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小皇上有心殺小安子,可是西太后把持朝政,丁寶楨參奏小安子的奏折能到小皇上的手里嗎?天公作美! 安德海竟如此猖狂,不把祖制放在眼里,帶著女眷、家丁、 隨從,一行40多人及在宮中通過各种渠道搜刮而來的珠寶珍奇、古玩字畫,浩浩蕩蕩到了通州。 下江南,當時最便利的是水路,即沿大運河,一路經天津、青縣、泰安、德州等地,直抵蘇杭。到了通州,安德海上了兩艘特制的大太平船,改旱路為水路,第一站便是天津。 這兩艘大太平船,做得十分考究,雕梁畫棟,船体宏大。最引人注目的還是船上高懸的几面別致的旗幟。一面是“奉旨欽差”,一面是“采辦龍袍”,中間懸著一面“三足烏旗”。這兩艘太平船正順風南下。 這天,陽光燦爛,万里無云,安德海穿著四品文官的補褂,站在船頭,觀賞沿途風光。他愜意极了,一想到馬上就要抵達天津,他心里有一股說不出的高興勁儿。 “陳玉祥。” “奴才在。” 這位陳玉祥是安德海從宮中帶出來的太監,此時,他是“欽差”安大人的隨從。 “馬上就要到天津了,天津是本欽差下江南的第一大站,你明白嗎?” “奴才明白,奴才這便上岸,快馬加鞭通知天津巡撫,看他們有什么准備。” 安德海對這位“隨員”也非常滿意。此次下江南除了以上种种原因外,安德海還有一個目的,即沿途搜刮民財,再撈上一大筆。 陳玉祥上了岸。天津地方大大小小的官員一听說“欽差”大人安德海即將抵達本地,一個個都慌了神,不知該如何迎接這位“大人”。慌亂之中,竟沒有一個人提到要驗“勘合”的事,真是一群飯桶。 這些大大小小的地方官員平日里想巴結西太后跟前的大紅人,還找不到門路呢,此時他們怎敢怠慢“安大人”,一個個搖尾乞怜,唯恐“安大人”少看他們一眼。安德海下了太平船,在一群媚態十足的大小官員的夾道歡迎中,踏上了天津府。為了表示對這位“欽差”大人的熱烈歡迎,天津第一大酒樓——“客忘。 歸”酒樓張燈結彩,人聲鼎沸,似過年一樣喜气洋洋。 “安大人,敝地物產貧乏,望大人不要見笑呀。” 一個大腹便便的“短嘴巴”夾了一只油膩膩的雞腿,獻媚似地放在安德海的面前。安德海連看也沒看一眼,這位“短嘴巴”又換了一只鵪鶉,可安德海還是不屑一顧。這位“短嘴巴”的心里有些發毛了,莫不是安大人對他有意見,嚇得他再也不敢輕舉妄動了。 “安大人,您嘗嘗,這是本地的特產。您在京城里啥山珍海味沒吃過,猴頭、燕窩,您都吃膩了,可今天這盤菜挺別致的,這叫炸知了。知了,您當然知道是什么了,可您不一定吃過知了。” 另一位“高個儿”見“短嘴巴”沒討得安德海的歡心,這會儿又生出一個新點子來,想試一試自己的能耐。一听說“炸知了”几個字,安德海來了精神。 小的時候,家里窮,窮得一年到頭也吃不上一頓豬肉,什么人參、魷魚、猴頭、燕窩、魚翅更是連听也沒听說過,可就是吃過炸知了。 知了產卵在地下,經過一個冬春,幼虫在地下自然孵化,到了一定的時候便破土出殼,爬到樹上。就在幼虫剛破土時,人們可以在大樹干上捕到它,洗一洗,再用鹽腌一天,放在油鍋里一炸,吃起來又脆又香,其味道鮮嫩無比。 小的時候,每到盛夏的晚上,爹便帶安德海和弟弟安德洋去捉知了。有時運气好,一個晚上可以抓到百十只呢。第二天,娘便做炸知了吃,這是他們難得的佳肴。 自從十几歲入宮,再也沒吃過炸知了,若不是今天又有這道菜,安德海早把這鮮美可口的菜肴給忘了。 