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四章



  當時,上海租界“開埠”已逾半個世紀。十六舖的小東門,是法租界与中國地界的交接區,從外洋与內地運來的洋貨、海貨、山貨多在這儿集散,洋行、商行、貨棧、大小店舖鱗次櫛比,這是當時上海最繁華的地方。每天在這儿出入過往的有官,有商,有工人苦力,有成批的白相人。
  于是,另有一些行業也就應運而生。只要你拐進一條弄堂,便可以看到小賭場、大煙館、公開的或半開門的妓院,也有抽大煙与嫖妓女結合起來的“煙花院”。像老鼠、蒼蠅、蚊子、蟑螂出沒于垃圾堆一樣,這儿成了官、商、流氓地痞以及一切社會渣滓麾集的地方。
  杜月笙從浦東過來,就在這十六舖落腳。他先在“寶大”水果行學生意,因為愛賭博的老毛病不改,半年后,被“停”了生意。他倒也不在意。
  寶大水果行的帳房黃文祥看他可怜,就背著老板把較次的水果批給他,杜月笙腦子很靈,他知道單是這樣的水果不會賣出好价錢,他又和協興街錢庄會館一帶的流氓白相人杭州阿發等結伙,時常在十六舖一帶徘徊,看到有水果船開來,就潛登上去,半偷半搶拿了一些水果,一起在大街和茶樓、煙館、賭場叫賣。
  三年的賣水果生涯, 杜月笙得到了兩個外號, 一個是“水果月笙”,一個是“萊陽黎”。
  “水果月笙”是因為他有一樁獨特的本領——削水果。他往往站在別人背后,看人家搓麻將或推牌九,嘴里和別人談笑的時候,飛快地動著手指,一眨眼功夫,均勻地削下一圈圈果皮,粗細深淺如一,一刀到尾不斷不折。
  “萊陽梨”是因為他賣水果也很特別,一只爛梨子,經他巧手一削,爛疤一剜,用雪亮的小刀在梨屁股上一戳,直送到對方的鼻子底下,喊:“哎,甜脆噴香的萊陽梨,价錢便宜,嘗一個!”不管對方要不要,他是把梨子硬塞到你的嘴里去,叫人不得不買。
  杜月笙雖然為自己有這兩手絕活而自豪,可是并不打算靠這种小玩藝儿過日子。在五光十色的上海灘,靠做水果生意賺几個小錢度日,多寒酸!他深信“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這句俗語。他當時認為,要發橫財,唯有賭博。所以,他常常扔下水果刀,跑到江邊的賭攤上擲骰子、押主,后來又進賭棚推牌九,上江邊小船上搓麻將。贏了錢,就請那幫癟三朋友大喝一頓;輸了錢,再去偷,去搶,去賣水果。
  后來,杜月笙干脆扔掉水果簍水果刀,領著一幫小癟三做起“拋頂宮”的勾當來。
  “項宮”是流氓稱帽子的黑話;“拋項宮”就是趁行人不備,搶走他頭上的帽子。
  在這個行當上,杜月笙又練出了一手好功夫。他跟在一個人后邊,到熙熙攘攘的地方上前一擠,對方頭上的禮帽便不翼而飛,到了他的手里,接著轉身一揚手,那頂帽子就像如今青年人玩的飛碟一般,掠過行人頭頂,十分准确地落在十丈遠的一個同伙手里。動作的干脆利落堪稱一絕。几只“頂宮”到舊貨攤上一轉手,便有几塊銀圓進帳,小兄弟几個,可以吃喝几頓了。
  這路“拋項宮”的生意,做到二十歲,也即是1908年3月5日那一天,上海灘哄起了個特大新聞——南京路有軌電車通車。杜月簽琢磨著這么個盛典時候,正是撈“頂宮”的好辰光,便約了一個搭檔一起去相机行事。
