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秦軍圍攻邯鄲一直延續到九月,期間秦軍增援數次,并調動過一次統帥。原統帥五大夫王陵因作戰不力撤免。秦昭王力請武安君白起為將,白起稱病不肯奉詔。 八月,王齮至邯鄲代王陵為將,秦軍加緊攻城,到九月底,數次攻城戰中,秦軍傷亡慘重,但仍不能拔。 另方面,楚春申君所率二十万大軍,以及魏公子信陵君所率數十万人中挑選出的八万精兵,及時到達,圍攻秦軍外圍。只因邯鄲城中,軍民協同作戰,精壯傷亡過半,已無力發動反攻,否則里應外合,秦軍就有被殲危險。 王齮見情況不對,只得報准秦王,下令撤軍。回程中,將怒气都發在魏楚身上。秦軍一路攻擊,斬首六千,魏楚軍競相奔逃,僅只淹死在黃河里的人就高達兩万多。 自子楚逃回秦軍的當時,趙王發現逮捕到的不是子楚,而只是一個家人時,脾气發得將心愛的玉瓶都摔碎了。當時他就下詔廷尉通城搜捕,一定要將子楚和他的妻儿緝拿到案,并搜捕賣放子楚的那名侍中。 第二天趙王仍然以秦國世子的名義斬了趙升,將人頭挂在城樓上示眾。他的意思是同時向秦軍和趙國軍民宣示抵抗的決心。 但搜捕多日,始終見不到子楚和气儿的蹤影,后來才得到消息,子楚已逃回秦國,而妻儿是藏匿在趙庄。當時趙王雖恨得牙齒都咬得發酸,一心要殺子楚妻儿泄恨,但趙庄在城外,雖然是在趙軍控制之下,卻無法搜捕到他們。等到邯鄲圍解,查到楚玉夫人及趙政的下落,但想到和秦國要談和,再顧及趙悅的影響力,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裝作不知道就算了。 其實他也知道,他就算嚴命緝拿,遇到趙悅的事,下面還是會推、拖、拉,不了自了,他樂得賣一個人情,因為以后大小事情,要趙悅協助解決的還很多。 但不知是子楚回國后太忙,還是有意遺忘,邯鄲圍解,秦趙達成和議,子楚一直未想到接楚玉夫人及儿子回國,連談判中都未提起。 楚玉夫人母子就像是不存在的邊際人,生活在趙國的邯鄲趙庄。 秦昭王五十二年,趙成王五十年。 趙政五歲。 楚玉夫人住在趙庄,一晃就是三個年頭。 承蒙趙悅的照顧,他們一家過得非常舒服。趙悅本身儿女都已長大,出嫁的出嫁,游宦的分散在各國,夫人早逝,只剩下他一人,雖然平日交游廣闊,整天有忙不完的事情,但每逢黃昏怀舊,或是夜半夢回再難入睡時,那股老年特有的凄涼寂寞,再怎樣也排解不去。 有了楚玉夫人和趙政以后,說也奇怪,在她的噓寒問暖之下,在趙政童音的笑聲中,這股多年來纏繞他心頭的凄涼和寂寞感覺,竟在不知不覺中一掃而空。 他愛他們真是遠超過自己親生女儿和外孫。 雖然趙庄是個小地方,但离邯鄲很近,邯鄲能享受到的一切豪華奢侈,這里也享受得到。趙悅的交游和財勢,再加上子楚提供的費用,夠她過王后般的生活。 事實上,她在趙庄過的也是這种生活,一呼百諾,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完全不像一個被嚴令通緝的敵國罪婦。 可是她在內心中并不真正快樂。 第一,她弄不懂為什么子楚不想法子讓她們母子回國,邯鄲之圍已解整整兩年多,和議已達成,邯鄲又恢复了昔日繁華面目,兩國間仇恨也在淡褪,秦國要求送他們母子回國,應該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同時她也得到消息,子楚不但納蘭儿為姬,正式命名為蘭姬,而且是學他父親安國君的樣廣納姬妾,听說是想要多生儿子,卻三年來仍然沒有生出一個來。 難道說就是為了討厭她和趙政,就准備將她們母子永遠丟在趙國不管? 第二件使她耿耿于怀的事是趙政越來越懂事,也越來越像呂不韋。認識的人常客套地說,趙政的俊秀胜過他父親子楚,但她怎樣找,在趙政身上臉上也找不出絲毫像子楚的地方。眾人有意無意的夸贊,在她听來像快刃,像利箭! 盡管他們在物質生活上過的生活,和周圍气質鄉人是天壤之別,卻也就因為這個緣故,他們被孤立在人群之外。大人可以不理這些,但趙政是個孩子,他需要平等的玩伴,而不是卑躬屈膝諂言媚笑的仆婢大玩具。 所有趙庄的大小孩子為趙政取了個綽號,他們不叫他趙政,而叫他"秦棄儿"。 雖然趙悅對外宣稱趙政是他的親外孫,可是不知傳言是如何不脛而走的,愚騃的村民似乎都明白趙政的底細,而且還知道他八個月出生,長得不像父親,而像另一個人。 大人都忠厚,不會當面提起,小孩子可沒有那么客气,每逢趙政想參加他們的游戲,就會有人抗議: “我們不跟棄儿玩!"或者說:“我們才不要雜种參加!” 甚至有些孩子還編了一首儿歌,跟在他背后唱—— ~~娘偷漢,生雜种, ~~爹不要,棄河東, ~~棄儿,棄儿, ~~有娘無爹! ~~棄儿,棄儿, ~~棄之河東! 趙政的反應,先是跟他們打架,五歲的孩子打得過誰,反而常被打得鼻青臉腫。回家時他卻不吭一聲,楚玉夫人看了心痛,怎么問都沒用,只有責罵奶娘。但奶娘也有說不出的委屈,趙政哭鬧著不准她跟,他要獨自出去找同年齡的孩子玩。 最后,楚玉夫人只有命兩名健仆隨時保護,走到哪里跟到哪里,趙政离群儿更遠,他也更獨立,五歲的孩子,竟然失去歡笑,臉上滿布成人的憂郁。 楚玉夫人決心搬回邯鄲,大城市的人比較不會管別人的私事。再說,在城里的閨中密友較多,不會這樣寂寞。 經過和趙悅商量,趙悅也同意她的看法,外加趙政逐漸長大,五歲應該是開始學習,為將來學習帝王學打基礎的時候了。 趙悅和她一起搬回邯鄲,住在他在邯鄲東門的別業里。呂不韋在趙國的財產,此時已完全遭到查封。 遷移到邯鄲以后,這方面的困扰的确減少了。深宅重院,加上楚玉夫人活動還不能完全公開,來往的都只是一些至親好友和故舊的眷屬,這些人都屬于高級階層,懂得如何掩飾偽裝;她們的孩子也大都富于教養,盡管背后批評挖苦的話,猶胜于趙庄的孩子,但絕不會像那些粗鄙人一樣,當著面在趙政面前唱童謠。 趙政和他們地位相等,出身背景大致相同,玩在一起,雖然有時免不了發生點吵嘴打架和不愉快的事,但他像魚游在水中,互得而忘,不再像和趙庄那些孩子一樣格格不入。 不過,楚玉夫人想到他的基礎教育問題。 按照秦宗室法律,太子公子五歲要接受嗣子基礎教育,包括詩、書、禮、樂、射、御和劍法。十二歲多養成教育,學習項目包括政經之術、兵法、刑名等深一步的學問,此外也可按照自己的興趣,研讀其他天文地理、諸子百家等較高深的學問。十五歲接受個別教育,按照太子、嫡嗣子、庶出公子……等等級,分別受不同的訓練。而太子和嫡嗣子所受訓練特別嚴格,有太師教授帝王學;太傅督導品德修養,管理生活潑居,以及外交應對等儀節;太保則負責身体保健及安全護衛等事宜。 在楚玉夫人的心目中,她的儿子是當然的未來秦王繼承人,目前雖然屈居趙地,但絕不能因此耽誤了他帝王學的基礎教育。 有一天,她向趙悅提到這個問題,趙悅微笑著: “我有一個老友倒是理想人選,只是他早已隱居,不問世事,他收不收趙政,要看他的造化。” “這位老先生是何來歷,爹爹是否能告知孩儿。"楚玉夫人有點不放心地問,因為隱士多半性情怪异,孩子受折磨不說,教得走火入魔,那就得不償失了。 誰知趙悅的回答就詭异得很,他笑笑說: “你信得過老爹,就將趙政交給我,我敢將趙政交給他,當然是把握。至于他的來歷,他不愿別人知道,我也要遵守和他的約定,不會跟任何人講,包括女儿你。” 楚玉夫人怀疑地看著他,很久,趙悅才無奈地說: “好吧,我只透露一件有關他的事。他當年曾廣收門徒,教出不少人才,其中有的是如今仍縱橫于政壇和疆場上的王侯將相,但看到這些人用他傳授的學問,整天攻城略地,打打殺殺,苦了天下百姓,他灰心极了,于是跑到趙國來隱居,自號中隱老人。” “他住在哪處深山大澤?趙政送得太遠,女儿會不放心。"楚玉夫人半開玩笑的說。 “他號中隱是取大隱隱于朝,中隱隱于市,小隱才隱于野的意思,當然就在邯鄲城內,而且租的是我的房子和空地。” “他靠老爹供養,也算是您的門客?” “那才不是,他住我的房子,利用我的空地种瓜,然后挑到市場上賣,他靠此維生,卻每年不少我的租金半文。” “這……"楚玉夫人沉吟了很久,最后才冒出一句似笑話卻又不是笑話的問話:“他不會只教趙政种瓜賣瓜吧?” “當然,"趙悅忍不住哈哈大笑:“教趙政种瓜賣瓜是少不了的,但我敢保證他能教趙政的絕不只這些。” “……"楚玉夫人沉默不語。 趙悅歎了口气說: “女儿,真正的好帝王只有隱士才教得出來。你想想看,一般太子或嗣子師傅,對帝王都有所求,更隨時都怕教得不稱帝王的心,會受到責罰,甚至帶來殺身滅門之禍,他們怎敢盡平生之學傳授?只不過照著以往不會出錯的舊路走,這能教出什么杰出帝王?隱士則是無所求亦就無所懼!” “爹爹,女儿听您的安排。” “我去試試看,收不收還得看趙政的造化!” 沒几天,趙悅帶回話來了。 中隱老人愿意收趙政當他的關門弟子,但有几個條件要先講好。 第一,他要看趙政是否生有好帝王之相,若不夠格,不收。他的理由是:龍生九种,并不是每個龍子都能變成飛龍在天的龍。也許他還知道趙政是呂不韋的儿子,根本不是龍种,不過在趙悅极力推荐下,他想看看趙政是否是跳躍龍門就能變龍的鯉魚,只是他沒說出來。 第二,他任何教法,家長不得有异議或參加意見,否則退學,罰則照中途退學辦理。 第三,趙政要住在他那里,每個月只准省親三天,而且要學就是三年,不得中途退學,違者罰介紹人——也就是趙悅——為他种瓜三年。三年后再視成績決定是否繼續收留。 第四,學生不得帶伴讀書童或女仆,一切日常生活事務自理。食衣住行由他負責調配,家長不得自送衣服食物,否則退學,罰則按中途退學辦理。 第五,除上述條件外,首先趙政需通過入學測驗,辦法另訂。 第六,以上條件需以文字正式訂約。 這些條件將楚玉夫人听得膽戰心惊,不斷搖頭,她猶豫地問趙悅說: “爹爹,您真的放心將趙政交給這樣怪异的人嗎?” “女儿,不錯,越是有真才實學的人越是在旁人眼中顯得古怪,但這些條件總括起來,不外乎是要他學得有始有終,切斷所有半途而廢的后路。你想想看,為父都不怕為他种瓜三年,你還怕什么?"趙悅笑著說。 “這倒也是,"但楚玉夫人仍不放心:“這樣小的孩子,沒人照顧怎么行?” “這是要訓練趙政從小學會獨立,同時,女儿,你別看他話說得凶,其實他長相慈祥,很受市井孩子們的歡迎,走到哪里都有孩子圍著他。他有他一套教養孩子的辦法,我相信比我們用的方法會更好。何況趙政要練劍就需先培養体能,練武人的飲食和气居都需要和常人不一樣。你相信我,就得相信他!” 楚玉夫人只有抱著一試的心理答應了,好在違約罰种瓜三年的不是她! 入學測驗的當天,楚玉夫人沒有出面,只是由趙悅帶著趙政緩慢地由東門走向西門。他們不敢坐車,因為中隱老人告訴過他,走路本身就是最好的運動,公子王孫練武,坐著車子而來,再坐著車子回去,中間只比划几下招式,根本是浪費時間,也練不出好体能,要學武得先從走路跑步開始。 走路就花了他們將近一個時辰。 “累不累?"看到五歲的趙政走得臉上冒汗,趙悅有點怜惜地問。 “不累,"趙政在街上一邊走一邊東張西望:“比坐車好多了,看到的人与東西和車上看到的都不一樣,還是走路好玩些。” 趙悅暗暗在心中稱奇,這孩子真的和一般人不同,別的孩子走這么遠,早就賴著不肯走了。 中隱老人住在靠西門城牆邊的一間木屋里,四周有很大的空地,大部份都种了香瓜,現在正是香瓜收成的時候,遍地綠色中夾著金黃。 木屋分成四間,中間對門的是一間寬敞的客廳,擺設簡單整齊,明窗淨几,一塵不染。 趙悅常詫异,他一個人要种瓜賣瓜,自理飲食,哪有這多時間來收拾屋子?更不談他還要精研各种學問。 中隱老人的理論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國家為?治國旗天下一定要從修身開始,而修身最要是能做到凡事都有條理。 至于時間分配,他也有他一套妙論:用腦力与用体力互相調節,就可以長時間工作而不累。譬如他自己,讀書或是想事想累了,就到田里种瓜,身体在勞動,腦子卻在休息,反之亦也如此。所以一天十二個時辰,除了固定睡四個時辰外,他可以接連工作十六個時辰不累,近來因為年紀大了,工作時間自動縮短,但一天也至少連續工作六個時辰。 至于時間的利用,他認為除了非常重大或危險的事要全神貫注外,一個人應該訓練自己可以一心二用甚至是三用,這樣可用時間就可增加一倍或兩倍。他用自己作比方說,他和趙悅聊天的時候,手上絕不閒著,他不是編籮筐,就是一邊掃地擦桌子,甚至在腦子里想其他問題,其他依此類推。不過也要訓練自己知道如何适當搭配著做,以免同時誤了兩件或三件事。 當趙悅帶著趙政抵達時,他正在客廳里坐著編籮筐,他站起來點頭示意,表示歡迎,手上編的動作仍然未停。趙悅自動坐上客席,他要趙政跪在中間的中隱老人前面。 “孩子,抬起頭來看著我。"聲音溫和慈祥卻帶著威嚴。 趙政像被催眠似的,兩眼注視著他。此時像鐵器遇到磁石一樣,感到這位發須皆白的圓臉小眼老頭,對他有著莫大的吸引力。 老小兩個就這樣四目相對,室內空气沉悶而緊張,這時候,一條小黃狗走到趙政身邊,搖著尾巴,爬到他身上,伸出舌頭舔他的臉,趙政痒得想笑卻不敢。 兩人對看了很久,小狗在舔個不停,老人手上動作也未停,很大一會,老人睜大眼睛,趙政才發現,他的眼睛眯著時看似小,睜開卻很大,而且目光如炬,眼神像利刃讓他背脊都發涼。老人轉向滿帶期待神色的趙悅說: “這孩子長得隆鼻,長目,兩眉入鬢,表示他意志堅定,雄心勃勃。再看他胸向前突,這在相法上謂之摯鳥胸,為人性格悍勇,敢作敢為,將來成就必大于諸先秦王。雖非龍种,卻是難得的變种鯉魚!” “這么說,老哥決定收了?"趙悅欣喜地說。 “這只是第一關,等下還有三道測驗題,測試一下他的資質反應,然后再作決定。"老人認真地說。 “唉,五歲的孩子,又是養在深宅后院的婦人女子之手,能懂得什么?老哥就馬虎點吧。"趙說歎了口气。 “資質是天生的,非人力可以改變,不是美玉奇石,不值得我費工夫來雕琢,"老人毫不讓步:“當然我會知道詰問五歲的孩子什么問題。” 趙政對他們的談話懂不了多少,他仍然跪在原地不動,小狗看舔他毫無反應,也就睡到門邊去了。 “趙政,"老人仍舊語气溫柔:“將剛才舔你的小黃喊過來。” “這也是測驗題目?"趙悅惊奇地問。 “稍安勿躁。"老人制止住他。 趙政遵命喊了几次"小黃",小狗只看看他,仍然懶懶地躺著不動。老人只喊了一聲,小狗就箭似地搖著尾巴奔了過去。 “趙政,回答我,為什么你喊它不來,我一喊就來。” “因為……因為你常給它東西吃,而我沒給它吃過。"趙政回答。 “假若你現在手上有吃的,它會不會到你那里去?” “那要看它肚子餓不餓,餓就會,不餓就不一定。” “再問你一個問題,現在我要你去牽一條牛來,辦不辦得到?” “大牛我可以牽來,小牛我辦不到。” “為什么?"老人似乎也對他的答案感到意外。 “大牛穿了鼻而且是綁在固定的地方,我拉他,他怕痛,一定會跟我走;小牛沒穿鼻,又會亂跑,我追他不到。” 老人皺皺眉頭,趙悅在一旁忍不住哈哈大笑。 “我再問你,假若你走在深山里,前面是一道獨木橋,后面有只狼在追你,你又不會游泳,你要怎么辦?打狼還是上橋?” “沒有關系,在趙庄我學會爬樹,深山一定有大樹,狼不會爬樹!"趙政微笑著說:“我爬到樹上去!” “好,你到外面去玩會,我有話要跟你外公講。” “是。"趙政得救了似的,高興地往外跑,這次不等他喊,小黃也追在他后面。 “老哥,怎么樣?收了嗎?"趙悅笑著先問:“五歲的孩子這樣古怪精靈,真是少見。” “的确是异乎常見,答案都是在我控制之外。照常理推斷,第一個問題一般這大的孩子會問答狗是你的,當然听你的。第二個問題會回答敢或不敢。