安德海夾了一只炸知了,在嘴里慢慢地嚼著。記憶中的炸知了可香了,一聞到那扑鼻的香气,便讓你流口水,可今天不知道為什么,品不出當年的那個味來。 安德海望著一桌子酒菜,他一點食欲也沒有,他的心里在反复嘀咕著: “這些蠢豬,只知道擺酒筵待客,不懂得安大人的心里還想著另外一回事。開口吧,顯得太露骨,不開口吧,只怕他們不明白。” 正在為這件事情發愁,只听得天津府巡撫開口道: “安大人南下蘇杭,采辦龍袍,沿途一定十分辛苦,在下已備薄禮,略表寸心,宴后請安大人笑納。” 一听這話,安德海露出了笑容,他等的就是這句話。不過,此時他也暗恨這一群“蠢豬”,應該一上岸就言明此事,免得“安大人”忐忑不安這良久。安德海捏著他那特有的又細又尖的男中音,開口道: “諸位的心意,安某領了,只是南下路途遙遠,不便攜帶,我看就算了吧!” 安德海的話已十分明白,不值錢的笨重東西,他統統不要。 巡撫一听這話,連忙補充道: “并不是什么笨重物品,無非是些珍奇异寶及地方特產,還有几張銀票。” 听說還有几張銀票,安德海可樂了,那玩意儿又值錢又十分輕便易帶,多多益善。此時,安德海哪儿還有心再吃飯,他想赶快看看天津巡撫送他的是什么值錢的貨,還有究竟有几張銀票,上面寫著多少兩銀子。 馬大奶奶總覺得肚子空空的,填不滿似的,她吃了兩條雞腿還不解饞,此時,她又抓起鴨翅膀,歪著頭啃。她可不在乎什么寶物和銀票,她在乎的是這滿桌子的酒菜要盡量撐破肚皮來吃。 安德海見老婆如此吃相,似乎覺得有些失面子,他用腳在桌子底下踢了馬大奶奶兩下。 “哎喲,是誰踢得我好疼,當家的,快來給我揉揉。” 馬大奶奶嗲聲嗲气地嚷著,气得安德海臉漲得通紅。安邦杰見此情景,連忙出來打圓場: “德海,瞧你,沒有酒量還喝這么大,臉都喝紅了。小玉,快扶德海下去喝點茶解解酒。” 既然二叔發話了,馬大奶奶只好忍痛割愛,放下手中剛剛掂起的兩個鴨翅,依依不舍地离開了酒桌。她還不住地回頭張望,以飽眼福。 回到下榻之處,安德海指著馬大奶奶的鼻子罵: “沒出息的東西,平日里都餓死你了。瞧你那吃相,像個老母豬似的,頭也不抬只知拱食。” 馬大奶奶本來就沒解饞,這會儿又被安德海一罵,她的气不打一處來,于是順勢撒起野來: “瞧你那德性,連吃都不讓人吃飽,活著還有什么意思。” 馬大奶奶邊拉著長腔哭著,邊用眼睛偷偷地膜著安德海,她是想觀察安德海有什么反應,以采取下一步的對策。 只見安德海陪著笑臉,上前求饒: “好了,好了,我的心肝寶貝儿。你這么鬧,把我的心都攪亂了。快別哭了,哭傷了身子可怎么辦呀。” 馬大奶奶見丈夫軟了,她更逞臉了,哭得越來越凶,那淚水仿佛是洪水決了堤,一個勁地往外涌。 “安大人,門外有人求見。” 太監陳玉祥在門外喊道。安德海夫妻一听這話,心中都有了譜,一定是天津巡撫送禮來了。馬大奶奶連忙擦干了眼淚向外面喊道: “有請客人。” 安德海撩開門帘一看:好家伙,十几口大木箱子,從抬夫那艱難、努力的表情看,箱子一定很重,壓得他們几乎透不過气來。一個師爺模樣的人向安德海拱手作揖: “安大人,小的奉巡撫大人之遣前來為安大人送行,區區薄禮,望安大人笑納。” 安德海笑眯眯地盯著師爺的手,因為他的手上正拿著几張銀票。 “500兩?1000兩?2000兩?” 安德海有點急不可耐了,他真想一把奪過銀票,一睹為快。 “安大人,小的帶來3000兩銀票,請過目。” 安德海此時手都有點發抖了,他想不到天津巡撫如此大方,這大大超過安德海的意料之外。