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戰國中期,春天的一個早晨。 太陽從蒙澤灰茫茫的水面上悄悄露出了蒼白的臉龐。起初,它的形狀如士兵們隨身攜帶的彎弓,只沒有搭上那鋒利的箭鏃。彎弓慢慢地從水平線上浮起,漸漸變成了一個大大的圓球,顏色由蒼白轉為通紅。片片朝霞,簇擁在它的周圍,似乎在為這位羞于來到人世的姑娘抹去頰上的紅暈。突然,她完全跳出了水面,乘著早晨的微風,慢悠悠地向上飛去,向南飛去。 永遠不知憂愁的小鳥們,在熟睡了一個夜晚之后,又開始了嘰嘰喳喳的鳴叫。它們扑騰扑騰地拍打几下自己的翅膀,准備离開樹林,去尋找可以充饑的食物。野雞們也出動了,它們在水邊自由自在地散步,忽而啄一口草叢中隨處可見的草籽或小虫,忽而飲一口蒙澤那清涼的水。 小草已經長到一寸多高了,而知名的不知名的各种樹木也發出了嫩綠的幼芽。蒙澤周圍,一片盈綠。大自然在冬眠了數月之后,又生發出無限春意。 在蒙澤的東邊,有一座小山名叫蒙山,從山上到山下的村落,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道沿湖而過。太陽差不多有一竿高了,一位穿著粗褐外衣的青年走出山下的村庄,往山上赶來。這位青年,腦袋顯得比常人大,鼻子微微上翹,而且有些駝背,看起來其貌不揚,甚至可以說丑。可是他的一雙眼睛卻如蒙澤的水那樣清澈、深邃、明亮。透過這雙眼睛,我們也可以看到青年的心地,就象倒映在蒙澤中的藍天一樣廣闊,云朵一樣洁白,飛鳥一樣輕靈。 青年一邊赶路,一邊貪婪地欣賞著早晨的風景。 太陽將它的光芒洒向大地,蒙澤周圍的霧气逐漸散去。路邊的野草盡情享受著溫暖的陽光,在微風中擺動。青年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鮮的空气,自言自語地說:“春气萌動,万物复蘇,真妙不可言!” “咕咚!咕咚!”水面上一陣響動。 青年循聲望去,從清澈見底的湖水中可以看見一群魚儿游了過來。它們你追我赶,嬉戲玩耍,時而躍出水面,好奇地張望一下湖水外面的世界,將平靜的湖面掀起一朵朵小小的浪花。 “魚儿,魚儿,你們是多么快樂啊!” 青年這么說著,情不自禁地蹲在水邊,隨手采了一朵野花,想逗著魚儿玩耍。可是,魚群一听見人的聲音,晃動著尾巴,很快潛入水的深處去了。水面上又是一片寂靜。 青年呆呆地等了一會,魚群再也沒有出現。他悻悻地离開湖邊,又踏上了通往對面山上的小路。他真想變成一條小魚,整天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玩。而現在,他還要去上學,去讀那些滿紙仁義禮智的圣人之書。人為什么要讀那么多書呢?而且非讀這些充滿了虛偽說教的詩書禮樂經典不可呢?那些所謂的士,确實是滿腹經綸,開口孔丘墨翟,閉口堯舜文武,可是他們當了官以后,哪個不是与那些昏庸殘暴的國君們同流合污呢?仁義禮智對廣大的百姓沒有一點好處,完全是無恥的士們巴結權貴的手段。 青年的雙眉逐漸攢了起來,心頭涌上一股憤怒的激情。他將手中的野花狠狠地摔在路邊的草叢中,大踏步向山上走來。 在蒙山的半腰,有一座院落,院子里有几間瓦房,這是村子里一位博學多聞的章老先生開辦的一所私學。自從孔丘開創私人辦學的風气以來,各諸侯國都有人辦了些規模不同的學校。章老先生的這所私學是宋國比較有名的一所學校,它為宋國培養了許多知書達禮的人才,好多畢業于這所學校的士已經在宋國當了官,有的還在國外當了官。在這樣一個戰火連天、民不聊生的時代,求學當官是最好的出路。因此,很多家長都將子弟送到章老先生的門下,希望將來撈個一官半職。 學校里傳出了朗朗的讀書聲。青年听見這些聲音,腦袋就嗡嗡作響。他從十五歲就進入這所學校,至今已經五年了。章老先生教的書,他大多能倒背如流,但是,章老先生講的那些意思,他越來越覺得風馬牛而不相及。他每每提出疑問,但是章老先生總回答說,自孔子以來,學者都是這么解釋的;要怀疑這些解釋,就是怀疑孔子,怀疑孔子,就是怀疑圣人,而怀疑圣人是大逆不道的。 青年推開門,走進教室。讀書聲戛然而止。章老先生緩睜開他那似睡非睡的眼睛,瞪著走進門的青年,厲聲道: “庄周!你今天又遲到了!” “是的,先生。”這位被稱作庄周的青年回答了一聲,同時向先生鞠了一躬,抬腳向自己的座位走去。 “慢!”章老先生叫道:“庄周,你遲到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而且前天下午還逃學。象你這樣吊儿浪蕩的樣子,怎樣去做王者的臣子呢?老實說,你是不是又跑到湖邊玩儿去了?” “是的。”庄周回答說。 “嘻……”學生們嘰嘰咕咕地笑了起來。 “都二十歲了,已經舉行過冠禮的人了,應該成為一個有禮有節、堂堂正正的男子漢。而你,整天迷醉于湖邊,与魚呀、鳥呀玩耍,象個童子似的。庄周,你什么時候才能長成一個大人?”章老先生問道。 庄周說:“先生,你想讓我說真話嗎?” 章老先生說:“當然讓你說真話。” 庄周說:“既然先生讓我說真話,我就索性當著師兄師弟們的面說一說我的看法。我認為人還是永遠不要長大的好。” “先生,這种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從席地而坐的學生里站起一位年歲跟庄周差不多的少年,大聲嚷道。 章老先生說:“惠施,發言必須經過先生的允許,我已向你警告過多次了。不過,我平時總是告誡你們除了讀書習禮之外,還要鍛煉自己辯論的才能,因為當今天下,辯論已成為一种普遍的風气,甚至成為一位士能否胜任一國內政外交的重要的衡量標准。庄周的說法固然是偏离圣人遺說的,惠施,你認為他的說法是錯誤的,那錯在什么地方呢?你不妨將自己的看法說出來,同時要駁倒庄周的邪說,這也算是你們鍛煉言談辯說的一個机會吧!” 名叫惠施的少年接著說:“人怎么能不長大呢?人既然吃了五谷,就要長大,不長大就成了怪物了。而且,如果天下的人都永遠是童子,那由誰來种地,由誰來織布呢?天下的人類不都餓死凍死了嗎?” 庄周回答說:“儿童是人的黃金時代。他們的心地就象湖水那樣清亮,沒有雜質的污染。他們沒有任何憂慮,生活得那樣自由自在。他們不懂得什么叫道德,但是具備高尚的道德。他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餓了就要吃,困了就要睡覺。