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七章 迪耶普行動


     多重目的啟戰端,异想天開忒樂觀;
     協調不周遭失利,士兵鮮血洒海灘。

  迪耶普是法國北端瀕臨拉芒什海峽的一個港口小城。它原為諾曼底人的古老村庄,在近代商業繁榮后才發展為一座城市,但直到二戰時全城的人口也不到3万。

  1942年8月,蒙巴頓指揮聯合作戰部隊對該城的進攻,從結果看無庸置疑是一次失敗的軍事行動。但是,只有在了解了英國的決策者們,事先想通過這次行動來得到什么,才能分清蒙巴頓本人是否負有責任,或責任有多大。

  由于沒有及時地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丘吉爾決定作出一個姿態,以安撫憤怒的俄國人,這是進攻迪耶普的首要政治考慮。同時,丘吉爾覺得這次進攻即使失敗,也向俄國人證明了在法國沿岸奪占登陸場是如何的困難。該行動在軍事方面的考慮,是試驗登陸作戰的新技術和戰術。另外一個考慮是,“鍛煉”一下將要參戰的加拿大軍隊。英國的將軍們認為,加拿大軍團開入英國已達2年,整天在駐地無所事事,不是酗酒打架,就是与英國姑娘們調情,引起了駐地周圍居民們的不滿,這次要他們上陣流點血來“保持士气”。可見,這种作戰目的上的含混多重与不明确性,正是迪耶普行動在開始前就注定要失敗的原因之一。

  從1942年4月開始,隨著英軍小股部隊在此前后對布呂訥瓦勒和圣納扎爾等處之襲擊取得了一些戰果,英軍某些將領認為這類襲擊能夠減輕俄國戰線的壓力,有些人甚至以為這類襲擊作戰可以代替擬議中的“重錘計划”。其實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不論搞多少次持續時間很短的小規模突襲,也無法取代投入8至10個師的登陸行動的。蒙巴頓深知這一點。但是,隨著實施“重錘計划”變得越來越遙遠,這類突襲行動可以獲得“重錘計划”的某些目標的想法也變得更加誘人了。當蒙巴頓于1942年5月初告訴參謀長委員會“重錘計划”難以在8月前實施后,他強調說,作為一种補償,他可以指揮部隊于6月底進行對迪耶普的襲擊。特別是“重錘計划”于6月份被英國正式放棄后,蒙巴頓指出:“這使得至少再進行一次稍大規模的襲擊變得更加重要了。”到了這時候,英國決策者們認為,進攻迪耶普可能已經成為唯一能使美國和蘇聯感到滿意的行動了。

  迪耶普高英國很近,所有有關的人都認為它是進行襲擊的理想目標。据偵察,德軍平時在迪耶普地區僅駐有一個營,連同輔助部隊總共只有1400余名官兵。因為它不是座軍港,停泊著的只是些漁船和游艇,一般不被認為是受攻擊的目標。5月23日,布魯克和蒙巴頓一起与丘吉爾就襲擊迪耶普以及進攻后的前景等問題進行了3個小時的磋商。布魯克回憶說,首相“不時地被樂觀沖昏了頭腦,他把進攻點從加來一直延伸到波爾多,很少考慮本身的力量和登陸設施等問題”。蒙巴頓顯然對于行動的成功可能性,也過于樂觀了。他認為迪耶普的防衛不強,只要摧毀了港內德軍的那些汽艇和其他小型船只,突襲就容易進行了。

  這次磋商后,蒙巴頓指示聯合作戰總部的參謀們著手制訂詳細的登陸進攻計划。索利·朱克曼加入總部后的第一項任務,就是确定每個月中將有几個夜晚适合采取行動。“我工作了將近一個月,研究了潮汐、風力、風向和無月亮的夜晚。最后,我向蒙巴頓報告說,‘情況證明,沒有一個晚上是合适的’。”然而,進攻計划還是制定出來了。按照蒙巴頓的設想,登陸部隊由英國1000名突擊隊員和5000名加拿大士兵組成,連同輕型坦克在內,在海軍艦炮和空軍轟炸机的掩護下,于距离迪耶普一二海里遠的側面實施登陸,繼而進行翼側同心攻擊,同時派傘兵部隊在迪耶普背后傘降,以牽制對方;并規定整個行動為15個小時,然后迅速撤离迪耶普。

