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李蓮英雖然失去了制造生命的“机器”,卻一下子收了四個侄子作嗣子,這四個生龍活虎的干儿子,卻幫著李蓮英把所失去的全部奪了回來……“吃、喝,嫖、賭”樣樣都能玩“全活儿”…… 李蓮英雖然當上了內廷大總管,是赫赫有名的“九千歲”,居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朝中大臣也莫不對他另眼相待,但畢竟他是刑余之輩,閹宦之家,心里總覺得自己不如王公大臣的社會地位高貴,便想极力擴大自己的勢力,形成一個以大城李為核心的集團,來抬高自己的身价地位,改變自己的這种閹宦門庭形象。首先他將自己的妹妹迎進宮中,希望能被光緒看中娶為妃子,雖然李姐施盡各种媚上之方并且慈禧太后干預,但是終被光緒以妃不能是漢人為借口加以拒絕,李蓮英痛失做皇親國戚的黃梁美夢的机會,然后回過頭來又將自己的妹妹嫁給京城一個很有權勢的白都統的儿子。后來李蓮英又想將自己的五侄女嫁給張之洞的孫子,但終因其是閹宦之家,遭到張之洞的白眼,被拒之門外,与張之洞聯姻的計划又一次落空。 在嫁妹妹、侄女給有權勢之人后,李蓮英又利用自己与老佛爺的特殊關系,給自己的兄弟、侄子、嗣子謀取職位。李蓮英的四個嗣子便是他在慈禧太后面前說了聲而得到官職、傣祿的。 早在光緒九年,李蓮英三十六歲時,便收了四個侄子作嗣子。長子李成武,乳名鱗、字健齋,號文甫,是李蓮英的四弟李升泰的次子。李成武是二品花翎守備,副將銜、盡先參將,具体執掌御林護衛;次子李福德,乳名銷,又名李際良,字紹梅、五品花翎頂戴,兵部職方司郎中,武庫司正郎,是李蓮英五弟李世泰的三子;三子李福康,乳名鐸,字路聲,號公健,又字召伯、少元,前清貢生,花翎候選同知,是李蓮英大哥李國泰的次子;四子李福蔭,號滿庭,花翎同知銜,候選縣丞軍,咨府總務廳一等錄事,是李蓮英三弟李寶泰的三子。 李蓮英的這几個嗣子其實既無功名,也無文化,他們只是在李蓮英所請教館先生的教育下學會了一些“詩云”、“子曰”而已,他們是典型的紈褲子弟,他們都是依靠他們這個在朝中起著舉足輕重作用的干爹的關系才撈得一官半職的。 李成武是李蓮英四個嗣子中他最喜歡的一個,因為李成武最能迎合他這個干爹的心意,而且人也長得好,正因為如此,李蓮英才在老佛爺面前保舉他作了御林軍統領。李成武作了御林軍統領以后,仗著他干爹的權勢,在軍中為所欲為,敲詐勒索無所不干。 在御林軍中,有一個姓吳的營官,此人平時不滿李成武,經常在背后對李成武有微詞,說他是依仗老公的權力才當上了御林軍統領的。論統軍之能,他吳某人絕對比他李成武強得多,論資歷,他吳某人絕對不比他李成武差得太遠,論對軍務的熟悉,他吳某人不是吹牛,至少比李成武強一百倍。 這些話傳到李成武耳里,而且又有人添油加醋。說吳營官說了讓你李成武當他的馬卒他都不干,說什么李成武狗屁不是。這樣一來,李成武更是气憤,他尤其討厭的是吳營官說他是依仗老公的權力才當上御林軍統領這句話。老公是北方人對太監的輕蔑稱呼,這是當太監們最忌諱的,現在李成武是李蓮英的大嗣子,而現在居然有人罵他的干爹,而且用的這种詞,這使得李成武极度受不了,他決定好好懲罰一下這個吳營官,樹立起他在軍中的威信,同時讓人看一看對待他李成武有微詞的人的下場。 吳營官姓吳名長生,是漢人,他有一妻,人長得非常漂亮,而且也相當溫柔,吳長生老愛在人前夸他的妻子。李成武了解到吳長生有這樣一位妻子后,他決定從吳長生的妻子身上打主意懲戒懲戒吳長生。 李成武本是好色之徒。為報复吳長生,他將吳長生派到一個离京城几百公里之外的一個小縣城去護一位大臣的駕。 這本來是不必吳長生親自去的,而且御林軍也不是為這些大臣護駕的,吳長生便不想去,于是來給李成武請准不必讓他去,而且羅列了很多理由,這些理由可以說無懈可擊。李成武知道他不能再強迫吳長生去,這雖然是他能辦得到的,運用他御林軍統領的權力。他決定去找李蓮英,讓李蓮英給老佛爺說一聲讓吳長生帶兵前往護駕。李蓮英對他這個干儿子的請求當然毫不回絕,雖然他不清楚他的干儿子到底想干什么。他照實給慈禧太后說了,慈禧太后當然應允,于是便下了一道旨:著御林軍營官吳長生前往護衛。吳長生這回沒有辦法,老佛爺的命令他怎敢不听,于是只得告別妻子啟程了。 李成武見支走了吳長生,心中的欲望便膨脹起來。吳長生走的第二天,他便假惺惺地帶了一些東西到吳長生家問寒問暖,以体現他李成武對下屬的關心。 吳妻見統領親自前來拜訪,于是便赶緊熱情接待,李成武也心安理得地坐下來讓吳妻熱情地忙乎。李成武看著吳妻那姣好的面容,旗袍下三寸金蓮及那纖纖的手指,心里就直痒痒的,雖然吳妻也看出李成武此次前來不怀好意,但作為主人她不敢不應付。 席上,李成武拿出自備的酒來,頻繁給吳妻敬酒,同時讓隨從拿出一付上好的玉鐲,上好的錦緞送給吳妻,吳妻本能推脫,但怎奈李成武的關心將士家人的借口找得好,吳妻只得接下來。