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三卷(6)


   
(二十三)

  十八日凌晨,志摩起身收拾行愛,小曼掀開被子想起來,志摩說:“你別起來了,再睡一會吧。”
  小曼又躺下了。
  志摩把小曼的那個山水長卷放入皮箱“這卷畫,我先帶走,再找几個朋友題些詞。這次,賀先生、蝶野題了,又給它增色不少呢!”他把皮箱關上,想了一想,又打開,拿出兩本灰藍封面、白連史紙的線裝日記冊,“這兩本日記,放你身邊吧,你寂寞時,可以看看。
  看看我倆是在怎樣的一條布滿荊棘的愛之路上走過來的……”
  小曼點點頭。
  “你放心。我到北平的頭一件事就是托人找房子……這次分別,不會很久的。這頭的處理,就交托給你了……”
  小曼又點點頭,眼淚卻涌出來了。
  “唉,這是為什么?”志摩諒訝地丟下手里的東西,走到床邊,捧起小曼的臉吻著,“以前我每次走,你都不流淚,這次馬上就回來接你了,倒流淚了?”
  小曼拿起手帕,堵住嘴,不讓自己哭出聲來。“我……我也不知道……為什么……”
  “不哭,不哭,我的乖乖。你哭,我就不走了!”
  小曼忍住了啜泣。“再吻吻我。”
  志摩左右上下地吻著小曼,還打著趣:“我前几次走你要是都這樣的話,我這大半年來的心緒就會好多呢!”
  “這次……不一樣……”
  “唔,對的,對的,這次不一樣。這次我們就像新婚第一夜……”“不要……說笑話……”
  “一點也不開玩笑,正儿八經的。這次,我們說好了,一起到北平去生活,所以我們的心更貼近了。”
  “摩,你路上當心……”
  “你就像我娘一樣,老是叮囑個沒完,什么走路不要眼朝天啦,吃飯前要洗洗手啦,不能喝冷水啦,好像我是去幼稚園似的。”
  “不要開玩笑嘛……”
  志摩拎起皮箱,走到門口。
  “摩,再來吻吻我。”
  “好的!”小曼緊緊地摟著志摩的脖子。“好啦,太太!火車要誤點啦!”
  他走在樓梯上,小曼又喊他:“志摩!摩!”
  志摩沒有听見。他獨個儿下了樓,打開門,又關上門,踏著晨曦,走了。
  志摩一個人提著皮箱,跨上了由滬去宁的列車車廂。他恨不得馬上就抵達南京,把小曼決定去北平的好消息告訴湘眉和每一個朋友。他的心頭又充滿了陽光和希望。他設想著小曼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健康,養得白胖丰滿,臉色紅潤潤的,跟适之、叔華、一多他們一起切磋詩文,一起游覽觀光;他設想著小曼兩三年后在北平開個人畫展,到時一定請蔡元培先生來剪彩;他設想著自己以后有了安宁的、按部就班的生活,在几年里譯出莎士比亞全集,每年出兩三本集子;他設想著小曼生了一個女孩,聰穎美麗得猶如天仙……但是,不知為什么,臨別時小曼的淚眼和依依難舍的表情卻總是浮現在心頭。他歎了一口气。
  茶房來沖開水,打斷了他的遐思。
  志摩忽然想起達夫。那第二天晚上他還是沒有來。志摩不禁怨艾了。這怨艾是從至深至厚的友誼中生發出來的。他總覺得從
  來沒有得到机會跟達夫好好談談。他們是少年時代的同窗;以浪漫、豁達的气質而言,他倆又很相似;達夫一直以純真的心情理解和摯愛志摩,志摩對他也總是念念不忘……但是,不知怎的,這次未見達夫,志摩格外感到抱憾。
  到了南京,志摩直奔張歆海、韓湘眉夫婦家,張韓不在。他又急急地赶到好友、鐵路局局長何兢武家里。在那里,跟歆海通了個電話,約好晚上九時半再去。六時半,去找杏佛,也不在家。志摩打開墨盒,抽出毛筆,寫了一張便條:才到奉謁,未晤為悵。頃去湘眉處。明早飛北平,慮不獲見。北平頗聞恐慌,急于去看看。杏佛兄安好。志摩。”
  九點半,志摩疲乏地又去湘眉家,他們夫婦有約會還未回來。
  他獨自坐在火爐邊抽煙,喝茶,吃糖果,等著。他又感到了自己的孤獨。這次北去真是孤獨呀。他后悔离家時太性急了,其實到火車站离開車時間還早著呢。為什么不多和小曼溫存一番?以前怨她、惱她缺乏熱情的表示,如今她需要自己的溫情了,而自己偏偏又急著怕赶不上火車!……