  但是,蒙巴頓的這個方案遭到了陸軍本土部隊將領們的抵制。他們主張對迪耶普實施正面的直接進攻。當時做為本土部隊東線指揮部總司令的蒙哥馬利中將,在一次聯席會議上把側面進攻的計划斥責為外行的計划。他認為,如果攻擊部隊只在海岸上停留15個小時,采取側面進攻的方法便不可能克服种种障礙,在這樣短的時間里將無法占領迪耶普,只有正面進攻才是确保突襲成功的唯一選擇。

  蒙巴頓要求在登陸進攻時,由皇家海軍調撥几艘大型戰列艦,以艦炮預先轟擊德軍的防御陣地,海軍部也沒有答應。他們只同意在這次行動中,給蒙巴頓調撥8艘小型驅逐艦和一些炮艇使用。本來按蒙巴頓的進攻計划,登陸時應以空中轟炸為先導,而空軍以實施轟炸會殃及法國和附近的比利時居民為理由,拒絕進行大規模的空中轟炸。后來在丘吉爾首相的干預下,空軍同意放寬轟炸限制,可是不久以后,這一立場又發生了變化。在6月5日的一次作戰分析會議上(蒙巴頓此時正在華盛頓与羅斯福會談),預定的地面行動指揮官、加拿大的羅伯茨少將認為,實施大規模空中轟炸會使迪耶普狹窄的街道出現堵塞,使坦克無法前進。空軍指揮官萊馬洛利也認為,由于轟炸目標太少,按現有的空軍裝備,會使多數炸彈將落入海上或沙灘,因此,他也愿意取消空中轟炸。當蒙巴頓從華盛頓回來后,他發現,進攻前不進行空中轟炸的這一決定已經無法改變了。

  6月中旬,當蒙巴頓審查參謀們參照各方面意見而修訂出的最終作戰方案時,他几乎感到絕望了。除了側面進攻、空中轟炸和大型軍艦支援的原案遭到否決或所謂“變通”外,他原先提出過增加訓練有素的英國海軍陸戰隊兵力的意見,也在方案中消逝了,登陸的主力還是那些紀律松弛、毫無兩栖作戰經驗和訓練的加拿大士兵。然而,對人和對事從不愿過分計較的蒙巴頓,還是接受了它。這一點,或許表現了他的貴族風格,但在原則問題上未能堅持己見,注定了這次行動的失敗結局。

  進入7月份以后,拉芒什海峽气候惡劣,仍找不到适合于實施登陸的天气。加拿大士兵臨陣磨槍,在訓練和演習中頻頻出事故。蒙巴頓的聯合作戰總部內情緒沉悶,几乎所有的人都認為,本年內恐怕不可能再采取任何重大軍事行動了。但是,經過重新考慮之后,蒙巴頓提出了一個不尋常的甚至是過于大膽的建議:繼續進攻迪耶普。當他把這一建議提交給參謀長委員會和首相之后,首先得到的反應是惊愕。由于這次行動計划研究和制訂的時間過長,它被德國人偵知到是很自然的。不過,俄國人可不這樣認為。前蘇聯著名戰史專家沃爾科夫寫道:“在蒙巴頓指揮部隊在迪耶普登陸前,英國電台廣播了一個消息說,此次襲擊目的有限。不難理解,這种預告就使襲擊喪失了突然性,實質上,這并不是(像英國解釋的那樣)說給過早准備起義的法國愛國者听的,而是說給德國人听的,其目的是讓他們做好‘迎接’登陸兵的准備。在英國電台廣播了這則好心的預告以后,德軍在該地已集中了一個滿員師。丘吉爾僅僅為了證明不能開辟第二戰場,就不惜把英國和加拿大士兵當作犧牲品。”且不論這种說法是否出于揣度和偏見,蒙巴頓的突襲行動事先便因走露了消息而失去了突然性,卻是無庸置疑的。