他們的一切行為都是按照自然的本性而來。等到長大了,父母与先生教給他們仁義禮智,他們的行動就受到各种各樣的束縛。他們首先是為父母而活著,然后是為了國君而活著,然后是為了社會上各种各樣的條條框框而活著。他們學會了巴結權勢,學會了爾虞我詐。他們學會了一切,同時,也失掉了童心、失掉了自我。他們整天忙忙碌碌地應酬著周圍的人与事,沒有一點閒暇去想一想:這一切,是為了什么?如果說人的長大就意味著失掉儿童時代的純真与幸福,我認為人還是不要長大的好。” 惠施說:“庄周,你的這些高論說起來當然動听,但是,這完全是無用的幼稚之見。誠然,當今天下,人与人之間缺少溫暖的愛,國与國之間缺乏真誠的信任。圣人所說的仁義禮智在這個時代大多數人們的心目中已經不是高尚的品質,而成為撈取名聲的誘餌。但是,我們的任務在于投身到天下之中去,改造這個天下,創造一個充滿愛的美好世界。而不是象你所說的那樣,幻想自己永遠作為一個童子,逃避這個世界。” 庄周說:“惠施,你的這种抱負固然遠大,但是,在這樣一個諸侯紛爭,兵連禍結的動亂時代,要保住個人的生命安全已經十分困難,還談什么改造天下!當然,永遠當一個儿童是不可能的,我只不過是從內心呼喚一种具備童心的人類天性。人不要一長大就變得那么庸俗,那么無恥。永遠保持儿童時代的天真,人与人之間才能充滿愛……” “好了,好了,”章老先生打斷庄周的話:“你們二位的發言到此為止。曹商,我一向是很器重你的。你今天也談談自己的看法,庄周与惠施的觀點哪個對,哪個錯?” 曹商一听章老先生叫他的名字,馬上恭敬地站了起來,并微笑著盯住章老先生,好象要從那布滿皺紋的臉上尋找到什么信息。剛才二人一往一來辯論的時候,他就在心里暗暗地嘲笑著庄周的幼稚与惠施的迂腐。現在輪著他說話了。這位一向以章老先生第一大弟子自居的曹商,平素就看不慣庄周的隨便与惠施的急躁。但是,庄周与惠施是十分聰明的學生,他們對先生教給的書很快就能記誦,而且思想十分敏銳,口才也是所有同門學子中最好的。在平時的辯論中,曹商總是輸給他們。“真是老天有眼,今天可是我報一箭之仇的時候了”,這么一想,曹商不由高興起來,他清了清嗓子,謙虛地看了看章老先生,又得意地掃了一眼其它學生,然后幸災樂禍地瞪了一下庄周,最后眼光又回到章老先生臉上: “先生,我認為他們倆人的說法都是錯誤的。” “嗯。” “庄周的說法是不攻自破的。他這么說,是為自己不守禮法的行為辯護。這是一种徹頭徹尾的懶漢思想。一個人不想扎扎實實地去讀圣賢之書,不想任勞任怨地為國君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們當然幻想自己永遠當一個無所事事的童子。這是違背圣人遺訓的异端邪說,如果讓國君听見了——” 說到這里,曹商停頓了一下,瞥了庄周一眼,繼續說: “你的前途可就會受到影響。至于惠施的觀點,表面上看起來挺有道理的,但是,也不符合圣人的學說。我們要治理一個國家,首先要從‘仁’字開始,所謂仁就是‘親親’,首先要愛自己的父親,才去愛別人的父親,而惠子卻大講特講無差等的天下之愛,這不是墨子所講的‘兼愛’是什么?” “好!好!曹商,你沒有辜負我的一片厚望。繼續深造,將來肯定能成為侯王之佐。弟子們,你們應該以曹商為榜樣,仔細研讀圣人的經典,尤其是孔夫子的言論,而不能象庄周与惠施那樣整天胡思亂想,怀疑圣教。好吧,時間不早了,今天的授課就到此為止。曹商留一下,別人可以回家了。” 一走出學校的門,庄周就對惠施說: “曹商也真夠無恥的!你看看他那副嘴臉,再听听他說的那一套大道理,真讓人惡心之极。”說著,飛起一腳,將路中間的一塊小石踢到山坡下的草叢中去了。 “小心自己的腳吧,我的庄周先生。不過,你也真夠可以的。遲到不說,還發了一通高論,惹得我倆都受了一肚子气。先生又將曹商留下,不知開什么小灶去了。我倆鷸蚌相爭,倒給曹商那小子占了便宜。” “算了,不提他了。惠施,陪我到濠水那邊游玩一會儿去吧!” “真是本性難改。一早上沒玩夠,還要去濠水那邊,我可沒那么大勁頭跑十多里路陪你去游。” “好哥哥,就算我求你。” “好吧,怎么感謝我?” “請你吃泥燒喜鵲蛋!” “哈哈!好小子,真有你的!”惠施的興頭上來了。 “怎么樣,難道不相信我的手藝?上一次烤麻雀的美味還沒有忘記吧?” 兩人會心地相視而笑,一起往山下赶來。 濠水是自南向北流入蒙澤的一條小河,從學校到那邊去,要經過几個村庄。庄周与惠施沿著寬敞的黃土官道,一邊赶路,一邊觀看著路邊荒蕪的土地,破敗的村庄。由于各國之間戰爭頻繁,再加上執政者一味追求豪奢的生活,農民們有的被抽去當兵,有的被征去服役,村子里剩下的大多是老人、婦女、儿童,几乎沒有壯丁了。春天本是忙碌的季節,大家都下地耕种,熙熙攘攘,熱鬧非凡。而現在,田野里卻冷冷清清,偶爾可見几位年邁体弱的老者,用鴡頭挖那干癟的土地。 一位瘦骨伶仃的小姑娘,提著一個瓦罐,搖搖晃晃走過來。 “小妹妹,你到哪儿去?怎么一個人,不怕大灰狼把你叼去嗎?”庄周停下問道。 “我才不怕大灰狼哩!我經常一個人給爺爺送飯哩。” “哦,小妹妹還挺勇敢的!我看看,給爺爺送什么好吃的。”說著,庄周掀開蓋子,里面盛的是米粥,上面漂著几片野菜。 “父親三年前到很遠很遠的地方打仗去了,不知什么時候才能回來。爺爺老了,干活不行了,我們家的地大多數都長滿了野草。家里好久沒米下鍋了,這些米還是借來的。”小姑娘說。 庄周抬起頭來,看著小姑娘又瘦又黃的臉頰,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小姑娘又說:“看打扮,二位哥哥是蒙山學校里的學生吧!” 惠施回答說:“是的。我叫惠施,他叫庄周。小妹妹,赶緊去送飯吧,爺爺等著哩,別讓飯涼了。” 小姑娘說:“你們讀書人才好,將來當了官,不用去种地,更不用當兵打仗。二位哥哥誰做了大官,能不能讓我父親回來,不要再去打仗了,我好想他。” 惠施說:“我答應你,小妹妹。我如果做了大官,肯定讓你父親回家,再也不去打仗了。” “你真好!好哥哥,我給你行禮了,”小姑娘說著給惠施行了一個屈膝禮,“我去了,不要忘了我的話。” 她提起小瓦罐,向路邊的田野里去了。一邊走,一邊不斷地回頭向惠施与庄周招手。 庄周目送小姑娘瘦弱的身影遠去,眉頭漸漸地擰了起來。 他似乎在自言自語: “此圣人治天下之罪也。” 惠施催促道:“別發呆了,赶緊走吧,我的肚子已經咕咕叫了,你的泥燒喜鵲蛋還讓不讓我吃了?” “民有常性:織而衣,耕而食。