  人,也許總免不了孤獨?也許亦正需要孤獨?在孤獨中,人就獲得了冷靜和理智,就能知道自己的謬誤和欠缺,就能懂得和珍視友誼和愛情的价值……然而,孤獨畢竟是可怕的。志摩害怕孤獨,他喜歡有人群、有愛憎、有歡樂与悲苦……
  幸虧,楊杏佛赶到,把志摩從難耐的孤獨中救出來了。
  十點剛過,歆海、湘眉夫婦回來了。
  志摩沖過去,同歆海擁抱著。
  “抱歉,抱歉!志摩,來遲了,累你等候!”
  “我很舒服呢,在這儿烤火,吃糖。杏佛又來了!”
  “你胖了呢。”歆海說,“在上海一個禮拜,就胖成這個樣子了。”
  “你一定在上海做乖孩子,吃飽、睡足,是嗎?”湘眉說。
  “說起來又要挨你的罵了,湘眉,”志摩說,“我這一禮拜平均每晚睡不足五個小時……喂,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小曼答應搬遷到北平去了!這次,我成功了!”
  “真嗎?”湘眉拍起手來,“值得慶賀!”
  張歆海脫去大衣。“志摩,你怎么不寬寬衣服?屋里暖著哩。”
  “我忘了,”志摩說,“怪不得背上汗涔涔的。”說著,他脫下長袍,挂在衣架子上。還沒轉身。卻听見湘眉在笑。
  “你笑什么?”志摩問。
  “你看你這樣子……”湘眉掩著嘴巴笑道。”
  大家都哈哈大笑。
  原來,志摩里面穿著一條又短又小的西裝褲,腰間破著一個窟窿,沒用背帶,卻系著一條布帶。“這……”志摩搔搔頭說:
  “臨走時心急慌忙,順手抓來系褲子的……”大家又大笑起來。
  几個人圍著爐子,喝茶、吃糖、暢談著。
  “志摩,我又要怪你了。你回家才几天,怎么又急如星火地走了!小曼會作何感想?”湘眉說。
  “既然不久就接她去北平了,又豈在乎這朝朝暮暮呢?”
  “話也不能這么說。”湘眉說,“去北平歸去北平,陪她几天是另外一回事……”
  志摩悄聲說,“實不相瞞,徽音明天要在協和禮堂做一個報告,我跟她說好赶去听的。”
  “噢,原來內中另有奧妙!”歆海笑著說。
  “那么,你不准備在南京多住几天羅?”
  “明天一早就走。”
  “仍搭張學良的專机?”
  “不,前天接到他的長途電話,說蔣介石要留他几天,他不能如期回去了。”
  “那么,坐火車?”
  “不。我有中航公司送的一張免費票,可以搭乘運送郵件的濟
  南號飛机。”
  “志摩,”湘眉認真地說,“你別坐飛机了。小曼對我說過,你坐飛机,她總是心惊肉跳……她自己也要求過你的……你這孩子真不听話。”
  “我坐的是不要錢的飛机!坐火車,要自己出錢了。”接著志摩又湊近她,“我喜歡坐飛机。飛在天上,出入云霞,俯視塵寰,其樂無窮!”
  “樂趣,樂趣,唉,飛机實在不安全呵。”
  “不要緊!”
  “司机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
  “這……不清楚。這几天气候晴朗,飛行特別适宜。”
  湘眉還是搖頭。“我總覺得太危險了!”
  “那也不怕!万一那個,也是一种美,一种享受。那真是了不起的死法!在一剎那間,想都來不及想,就得到了至高無上的解脫,那才是充滿了神奇和詩意!”
  “你這老一套又來了!’湘眉喊道,“打嘴!打嘴!”
  不覺已經夜深。杏佛要走,志摩也站起身來說:“一同走吧。”
  湘眉說,“志摩,你何不就睡這里?”
  志摩搖搖頭說:“不,謝謝。兢武家离机場近些。住在這里,万一早上睡過頭,就赶不上飛机了。”
  杏佛走前,志摩隨后。走到門口,志摩轉過頭來,溫柔地吻了湘眉的面頰。
  鼓海、湘眉要送他們到大門口,志摩堅決要主人留步。
  “志摩,一到北平,即刻來信,免得我們挂心!”
  “不出這星期就給你們寫信!”
  “一定!”
  汽車門關,喇叭聲響,去了。
   