第三個問題通常會答回轉身來与狼打,以示勇敢,或是選擇上獨木橋表示無奈,但他有第三种選擇,這代表他不會受常規的束縛。” “這樣簡單的問題也可測出他的資質?” “當然,我已測驗出他獨立大膽,卻思想縝密,考慮周到,并且不受任何約束,敢海闊天空地想。只是可惜……"老人惋惜地遲疑。 “可惜什么?"趙悅追問。 “此子鷹視虎步,狼音豺聲,可共患難,不能分享成功,不得意時能謙卑下人,得意后刻薄寡恩。” “只五歲的孩子,你能看到這樣多么?” “老朽閱人多矣!"老人歎了口气。 “那你到底收是不收?” “當然收,這种曠世奇才,怎能錯過!何況有時候人能胜天,我盡量設法在教育中培養他一點敦厚。” “越王勾踐和他相比,真是螢虫比秋月,他若當了秦王,天下不是大亂就是大治!"老人又歎了口气。 這真是一幅動人的畫面——一位發鬢皆白的老頭,紅通通的圓臉上始終挂著慈祥的笑容,他挑著一擔香瓜,旁邊跟著一個俊秀小孩,小孩后面又跟著一只斷了半截尾巴的小黃狗,走到哪里都圍著一大堆孩子。 老人似乎志不在賣瓜,他只帶著小孩大街小巷,尤其是那些難民群居的平民窟,可以讓趙政知道民間疾苦。和小孩相處,則是培養他与群眾相處的領尋能力。 中午飯后,稍事休息,趙政開始學書擊劍,有時候也會跟老人到田里工作,晚上又是复習白天的功課,或是教他鍛煉身体之道,第二天又是周而复始。但老人的教育方式是啟發自動式的,趙政不想做了,他也不勉強。 三年間,趙政得到了基礎教育外更多的東西。老人將隔在他和真實世界之間的帘幕拉開,教他認識這個世界歡樂溫馨的一面,也看到悲慘病苦的另一面。 在街上的孩子對他沒有嫉妒,也就沒有排拒和譏刺,他們全不知道他的來歷,對他從內心中接納。只有社會地位和經濟狀況相當的人,才能不做作不虛偽地互相從內心接納,有如車的兩輪,必須同高才能維持平衡,在友誼的路上才走得久走得穩,一方面暫時將就或高攀是維持不久的。 街上的孩子不知道他是秦國的世子,更不會知道有關他和呂不韋之間的這段糾纏,他們把他當作完全平等完全相同的人。他們共分食物,共同攜手唱歌跳舞,有時也互相對罵打架,甚至是無理取鬧地欺侮對方,但都是站在相同和气等的立場。相同而平等的人,是共同生活在一個充滿友誼陽光的世界里,所有的相罵斗气只是片片烏云,很快就會消逝過去。 在這些孩子當中,他甚至還認識了一個他初戀的小女孩,假若那种孩子气純純的依戀也能稱作戀愛的話。 當時他八歲,而那女孩應該有十二、三歲了,她已開始發育,是由儿童正蛻變為少女的尷尬年齡,少女群中嫌她太小不懂事,儿童卻又見她長得又高大,身体已在變形,非他們族類而加以排斥。 她家里應該很有錢,高大的圍牆,長長的一大段,占了整條巷子的一大半,紅色的小木樓,正好高出圍牆一截,站在小樓的回廊里,可以俯瞰整條大街和鄰近小巷。牆邊有几棵桃樹,春天開滿粉紅色的花,高及小樓的一半,站在牆外看,在回廊上走動的人,就像在花枝叢中穿動一樣。 這個女孩每個清晨就站在這种花葉中看街景,他卻為她清秀的臉和俏麗的身影所迷住。 每天,老人照例要在這條行人眾多的小市集賣上一、兩個時辰,就讓趙政和市集的儿童玩耍。 八歲春天的那段時間,自從他發現到這個每天都痴立小樓看街景的女孩后,他突然間對那些孩子失去興趣。他喜歡站在牆外,看著那個痴看街景的女孩,直到她消逝在小樓里。有時他只能看到她片刻時間,有時卻能呆望她一、兩個時辰,直到有孩子們來找他,告訴他老爹要走了。 一段時間后,她似乎也注意到他,開始向他微笑或是招手,或是交談几句話,后來,禁不起街景的誘惑和他的招喚,她偷偷地下樓,溜出花園的后門,一起到街上玩。 她牽著他的手,就像個小姊姊,可是每逢他接触到她柔膩溫暖的手心時,就會心跳加速,全身顫抖。他接触過很多女人的手,母親的、奶娘的、婢女們的,但都不會產生這种美妙、有如電擊的微妙感覺。 他只知道她名蓮儿,她也只知道他叫趙政,除此以外,他們都未問過對方的家世背景,只知道兩人在一起很愉快就夠了。 有的時候,他會站在牆下等待很久,這時候她會出現在小樓上向他搖手,他就知道今天她出不來了。他帶著點失望离開,但并不沮喪,還有明天,孩子們的明天多過成人,希望也多過成人。 每次玩到老人快走的時候,女孩總會催他: “老爹要走了,我也該回去了。"她輕盈的背影隱入門后,隔會又會在小樓花樹葉中出現,她向他擺手說明天見,這時他會在心底升起一股惆悵,但隨之而來的是期待明天的希望。 這樣持續了將近一年的時間,由桃花盛開的春天到冰雪封地的冬天,直到有一天女孩不再出現,連等了几天,最后才絕望,他始終不知道她的家世背景,也不想進門去打听,她的來和去,就像一片彩云。 但很久很久,她的身影和桃花半蓋的小樓常會在他夢中出現,在他离開趙國,甚至是登上王位以后,仍然如此。 當然,真實世界中總有它悲慘丑惡的另一面。 在老人的引導下,他也看到許多他以前想象不到的情景和場面。 眾多低矮險暗的草屋里,一家十几口擠在一張炕上,無論春夏秋冬,屋子里都是陰森潮濕,充滿惡臭,那是体臭、霉臭、垃圾臭等等臭味的混合气,很難說出那到底是屬于哪种臭。 屋頂牆壁坑坑洞洞,晴天固然可以躺在炕上就欣賞到天上的星星,但下起雨來,卻往往是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屋外下小雨,屋內也會泛濫成災。 光著身子的嬰儿,在潮濕的泥土地上爬著,或是吸著營養不良母親的干癟奶頭,吸不出奶,放聲大哭。 走進這些平民窟,趙政不免會奇怪,為什么他的家里是只有他一個小孩,那多的大人像眾星拱月一樣護衛著他,跌倒一下,就有很多大人圍上來,問東問西,像是天要塌下來的大禍事;這里卻是數不清的大大小小孩子,卻看不到几個大人,大小孩背小小孩,小小孩牽更小的小孩,嬰儿就像小狗一樣,在泥土和垃圾中爬行打滾,抓吃自己的排泄物。 戰爭減少了精壯,老弱卻增加了。 他在市集和一些大街小巷上,也看到成群的難民,他們連這种破爛霉臭的栖身之處都沒有。他們大都是老弱婦孺,女的大都背上背著嬰儿。有的手上牽著一個,怀中抱著一個,還有一個拉著她的裙邊。其中有很多長相清秀的,一眼就看得是有教養、好家世出身的,她們牽背著孩子,靦腆地在人群中轉來轉去,臉紅紅的,一副想伸手乞討卻伸不出來的樣子。 遇到這种情形,老人會將准備的一封封銅錢,要趙政送到她們手上,順便帶几個瓜分給那些孩子。她們會囁嚅著道謝,手撫摸著正狼吞虎咽著香瓜的孩子的頭,眼淚汩汩地流出來。 他也看到世界上最悲慘的事:成堆的傷殘軍人,斷腿缺胳膊地穿梭在市集行人和店舖間乞討,他們有的還穿著破舊的軍服,上面沾滿了血的痕跡,有他們自己的,也有敵人的。 他們大都是長期之戰幸存的人。有的是家鄉仍在秦軍手上,有家歸不得;有的是回家以后,發現親人死的死,散的散,田園荒蕪,房屋燒得一干二淨,自己又傷殘,無力再獨自重整家園,只有到邯鄲來謀生,但邯鄲居大不易,傷殘人到哪里都沒人請,最后只有流落街頭。有的是自小离家,在軍中混了太久,家是否在,還有親人否,全都不清楚,他們不想回家,認為邯鄲大城,討起飯也比較容易些,也就聚集到這處國都來。 他們中間有人攔住行人品討,口口聲聲說是長期之戰的殘存者;有的項上挂塊木牌,上寫"國家負我";有的還跪在地上,前面洋洋洒洒寫著千言告父老書,說明他与秦軍作戰受傷及來邯鄲的經過。 有的就坐在那里,兩眼空洞地望著天,沒有希望也沒有絕望,就是那樣沉默地坐著。 他們有的人鬧著要見趙王,但一接近到王宮多少條街以外,早就被他們昔日的同袍——王城的護衛軍擋住了。這些衣鮮盔明的趙國精銳,對這些傷殘同袍不但沒有怜惜,反而覺得他們丟了軍隊的臉,拳打腳踢,毫不留情。 也許,趙王永遠不知道這些人的存在,每次他出巡或狩獵都要先清道,他看到的是整齊干淨的街道,已經或者正在修复的雕閣畫樓和亭台樓榭。每次他所到的地方都是一片歡呼聲和道賀聲。左右大臣都告訴他,趙國本來就富足,邯鄲圍解后,經過一年多休息調養,已經恢复元气,農村城市都在欣欣向榮。 