今民之常性已失,天下安將不亂!”庄周只顧自言自語。 “什么?你讓我‘耕而食’?好!你這個騙子,讓你的泥燒喜鵲蛋見鬼去吧!”惠施一把抓住庄周的手,然后猛地一摔,扭頭就回。 庄周恍然若醒,赶緊拖住惠施的衣袖,分辯道:“不不不。我因剛才小姑娘的一席話想了很多很多。民眾們本來過著男耕女織的平靜的日子,而那些圣人卻打著仁義禮智的幌子來治理他們,結果害得百姓們有田不能种,有家無法回。惠施,你說,這罪過的根源不是圣人是誰呢?” 惠施轉過身來,說:“你這個呆子。你空發這套議論也無法將小姑娘瓦罐中的野菜變成噴香的豬肉,更無法停止諸侯國之間的戰爭而讓小姑娘的父親回到家中。這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只要一大批具有高尚品質的士逐漸掌握了各國的政權,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走吧,我的呆子先生。”一邊說,一邊拉著庄周往前赶路。 庄周与惠施一邊走,一邊談論著剛才的事。庄周堅持說如果沒有圣人,沒有國君,天下就會大治;而惠施則認為如果沒有圣人,沒有國君,天下將更加混亂。正在爭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忽見迎面吵吵嚷嚷來了一群人,這才打住了他們的話題。 一隊身著盔甲,手持長戟的士兵,押著一個罪犯走了過來。 “快走!快走!”為首的士兵一邊吆喝,一邊用皮鞭抽打著罪犯。罪犯的衣服已被抽得破爛不堪了,他的身上到處流著血,衣服碎片与血肉粘在一起,斑斑點點,慘不忍睹。但是,罪犯的眼睛里卻露出一股桀驁不馴的光芒。他不時地回頭瞪那些張牙舞爪的士兵,拖著沉重的步子,緩緩地走著。 庄周走上前去,揖首問士兵道:“請問,這個人犯了什么罪,你們為什么要打他?” “盜賊!”為首的士兵傲慢地吐出兩個字,又揚起皮鞭向罪犯抽去。 “且慢!”庄周一個箭步躥上前去,一把抓住為首士兵的手腕,那摔在空中的鞭子差點落在庄周的肩上:“他也是一個人,你們不要再打他了!” “什么?”為首的士兵扭過頭來,將庄周從頭到腳瞪了一遍:“你想造反是不是?” 庄周松開他的手,然后說:“非也,我只想知道這個盜賊究竟偷了什么東西?” 為首的士兵說:“他偷竊了官家府庫里的一鉤之金。” 庄周說:“他為什么偷竊?” 為首的士兵火了:“臭書生,讓開路!這不是你管的事情!” 庄周說:“這當然不是我所能管得了的事情,我只不過問問,他為什么要偷竊?” 在一旁看著的惠施走過來,向那位為首的士兵揖首道:“大人,我的這位朋友一向好奇,愛管閒事,您別与他一般計較。”說著,拉起庄周就要走。 庄周掙開惠施的手,來到那位罪犯面前,說: “你的父母從小沒有給你教過仁義禮智嗎?你不知道國君制訂的那些刑法嗎?你不知道盜竊是所有罪行中最嚴重的嗎?象你這樣身強力壯的男子漢干什么不能掙口飯吃呢?為什么非要去盜竊而弄到這樣的下場呢?” 罪犯看著庄周,他那桀驁不馴的目光變得柔和多了: “小兄弟,我從來沒有見過有人同情一個做盜賊的人,你是第一個。我何嘗不想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過一种平平靜靜的生活啊!我是一個木匠,我曾經有過一個溫暖的家庭。那一年,我那可愛的儿子還不滿半歲,當時,國王正要興建一座新的行宮,征我去服役兩年。我苦苦哀求,等我的儿子長大一點再去,可是官家不允許,說國王的命令比什么都重要。我含淚告別了病弱的妻子,告別了還不會叫一聲父親的儿子,踏上了征途。兩年之后,行宮建成了,我匆匆忙忙赶回家,但是找不到我的那几間茅房。鄉親們指點我,在亂草叢中找到了妻子与儿子合葬的墳墓。鄉親們說,她們是活活餓死的。我在墳上坐了三天,想了許多事情。人們都說,國王是最講仁義的。但是,我想國王已經有那么多宮殿了,為什么還要蓋更多的宮殿?是國王那些多余的宮殿重要,還是我那被餓死的妻子与儿子重要?既然國王是最講仁義的,為什么不可怜可怜我那病弱的妻儿呢?想來想去,我想通了。人來到這世上無非是追求各种享受。國王用他的權勢來追求,老百姓用他們的苦力追求。富人們的那些財物与糧食,還不是我們老百姓生產的嗎?我們整天苦死累活地勞動,連自己的妻儿都保不住,還不如鋌而走險,去當盜賊。大不了是一個死,當盜賊被處死与活活餓死有什么區別?什么仁義禮智,什么圣人國王,都是騙人的東西!” 庄周听了這一席話,心中肅然起敬。他沒想到這個罪犯對仁義禮智的看法与自己有如此的相近。同時,他對這個罪犯的遭遇也產生了深深的同情。好好的一個木匠被逼成了盜賊。國君只說盜賊是社會的公害,要嚴加懲治,而不承認自己就是天下最大的公害。不去掉這些藏在仁義面紗背后的真正強盜,天下怎能安穩呢? “唉!圣人不死,大盜不止!” 庄周不禁脫口長歎。 為首的士兵早已不耐煩,正要揚鞭抽打犯人,忽听到庄周此言,惊得臉色都變了。 “好一個狂妄的書生,竟然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狂言。快快,給我拿下!” 后面的士兵們嘩啦上來,將庄周圍了個水泄不通。 惠施急了,赶緊上去拉住為首士兵,陪著笑臉求道:“大人,饒了他吧!他不懂事。” 為首的士兵說:“光天化日之下,阻攔王師,耽誤公務,而且為盜賊開脫,甚至詛咒圣人,妖言惑眾,其罪不可赦!” 那個罪犯說:“要剮要殺,都由我擔著,沒有這位兄弟的事。” 庄周說:“難道我連說話的權利也沒有嗎?” 惠施急中生智,對為首士兵說:“我們是當今宋國太宰戴蕩的師弟,現師事于蒙山的章老先生,請大人高抬貴手。” “哦,卑職正是戴太宰的下屬,且久聞章老先生大名。念你們与戴太宰出于同門,年輕幼稚,免于逮拿。不過,這位小弟可不要隨便胡說了,當心你的前途。有机會在戴太宰面前美言几句,切記、切記,卑職姓顏名厚。” 惠施赶緊答應:“多謝多謝!好說!好說!”拉住庄周的手就跑。 庄周一邊被惠施拖住跑,一邊回頭大聲喊道: “圣人生而大盜起!掊擊圣人,縱舍盜賊,而天下始治矣……” 惠施用另一只手捂住庄周的嘴,一直到离那隊士兵很遠才松開。兩人上气不接下气地坐在路邊的石頭上,你看著我,我看著你,誰也說不出話。 歇了一會,气喘勻了,惠施才說: “庄周呀庄周,你這個禍根,我跟你交朋友算是倒霉,一日之內,兩受气矣!” “惠施呀惠施,天下之大,連說一句真話的地方都沒有,這不太可悲了嗎?” “庄周,真話無用,只能招來殺身之禍!” “惠施,假話有用,違背自己的本性去奉承別人,自欺欺人,豈非無恥!” “罷了,罷了,咱倆別抬杠了。