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少年李耳認識問題的高深度數,居然能夠超出一般成年,這种令人惊异的現象,真叫人感到不可思議。但是,細想起來,此議還是可以理解的。他的“超出”,是非正常的,非穩固性的,是搖搖晃晃、時而出現又時而消失殆盡的。這种超出,只能說是一個十分聰慧的少小者在激情迸發時靈感之光的閃現。這种閃現只能是明明滅滅而不是始終如一的。當他心血來潮、義憤填膺之時,他是那樣儼然象個非常高明的大人,但是,在他和他的小伙伴一起玩耍起來的時候,他又真真實實地成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小孩了。 他和他的伙伴鐵橛、玄娃、庚寅、狗逗等一群“野孩子”一起玩“撐船行善”,一起玩“守洞捉鼠”,一起玩“星星過月月”,一起玩“鏊子灰打花臉”,一起到水邊戲耍,拾鴨蛋和“捉魚”。村前有一條風景美麗的厲鄉溝,這厲鄉溝是從村西北隱陽山下的深潭里流出,宛如一條寬窄不一的小河。溝水清澈,平靜,并不沒人,兩岸長滿青青的蘆葦,多姿的李樹,古幽的綠柳,高大的白楊。夏日,水中長出碧綠的藕葉,粉紅的荷花。李耳常和他的小伙伴們一起到水邊蘆葦里拾鴨蛋,摸爬扎(蟬的前身),坐在李子樹上伸著頭用嘴啃李子。他們在淺水里逗樂、翻滾、坐船、打迸迸,把水邊的青草當枕頭,眯縫著眼肚皮朝上晒太陽。溝邊有一排彎著腰的砍頭老柳樹,一棵棵,枝葉蔥茂,看去恰似一把把很大的斜挑著的碧綠絨球。孩子們光著屁股,一絲不挂,從斜樹身上爬上去,鑽進“絨球”,發聲喊,一齊“,扑通”一聲跳到水里。多么天真,多么質朴,多么和諧!這里沒有机關算盡,沒有爾虞我詐,沒有一臉奸猾的勾心斗角。可愛啊,李耳至死不會忘記的赤子之心的童年!但是,一次,當李耳從柳樹上往下跳時,不知為什么,一頭扎到水里,別在那里再也轉不動身子,差點儿沒有淹死。從此嬸媽禁令:再也不准他下水。他很听嬸媽的話,表示照辦。他很守信用,一言既出,從此再也沒下過水。別人釣魚,他坐在水邊看。他禁不住捉魚趣味的引誘,有時也隨著伙伴們一起捉魚,由于一顆非常的善心的支配,他捉到的魚,并不吃掉,不是放回河里,就是養在水缸里,看它們游玩。他并不是不吃魚,只是自己親手捉的魚他不忍心看著讓它們死掉又送進自己的肚里。他很有心計,親手發明了一种捉魚的新型辦法:用一個瓦盆,上邊蒙上一片麻布,不,這麻布并不蓋嚴,而是留個小口,然后用麻繩從盆沿下將麻布勒緊,系上一條長繩,接著,在盆里下上食物,送進河水,待一個時辰之后,猛拉長繩,把盆子拽上岸來,就可以捉到一大捧歡蹦亂跳的小魚。此時李耳總要和伙伴們一起放生,拍手歡躍,感到其樂無窮。 李耳常和鐵橛一起到村東的“放牛場”和村西的隱陽山腳去放牛。他們玩得非常痛快。有時也發生口角,因為一個問題爭論得臉紅脖子粗。李耳聰明過人,但是也正因為這聰明使他的身上不知不覺地滋生了另外的一面:固執己見。有時他竟喜滋滋地在心里說:“我真聰明,象個大人一樣懂得很多高深的道理。”他并不知道,他的聰慧的頭腦,在順著思路往深處探究問題時,還帶著濃厚的幼稚特點,只是一味的往深處想,再往深處想,想得很深刻,很奇妙,這只是縱深型,而缺乏橫闊面,所以有時表現為离奇,甚至固執。這大概是缺乏廣闊的社會閱歷的聰明少年的共同特點。小李耳是謙虛的,有時也無意之間表現出一种過于自信,有一次,當孩子們談起上學之事的時候,他曾認為他聰明過人,無須上學念書。后來他上學了!不打算上學,猛然上學,是什么東西使他突然出現這個陡然的轉折?這就要推那件使他終生難忘的小事了。 隱陽山里,有個人不常到的地方。這里有一棵當時世上稀有的大樹,長得蔥蘢茂盛,十分好看。那綠盈盈的葉子使你想到,它象楝樹,又象槐樹。細碎的葉片,有規律地長在青青的葉柄上,三分象葉,七分象花,恰似用剪刀裁成的綠色的圖案,齊中有亂,分外美麗!樹旁邊有所茅屋,屋里住著半仙山人趙五爺。 這天,李耳和鐵橛,一邊放牛,一邊下棋。這時,他們突然發現鐵橛的牛失蹤了!兩個人都很著急。李耳赶快幫鐵橛找牛。李耳往南找;鐵橛往北找。找了一陣,沒有找到。接著,李耳和鐵橛從南、北兩個方向一起向那棵綠色的大樹走來。李耳走到大樹南面,見樹身上被誰刮了一塊皮,被刮的地方,露出白花花的一片,上面歪歪斜斜地寫著一個大字:楝;鐵橛來到大樹的北面,見樹身上也被誰刮了一塊皮,被刮的地方,露出白花花的一片,上面歪歪斜斜的寫著一個大字:槐。 