  參加這次行動的部隊總共約6000人。對這個數量連德國人后來都感到奇怪:“這么多的部隊作為一次突襲來說規模太大了,而作為一次登陸進攻來說又太少,弄不明白英國人究竟是什么目的?”8月18日上午10時,蒙巴頓下令開始行動。英國和加拿大士兵上船時一片混亂,但不管怎么說他們終于全部登上了從驅逐艦到掃雷艇在內的237艘大大小小的船只。下午4點30分,海軍部傳來消息說,拉芒什海峽上空的一場大暴風雨即將來臨,要求立即取消這次行動,令所有艦船返回港口。蒙巴頓馬上召集會議,把這一消息通報給与會的各單位指揮官。指揮官們均認為如果重新把船只開回去,那么,經過這么久才制定出的這次行動計划,可能就會被永遠取消了。這些軍官們除了羅伯茨少將以外,大多年輕气盛,而羅伯茨少將也表示“如果海軍艦船能把我們運抵到那里,我們就會進行戰斗”。于是會議的表決結果是:“繼續前進!”

  8月19日凌晨3時47分,一艘同樣駛往迪耶普的德軍護衛艦發現蒙巴頓的船隊,并首先開了火。炮聲惊醒了迪耶普的德軍。此時,船隊在海面上失去了隱秘性,但是掉頭返航已經太晚了。5時,登陸部隊對迪耶普的強攻開始。

  指揮船上。蒙巴頓最初收到的几封電文都是很樂觀的,似乎一切還都順利。實際上,前面大部分攻擊部隊已處于万分危險之中,來報喜的電報是個別船只上發來的,大部分船只和步兵單位的報話机等設備,或是因炮火震動,或是因海水淹浸而失靈,無法向蒙巴頓報告各自的損失情況。1個多小時以前与德艦的短暫交火,已使岸上的德軍惊覺并立即作好了戰斗准備,因此,加拿大突擊部隊剛踏上海灘即遭到了殲滅性打擊,最先上岸的554人中僅有65人生還,其中33人是傷員。

  從迪耶普西面登陸的部隊開始時一帆風順。洛瓦特指揮的突擊隊在那里成功地摧毀了德軍的一個海岸炮兵連,奪取了若干預定地點。但是,當突擊部隊主力越過一座山崖時,暗藏的火炮和机槍火力點突然開火。因事先英國的情報偵察人員對此一無所知,所以德軍設置在這里的直射火炮和机槍陣地,給突擊部隊造成了重大傷亡。僥幸沒死的官兵或是趴在地上,或是躲在岩石后面一動不動,更無法前講一步。

  從19日晨8時起,蒙巴頓開始了解到前面的情況越來越糟糕,部隊已接近于無法控制的境地。9時30分,蒙巴頓下令撤退,同時請求本土空軍來進行支援,并施放煙霧掩護。幸運的是,皇軍空軍掌握著迪耶普上空的制空權,使德國空軍不能對其步兵的地面戰斗給予多大的幫助,否則,蒙巴頓的船只和部隊肯定會全軍覆滅。

  撤退過程同樣是艱難的。德軍增援部隊不斷抵達戰場,火力有了成倍的增強,并緊緊咬住對方不放。英國匆忙間制造的那些登陸艇,質量低劣、功能單一,經過几番折騰大多發動不起來,而驅逐艦、護衛艦等又無法靠近沙灘,相互間的通訊聯絡也几乎完全中斷了。在8月的烈日下,迪耶普城外的沙灘上堆滿了彈痕累累的登陸艇,它們成了“德國獵手槍下的呆鴨”。到黃昏時分,除了許多連船都未曾下過的官兵外,68%登岸的加拿大士兵和20%的英國突擊隊員已經陣亡或受傷、被俘,其余的人多是泅水游到泊在遠處的大船上,才得以逃命的。