同時答應等吳長生回來后到李府回拜,李成武只是陰險地笑了一聲。 酒過三巡,吳妻臉色已紅,在燈光下更是艷麗,好似要成熟的葡萄,直饞得李成武流口水,而且吳妻也漸漸地有些不胜酒力。李成武看看時机已經成熟,喝退了侍候的隨從,吹滅了燈,就扶著吳妻上床,雖然吳妻想反抗,但怎奈酒力發作,又是嬌弱女子,怎敵得過李成武色狼的鉗子,最終被李成武給強暴了。 吳妻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型婦女,她很看重貞節,她清楚自己的清白已給人玷污了,不禁傷心地哭起來。李成武看著吳妻傷心的樣子,心里不禁有一种從未得到過的征服別人的感覺,李成武只覺心情舒暢,耳清目明,他在心里暗自說道: “吳長生,我看你還說我坏話!” 李成武心滿意足地走了,吳妻看著李成武逐漸遠去的身影,真想追上去將李成武給殺了,但她知道她辦不到,她殺不了李成武,她想自殺,學林沖妻子,但她也不能,她不能不明不白地死去,她必須給吳長生一個交待。 吳長生回來了,滿心歡喜地給妻子帶回一套玉鐲、項鏈來,而且說這是王爺送我的,項鏈是我在街上買的,但他的妻子并不歡喜,她只是淡淡地笑了一下。吳長生看出了其妻笑中的隱痛,他追問她,她吞吞吐吐,這更讓吳長生受不了。 吳長生盛怒之下扇了其妻兩巴掌,吳妻這才如實給吳長生講了李成武強暴她一事,這一听直气得吳長生兩眉倒豎,臉色鐵青,牙齒咬得“咯咯”直響,兩眼圓睜,鼻孔放大。他捶打著桌面,抽出佩刀朝著桌上的玉鐲就砍去,那是吳妻剛才拿出來的,那便是李成武那天晚上送給她的。心中的痛苦,精神的打擊,使吳長生失去了理智,他喊著他要去報仇,要去將李成武殺掉。吳妻苦勸,但她能有什么辦法呢?最后吳長生終于沒有理其妻的勸告便提著刀前往李成武家中。 李成武和李蓮英是住在一塊儿的,他非常清楚吳長生早晚會來找茬的,所以他加強了平時的警衛。吳長生怒沖沖地來到李府門前,嚷著要見李成武。門衛早已得到吩咐:吳長生如來不得隨便放入,因而吳長生便与門邊的侍從吵了起來,最后吳長生一怒之下抽出刀來砍傷了門邊的兩名侍從,徑自闖進李府來。 吳長生与門邊听差的爭吵,李成武已在里屋听到了。他知道吳長生今天來是要他腦袋的。他吩咐身邊的眾隨從前去將吳長生捉拿來,眾隨從听差,正好赶上吳長生提著刀從外邊進來。隨從不由分說就前去將吳長生圍住,吳長生也知道自己目前的處境,提著刀隨便進總管大人府已是一條罪名,更何況是砍傷了門邊听差,他清楚,這兩條罪名下來也夠他死罪了。吳長生是一個性格剛烈的人,一想到自己反正是死罪,不如死個痛快,于是在那儿痛快地大罵起李成武來,李成武只是笑嘻嘻地吩咐眾听差將吳長生給捉拿住,因吳長生提著刀,起初誰也不敢上前,最后一個侍從終于找到了一個趁吳長生罵得高興忘了戒備的机會上前打落了吳長生的刀,大家這才一擁而上將吳長生捆了個結結實實。 李成武看著吳長生這個模樣,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吳長生怎堪如此凌辱,他在痛罵李成武的同時向李成武吐唾沫,這使得李成武有些受不了。他令人打吳長生的嘴巴,直打得吳長生兩唇紅腫流血,然后又令人用布條將吳長生的嘴堵住痛打,直打得吳長生滿地亂滾,奄奄一息。 這時恰巧李蓮英從樂青堂服侍完慈禧太后歇息回來,他听了隨從們對躺在地上的吳長生的污蔑,說他想殺李統管李將軍,李蓮英冷冷地看著躺在地上的吳長生,從嘴里擠出几個帶著殺气的字來。 “你們為什么不將他打死?竟容此等人在這儿隨便胡鬧。” 李成武知道他干爹生气了,他赶緊上前對李蓮英悄悄說道: “爹!您請息怒,儿這樣做只是想讓其家人用錢來將他贖回去,像他這樣的連狗都不如的東西,殺他有什么用呢?” 李府里是絕不容許人胡鬧的,凡是遇到此類情況,一定要將鬧事者亂棒打死,但李蓮英對干儿子們的話是听從的,所以只要他的四個干儿子在這方面求他一句,他是會放松的,李成武知道他干爹這個脾气,這才向李蓮英說了,李蓮英點了點頭,表示同意讓李成武隨便處理。 李成武得到其干爹的同意后,立即派人到吳長生家中通知吳妻前來贖人。吳妻本來正准備上梁自盡,因為她料定吳長生是回不來的了,那知卻是叫她去贖人,她在情急之下也不容考慮,帶著家里的銀票、銀子便直奔李府而來,李府門上听差的早得李成武吩咐:吳長生妻子一到立即將她引到我的房間。 吳妻被領到了李成武的房間。她一進屋,便聞到了一种特有的古朴味道,她看了看屋子,發覺屋里只坐著李成武一個人,而且是在炕上,這令吳妻很是不安,她惴惴地向李成武請了安。 “你是來贖你家吳長生的嗎?”李成武懶洋洋地問。 “是。”吳妻低聲地答了一句。“吳長生罪該万死,居然該前來此處胡鬧,你知道這地方是什么地方嗎!” “小女子知道,這儿是總管大人的府上。” “你知道就好,本來吳長生論罪當死,但我念他是我的下屬,這才饒他一命,不過……” 吳妻一听,知道李成武有話說,而且一定不是好話,但她現在是救夫心切,她已顧不得那么多了。