(二十四)

  十九日晨,志摩一覺睡醒,已七點多了。
  他手忙腳亂地漱洗完畢,提著箱子就赶往机場。
  一架司汀遜式的三百五十匹馬力的小飛机停在跑道的一端,机身銀光閃閃,就像一只燕子。一些工人正在往机上搬運郵包。
  志摩出示机票,一位相熟的机場職員把他領到机旁,介紹給正机師王貫一:“這位是北大教授徐志摩先生。”
  王貴一身材魁梧,面色黝黑,他脫下手套,熱情地与志摩握手。
  “久仰,徐先生!我是您的忠實讀者。不久前剛買了一本《猛虎集》。”
  “是嗎!”志摩欣喜地說,“書在身上嗎?我給你題几句話,作個留念。”
  “書沒帶來,”王貫一說,“下次我登門來向先生求教……”
  這時,從飛机駕駛艙里走下一個人,王貫一對志摩說:“他是副机師梁壁堂。今天我們兩個飛。”他又對梁壁堂說:“這位是北大教授、著名詩人徐志摩先生。他搭我們的飛机去北平。”
  梁壁堂向徐志摩鞠了一躬,志摩緊緊地握住他的手。“今天勞駕你們二位了。”
  “徐先生別客气。”梁壁堂又對王貫一說,“老王,我又仔細檢查了一遍。一切正常。”
  “好的。”王貫一滿臉笑容,對志摩說,“徐先生請上机吧。”
  八時整,引擎轟鳴,螺槳飛旋,飛机平穩地沿著跑道升向藍天。
  志摩靠著窗口,俯瞰漸漸后退、下沉、變小的原野和屋宇,心里想著:“別了,兢武、杏佛、歆海、湘眉!”
  十時十分,飛机降落在徐州机場,志摩下机散步。
  他突然感到頭痛。
  頭里好像有几万根針在鑽刺,兩邊太陽穴突突地跳,眼也有些發花了。也許是連日來奔波勞累,加上睡眠不足,抽煙太多引起的。胃里食物在翻騰著,有一种要嘔吐的感覺。他情緒凌亂了,精神萎頓了,一點力气也沒有了。
  他渴望回家。小曼的淚眼又浮現在他面前。他想回到家里,有小曼的身影、笑容、聲音的家里去,回到有安樂椅、熱茶、書報的家里,回到可以安頓自己疲累的身子和煩扰的心的家里。
  他走到候机体息室里,拿出紙筆,寫信給小曼。
  小曼:我現在徐州机場,飛机在加油、裝物。我頭痛得厲
  害,不想再飛了。我渴望回家,回到你的身邊,喝一杯熱茶,枕
  著你的臂安安穩穩地睡一大覺。
  有針在腦子里的摩
  他將信投入了郵筒,走出机場大廳。
  寒風吹亂了他的頭發,他將大衣領子翻起。
  天,明亮亮的一大片,藍空白云交融在一起,淡淡的,明淨的,;柔和的。濟南號飛机停在机坪,机身和雙翼泛著銀光,耀眼,可愛。它已經休息好了,恢复了精力,正集聚著力量,隨時准備振奮雙翅,直沖云霄。
  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搖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絕云气,負青天……來個逍遙大游,這對永遠只能用沉重的雙腳在粘滿塵埃的不平之地上行走的人,是多么美的境界,多么大的魅力。不知什么時候起,志摩的頭已不疼了。只感到兩腋生痒,似乎在長著翅膀,只要臂一張,腳一蹬,就可以像大鵬似地在天宇間邀游了。
  “徐先生,油已加好,郵件也裝上了,請上机吧。”王貫一對志摩招招手,喊道。
  “好!”志摩欣然答應。看了看手表:十時二十分。——他已經忘掉寄出的信,忘掉想回家的念頭了。
  飛机重又在云層里穿來穿去。
  山川城廓變小了,像放在桌上的模型;志摩從机窗上向下望,依稀覺得自己像是來到特立浦特的格列佛了。
  飛机向北飛行,進入山東境內。只見山巒逶迆起伏,云霧繚繞飄浮,景色奇偉多了。
  從南京起飛,王貫一邊開飛机邊与志摩談文學,感到不方便;在徐州起飛時,他索性讓梁壁堂駕駛,自己坐到志摩前面的座位上。“徐先生,我在雜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說你主張寫文章廢除標點,這是什么意思?”他倒過身子,把頭朝向志摩,問道。