針對趙政對這些傷殘軍人的同情和感慨,老人對他進行机會教育說: “人間最愚蠢的事就是戰爭,雙方有什么問題都可商量著解決的,戰爭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制造了更多的問題。” “但為什么從黃帝戰蚩尤開始,天下的戰爭几乎沒停止過呢?"趙政天真地問:“國与國之間為什么要打仗?” 老人猶豫了,連他自己也找不出單純真正的原因,也許要討論人為什么要戰爭,可以寫成一本大書,但研究如何戰爭的兵法很多,他就沒有見過一本研究戰爭根本原因及如何根除戰爭的書,將來有時間他要深研寫一本。 也許戰爭是人類的天性吧?不僅是為了生存! “老爹,"趙政高興地拍手大叫:“天底下也有老爹回答不出的問題!” “那你為什么要打架呢?"老人反問。 “很多很多原因,一時說不清,"趙政說:“但是我只知道,要有一個能壓服眾人而又公平的人,我們中間就會打架少一些。"趙政緊鎖兩眉沉思,已經是成人的表情。 “國与國要打仗,和小孩要打架一樣,表面上是只為一個原因,實際上原因多得很。"老人也深思地說。 “哦,我明白了,"趙政說:“國与國之間打仗,就是因為沒有一個強大得能壓制諸國的人,就像小孩打架沒人管一樣,只要有人管,小孩們就不敢打架。周王室強盛的時候,戰爭就少得多!要天下沒有戰爭就要天下統一!” “假若別人不讓你統一呢?"老人問,但他也惊奇,趙政這么快就得出如此簡單的答案。 “那我就打得他愿意听話!"趙政舉起拳頭說。 “那還是得打仗!"老人歎口气說:“別人不服你打他服,你不服別人,別人也會打你,一個人打不贏,大家聯合起來打你。這樣還是戰爭越打越多,就像現在一樣。” “但聯合不是那么簡單,我可以一個個來收拾。"趙政詭异地笑了。 老人卻沉默了,趙政的話似乎有點道理,但自古以來,天下分分合合,全是以戰爭開始,又以戰爭結束,周而复始,其中道理不會這樣簡單。也許有股大力量鎮壓住諸多小力量,乃是暫時維持統一与和气的唯一辦法。 趙政也沉默了,他在想有朝一日,擁有至高的權力時,一定要統一天下,讓戰爭永遠不再發生。 三年來,趙政和老人之間形成一种師生加父子的感情。 正如趙悅所說的,老人提出的條件苛刻,似乎不近人情,但他教育趙政所用的方式,卻是太人性化和自由化了,一般的老師簡直不敢想象。 他從不勉強他做什么,也不規定他背書,只是將事情和書放在他面前,讓他自己選擇如何做,什么時候做。結果是再難的事情和再難讀的書,只有引發趙政更大的興趣,一點也不覺得苦。他向趙政提出的規定和問題,反而比趙政的要求和問題少。 這也許是他最取巧的地方他可以選擇學生。 在生活潑居上,除了趙政能做的事他絕不幫忙以外,其余他都照顧得無微不至,趙政自小就和父親分開,卻在他身上得到了父愛。有時候他們兩個都會分不清心上的感覺,他們到底是師生還是父子? 最使趙政終生留戀的,乃是他們晚飯后散步的那段時間。他跟在老人身邊,漫步在城牆上,看到牆邊破爛發臭的平民窟,也望著遠處大戶人家的高樓亭榭,還有雄偉巍峨的王宮。 他們也遠眺城牆外面廣大的原野,在月光或星空之下,他們無所不談,無所不問,這又不像父子師生,卻像一對年齡懸殊的知心好友。 老人對他講一些天文、地理和歷史及物理的知識,深入淺出,全包裝在故事的外殼里,讓他不知不覺中得到不少這方面的知識。 他們互相辯論,他學會絕不強詞奪理的辯難之道,老人在被他問得無話可答,或追擊得無路可走時,也只是哈哈一笑,不了了之。 他在此時無形中學習了推理的方法,也形成了一個終生奉行的觀念——在真理面前,人人品等。這延伸出他日后以法治天下的行動。 三年的時間過得很快,期滿的那天,趙悅來了。 “假若你要問我能不能再留趙政三年,我的答覆是可以。”在兩人行過賓主之禮以后,老人就主動地說。 “恐怕趙政不可能再留下了。"趙悅歎口气說。 “為什么?他母親不愿意?"老人有點著急地問,轉眼看看侍立在旁邊的趙政。 “我愿意這樣追隨老爹一輩子!"趙政認真地說。 “一輩子是不可能的,天下等著要你做的事太多,"老人也歎了口气:“但基礎教育剛完成,這樣半途而廢太可惜。” “他母親的确是對老哥感激得不得了,這次還和我說起,自從趙政跟著老哥學習以后,每個月都看著他在變,無論是体格、學識和气質,全都變得和以前大不相同,要是她自己來教育養,他恐怕還是個不分韭麥的孩子。” “那又為什么呢?"老人不解地問。 “有消息傳來,秦昭王駕薨,安國君繼位……” 他說到這里,就為老人的眼色所止住,老人轉臉向趙政說:“政儿,你帶小黃出去玩玩,我跟你外公將事情商量好以后,再找你回來。” 趙政遵命帶小黃出去,只听到趙悅的半句話: “安國君遲早……” 五十六年秋,秦昭王卒,太子安國君繼位,稱號為庄王。繼位時已五十三歲,而且身体羸弱,一看就知會活不久長。 子楚正式立為太子,一般大臣預測他很快就會登上王位,但大家都奇怪的是,太子并不急欲要滯留在趙國的夫人和世子回國。 其中道理只有呂不韋和子楚最清楚,但兩個人都不會告訴別人。呂不韋不敢表示任何要楚玉夫人回國的意見,而子楚太子則是加納姬妾,日夜努力,想生出一個自己的儿子來,結果是儿子未生出,身体卻弄坏了,明顯的虛弱不堪。在趙國方面,楚玉夫人、趙悅甚至是中隱老人都明白,為什么子楚遲遲不接他們回國,趙國的留難只是他的一項對外藉口,真正原因他們都不方便說出來而已。 以女人的敏感直覺,她明白必須盡快采取行動,時間晚了,絕對會造成不可挽救的局面,但對這件事她又找不到人商量,因為只要提到趙政立嗣的事,就會触及到她內心的傷口。 但如今事已緊急,她不得不自己設法解決。 那天,只帶著一名女仆,坐了一部單馬安車,直驅中隱老人家,連趙悅都沒通知。她有一個很好的藉口,三年來她都遵守約定,只讓趙政每個月回家三天,她從不到老人住處打扰,如今三年已滿,她應該去謝一下師。 老人對她的到來,似乎一點都不感到惊訝,而且早有了心理准備。他迎接她進屋,然后在趙政見過母親以后,將他打發出去,由他帶著小女仆去參觀附近環境。 他們先道了會家常,談了下趙政受教育的事,楚玉夫人表示謝意以后,她突然跪倒在老人面前,淚流滿面地說:先生救我!” 老人惊站起來,不便親扶,只得兩手作虛扶之狀,口中連連說道: “夫人有話盡管說,不必行此大禮,折殺了老朽!” “先生答應救我,楚玉才愿起來。"楚玉夫人擺出女儿撒嬌的姿態。 “假若我沒猜錯的話,夫人一定是為了趙政這孩子立嗣的事而來,"老人胸有成竹地微笑著說:“其實,這孩子的事,也許老朽操心的程度,不會下于夫人,請起來,才好從長計議。” “遵先生命!"楚玉夫人回复原位:“楚玉為此事日夜寢食難安,還望先生有以教我。” “上次,趙悅賢弟到此,將目前情況說了個大概,說老實話,夫人為此事寢食難安,老朽也是几天未睡好了,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現在已得到一個粗淺的看法,但在提出以前,希望夫人先說說你的意見。” 楚玉夫人遲疑了很久,她想將和子楚之間的心結合盤提出,但無論如何總覺開不了口。最后她只得臉帶堅決,用誠懇的語气說: “楚玉一切听先生的安排。” “老朽也知道,夫人有很多話不便出口,那我們就作最坏的打算。"老人睜眼直視著楚玉夫人,目光如電。 “請先生不必避諱什么,直言好了。"楚玉夫人囁嚅地說,頭不自覺地低了下來。 “我們假設子楚太子并不喜歡趙政……"老人話說到此,停下來觀察楚玉夫人的神色。 她張口想辯解几句,卻為老人利刃似的目光震懾住,開不了口。 “要是夫人不反對這個假設……” “不,楚玉不作如此想。"保護女人名節的直覺反應,逼使她不得不開口。 “那請夫人說出你的看法,"老人目光中透露出些許厭惡,他在想:“女人就是這樣,明明知道這些人都知道實情,她還是要假裝正經。” “先生,還是依你的意見,我們作最坏的打算。"她想到事到如今,也只有听他的了。 “我假設太子并不喜歡趙政,依据有二,一是以秦趙兩國目前的狀況,只要太子一要求,趙國一定肯放夫人及趙政回國,但太子從未請求過。二是傳言太子廣納姬妾,目的是想多生孩子!” “楚玉也听到此類傳言,但認為太子想多生孩子,只是為了廣布枝葉,這沒有什么不對。"楚玉夫人忍不住強詞辯解。 “兩者分開來看,似乎沒什么不對,兩者加在一起,卻大大的不對了,"老人看了楚玉夫人一眼,微笑著說:“現成的不爭取,虛無縹緲的,反而不遺余力,听說几年來,他連個女儿都沒生,空有那多的姬妾!” 她臉紅語寒,不再說話。 “所以,夫人要采取行動,必須要快,而且是雙管齊下。” “如何下法?” “趙國方面由趙悅賢弟進行,要他利用關系,晉謁趙王,言明送趙政回國的好處。至于秦國方面……"老人沉吟。 “呂不韋在那邊,他可以向子楚或秦王稟告。"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她硬起頭皮提呂不韋。 “他适當嗎?"老人語气有點憤慨,他真想一語道穿,但再一想,這大年紀了,還鬧什么孩子气!因此他出奇柔和地繼續說:“假若他能說早就說了,或者是早就生效了,不會等到現在。所以我們要假定他不肯說,或是說了無效。” “那我們要找什么人去呢?"先听到老人口豈不對,她真怕老人會直言道破她和呂不韋之間的秘密,看到他臉色反而緩和,她松了一口气。 “想來想去實在想不到适當人選,看樣子還是只有我自己去了!"老人歎了一口气說。 “先生要如何做法,是否可先明示楚玉一二?” “老朽几十年來調教出的王侯將相無數,安國君昔日游學趙國,也曾与老朽同游,華陽夫人那時就在他身邊,所以可說是老朽舊識,我要見到他們,也許可以說几句話。只是……老人又搖頭長歎。 楚玉夫人先听說老人和秦王及王后有如此深的淵源,而且愿意親自出馬,但一听到他說只是在客廳門口張望,想看他們話說完了沒有。她靈机一動,將趙政喊進屋來,帶著他,母子雙雙跪倒在老人前面,她又雙目流淚泣道: “先生對政儿三年的栽培,楚玉無限感激,但要是不能繼承大位,先生的教育苦心算是白費。何況現在他只完成三年基礎教育,希望先生也不要半途而廢,將他造就成一個賢能之君。” “師父,趙政也愿意終生聆听您的教誨。"趙政才進來弄不清情況,還以為師父不愿教他了。 “起來,起來,老朽教出這多王侯將相,就是和他最投机,預料他將來的成就會遠超過其他所有的人。這种英才我不教,那我是自己不要快樂了。我剛才說'只是',乃是說,一時老朽捲入這場政治漩渦,只怕終生都擺脫不掉了。昔日由名著天下的大顯,一下退居到隱于野的小隱,后來變成目前的中隱,一插手這件事,我必須管到底,不將趙政扶上王座,絕不能半途而廢,那我豈不是要將'中隱老人'的名號改成大隱隱于朝的'大隱老人'了!” 老人說完話,掀須哈哈大笑,聲如洪鐘震動屋瓦,看樣子他年輕時的豪气又复發了。 听他這樣一說,楚玉夫人破涕為笑,她帶著趙政再叩頭說:“愿先生不要嫌棄這孩子愚蠢,終生加以教誨,异日要是得國,還望先生善導。” 趙國這邊由趙悅負責進行,中隱老人到秦國去游說現今的秦王,也就是昔日曾做過他學生的安國君。 中隱老人臨行前告訴他,第一步是先打听趙王對遣返趙政的反應,并給他三道錦囊,要他遇到事情不順利時,一道道地拆看。 趙悅首先找到一位宗室大臣,要他伺空在趙王面前進言,看看趙王說什么。 這位宗室大臣有天奉命陪趙王飲宴,在趙王酒酣耳熱欣賞歌舞,興致极高的時候,他有意無意將話題引到秦國新王初立的事。他說: “秦王新立,昔日在趙當質子的异人已正式成為太子,听說他的妻儿還待在趙國……” 他話還未說完,趙王已勃然變色,眼瞪著他說: “這么說,你是知道他妻儿的下落了?快派人將他們拘禁起來,一來好作寡人和秦國談判的籌碼,二來也好讓寡人一消心頭之恨,上次他使的李代桃僵之計,害得寡人貽笑國際!” “臣也只是听到謠傳罷了。"這位宗室大臣赶快聲明。 “好,就謠傳追蹤下去,速辦!"趙王下令。 “是,臣遵命!"宗室大臣只得如此敷衍。 趙悅得到這樣的答覆,明知趙王是在做戲,他早知道楚玉夫人母子是藏在他這里,但又怕他假戲真做,真派人來抓,那就弄巧成拙,事情變得更糟了。 于是他打開老人給他的第一道錦囊,只見上面寫著: “速派人造謠,子楚在齊曾生一子,現齊國正准備遣送返秦!” 第二天邯鄲就傳遍這個消息,很快就轉到趙王耳中,次日的早朝議事完畢,趙王特地將那位宗室大臣留下,問起這項謠傳。趙王怀疑地說: “异人在齊為質,早于在趙,照說這個孩子應該比趙政還大,怎么從未听說過?假若真有其事的話,趙政就不再是奇貨可居了。你派人在市面去查,寡人另要人在齊國打听。” “是,臣遵命!” 宗室大臣當然第一個找到趙悅,問他子楚是否真有個儿子留在齊國。趙悅表示不知道,宗室大臣告訴他,趙王除了派他查這件事外,還要透過在齊的間諜系統查這件事。 趙悅一听,大感緊張,間諜系統參与調查,很快就會真相大白,到時候趙王不用多聰明,也會明白是他在搗鬼。上次李代桃僵之計使他余恨猶在,這次要是再老羞成怒,他趙悅和楚玉母子都會倒大楣。 他打開了第二道錦囊,只見上面寫著: “速与齊騶商量。” 齊騶是齊國名士,和他与老人都是多年知交。他們在年輕時都是重義輕身的行俠仗義之人,所以有多次舍身互救的記錄,談得上是生死之交。他一向住在齊國,就在中隱老人起程赴秦前一天才抵達邯鄲。 他找到齊騶,將事情說明后,齊騶笑著說: “這很簡單,這次我來邯鄲,趙王曾數次派人來找我,暗示我主動請見趙王,原因是怕他直接請我,我不去他會大失面子。嗯,他的确是個太要面子的人,不懂得禮賢下士的秘訣。因此,你只要托人在他面前諷示一下,說是我并不是不想主動請見他,而是怕提出以后他不召見,名士也是很怕失面子的,他一定會很快召見我。” “你見了趙王要怎么說呢?"趙悅問。 “情況千變万化,游說只要維持一個目標,說詞則是要依當時狀況,或動之以情,或說之以理,或誘之以利,或脅之以害,事前准備的,臨時恐怕用不上,交給我,我會相机行事。” 果然,趙王很快就召見齊騶。除了大宴群臣以彰他禮賢下士的美名外,更在南書房獨自留客,說是要向齊騶請教軍國大事。 他們從談了一些天下大勢和趙秦之間的和与戰以后,趙王忍不住問了齊國异人儿子的事。他最后說: “齊先生剛自齊國來,是否听到這項謠傳?是否知道真相,請先生告之。” “仿佛听到過,但事不關己,臣也未在意。"齊騶欲擒故縱地說。 “但這對趙國的關系可大了,先生何以教寡人?” “其實,以臣看來,齊國是否有异人的儿子,重要性全在大王想如何利用趙政。” “寡人想要秦國交還趙國割給秦國的五座城邑,"趙王說:假若齊國有子這件事是假,那趙政就是秦太子的獨子,未來唯一的王位繼承人,利用价值就大些。假若异人真的還有個儿子在齊,那么比趙政大應立為世子,而且楚玉夫人据傳不見喜于异人太子,那趙政立嗣的希望更小,用來要脅暴秦還我五城的可能更少。寡人該如何做法,愿先生有以教寡人。” 齊騶故意遲疑了很久,趙王有點不高興地催促說: “先生莫非以寡人為不可教!” “臣怎么敢?"齊騶裝得誠惶誠恐的樣子:“臣正在仔細思考。” “先生想出什么辦法否?” “以臣的淺見,問題不在秦太子是否有其他儿子,因為即使齊國沒有,他身邊姬妾那樣多,隨時都可以生一個,最要緊的是如何擴大趙政的利用价值而使趙國得利。” “先生的高見?"趙王一听到利,眼睛都亮了起來。 “趙政目前雖為秦太子獨子,但和生母遠在趙國,不得与太子朝夕相親,景況之慘,比當年秦太子异人本身有過之無不及。而臣在邯鄲市井也听過一些傳言,說大王明知道她們母子藏身之處而不加追究,她們的确是感激莫名,日夜都在思考,趙政有朝一日回秦國為王,應如何報答。” “這樣說來,楚玉夫人還是明理的,她不記上次寡人殺她家人趙升之仇?"趙王面露得色說:“寡人是不想逮捕她們而已,其實,她們母子的一舉一動,全都在寡人的監視之下。” “大王英明睿智是天下都知道的。"