她從肩上拿出所背銀子,從怀中掏出一疊銀票來,遞給李成武。 “李大人,小女子听到大人之命后,就赶緊前來這儿,只是小女子家很是貧窮,倉促之間只湊足了一万兩,希望李大人看在這些銀子的面上能放了夫君一馬。” “一万兩,太少了,太少了。”李成武歎了口气,不禁搖搖頭說。 “李大人,小女子實在沒有辦法了,小女子已經傾吾所有了,希望李大人能饒過夫君一馬,小女子永世不忘李大人恩德。” “那好,”李成武用淫蕩的眼光看著吳妻說,“只是我要你現在陪我。” “李大人你不能這樣。”吳妻有些心有余悸地對李成武說。 “那么我立即傳命將吳長生給打死。”李成武惡狠狠地對吳妻說。 吳妻在兩條路中沒有別的選擇,只得流著眼淚顫巍巍地來到床前。 李成武看著吳妻那羞澀的樣子,不禁一陣沖動,他猛地將吳妻抱起來放在床上,扒光了她的衣服,吳妻沒有敢喊叫,她只得閉上眼睛任由李成武胡鬧。 李成武發泄完了,興猶未盡,又令人將吳長生押進屋來,當著吳長生的面又一次強暴吳妻,气得吳長生當即暈了過去。 李成武既然存心要好好折磨一下吳長生,他令人用水將吳長生澆醒繼續看他的表演,直到他覺得差不多了才停止這一幕人間慘劇。 李成武覺得他要得到的他都得到了,他這才放吳妻和吳長生回家。吳妻扶著吳長生這才敢出門。 過后不久,便傳來了吳長生与其妻自殺的消息,李成武听了只是笑笑而已,心里從無一种愧疚之感。自從吳長生自殺以后,御林軍中均知道這是怎么一回事,因為有了吳長生這個例子,他們不敢再對李成武有任何微詞。李成武通過這一事件,也達到了他欲借此机會鞏固自己權勢和樹立自己威信的目的。李成武踏著吳長生和其妻的鮮血換來了威懾,于是他又將他的黑手伸進別的方面,他借机敲詐勒索,讓每位晉見慈禧太后的人向他交錢,收取別人賄賂,在李蓮英面前說好話。 庚子之變時,李成武作為御林軍首領隨慈禧太后和其干爹前逃西安,并在回京時負責押運慈禧太后從西安搜刮來的財物、銀兩,這是后話,暫且不提。 李蓮英的二子李福德是個沉迷聲色之人,他雖是兵部職方司郎中,武庫司正郎,但他并不好好任職,只是白拿俸祿而已,他大部分時間都泡在妓院里与戲院里。 北京城八大胡同是一個有名的艷窟,而且名聲在外,李福德便最愿到此等地方來鬧逛。雖說李福德的傣祿并不高,但他由于是李蓮英的嗣子,他經常能從李蓮英那儿得到錢,而且李蓮英也并沒有把錢當作錢看待,因而他給李福德錢時從不在乎几万、十几万兩銀子。 李福德由于有其干爹的支持,更是放蕩不羈,雖然他在家已娶了三個老婆,但這并不能滿足他的欲望。他仍然愿意將他的大部分時間花在八大胡同和戲班里,有時候甚至在八大胡同一住就是半個月、二十多天,因此有人便戲稱“八大胡同是李福德的另一個家。” 八大胡同來往的人都是地位顯赫之人,要不就是腰纏万貫之人。由于八大胡同嫖娼的人太多,有時便不免有些小小的摩擦,甚至有時候大打出手,互不相讓。 有一次,李福德正在八大胡同陪著當時的一個名妓萍儿玩,忽然從外面闖進一位少年來,此人目清眉秀,就是臉上一臉橫肉,一副地道的公子爺打扮,一看便知是典型的紈褲子弟。 這人大大咧咧地闖了進來,隨身帶著八個隨從,點名要萍儿相陪。院里的人不敢相攔,這人徑自走到內屋,對掌班的說要見見萍儿。掌班的知道這种人也惹不起,不敢斷然回絕,只得說萍儿今日不舒服,不能陪客。那少年一听气得“哇、哇”大叫。他的隨從一看公子气色不好,赶緊對掌班說: “大膽刁民,我們公子好不容易前來光幸,爾等卻如此無禮,居然敢回絕我們公子的要求,還不快去將那個萍儿叫出來給我們公子賠禮,陪我們公子爺喝酒斟茶。” “各位大人,今天萍儿實在有病不能接客,請各位大爺改日再來。” “哼!真是膽大包天,我們公子那能受這种气,你也不打听打听我們趙少爺的名號。” 一听趙少爺,掌班的這才有些心慌,這可惹不起啊!這趙少爺的父親是一個握有重兵的將軍,其父的連襟又是一位王爺,因而趙少爺在京中很是霸道,要什么就得有什么。掌班的是非常清楚趙少爺的脾性,看來推脫是不行的了,他只得照實對趙少爺說了。 “趙少爺,你還是改天來吧!萍儿現在正陪著李二少爺在里屋。” “李二少爺是什么東西,值得我們少爺給他騰空讓路!”一個侍從不知天高地厚地問掌班的。 李福德在里屋早听到了外面的吵鬧聲,后來終于听清外面有人也是想來找萍儿的,又听到有人在外面大罵他是什么東西。李福德感到從未有過的侮辱,他怒不可遏地走了出末,站在門邊。 “二少爺,你怎么出來了?”掌班的點頭哈腰地給李福德說。 “剛才是誰在罵我?有种的給我站出來!”李福德沒有理掌班的,只是對著站在屋里的其他几個人吼道。 這個趙少爺在京城威武慣了,那容得下有人在他面前如此撒野,他只是冷冷地看了李福德一眼說: “原來萍儿在陪你啊!我看你還是快滾出去吧!趁我心情還好的時候,要不休怪我不留情面!” 一副王者口气,直听得李福德吹胡子瞪眼,他逼視著眼前這位公子爺派頭的人,也冷冷地回敬道:“我看你還是趁早往回走,趁大爺我還未發怒之時。否則,就不要怪我對你不客气!” “你!”