站在大樹北面的鐵橛,看著樹上的“槐”字說:“咦!這棵槐樹不小哇!” 站在大樹南面的李耳,看著樹上的“楝”字說:“這是一棵楝樹,這棵楝樹就是不小。” 鐵橛是個好抬硬杠的人,外號“一斧子倆橛”,他一听李耳說這棵樹是楝樹,抬杠的勁頭一下子上來了:“咦!這明明是棵槐樹,你咋要說是楝樹哩?” 李耳說:“這明明是楝樹呀,你咋要說是槐樹哩?” 鐵橛心里說:“你這個李耳,就好給我抬杠,這一回我有根有据,非抬過你都不中!”想到這里,別勁一下子上足了,大聲說:“李耳,你听著,牛我不找啦,反正丟不了,這一回我鐵橛給你抬杠要抬到底!要見個高低,分個輸贏!我要是抬不過你,叫你吐一臉吐沫;你要是抬不過我,你說咋辦?” 李耳心里說:“這個一斧子倆橛的家伙,又上別勁了,明明是楝樹,他為了抬硬杠,硬要顛倒黑白,把楝樹說成槐樹。這一回我非要弄個究竟都不中,爭論不過他,不能罷休!”想到這里,就對樹北面的鐵橛說:“這是楝樹,不是槐樹,我要跟你爭論到底,分個輸贏!你說你抬不過我情愿叫我吐一臉; 我說,我爭論不過你,情愿叫你吐兩臉!” 鐵橛瞪著眼說:“這就是一棵槐樹!” 李耳瞪著眼說:“這就是一棵楝樹!” “槐樹!就是槐樹!不是槐樹日頭打西邊出!” “楝樹!就是楝樹!不是楝樹日頭從東邊落!” 兩個人正互不相讓,趙五爺一手牽著鐵橛丟失的那頭牛,一手捋著花白的胡子,笑哈哈地走過來說:“好了,不要再爭論了,你們再爭論也分不出輸贏了。你們爭論得很有意思,可是你們不知道,你們都說錯了,這不是楝樹,也不是槐樹,這是一棵合歡樹。這樹上的‘楝’字和‘槐’字,是我那搗蛋孫子鐵蛋為了胡弄人,故意寫上的。他剛給我學了兩個歪字,就在樹上瞎逞能。你們且不可被他的故弄玄虛所迷惑。今后看事情,要從反看到正,從外看到里,從左看到右,從高看到低,從南看到北,從東看到西。天下的事情很多很多,天下的道理很多很多,很深很深,很寬很寬!可不能只是一面之觀,一己之見。今后要想避免一面之觀,一己之見,就要多長見識,多學知識。要多學知識,就要上學念書。” 從此以后,李耳一心一意想要上學,想要多學知識。他多次要求跟趙五爺上學,要求拜他為師。趙五爺笑著對他說:“我既不設壇講學,又不教書收徒,我不是教書先生。咱這苦地縣城,有個姓常的教書先生,名叫常樅。他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讀過很多的書,知識淵博。我看你不如拜他為師,跟他上學。”李耳听他這樣一說,心中非常高興。于是,趙五爺就介紹他,去苦縣城里,跟常樅上學。從此以后,常樅就成了李耳的老師。 這常樅,原來的名字并不叫常樅,因他极愛樅樹,自己特意給自己起名常樅。這是一個雖不年輕,但尚不算老的大學問人。他,腳蹬雙臉布鞋,身穿玄色布衫,不長不短的頭發,不扎不挽,蓬蓬松松,自自然然。身材略胖,面皮白淨,走路有點點腳。雖說不修邊幅,但是清清气气。平素對人寬容和藹,但是有時認真起來,態度十分嚴肅。他的家并不住在城里,而在城西九里的常家坡。他原是富家出身,后因遭了天火,家境貧寒下來,移居城里女儿家里,收徒教書。當時私人辦學沒有先例,他的教書是非正式的。開始是,他為了避免寂寞,在女儿家一座閒宅小院里,和几個對脾气的人談天說地,言理講文,把自己讀過的書說給那些志趣相投者們听;后來,一些人家因羡慕他的學識,就把自家的子弟送給他,請他講書教學,拜他為師,并資助他一些銀兩,作為束脩(后來稱之為學費),讓他舖排自己的生活,以便安心教他們的子弟讀書識字。這常樅,習慣于盤腿坐在一個用麻編成的又暄又軟的大墩子(后來稱為講壇)上,天馬行空般的論今說古。他的學生們各人坐在自備的小坐墩上,圍繞著他,洗耳恭听。 少年李耳,第一次有趙五爺領著拜見常樅時,常老師异常高興,由衷地拍手笑著接見了他:“歡迎,歡迎,十分歡迎!早听說曲仁里有個李耳,少年聰慧,十分聰慧!這一下我可收了一個中意的弟子。你的束脩我豁免,你的束脩我豁免。” 自從常樅收李耳為自己的學生之后,就把學館遷到了自己的家鄉——常家坡。這常家坡,是個三五戶人家的小村,座落在一個簸箕掌形狀的坡地之上。常樅的家座落在村庄的前門儿,門前是一片類似松柏的大樅樹。一棵棵綠色的樅樹,雄壯而秀气,剛硬而美麗。樅樹林的南邊,是一個象大土岭般的秀美的大土冢。土冢上,綠草如繡,雜花紛繁。土冢南邊,是一洼小湖泊一般的綠水,水清澈底,可以看見里頭那藍綠色的水草,水草們用長長的莖子把青黃色的小花挑到水皮之上。水面上,銀魚跳躍,白鷺翻飛。