你看,濠水已經快到了。” “還有什么心情游玩,咱們回家吧。” “怎么,忘了你的諾言了?” “改日再說吧,今日實在無此雅興。” 二人悶悶不樂地回頭上路,各自想著自己的心事,誰也不愿說話。 這時,一位牧馬童子牽著一匹老馬走了過來。馬的頸項与脊背上讓拉套与鞍子磨光了毛,長出一塊厚厚的僵疤。為了防止丟失,馬的屁股上還用烙鐵刻了一些印記。馬頭上套著嚼子,与各种各樣的金屬裝飾品。而且,為了不讓它逃走,馬的前足与后足之間還絆著羈勒。老馬低垂著頭,在羈勒的束縛下一步一顛地往前走著。童子嫌馬走得太慢了,不時回頭去,在馬身上抽几鞭子。 庄周走近那匹老馬。他出神地注視著老馬那憂傷的眼睛。他抱住老馬已經沒有多少毛、沒有多少肉的頭顱,用手輕輕撫摸著它的頸項上的僵疤。這匹馬何嘗沒有過青春,何嘗沒有過自由啊。他回過頭來,對惠施与牧馬童子說: “馬的蹄子可以踐霜履雪,馬的毛可以擋風御寒。餓了,它就到草地上去吃草,渴了,它就到湖邊去飲水。高興了,就互相交頸而摩,不高興,則分背相离。這才是馬之為馬的真性。馬,就應該讓它過符合馬之真性的生活。可是,伯樂卻不這樣。伯樂雖然在世人眼里是善相馬的、善治馬的智者,我卻認為是殘害馬的罪魁禍首。” 牧馬童子好奇地問:“伯樂是家喻戶曉的相馬大師,怎么能成為殘害馬的罪魁禍首呢?” 庄周說:“伯樂所謂的治馬,無非是給它套上籠頭,用烙鐵在它身上刻出許多圖案,給它絆上羈勒,將它關在陰濕的馬圈里。不讓它及時喝水,不讓它及時吃草,而且逼迫他整天跑路、載重。甚至用鞭子抽打它。這樣一來,許多馬都累死了。馬失掉了它們的正常生活,忍無可忍,它們就會起來抗爭。你們難道沒見過嗎?有的馬會突然瞪起鼓鼓的眼睛,嘴里發出‘嘶嘶’的叫聲,曲頸弓背,四蹄亂蹬。它們會吐出橛銜、掙脫籠頭,然后逃到深山野林中去。溫順的馬為什么會變得象強盜一樣呢?罪過不在它自己,而在伯樂。” 說到這儿,庄周的腦海里不由得浮現出剛才那位盜賊桀驁不馴的眼光。他接著說: “讓馬過符合馬之真性的生活還在其次,重要的是要讓人過符合人之真性的生活。民眾們本來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知什么叫帝王。圣人卻偏偏要治理他們。他們提倡仁義,大興禮樂。但是,仁義并不是人人能做到的,禮樂也起不到什么實際作用。仁義禮樂對于民眾來說,与這匹老馬頭上的籠頭橛銜有什么區別呢?圣人与伯樂有什么區別呢?圣人出現了,人的真性也就喪失了。他們不僅奴役動物,而且奴役自己的同類。天下大亂的根源在于圣人,而不在于那些打家劫舍的強盜們。他們如果不去當強盜,就只能象這匹老馬那樣被活活餓死,累死。” 自從上次當著章老先生与全体同學的面駁斥了以善辯著名的庄周与惠施之后,曹商越來越驕橫了。他在章老先生面前總是做出一副謙恭有禮的樣子,而在其他學生面前卻擺出唯我獨尊的架勢,把誰也不放在眼里。他尋找一切机會在章老先生面前告庄周与惠施的狀,說他倆經常私下讀圣人經典以外的書,非毀禮法,居心不良。章老先生以前雖然對庄周与惠施的不拘小節有所不滿,但是對他們兩位,尤其是庄周的聰明、敏銳還是很賞識的。由于曹商的挑撥,章老先生對庄周也就逐漸淡漠了,認為是朽木不可雕,孺子不可教也。 這天,放學之后,學生們爭先恐后地往外面跑。庄周行走急忙,不小心在門口將曹商撞了一下。曹商兩眼圓睜,怒气沖沖地說: “出門讓著點。看著我走過來,你就等一下;要不然,你先走,我在旁邊等著。” 庄周冷冷地看了曹商一眼,什么話也沒有說,徑直出門走了。 第二天,冤家路窄,庄周与曹商又同時到了門口。 曹商說:“你先出,我就等著;我先出,你就等著。現在我要先出這門,你讓在一邊!”說著轉過身去,抬起一條腿,要跨過門檻。 同時,庄周也抬起一條腿,要跨過門檻。 曹商收回伸出去的腳,站住了。 庄周也收回腳,兩眼冷冷地盯住曹商。 曹商說:“你听見了沒有?你見到我這樣品學兼优、即將當上宋國宰相的人也不回避一下嗎?你想与我并肩出門,你有這种資格嗎?” 庄周說:“難道說先生門下培養出來的宋國宰相就是你這個德性嗎?你看重的是高官厚祿,而我看重的則是作為人的自尊与人格。在我眼里,我們倆不過是到先生門下求學的兩個人而已。我听說過這么兩句格言:‘銅鏡光明則塵垢不能集其上,塵垢集其上則銅鏡不明’、‘与品德高尚的人呆在一起時間長了,就不會犯錯誤’。象你這樣驕橫的樣子還能稱得上品學兼优嗎?象你這樣無恥的人還能說是先生的得意門生嗎? 你說出如此不仁不義的話難道不敗坏先生的名譽嗎?” 曹商強辭奪理:“象你這樣面目丑陋的人還好意思說銅鏡嗎?赶快撒泡尿照照自己那牛頭豬面吧!自己是什么模樣都不清楚還來教訓德比堯舜的我,怕也太過分了!” 庄周坦然地對道:“人長得什么模樣,是天地父母賦予的。有人長得美,有人長得丑,這完全是命中注定的,自己毫無責任。人生在世,就象在神射手羿的靶子上游逛,有人被射中了,覺得倒霉;有人沒被射中,覺得幸運。幸運的人沒資格驕傲,說不定哪天羿的神箭就會插在他的心髒上。人的相貌亦是如此,你曹商今天看起來完完整整的一個人,說不定明天老虎就會將你的腦袋作晚餐,你還有譏刺別人丑陋的功夫嗎?我到先生門下求學已經五年多了,先生与同學沒有誰說過我丑陋,因為大家与我游于形骸之內,而你這位經常以未來宋國宰相自居的大弟子卻說我丑陋,因為你与我游于形骸之外。如果我身上穿的不是破爛的粗褐衣服,而是華麗的綾羅綢緞,你就不會這樣對待我了。” 曹商被駁得無言以對,只得說:“跟你這樣的人說話等于降低我的身份。” 庄周窮追不舍:“跟你這樣的人說話等于污辱我的人格!” 說完,一腳跨出學校門,揚長而去。 庄周踽踽獨行,不知不覺來到蒙澤旁邊。一看見蒙澤那清澈見底的水,湖邊那郁郁蔥蔥的樹木,他心中的不快頓時煙消云散。造物者是多么神奇啊!它創造了如此美麗的自然,卻從來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它無時無刻不在奉獻,卻不講什么仁義道德。而那些虛偽的人,整天絞盡腦汁地為自己謀求享受,卻堂而皇之地自稱為“圣人”、“賢人”,他們以強欺弱,以眾暴寡,卻謊稱自己的行為是大仁大義。 庄周在湖邊的一片草地上躺下,仰望著藍藍的天空呆呆地出神。偶爾有一群小烏,從他的眼前飛過。