趙少爺气得指著李福德說,“敢在我面前稱大爺,我看你真是活得有些不耐煩了。” “看來剛才罵人是你指使的?”李福德逼視著趙少爺道。 “是又怎樣?不是又怎樣?告訴你吧!大爺我不僅想罵你,而且還想揍你。”趙少爺說完就對著他身后的八名隨從使眼色。 掌班一看事態不妙,赶緊出來打圓場道:“二少爺与趙少爺,你們都想找萍儿相陪,但萍儿只有一個。我看依照規矩還是應該由先來的二爺在前,趙少爺在后。如果趙少爺閒得無聊,我可以叫別的人來陪你,并且包你趙大少爺滿意,你看怎么樣?” 這顯然是在替李福德回護,誰先來誰就可以讓萍儿相陪,你看這不明擺著說你趙大少爺還是到一邊去找別的妓女吧! “不行!我們少爺今天就是為萍儿來的,沒有萍儿相陪我們少爺不是白來了嗎?”一個隨從嚷道,“弟兄們,今天那個東西是攪我們少爺好事的人,少爺平時對我們這么好,我們今天絕對不能讓少爺不高興。咱們現在只要將那個東西赶走就行了!”那個隨從指著李福德說。于是那八個隨從一涌而上,將李福德按倒在地上就打,那掌班的赶緊上前勸護,怎奈人多手雜,李福德還是不免挨了几拳,直打得嘴角流血。 “哈!哈!大爺我叫你走你不走,還要賴在這儿,這便是你賴在這儿的結果!怎么樣?好受嗎!哈!哈!”趙少爺陰陽怪气地對李福德道。 李福德在這儿已住了几天了,像這种時候,他往往不需要隨從,因為也沒有人敢惹他,不想今儿卻受了這個气,他怎受得了。他怒沖沖地走出了八大胡同,臨走之前狠狠瞪了趙少爺一眼說:“等著瞧吧,我李二少爺會有好戲給你看的!” 李福德滿臉傷痕地回到了家,向李蓮英哭訴了一番自己今天所受的苦。李蓮英是疼他這几個嗣子的,他怎么也不會想到在京城里居然有人敢找他李大總管的茬。他滿臉怒气地听完李福德的哭訴,問清了是誰打的他后,立即派人到八大胡同去將趙少爺捉來,但趙少爺已經回家去了。 再說趙少爺赶走了李福德以后,趾高气揚地找萍儿親熱了一番,然后這才心滿意足地回到家,向他的父親說起了今天打人這一件事,仿佛是在炫耀他的功勞。 當趙將軍听到儿子說“李二少爺”時心里不禁咯登了一下,后來又听說儿子居然讓人打了這個“李二少爺”。趙將軍畢竟閱歷廣,他知道他的儿子今天給他找麻煩了,他气得順手給了他的儿子一個耳光。 這一耳光打得趙少爺糊里糊涂,他惊奇地盯著他的爸爸說:“爸,你干嘛打我?” 趙將軍恨不能再扇儿子兩巴掌,但扇又有什么用呢?關鍵得看怎么處理這個問題。在這一袋煙的功夫里,趙將軍的腦子轉得奇快,李二少爺回去肯定向其干爹說了,李大總管一听肯定會派人到八大胡同去捉拿我的儿子,他們捉不到的話,肯定會奔我的府里來。与其這樣讓他們到我的府上來捉我的儿子,不如我親自將我的儿子送到總管府,給一些銀兩,把這件事平息下去。“來人啊!將我這個不孝儿子給我捆上。” 雖然趙將軍這樣說,但卻沒有人敢上,因為平時這些人均跟少爺在一起玩,知道少爺的脾气的,他們哪里敢隨便得罪,雖然是在趙將軍的吆喝下。 趙將軍見沒人听他的吩咐,心里更是气憤,便指著那幫隨從們罵了一通,最后再令他們上前將他的儿子給捆上。那幫奴才這才上前將趙少爺給五花大綁捆起來,當然,那繩索是捆得很松的了,怕趙少爺太難受。 捆好了趙少爺,趙將軍又換上一身便服,這才帶著趙少爺往李府走去。一路上,這位將軍就一直在考慮:不知道總管大人會怎樣待我?要是不理我,我該怎么辦呢? 從趙府到李蓮英住處不算遠,再加上是坐的車,所以一會儿功夫也就到了。到這時,趙將軍都未想出妥善辦法,不過略為使他高興的是他畢竟在李府的人赶到他府上之前將他的儿子主動送到李府來了。趙將軍將帖子遞給了門差,一會儿功夫,便回來傳信叫進去。 趙將軍忐忑不安地進了李府,那位趙少爺更是臉色青一陣,白一陣,煞是難看。也許他知道了他今天惹事的尷尬,才這樣心惊膽顫。趙將軍老遠就看見了站在台階上的李蓮英和站在他后面的鼻青臉腫的李福德。 “總管大人,下官趙雄求見。今天二少爺讓我這個不孝儿子給打了,回家后他給我提起,我知道這是一場誤會,所以特地帶著他來給總管大人和二少爺賠罪。”趙將軍趙雄赶緊赶上兩步說。 “還不快給總管大人和二少爺賠禮。”趙將軍不容李蓮英說話,便對著他后面的趙少爺說。 趙少爺這才知道他今天揍的人是誰,李福德他沒有听說過,但“總管大人”他是知道的,“九千歲”他也是知道的。 不想,自己今天所揍之人便是這位“九千歲”的二少爺,怪不得父親這么气憤。趙少爺望著台階上的李蓮英,見他一言不發,知道他是在看自己如何表現。于是趙少爺在离台階很遠的地方就開始膝行,并邊走邊磕頭道: “總管大人与二少爺在上,小的今天誤犯了二少爺,小的該死,小的該死。望總管大人和二少爺踢我、打我吧!” 趙少爺表演得也真不錯,他邊跪行邊磕頭,等到跪行到李蓮英跟前時,頭上已是紅腫了,只恐怕再磕一會儿頭上就得冒出血來。趙將軍趙雄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但他知道除此而外,也沒別的辦法。他抓住時机,趁李蓮英冷眼看他儿子表演時,匆匆來到李蓮英身旁,遞給李蓮英一張十万兩銀票,又遞給站在背后的李福德一張銀票,李福德一看,赫然是五万兩“恒”字號的銀票。 