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稱帝殯天


  小小的衡州一片緊張忙亂。
  最忙的要算胡國柱了。
  胡國柱已經向吳三桂許諾,將在一個月之內完成皇帝登基大典的准備工作。胡國柱真的表現出他惊人的領導才能和組織才能。
  但是,要在一個月之內籌划好皇帝的登基大典,談何容易。不要說是在衡州,就是在京都北京,一個正式的典禮也要准備個兩三個月,更何況是皇帝登基這樣的大事!這里是衡州,是個小小的州城,要什么沒有什么,一切都要從零開始的准備,說要達到天子的排場,是要多么艱難啊。
  胡國柱不怕。他要創造一個人間奇跡,要用最短的時間內,建造出像樣的皇闕宮廷。胡國柱調動起從未有過的激情,夜以繼日地忙碌,里里外外,上上下下……
  胡國柱頭腦清醒,成竹在胸。首先,他派出數名陰陽先生在衡州附近勘測地形,尋找龍脈;同時派人到周圍几個州縣搜羅民工、工匠。很快,分派下去的人回來報告,事情已辦妥。于是胡國柱下令,在勘測好的龍興風水的城外平坦之地,修建一座簡易的大宮殿群。被搜羅來的二千民工,五百工匠一起上馬,整個工地一派繁忙喧騰的景像。胡國柱很滿意,連吳三桂看了都不由得點頭。
  胡國柱采用拆東牆,補西牆的方法,修建正殿,旁殿,及其附屬建筑。又在正殿前邊的空地上,平整出一塊大大的空場地。場地以宮殿為正北軸心,東西兩側各建了几十排瓦房,共計九千五百間,取九五之數,作為朝房。以備各官員的辦公行署。
  皇帝登基是相當講究的,就拿宮殿來說,依循古制要用明黃色大瓦夏頂,以正黃天,現在胡國柱根本來不及燒制這特种黃瓦。大家都沒辦法,但是,這也難不倒胡國柱,他派人到各地購買,緊急加工了大量的黃漆,將一大片朝房和宮殿都漆成了黃色瓦面。乍一看,倒也是黃呼呼一片,太陽一照,還亮亮的,人們都為胡國柱的聰明才智而歡呼雀躍。
  胡國柱又在衡山主峰上修了一座祭天壇,以作皇帝行祭天之禮。
  又赶制了王、公、侯、伯等各种爵位的官服儀仗,皇后嬪妃的冠帶。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只有一件事難倒了胡國柱。
  皇帝登基要有鐘鼓,要有樂器,要有舞女……這些准備卻不能隨便召人。雖說東西云南平西王府里都有,但是又來不及運來。胡國柱便去請示吳三桂。吳三桂很同情胡國柱難處,把手一揮:“一切從簡!”
  胡國柱得了圣諭,樂顫顫地把云南所帶來的“宮娥才女”,丫環仆人都派上用場,抓緊時間赶排了樂隊、舞隊、儀仗隊,隊伍聲勢雖然不大,但是的确很有特色。
  李芳華這時也沒閒著,他忙著和一批文士擬定封賞詔書,制定朝拜禮儀班次,划定朝房的分配,議定國號,年號等名稱。
  最重要的是,還要為皇帝舉行一次會試,以示招攬賢才之心。兵荒馬亂,何處來舉子應試?只好六百里加急快馬,一路告示,貼到了云南、貴州、四川、湖北。上書:……只要有真才實才,條件不限,功名不限,能為皇上效忠之人,皆可來衡州應試……等語。見此告示,一些人著實地狂喜,一批人無動于衷,一批人嗤之以鼻……好不容易,來了不到百名,准備為皇上效忠的秀才、舉人。
  經過一個月令人窒息的忙亂,籌划終于赶在二月底就緒。
  一六七八年(康熙17年)三月初一日。
  吳三桂稱帝的典禮在衡州正式舉行。
  這一天,衡州的城里城外到外洋溢著喜悅的气氛。家家戶戶門口挑起了紅紅的各式燈籠,門框上貼著喜慶的對子。鼓樂喧天,鞭炮齊鳴,街上行走的人都穿著簇新的衣服,相互點頭示意。城里的人紛紛擁向城外,觀看今生今世第一位在這里——小小的衡州城稱帝的皇帝的登基大典。