它們不知從哪儿來,也不知到哪儿去,只是在無邊無際的天空中任意遨游。几只小鳥落在草地旁邊的樹上,嘰嘰喳喳地叫著,好象對庄周訴說著什么。庄周對它們眨眨眼,招招手,說:“小鳥朋友,過來,過來。” 小鳥們一見庄周招手,呼啦一下惊慌地飛走了。 望著遠去的小鳥,庄周陷入了沉思。圣人們總說人為万物之靈,人是最高尚的動物,可是,有時候,人比動物凶殘、無恥。小鳥們是多么自在啊!而人卻活得如此沉重。小鳥們之間是多么地平等,多么地友愛,而人与人之間卻充滿了暴力、充滿了欺騙、充滿了勾心斗角。自從人類主宰了大自然,小鳥們就對人類存有戒心了,如果能夠建立一個小鳥再也不害怕人的世界,那該多好! 不知是出于好奇,還是出于勇敢,那群小鳥在樹林上空轉了一圈之后,又落到了剛才的樹梢上。他們一邊嘰嘰喳喳地互相喧語,一邊机警地窺視著庄周。 庄周再也沒有叫它們,也沒有招手,只是一動不動地盯著它們。 小鳥們似乎減輕了敵意,在樹梢上玩耍起來。它們從高處的樹枝飛向低處,又從低處飛向高處,一會儿爭食一只虫子,一會儿互相啄啄羽毛,顯得親密無間。它們似乎有使不完的精力,一刻也不停止歡笑、飛動。 小鳥們終于認定庄周不是敵人,于是大膽地飛下樹來,在草地上覓食。它們慢慢地向庄周靠近。庄周已經能清晰地听見鳥爪在草地上移動的絲絲聲,甚至能夠聞到它們身上散發出的一种奇特的味道。他感到一种說不出的快感,好象自己与整個大自然融為一体了。他覺得自己的身軀似乎變成了一棵樹,而他的四肢与頭顱就是這棵樹上的枝條。 突然,一只小鳥跳上了他的手掌。它的兩只小腳輕輕踩在他的皮膚上,痒痒地,舒服极了。頑皮的家伙順著庄周的手臂,噌噌几下躥到了他的臉上。 四只眼睛相對而視。 庄周從小鳥的眼睛中看到他的眼睛。 小鳥從庄周的眼睛中看到它的眼睛。 庄周從他的眼睛中看到小鳥。 小鳥從它的眼睛中看到庄周。 …… “嘩啦!嘩啦!”一陣勁風將樹梢吹得搖擺起來,小鳥們頓時飛得無影無蹤。 庄周眼睛中的小鳥的眼睛卻沒有飛走。這雙圓圓的、溫和的、明亮的眼睛逐漸往下沉落,一直沉到他那靜靜的心底,猶如兩輪傍晚的太陽,無聲地落入蒙澤那透明的水中。 庄周感到一种從未有過的愉悅。他不想動,更不想起來,只是靜靜地躺著,体驗著這种無言的幸福。他生怕這雙眼睛從他的心底逃跑,于是閉上了自己的眼睛。 他將恬靜的幸福關在自己的心內,而將庸俗的世界關在自己的心外。他真想再也不睜開眼睛了,免得那些肮髒的影子玷污這片清洁的湖水。 慢慢地,他忘掉了時間的流失,忘掉了小鳥的眼睛,忘掉了自身的存在。 他成了一只蝴蝶。他擺動著輕盈的翅膀,在宇宙中浮游。他一會儿來到野花盛開的原野上,一會儿來到樹木茂盛的山谷中,忽然是白云、藍天,忽然是大海、波浪。他与蜜蜂說話,他与水鳥賽跑。他蹲在猴子的頭頂上嬉戲,他躺在榆樹葉上睡覺。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忽然,一陣黑風舖天蓋地而來,將他吹得搖搖晃晃。風越來越猛,吹折了他的翅膀,他從九万里高空摔到一片荊棘之中,刺得滿身流血。 他猛地睜開眼睛。他發現自己躺在草地上,而不是荊棘中。他摸摸自己的身子,也沒有流血。他感覺到很奇怪,一翻身坐了起來。 “咯咯咯……”身后傳來了一片笑聲。 他回頭一看,原來是惠施,蹲在他的后邊,手里還拿著一根細細的草葉。 “原來是你這家伙。你打斷了蝴蝶的夢,你賠蝴蝶的夢!” 惠施感到莫名其妙,斂起笑容,正經地問道:“什么蝴蝶的夢?” 庄周說:“剛才一只蝴蝶做了一個夢,夢見它變成庄周了。我好不容易才變成了蝴蝶,正在那儿自由自在的飛呀!飛呀!好快活!你打斷了蝴蝶的夢,讓我又變成了庄周,直挺挺地躺在草地上,真掃興。” 惠施用草葉在庄周的鼻尖上刮了一下,忍不住笑道: “說你呆,你更呆。明明是你庄周做夢夢見了蝴蝶,卻偏要說是蝴蝶做夢變成了你庄周。蝴蝶哪儿會做夢呢?” 庄周回答說:“蝴蝶本來自是它蝴蝶,庄周本來自是我庄周,二者分明是兩個東西。但是,到了夢中,蝴蝶卻變成了庄周,庄周又變成了蝴蝶,蝴蝶与庄周已經融化為一個東西了,二者沒有彼此的分界線了。因此,怎么能斷定是庄周夢見了蝴蝶,而不是蝴蝶在夢中變成了庄周?” 惠施說:“在夢中,确實是庄周与蝴蝶化為一体了,但是醒來,之后,庄周与蝴蝶又判然為二了。而蝴蝶是動物,不會做夢,只有人才能做夢,尤其是象你這樣的人,擅長白日做夢!” 庄周說:“動物也是有靈性的,而且在許多地方超過了人,它們的生活是輕松自在、無憂無慮的。人与人之間如果能夠象鳥与鳥之間那樣友愛,天下就太平了。何況你又不是蝴蝶,怎么能證明蝴蝶不會做夢呢?” 時光荏苒,轉眼之間三年就過去了,庄周已經是二十三歲的青年了。 這天,庄周正坐在蒙澤邊的草地上鼓琴。他一邊鼓琴,一邊和著曲調吟唱自己填寫的歌辭: 鳳兮鳳兮,何德之衰也。 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 天下無道,圣人生焉。 方今之時,僅免刑焉。 福輕乎羽,莫之知載, 禍重乎地,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臨人以德, 殆乎!殆乎!畫地而趨。 迷陽迷陽,無傷吾行, 吾行卻曲,無傷吾足! 庄周在歌中表達了對當今世界的憂慮,同時也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隨著琴聲与歌聲,他的思緒飛到了很遠很遠的地方。 他不知道,一位須眉皎白,散發而披的漁父,不知何時坐在自己旁邊,左手撫膝,右手支頤,聚精會神地听著自己的琴与歌。一曲終了,老漁父向庄周問道: “年青人,听琴聲你的志向不同凡響。你現在求學于何處?” “承蒙指教。我師事于蒙山上的章老先生。” “他給你教些什么?” “無非孔子所傳仁義道德,詩書禮樂。” “年青人,仁義道德是攪亂天下的根本。從前,有一個愚蠢的人,害怕自己的影子,厭惡自己有腳印。于是他奮力奔跑,想离開自己的腳印。但是,他跑得越遠,腳印越多,跑得再快,影子也能追上他。他自以為跑得太慢了,就加快速度,永不停止,最后絕力而死。害怕自己的行為不合乎仁義禮智而奮力追求的人也是如此。如果到一棵大樹下去休息,就不會有影子与腳印了。” “那么,什么樣的一棵大樹才能使普天下人不去追求仁義禮智而自然道德高尚呢?” “那就是至德之世。在人類的早期,還沒有出現圣人,也沒有出現強盜。那時候,人們的行為就象童子游玩一樣無所欲求,而不象當今時代的人營營碌碌。