這樣算起來,到兩廣至少要經過十几個大站,每站送3000兩白銀,等到了兩廣,豈不是二三十万兩銀子了嗎?!喪母發財,這游江南同樣也能大發橫財。 “安德海呀,安德海,你的命真好,財源廣進,銀子滾滾來,冉過几年,你可躺在金山銀堆上睡大覺了。即使小皇上親了政,西太后保護不了小安子,小安子也不能餓死的,小安子這一生是不用愁了。” 安德海越想越美,高興得他差一點掉出了眼淚。 自從小安子七月初六离京,西太后就一直打不起精神來。盡管貼身宮女慶儿悉心照料,太監李蓮英加倍努力,西太后仍覺得不比小安子在時。十几年來,小安子就像西太后身后的一條狗,時刻圍著主子打轉轉,西太后早已習慣了這种模式,一旦小安子不在眼前,西太后便覺得少了點儿什么。她睡不安,吃不香,几天下來便覺得渾身無力,四肢發軟。 大醫來過,太醫說需靜養休息,調養一陣子,以補脾腎之虧。這天早上,西太后懶洋洋地起了身,李蓮英為她梳好了頭,忽然,西太后感到一陣眩暈,一個踉蹌,差一點跌倒,嚇得李蓮英赶緊扶住了她。李蓮英將西太后攙至軟榻上,又連忙跑去請太醫。李蓮英忙里忙外,累得滿頭大汗,西太后躺在軟榻上,看得一清二楚: “小李子很像他師傅小安子,人勤快又聰明,是棵好苗子。” 几位太醫不敢怠慢,跌跌撞撞地跑到了西太后面前。他們仔細地把脈,一致認為西太后此眩暈之症是平日積勞所致,從現在起必須臥床休息。 這下西太后可犯急了。說來輕巧,臥床休息,誰去臨朝呀,誰看奏折,誰批奏折,誰下懿旨?國不可一日無君,國君是有一個,可他只是個14歲的少年,他能撐得起大廈嗎?西太后越想越急,越急病越重,三天后竟心跳加速,頭暈腿麻,抬不起頭了。 李蓮英把西太后慢慢地扶起,他小心翼翼地給西太后捏了捏肩,西太后覺得渾身上下到處都酸痛。她不禁又想起往日小安子為她捏腿的情景,她禁不住輕輕問了一句: “小李子,你師傅(安德海)走了几日了?” 李蓮英捏著指頭一算: “回主子的話,他已經走11天了,估計現在已經過了天津,下一站該是青縣了。” 西太后有气無力地唉了一聲: “這么慢,才11天,我倒覺得有几十天了。” “主子,這是您身体不适,昏昏沉沉所致。” 西太后半倚在軟榻上,仍感到頭發脹,四肢無力,她已經四五天沒上朝了,恐怕已經積壓了一大堆奏折。她有气無力地問: “小李子,這几日皇上都上朝嗎?” “回主子的話,听說東邊的和万歲爺并沒上朝,各地的奏折都壓著哩!主子不要心急,悉心保養身体最重要。” 西太后心想: “這小李子也挺孝順的,不比小安子當年差。” 小皇上這几大异常興奮,因為他生平第一次背著西太后干了一件他自己認為是了不起的大事。 那天,李明玉回來肯定地告訴小皇上安德海帶著女眷、隨從,一行40多人,浩浩蕩蕩地已經出發了,他便下定決心,“殺小安子!”不過不是在京城里殺,也不需要自己去動手,他要行使自己至高無上的皇權,借地方官員之手殺了這個令人作嘔、專橫跋扈、不可一世的太監。 小皇上想來想去,他在考慮一個合适的人選,這個人既要精明能干,又必須絕對忠誠于朝廷,而且要對小安子恨之入骨。最后,小皇上決定把殺安德海的任務交給山東巡撫丁寶幀。 丁寶楨其人,前面已經提過。丁寶楨,字雅璜,貴州平遠人,咸丰三年進士,他素以為人剛毅、不畏強悍見稱于朝野。 同治皇帝怎么知道丁寶幀恨安德海,而且了巡撫剛正不阿的呢?這事說來話長。 