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張中行

  近年來我感到日暮途窮,生活成為大部分時間面對稿紙,目光很少射到一尺以外,以致連唐老鴨(學校注冊和身份證之名為唐師曾)這樣一位性格奇、造詣高、成就大的人也毫無所知。后來有了所知,是他找上門來。大致是去年夏天,他來個電話,說姓唐,新華社記者,想來采訪我,向海外發一篇介紹。我說我沒什么成就,往遠地吹噓更不合适,還是以不如此為是。他不退讓,并拿出新武器,說他也出身于北京大學(1983年國際政治系畢業),采訪向海外發是他每月一次的任務。听到同出一門,我只好退讓,說歡迎來談談。不久他來了,門開處,一米八几的大個儿,最上部是長而禿的頭,使我吃了一惊。坐談了一會儿,拍照了一會儿,我的印象由惊奇變為親近,覺得他為人憨厚,對一切事都特別認真,簡直近于痴。告辭前留下一張名片,因為我眼既昏花又缺少注意力,只覺得上面還有個似曾相識的漫畫,究竟表何意,未想就放過去了。
  很巧,之后不久就見到在新華社河北分社工作的高莉笑女士,閒談触及采訪的事,她說那就是新華社有大名的攝記者唐老鴨,人很有意思,新聞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如夢初醒,找出他的名片看看,原來上面的漫畫就是与米老鼠齊名的唐老鴨,只是胸前多個像机。原來的印象未變,加點新的,是立身處世還不少風趣。又是不久之后吧,他送照片或已刊于報刊的照片兼文,還帶來他1994年出版的一本《我從戰場上歸來》。這本書是寫他在海灣戰爭中的采訪情況的,其時我正忙,只看了其中的几十幅照片,書就被更想看的友人拿走了。“還書一痴”,到我想看的時候,只有向老鴨呼叫。很快又送來一本,我看了。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對于書,比看小說更加感到新奇以外,主要是對于作者原來的憨厚或痴不變,要加上許多新東西。占首位的是膽量希有,海灣戰爭,現代化武器的煙云之下,出生入死,他總是樂呵呵的。其次是事業心強,為搶几個鏡頭真是連命也不要了。其三是還多有机智,异國有异,而且是戰時,困難甚至危險多到數不清,靠他能夠隨机應變,都化險為夷。
  還可以加個其四,是不愧為北京大學出身,而且學國際政治的,域外許多國,史,地,統治階層,人民生活情況,都了解得一清二楚,所以化為文字就能內容丰富而确鑿可信。他是攝影記者,攝得之影也就多值得欣賞,這本記海灣戰爭的,第206頁有個“愛國者”彈道導彈軌跡之影,第127頁有個“生离死別的以軍戀人”熱吻時之影。我見到,就真想揪住老鴨問問:“這都是万鈞一發之際的瞥見之景,你是怎么弄到手的?”
  還沒來得及問他,他又登門,送來一部書稿,總有十几章吧,仍是記國外采訪情況的,所以取名為《我鑽進了金字塔》。他說書已在印,希望我看完寫几句,為同學助助威。
  能寫不能寫再說,總可以先睹為快了。于是翻開看。正文十六個題目,可見寫法要化零為整,想法大概是,不說則已,說就說個痛快。果然是折子戲變為整本戲,看也就可以看個痛快。正赶上我將外出,未能篇篇俱到,只是看了几篇特別感興趣的。語云,嘗一臠而知一鼎之味,也就可以說說新的一些心得。已經寫過的优點不重复,說這未問世的一本里使我看時興奮、看后念念不忘的,可以歸結為三點。一是几乎沒有想到,對于异域的各方面,他竟有如此丰富的知識。以《鑄劍為犁的拉賓》一篇為例,寫拉賓的經歷和突出的成就,可謂面面俱到,巨細不遺,簡直使我有個感覺,是根据這一篇,可以為拉賓寫個簡要的年譜。其中寫往烏干達救人質一事尤其使我感興趣。這個看似神話的舉動我在某期刊上見過,說得比較概括,到老鴨的筆下,一切都化為具体,連誰指揮,如何化裝,用什么槍打都說到了。這樣寫,就使記實而能有戲效果,所以干脆就走入劇場,不能不高喊一聲:“好!”。二是還善于剪裁,能取重舍輕,常常不乏畫龍點睛之筆。仍以寫拉賓的一篇為例,拉賓是政界大人物,所行或所記應該都是會場上或戰場上的大事,可是這位老鴨也述說了与麗哈戀愛拖延的事,不穿防彈背心以致被刺身死的事,這看似閒筆,卻既可寓褒貶又可增情趣,取得開卷如“漫游奇境記”的效果。三是更想不到,他不是學文的,卻常常顯示有雕龍的巧技。稍有寫作經驗的人都知道,謅文,開頭難,結尾更難。我看了這本書稿的第一篇,講見卡扎菲的,就很欣賞那段結尾,照抄如下:黃昏,我們的總統專机從班加西机場直沖藍天。我平躺在專机惟一的一張沙發床上,想象卡扎菲上校躺在這里的情景,耳邊回蕩著紅袍愷撒的一句名言:“我來了,我看見了,我贏了!”窗外是波濤洶涌的錫爾特灣,遠方,殘陽如血。
  “我來了,我看見了”,等于用畫筆畫出他的性格。后面還有“殘陽如血”,是摻雜一些輕微的惆悵嗎?難說,此之謂余韻不盡。能如此,高手也,應該贊揚。如何措辭呢?想借用胡博士在紅樓里常說的一句話,“北大不愧為大”,能夠養育唐老鴨這樣既能拿像机又能拿筆的。
                       1998年4月1日于元大都北郊