趙雄將銀票遞上去了,趙少爺也到了李蓮英跟前,李蓮英覺得對于趙氏父子的懲罰也差不多了,而且人家是主動將儿子捆上門來受懲,因而李蓮英望了望站在后側的李福德一眼,意思是說你看夠意思嗎?李福德雖然心中還有一絲气,但并不礙事,他對著他的干爹點了點頭。李蓮英會意,他對還跪在地上不斷磕頭的趙少爺說: “賢侄,你起來吧!這是一場誤會。過去的就不提了。福德,你去將趙少爺扶起來,為他松綁。” 李福德遵命,赶緊上前為趙少爺松綁,這令趙將軍趙雄和趙少爺受寵若惊,他們父子倆赶緊跪下來給李蓮英叩頭。 趙將軍趙雄很會察顏觀色。他見李蓮英喜孜孜的樣子,而且听到他剛才說了一聲賢侄,趙雄便想,這應該是進一步搞好關系的信號,于是他立即對其子說: “還不快給你大哥道謝!” 趙少爺領會其父之意,赶緊在李福德面前跪下道:“小弟謝過大哥禮讓之恩。” “趙老弟不必執禮過謙,俗話說得好‘不打不相識’,要是你今天不碰上我打我一頓,我們倆能認識嗎?”李福德笑吟吟地說。 “李大哥你太客气了,令小弟無地自容啊!”說罷兩人撫掌大笑,全拋卻了剛才的恩怨。 李蓮英看在眼里,心想何不讓他們結拜為兄弟,于是便令人拿出酒來。李福德其實和趙少爺也有這個心思,他們二人臭味相投,剛才談得极為投机,所以等到酒拿上來時,二人爽快地喝了血酒,交換了生辰八字。這真是一場痛打打出一對兄弟來。至于說后來李福德在袁世凱當總統時任都統、自己辦戲班等事,那均是以后的事,這儿暫且不表。 李福康雖是前清貢生,是花翎侯選同知,但他一生并未任職,只是拿著俸祿而已。李福康与他的兩位哥哥不同,李福康這人极好玩樂。他將大部分時間均花在游玩上。 本來李蓮英在老家有一庄園,李福康也經常回家玩,但是他卻老覺得在庄園里玩得不過癮,雖然在庄園里有很多人陪他賭博,陪他玩鷹、調狗,陪他去打獵,陪他去赶廟會,游山玩水。李福康老是覺得在家鄉這個地方太狹窄了,他決定到別的地方去游玩一番。 李福康將自己的想法跟他的隨從們說了,他的隨從們立即給他出謀獻策,讓他去游游江南,游游杭州,李福德覺得這個主意很好,于是便答應了下來。 李福康等人擇了一個黃道吉日從京城出發。李福德帶著妻儿,以及十多個隨從乘坐馬車,出了京城,出天津、經山東、江蘇往杭州行去。一路上,由于打著“李大總管之少爺”的旗號,很得沿途州縣長官的熱情接待,他們給李福康一行安排住宿、吃飯之類。同時也送給李福康不少東西,絲綢、銀子、古董不計其數。 這日李福康一行到了一個叫云岳的小縣城,這個縣是一個偏遠縣,消息很是閉塞,而且縣官也是一個見錢眼開的家伙,暗地里實際上也是一個強盜。由于以往李福康一行每到一地均有人熱情接待,以為這次也是一樣,所以便不經意地,毫入戒備地進入了云岳縣城。 云岳縣縣令姓佟名無竊,個頭不高,但肥胖過人,而眼睛又相當小,一看便知是賊眼溜溜之人。由于這個地方地處偏遠,州官老是管不過來,因而不免有些混亂,而且此地風景還不錯,有一座高山,山上布滿了松樹,而且松樹千姿百態,更令人賞心悅目的是,山上有很多清泉,喝來清涼可口,要是夏日能在這些清泉里舒舒服服地洗上一個澡,包你百病不生,而且有人說,這地方便是以前王母娘娘洗澡的地方,由于不知娘娘經常用一种什么東西洗澡,才使得這儿的水又清涼又香。而且在半山腰,有一個湖,湖四周經常有霧,听人說,這地方便是當年牛郎織女相會的地方,織女當時就正在這湖里洗澡而被牛郎拿走了衣服,煞有介事的是,在湖的一處,還刻有一個石碑:織女衣服為牛郎拾得處。 李福康一行早听說了這些傳說,所以堅決要到這儿來看一看,雖然當地知州勸李福康不要過來,而且李福康也拒絕了知州給他派兵護衛的好意,因為他認為天下沒有誰不知道“九千歲”的。 佟無竊早在李福康一行人剛入縣境,就派人偵看這些人帶的是什么,探子回來報告說這些人帶了一車子白銀過來,總共十八人,乘坐五輛大車。佟無竊一听回報,簡有有些欣喜若狂,要知道他還從來沒有搶過如此多的白銀。以前頂多搶几百兩對他來說就是很大收獲了,不想如今居然有人將一整車銀子給他送來,你說他能不高興嗎? “眼看著离云岳縣城不遠了,但怎么還不見有人來迎接呢?李福康心里有些不愉快,心想等到見了縣令的面決定好好懲罰他一下。哪知就在此時,前面出現一彪人馬,全都蒙頭蒙面,一襲黑衣,手中的鋼刀在陽光下發出森森白光。李福康的妻子与隨從那見過這种陣勢,當即李妻給嚇暈了過去,隨從也有几個給嚇得如篩糠似的顫抖不止。 “將銀子留下,要不休怪我手下無情!”領頭的那個人對李福康喝道。 原來是沖著銀子來的,李福康這才算松了一口气,不是沖著自己來的。李福康大方地揮了揮手叫這些人將銀子拿去,反正銀子不是他自己的,是別人送的。領頭的那個蒙面人有些疑惑地看了看李福康,見李福康的眼神很是自然,這才令手下人去將銀車拉走,順便捉走了一位隨從,然后揚長而去。 再說這幫強盜將李福康的那個隨從拿走后,于是便拷問那個隨從是從那儿來的,當這幫黑衣人中的首領得知是從北京來的李三少爺后,當即將那個隨從敲暈過去,然后脫下面罩。