  在撤回英國的航程中,蒙巴頓表情冷峻、心情沉重,但他還是保持住了最高指揮官的風度和冷靜的頭腦。他撫慰傷員、指揮搶修机器和通訊設備,率領這支殘破不堪、士气低落的船隊左沖右突,向本土駛去。几天后,船隊返抵朴茨茅斯,損失也統計出來了。它大大超過了蒙巴頓的預料:參加行動的6086人中,被消滅、負傷和失蹤者共有3623人,占59.5%,而行動前的預計是占10—20%。更糟糕的是,參戰的加拿大官兵總共4965人,而傷亡、失蹤人員達3367人,占其總人數的2/3以上。這就是說,進攻迪耶普行動損失最多的是加拿大人,蒙巴頓自然明白,這會嚴重影響英國跟加拿大的關系。而且,作戰的預定目標無一實現。對這次失敗,蒙巴頓在當時和后來都沒公開指責任何人,也沒有試圖逃避自己應負的責任。

  8月底,蒙巴頓召集幸存下來的軍官們在聯合作戰總部開會,總結這次失敗的經驗教訓。會上,那些纏著血跡斑斑的繃帶、兩眼通紅的軍官們互相抱怨和指責。有的抱怨在戰斗時,自己竟然不能像往常那樣去看望屬下的部隊;有的則憤怒地表示,自己被政客和軍方上層卑鄙地出賣了;海軍指責陸軍官兵不敢跳下登陸艇;陸軍則指責空軍和海軍支援不力……大家吵得一塌糊涂,气氛越來越緊張。主持會議的蒙巴頓不時地用顧全各方的姿態進行凋解。最后,他用自信、有力地聲音講道:“先生們,開會本身的目的是為了總結經驗教訓,而不是為了爭吵、哭泣。實際上,如果我們真正吸取了經驗教訓,那么我們就什么也沒失去。否則,我們就失去了一切。”這番話起了立竿見影的效果,蒙巴頓很快控制住了會議气氛,使會議得以有秩序地進行下去。

  在聯合作戰總部的一系列會議上,蒙巴頓帶領部屬們認真總結了迪耶普之戰的經驗教訓。其中,得出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教訓是,登陸部隊在進攻的開始階段不能把寶押在占領港口上。其次,這次戰斗證明,提前轟炸是至關重要的,應該用更為強大的火力支援登陸部隊。由于煙幕的阻擋和德軍的攻擊,英國海軍驅逐艦射擊的准确度受到影響,武器裝備也過于輕便,無法壓制住德軍的輕型火炮和机槍。進攻部隊應當得到能夠接近敵方海岸向敵方陣地發射密集炮火的大型艦只的支援。第三,僅僅對登陸艇作出臨時性安排是不夠的,今后應保持一支永久性的海軍攻擊部隊,它將在進攻中發揮不可缺少的作用。

  做為這次行動的最高指揮官,蒙巴頓在當時受到了輿論的指責,如果不是丘吉爾首相的保護和他的貴族身份,他恐怕早就被撤職降銜甚至有被送進軍事法庭審判的危險。至今,不少英國和加拿大人對那次“迪耶普悲劇”仍耿耿于怀。

  盧斯凱爾在《二戰中的皇家海軍》及羅伯特斯坦在《光榮与恥辱》等專著中,都指責了蒙巴頓。不過,在丘吉爾和布魯克等人的回憶錄中,這些真正了解事件原委過程的當事人,還是原諒和盡力為蒙巴頓開脫的。盡管作為總指揮的蒙巴頓對迪耶普之戰的失敗負有責任,但仍有若干對他有利的理由,證明他是“人在其位,身不由己”。

  早在行動開始前好几個月,蒙巴頓原案中對迪耶普進行兩栖翼側攻擊的計划無疑是正确的,并曾得到最高當局的批准。德軍的馮·路德斯泰特元帥后來指出,如果英、加軍隊采取兩翼同心攻擊并輔以傘兵突擊,那么德軍守不住迪耶普。蒙哥馬利認為那樣太費時間,堅持進行東西兩個方向的正面攻擊。蒙巴頓應該恢复自己的原案,但顯然又已經來不及了。

  由此,第一個疑問是:鑒于自己的作戰計划已被人改變了,并且調撥給自己的兵力和裝備、火力又很不充足,蒙巴頓是否應該取消突襲迪耶普的行動?