常樅曾用倒挂金鉤的詩句,描寫自己對這里景色喜愛的心情:青冢將水作明鏡,鏡映春色千百重,重重喜意樂常坡,坡頭臥我愛綠樅。 常老師拿弟子們給兌在一起的銀兩,在被火燒過的住宅廢墟之上,重新建造了一所青雅的房舍。這房舍既是臥室,又是書房,也是他用來教書的學館。他在學館里教他的弟子;更多的時間,是把弟子們領到樅林南邊,小青冢腳下的湖邊沙地之上,把這里作為他理想的“課堂”。當時李耳就是這個“課堂”上最出色的學生之一。 “牧野皇皇——,檀車洋洋——,師維尚父——,肆伐大商……”常老師背著手,一面吟誦著《牧野》里的詩句,一面在地上信步走動,有意無意地追赶著蝴蝶。那姿勢儼然象是軍師子牙于牧野驅車大敗紂王軍隊。李耳等,全体同學,坐在他的周圍,一個個一聲不響,但是情態各各不一。 這常老師教書的方法与別人最大不同之處,就在于他的最大程度上的最大自由式,他有時是坐著講,有時是臥著講,有時是走著講,有時又是追赶著一种動物往前跑著講,不看學生,也不看放在地上的書簡,真是放蕩不羈,旁若無人。他所講內容,十分廣泛,從天上到地下,從遠古到腳邊,從《河圖》到《洛書》,從《三墳》到《五典》,海闊天空,揚帆行云,廣野万里,任意馳騁。因他講得不著邊際,加上講課時對授課對象的听与不听從不過問,所以弟子們總不認真听講。他們有的展開書簡胡摸亂瞅,有的躺在地上翻眼看天,有的就著身邊的淺水抓魚,有的偷偷溜走,去那邊小樅樹林里折枝逐鹿。面對這种情況,平素被常老師稱之為“第一聰明弟子”的杜杰,心中非常高興,因為只有大家都不上進,他才能更好地保持他的那個“第一”。為保“第一聰明”的稱號,在學業上如果哪個敢于冒尖,他就要給他來個過得不去,這就使得常老師這群學生在不認真听的前因之上又加了一個后因,所以常樅學問雖大,卻沒教出几個象樣的弟子。新來的李耳与此完全相反,他不僅不去循規蹈矩,而且故意頂風逆水,來個顯然立异標新。 他坐在离常老師最近的人群前邊,隨著老師講課的一舉一動,他靈活地轉動著一雙黑黑俊俊的大眼,十倍聚精,百倍會神,竭盡全力地把他所講的每一段話都刻記在心。聰明加用功,使他對老師講過的每段話語都能回述,其中不少精彩的段子皆可一字不差地背得出來。 常老師講完之后,就叫弟子各人展開書簡,找出他指定的必學之段,一片竹簡接一片竹簡地連講帶讀。讀講完畢,自己逸然自得地往大麻扎上仰面一躺,讓弟子們面對所規定的片片竹簡自己去讀。弟子們因那段書上的攔路虎而讀不下去,見常老師進入夢鄉,也不便于去問,就搖頭晃腦假念一陣。李耳是,對于必讀之段,經耳過目,再也不忘,卷上竹簡去讀和展開竹簡去讀,完全一樣。任務完成,無事可干,就用右手食指一字字練習對空書寫,讓它們化在心里,以便在新路程上往前行進之時,讓它們去做得心應手的向導。 放午學時,同學們肩扛書簡,相繼离去。李耳總是閃身躲進稠密的小樅樹林,盤腿坐在空地之上,把竹簡放在膝上,利用午飯時間,令“向導”領路,一段段去攻讀那些老師尚未教他讀過的書籍。這些未經老師教過的段子之上,不時出現生字,他從腰里掏出小刀,在這些生字的旁邊划上記號,以待老師額外指教。李耳上學十分艱苦。曲仁里和常家坡相距十有九里,開初,他是吃過早飯,帶上干糧,前來就讀。午間,以到附近村上親戚家前去吃飯為名,偷著在小溪邊飲溪水,嚼干糧,度過飯時,下午再回老師身邊念書。下午放學以后,一個人离開常家坡,赶回曲仁里。后來,為了把午飯時間也變成學習時間,他干脆不吃不喝,來個“孤軍獨進,偷臥幽林”。 午飯過后,同學們陸續從家來到水邊“學館”,李耳也從樅林鑽出。眾家弟子又開始“搖頭晃腦”。 李耳用樹枝把竹簡上划有印記的生字一個個寫在水邊潮濕的沙地之上,請求老師指教。常老師不辭辛苦,樂意額外多教,對這些生字,一個個作了回答。如此一次又一次。這就給李耳后來的自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天,常老師因家中有事,宣布暫時解管(放假)一天。弟子們如鳥儿出籠,樂得手舞足蹈,一個個抓緊時机盡情玩耍。李耳卻不然,他愛學習,愛得象是瘋了一般,一分一秒的時間也不愿意耽誤,他不但不去休假,而且利用這一天的假期開始了更加緊張的自攻自讀。 這天,李耳的叔父叫他到姨家走親戚。李耳的姨家离曲仁里二十多里,需要坐車前往。他坐著用馬拉的小拉車往姨家走,准備回來時請他姨坐車來住几天。為了利用一切時間進行自學,臨行時,他在車上放了几大捆子竹簡。李耳坐在小拉車上,一面讓馬自己順著路往前拉,一面專心致志地看書。