原來這個首領正是本地縣令佟無竊,那幫人馬也是縣衙的差役。 怎么辦呢?佟無竊問自己,今天碰上了一個倒霉事,我說今天怎么這么多銀子,原來它的主人是赫赫有名的李大總管的三少爺。李大總管是有權有勢之人,要是他知道這事情后,我豈不連老命都沒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將李福康這幫人給殺了,讓他死無對證。佟無竅在心底里這樣想。想到此,佟無竊就令人前去將李福康一行人捉來。 但佟無竊已經沒有机會了。知州是清楚云岳這個地方非常亂的,李福康這一行前去是有危險的,但李福康又拒絕了派兵前往護送的請求。李福康上路后,知州怎么想也不對,要是自己不派人護送,將來李三少爺出了問題,總管大人怪罪下來我怎么承擔得起這個責任,因而他立即喚來一批差役,讓他們跟在李福康后面護送。 這幫差役是看著李福康的白銀被拉走的,但那時他們与李福康還有一段距离,等到他們赶到時,那幫黑衣人已行得很遠。李福康見來了這么多護衛的,心里這才安靜下來。他剛才一直在責備自己當初沒有听知州的話,現在知州居然派人來保護他,這令李福康心里不免一陣激動。 佟無竊派回來的那些刺客一看沒有机會下手,赶緊回去向佟無竊報告了情況。佟無竊一看沒有辦法,只得伺机再說,但眼前出去迎接李福康是不可避免的了。他令几個差役先行,自己換好官服后這才前往迎接。李福康向佟無竊說了在路上被搶的情況,要求他嚴查將他那一車銀子給追回來。佟無竊心里雖然暗笑,但表面上仍唯唯諾諾。 李福康在這儿受到了很好的禮遇,同時又有人陪他去游山玩水,生活過得相當愉快。但轉眼間半個月過去了,他的銀子被搶一事始終沒給查出來,這不免令李福康滿心不愉快,雖然這些銀子對他來說無足輕重,但他卻忍受不了這口气。 真是無巧不成書,這天,那個被抓走的差役忽然逃了回來,并且直奔李福康臥室,表示有重要話給他說。李福康斥退眾人,那個侍從這才給李福康講了他逃亡的經過。 這些日來,我一直被几個蒙面人看守著。今天早上,我听到一個黑衣人說“咱們老爺怎么對那個三少爺這么客气啊!” “人家是三少爺嘛!”另一個道。 “有啥啊!‘天高皇帝遠’,他是從京城來的,我們老爺是土霸王,看他怎么辦。” “兄弟!你知道那個三少爺的來歷嗎?他是當今‘九千歲’李大總管的干儿子。” “既然是這樣,老爺他更應該將他殺掉,讓他死無對證,我看他‘九千歲’有啥辦法再查這個案子。” 我听到這些人談論這些,赶緊躺下來假裝睡著了。后來,這兩個人也沒再談什么別的。于是,我想,我今天一定要將這件事告訴您,很巧的是,晚上由于那兩人看我看得煩了,對我也失去警惕,兩人先后睡著了,我這才得以脫身逃出來向少爺你報告。 那個隨從訴說完他所听到的情況,李福康已听得冷汗淋漓,他這才相信知州的先見,派了人來保護的,要不他早已身首异地了,看來我回去,得在我干爹面前好好替知州說說好話,讓他升官算是對他這次救命之恩的回報。但那個老爺又是誰呢?他想起他的隨從曾給他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听到有人說我們老爺是一方之長。這句話已經相當清楚了。這段時間對李福康好的,又是地方之長的只有縣令,他決定傳縣令來。 李福康對知州派來的差役吩咐了一聲,不多一會儿,知縣被這些差役傳了上來。知縣知道事情已有敗露,因為他已听人說了那個被他抓住的李福康的隨從跑了,不過,他并未完全作好准備。 “佟無竊,你怎么還沒有將我的那件事查清楚?” “三少爺,你不看下官正在查嗎?只是事情實在太复雜,恐怕還得需要時間。” “哼!我已經等不及了,我還要急著赶路到杭州去玩一玩呢!”李福康滿臉怒容地說。 “三少爺,不是下官無能,實在是需要仔細查,不知三少爺什么時候啟程,下官一定赶在三少爺啟程前將事情查清,以便三少爺能整裝上路。” “真他媽甜言蜜語,偽裝得不錯。”李福康在心里罵道,但他并沒表露出來,他臉色只是沉了一沉,冷冷地對佟無竊說: “我准備明天啟程,這几天也夠貴縣令招待了,我想我不能再打扰你。” “三少爺,你這是哪里話。下官只不過略盡地主之誼。像三少你這樣的大人物,平時請都請不來,如今好不容易來了,怎么能又這么輕易地就走了呢!下官還沒盡夠地主之誼呢?何況,這點時間也讓下官為難。” 佟無竊的這席話要是在平時說,李福康絕對會心花怒放,但是此時,他只是覺得這個佟無竊太虛偽,李福康冷哼了一聲說: “我看不必麻煩你了,我已經查清那一件事情了。” 佟無竊一聞不禁一顫,不過他究竟還是浸淫竊道已有數十年了,他很快平靜下來,對李福康說道: “恭喜三少爺了!不知三少爺到底查出是誰搶了你的銀子。” “那人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李福康抬起頭來看著屋頂上那只畫眉說道。 “三少爺可把下官給弄糊涂了,下官真不知道是誰,請三少爺給我指出來,我立即派人上堂拷問,以便能在明天三少爺啟程前向三少爺有個交待。” “我看不必了,只是我有一件事要問,搶別人東西該當何罪?” 佟無竊理解這個“別人”的深層意思,也就是說,有人膽敢搶我的東西,你看他該當何罪。佟無竊想了想說: “輕者抄沒家產進班房,重者當論死罪。” “好!你說得很好!那么,你說你這個罪是輕罪呢?還是重罪?”李福康邊說邊指了指手掌,立即從兩邊沖出十几個差役,這些均是知州派下來的,將佟無竊團團圍住。佟無竊本想反抗,但他准備沒做好,最終給捆了個結結實實,跪在地上。 “三少爺,這是誤會啊!下官哪敢搶你的銀子啊!下官即便吃了豹子膽,也不敢搶你的銀子。” “這樣說你搶過別人的銀子,好哇,你作為一縣之父母官居然如此恣意妄為,這真是置老佛爺法令于不顧,我看你死不足惜。我在這儿住了這么久,叫你給我查這么一個簡單的案子都辦不出來,你說你還配作云岳的父母官嗎?” 這儼然是上級官僚教訓下級官吏的口吻,但論官階李福康還不如佟無竊高,僅僅是一候選同知,但他卻有李蓮英作后台,他自然敢教訓眼前這個縣令了。 “你是不是想殺害我?”李福康雙眼似要射出火來對佟無竊說。 “下官哪敢。”佟無竊狡辯道。 “還要瞞我,你對我的隨從怎么樣了?你的一切情況他都已經給我說了,你現在還想抵賴,看來不給你點顏色看你是不承認的。” “三少爺你不能打我。” “你不說實話我就敢打,在這儿,我說了算,你知道嗎?” 李福康說完就令人用杖打佟無竊后背、腿、□部,直打得佟無竊嗷嗷大叫,最終忍不住承認了自己曾經想殺李福康,而且銀子也是自己帶頭搶的。 可怜的佟無竊其實不承認也許還好,但是一承認,立即激起李福康心中万分仇恨,他令人對佟無竊狠打,打暈了用涼水潑醒了再打,直打得佟無竊皮開肉綻,血肉模糊,終于一命嗚呼了。李福康看著死去的云岳縣令,只是“哼”了一聲,自己并無恐懼感。他對著那幫差役說,你們去給我將銀子找來,每人賞你們一百兩。 一百兩太多了,這對于這些平時在衙門干的差役來說,有這位李大人撐腰,他們也天不怕地不怕,根据拷問佟無竊得出的消息,很快找到了李福康失去的那一車銀子。李福康看著那失而复得的銀子,高興地賞了那幫差役每人一百五十兩銀子,直弄得那幫差役給李福康磕不完的頭。 云岳縣縣令被李福康設私庭打死的消息很快傳了出去,李福康途經縣、州的長官听得直發抖。他們這才清楚李三少爺的狠毒。由于有了云岳事件,李福康在以后的旅途中才一路順利,再沒人敢為難他,而且,很多人怕得罪他,大批大批的銀子,珍物送給他。以至于最后李福康返京時銀子已有兩車,由杭州府派兵護送回京。 佟無竊死得很慘,而最后的上諭更慘:云岳縣縣令平時為非作歹、搶劫財物、荒廢日政,前日李福康代理朝廷清理其罪過,其拒不承認,罪本當万死,今其既已死了,著即沒收其家產,革去其職務,著其家人充軍。凡是看到過這道上諭的,莫不認為其處理得太過分,但他們也明白,這一定是李蓮英在慈禧太后面前說了坏話,慈禧太后才如此處理。 李福蔭是李蓮英最小的儿子,他与其三個哥哥不一樣,他是個好古董之徒,平日不喜歡別的,就喜歡收集古董。他將收集起來的古董、珍奇玩意有的送給其干爹,有的留著自己欣賞。李福蔭經常到古玩市場去逛,由于他派頭大,經常帶几個人甚或更多到市場上去逛,因而古董市場上的人均認識這個李四少爺,而且為巴結他,往往以較低的价格賣与他。 有一次,李福蔭到一個官員家作客,這個官員以前曾出過洋,在外國的時候,曾買了不少古董玩物,有的是几百年前的東西,如彼得大帝用過的佩劍,十五六世紀歐洲的瓷器藝術,拿破侖用過的珠寶。這位官員也十分清楚李福蔭是個愛收集古董的人,所以邀他來目的是想讓李福蔭看看外國的古董,識識貨。李福蔭當然對這些极為喜愛,他對他看到的這些東西簡直是愛不釋手,但別人明說了只是讓你看一看,欣賞欣賞,李福蔭因而也不能据為己有,他只得飲恨离去。 這位官員也看出了李福蔭的貪婪之心,他這才后悔當初不應該邀請李福蔭來觀看,不過,總算他聰明,他在李福蔭臨走之前說了:這些珍品我是准備送給老佛爺的和總管大人的。這一句話立即堵住了李福蔭的嘴,老佛爺的東西誰敢要,因而李福蔭也是毫無辦法。 但是,這個官員并沒有將東西給獻上去。他說將獻給老佛爺的話本是推脫之詞,說了之后自己倒忘卻了。不過有一個人倒記得很清楚,這人便是李福蔭,他當初听說是送給老佛爺的才灰了心,但并沒有死心,他仍舊在注視著這批古董的去處。他向他干爹打听那位官員是否給老佛爺獻過什么珍奇玩意,當他得知并沒有時,心里相當气憤那位官員竟敢耍他,但他清楚他沒有別的辦法,他只得借助于他的干爹,因而他便將那位官員說的將獻一些古董給老佛爺的話跟李蓮英說了,而且,他還在李蓮英面前狂吹那几件古董的价值,說那几件古董不僅他而且連干爹都沒見到過。李蓮英其實也是一個古董愛好者,他一听李福蔭說,心里便禁不住想看一看這批古董。 李蓮英立即差人前往那位官員的住處,將那位官員叫了來。這位官員姓鄧名銘山,漢人,在朝中任一章京職務。由于是總管大人傳信,鄧銘不敢遲延,迅速來到了李蓮英府上。 