  “這是一個誤會,”志摩將身子往前湊湊,“英國有個大作家叫喬伊斯,寫了一部長篇小說《尤利西斯》,最后一百頁,不分章節,不加標點符號,有著獨特的表現力。我在自己寫的一首詩的前言里對這一點贊美了几句,人們就据認為我主張廢除標點……”
  “噢,原來是這么回事。”王貫一點點頭。“徐先生,我還要請教個問題。”
  “請說!”
  “我看現在詩人寫的新詩,有押韻的,有不押韻的,有四行一段的,有兩行一段的,也有不分段連著寫的,也有學外國十四行詩……新詩究竟有沒有格律?需要不需要格律?”
  “唔,你對詩也很精呢!”志摩感到很意外。
  “談不上精,只是喜歡讀罷了。”
  “……這個問題,照我看,以自由抒發為好。不是有人把新詩稱為自由詩嗎?說到底,形式終究不是主要的,它是由內容來選擇和決定的。直到現在,新詩從來沒有形成過一個統一的格律。需要不需要我不敢斷言,但我可以肯定,統一的格律是難以形成的……”志摩突然停口,臉貼著窗玻璃。
  飛机逼近一座山蜂,“貫一,”志摩指著這山,“這座形狀奇美的
  山叫什么名字?”
  王貫一朝窗外看了看。“這是開山,當地人叫它白馬山,离濟南城二十五里,附近有個党家庄車站。”
  “能否讓飛机到蜂頂上面繞几圈?”志摩忽發异想,要看看云霧里的頂峰。
  “可以。”王貴一爽快地答應。
  “今年六月,我在中山公園跟楊振聲先生說好了,等我飛臨濟南上空時,向下面招招手……楊振聲先生你知道嗎?”
  “知道。他是文學家,青島大學的校長。”
  “是的。”
  “老梁,你將飛机開到白馬山頂上去繞几圈,讓徐先生看看下面的景色。”
  梁壁堂遲疑了一會。“好吧。”
  飛机向開山飛去,飛去。
  剛到山前,忽然一陣大風吹來一大片云霧,雹子大的雨點猛然扑向飛机,机身劇烈地顛簸起來。梁壁堂連忙減速。
  霧愈來愈濃,團團裹住机身,霎時間,前后上下已經不能分辨了。
  “升高!”王貴一大喊一聲,飛快地站起身扑向駕駛座。梁壁堂一時手足無措,王貫一伸手將操縱杆向上一抬,飛机升起,再升起;估計已超出山頂,王貫一又停止升高,向前飛去——’
  飛机頭与開山山頂触摸,机身著火!
  三尺。离山頂只有三尺!只有三尺!
  死神猙獰地笑著,張開黑袍,伸出瘦骨棱棱的手臂,向志摩握去——慢,難道我們的詩人就這樣淬不及防地永遠离去了嗎?讓我們運用天上人間的全部意志和想象的力量擋住死神的手,讓詩人對他自己的一生和心愛的人世間作最后一次的留戀、顧盼讓詩人回到故鄉再去那喧鬧的市集走走,再去幽靜的梅壇坐坐,再去東山看看寶塔頂上的兀鷹……
  讓詩人再去向康橋告別一次吧,將他瘦長的影子永遠留在瘦長的康河里,將他的聲音像輕紗一般永遠挂在果實累累的枝抄上
  讓詩人再去列宁、契河夫、克魯泡特金、曼殊斐儿墓前獻上鮮花;再去握一握羅素、威爾士、狄更生、傅萊義、康拉德、泰戈爾、恩厚之的手吧,因為轉瞬之間他們就要用他們發抖的手做花圈,寫悼詞……”
  讓詩人再像旋風一樣地沖進友人家里,拍一拍這個的腦袋,撓一撓那人的胳肢窩,親一親他們的孩子,扮一個鬼臉、學一聲貓叫,惹得大家哈哈大笑;用他的活力、逗樂赶走別人心上的陰霾,驅散因見解不同而帶來的僵持、緘默,給大家增添親近感和信心吧,因為須臾之間他們就要齊聲哀哀哭泣……
  讓詩人再回到父親身邊去,重獲老人的愛和原諒,讓詩人再向幼儀作一次忏悔;讓詩人再抱一抱阿歡——這是個很少得到父愛的可怜孩子——帶他出去玩耍一次;因為一霎時間他們的心就要被撕裂,人生的莫大哀傷就要吞噬他們的余生……
  讓詩人今晚務必赶到協和小禮堂去听徽音的報告,不使她失望吧,因為他這輩子從沒有對她失過約,叫她失望過;讓詩人再回到小曼身邊去,開始他們的新生活,哪怕一天也好……讓詩人走完他的人生之路吧。
  一團火云,燃燒著,翻滾著,向下墜落,迸射成一陣火雨,照亮了霧蒙、混飩飩的天地……
  十一點三十五分,三具遺骸,以及志摩的皮箱、皮箱中那幅小曼的山水長卷,靜靜地躺在山腳下的碎石亂草叢中……
  徐志摩三十六歲。王貫一三十六歲。梁壁堂三十六歲。悲劇性的巧合,梅特林克式的神秘。
   