走哇,走哇,因他看書看迷了,看呆了,把天底下的一切事情全忘了。他不知走了多少里路,也不知看書看了多長時間,抬頭一問,姨家早已走過去了。那馬順路前行,也不知是怎么走的,長驅直進,加上拐彎抹角,竟然把他拉到一座野山腳下的清溪旁邊來了。他心中暗想:“這該咋辦?得赶緊拐回去,到姨家去走親戚。”又一想:“《河圖》、《洛書》還沒看完,到姨家去還得七拐八抹,處處問路,等費盡周折走到他家之后,不知要耽誤多少看書時間;到他家去沒有緊事,不如干脆趁熱打鐵,一股勁儿把這几捆子竹簡讀完再說。”想到這里,就把馬拴到樹上,讓它就地吃草,一個人坐在小溪旁邊,如饑似渴地繼續讀書,卷上《河圖》《洛書》,又展《八索》《九丘》,如進瑞靄繚繞的迷宮,似入珠玉琳琅的寶窟,留連而忘返回,一讀而不可收。一直讀到紫霞飛盡,月鉤挂金,他才想起驅車連夜往姨家摸。沒想到天黑路生,迷了方向,東拐西抹,怎么也摸不到姨家。他急得出了一身冷汗。無奈,就把命運交給了那匹老馬,讓它想往哪走就往哪走。走哇走,走哇走,只見前面閃出一點燈火。李耳赶車照著燈火往前走去,万万沒想到,走近燈火,定睛一看,見是老師常樅坐在燈下看書!原來這村庄就是常家坡。常老師問他夜赶馬車來這有何事干,他說是從姨家回來,路經這里,順便問老師几個生字。常老師按他要求,回答了這几個生字,李耳見失迷方向已經又迷了過來,靠著從常家坡往家走的路熟,就連夜驅車往曲仁里村摸去。“半夜走親戚——意在求學”的俗語,從此開始在曲仁里一帶流傳。“書瘋子”李耳,這個千古怪名也從這里由來。 第二天,李耳照常赶赴“學館”,來到樅林前邊的常家坡頭。這天,常老師忽然心血來潮,展開一卷卷竹簡,開始用他講過的一些精彩段落考問他的弟子。弟子們對于老師所提問題,不是目瞪口呆,就是所答非問,連學業成績最好的杜杰也不能回答試題的過半。而李耳卻出人意料,語惊四座,對老師所提全部問題,一個個都作了圓滿的答复。常老師喜出望外,禁不住拍手連聲稱贊:“好!好!好!從現在起我正式宣布,李耳是我的第一聰明弟子!” 三天之后的一個下午,天空湛藍如鏡,云朵与花比鮮。李耳离開常家坡,沿著青青的陌頭小路,邁著輕快的步子,心情愉悅地往曲仁里方向走。忽然,一群半大孩子擋住了去路。站在前面的兩個打手,握著拳頭,气勢洶洶地逼視著他。這群人的后邊,站著一個頭戴公子帽,身穿絲綢衫,象小青年一般的大少年。此人粗脖頸,青白臉,短眉毛,母狗眼,輕慢無視一切,傲气沖沖逼人,一副官家少爺的風度。這就是有名的“第一聰明弟子”杜杰。他用敵視的目光,不時地向李耳忽閃一下。一看這陣勢就知道,這是杜杰糾集這群野孩子,來找李耳尋釁打架。兩個打手中的一個粗粗壯壯的黑小子,暴疾著一雙斗雞小眼,舉著粗壯的拳頭對李耳說:“好你姓李的小子!我看你往哪里走!” “你想干啥?”李耳用黑亮的大眼向他的拳頭忽閃一下,接著,緊緊盯向他那長著斗雞小眼的黑臉。 “我想干啥,這還用問?爺爺想叫你品著滋味儿好好嘗嘗我這雜面大捶!” “打人違犯王法!” “王法?哼哼!這苦縣地面,天高皇帝遠,我說揍你,你就得挨,連陳國國君和周天子也救不了你!”黑小子說著,照著李耳的肩胛就是一拳。 李耳憤怒地瞪大眼睛,大聲喝問:“你憑啥來打我?不明不白,無理打人,捶頭硬實也不算英雄好漢!” 黑小子說:“你小子奪人家的‘第一聰明弟子’,我就得打你,這一捶先叫你嘗嘗味道,爺爺還有更厲害的一招,名叫‘雙拳齊下’,這雜面捶加好面捶,挨起來才更有味儿哩。”說著,托平兩條胳膊,把拳頭握緊,一連往后退了五尺多遠,接著,飛身猛扑,迅速地向李耳打去!李耳輕輕一閃,“呼通”一聲,黑小子一頭扎到地上,弄了個鼻青眼腫。 黑小子火冒三尺,臉上帶著血,從地上站起,轉身舉拳跟李耳拼命。在這緊急關口,李耳猛然生出一股大勇,他怒目圓睜,雙手攥起黑小子的兩個手脖,象連珠炮一般大聲而急切地說:“傷人自傷,咎由自取!用拳頭服人,人心不服!讓人當狗使喚,可恥可悲!拳打無罪人,狗也不如!一看便知,是杜杰當不上第一聰明弟子,心怀不滿,無處發泄,讓你充當打手!真才實學不能用拳頭來換取,空頭名譽只能叫人害羞!蠻橫無理,以勢壓人,是狗熊不是英雄,捶頭硬實只能證明你軟弱無能,你胜利正是你最大的失敗!以強欺弱,以惡壓善,用有罪來打無罪,恥辱,恥辱!天大的恥辱!”一急一怒,他說話又成了大人。這一席激烈的言詞,象一陣冰雹劈頭蓋腦的打下,直砸得旁邊想上手打人而沒上手打的孩子心虛手軟,面面相覷;那打人的黑小子也松松的放下了雙手。 