的戲。 台上不停的唱,台下送禮的人絡繹不絕,連慈禧老佛爺和皇上都賜了禮物。當然筵席更是少不了的,王焦氏惊駭万分,她怎么也想像不出,一桌子竟擺上上百种菜肴。 滿月后,醇親王載灃給他的長子起了名宇,叫溥儀。 讓醇親王府上下受寵若惊的是,在溥儀三個月的時候,慈禧老佛爺特命老福晉和福晉把溥儀帶到宮中。老太后見了溥儀喜不自胜,說這孩子長大了肯定有出息。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