他們的眼光專一而精純,不象當今時代的人那樣狡猾。那時候,山間沒有道路,水上沒有舟橋,村庄之間雞犬相聞而不相往來。人与各种動物和睦相處,互不侵犯,因此,拖住老虎的尾巴游玩,老虎并不傷人,爬上樹去看一看喜鵲的窩巢,喜鵲也不害怕。那時候,沒有君主与民眾之分,沒有君子小人之分,誰也不欺侮誰,誰也不壓迫誰。人們的本性是純朴的、無欲的,因此是十分高尚的。” 听了這一席話,庄周一躍而起,將琴擱置一旁,抓住漁父的手,激動地說道: “先生,几年以來,我一直在怀疑圣人所傳的仁義道德,但是,總被人們認為是狂妄無知。我今天可算找到知音了!你說的這些話与我想的不謀而合。您又告訴我至德之世,這与我所向往的天下也合若符契。先生,您可是真正的圣人啊!” 漁父說:“我的這种思想,被當今天下的人們認為是迂腐無用。我已經整整三十年沒有向人們說過這些了。今天,我听見了你的歌聲,在無意中找到了一位少年知音。你不要稱我先生,我們做一對忘年之交吧。” 与老漁父的結識,是庄周青年時代的一件大事,從此以后,庄周對那所本來就不感興趣的學校更加厭惡了。但是,在老母的督促下,他不得不到學校去虛應差事,一有机會,他就跑到叢林中漁父那簡陋的茅屋中聊天。一老一少,促膝而談,其樂無窮。庄周從漁父那儿學到了儒家經典以外的許多歷史知識、自然知識。他知道了自古以來相傳的賢人君子實際上都是不仁不義的人,他知道了真正實行仁義的忠臣良民卻不得好死。他學會了釣魚,學會了游泳。他更加熱愛大自然而討厭這個肮髒的人間。 這天,在學校里,庄周面對章老先生布置的功課昏昏欲睡。他腦子里一直轉著兩個形象:孔子与盜跖。孔子一生都在為恢复禮樂而奔波,周游列國,不被見用。只是死后才受到執政者的尊重。盜跖,這位相傳的大盜,迫于生計而聚眾搶劫,被處以死刑,似乎沒有一點仁義可言。可是,在世人心目中,孔子是圣人,盜跖是公害。庄周總覺得盜跖是值得同情的,而孔子卻奴顏卑膝,不值得同情。在某种程度上,盜跖的行為比孔子的學說更符合人之本性。突然,庄周想:我為什么不做一篇文章,假托盜跖之口,將這位虛仁假義的孔圣人痛罵一番呢? 文章寫好之后,庄周讓惠施看,惠施看完后說:“太偏激了,不敢苟同。”于是庄周來找漁父。漁父一看,原來庄周寫道: 孔子与柳下季是好朋友,而柳下季的弟弟名叫盜跖。 盜跖率領著九千徒卒,橫行天下,侵暴諸侯。他們攻破大戶人家的府庫,搶走財物,赶走牛馬,帶走奴婢。盜跖一味地搶奪錢財,一點也不顧及父母兄弟,甚至不祭祖先,將仁義禮智丟在腦后。一听說盜跖的隊伍過來,大國赶緊關上城門,派兵把守,小國告急于鄰邦,請求保護,人們都很害怕他。 于是,孔子對柳下季說:“為人父者,必能教育其子,為人兄者,必能教育其弟,養不教,父兄之過啊!如果父兄無法教育子弟,還談什么父子兄弟之義呢?柳下季先生,你是當今天下有名望的仁義之士,而你的弟弟卻當了強盜,成為天下的公害。你無法教育自己的弟弟,我真替你羞恥。看在朋友的份上,我替你跑一趟,憑著我的三寸不爛之舌,管保他回心轉意。” 柳下季說:“你雖然說為父兄者必能教育其子弟,但是如果子弟硬是不听父兄的教育,又有什么辦法呢?先生雖然辯才無礙,恐怕也無可奈何。況且跖這樣的人,他的心態就象涌泉之必出,飄風之必動,難以壓制。他身強力壯,善于打仗,口若懸河,善于辯論。順其心則喜,逆其心則怒。他不高興就會出言傷人,你還是別去了吧!” 孔子不听柳下季的勸告,讓長于德性的弟子顏回駕車,讓長于言辯的弟子子貢陪同,去游說盜跖。 孔子來到太山之北的盜跖的軍營,看見盜跖的徒卒們正在用人肝當中午飯吃。孔子下車對負責傳達的士兵說:“我是魯國的孔丘,久聞跖將軍有很高的品德,特來拜見。” 傳達兵將原話告訴了盜跖,盜跖听了大怒,雙目圓睜,猶如明星,毛發豎立,頂起頭冠,說:“這不就是那巧言令色,欺世盜名的魯國人孔丘嗎?告訴他:你作言造語,虛构出周文王周武王這樣所謂的賢君來欺騙世人。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唇鼓舌,擅生是非,多辭謬說,周游列國,迷惑天下的讀書人。謊稱孝悌,假言仁義,而徼幸能封為王侯,撈取富貴。象你這樣罪大惡极的人,早就應該處以极刑!赶快离開這儿,不然的話,我將把你的肝髒擺在我的飯桌上!” 傳達兵出來將盜跖的話告訴孔子。孔子又說:“我与柳下季是好朋友,希望叩見將軍尊容。”傳達兵又進去了,一會儿出來說:“進來吧。” 孔子急忙進到盜跖的住所,小心翼翼地叩頭拜見。拜畢,孔子始起頭,看見盜跖憤怒地坐在地上,兩腿伸前,按劍瞋目,聲如乳虎,說:“孔丘!過來!你所說的順吾意則生,逆吾意則死!” 孔子說:“我听說,凡天下之人有三德。身材高大,相貌美好,少長貴賤,見而悅之,為上德;知通天地,辯雕万物,為中德;勇悍果敢,聚眾率兵,為下德。人若具備三德之一,就可以南面稱王。現在將軍兼此三德,尤其是將軍身長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齒如齊貝,而名為盜跖,我為將軍感到羞恥。將軍如果能夠听我的話,去掉盜之名,實行仁義,我情愿南使吳越,北使齊魯,東使宋衛,西使晉楚,讓各國給您修建方圓數百里的大城,分給您數十万戶之邑,尊將軍為諸侯。然后各諸侯國罷兵休卒,供祭祖先。這樣,將軍就可以成為圣人。” 盜跖一听,大怒道:“孔丘,你過來,那些可以用利祿來規勸,可以用言辯來諫說的人,都是愚陋之徒,我柳下跖可不是那樣的人。我身材高大,相貌美好,人見而悅,是父母所生,即使你孔丘不說,我自己也明白。而且我听說過:喜歡當面奉承人的人,也喜歡在背后詆毀人。今天你用大城眾民來規勸我,不是將我做為愚陋之徒嗎?大城眾民難道能長久保持嗎?城之大者,莫過于天下。堯舜都曾經富有天下,而他們的子孫卻無置錐之地。商湯周武立為天子而后代絕滅。這難道不是因為他們所占有的權勢与利祿太大,而招來了別人的爭奪嗎? 我听說過:遠古的時候,禽獸多而人類少,于是人在樹上做巢居住以避猛獸的襲擊。他們晝食橡栗,暮犧木上。那時候人們不知道穿衣服以遮蔽身体,不分男女,裸体行走,冬天冷了,就用夏天積累的薪取暖。他們夜晚睡覺則無惡夢干扰,白天行動則恬然安詳。那時候,男女之間沒有固定的配偶,人們只知道自己的母親,而不知道自己的父親。人們耕田而食,織布而衣,沒有互相陷害之心。這就是至德之世。 但是,到黃帝的時代,這种高尚的道德就失掉了。