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一 為籌軍餉,不得不為貪官奏請入鄉賢祠


  江忠源、吳文鎔先后兵敗而亡,給曾國藩刺激极大。江忠源与曾國藩相交十余年,曾國藩賞識、推荐他。江忠源也不負期望,軍興以來,建楚勇,守城池,屢立軍功,兩三年間,便由署理知縣而升至巡撫,為湖南讀書人走立軍功而顯達之路,樹立了一個榜樣。江忠源為謝曾國藩的知遇之恩,多次向朝廷稟報曾國藩在衡州練勇的業績,并為他爭取了擴勇的合法地位。在今后的歲月里,無論是在戰場上,還是在官場上,江忠源都是曾國藩可以靠得住的朋友。不想正在功名日隆之際,卻突然應了他當年“以節烈死”的預言。如同心中一根支柱被摧折,曾國藩心里有种空蕩蕩的感覺。吳文鎔是曾國藩戊戌年會試座師,是一個于曾國藩有大恩的人。吳文鎔從貴州巡撫任上奉調為湖廣總督,途經長沙時,書報曾國藩來長會見。曾國藩因軍務方殷,不遑离開。吳文鎔到武昌后,多次請曾國藩派勇援助,并奏請朝廷下令調派。曾國藩因對湘勇出省作戰無把握,宁愿冒著有負恩師与朝命之大不韙,都不肯派一兵一卒北上。他寫信給恩師,要他堅守武昌,等几個月湘勇訓練好了后再出兵。但朝廷的嚴責、湖北文武的譏諷,使得吳文鎔不得不親到前線督兵。戰死前兩天,他還給曾國藩寫了一封信,說自己是被逼來到前線,必死無疑,環顧皖贛鄂湘四省,唯一能与洪楊作戰的,只有衡州一支人馬,要曾國藩好自為之。吳文鎔的陣亡,使曾國藩負著一層深深的疚意。
  忽然又報圍攻武昌的太平軍分兵為二,一支由北王之弟韋俊統率,繼續攻打武昌城,一支由翼王胞兄石祥禎与秋官又正丞相曾天養、春官又副丞相林紹璋、金一正將軍羅大綱等統率,名號征湘軍,挺進湖南,要打通天京至兩廣的道路。
  消息傳到長沙,駱秉章火速上奏朝廷。咸丰帝降旨,令曾國藩盡快從衡州發兵,堵住征湘軍南下,并進而北上救援武漢。
  接到皇上的諭旨,曾國藩仍按兵不動。這有几個原因,一是向廣東定購的洋炮還只到八十座,大部分未到;二是大軍啟程,要几千夫役,這筆銀子尚無著落。這几個月招募水師,開辦船厂,靠的是郭嵩燾募來的二十万兩銀子。國庫空虛,朝廷所撥的銀子遠不夠用。湖南藩庫只原來那一千號人的餉銀,一兩銀子也未增。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銀子,哪來的先行糧草?甚至連勇丁們近來訓練的勁頭也大大降低了。還有一個原因,是曾國藩不能對任何人講的:有意緩點出兵,隔岸觀火,看看駱秉章和鮑起豹在長毛面前丟城失地的狼狽相,到那時自己再來收拾殘局,揚眉吐气,豈不更好?
  洋炮等一等就會來的,曾國藩并不著急。但銀子缺乏,卻最使他頭痛。向衡州城里几家大紳士、大商號發出的捐餉書,已經五六天了,好比泥牛入海,無半點消息。曾國藩為此事十分心焦。
  “大人,捐餉一事有了點進展。”彭玉麟走進趙家祠堂,面有喜色地對曾國藩說。
  “呵?快坐下來談談。”就像久旱時听到一聲雷響,曾國藩眼里射出興奮的光芒。
  “昨天下午,楊健的孫子楊江派人邀我到他家去。”楊江為戶部候補員外郎,兩個月前喪母回衡州,其祖父楊健以湖北巡撫致仕。楊家是衡州城里紳士中的首富。曾國藩對楊江相邀甚感興趣。忙問:“足下跟楊江熟?”
  “十多年前,卑職和他在東洲書院同窗,彼此相處得還好。當即我便過河到了江東岸楊府。楊江說,他收到了大人的信,對大人在衡州訓練勤王之師十分欽佩,愿意盡力襄助。這几天,衡州城里也有几戶紳商与他計議捐餉事。”
  “楊員外郎急公好義,真是國家忠臣。”剛才還只是听到遠處的雷聲,現在真的要下雨了,曾國藩很高興。
  “楊家是衡州城里最有影響的士紳。只要楊家帶頭,几万餉銀就不難得到。不過,楊江說他捐銀可以,但有一點小小的要求。”
  “他有什么要求?”曾國藩的目光變得犀利起來,彭玉麟微微一怔。
  “楊江說,請大人代他上奏皇上,准許為其祖父在原籍建鄉賢祠。”
  曾國藩摸著胸前的濃須,沉吟起來,他對楊健的情況是清楚的。楊健是衡陽人,嘉慶年間進士,授戶部主事,累官郎中,外任府、道、運司、藩司,道光初,升湖北巡撫,道光二十五年在衡州病逝。衡州籍京官歐陽光奏請入祀鄉賢祠。
  道光帝因楊健在湖北巡撫任上貪污受賄,官聲惡劣而嚴斥不允。曾國藩時任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也譏嘲歐陽光的孟浪。
  現在卻要自己出面,為貪官楊健申請。歐陽光覆轍在前,豈不要重蹈嗎?不過,時過境遷,道光帝已換成了咸丰帝,且眼下軍情緊急,餉銀難得,皇上或許可以体諒。
  “楊健入祀鄉賢祠一事,有奏駁在案。足下知道嗎?”曾國藩問彭玉麟。
  “這件事,我從前也听說過。楊中丞為官的确欠清廉,但他已過世八九年了。作古的人,也不忍心多指責。也搭幫他在生聚斂一批銀子,倘若是個擔月袖風的人,他的孫子再有心,也是空的。”
  曾國藩淡淡一笑,沒有做聲。彭玉麟繼續說:“我們目前急需銀子,只要他肯拿出來就好。大人不妨為他寫份奏折,准不准是皇上的事。實在皇上不允,楊江也怪不得了。”
  “他答應捐多少?”
  “他說捐二万兩。”
  “楊家儲藏的銀子,少說也有二十万。捐二万,也太小气了。”
  “楊江說,待大人奏報朝廷,皇上允許后,他再捐五万。”
  “狡獪!”曾國藩在心里罵了一句。
  “楊江捐二万是少了點,不過,他一帶頭,其他紳商都會捐一些,湊起來,大概也不會少于七八万。只是他們都希望朝廷能給他們以獎敘。”
  “那是自然的。我會向朝廷奏明,為他們邀賞。”
  “看來大人同意替楊江上奏了。”
  曾國藩點點頭說:“一張紙換來七八万兩銀子,盡管要擔些風險,也是值得的。”
  “我看不會有多大風險,大不了就是當年歐陽光那樣,斥責一通罷了。況且大人今天之舉,純為國家而作的權變,中間苦心,皇上一定會体諒的。”
  曾國藩同意彭玉麟的分析,默默地摸著胡須,不再做聲,他在思考這份奏折應該如何措詞方為妥當。
  ------------------
  中文東西网 整理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