站在旁邊的杜杰黃著臉看著李耳說:“好你李耳,好哇,那好哇!不管你怎么說,反正咱倆不能算畢!” 黑小子見杜杰出來給他撐勁,想起自己栽的冤枉跟頭,兩眼一瞪,伸把抓住李耳的一只胳膊,又要去打。杜杰把眼一瞪說:“放開他,不准再打!我說不叫再打,就不要再打,你要再打,我就揍你!快蹲一邊去,讓我來跟他較量,我倒要看看這個李耳有多大本事。”轉臉面向李耳,“你口口聲聲真才實學,好哇,我要看看你有多大的真才實學!‘第一聰明弟子’原來歸我,你來了以后,憑几句胡連八扯把我的名稱爭走,這是對我极大的藐視,极大的侮辱!不客气說,我要跟你比試比試,看看究竟誰是第一?是英雄是狗熊,拿出真本事來,誰是英雄,誰是狗熊,你可敢跟我見個高低?” 李耳見黑小子松松的蹲在一邊,本想把事情了結,本想說個“我沒你聰明,我不敢跟你比試”,可是不知怎的,他低頭皺眉想了一下,猛然抬起頭來,以藐視的目光,傲岸地盯著他的兩只小眼,斬釘截鐵地說:“好!我正想跟你見見高低!在學業上比試一下,這倒很有意思,你說吧,這個高低怎樣見法?” “背《易經》!比背《易經》!看誰背的多!” “那好,是背夏朝的《連山易》,是背商朝的《歸藏易》,還是背咱們當朝以‘乾’為首的《周易》?三者任你選擇。” “背《周易》!就背當朝的《周易》!” “那好,比贏了咋說?比輸了咋辦?” “誰輸了,跪在地上,喊對方三八二十四個爺爺,給對方連磕三八二十四個響頭!誰贏了,薅個椿根當驢屌,照輸家臉上連抽三八二十四下,再吐三八二十四口唾沫,然后再往他嘴上踢三八二十四腳!”杜杰盛气凌人,咬牙瞪眼地怒視著李耳,右手一抬一抬的,象要掂著椿根往他臉上去打似的。 李耳心想:“你說這些都是不能實行的廢話,比學習就比學習,哪能象你說的這樣去做?”他此時因隨年齡的增長,加上已讀了一些書籍,不再象以往那樣,有時出現固執,于是輕蔑地向杜杰冷笑一下,說:“你這條件不大高尚,依我說應當比這還要厲害,有膽量咱請老師來作監證,比試的條件,應叫老師去定,輸了咋辦,贏了咋辦,應有老師來說。” “中!中!走!走!咱們去找老師!說這樣辦,就得這樣辦,誰當稀屎兔子,誰是狗熊!”杜杰說著,伸出右手,狠狠地抓住李耳的一只胳膊。 “就這樣做,一言為定!”李耳毫不示弱。 二人相持不下,拉拉扯扯去找老師。一群孩子蜂擁著打了戰表的李、杜,前呼后嚷,霎時走進常老師居住的兼作學館的臥室。 常老師坐在書几后面,看著被人群簇擁的李、杜,問明他們的來意,態度由气憤与惊訝轉為嚴肅和鄭重。他十分認真地說:“你們比背《周易》,我看很好,只是按杜杰說的辦法處罰輸者,有失高雅;我要按我的想法去辦,對于贏者,我要拿我的束脩,以一盤子銀子作獎,對于輸者,我要叫他在眾人面前十二分地過得不去!一定給予特別嚴厲的處罰!我說到一定做到,到時怎樣處罰,你們莫問,我說話是否算數,到時你們便知!”聲音雖不是十分高大,但是底气特別充足,听起來如同打下重錘。李耳并不知道,這常老師是個說話算數的人,他平素寬容大度,看來十分放縱,但是,認真起來,异常的嚴厲。常老師決定讓李耳和杜杰三次背《易》,三比兩胜,根据李、杜在學業上的實際情況和聰明度數,他規定他們第一次先背竹簡三九貳拾AE*片,并用手指點著竹片講讀一遍,又領他們連讀三遍。然后,凜然地抬起頭來,看著他們說:“今晚各回各家,連夜熟讀,明天上午,就在這里,有我監視,同著全体學生,當場比試背《易》。等三次比背之后,贏則開獎,輸則重罰!現在我同著你倆,和我的全体弟子,再問你們一句,受獎不說,你們哪個若要受到處罰,到時是否后悔?” “若要受罰,李耳毫無怨言!” “若要受罰,杜杰決不后悔!” 比賽雙方把話已經說死,人們議論著紛紛离開。 杜杰精神緊張地回到家里,嘴里說著“小小李耳,沒有什么可怕”,但是,無形中,心頭平添了一种說不出是什么滋味的沉重的壓力。這個花花公子一般的大少年,并非尋常之輩,他雖然家庭富有,但不同于那些靠家資只知揮霍享受、游手好閒的真正花花公子。他有雄心,有抱負,聰明過人,在學業上有著相當的造就,只是因為他的聰明沒有哪個同學敢跟他比,傲視一切,輕慢松懈,不能上進,在自己身上儲存下了不少的潛力。他很會應酬,在老師面前,從不露出傲相,但是他內心特別自信,從不允許任何一個同學有半點超過自己。他常常听到老師和同學們的夸獎,被稱為“第一聰明弟子”。他听慣了的是恭維話語。贊揚聲音的環繞,加上爹娘的嬌慣,使他在任何人的面前從來不能有半點的屈辱卑下,正在“一朵花開富貴,滿園春色歸己”的金子時光之中享受天贈之樂,忽然來個李耳,一下子奪走了他“第一聰明”的稱號,他不能忍,他不能容!