  不能。丘吉爾首相挑選他計划對歐洲陸岸的進攻,就是看中他堅韌、勇敢和敢于承擔責任。由于蘇聯和美國的強大政治外交壓力,英國必須作出某种姿態,哪怕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幕后決策的丘吉爾,對此心知肚明,正因為如此他才無法去指責蒙巴頓,而要在輿論譴責面前保護他。當然,蒙巴頓從自己行動前所掌握的情報中,也顯得有些過分樂觀,覺得自己至少擁有一半的胜算,而如果不進行實戰,誰都無法在事先就預料到會有悲慘的結局。

  最后是關于所付代价的疑問:值得嗎?

  答案是:值得。首先,實際的損失數并非像數字所顯示出來的那么惊人。因為人員損失數字的3/4是受傷或被俘,其中的大部分在戰后還是回到了加拿大和英國,這在非常重視人的生命价值的西方國家看來,便不算過于悲慘的損失了。另一方面,這次行動是真正的在空軍支援下(特別是在撤退過程中)的兩栖渡海登陸作戰,所有的軍事行家們都承認迪耶普之戰對后來“霸王”行動的重大影響。這次失敗的經驗教訓,對于不到兩年后盟軍發起的諾曼底登陸并非無足輕重。局部、暫時的失敗,往往孕育著全局、永久的胜利。用蒙巴頓自己的話說,“在迪耶普每失去一條生命,就意味著在諾曼底挽救了十個人的生命”。而“霸王”戰役的主要計划者之一摩根爵士則明确宣稱:“沒有迪耶普之戰的血淚,諾曼底登陸的成功是不可能的。”美國人也承認這一點,在諾曼底順利登陸后的第六天,馬歇爾給當時任東南亞戰區總司令的蒙巴頓拍去了一封私人電報:“今天我們去法國視察英美軍隊。我們乘船從艦隊之間穿行而過,部隊源源不斷地開上了法國土地。很長時間以來,我們分享著各种秘密并不遺余力地相互幫助。在此時刻,我想告訴您,這一偉大行動的成功應部分地歸功于您的貢獻及您和您在兩栖作戰司令部的參謀們所作的出色工作。”

  至于迪耶普之戰本身是否為一次完全失敗的行動,盟國內部的看法也不盡一致。英美方面,特別是英國自己認為它是完全失敗的。然而,研究過這次登陸整個過程的某些美國軍官曾得出結論說:雖然條件极為不利,但這次作戰實際上并不能說是徹底失敗的,某些方面甚至說是成功的。因為當時英國和加拿大部隊以不大的打擊力量登上并一度守住了海岸,損失大的原因主要在于突擊行動沒有得到后續支援。大規模的進攻,只要能得到大量新銳兵力的保障,就完全有獲胜的希望。

  這种結論自然深受竭力主張英美開辟第二戰場的俄國人的歡迎。事后不久,莫斯科的報紙發表評述說:“迪耶普悲劇后,英國報刊公開進行了熱烈討論,极力證明在法國實施大規模登陸是不可能的。在聯合軍事會議上某些美國軍官在談及開辟第二戰場的現實性時,只要表現一些樂觀情緒,英國軍官就把在迪耶普受傷的老兵抬進大廳,說明登陸存在著‘不可克服的困難’。難怪美國記者拉爾夫·莫格索爾對這次行動的真正目的表示怀疑:‘丘吉爾有意安排這樣一次襲擊的唯一目的,是不是為英國人反對以后任何攻入歐洲大陸的企圖提供根据呢?’蘇聯人民和蘇軍最高統帥部認為,英國的目的顯然是這樣的。因為對丘吉爾和英國的將軍們來說,他們一直把政治考慮置于軍事戰略和盟國義務之上的。”

  迪耶普之戰雖只進行了十來個小時,但它卻是整個戰爭期間總是被提起和長期爭議的話題之一。究竟如何評价它?從不同的政治立場和軍事角度出發,各有各的見解。不過,由于它至少沒有取得攻占這個小城的預定目標,議論越多就越對蒙巴頓的聲譽不利。蒙巴頓處在這個漩渦中十分難堪,他感到身心疲疲,請求卸去在聯合作戰總部的重任,重返海軍指揮一艘稍大些的軍艦便足矣,那樣也好盡情地呼吸一下清爽的海上空气。那么,丘吉爾首相對他下一步工作打算作何安排?且听下章分解。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