(二十五)

  青島大學校長辦公室。
  楊振聲、梁實秋、聞一多、趙大作、沈從文坐著,誰也不說話。
  空气沉重得像彌漫著水銀的微粒。他們一個個都像化石,臉上的表情是固定的。
  桌上放著兩份電報。
  山東省教育廳長何仙槎發來的:“志摩乘飛机在開山失事,速示其滬寓地址。”
  北平的急電:“志摩乘飛机于濟南時遇難。奚若、龍蓀、思成等擬乘車于二十二日早可到濟南,于齊魯大學朱經農先生處會齊。”
  突如其來的噩耗,過于意外的打擊,深痛的哀傷,過劇的刺激,使人僵硬,使人喪失反應,使人麻痹。
  誰能相信,誰能接受,誰有承認,那生龍活虎的、那一團天真的、那發熱發光的、那可愛可親的、那帶給世界生气和色彩的、那頑皮幼稚的、那操勞過度的、那曾經瀕于絕望而又始終在奮發尋索的、那助人為樂的、那熱誠善良的、那被人愛也招人嫉的志摩,會就此离開大家,离開親人,离開世界,就此長眠、沉默,就此歸于永恒?
  這不是真的。
  這是真的。
  誰能相信,誰能接受,誰肯承認,那么悲摻的、可怖的、殘酷的不幸,會降臨到年僅三十六歲的志摩頭上?
  這不是真的。
  這是真的。
  誰能奢望,誰能企及,誰能類同,在大雨濃霧中,在一團火海中,轟然一聲,便解脫,便物化,便升飛,便投向永恒的怀抱?
  一多拿出一只海泡石煙斗,裝上煙絲,點著火。煙霧升起。
  “沒有了徐志摩,聞一多孤獨了。”他沉緩地說了一句。
  一多的話,使大家僵硬、麻痹的思緒活動了。
  梁實秋眼前始終浮現著一張印有蘭竹的精美請柬,上面寫著“大取登胡同一號梁實秋先生”——這是志摩、小曼訂婚禮的請柬……他清楚地記得那天志摩給來賓朗誦一首詩的情景……
  楊振聲回到了六月的北平中山公園。后池子邊上。沒有月亮,星斗成天;在枝葉蓊翳的老柏樹下,對面是古城下一行行的路燈……談呀談,不盡的話題,不盡的談興……忽然,傳來一陣樂聲。
  “听!那是故宮里傳出來的鬼樂……”志摩說。……“你從上海回去,到青島來見我們,我們陪你逛嶗山……”振聲說。
  “飛机過濟南,我在天空望你們。你們等著,看我在天空向你們招手……”志摩說。
  最后,沈從文站起來——他一句話也沒有說過——“今晚我搭車去濟南。我隨時向你們報告情況。”
  濟南。
  張奚若、金岳霖、梁思成從北平來了。
  張慰慈、郭有守從南京來了。
  張嘉鑄領著一身孝服的阿歡從上海來了。
  沈從文從青島來了。
  大家匯集在齊魯大學校長朱經農處。
  志摩的遺体,已由濟南中國銀行受徐家親屬張公權委托料理志摩后事的陳先生負責,從遇難處運到濟南,裝鹼以后,暫停城中一個小廟里。
  天下著雨,起先靡靡細密,漸落漸大,到達小廟時,附近地面已全是泥漿。大家沒有撐傘,一行人默默地在雨下泥漿中一步一步走向小廟。
  志摩已換上從濟南買到的一套上等壽衣:青緞瓜皮小帽,淺藍綢抱,外罩黑紗馬褂,腳上一雙粉底黑色云頭如意壽字鞋。

