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再版前言


  作為戰時唯一反复往返交戰國雙方的記者,在海灣戰爭遠去多年之后還津津樂道自己年輕時親歷的世紀之戰,不覺汗顏。之所以厚著老臉重拾自己牙慧,怀著极大痛苦回憶逝去的青春,主要是受了一撥又一拔年輕朋友的慫恿,他們在讀了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的《我鑽進了金字塔》后,更想知道我在中東的前一半生活。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的确遇到了百年罕見的天賜——本世紀僅次于第一、二次世界大戰的海灣戰爭。從部隊正規化、裝備、訓練、實戰經驗看,伊拉克軍隊的鋼鐵含量遠遠高于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時的中朝、越南部隊。伊拉克飛机、坦克在數量質量上的相當优勢,使其可動用空軍和上千輛坦克進行以師為單位的坦克戰。
  我總覺得把四年前的一本小書原樣再版太有負于喜歡我的讀者。除更正原書的錯誤外,我補充了一些鮮為人知又被我忽略了的細節,共約三万多字,同時增加了50幅照片——她不僅變厚,也更為丰富,從而成為《我鑽進了金字塔》的姐妹篇。
  再次感謝每一位朋友。
                        唐師曾
                       1998年6月


  五十年代,每當學習會上听到有人振振有詞地批判個人奮斗時,我心里就嘀咕:難道這社會只容得下“叫干啥就干啥”的听話干部嗎?七十年代初在咸宁干校有位專攻古典文學的五七戰士在床舖底下藏了几本線裝書。于是,早晨“天天讀”時就有積极分子十分激動地指責起他的“白專道路”。在“斗私批修”時,甚至任何個人興趣都在貶斥之列。
  那時我常想,社會有如一輛大篷車,個人的追求也是輪子的轉動。倘若輪子都成方形的了,這社會還如何前進!
  命運(或者說組織上的安排)原是要“唐老鴨”——師曾站在黑板旁執教鞭的。偏偏這不盡合乎他的理想。他嫌那天地太窄,變化太少。他的志向在于背上一台攝影机去闖四方。
  照過去,這可是上好的批判對象。喝,分配你教書,你不安心工作,竟敢胡思亂想,豈不又是一位正好揪出來示眾以做效尤的反面教員。
  可是當他闖進新華社攝影部的大門時,徐佑珠主任不但沒硬赶他走,更沒通知原單位叫他上大批判欄,反而對他表示熱情歡迎,為他創造最好的條件,重用他,放手讓他去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事實證明,他個人的理想与集体事業非但不矛盾,而且是大篷車与輪子之間相互依賴的關系。
  理想只是個目標。實現理想則還有賴于毫無保留地拿出個人的才智、天賦和血汗。這也正是有所追求与好高騖遠的不同之處。
  “唐老鴨”進入新崗位之后,可以說是豁出命來干的。山西地震,淮河水災,尤其是比高技術的海灣戰爭,他都背了相机,站在第一線上。他不但攝影技術好,筆頭快,能吃苦,有膽識,而且善于同人(包括洋人)打交道。誰不喜歡這個高大結實、親切、爽快的小伙子!
  如今,他要我為他這個集子寫個序。
  我向來最怕為人寫序了,總是千方百計地推辭。然而這位非凡的年輕同行一定要我為他寫個序,實在不容推托。
  世界在前進,祖國在前進。他還有几十年可闖蕩,我這名新聞陣線上的老兵祝他路子越闖越寬,同時,越寫越有深度。希望繼“唐老鴨”之后,還將出現“張老鴨”,“李老鴨”。讓中國的新聞事業真正走向世界。
                              蕭 乾

自序

  我是攝影記者,按傳統不該寫文章。海灣戰爭中,由于戰時法規對攝影采訪的諸多限制,逼得一人獨居虎穴的我不得不另辟蹊徑,在拍照、沖洗、放大、傳真之余操起鋼筆,想不到因此受到新華社總編室通報表揚、万千讀者的歡迎而勢成騎虎。其實我寫得很臭,只不過代表12億中國人在恰當的時間到了一個恰當的地點,偶作蛩鳴而惊天下。如果沒有新華社攝影部不停地踢我的屁股,我絕不可能趴在吉普丰的引擎上,蹲在長途采訪的旅途中以膝代案,一篇一篇地炮制戰地飛鴻。
  由于斯巴達式的身体健康、生活簡單和心情上的海闊天空,海灣戰爭爆發前,我被選作新華社越境作戰的“傘兵”單槍匹馬派往巴格達,從此成為戰時涉足國家最多的中國人。只可惜我資質愚鈍,不得不傾全力于戰事而無暇他顧。我到過伊拉克沒游覽空中花園,到過以色列沒拜謁伯利恒,到過約旦沒游死海,到過埃及卻不知金字塔為何物……聊以自慰的是,作為最后一批撒离伊拉克的中國人,我堅持用“新華社巴格達”電頭發稿到最后一刻,使我的國家及時知道那里發生了什么。
  在与伊拉克共和國衛隊行完吻腮禮之后,我又戴起紙疊的猶太帽与以色列國防軍并肩縮在“愛國者”陣地后等“飛毛腿”,從而幸運地成為往來交戰雙方并与這時宿敵同食共飲的唯一者,也成為歷史上第一個使用以色列特拉維夫電頭發稿的中國人。
  回到北京,我國唯一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戰地采訪的新聞界老前輩蕭乾先生鼓勵我將戰時激情擴寫成一本小書。可我生來有個坐不住的尖屁股,沒干三天就泄了气。關鍵是我已失去了戰時的激情。我深知,一個人只有面對死亡時,才能表現出超凡脫俗的品質和能力。呆坐燈前,昔日的記憶無比奇妙:血汗、夢想、死亡、榮譽……夜靜更深,我日复一日徒勞地等候再赴前線的軍令。
  多虧一幫朋友軟硬兼施地逼我,几經增刪,這算做完了這份比打仗還折磨人的功課,從而使我這個世紀之戰的見證人得以將個人的所見、所聞、所触、所感看似慷慨地拿出來与更多的人分享。我不要求本書成為一部既有注釋、又有索引的鴻篇巨著,我只想把我那點儿不摻假的玩藝,老老實實地奉獻給大家,以對得起我所經歷過的歷史,并以此感謝幫助過我的同學、同事和朋友。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