原來,丁寶幀是蒙古親王僧格林沁的下屬,僧格林沁當年与太平軍交戰,為朝廷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得到咸丰皇帝的倚重,連西太后也另眼看他,把他看成是兩朝元老,文武全才。僧格林沁也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他效忠于朝廷,為西太后肝腦涂地,在所不辭。 漸漸地,僧格林沁在朝的威望越來越高,他仗著自己是蒙古親王,更仗著自己為朝廷立過大功,于是就居功自傲,目中無人,當朝大臣們也都讓他几分。每當客人去拜訪他時,他總是掂量一下來者的份量,比他職位高的,又是敬茶,又是讓座;和他同級的只讓座,不敬茶;比他職位低的,連座也不讓,客人只好站著和他講話,他還總是愛理不理的。 說來也巧,居功自傲、高高在上的憎格林沁偏偏遇上了剛直、倔強的丁寶幀。 那一年,丁寶幀剛剛上任山東巡撫,僧格林沁是他的頂頭上司,按禮節,丁寶幀應該主動拜謁僧格林沁的。可是,上任已經 兩個多月了,僧格林沁總不見下屬丁寶楨前來拜訪。開始,僧格林沁還是沉住气,他拿出了大將的風度,不急不躁,穩坐釣魚台。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還是不見丁寶幀的影子,其他官員們都在背后紛紛議論,想看這兩個人的笑話,一向大將風度的僧格林沁這會儿也沉不住气了,他悄悄地問師爺: “這個丁寶楨真不識時務,為何上任兩個多月,還不來拜望本王爺。” 師爺當然也不知道這是怎么一回事,他便托人去問一問丁寶楨身邊的一位官員。那位熟識丁寶楨秉性的官員答道: “丁巡撫听人家說,拜謁僧格林沁將軍時,得不到賞座。丁大人乃朝廷命官,若是身著布衣拜謁將軍,別說不賞座,就是不讓進也沒什么。可是丁大人要穿官服呀,穿著官服豈能忍受此等‘禮遇’。” 好一個倔強的丁寶幀,非要逼著增格林沁為他設座不可,否則,拒不前往拜謁。出于情面,僧格林沁只好又托人帶話給丁寶幀,說“客座已備好”。 這日,丁寶幀穿著文官補卦,佩帶朝珠,大大方方地直奔將軍府,拜謁僧格林沁大將軍。僧格林沁有意讓人准備一張表面油漆早已剝落的舊凳子,以示他的屈服也是有限的。 丁寶楨剛踏進將軍府,走入正廳,抬頭一眼便望見站在大廳門前迎客的僧格林沁,連忙上前施禮: “在下丁寶楨拜見大將軍。” 僧格林沁捻著胡須,笑眯眯地說: “快請進!丁大人。” 丁寶幀隨主人進入大廳。丁寶幀迅速環顧了一下,見大廳里正中央只擺了一把紫檀木太師椅,在大廳的側處擺了一張破舊不堪的凳子,斑斑剝剝的漆皮十分顯眼,不禁皺了一下眉頭,但他暫且沒有作聲。 僧格林沁做了一個手勢: “丁大人,請坐。” 他指了指那張破舊的凳子。丁寶楨清了清嗓子,用一种不卑不亢的語調說: “將軍,在下穿的是朝服,那掉了漆的破舊凳子會不會把這身朝服弄髒呢?若真的弄髒了朝服,別人看見了,是我的不是呢,還是你的不是?” 一席話說得見多識廣的僧格林沁啞口無言,他向四面喊了聲: “大膽奴才,怎敢給丁大人准備這般的凳子,快搬一張檀木椅子來。看茶!” 丁大人坦坦然然地坐到了新搬來的紫檀木椅子上,他裝作沒事似的逍遙自在地品著黃山毛尖茶。僧格林沁不禁對眼前的這位丁大人刮目相看。 這段佚聞趣事一傳十,十傳百,傳到了京城皇宮里,西太后听說山東巡撫丁寶楨如此這般做,笑著說: “這真是頭倔驢。” 小皇上雖然不過是個14歲的少年,但他分辨是非,他贊賞丁寶楨那剛正不阿的做法: “丁愛卿乃當今之奇人也!” 