黃帝是一個貪婪而好戰的人,与蚩尤戰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人民死傷無數。到了堯舜的時候,就安排了許多官僚來欺侮百姓。商湯將自己的君主流放,武王將商紂滅亡。從此之后,以強凌弱,以眾暴寡就成為天下的道德。商湯周武以后的君主,都是扰亂百姓的東西。 而你孔丘卻將商湯周武說成是圣人賢君,讓諸侯模仿,而且用你的口才替他們辯護,矯言偽行以迷惑天下之主,你不是為了以此來謀求富貴是為了什么呢?你本來是最大的盜賊,而天下人卻反而說我是盜跖,我看倒是應該將你稱為盜丘! 你孔丘今天來教訓我,倒先看看你教育的弟子吧!你用甜言蜜語哄騙子路跟隨你,讓子路放下他的長劍,摘下他的高冠,裝扮成一個儒生模樣。人們都說,孔丘能止暴禁非,但是,最后,你的高足子路還是圖謀造反,欲殺己君,因事不成被剁成肉醬。難道你的仁義道德還是好東西嗎? 況且世人所敬仰的,莫若黃帝。黃帝好戰,血流成河。其它你們編造出來的圣人哪有一個好人呢?堯為不慈之父,舜為不孝之子,禹為了保住帝位而操勞成疾,湯將君主流放,文王因謀反而被囚禁在羑里,武王殺死商紂。這六個人,是你所謂的圣人,實際上都是見利忘義,強反情性的惡棍,哪儿講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呢? 再看看你所說的那些賢士。伯夷叔齊兄弟,互相辭讓君位,而辭別孤竹國王,來到首陽山下,活活餓死,不得埋葬;鮑焦假裝高洁,攻擊世俗,抱木而死;申徒狄因進諫不被重用,就負石自投于河,葬身魚腹;介子推是一個愚忠的人,自己割下大腿上的肉讓文公吃,而后來文公背叛了他,介子推憤怒地离去,抱木而燒死;尾生与一個女人約會于橋下,女人一直沒有來,后來大水沖來,尾生為了守信還不离開橋下,抱住橋柱繼續等待,被活活淹死。這六個人的愚蠢,無异于豬狗,他們的可怜,無异于乞儿。為了圖個忠孝節義的名聲,就將自己寶貴的生命輕輕地扔掉,可悲!可悲! 還有那些所謂的忠臣。什么王子比干,什么伍子胥。王子比干因忠而被剖心,伍子胥因忠而被沉于江水,自古忠臣不得好死!所謂的忠臣,實際上是天下人的笑料。 孔丘,你還用什么來勸說我呢?你若說那虛無飄渺的鬼神之事,則我不會相信,你若說這可見可聞的人事,則我比你清楚得多,你騙不了我。 現在,我來告訴你人之常情。人生來就有各种各樣的自然的欲望:目欲視色,耳欲听聲,口欲察味,意志欲得到實現。而人生在世,上壽不過百歲,中壽不過八十,下壽只有六十。當今天下,昏亂不堪,人生失意多于得意。一月之中除掉病、瘦、死、喪、憂患之外,能夠無憂無慮,開怀大笑的只有四五天而已。天地是無窮的,而人生是有限的。將有限的人生寄托在無窮的天地間,就象駿馬在破牆的缺口之間奔馳而過,忽然而已。在短暫的生命之中,不能順著自己的心意行動,不能保養自己的壽命者,都是愚蠢之人。而你孔丘所說的這些就是愚蠢之行,是我所不取的。赶快滾開,不要再說了。你所說的那一套都是虛偽巧詐之事,并不能全生保真,有什么值得稱道的!” 盜跖一口气說了這么多,孔丘越听越不是滋味,但是又無力反駁。一听盜跖說完了,赶緊出門上車,准備逃跑。馬韁繩好几次從他的手里掉下去,因為他被盜跖的話气得兩眼無光,六神無主。他的臉色就象死灰一樣,用手扶住車前橫木,低垂著腦袋,連呼吸都感到困難。 孔子帶著顏回与子貢,一路逃跑,來到魯國首都的東門之外,正好碰見了柳下季。柳下季說:“好几天不見孔夫子了,看你的車馬之狀好象剛出遠門,是否去游說跖了?” 孔子抬起頭,長長出了一口气,說:“是的。” 柳下季說:“跖是否象我所說的那樣用言辭傷害了您?” 孔子說:“是的。我這次往見盜跖真是所謂無病而針灸,自尋疼痛。跑去摸老虎的頭,妄想用老虎的胡子編辮子,差點儿讓老虎吃掉啊!” 漁父一气讀罷,不禁拍案而起,叫道:“妙哉!奇文犀言,痛快淋漓。真是后生可畏!” 一傳十,十傳百,庄子這篇“盜跖怒斥孔丘”的文章傳遍了宋國,也傳到了其它諸侯國。許多人知道宋國有個庄周,是個提倡真性,抨擊圣人的狂妄之士。 章老先生讀了庄周“盜跖怒斥孔丘”的文章之后,對庄周知識的廣博、論辯的嚴密暗加稱賞,覺得象這樣的后生如果加以調教,也許是個難得的人才。但是,庄周有負師望,我行我素,只是偶爾到學校轉一趟,用大部分時間研究從漁父那儿搞來的隱士之書,其中有一本名叫《老子》。 昨天,放學之前,章老先生向大家宣布:“宋國國君明天要派我的學生戴蕩到學校來為國家遴選人才,委以重任。”惠施將這個消息告訴庄周。庄周早已看透執政者的伎倆,表示毫無興趣。惠施說自己准備試一試,希望庄周也去看看。庄周轉念一想,答應了惠施的請求。 庄周与惠施來到學校的時候,院落里已經擠滿了望子成龍的學生家長。弟子們不像往常那樣伏几讀簡,一個個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思謀著迎接這次難得的官府遴選的對策。大家等了將近兩個時辰,戴蕩長長的車隊威風凜凜地涌進院里。戴蕩前擁后呼,高冠華服,好不气派。章老先生率弟子將戴蕩迎入學堂,分賓主坐定。 章老先生向弟子們說:“戴太宰現為宋國重臣,實屬我們學校的光榮。他今天要在你們中間挑選一位德才兼備,出類拔萃的師弟,進于國君之前,委以社稷大任。你們就戴太宰的提問各言其志吧。” 戴蕩說:“蕩才疏德淺,能有今日,全憑先生教育有方。當今天下大亂,各諸侯國都有吞并天下之志。我們宋國雖然不是万乘大國,但是也不甘示弱。各國之主,都明白貴士的道理,因為士代表了仁義,代表了知識,也代表了智謀。因此,得士者得天下,失士者失天下。我們宋國的君主一向禮賢下士,今日特委托我來挑選一位德才兼備的士,委以重任。我今天提一個問題,就是‘什么是仁’,請諸位各抒己見,發表宏論。” 戴蕩的話一結束,曹商就率先而起,回答道: “戴太宰不愧為圣人之徒,王侯之師,這個問題本身就提得不同凡俗。當今天下,要治理一國之民,首先要實行仁政。什么是仁?仁就是仁政。仁政的核心是品德与禮儀。用刑法來治理民眾,民眾雖然畏懼而不犯罪,但是內心并沒有消除犯罪的欲望,如果用德和禮加以感化,就可讓民眾自覺地消除犯罪的欲望。孔夫子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戴蕩點了點頭,示意讓他坐下。 這時,惠施站了起來,說:“我認為仁的核心是愛人。不是愛有差等,而是兼愛天下。尤其是有國之主,王侯之佐應該具備兼愛天下的仁心。具体措施就是停止諸侯國之間的不義之戰,讓賢能之士主持各國政務。