要是讓他強行容忍,那真會活活地難受出一場病來。他要壓倒李耳,他要擊退向他進攻過來的李耳,要響當當地把他征服。但是這個李耳也好生了得,來勢不凡,如不認真對付,要是活活的敗在他的手下,拿不到一盤子白銀不說,還要當眾受到重重處罰,一個從來沒有栽過跟頭,從來沒有失過面子的、風度翩翩、尊容楚楚的少年英杰,如果在眾人面前被弄得狼狽不堪,威風掃地,那還怎么有臉見人!他要打敗李耳,戰胜李耳!只能胜利,不能失敗,万万不能粗心!但是他不怕,他有信心,他有足夠的把握,靠他惊人的聰明,如果再來個連夜苦讀,定能壓倒對方無疑。他徹宵達旦苦學,一夜燈火通明。 曲仁里,李耳家那所朴素的小西屋里,燈光也明一夜,大概他也沒有休息。 第二天早飯過后,第一次賽背《易經》在常老師的學館開始。屋里地上坐滿常氏弟子,其間還有不是學生的鄰里鄉人。常老師靠牆坐在書几之后,態色肅穆地看著站在他面前的杜杰和李耳。這里气氛緊張,此時,李、杜第一輪賽背《易經》正式開始。 常老師問杜杰、李耳,誰愿先背,李耳讓杜杰挑選。杜杰為爭主動,提出每次背《易》都要讓他先背。常老師讓李耳先到旁邊屋子里等候,接著,庄嚴認真地看著几上展開的《周易》竹簡,讓杜杰先背。杜杰揚頭挺胸,傲慢地往中間一站,毫無拘束,盡量發揮自己的記憶,大聲地從“乾;元亨利貞”開背。他聲調高,信心大,一段接一段地往下背去。每背几段,故意間歇一下。存气之后,再往下背。就這樣,一連背了將近十陣,一連存了好几回气。背著背著,他忽然間停止,想不起來下一句該是什么了。常老師并不催促,而是讓他仔細想想。待了一會儿,他又想了出來。接著還往下背。背了几段之后。又一次停了下來。常老師再讓他仔細想想,鼓勵他要把潛力用盡。他無論怎么想,再也想不起來,就決定不再往下去背,當眾宣布終止。常老師數了一下,他所背竹簡共是貳拾陸片,和原規定的貳拾AE*片還差一片。杜杰心滿意足地往左邊挪動一下,心想:一般人最多只能背十七八片,我背貳拾陸片,不管你李耳有多聰明,也無法再超過我。”一抹壓倒一切的得意神色,從嘴角和眉宇之間涌起。接下去,常老師使人叫來李耳,讓他開背。李耳轉動一下黑俊的大眼,心情興奮地往中間一站,態度安然,不卑不亢,神采奕奕,意气飛揚。他也從刻著“乾;元亨利貞”的第一片竹板背起。吐字真切清楚,聲音悅耳爽朗。既分抑揚頓挫,又長驅奮進,節省時間,干脆利亮。如行云游走,似激水流淌,連發而有節奏,絲毫也不慌張。一音不錯,一字不差,一鼓作气,背完貳拾玖片竹板!比杜杰多背三片,比老師規定的貳拾AE*片還多兩片。到此,自動停下,宣布終止。出奇制胜,不同凡響,一下子博得了所有在座人們的贊賞!常老師惊喜地站起來帶頭喝彩,同學們好一陣熱烈鼓掌。 站在李耳身邊的杜杰,見忽然出現這种异常情況,由不得心中一陣害怕。虛榮,嫉妒,和強烈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和傷害。臉色蜡黃,嘴唇青白,沒有半點血色。他一陣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他感到站在這里不合适,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樣子十分狼狽。當他發現自己自我當面出丑時,心中更是慌亂,霎時臉上出滿虛汗,貼身的內衣几乎全部□濕。這些,李耳一一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常老師宣布第一次賽背《易經》李耳胜利。然后指定下一次賽背任務。從李耳第一次背《易》了尾處,往后數夠三拾陸片,用手指著,一面講解,一面領李、杜二人連讀三遍,然后說:“去吧,我單等看明天上午誰背得多。”說罷,在李耳所背的了尾處,結起一道紅繩。 杜、李賽背,在同學們當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動,一下子掀起了大大的讀書熱潮。 杜杰回到家里,越想心里越難受,惱羞成怒,气得要死。他下了很大的決心:下次賽背,如不壓倒李耳,誓不為人!他對他的几個知心好友說:“世有杜杰,不應再有李耳,第二次比賽若不胜李耳,我就頭朝下走!”他把憤怒化成了讀書上的惊人力量。他不睡覺,也不吃飯,對著牆壁,拼命地背,拼命地讀! 李耳回到家中,讀書勁頭更大,通宵不眠夜成晝,孜孜不倦入迷鄉。