  他們的美好愿望被號令整齊鮮明的軍隊潑了一飄冷水。他們都被攔截在离王宮很遠的地方,沒有讓他們走向前瞻仰一下“真龍天子”的容顏。他們有些便忿忿不平,然而看到閃著寒光的兵器,便退縮了,只好找一個比較高的地方,伸長脖子,踮高腳跟,眼巴巴的向宮殿的方向眺望。
  在他們眼里,閃著黃光的宮殿群落真是太龐大了。比他們衡州城的任何一座建筑都大。但是和依山而立的衡州城比起來,卻顯得單薄顯得小气得滑稽。
  三十六聲炮響過之后,嘹亮的嗽叭吹奏起來。嘟、嘟、嘟、嗚——嗚——嗚,低沉,渾厚。
  蔚為壯觀的御林軍威風凜凜,在宮外整齊列隊,一直排到大殿外門。他們比前來朝賀的人多得多。也威武雄壯得多。
  鐘鼓齊鳴。
  裙袂飄飄。
  吳三桂穿著龍袍,戴著龍冠,登上了特制的龍椅,接受百官的朝賀。
  等候在殿外的眾官員和御林軍等眾,齊刷刷跪倒,高呼:“吾皇万歲,万歲,万万歲。”后是三叩九拜,匍伏在地上,頭也不抬地等待著皇帝恩准,再起身站起。
  在遠處觀看的人群中,很多人都伸了伸舌頭,心想:“我的媽,當大臣、當皇帝原來還有這么多講究,真是不容易。”
  司禮大臣開始宣讀稱帝告示下書: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周王吳三桂改元稱帝,國號大周,改衡州為定天府以為國都,改年號為昭武元年。欽此”
  詔書宣讀完畢,接下來是大封百官,立張氏為皇后。
  大周的爵位班次是:
  首為國公,封胡國柱、夏國相、馬寶等三十二國公;
  次為郡公,封李芳華等四十三人為郡公;
  再次為侯,封韓大任,鄭蛟麒等六十八將為侯;
  后為伯,封伯爵遍及諸將,共計一百五十人。
  宣布太子之位暫時空缺。
  等封完官之后,吳三桂出宮,率百官登衡山祭天。
  在晴朗的天底下,吳三桂率領文武百官向衡山進發。
  蜿蜒盤旋的山路已經被拓寬,并且粗粗地得到平整,墊上了薄薄的一層新土。吳三桂在傘蓋下,一步步地向上邁著虔誠的腳步,他正在向上天靠攏,即將接受上天的撫慰。長年的戎馬生活,使吳三桂練就了一身健壯的体魄。
  前一時期的疾病,在調養下漸趨康复。何況他近段時間心情比較好!他健步向上攀登,這段山路對他并不難。但是可苦了他身后的一群文臣,有時竟讓吳三桂放慢腳步,等一等落在后面的人。吳三桂不愿意在這個祭天時刻触動了上天!
  祭壇修建在接近峰頂的山腰平台上。
  祭壇是用石塊壘就,成梯形狀,后面兩側各有台階至壇頂,祭壇上幡旗招展。
  吳三桂望了望天,望了望衡山頂峰,望了望祭壇,開始向祭壇走去。
  當他緩步向祭壇走去時,心神不宁。不知為什么,他今日的此時此刻,竟沒有一點昂奮的心情。一個月來的興奮等待,竟然平靜得沒有一絲喜悅,反倒有一种惶惶不安,預感自己好像要不舒泰。
  山色風光也沒有一點明朗。
  剛才上山前的晴好天气已經變得灰朦朦,一點風息都沒有。
  吳三桂忐忑不安地走上了祭壇。
  祭案上的豬、牛、羊三牲扎著紅綾置于壇中。
  祭案上已擺好一爵祭天御酒。
  司天監大臣遞上祭天詔書,詔書在吳三桂手中慢慢展開:
  “伏惟上蒼……”吳三桂剛剛念完一句,突然山間狂風大作,一股黃沙塵土刮來,祭壇上空灰蒙蒙一片。
  吳三桂一惊,手一松,祭天詔書被狂風吹得飄上了天……吳三桂的手直直地伸向天空,手作欲抓狀,嘴巴張得大大的,二目圓睜,呆呆在望著煙塵來處。塵從天降……
  司天監大惊,大叫一聲:“陛下休慌,祭酒……”
  吳三桂從呆愣中恢复過來,急忙端起那碗御酒……
  突然,又是一聲炸雷!電光一閃,暴雨唰唰而下……
