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曹丕白失襄、樊二城,十分懊悔,司馬懿進勸:“只要大王乘天時順民意,天下遲早都是大王的。”天時:各地出現了黃龍、麒麟、鳳凰……民意:太史丞拿出了奇書,發表了高論……獻帝掩面大哭,只得草詔禪讓。 曹仁見東吳大兵壓境,十分惊慌,認為樊城、襄陽地處前沿,糧草不濟,難以抵敵東吳。請求魏王准許撤到南陽。 曹丕聞報,忙召眾文武商議,說:“先王曾許諾東吳,殺了關羽,便還其樊城、襄陽。現東吳出兵索要,樊城、襄陽糧草不濟危急万分,眾愛卿看如何是好? 司馬懿道:“先王雖答應東吳殺了關羽,便還其樊城、襄陽,但這是外交的一种策略。東吳殺了關羽,已經得了荊州,應該知足了,要知道,這兩個地方對我們太重要了。它們是水陸要沖,戰略重地,千万不能放棄。現在東吳只不過是虛張聲勢。他根本不會知道我糧草不濟,不會貿然進犯的。我們只需派援兵押運糧草前去即可。” 曹丕心里一直在嘀咕,自己剛即位就打仗,要是打敗了,豈不令天下人恥笑?要說打胜,倉促應戰,又談何容易? 便下定決心,不顧司馬懿的勸說,命曹仁焚棄二城,撤向南陽。 曹仁撤走后,不見孫權動靜。原來孫權正是虛張聲勢,恫嚇而已。想不到小魏王全沒有乃父之風,略施小計,一嚇便得逞,好不高興。 曹丕見白自失卻二城,卻是好不懊悔。 司馬懿見狀,勸道:“既如此,大王也不必后悔了。只要大王乘天時順民意,天下遲早是大王的。” 曹丕忙問:“愛卿所講是何意思?” “當年,孫權曾勸先王順天應時稱帝。先王認為時机還不成熟,說他只愿做個周文王。這意思還不清楚嗎?這是說時机成熟時,讓大王你來代漢稱帝呀!” 曹丕听了心中一陣竊喜,可表面上擺出一副懵懂莫辨的樣子問:“這……怎么能行呢?” 司馬懿說:“怎么不行呢?臣看獻帝懦弱無能,只是個擺設,漢祚名存實亡,大王建功立業的時机到了。臣以為只需如此如此便可以促成。” 曹丕听了司馬懿的謀划,大喜。當即選定吉日,親統大兵三十万,請旨南征,以顯示手握兵權,有先王那樣的軍事才干。他摹仿當年漢高祖劉邦衣錦還鄉,率大軍浩浩蕩蕩來到家鄉礁縣,大擺宴席,宴請六軍將士和家鄉父老,恭恭敬敬地祭饗先瑩。 一時間,家鄉父老,揚塵遮道,奉筋進酒,搞得沸沸揚揚,盛大無比。 聲勢傳到東吳,孫權因殺了關羽,正与劉備矛盾尖銳,時時提防劉備尋釁。近日又白白得了樊城、襄陽,就想結好曹魏。忙派使者到礁縣恭賀曹丕繼魏王,并答應魏吳和好,互不侵犯。 曹丕擺出一副大度的樣子,接受東吳的好意。他達到了安定南方的目的,高高興興回到許都。 一回來,一場場好戲就開演了。 東邊來使者奏報:“礁縣出現了黃龍。” 北邊來使者奏報:“郵郡出現了麒麟。” 南邊來使者奏報:“饒安飛來了鳳凰。” 還有人在石邑見到了白雉雞。 一時間,种种祥瑞的傳聞在朝野傳播,撩撥得人心里呼呼地竄著火苗。 這時候,太史丞許芝晃著花白頭發的腦袋濺著唾沫星子,煞有介事地在朝房里對等著朝見的眾文武說:“諸位,你們听到外面的种种傳說了嗎?無獨有偶,我近日更是得到一本奇書,叫《易運期》。你們看過嗎?”