自序

  躺在北京軍區總醫院病房里坐井觀天閒肌難耐。醫生讓我靜養,可每到子夜,所有電台都說完晚安之后,我還在雙目圓睜怒視天花板。我一直擁有大牲口般的健康,低地高原、嚴寒酷暑、戰場疫區刀槍不入、百毒不侵,可現在從外到里都令人憂慮。首先我的右腿受傷后未及時就治,至今周長已比左腿細了兩寸。以后發現,心肺肝膽都与常人不同,當301醫院建議我摘去萎縮的膽囊時我大叫不可,人可以無心不可以無膽。X光、B超,肝膽相照之后我肝火上升,見誰都有气,把身邊能砸的東西都砸了一遍。此時我的白血球僅為2600,不足常人的一半。
  一個月內我撅著屁股在北京醫院、301醫院、北京軍區總醫院連續做了三次骨穿一次活檢之后,顯示的特征為“再生障礙性貧血”,就是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合演的《血疑》中的“不治之症”,醫生怀疑我受過核輻射污染。我不斷變換臥姿,幻想有林妹妹跳出來讓我敲骨吸髓。可面對我這個四處生事的大白胖子,所有人都搖頭說不大可夠,我自己更深信這純屬無稽之談。因為1990年在海拔6860米的布堪·、峰下,西宁高原生物所的醫生為我驗血時,說我的血在68人中足以与出生在沱沱河的藏人恰加媲美。
  那年在可可西里無人區半年的野外生活,我認識了《民報》的記者凌風,在高原寒風掀動的帳篷內,他每天不輟給三歲多的儿子寫信。听他講,他的儿子叫凌晨。從此高原旭日金黃的暖光照進帳篷,我都想起這個名字溫暖可愛的孩子。于是我第三者插足,給他們父子的信畫插圖。吉普車追藏野驢,爬冰塔林,還有千奇百怪的高原生活。我羡慕他和他的儿子。光陰荏苒,到1994年我從中東回國時小凌晨已8歲。
  是輪到他為我寫的文章畫插圖。除天賦之外,小凌晨更多的是善良。每次得知我受傷、生病、失戀或諸多不如意時,都會令他傷心得大哭,并旗幟鮮明地向一切傷害我的人、物開戰。去年我一人駕車環繞美國,他特地從五台山請來護身符讓我帶在身上,保我平安而歸。郭沫若《棠棣之花》里有句台詞:“有了好的母親,才有好的儿女;有了好的儿女,才有好的國家。”凌晨的母親是恢复高考頭一年考進北大中文系的,据說當年同班的凌風慧眼識珠,以“不成功便自沉未名湖”相要挾,才把我這位善良的師姐弄到手。
  母校百年華誕,CCTV兩套人馬找到北京軍區總醫院動員我再次露臉為母校效力。《世界博覽》主編任幼強也動員我把這几年的辛苦整理一番,獻給我們的母校。為母校祝壽,儿子自然盡力。
  可惜我百病纏身,拖著輸液瓶在紙上亂畫,連派克45型鋼筆的鋼杆都被我捏斷過兩根……心灰意懶有如諾曼底之戰后受傷住院的隆美爾。其實還有几篇如《家在開羅》、《貝魯特綠線》、《長長的尼羅河》、《戈蘭高地》、《該不該修阿斯旺水壩》等正在炮制之中。時至今引4月1日,离北大百年華誕“五四”大典僅剩一個月,而我病体孱弱,顯然無力完成學長們布下的作業。
  取名為《我鑽進了金字塔》很合我現在的處境。外人以為我事業如日中天,正勇攀金字塔頂,其實我肉身已處于地層深處。更深夜靜捫心自問,大概是當年在開羅年輕气盛,亂闖金字塔,惹惱了當地頭號大法老,祭起法老符咒,壓得我從此永無出頭之日。特長荒廢,雞飛狗走,事事不順。進而侵浸身体,以至今天愚人節還趴在手術台上,再一次骨穿取活体。一陣毫無警告的劇痛之后,麻藥麻痹了整個后腰,大腦卻清晰如剛擦過的玻璃。回首往事,或許海灣戰爭在伊拉克的半年中,我的确被人輻射過……
                        唐師曾
                        1998年4月1日
                      于北京軍區總醫院骨穿之后
  ------------------
  書路 掃描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