  志摩,一代詩魂,穿了這么一身与他性情愛好全然不相稱的衣冠,靜靜地躺在當貨棧用的房中的大大小小的陶土器罐中間。遺容無痛苦狀,雙目垂閉,形同酣眠,安詳、恬靜;仿佛剛剛寫完一首長詩,擺脫了創作的苦痛、歡樂、激奮,放下紙筆,小想片刻,隨時會睜開眼,笑著對大家說:“咦,你們怎么都來了?我做了一個飛翔的夢,現在醒了。”
  阿歡一見父親,號啕大哭,飛扑上去,舅舅一把抱住他,緊緊地摟住。朋友們無不垂淚掩泣。
  志摩,屬于大家的志摩,就這樣,帶著他的歡笑、熱忱、坦白、無私的友情,永遠地去了。
  梁思成將一只用碧綠的鐵樹葉作主体,附上一些白花的希腊雕刻式的花圈輕輕地放在志摩遺体前。這是徽音和他通宵拭淚做成的。
  當晚十點,張慰慈攜同阿歡扶樞南下。
  棺木運到上海万國殯儀館,有人提出重鹼,張幼儀竭力反對,遺体未被惊動。隨后,設奠于上海靜安寺,上海文藝界聚全哀悼。
  十二月六日中午,北平舉行追悼會,會場設在馬神廟北京大學二院大禮堂;會堂由林徽音親手布置。鮮花叢下,玻璃盒內放著梁思成從開山腳下拾撿回來的一塊殘机木條。到會二百余人,丁文江主持,胡适報告史跡,丁再致答辭。
  翌年初春,志摩靈柩歸葬故土東山万五窩。墳墓是用厚實石塊鑲成的一只巨大石礅。碑石暫闕,等凌叔華手書碑文。
  申如先生,老淚縱橫;小曼撫棺哀慟,昏絕數次;幼儀和阿歡,母子相抱而泣。祭壇設在西山腰梅壇。全國名士,一時云集;花圈和挽聯把一座蒼翠的西山染白了。
  悼辭挽聯凝結著親人、朋友的哀念和痛惜,化成了一聲聲呼喚,被天風吹上云際。志摩呵,你可听到嗎?
  考史詩所載,沈湘捉月,文人橫死,各有傷心;爾本超然,豈期邂逅罡風,亦遭慘劫!
  自襁褓以來,求學從師,夫婦保持,最怜獨子;母今逝矣,忍使凄涼老父,重賦招魂?