  這路有軌電車是英國商人在1905年成立電車公司時,開始籌建的。花了三年的時間,從現在的西藏路沿著南京路向東舖軌,一直舖到南京東路外灘。
  這一天,杜月笙起早赶到外灘,看到一節車頂周圍插滿了万國旗、可坐二十四個人的車廂,停在軌道上。人們圍著這長方形的怪物指指點點,都不敢上去坐一坐,那是因為當時人們傳說:“電車電車,車上有電,乘了触電,一電完蛋。”為了辟謠,英國商人想了個花招,在通車典禮時,特邀几個洋人与中國著名買辦、海上聞人等來乘坐“首次車”,以示乘電車毫無危險之意。那天應邀的大買辦、海上聞人有巨富朱葆三,銀行買辦、上海首屆一指的紳商虞洽卿,英美煙草人公司買辦、出名的“光棍”鄭伯昭等几個頭面人物。
  見到這些紅得發紫的名人,杜月笙异常興奮。他目不轉睛地盯著他們看,竟忘了自己的營生——“拋頂宮”。他從這些人身上發現了人生的真諦,隱約間望到了自己的出路,從中悟出了一個道理。
  那個六十來歲的糟老頭,神气活現地与洋人平起平坐,嘰哩咕嘻地放洋屁,不就是上海灘上大名鼎鼎的朱葆三嗎?他原來也是個窮光蛋呀!后來有了靠山,當上了日本商人的平和洋行買辦才抖起來的。這人腦子活絡,一邊當買辦,一邊干自己的營生,開設了個專門賣洋貨的新裕商行,后來又兼任水電、輪船公司的董事,發起大財了。
  發了財,他“不忘本”,對洋爸爸的馬屁不可少拍。他先是捐出舟山路地段上的一塊空地皮給英國租界當局造監獄,這就是后來的全國聞名的提籃橋監獄。洋爸爸不止一個,要一碗水端平呀,于是他再捐出一條馬路給法租界。租界公董局大為滿意,為了表揚他的忠心,就把這條路命名為朱葆三路(即今天的溪口路)。
  杜月笙再看看那個四十出頭,穿得花團錦簇,儼然一副高等華人神气的虞洽卿,他十三歲時,与自己一樣衣食無著,才托人荐到一家顏料店當學徒。動身的那天路上正遇下大雨,虞洽卿只是脫下唯一的一雙布鞋,夾在腋下,光著腳丫走路,一直走進店中。不想店堂里地面潮濕,滑膩膩的,他一踏進門就跌了四腳朝天。老板看了皺著眉頭正要發火,介紹人忙說:“赤腳財神進門羅!你看,這小老弟跌在地下的樣子,像不像個大元寶?”經他這么一說,老板仔細一端詳,果然。老板這才轉怒為喜,虞洽卿才總算謀到一碗飯吃。如今呢,人們帶著羡慕口吻稱他為“阿德哥”,上海灘上哪個不買他的帳?前几年,他還花錢向滿清政府捐了個空頭“道名”的官當當哩!洋場官場沒有吃不開的。
  再看看那個坐在電車里自鳴得意的鄭伯昭,杜月笙更覺得慚愧。鄭伯昭三十多歲時,還是個永泰棧房的小職員,后來靠出了几個歪點子,才躥了起來。那是前几年, 英國派兵進攻西藏, 全國与上海老百姓都抵制英國貨。英美煙草公司出產的“皇后牌”香煙沒人買了,專門銷售這种牌子香煙的永泰棧房面臨著要倒閉的危險。鄭伯昭靈机一動,向頭頭進言,偷偷地把“皇后牌”改裝為“強盜牌”、“老尸牌”、“仙山牌”,于是銷路大開。煙草公司發了大財,不忘記出謀划策人,便提拔鄭伯昭當這家公司的買辦。
  杜月笙越想越覺得自己本事不比他們差,可以說是干一行,能一行.從賭博來說吧,几年混下來,骰子押寶、牌九麻將、洋人玩的沙蟹無不精通,總之,在賭場上的十八般武藝,件件精通,可就是發不了什么大財呀;賣水果呢?可以說是技藝到家,門檻賊精,可只有什么大錢可賺呢?“拋頂宮”嘛,倒是手法嫻熟高明,手到擒來,万無一失,不過這种小技藝,充其量也只是小癟三的勾當!