上次,安德海帶著老婆馬大奶奶逛酒樓,恭親王奕昕帶著曾國藩、左宗棠、丁寶幀等去挖苦安德海,气得小安子回到西太后面前痛哭了一場,小皇上也略有所聞。當時,小皇上便對貼心太監李明玉說: “像丁寶楨如此正直之人,朕有一天會重用他的。他恨小安子并非出于個人恩仇,而是出于公心,這等賢才必將降重任于他。” 今天終于等到了這個机會,令人作嘔、十惡不赦的安德海竟 私自出京,招搖撞騙,現在不收拾他,還等什么時候再收拾他? 小皇上合計了一下,大約一個多月后,小安子一行人便可抵達山東境內,到了山東,便是丁寶楨的天下了,把捕殺小安子的艱巨任務交給山東巡撫丁寶幀,再合适不過了。 于是,小皇上馬上寫了封密詔,只蓋了皇帝的御璽,并未加東西兩宮太后的“御賞”和“同道堂”印,便差人快馬加鞭,六百里加急送往山東丁寶核處。 為何只蓋皇帝的御璽,不加東西兩宮太后的鈴印叫“密詔”呢?原來,同治皇帝是六歲沖齡即位。當時,他尚年幼,六歲的小儿懂得什么?所以,兩宮太后堅持每道諭旨必須加蓋東太后的“御賞”印和西太后的“同道堂”印,方能生效。多少年來,一直也都是這么做的。地方各級官員一見到這三枚大印同時用上,便知道是諭旨。 今大,小皇上卻破大荒地發了這第一道密詔,為的是不讓西太后過早地知道這件事,以防她出面阻攔小皇上下了多少年的決心才付諸實施的行動。小皇上的密詔上寫得很清楚,小皇上命令丁寶幀密切監視大太監安德海的行蹤,一有什么風吹草動、蛛絲馬跡,馬上就報告給朝廷。小皇上只有見到下面官員的奏折,才好裁決,以頒圣旨。 自從八年前同治皇帝沖齡即位,名義上他是皇上,是一國之君。但實際上,掌握大權,頒布詔書的則是兩宮太后。兩宮太后中的東太后為人謙和、嫻淑,她一向不愿与西太后爭高低,所以,八年來,掌握大清天下的是西太后一個人。 小皇上這生平第一次違背親生母親的心愿,頒發密詔,逮捕安德海,他的心里又興奮又害怕。興奮的是,自己已經長大了,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一個真正的皇帝,行使自己的最高權利;害怕的是,這事恐怕會引起西太后的阻攔,甚至是她的暴怒,小皇上從小就特別懼怕他的親生母親。 密詔是發出去了,這只是艱巨的任務完成了第一步,下一步才是關鍵之所在,這便是等待山東巡撫丁寶楨的奏折,然后与軍机大臣再議除安之計。可八年來,批閱奏折全是由西太后一個人包攬的,這就是說,丁巡撫的奏折第一關便是要送到西太后那里去審閱,然后才能送到軍机處。 如果西太后把丁寶幀的奏折扣下可怎么辦?小皇上左思右想十分為難。 “万歲爺,干嘛總是這么皺著眉頭?” 太監李明玉關切地問小皇上。這個李明玉從小看著同治皇帝長大,与其說他是小皇上的奴才,還不如說是小皇上的朋友、伙伴。小皇上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全逃不過李明玉的眼睛。李明玉雖然沒有什么政治野心,但他從心底關心主子,希望能為小皇上分擔一點什么。所以,同治皇帝很信任李明玉,有什么高興的事儿,什么苦惱的事儿,他都愿意對李明玉說。 “還不是為了那該死的小安子的事,讓朕不高興。” 小皇上很直爽,他還不懂得拐彎抹角地說話,他是有什么就說什么。李明玉心里也猜個八九不离十,主子可能是為小安子的事煩心,他便說: “万歲爺,你登基八年來,尚未獨立處置過這么大的事情,心里一定是沒個譜。