這樣,就會從天下大亂走向天下大治。” 戴蕩又點了點頭,示意讓他坐下。 接著有几位弟子發言,大都是根据孔子的言論,無甚新意。庄周本來不打算說話。他只是讓惠施拉來轉一趟。但是听了這些人對仁的回答,尤其是曹商對仁的解釋,心中十分不快。 庄周站起來說:“我認為仁是虎狼之性。” 戴蕩一听,大吃一惊,几欲按几而起,他皺緊眉頭,打量一下這個其貌不揚的青年,狐疑地看了章老先生一眼。章老先生赶緊示意嗡嗡議論的學生平靜下來,然后對著戴蕩苦笑了一下。戴蕩整整袍袖,溫和地問道:“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庄周。” 戴蕩若有所悟地點了一下頭,轉眼看著章老先生,問道:“可就是那位寫了‘盜跖怒斥孔丘’之文的庄周?”章老先生回答說:“正是。” 戴蕩說:“當今天下百家爭鳴,凡是有利于圣治的學說,我們都加以提倡。你說一說,為什么仁為虎狼之性?” 庄周說:“天下之人紛紛議論仁,標榜仁,都是因為孔丘及其門徒的提倡。而孔丘所謂的仁,其核心在于父子相親。但是,父子相親能夠擴展到對天下之人都友愛相待嗎?你們難道沒有見過凶殘的虎狼嗎?它們以強欺弱,以眾暴寡,但是,它們之間何嘗沒有父子相親呢?大力提倡仁義道德不就是鼓動天下之人為了父子相親而互相殘殺嗎?不就是讓人變成虎狼嗎?” 戴蕩听了庄周這些話,聯想到自己多少年來在官場上的浮沉,覺得确實有道理。他暗想,父子相親不僅人而且連動物都可以做到,但是,父子相親的人并不具備高尚的品德。包括自己在內的很多人為父親或儿子照樣可以做出傷天害理的事來,難道能稱為仁嗎?眼下這位年紀輕輕的后生對這個問題看得如此透徹,“仁是虎狼之性”,真是石破天惊之語!但是,這些話可不能當著別人的面講啊,那樣,人們就會認為你是不仁不義之徒。想到這儿,他又問:“那你認為什么才是真正的大仁呢?” 庄周回答說:“真正的大仁就是忘掉自己的父母。” 戴蕩說:“忘掉自己的父母就是沒有愛心,沒有愛心就是不孝,說真正的大仁就是不孝,這能行嗎?” 庄周說:“我的意思并不是說真正的大仁就是不孝。真正的大仁是十分高尚的品德,不能僅僅用孝來代替。而且您所說的仁也并不是什么孝,那种仁連孝都沒有達到。有一個人從北方到南方去,來到楚國的首都郢,當他回頭尋找以前北方的冥山時,連冥山的影子也不見了。因為他离冥山太遠了。整天講著父子相親而追求仁的人也是這樣,他們离真正的大仁差得太遠了。以恭敬的面色孝順父母是容易的,但是,用真正的愛心孝順父母就難了;用真正的愛心孝順父母是容易的,但孝順父母而忘記他們是自己的生身父母,就更難了;忘記他們是自己的生身父母而能夠孝順他們是容易的,但能夠做到不圖稱賞、不求名譽而孝順,同時使父母也忘記自己的功勞就更難了;能夠使父母忘記自己的功勞是容易的,但能夠將天下的功名利祿統統忘掉就更難了;能夠忘掉天下的功名利祿是容易的,但同時使天下之人也忘掉我的這种兼天下的品德就更難了。真正的大仁是我忘天下,天下忘我。我雖然具備超過堯舜的品德,卻不炫耀,雖然做了澤及万世的好事,天下之人卻不知道。這种高尚的品德難道是你們所謂的仁与孝能赶上的嗎?你們所謂的孝、悌、仁、義、忠、信、貞、廉等等,都是讓天下之人壓抑自己的本性而勉強為之的東西,根本不值得稱道。” 戴蕩听著庄周對孝層層深入的分析,惊歎于這位青年的智慧。庄周所描繪的這种真正的大仁,也令人神往,但是,戴蕩又問道:“怎么才能具備這种真正的大仁呢?” 庄周回答說:“真正的高貴是能夠拋棄國君之位的人;真正的富足是能夠拋棄一國之財的人;真正的适意是能夠拋棄名譽的人。能夠拋棄身外之物的束縛,自然能夠做到真正的大仁。” 戴蕩想:真正做到這一切,談何容易啊!可是嘴上卻說: “高論,高論。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將功名富貴完全拋開,天下就大治了。” 第二天,章老先生宣布,曹商被選中了。這是庄周預料之中的事。這几天,曹商顯得格外的謙虛,格外的有禮,甚至對庄周也很有禮貌。但是,他眼中那股自得之意卻是掩飾不了的。 這天,曹商似乎很關心地對庄周說: “庄周,過去不愉快的事情讓我們忘記吧。我即將离開學校去就任了,有几句話想對你說。你為什么不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呢?沒有符合禮義的言行就無法出仕,無法出仕就無法實現自己的抱負。” 庄周回答說:“無恥者富,巧言者顯。從名与利的角度來看,言行确實是很重要的。” 曹商被噎得半天想不出詞儿來。沉默了一會,曹商說: “好吧,咱們走著瞧吧。” 曹商出仕的事對惠施触動很大。他覺得宋國的君主与大臣能夠重用曹商這樣的人,可見是十分昏庸的。要想在宋國干一番事業看來是行不通了。那么只有到別的諸侯國去游說了。到哪個國家去好呢?惠施想了好久,終于選擇了魏國。 魏國自從魏文侯任用李悝實行變法以來,逐漸強盛起來。現在,魏國已經是唯一可以与秦國爭強的國家了。但是,這几年以來,魏國在軍事上卻很不順利,因為東方的另一個大國齊國也逐漸強盛起來。十多年之前,魏國攻打趙國的首都邯鄲,齊國軍隊運用孫臏“圍魏救趙”的計謀,將魏國打得大敗。去年,魏國又在馬陵遭到慘敗,齊國軍隊殺死了魏將龐涓,又俘虜了太子申。惠施想,讓齊國与魏國如此無休止地打下去,受苦的只是老百姓。如果能夠到魏國去游說,得到重用,也許還能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施展自己的才能,為天下的百姓做些好事。魏國剛剛打了敗仗,對戰爭的危害肯定有很深的体會,說不定會接受我的主張。 主意已定,惠施來找庄周,告訴他自己的想法。庄周听后說:“惠施,但愿你能成功。但是,我肯定,你奮斗上几十年之后,得到的不過是兩鬢霜白。”惠施听后笑而不語。 庄周又告訴惠施說:“我也要离開宋國了。” “到哪儿去?” “到楚國去。” “為什么?” “探訪淳朴之風。漁父先生告訴我,楚國,尤其是楚國的南方,是一個很美的地方。那儿的人古風猶存,很象我所說的至德之世。我想去看一看。” 庄周与惠施這對好朋友就這樣結束了數年的學校生活,离開了宋國。他們告別了蒙山、蒙澤,一個往西,一個往南,各自踏上了變幻不定的人生旅途。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