鄧銘山以前跟李蓮英接触很少,也就是李大總管四十大壽時曾隨人給李蓮英單獨送過禮而已,別的也就沒什么了。他搞不懂這次李蓮英為什么忽然傳他,所以來時鄧銘山未免有些惶恐不安,一路上冒不完的虛汗。 李蓮英將鄧銘山迎接入內,寒暄了一番,隨即李蓮英轉入正題。 “銘山,听說你將給老佛爺獻上一些好玩意,是不是呀?” 李蓮英慢聲慢气地說。 “承蒙總管大人關心,我在去外國傳經時曾經買了一批古董和新鮮玩意,如今正准備拿來孝敬老佛爺与總管大人。” “哦!”李蓮英點了點頭說:“我前些日子給老佛爺談起過你將孝敬她一事,她老人家很是高興,說像你這樣的人才正是大清所需要的忠義之人,但是久久不見你前去孝敬她,她老人家可生气了。” 這一听,直嚇得鄧銘山直冒冷汗,他只感到后背冰涼冰涼的,就如同冬天里的雨。鄧銘山平靜了一下思緒,明白李蓮英正在提醒他赶快將這批古董給送上去,要不然老佛爺一生气,可沒你的好戲了,輕者你的前程,重者你的家人、財產。 “多謝總管大人的關照,我明天就立即送上去。” “如果你覺得不方便的話,你也可以直接給我,讓我明天一早直接送到老佛爺跟前。” 我明天送上去,也得總管大人接著,何不現在順著他的口吻直接給他,然后讓他給呈上去。鄧銘山心里這么想,所以順水推舟地說:“既然總管大人愿意代勞,我在此感謝了,明天一早我就派人給總管大人送來。”其實,鄧銘山不這樣說行嗎?李蓮英的話他敢拒絕嗎?除非他不想要腦袋了。 臨走前,李福蔭也不知從哪儿鑽了出來,出來替李蓮英送客,不過鄧銘山眼尖,他看出李福蔭是從他与李蓮英談話的隔壁出來的。鄧銘山与李福蔭相互見過禮,然后就在李福蔭的陪同下走出了李府。 一路上,鄧銘山不禁一直在想這樣一問題。為什么李大總管讓李福蔭出來送我呢?而且李福蔭就在隔壁,看來我与總管大人的談話內容,李福蔭顯然是听見了。 李福蔭怎么會在那個時候出現呢?而且出來送我?李大總管怎么知道我要給老佛爺送東西呢?鄧銘山拍了拍腦袋,終于想起曾和李福蔭談起過,看來剛才所發生的一切都是李福蔭引起的了,是李福蔭給李大總管說了,然后李大總管又在老佛爺面前說了,可我又沒有送上去,老佛爺生气了,李大總管這才找我,知道我肯定要答應馬上將那批古董給送上去。 但他怕我騙他,于是將李福蔭放在隔壁听我們二人談話,又讓李福蔭出來送我,無非是提醒我你小子別跟我李蓮英耍手腕,我不知道你的古董有哪些,但我干儿子卻知道,你還是放老實些。 鄧銘山不愧為官場中人,將這一切想了個清清楚楚。他悔恨自己當初不該說出那句話來,本來當初僅僅是為保護那些古董而說的搪塞之辭,哪知到最后因為這句話而失去了這批古董,這真是令人傷心。但他又有什么辦法呢!他現在是人家刀口下的魚肉,不隨著人家不行,他只得第二天早上派人將所有古董送到了李府。并讓送古董那人告訴李蓮英哪些是他的,哪些又是老佛爺的,因為他是將古董分為雙份的。 其實,這一切都是多余的,只要將古董送過去就行了。鄧銘山雖然將東南西北都想到了,但他想到的只是枝葉,而不是樹根;他想到的只是次要的,而不是主要的;他想到的只是老佛爺如何發愁,而不是李蓮英如何高興。鄧銘山沒有將最根本的東西給想到,要是他知道了,他准會后怕自己在手腕上還差李大總管一大截。 其實,李蓮英并沒有跟慈禧太后說鄧銘山要給她獻古董一事,這只是他為了便于迫使鄧銘山交出古董而編造的故事。 自從那次李福蔭在李蓮英面前大吹大擂那幫古董后,他便有了自己据為己有的想法。但用什么辦法能讓鄧銘山爽快地交出那份古董而又不讓鄧銘山看出破綻來呢?同時還讓他感謝呢?李蓮英苦思冥想,終于想出了那么一條妙計。 事實正如鄧銘山所料想的一樣,李蓮英將李福蔭放在隔壁竊听他与鄧銘山的談話,自己讓鄧銘山答應下來,然后由李福蔭出來送客,順便告訴鄧銘山他干爹等著你的古董給送來,給鄧銘山一個假象:我李福蔭既知道你有些什么古董,又听到了你和我干爹的談話,你可瞞不過我喔。鄧銘山果然上當,乖乖地交出了他那批花了几万兩銀子賣回來的古董。 古董到了手,李蓮英和李福蔭不禁高興万分,他們倆各自拿了自己喜歡的古董,而且父子倆還專門喝了一次酒對這批古董的到手而慶賀。 其實,這些只是李福蔭勾結李蓮英巧取別人古董的一個小故事。像李福蔭這個古董迷,他不僅巧取,有時也豪奪,利用他干爹的權勢硬逼著人家給他古董,這也是常有的事儿。 李蓮英的四個儿子,仗著他們的干爹的權勢,不但在京城為所欲為,而且也在別的地方也無所顧忌,只要提起京城“李大少爺”、“李二少爺”、“李三少爺”、“李四少爺”,聞者莫不心惊。凡是有与這四位少爺沖突的,那么你請靠邊,先讓這四位少爺就是了。要是碰上四位少爺想要你的什么東西,你可千万別吝嗇,該送的就送,該給的就給。總之,只要有四位少爺在此,各位得忍一忍,這便是京城人們對李蓮英四個干儿子的整体看法,也算是對李蓮英名聲的顧忌。>>> ------------------ 中文東西网 整理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