依奴才之見,万歲爺不如去找母后皇太后商量商量,看母后皇太后有什么妙計。” 真是一席話點破了小皇上心中的迷霧,他怎么就沒想到這一層。母后皇太后即東太后,她雖不是自己的生母,但對載淳的疼愛絕不遜于生母圣母皇太后即西太后。而且東太后一向很恨小安子,恨他撥弄是非,离間兩宮關系,一定會站在小皇上一邊,共商除安大計的。 小皇上感到太監李明玉大了解自己了,在困難之際,伸出援助之手,簡直就是自己的知心朋友。他激動地抓住李明玉的手說: “小李子,朕有了你是朕的大幸!” 小皇上急于求東太后幫他的忙,便徑直到了鐘翠宮。東太后這几年深居簡出,生活得很冷清。自從咸丰皇帝歸天,東太后几乎每日都在悲痛中度過。早年,她与咸丰皇帝感情篤厚,特別是剛進宮時,這位狀元女博才淑慧,深得咸丰皇帝的敬愛,他們夫唱婦隨,十分美滿、幸福。后來,咸丰身邊有了個蘭貴人(西太后當年),東太后便悄然隱退。不過,直至咸丰賓天,東太后都得到了咸丰及后宮嬪妃們的敬重。她視同治皇帝為己出,把全部的母愛都給了這個并非自己所生的儿子。不過,她的愛心也換回了一份真摯的愛,那便是小皇上對她的依戀,這种依戀遠遠地胜過對他的生母葉赫那拉氏的依戀。小皇上早已視東太后為親娘,這對東太后慈安是一种极大的安慰。 一般地說,每隔一兩大,小皇上便前來給這位慈祥的皇額娘請安,三天不見儿子,東太后的心里就空落落的,像是丟了魂似的。東太后此時正處在這种情緒之中,因為,已經有四天儿子沒來請安了。難道是載淳病了?這不可能,小皇上那邊有一點風吹草動,哪怕是打個噴嚏,李明工都會差人來報告的。要么是貪玩,把皇額娘給擱在腦后了?這也不可能,別說皇上已經是14歲的少年,又重感情,又懂規矩,就是八年前,他沖齡即位時,也懂得一兩天便來給這位額娘請安。 想來想去,東太后都想不出來更充分的理由使小皇上四天不露面,越想越不放心,她決定去看一看儿子。 東太后剛起身,只听見宮女玉儿那甜甜的聲音: “万歲爺駕到!” 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想誰誰就到。東太后仔細瞧了瞧同治皇帝的臉,又上上下下打量了許久,她發現儿子眉宇間露出些愁云,面色稍顯憔悴,略帶倦容。東太后拉著小皇上的手,有些心疼地說: “皇上,這几日身体不适嗎?為何面容憔悴,這般不開心?” 東太后摸了模小皇上的額頭,又撫了撫他的頭發,万般母愛柔情全表現在這些細微的動作上了。小皇上見東太后如此關心自己,而自己為小安子的事情心煩意亂,竟几天都沒來看望皇額娘了,心里不禁有些內疚。 “皇額娘,儿子身体沒什么不适。” 小皇上像小時候一樣,溫柔地依在東太后的胸前,感受母愛。東太后還是不放心,追問道: “既然身体無恙,為何這般愁眉不展?” 小皇上在心里掂量著、斟酌著,應該如何說起呢?是直言不諱,還是先探探皇額娘的口气再說。稍作思考,小皇帝便決定直言相告,因為從小到大,小皇上無論做錯了什么事情,東太后總是能原諒他,他在這位皇額娘面前根本就不需要掩飾什么。 “皇額娘,儿子為一件事煩心,這几天吃臥不宁,甚感頭疼。” 東太后就知道這几大儿子沒來請安,一定是有什么事情,而且這件事情也一定牽動小皇上的心,于是,東太后耐心地听儿子說下去: “皇額娘,你可听人說過關于小安子的什么事嗎?” 經小皇上一提醒,東太后倒是想起來了,有十几天沒見到令人作嘔的安德海了。