  跟隨吳三桂登山祭天的文武大臣們根本沒有預料到天子祭天竟會發生如此事情,想必是上天震怒了。他們臉色蒼白,兩股戰戰,站在風雨飄搖的山頂……
  吳三桂也顧不得許多,雙手緊緊地端著碗,高高舉過頭頂,稍作停留,隨后又捧碗置于胸前,正欲洒洒于地,完成這最后的儀式……
  又是一道閃光掠過頭頂——只見一道黑影,在閃電中從祭壇的后面凌空向吳三桂扑來……——一剎那,吳三桂看見了它是那條毛色細亮的黑犬,那亮汪汪的眼睛,吳三桂不能忘記;他心中又閃過在八面觀音身上蠕動的那條大蛇……黑犬一扑閃,吳三桂手中的酒爵砰然落地,吳三桂眼前一黑,頭腦里閃過一道亮帶,隨后什么都不知道了……
  那亮帶分明是“犬沖于乾”。
  當大周臣子們將吳三桂抬回皇宮時,人們惊惶失措,嬪妃們飲泣成一片……
  依然是狂風怒號,暴雨撒潑。“皇宮”上的黃漆已被雨水沖刷下來,宮中到處流敞著黃色的濁流。
  狂風撕扯著皇宮里的紗帘、帷幕,像一道道彩幡迎風飄舞。
  “啊……”
  在大風大雨中,人們听到一聲女人慘烈的叫喊!叫喊在風雨中傳出很遠。
  一名身著鳳冠霞帔的女人從宮中沖出,白發飄飛,她在雨地里仰天大笑:“皇后——哈哈——我是皇后啦——圓圓妹——你知道吧,我做了皇后啦……”
  宮女們想拉她回去,卻被她一甩袖子甩倒在風雨里,她仍向雨中沖去,身后回響著“哈哈——哈哈——”的笑聲……
  突如其來的狂風暴雨經過了一天一夜的肆虐,終于平息下來。整個皇宮都在這場災難中頹敗了下來。以前嶄新的建筑破落肅殺,流露出生机殆盡的老气橫秋,像一個衰老的老人,在大病過后劫后余生地無奈喘息。像朝气蓬勃的妙齡少女曇花一般地凋謝了。
  皇宮中籠罩上了濃重的陰云。
  胡國柱、夏國相、馬寶等人都滯留在宮中,心急如焚。
  李芳華,這位吳三桂的最后一位軍師已經在這次暴雨中撤手西歸。臨終前,他張大了嘴,一改往日的气喘吁吁,清脆而響亮的叫了一聲:“天啊!”喊聲激越稚嫩像十歲的頑童。
  蓮儿形容枯槁,早已哭成了淚人。這已是她的第二次憂心忡忡。她沒能當上皇后,因為她沒能為吳三桂生下一男半女。她也不想去爭,表面內心都平靜得像壇水,她只為吳三桂登基做天子而興奮,并不為皇后的那頂桂冠而興奮,她活著,全是為了吳三桂。每一天,每一日,每一年……吳三桂的生命是她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她永遠屬于吳三桂。
  蓮儿固守在吳三桂的病榻前,誰勸都沒能讓她离去,她不吃飯,也不睡覺,只是痴痴地等待吳三桂醒來。
  吳三桂從昏迷中醒來了,第一句話就是:“快……宣庄麒入京……繼位……”
  說罷,他頭一偏,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任憑眾人山呼海嘯般叫喊,任憑眾妃于秋風嗚咽般哭泣。
  吳三桂躺在宮中,不能說話,不能吃飯,不能喝水,不能動……喪失了正常人的應具有的一切功能,他臉上始終挂著微笑,眼睛睜得大大的,他失去了往日的威嚴、威風和凜然不可侵犯。他躺在床上,像一位溫柔和藹的老人,幸福地含著笑,眼睛里活躍著祥和的目光。他望著周圍茫然不知所措的將軍們,望著哭作一團的嬪妃們,無動于衷,仍舊一味地用和藹的眼神看著他們,嘴角依舊挂著令人陶醉,令人親近的笑!好像是在安慰他們。
  吳三桂的內心恰恰和他平靜的外表形成鮮明的對照。
  酸、甜、苦、辣、成各种滋味在他心頭此起彼伏,倒海排山一樣地翻騰,一幅幅畫面在他腦海里閃現,有的快似閃光,一晃而過;有的緩似溪水,纏纏綿綿;有的輕似浮云,飄飄蕩蕩;有的重如鐵錘,呼呼作響……他想到了幼小的他在母親怀里撒嬌嬉鬧,想到了家里后院那棵參天古柏上的巨大鳥巢,他想到了那個充滿神秘和會嘀噠作響的餾金小時鐘,看到了自己那雙充滿渴求,充滿幻想,充滿狡詐的黑溜溜的眸子……它們一道道地閃過,吳三桂好像回到了自己關外遼東的家。