  他經過一番對比分析后,悟出一條道理:只要想發財,窮光蛋照樣能發財,關鍵是要找准一條适合自己的路子,見人說人活,見鬼說鬼話,當然,有時也要見人說鬼話,見鬼說人活。杜月笙覺得,在上海灘.只要有勢力,干什么都能發財。不形成自己強大的勢力,發了財,你也保不住。
  當時,上海灘上勢力最大的是清幫。
  說起清幫,就不得不追溯一下清幫的源流及其演變了。
  清幫組織,實際上是在清朝雍正初年為了承運港糧而形成的,但幫中人卻把其歷史淵源,推前到明朝,以明永樂朝的文淵閣大學士金幼孜為其第一代祖師。
  金幼孜號碧峰,祖籍應天府(南京)麒麟門外三十里金家堡,生于元順帝至正六年(1346年),明洪武時中進士。先在北京燕王朱律前任職,后隨軍南下,負責都督糧台。燕王在南京正位后,任工部侍郎,永樂間遷都北京,改任文淵閣大學士。及成祖親征遼東,金奉命都督糧運,不久遼東平定,隨成祖凱旋回朝。當時,他看到仕途險惡,厭棄紅塵,衷心仰慕達摩,因此上表辭官,隱居栖霞山紫云洞修煉。后又轉至五台山求戒,拜佛門禪宗臨濟派三十六傳鵝頭禪師為師,取名清源,從此在紫霞洞隱修,數年后去世。
  這就是清幫以達摩為始祖,把金幼孜等為第一代祖師的來歷。
  第二代祖師是羅清,號淨清,甘肅蘭州府渭清縣東鄉羅家庄人。十七歲時,他考中明朝嘉靖恩科舉人,后賜進士出身,擔任監察御史及戶部侍郎,吐魯番犯邊時,嘉慶帝任為間外都督,領兵直抵番邊。傳說血戰后不幸被困于兩狼山下,糧盡三天,殺馬充饑,忽來一和尚相告,寺后石崖下有本朝清源禪師北征時所儲藏的糧食,往取果應其言。全軍飽餐后次日出擊番營,斬了番將,一直追到番都,番主出降,表示以后永不叛明,羅接受降書,大獲全胜而回。
  歸途中經過五台山,訪求清源禪師遺跡,由此寺方丈恨修禪師指引,從佛龕中取出金幼孜的經典遺物,并悉嘉靖曾封金為護國禪師。
  羅深受感動,即由恨修領至金的塔下,拜金為師,后人在師父生后拜師,稱為“靈前孝祖”,就是起源于此。后來,羅清被嚴嵩父子暗害,入獄十二年,万歷年間由于邊事需要,把他釋放,但他立了功不愿受祿,乃至栖霞山紫方洞金幼孜修煉處修道,在那里終了一生。
  第三代祖師陸逵,號道元,江蘇鎮江丹徒人,自幼學武,精于技擊,當過江右總兵。明亡后隱居茅山。后慕羅清征番定回之功及其能通滿、蒙、回、藏語言文字之能,又為佛教禪宗嫡系,因此到五台山求道。清初云游到甘肅、新疆一帶,看到回民与漢人由于宗教不同而爭執械斗,就向清廷條陳用宗教感化之策,為康熙嘉納,授以西北宣傳法師名號,赴西北宣化,訂立“回漢約法”,規定回漢人民互相尊重風俗習慣,各守其制,兩不相犯。
  回京复命后,康熙大喜,議授以官,他卻气歸學道,就封他為靖國尊人,并加封其師羅清為一清佛祖。
  晚年,陸逵在杭州武林門外寶華山劉氏庵內講經說法,听者甚眾。他歿于雍正七年(1729年)。
  以上金、羅、陸三人,清幫中人奉為“前三祖”,都于佛教禪家有淵源,所以后來的清幫組織帶有一定的宗教色彩。
  清幫的真正祖師,起身陸逵的徒弟翁宕、錢堅、潘清三人,即所謂“后三祖”。
  翁宕字福亭,號德慧,江蘇常熟人,祖居山東東昌府聊城縣,其后适居河南南陽府。出身秀才,后棄文向河南嵩山少林寺僧習武,喜与綠林好漢交往,并入天地會,為會務奔走四方,到處為家,性情剛毅,不善辭令。
  錢堅字福齋,號德正,江蘇武進人,遷居安徽徽州府。為人精明勇敢,幼從父經商,移居開封。他十六歲父母雙亡,無心繼續父業,改習拳術,入天地會,与翁宕同隸張岳部下,張是天地會的首領。
  潘清字清宇,號德林,浙江杭州人,先移住安慶,后又遷居河南開封。承父母余蔭,富有財產,幼年讀書,頗以詩詞歌賦自豪,武持廣泰,普門開放,光明乾坤。
  清幫在清朝繁盛了一百多年,到嘉慶間,海運興起,漕運凋蔽,清幫開始衰落,不少人流入社會。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后,糧運复盛,北方糧船大多為清廷服務,南方糧船大多被太平軍改為水師.杭州的家廟調堂被亂軍所毀,至此,清幫勢力消滅几盡。太平天國失敗后,漕運廢除,糧幫裁撤,不過,清幫組織仍流傳于流會。

  鴉片戰爭后,上海被迫成為開放口岸。畸形的殖民地經濟發展十分迅速。很多無業的清幫人員便云集于此,以各种方式謀生。
  清幫對于上海社會的影響是深遠的,尤其是帝國主義租界當局,利用幫會、流氓勢力,作為殖民統治的爪牙,例如帝國主義運來的大量鴉片,就是利用流氓主要是清幫中人物推銷的。此外,幫會与流氓合流,深入到社會各個角落,開設賭場、妓院,划地稱霸,為非作歹,欺壓良民,成為社會上的一股惡勢力。
  解放以前,上海清幫中以“大通悟學”四字輩居多,而以大字輩為最高。
  當時,十六舖碼頭一帶有個“大亨”陳世昌,小名福生,早年曾在賭台上套紅綠簽子(用竹簽套紅綠線誘騙路人上當的一种賭博的玩意),因此,以“套簽子福生”聞名。
  二十歲的杜月笙豁然有悟后,首先想到清幫,自己在十六舖一帶混六七年了,為什么早沒想到,混到青幫中去,不就有靠山了。陳世昌不就在身邊了,只要他肯收自己為徒,自己不就是清幫中人了?