安德海是儲秀宮的太監總管,他几乎可以稱得上是西太后的影子了,或者是師爺吧,反正,十几年來,只要有西太后的身影,便少不了小安子的身影,差不多可以用形影不离來形容他們倆了。 十几天前,每日早上上朝,總不見小安子隨行。以前,總是小安子扶轎前往大殿,可為什么一下子變成了一個井不十分出名的太監李蓮英伴駕了? 還有,七八天前,听說西太后染了風寒,大醫讓靜養。出于禮節,東太后帶著小皇上去儲秀宮探望西太后,站在宮門外迎駕的也換成了李蓮英。本來,東太后并沒有注意到這些細微之事,今天被小皇上一提,她倒是感到了的确有些异常。 “是呀,好像有十几天沒見小安子了。皇上為何突然問及此事?” 小皇上走近兩步,趴在東太后的耳邊,神秘地說: “小安子走上黃泉路了。” 被小皇上這么一說,東太后還認為安德海已暴病身亡了呢! 她吃惊地問: “何時死的?” 小皇上笑了: “儿子是說小安子快走上黃泉路了。” “哦。你倒是說清楚呀,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東太后平日里也十分討厭小安子,听說他快走上黃泉路了,她也十分關心這事儿,便催促著小皇上把話說明白。小皇上還是挺神秘地說: “小安子私自出京了,你說,他的膽子大不大!” 東太后一听小安子私自出京了,竟有些不相信。自從順治皇帝立下規定:太監不得私自出京,違者殺頭!200多年了,還沒有一個太監私自出京過。東太后半晌也沒說出一句話來。小皇上見東太后似信非信,便補充道: “一點也不錯,是儿子派李明玉親自觀察到的。” 一听這話,東太后不由得不信了,她讓小皇上慢慢講來。小皇上便講述開了: “是這么回事,十几天前,儿子便听李明玉說小安子有些异常,儿子差李明玉暗中盯梢,發現小安子准備外出,安宅里上上下下熱鬧了好几天,李明玉又听內務府的明善講起小安子准備出京南下。果然,小安子一切准備就緒,于十几天前,浩浩蕩蕩一行人出京南下了。” “几時的事?他為何出京南下?” 東太后迫切地問道。小皇上簡明扼要地回答: “小安子是七月初六上的路,到今天整整11天了。他聲稱奉旨采辦龍袍。” “奉旨南下?” 東太后惊愕了,自從同治皇帝登基以來,整整八年了,哪一道圣旨不是兩宮太后共同鈴印,為何今天冒出個安德海“奉旨”南下。在東太后的記憶中,根本就沒有頒發什么“采辦龍袍”的圣旨,即使是采辦龍袍,也輪不到一個太監去辦呀!既然沒頒發這种諭旨,那小安子出京則應視為“私自出京”,按祖制格殺勿論。 “這個狗奴才,膽子真大,他是不想要命了。” 東太后忿忿地說。小皇上此時心里非常高興,他已清楚地看到,這位皇額娘的立場和他是一致的,這將對殺小安子起到關鍵性的作用。起碼,小皇上多了一個“同盟軍”。小皇上高興地笑了。東太后又問他: “皇上沒有打草惊蛇吧。小安子可知道你在監視他?” 小皇上十分有把握地說: “儿子讓李明玉做得很秘密,絕沒有惊動他,恐怕此時小安于正悠哉游哉地下江南呢!” 東太后用贊賞的目光看著儿子,她仿佛覺得載淳突然長大了,不再是那個頑皮、天真、愛撒嬌的小男孩了,他已初步具備了國君的風度。小皇上從東太后慈安的目光中也汲取到了無窮的力量,有這位母后站在自己的一邊,他更增加了殺小安子的信心。 “皇額娘,儿子已給山東巡撫丁寶楨發了密詔,讓他密切監 視小安子的行蹤,一旦有什么風吹草動,立刻將奏折以六百里加急上奏。” 