  一下子,吳三桂就長大了起來,他看見一匹火紅烈馬向他飛馳而來,在他身邊“嘎”然止步,用脖一下一下地蹭著他的肩頭,多好的一匹馬呀,他拍拍馬的前額,火紅烈馬“灰灰”地叫著,又箭一般地跑開了,他看到了威嚴的總兵府。
  他眼前閃過圓圓的影子,火紅的春衫,掩不住勃發的激情,瀑布般的秀發飄逸在腦后。這里是田府,有心迷的圓圓的舞姿,有甜甜的圓圓的歌喉;這里是京城的吳府,有粉紗燈籠裝點的紅媚媚的寢居,有溫香滿怀的玉体,有气出如蘭的气息;有陽光四射的春季,……有奔騰洶涌的江海,……也有汨汨輕蕩的溪流……圓圓走了,帶著迷戀,帶著留戀不情愿地走了。
  李自成驀然殺來,沖進北京城。清軍大辮子殺來,越過城門洞,火紅烈馬汗涔涔追逐著野兔。
  一座雍容气派的王府出現了,大門旁兩只怒目而視著大石獅子看守著大門額匾——平西王府,巨大鉚釘的朱紅大門分開兩側,怎么還有只黑犬伏在門樓上?
  皇太极笑吟吟地向他走來,康熙帝气沖沖向他揮舞著寶劍,明朝小皇帝戰戰兢兢向他走過來。他們都大叫:“跪下……”
  夜色籠罩時,吳三桂依然躺在床榻上。木然微笑,口不能言……
  進進出出的王公大臣,嬪妃宮女也都面露哀傷,慌慌亂亂的,想著找點事做,以填補內心不定的情緒,但是,他們都不知道做什么。他們來來往往,走走停停,站在某一個地方想一想,然后离開。他們心中條理的順序被各种驟然來到的奇异事故扰亂得已不成樣子,他們心中的中心已經發生了傾斜,有的開始失去了中心。他們有的木訥,有的瘋狂,都在心惊膽戰等待著將來發生的事情。
  突然,人們聞到一股濃烈的异味,人們把尋找的目光停在了吳三桂身上。這是一股濃烈的臭味,人們都感到一陣陣的惡心,想要嘔吐,想要奔出房間,呼吸一口室外的空气。然而,他們不能啊,因為异味是從他們的皇帝身上發出來的……
  濃烈得讓人翻胃的臭味越來越大,越來越重,人們已經經受不住,紛紛的干嘔起來。突然,又一种异樣的聲音傳了出來,像一聲問雷在皇宮的梁上響聲……
  守在旁邊的宮女連忙撩起吳三桂的龍袍,卻見他身下瀉痢,如箭射泉涌,不能禁止,她們都大惊失色地跑開,找東西好為皇帝淨身。
  其他的人,隨著這“雷”響,更加慌亂,更加不安起來。人們紛紛跪倒在大宮殿前仰天祈禱,仰仗上天能夠可怜可怜他們的皇帝,希冀著上天重新給人們一個秩序,給皇宮一個秩序,讓它重新煥發生机……
  一切所采取的措失都是徒勞的。
  吳三桂的瀉痢瀉去了他身上所有的水份。一個時辰內,吳三桂竟然變成了一個枯瘦的老人,白發委地,皮膚松弛,皮膚包裹著的骨頭歷歷可見。頭上的皇冠早已掉在了床邊,在昏弱的燈光下顯得黯然失色。吳三桂的嘴角仍舊笑著,但是由于面頰凹陷,使笑看起來也很凄慘。在這凄慘的笑里,隱含著發自內心的滿足……
  三更時分,吳三桂耗盡了生命中的燈油,在一陣狂風的吹拂下,熄滅了。他合上了圓睜的虎目,卻終不能說一句話。
  吳三桂就這樣在凄涼的夜風中死去了。帶走了他所有的愛和恨。
  皇宮里哭成了一片。
  沒有人勸阻得了這种哀痛。
  當臣子們忙亂著准備斂尸以待皇子前來發喪時,吳三桂的尸体卻不見了!
  遍覓宮中与大山,無一片形跡……
  人們紛紛傳說,吳三桂是身沒于煙了。他悄悄地來,又悄悄地去了。
  然而,當他悄沒聲息地消隱之時,他那曾為之沖冠一怒的紅顏知己又在哪里??”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