齊騶順便為他奉送一頂高帽子。 趙王沒有謙謝,表示當之無愧。 “但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齊騶突然話鋒一轉。 “寡人失在何處?"趙王有點惊訝。 “以趙政換秦五城,只是短時間利益,而且秦未必理會。” “那長期利益呢?"趙王逐步被引入圈套。 “大王明智,早就知道長期利益何在了!"齊騶微笑。 “當然寡人也考慮到送趙政回國,但是怕趙政母子怨恨寡人,送回國無益,反不如握在手中作為換城的籌碼。經先生這一開導,寡人茅塞頓開,知道該怎么做了。” “兩馬甚至是多馬競馳,先到者為胜,大王要爭取時效。”齊騶再臨門一腳:“只要能著先鞭,齊國是否有异人的儿子已無關緊要了。” “听說已有人返秦為趙政游說?"趙王試探地問。 “那大王是否考慮主動?先發制人,后發則受制于人!"齊騶回答他的問題,反而倒問。 趙王陷入了沉思,良久,他擊案而起說: “先生,假若秦國不重視趙政,送回國無益,反不如留在趙國,秦國多少有點顧忌。” “假若趙政受重視呢?” “只要秦國迎接使者一到邯鄲,寡人立刻放人。” “臣以為太遲了,應該是秦國使者一出發,大王就裝做不知而主動送趙政回國,与秦國使者半途而過,才顯得出人情!”齊騶知道,各國都有間諜派在對方,觀察監視,一有情報最快的傳遞方法是飛鴿傳書。 “先生高見,寡人謹受教。” 那夜,趙王和齊騶談了個通宵。 老人离趙赴秦為他去進行游說,趙政只有回到家里來住。過慣了簡單自然的生活,突然回到往昔的奢侈优裕的環境,反而像習慣了山林的小獸重返牢籠一樣,渴望他已享受過的自由。 尤其是老人無窮的智慧加上他童心的好奇,他像吸滿了智慧之汁的海綿一樣,別的同年齡孩子,甚至比他大几歲的少年,和他比較起來,會顯得知識如此疲乏,生性如此愚蠢。 他的体格是經過老人精心調理和訓練過的,健壯高大,九歲的人看上去比十二、三歲還成熟。 他發覺和蓮儿一樣,在同伴中也處于一种尷尬地位。同年齡的孩子,心智和外形都和他极不相配,所以加以排斥他。于是他极力想打入看來外表相似、實際年齡比他大得多的少年群中,這些公子王孫,在智力身体發育方面也許延后,但在吃喝嫖賭、聲色犬馬方面卻早熟得很,對這個粗野不文的小子當然也不歡迎。 他們嫉妒他的家世,趙王突然對她們母子好了起來,常派使者送賞賜品,不時還邀楚玉夫人帶著趙政到后宮和王后歡敘。趙王常安慰楚玉夫人,只要秦國方面有所表示,即使是沒有表示,也會在适當時机送她們回國。這些公子王孫的家長當然會告誡子弟,趙政將來會做秦王,目前不能得罪他,但告誡越多,反彈越大,他們反而專找趙政麻煩。 他們恨他!每逢家長們帶著子女在一起聚會,大人們問什么比較深點的學術或常識問題,趙政侃侃回答,吸引住王后及其他貴婦的注意,而這些不學無術的公子王孫,則羞得無地自容。 趙國自國君、王后以下的宗室大臣和顯要,教訓儿子都會以趙政做榜樣,通常都是這樣的兩种話: “趙政才九歲,你都十五、六了,相比之下你應該慚愧。” 或是: “不愧是上國世子,果然与眾不同!但你不也是上國公子嗎?為什么這樣不爭气,真是气死我了!” 這种情形下,不讓這些公子王孫恨他也難。 于是他們合伙想出整他的辦法—— 有時候他們假裝誠意地請他,卻是帶他到行歡場所,叫些歌女舞伎飲酒作樂,讓他走也不是,留下來更感難過。他們還唆使那些女人故意逗弄他調戲他,而他們則在一旁出言諷刺,突顯他們深懂風月,他只是個什么都不懂的頑童。 有時候,他們也邀請他到家中,搬出一些金玉古玩,他們細說這此東西的源流,頭頭是道,問起趙政來,他卻一竅不通。還有那些名貴种的犬馬,趙政雖然騎術不比他們任何人差,但這方面的知識卻是欠缺的。老人說過,射、騎、御和劍術要講求殺敵和實用,不是去研究馬的品种、弓的好坏和車子、劍本身的精致与考据,那是馬夫和工匠的事。 但現在卻成為他受窘的主因。 后來,趙政不上當了,他拒絕他們的邀請。可是他們作弄他上了癮,找他不來,就在路上攔住他羞辱,一個人打不贏他,就眾人一起打。 最嚴重的是,他們不知從哪得來的消息,他們當眾罵他是野种,夠什么資格自稱秦國公子! 他躲他們,他們卻像群狗追獵物一樣,千方百計找到他,再加以戲弄或毆打。 這些事他從未向楚玉夫人提過,老人訓練出他獨立的性格,也常教他要忍耐,他最記得他的一番話:孩子,天才和偉大的人都是孤獨寂寞的,無論得意不得意,他都會受一般人的排斥。你看到鶴立雞群遭群雞啄擊的樣子嗎?你想得出龍游在淺水遭蝦戲的慘狀嗎?不要奇怪,這是正常現象,因為他們不同類。但一旦白鶴飛起,聲唳九天的時候,雞仍然是爬行在地上一粒粒地覓食。當龍飛于天,使得風云變色、江海翻騰的時候,魚蝦又到哪里去了呢?根本看不到它們的存在了!” 他必須忍耐,雖然忍耐的日子并不好過,尤其是在家中,他沒有一個可傾吐苦悶的人,長大了,趙高也离他疏遠了,這個同年同月同日同時生的奴仆,見面只會垂手喊公子。 好几次他忍不住要向母親訴苦,但在夫人處找到她時,她總是緊皺雙眉,有時還是在流淚。 老人在臨行前當著楚玉夫人的面握著他的手交代: “孩子,不管你是几歲,你都是男子漢,對不對?” “當然我是男子漢!"他挺挺胸說。 “好好照顧你的母親。"老人認真地說。 “我會的!"他誠懇地回答,但他偷眼看母親時,母親在流淚,雖然臉上帶著勉強的微笑。 他絕不能再為母親增加煩惱,她本身的煩惱就已夠多了。 受到欺侮戲弄以后,他唯一發泄怨憤的辦法,乃是跑到老人常帶他去的城牆上,對著城牆下面的廣大原野吶喊: “有朝一日我會殺光你們!” 但有時候他也會哭著喊叫: “爹爹,為什么還不回來!” 的确,楚玉夫人的煩惱是夠多的,不但多而且复雜。 首先,她遭到和儿子同樣的煩惱。因為王后厚待她的關系,所有同階級的貴婦在表面上都逢迎她,稱贊她,實際上卻輕視她的出身。由于嫉妒,她們暗中也排斥她中傷她,有時更旁敲側擊地諷刺她,有意讓一些流言(也都是事實)傳到她耳中。例如什么八個月生子,儿子恐怕是呂不韋的;她只是個仆婦,丈夫將她丟在邯鄲,自己一去就是六年,不理不問,而且极力廣置姬妾,趙政想當秦王,恐怕不容易等等。 這些楚玉夫人還能忍受,因為最多不參加她們的聚會,眼不見心不煩,落個耳根清靜。這些貴婦人總不能像她們的儿子對趙政一樣,騙她出去或半路攔截毆打戲弄。 最使她覺得難以忍受的是兩個男人對她的冷淡。他的丈夫子楚几乎半年才會有一封家信,信上只有關于用度及問候的話,几乎沒有提到過趙政。呂不韋更是沒來過只字片語,她曾一度傾心過的男人,為了自己的安全和避嫌,有意要疏遠她。 最使她煩惱的,卻是她無法解決又無法告人的情欲問題,自從她到趙庄以后,她就沒親近過男人。 現在她是三十歲的女人,最需要男人的年齡,尤其是她這樣情欲特強的女人。 那天她洗完澡,照著梳妝台上的銅鏡,惊覺到從不化妝就粉白細嫩的臉上,在眼角和耳下頸子邊,竟出現了細細的皺紋。 “天生麗質也經不起歲月的摧殘,女人總是會老的,只是有人老得快,有人老得慢些。她回想到在呂不韋家當歌伎時的領班,一個二十五、六歲的女人,標准的美人胚子,只是頭上常出現几絲白發,以及眼角上的皺紋需要用脂粉掩蓋。當時她和几個姊妹還常開她的玩笑,說是几絲白發更增她的風韻,而眼角的皺紋笑起來憑添几許嫵媚。她們少不更事,半是玩笑,一半也是認真說的,卻激起她上面的一番話和几滴清淚。 三十五、六歲能保持那种樣已算是老得慢的了!但一晃她也是三十歲的人了,而且這九年女人最好的年華卻是虛度的。 當時她為什么要跟定呂不韋?呂不韋親近過的歌女舞伎,再嫁出去的很多,而且都有陪嫁,像嫁女儿一樣。有的是小商人,有的是工匠,也有些貧寒士子。有些靠著呂不韋的資助成了一方殷富,有的以他婢姑爺的身份,竟也青云直上,成了大夫之流的達官顯宦。 