嬸媽為他的賽背胜利由衷的高興。她可怜儿子辛苦,半夜里做好香美的飯菜端到他的屋里。她把飯碗放到他的桌上;儿子竟然半點不知。后半夜,李耳的同鄉同學庚寅和韓四孩,來找李耳上學。韓四孩是常老師的外甥,原來是跟隨舅舅常樅,在他家吃住;后因李耳入學,就和李耳、庚寅一起,天天早去晚回。當庚寅和韓四孩來到李耳的住房的時候,見半仙山人趙五爺也來到這里。介紹李耳入學的趙五爺,听說李耳第一次賽背,奇跡般的取胜,感到极大的樂趣。他怕李耳第二次賽背失敗,特意在他上學之前赶來進行事前檢驗。他讓庚寅、韓四孩和他一起看著竹簡,讓李耳試背。李耳把他所准備的第二次賽背的內容,從頭到尾背了一遍。結果是,滾瓜爛熟,一字不差。他共背三拾玖片,比老師規定的三拾陸片還多三片。 夜去日來,早飯過后,李、杜賽背,第二次在常家學館開始。常老師又讓杜杰先背。杜杰緊張,害怕,嚇得鼻尖上直冒冷汗。他十分小心,百倍注意。通過苦讀,在學習上他已經有了不小的進步。他從結一道紅繩的地方開始往底下背。沒想到,這次他一下子背了三拾肆片。杜杰宣布只能背到這里。接下去有李耳開背。李耳背得流利,自然,一字不錯,非常熟練。但是,万沒想到,當他從結一道紅繩處往下背了三拾三片和杜杰相差一片的時候,突然停住了,再也背不下去。庚寅、韓四孩感到很不理解。常老師宣布:第二次賽背,李耳失敗,杜杰胜利。常老師在杜杰背《易》的了尾處用兩道紅繩作結,接著往下數了五九肆拾伍片,一面講解,一面領杜杰李耳讀了三遍,讓弟子各回各家,等明天來看杜、李第三次賽背。 杜杰于第二次賽背中獲胜,心情异常振奮,但是心中仍然害怕,因為三比兩胜,一人胜了一次,還不知到底是誰最后胜利。但是他的信心猛增百倍。他下了天大的決心,第三次賽背,一定擊敗李耳!他向他的同學好友們發下宏誓:第三次若不戰胜李耳,不頭朝上活他一天!若要敗在他的腳下,不懸梁自盡,也要投河而死!他不寢不食,以千倍的勁頭,用盡吃奶的力量,日夜苦讀。夜里困得難忍,他咬破中指,用血在牆上寫了兩個大字:“拼死”! 李耳回到家里,以超過前兩次的勁頭,苦背苦讀。白天拼搏竟日,夜晚挑盡孤燈。黎明前,趙五爺和庚寅、韓四孩一起,第二次來到李耳住室。他們第二次看著竹簡讓李耳預背。李耳把他第二次要賽背的內容從頭到尾背了一遍。結果是又背得滾瓜爛熟,一字不差。他共背伍拾陸片,比老師指定要背的肆拾伍片還多拾壹片。趙五爺放心地离去。庚寅、韓四孩問李耳:上一次,你事先背得爛熟,而到賽背的時候為啥偏偏比不上杜杰?李耳不說。庚寅、韓四孩再次追問,他還是不說。庚寅、韓四孩看出其中大有文章,再三追問,并保證:“你說出來,我們給你保密,堅決保密!一定保密!如不保密,愿叫你狠狠地打嘴!”李耳無奈,才很不情愿地說出。 又一個早飯過后的上午到來,第三次李、杜賽背,也就是最后一次決定胜負的賽背,在常家學館開始。 這次決賽,非同小可,三比兩胜,前邊已經各胜一次,各負一次,這次如果誰胜利了,誰就能取得真正的胜利,如果誰失敗了,誰就要前功盡棄,徹底失敗,不光拿不到老師獎給的一盤子白銀,還要受到無法設想的嚴重處罰。 常家學館,屋外的窗戶上趴滿男女,他們心情緊張地往屋里看著。屋里,坐在書几后面的常老師,神態慎重地看著一排排坐在木墩子上的弟子,看著在他面前并肩而立的杜杰和李耳。這里氛圍肅穆,大家一聲不響,單等常老師宣布賽背開始。 常老師又讓杜杰先背。杜杰從結著雙道紅繩儿的地方往下背。他,面色蒼白,嘴唇發紫,生怕万一失敗,拿不到白銀,還要當眾受到嚴厲處罰,臉面丟盡;更不敢想起他對几個同學的發誓:如果要失敗,不懸梁自盡,也投河而死。他深知常老師的脾性:尋常對人放任自流,說認真起來,十二分的認真,話既出口,不會返回。他想到害怕會導致失敗,故意使自己大起膽子,沒想到,他這樣一狠勁,心里竟一下子生起了百倍的勇气。他靠自己事前准備的充分,一開背就很順利。一順百順,節節順利。他沒想到,他竟一股作气,一直背到第肆拾陸片的地方,直到他确實無法再往下背,才宣布停止。接著由李耳從雙道紅繩處開背。他背得還象第一次那樣,一字不錯,爽朗熟練,既合抑揚頓挫,又很流利自然。但是不知為什么,當他背到第肆拾伍片,比杜杰還差一片的時候,忽然“打車”,進行不動,宣布只能背到這里。看來他是不愿超過杜杰,故意停止。對這一點常老師毫無覺察,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想起往這一點上注意。 第三次賽背,杜杰占先。三比兩胜,李耳失敗,杜杰胜利。