  二十歲的杜月笙已有了一幫小兄弟。當天晚上,他們上了靠了碼頭上的一艘駁船,駁船里裝得是大米。他們偷了几袋子,連夜送到一家米行,賤賣了五塊錢。杜月笙把自己身上的另外三塊加上,共是八塊,去拜了陳世昌。
  陳世昌看到杜月笙只有二十歲,一副机靈樣,就答應收他為徒弟。從此,杜月笙正式“在幫”了。陳世昌是“通”字輩,杜月笙應是“悟”字輩。
  藝亦佳。為人勇義,好交游,地方上以“小孟營”稱之。翁宕、錢堅二人奉張岳之命,到安徽訪潘,三人都是天地會道友,一見如故,結拜為异性兄弟。
  三人結拜后,一起出門訪求志同道合的人,乃至杭州陸逵處听講,對陸逵非常敬服,要求投拜門下。陸見三人學道心誠,同意收為弟子。雍正三年,清政府懸榜招賢,加強漕運,他們意圖以糧幫為基礎,組織一個大團体,乃至河南撫署揭榜承運。
  其時,撫台田文鏡是杭州人,三人向其條陳了漕運辦法,田与漕督同上奏本,經雍正批准,指定歸精運總督張大有節制,并听命于勘現河工的欽差大臣何國宗指揮,准許開幫收徒,以之統一糧務。
  他們接受任務后,先后開封潘清家中招集各地天地會頭目就商,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贊助,并聯絡舊有糧幫,統一了糧幫組織,推翁、錢、潘三人為首領,組成了一個“道友會”,供奉達摩為始祖,金幼孜為第一代祖師,羅清為第二代祖師,陸逵為第三代祖師。
  他們開辦糧運,首先設厂造船,統一尺寸,繪成圖樣,親自監工造船,傳說共造了9999只半(所謂“無半不成幫”,半只是腳划子)。第二步是協助清廷開辦浚河工程,動員山東民夫16. 5万人,用銀110万兩,開浚河道,打通了南北水運。布置完成,乃大開香堂,廣收門徒,翁宕按八仙之數收徒八名;錢堅按二十八宿之數收二十八名,潘清按三十六天罡之數收徒三十六名;三人按七十二地煞之數共收七十二人。此后徒弟又收徒弟,從而清幫組織擴大起來。清幫幫建立以后,翁等三人向逵請示,逵以祖傳二十四字的字派相授,作為傳統的幫內“家譜”。此二十四字就是“清淨道德,文成佛法,能仁智慧,本來自性,圓明行理,大通俗學”。其中,“清淨道”三字是在清幫末成立前使用的,從“德”字起立幫,所以前三字是教派,從第四字起才是幫派。立幫后徒子徒孫越來越多,原來的二十四字怕不夠用,乃由王德降(即王降祖,幫內稱為小祖師)續訂二十四個字,就是“万象皈依,戒律傳寶,化度心回”
  跟著陳世昌混了一個階段,杜月笙發現,在上海灘,來頭最大的首推洋人。你在其他地方就是一口气強奸十個大姑娘,只要能躲進租界,什么事也沒有。要直接進洋圈子里吃洋飯,自己的資格還嫩了一點。要想老道一點,只能去跟著黃金榮。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shuku.net)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