她自己在出嫁給子楚的時候,更是眾人艷羡妒忌的對象,唯一的寵姬,只要生了男孩就會扶正為夫人,然后是太子妃,王后,王太后,她是一下直升九天之上。 其實她現在痛恨自己,不該跟定呂不韋,更不該答應嫁給子楚,做什么王后、王太后的夢,雖然這個夢离實現是越來越近。 她也不羡慕那些丈夫已成富貴人物的姊妹,在這方面她們就是比她好,也好不到哪里!男人都是一樣的東西,年成好多收几石麥子,就想到納妾,何況變成大富大貴的人! 她衷心羡慕的,反而是那些嫁給一般人認為沒出息人的姊妹。無論是士農工商,一夫一妻,白首到老,雖然日子過得清貧些,但一個完整的丈夫加上几個親生骨肉的子女,不比名義上有一個丈夫,大部分時間都睡在別個女人房里,有一大堆子女,卻互相勾心斗角,要來得強太多! 她看著銅鏡中自己的胴体,腰仍然纖細得僅夠盈握,乳房依舊堅挺結實,這也許是沒生太多孩子的好處。她輕輕撫摸自己沒褪色的鮮紅乳頭,全身起一陣酥麻的感覺,她想起了撫琴的動作,她好久都未撫琴了,再美妙的琴藝,缺少知音,還有什么好彈的呢! 她用輕挑慢捻的指法,雙手撫弄著乳尖,很快她全身顫抖,心跳加速,臉逐漸發燙。她忽然想起呂不韋臨行送她的一項禮物,她在梳妝台的抽屜里找了出來。 那是一具軟玉制的雙頭男性器官,執著它,她又想起呂不韋的話: “通往王后的道路是孤單寂寞的,到達以后,仍然是寂寞孤單的。也許像你這個年齡,最難排遣的還是身体上這股強烈的需要。我送一套玩具給你,自古后妃、宮人都是這樣打發后宮的空虛日子。” 當時她嬌嗔地罵呂不韋下流,順手就丟在梳妝台的抽屜里,想不到經過兩次搬家,它仍然在。 她撫摸玩弄著這項玩具,雕刻琢磨的手工都是上乘,玲瓏精致,唯妙唯肖,軟玉青翠欲滴,看得她欲念更為高漲。她向外高喊一聲: “繡儿!” “奴婢在!” 應聲進來的是剛及笄的湘繡,上個月剛卷起云鬢秀發,臉上猶然充滿稚起。 “坐到這邊來。"她柔聲地說。 她平日對下人的態度正好和呂不韋相反,嚴厲不稍假辭色。突如其來的溫柔,使得湘繡誤會是大禍即將臨頭。 她兩腿顫抖,頭低著,一步步慢慢捱向梳妝台邊。 楚玉夫人一把將她摟在怀里,臉貼上她的臉,一股清涼直沁心頭,但接著那把心頭之火卻燒得更旺。她解開她的酥胸,膩聲地說: “看你的身材嬌小,真想不到這里發育得這么好……” 中隱老人抵達咸陽,找到一家小客棧住下,依照趙悅的安排,藉由一名侍中將他抵達咸陽的消息傳到秦王耳中。剛登基的秦王,此時尚未除服改元,但听到昔日的老師來臨,派了一部單馬安車,外加一名侍中來接。 侍中還特別向老人解釋,秦王本來要派自己的黃蓋御車以及虎賁護駕,但主上知道他的脾气,不敢這樣做,怕他會不高興。 听侍中這么說,老人心安了一半,看情形秦王念舊,而且對他這個昔日老師是恭敬得很,此行任務大概可以達成。 秦王下旨,中隱先生的安車可在宮內行走,直達咸陽宮。這是一种特別得不能再特別的殊例,宮中的老人事后都說,在他們的記憶中似乎沒有這种前例。 中隱老人在未退隱以前,游遍了各國的宮殿,就是秦宮尚未來過。首次來游,和印象中的各國王宮相比,秦宮顯示出它簡其實用的特色,沒有太多的裝飾,過道回廊寬窄長短都恰到好處,設計上不夸張,不浪費一點空間,但看來仍然巍峨精致。 宮內禁衛很少,來回走動的人更少,不像其他王宮那樣熱鬧,卻顯得气象森嚴。這表示秦宮內各有職守,不失職,也不僭越,因此也就沒有無事忙的冗員。 老人不禁想起一個有關秦宮管理体制的傳說。某一代秦王因批奏折批累,就在書案上睡著了,一名管冠帽的內侍怕他著涼,順手拿了一件外袍為他蓋上。他醒了以后,非常感動,但后來查出是管冠帽的內侍所為,郎中令議定:管袍帶的內侍失職,杖責三十;管帽冠的這名好心內侍卻是僭越職權,按律當斬。秦王于心不忍,但還是批准按律令處置。 老人再看這些持戟的衛兵和帶劍的郎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監視范圍或巡查區域,絕不會左張右望亂看一眼。衛兵所分布的位置,更是按照陣法排列,平時監視,沒有一點看不到的死角,一旦有事,互相支援,絕不會失誤,也不會混亂。 中隱老人暗地不斷點頭,難怪秦軍以偏遠一國之地,獨敵整個中原各國。秦軍進攻,如猛虎臨群羊,所向披靡,而退兵時卻是井然有序,仍然保持隨時可轉移為攻勢的旺盛士气,使得敵人通常不敢行大膽追擊。 中原多名將,但一遇到秦軍就施展不開,原因是秦軍發揮的整体戰力,整個軍隊就像鐵鑄成的一樣。而各國軍隊卻像盤散沙,平時操演還像回事,一遇真正硬仗,便四處逃散,潰不成軍。 老人想,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姜尚遇文王時已八十歲,雖然他還不到這個年齡,但也七十多了,想輔佐趙政成就王業,統一天下,恐怕是時不我予了! 但他隨即搖頭自責,隱居近四十年,怎么今天又動了凡心,可見拋卻富貴容易,想根絕有所為主動? 安車在起居殿門前停下,秦王已率領百官在階下迎接。下車后,秦王堅持要行師徒之禮,老人微笑著說:“三十年不見,公子仍然如此多禮,你要行師徒之禮,擺明等下要我行君臣之禮,我看還是兩免了罷。” 秦王連忙說道: “嬴柱怎么敢?一日為師,終身為師,君臣二字恐怕還用不到老師的頭上。” 一再謙讓最后還是以賓主之禮,分從東西階而上。 因為是國喪時間,秦王猶未除服,晚宴不用酒,秦王為老人作了簡單介紹,与宴群臣以歡呼表達對主上及老人的敬意。 秦王知道老人的脾气,不慣應酬,他擺如此大的場面,只是想在老師前面炫耀一番而已。說也可怜,他父親秦昭王縱橫天下,擴張秦國版圖,可說是日夜辛勞,但偏偏壽長,十九歲登基活到七十五歲,整整做了五十六年的國君。輪到他繼位,已經是五十三歲的高齡,想要有他父親那樣大的成就,就得積极行事。 因此他抱有文王遇姜尚之想,想以弟子禮感動中隱老人出山,幫他做一番事業,就是不能在有生之年統一天下,至少亦不能愧對父親。 因此晚宴很快結束,群臣退去。秦王摒除左右,親自將老人引入御書房,堅持行了師生之禮。這次老人沒有拒絕,見禮畢,老人上座,秦王在一邊陪坐,談了些往日趣事后,秦王明白老人來意,領先將話納入正題。他說: “老師對嬴柱家可說是恩德深厚,三十年前教誨弟子,今天又要為弟子的孫子操心。” “趙政是可造之材,依臣的看法,他异日成就恐怕還在秦孝公之上。"老人微笑著說: “孟軻曾說,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樂也。臣這輩子享受這方面的樂趣不少,可是從未有過這三年和趙政相處的這大樂趣。” 秦王懂得老人的意思,他拿趙政和秦孝公相比,這是一种大得不能再大的贊譽。秦國原是處于西方偏僻地區的一個小國,中原諸國都以夷狄野人看待,從來會盟締約的大事,都不屑邀秦國參加。 孝公于是行惠政,恤孤寡,招戰士,明功賞,勵精圖治。后來經過商鞅的輔佐,再變法修刑,采取重農政策,鼓勵男耕女織,外則厲兵秣馬,加重戰功的獎賞和戰死者的撫恤,使得人人以為國戰死為榮,因此達到足食足兵的地步,國力大強。 此后才逐漸向外擴張,參与中原會盟等外交活動。十二年,并建首都咸陽,立定大國規模,廢井田,開阡陌,建立戶口及犯法連坐制度。 秦孝公在基本上可算是現代秦國的開創者,后來几世秦王的開疆辟地,日益富強,都可說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 中隱老人說他异日比孝公的成就還大,豈不是說他會統一天下?這個孫子他從未見過,但他相信老人的眼光,于是他先就有了急欲看看趙政的念頭。 “老師這次來秦,是想長留,還是作短暫游?"他想試一下老人的口气。 “那要看大王的意思了。"老人在心中想,秦王既然待他如此恭敬誠懇,再拖延委婉,只是在浪費時間。 “老師的話作何解釋?” “趙政三年來只完成了基礎教育,養成教育亟待開始,假若大王有意讓趙政回來,老臣當然會跟趙政在秦國居,假若趙政不能回來,老臣亦只有很快就回邯鄲去了。” “哦,老師對趙政真是錯愛了!