他說著從袖中取出一本發黃的書在眾人眼前晃了晃。 司馬懿眼尖,說:“我听說這是本极靈驗的誡緯書。只是沒見過。” 許芝神秘地眨動著小眼睛說:“是呀。你們猜,這上邊寫了些什么?” 眾官問:“你不說,我們怎么知道?” “你們看,這上邊說:‘言居東,午在西,兩日并光上下移。其為主,反為輔,五八四十,黃气受,真人出。’”眾:“這是說得什么?” 許芝:“你們仔細想想。想不出?晦,我也是攪盡腦汁揣摩了几日才明白的。你們看,這‘言,旁加:午,不是‘許’嗎?兩日上下,明明是個‘昌,字嘛。合起來就是許昌。” 眾:“對,是許昌。這又怎樣?” “怎樣?許昌可是魏王發祥之地。再看“其為主,反為輔’,該是說魏王本應是君主,卻做了輔相,弄顛倒了。‘五八四十,黃气受,真人出’。是說漢朝在西京、東京建都加起來已享國四百年了,气數已盡,應讓位給新的真命天子了。” 眾惊訝,問:“這新的真命天子……” “還不明白?就是指魏王呀!你們看,這上說的‘鬼在山,禾女連,王天下。’‘鬼’与‘禾女,相連,是個魏字。 這明明說的是魏王應做天下之主嘛。” 有人將信將疑:“這書上說得准嗎?” 司馬懿思索著說:“我記得當年光武帝即位時,就是應了這餓緯書上的話。” 華歆喊道:“怎么不准?种种祥瑞的出現,都是魏當代漢之征兆。我們還猶豫什么?應該立刻稟明漢帝將天下讓于魏王。這是上合天意,下順民心的呀!” 王朗、陳群、賈詡等立即附和道:“對,我們這就稟明天子,早早安排禪讓之禮。” 當下,華歆、王朗等眾文武,上朝奏道:“魏王自登位以來,德布四方,仁及万物,越古超今,雖唐虞莫過于此。 群臣會議,皆言漢柞已終,望陛下效堯舜之道,以山川社稷禪讓与魏王,此順天應民之舉也,則陛下可安享清閒之福。 祖宗幸甚!生靈幸甚!” 天子聞奏大惊,這不是逼宮嗎?可是環顧百官,個個面孔呆板,人人目光冷峻。不禁流淚道:“朕想昔日高祖提三尺劍,斬蛇起義,平秦滅楚,創造基業,世代相傳,四百年了。朕雖不才,也無大錯,怎能將祖宗大業就這么輕易棄了,請眾愛卿再計議。” 太尉賈詡出班奏道:“還議什么?自魏王即位以來,麒麟降生,鳳凰來儀,黃龍出現。此是上天示瑞,魏當代漢之跡象。” 太史丞許芝奏道:“臣等職掌司天。夜觀乾象,見炎漢气數已盡,陛下帝星隱匿不明。魏國乾象,极天察地,言之難盡。” 天子辨道:“什么祥瑞圖誡都是虛妄騙人的。怎么能以虛妄之事,逼朕舍棄祖宗之基業?” 御史大夫王朗奏道:“自古以來,有興必有廢,有盛必有衰。哪有不亡之國,不敗之家?漢室既然气數已盡,應該及早退避,不可再遲疑了,遲則生變!” 天子听得話中有話,忍不住掩面大哭,只得依准草詔禪讓。 曹丕跪拜詔書,便要接詔。 司馬懿諫道:“大王不可。為避免天下人的口舌,大王應該上表謙辭,如是二、三方可。” 曹丕依言謙辭二、三,方受玉璽。 曹丕登了帝位,改延康元年為黃福元年,國號大魏。溢父曹操為太祖武皇帝。封獻帝為山陽公,貶到河內定居。 ------------------ 白鹿書院 王錦掃描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