常老師心情异常激動。他用十分看得起的喜悅目光看著杜杰,舉起大拇指連聲夸贊:“好,好!還是杜杰聰明,我要當場獎你!”說著端出早已准備好的一陶盤銀子,親自用雙手捧到杜杰面前。杜杰接過那盤白銀,臉上露出十分得意的神色,高興得不知如何是好。 常老師把目光從杜杰轉向李耳,臉色突然變得嚴肅而冷峻,他想,“你李耳也真不爭气,你第一次背恁好,由于驕傲自大,后兩次接連失敗;人家杜杰,第一次不如你,后兩次接連胜利。我若不真正給你個厲害看看,今后不光不能管教我的弟子,也不能有效地治住你的傲气!”想到這,就用十分威嚴的目光瞅著李耳說:“李耳,你听著!這次賽背,是你失敗。胜則重獎,敗則重罰,這是事先說定,為做到有規必遵,有章必守,我要言而有信,行而有果!為嚴明學規,懲一警眾,我要重重罰你!”說著,伸手從書几上拿起一個二寸來寬,二尺來長的桑木戒尺,“把左手伸出來!”李耳無奈,只得順從地把左手伸出。常老師目光嚴厲,冰冷,臉上仿佛能擰出水,他用左手抓起李耳左手的四個手指頭尖,一橫心,掄起無情的戒尺,啪!啪!啪!啪!狠打起來。李耳臉色蜡黃,皺眉咬牙,蹙著身子忍受。此時庚寅和韓四孩心中不平,感到非常難過,他們站几站,張几張嘴,想說什么沒說出來。常老師一連打了二十整下,才放下戒尺。李耳的左手立時腫得象气蛤蟆一般,他感到那只手火辣辣的疼痛,但是他忍著痛苦,一聲不響。他凝著眸,想了一下什么,用力咬著哆嗦的嘴唇,眼里微微涌出一層潮濕的淚水,但不知為什么,他又咬一下嘴唇,強忍著,把那剛剛涌出的淚水收了回去,好象說:“是我情愿,我不能說虧。” 常老師越打人,反而火气越盛,嚴厲的面色半點也沒退,他怒气沖沖,把李耳的竹簡“嘩啦”一聲撂出門外,大聲說:“跪外邊去!”李耳無奈,只好順從地走到門外,樣子十分可怜,可是他并不求饒,一聲不響,站在書簡旁邊,想了一下,自動屈雙膝往地上一跪。 庚寅和韓四孩,看著跪在外邊地上的可怜的李耳,再也忍受不住,“呼”地一下,同時從木墩子上站起。庚寅噙著同情的眼淚說:“老師,他虧!你不應該罰他!他虧!”常老師讓他說出他虧在何處。庚寅說:“李耳不叫俺說。李耳背書,不能算是輸給杜杰。李耳第二次背書,實際上背了三拾玖片!比杜杰的三拾肆片多伍片;第三次背書,他實際背了伍拾陸片!比杜杰的肆拾陸片還多拾片。他背的好得很!是趙五爺預先看著叫他背的。他說他看見杜杰第一次背輸的時候難為情的樣子,不忍心再叫他輸。杜杰對人家說,他要是比輸了就不活了;李耳怕他万一死了,不忍心叫他輸啦。李耳說,他比賽背書是想催杜杰好好學習,想催同學們好好學習,也是催自己好好學習。他說他不想去贏老師的銀子,他說老師苦心巴力地掙几個錢,他不忍心去贏過來。他說比賽背書對大家有好處,只要能起到作用就好啦,他情愿自己輸,也不叫杜杰輸啦。他不知道你這樣罰他,他不摸你的脾气,他認為你只是想催著大家好好上學,嘴里說罰,實際不罰,說說就算了,誰知道你罰他罰恁厲害哎!我說的都是真的,不信你管問你外甥韓四孩!”韓四孩說:“真的,俺舅,他說的是真的!一點點儿也不假!”此時已在窗外站了一會的趙五爺激動地走了進來。他是從离這二里的閨女家拐來的,他早已看出了李耳有意讓人的心思,他對他們第三次比背不放心,這次特從閨女家拐來。他把庚寅的話向常老師作了又一次證實,證實李耳受罰确實是虧。 面對這种震人心扉的情景,常老師心里實在憋不住勁了,他心中難過,鼻根子一酸,眼淚奪眶而出!他沒想到,他狠狠責罰的竟是這樣的一位高尚的學生!多好的孩子啊!他的心是多么的好啊!他是因為為別人著想,為別人好而挨打呀!我罰他罰恁狠,打他打恁狠,真是打虧他了!”他感到十分痛惜,說不出心里頭是個啥味儿,他哭了,流著淚走到門外,彎腰拉著跪在地上的李耳,用帶著哭腔的聲音大聲說:“好孩子!快起來,你不該受罰,我罰你罰虧了。你雖說輸了,你輸得好!輸得胜利!人格的胜利!你是一位好學生,合格的學生!超格的學生!” 在座的學生都哭了。手里捧著一陶盤銀子站在地上的杜杰,不知如何是好了,他象傻了一般,兩手一松,陶盤“扑塌”一聲掉到地上,摔了好几瓣子。他說不出心里頭是個啥滋味儿,“嘟嚕”一下,眼淚也出來了。 啊!李耳,平凡的少年,平凡中很不平凡的少年!常老師的超格生!…… 公元前五五六年,晉、齊大戰,十二國助晉,戰爭波及常家坡頭,滿地銀甲皚皚,遍野盔纓如血。直到這時,李耳跟隨常老師上學的生涯才算終止。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