明天我將這件事和子楚商量一下,秦國不要質子交換最好,假若要的話,朕想再換一個,橫豎朕的儿子孫子很多。"說完話,他自己先哈哈大笑起來。 這件事總算圓滿結束。秦王忽然目不轉睛的注視著老人,臉露欽羡的神色說: “老師今年應該有七十歲了吧?” “七十六了,"老人歎歎气說:“离姜尚遇文王的年齡還有四歲。” “老師不是已經遇到文王了嗎?"秦王笑著說:“只是老師不愿做姜尚罷了。” 老人微笑不語。過一會秦王又說: “老師七十六歲,仍然是容光煥發,兩眼炯炯有神,朕才五十三歲,卻已形容枯槁,常有頭昏眼花、体力不繼的感覺。” 其實,老人一坐下來以后,就注意到秦王臉色發黃,連眼白都帶黃色,依他深通醫術的判斷,這是長期酗酒已經傷到肝髒的象征。雖然不知道他肝病的嚴重程度,但以他說話無力聲音顫抖的現象來看,不好好調養,恐怕是來日無多了。他不好明言,只有婉諫,他微笑著說: “老臣粗鄙之人怎能和大王比!老臣四十歲戒酒,三十多年來滴酒不沾,起居作息按時,再加上有節制的運動練身,六十歲以后不再近女色,以深研學術來排遣綺念,這些大概与老臣身体頑健有關系。” “你的話也許是對的,先王平生不喜飲酒,也不太好女色,時間都花在軍國大計和征伐上,所以臨去世前身体還算好,他是死于中風。"秦王歎歎气說:“朕是年幼時成長于婦人女子之手,為太子后又無所事事這樣久,因此無婦人就不知道如何生活,不飲酒就不知如何排遣長夜,不過在朕繼位以后,這些都在慢慢地改。” “大王只要多加調養,身体自然而然會好起來。” “老師是否能教朕一些攝生之道?"秦王急切地問。 “一切順其自然就好,凡事知足,适可而止。” “道理就這樣簡單?"秦王有點失望。 “宇宙之事本就簡單,是人自己弄复雜了。"老人微笑著說。 “朕仍是不明白,請老師稍加解釋。"秦王臉上充滿困惑。 “就拿飲食男女這兩件最基本的事來說吧!饑思食,渴思飲,七日不飲則死,三十日不食則死。饑与渴是上天維持生命的警鐘,該食時不食,就會餓,該飲時不飲就會渴。而食足就會飽,不再思食,雖山珍海味擺列,亦食不下咽,這是上天為人所定下的限度。一般飛禽走獸按照上天法則飲食,因此由飲食所引起的疾病甚少,個個身強体壯。而人食不厭精,不餓亦食,食不定量,或是人為因素,餓亦不食,食不按時,因此人的疾病,十之八九是由飲食上來。” “老師說來真是非常簡單,只是一般人都難做到。"秦王若有所感。 “還有酒,"老人心想乘机向他來段机會教育:“本非自然產品,對人身心有害。昔日大禹女儿制酒,大禹食之,樂而忘憂,睡而忘醒,次日推酒而起,感歎地說今后會有因酒而亡國者,從此滴酒不沾。酒本來只能讓那些疲困的人去喝,讓他們暫時忘掉現實的痛苦。君王日理万机,轉念之間都會影響到千万人的身家性命,必須保持頭腦清醒冷靜,酗酒傷身誤事不只是有關個人。” “嬴柱謹受教,"秦王起坐長跪:“但朕一餐不飲酒,就會感覺心神無主,手腳無力,行走蹣跚,兩手發抖,這是什么緣故?” “這在醫學上謂之酒中毒,乃長期酗酒所致,"老人正色說:“熱酒傷肝,冷酒傷肺,酒對人体的肝肺傷害最大!” “可是沒酒卻會傷朕的心啊!"秦王哈哈大笑:“只有慢慢地戒。” 老人先是一楞,接著也跟著笑起來。 “朕想再請教男女之事。"秦王談到男女,變得更聚精會神。 “上天要男女雌雄交合,乃是為了延續人和有生万物的生命,有性欲,逼使人和有生万物千方百計自動尋求交配。而男女交合為人間最快樂的事,也許是上天為人生育子女的辛苦所付的一份工錢吧!只拿工錢不愿做事的人會受到責罰,而一心貪圖男女享樂,卻不愿負延續生命之責的人也會遭到天譴。” “嬴柱愿聞其詳,請老師解釋清楚點。” “譬如說,天生男女大致各半,也就是要人間男女一配一的生儿育女。當人多娶一女,民間必定多一鰥夫,影響人口繁殖及社會安宁,富人縱欲則傷身。性欲有如食欲,一對一的男女性欲,滿足即會停止。以一男對眾女,則如見美食,不餓亦會食指大動,結果會造成縱欲而傷身折壽。” “老師這些話朕不太贊成,一只公雞多只母雞,仍然雄健,而閹雞卻只是痴肥毫無精神。” “天生母雞多于雄雞,這就是自然法則,閹雞乃是人為,違反自然。"老人從容解釋。 “那黃帝之事又怎么說呢?"秦王不服平地說:“相傳黃帝夜御百女,最后白日升仙。” “大王想學黃帝嗎?"老人說:“大王一定讀過所謂的《素女經》。” “……"秦王不承認也不否認。 “老臣曾研習過,甚至試驗過,發現里面講男女交合之道,有的有點道理,陰陽調和本來對人体有益,性欲無法解決,就會使人性情暴躁,覺得生活失去樂趣,這可以由某些野獸在發情期特別凶猛得到證明。但說到采陰補陽房中之術,靠此可以保容顏、延青春、補腦健身、防治百病,這根本是無稽之談,這可以由……"老人本來想說由秦王本身就可以得到證明,怕太刺激他而改口說:“由很多人的例子都可以得到證明。” 秦王在當公子時,廣置姬妾,研習黃帝采補之術,年輕時尚可夜御兩、三女,自謂得到黃帝采補術的精髓,更加努力實踐。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夜御一女即已不能征服,于是靠酒力,仗藥物,勉強支持,最后是看到美女都感力不從心,修煉的成果是一身的病痛和眾多的子女。 他听老人說的話,當然懂得"很多人"就是指他自己,他歎口气說: “黃帝白日升天,不知是真是假?長生不死是朕的愿望,亦是每個人的愿望!” “黃帝勤政愛民,終年在外征討頑凶,為民除害,和蚩尤及其他夷狄糾纏作戰數十年,是否有時間和心情夜御百女,聰明人一想便知。至于白日升仙,有几個人是親眼看到仙人的?” “長生不死,眾人都這樣說,多少會有事實。"秦王眼看著老人說:“就以老師來說,年高七十六歲,雖然是須發皆白,但臉色紅潤,一點不顯老態,說不定就是有長生秘方,只是以嬴柱愚蠢不肯傳授而已。” 听到秦王這番半真半玩笑的話,老人長歎了一聲說: “不說是老臣沒有長生秘方,就是有,老臣也不愿逆天行事而為。” “為什么?"秦王這次是真的感到惊奇了,天下還有不愿長生不死的人! “以老臣之見,人的生老病死乃自然法則,正如万物的生生死死,這樣才能保持天地不老,万古如新。假若人老了不死,眼見都是老人,臣真不敢想象是何等景象。有生必有死,有死才顯得人生短暫,應及時做事或行樂,要是人不會死的話,生命也就沒有意義了,正如沒有夜晚,白晝也沒有意義一樣。” “老師的話大過深奧,朕只知道,朕如不死,就可長享秦國,也許永遠擁有天下!” “要是先王不死,大王也繼承不了王位;要是舜王不死,尊祖大費不死,目前可能仍是大舜為帝,而大費仍然在為他調訓鳥獸,哪有秦國,哪有大王?” 秦王似乎有所領悟,沉默很久。半晌才擠出一句話來說: “朕不能長生不死,難道說也不能讓天下統一,子孫万世為王?” “這點臣不敢妄言,"老人在心里想,人為什么都是如此痴頑,總想取別人而代之,卻認為自己可以永遠擁有?他口中卻說:“不過鑒古可以知今,人有生老病死,國也有興強衰滅,有史的兩千多年來,堯舜直到目前的東周,換了多少朝代,只是有長有短,正如人之有壽有夭而已。” “朕明白了!"秦王不再談這方面的話題。 他們又談到其他很多話題,老人學識之淵博,秦王是早就知道的,這一夕話卻使他覺得非留下他輔助不可。 經過秦王一再的暗示和明求,雙方達成協議,老人以太子師的身份住進太子宮中,負責教導太子和趙政,但沒有任何官職,也不受任何管轄。 太子子楚因事不在咸陽,回來后再會同王后以家宴方式請老人。 即日派出使者向趙國要求遣返太子妃楚玉夫人母子回國,趙國如請求,雙方再互派質子。 中隱老人算是達成初步目標,下一步就是要說服子楚,讓他承認趙政是他嗣子,并早日正式冊立。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