  ——徐申如挽

  多少前塵成噩夢,五載哀歡,匆匆永訣,天道复奚論,欲死未能因母老;
  万千別恨向誰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間應不久,遺文編就答君心。

  ——陸小曼挽

  万里快鵬飛,獨憾翳云遂失路,
  一朝惊鶴化,我怜弱息去招魂。

  ——張幼儀挽

  一周星兩喪詩人,蘇之南湖,浙之東海;八閱月重揮悲淚,昔哭老姊,今哭賢甥。

  ——沈佐辰挽

  兩卷新詩,廿年舊友,相連同時天涯,只為佳人難再得;
  一聲何滿,几點齊煙,化鶴重歸華表,應愁高處不胜寒。

  ——郁達夫挽

  歸神于九霄之間,直看噫籟成詩,更憶招花微笑貌;
  北來無三日不見,已諾為余編劇,誰怜推枕失聲時。

  ——梅蘭芳挽

  粉碎向虛空,昆山真煉成并盡,
  文章憎命達,云鵬應悔不高飛。

  ——葉恭綽換

  器利國滋昏,事同無定河邊,蝦种橫行,壯志奈何齊粉化;
  文章交有道,憶到南皮宴上,龍頭先去,新詩至竟結緣難。

  ——章士到換

  歎君風度比行云,來也飄飄,去也飄飄;
  嗟我衷歌吊詩魂,民何凄凄,雨何凄凄。

  ——李惟建、黃廬隱挽

  中國詩人獨數君,一飛竟報喪斯文。冰霜哀樂都成夢,文采風流最不群。猛虎集成傳絕筆,開山頂上作天墳。年來家國無窮感,野哭哀鴻未忍聞。

  ——張孝若挽

  天縱奇才死亦奇,云車風馬想威儀。卅年哀樂春婆夢,留与人間一卷詩。白門衰柳鎮斜煙,黑水寒墓動九邊,料得神州無死所,故飛吟蛻入寥天。新月娟娟筆一枝,是清非薄不凡姿。光華十里聯秋駕,哭到交情意已私。

  ——黃炎培挽

  招魂    孫大雨
  你去了,你去了,志摩,
  一天的濃霧
  掩護著你向那邊,
  月明和星子中間,
  一去不再來的莽莽長途。
  沒有,沒有去?我見你
  在風前水里
  披著淡淡的朝陽,
  跨著浮云底車輛,
  悠然地顯現又悠然地隱避。
  快回來。百万顆燦爛
  點著那深藍;
  那去處闊得可怕,
  那儿的冷風太大,
  一片沈死的靜默你過得慣?

  《新月》、《詩刊》、《現代》、《小說月報》都出了志摩紀念專號,一篇篇悼文沫詞回憶著、描敘著、哀念著。他,人与詩,再一次如在開山前化作飛天的光雨,遍洒人間,每一點光亮又宛如一雙腳,在相知的、不相識的人們心間踏出一條條彎曲的小路……

  余音

  他在為你消瘦,那一流澗水,
  在無能的盼望,盼望你飛回。
  小曼就是那一流消瘦的澗水,在寂寞里流淌了三十多年。她像一個嗇的人默默地守抱住自己的回憶,任它滄桑代謝,未減心頭舊影的一點光澤。
  手頭常是一冊打開的希腊神話圖集。伊卡羅斯飛向太陽。太陽噴發出燦爛的金色的光芒。在灼熱的光照下,他兩腋下用蜡和羽毛粘成的翅膀熔化了,斷折了,他跌進了蔚藍色的愛琴海。年輕的美麗的臉龐上神情是那樣的悲哀,不是為了生命的滅亡,而是為了那沒有成功的追求。
  志摩在隕落的一剎那,臉上也有著這樣的悲哀吧?
  "為什么不留住他?"
  "為什么不和他同去北平?"
  悔恨、遺憾像影子一樣伴她度過漫長的歲月,直到一九六五年在上海華東醫院病榻上彌留的時刻;她才釋然:“我要到摩那里去了。"
  她看見了,看見志摩一襲青衫,游游洒如神,站在病榻前,輕輕念著她一九三三年清明回硤石為志摩掃墓吟成的七絕:
  腸斷人琴感末消,此心久已寄云嶠;
  年來更識荒寒味,寫到湖山總寂寥。
  然后,他向小曼點了點頭,走出門外。
  "摩,慢走,等等,我來了,我來了……"
  她閉上了眼,四月三日。

  ------------------
  圖書在線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