听了這句話,東太后更高興了,她万万沒想到載淳年僅14歲,以前從沒單獨處理過朝政,這次竟如此果斷、干脆、利索,此乃明君之風度也。 東太后久久地望著同治皇帝,不禁又想起了丈夫咸丰。這個儿子長得极像他的父親,那高高的眉棱、寬寬的額頭、挺直的鼻梁,包括說話時的動作、神態,都酷似咸丰。但咸丰性格懦弱,不像他的儿子這么果斷,載淳辦事干淨、利索,不优柔寡斷,這一點倒极像他的母親——西太后慈禧。不過,載淳只繼承了母親性格中的長處,卻沒有繼承她的缺點:狠毒、冷酷。 越看儿子,東太后越覺得很欣慰,大清國有這么一位君主,乃大清中興之希望,自己十几年來的苦心也沒有付之東流。東太后想:這是上蒼對自己的賞賜,賜一善良、果斷的皇子給自己。 這叫“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東太后正在邏想著,小皇上打斷了她的遐思: “皇額娘,密詔估計已到丁寶幀手里,小安子也快抵達山東境內了,丁巡撫的奏折万一被那邊皇額娘扣住,可怎么辦?” 是呀,儿子想得真周到。東太后當然也想到了這一層,八年來,奏折總是先送到西太后的手邊,她看后,覺得有价值的再發到軍机處,由軍机處大臣們共同擬定方案,再以小皇上的名義頒發詔書。丁寶楨參奏安德海不法行為的奏折,到了西太后那里,肯定會被扣留的。現在,一定要想個法子,阻攔西太后看奏折,等處置好小安子之事后,再稟報西太后,她再怒,也無可奈何。 但是,如果是強行不讓西太后看奏折,她一定會起疑心的,必須想出一個万全之計,讓她主動暫時退出政治舞台,哪怕是十來天也好。東太后平日里顯得不如西太后那樣精明能干,甚至有些木訥,可關鍵時刻,她也會顯出精干的一面,她笑笑對小皇上說: “皇上不要擔心這件事,我馬上就去你皇額娘那里,保管她同意讓你代她看奏折。” 小皇上用疑惑的目光看著東太后,東太后溫柔、慈祥地拍了拍小皇上的肩膀,以示讓他放心。東太后又湊近儿子的耳邊,嘀咕了几句什么,只見小皇上神秘地一笑: “儿子這便去那邊,儿子一定把這件事辦好!” 小皇上一路小跑到了儲秀宮,他站在宮門外喘了几口气,定了定神,便踏進了母親的寢宮。 這几天,身邊少了個小安子,西太后又染了點風寒,她感到非常不舒服。一方面是身体欠佳,頭昏腦脹,四肢無力。太醫來過,太醫說是勞累過度,肝脾兩虛,必須靜養調治,她很不舒服。另一方面,是心里不舒服,小安子十几年來像個影子不离左右,這一走不見他的蹤影,心里難免有些空落落的感覺。更讓她不舒服的是親生儿子有好几天沒來請安了。對于載淳,西太后是又恨又疼。恨的是這個親生骨肉竟和東太后十分親近,冷落自己;疼的是,畢竟是自己怀胎十月所生的親骨肉,天底下,哪個做娘的不愛自己的孩子,連小貓儿、小狗儿都懂得愛孩子,何況是有血有肉的西太后呢。 西太后此時正倚在軟榻上看奏折,這一大堆的奏折,何時才能看完呀!西太后不禁皺了皺眉頭,糟糕!頭又疼了。 “皇額娘吉祥。” 听到這一聲清脆的叫聲,西太后的眼睛為之一亮,她欠了欠身子,沒欠起來,旁邊的李蓮英看見了,連忙小心地將西太后扶起。 小皇上給西太后請了個安,便溫順地走到西太后的身邊。西太后仔細地打量著儿子,几天不見,儿子似乎又長高、長胖了。 人在疾病中,最需要的是親情,此時,儿子來到母親的身邊,無 疑使西太后非常開心: “皇上,這几日刻苦學習了嗎?” “回皇額娘的話,儿子牢記母親的叮嚀,不敢片刻倦怠。” 听了這句話,西太后的心里比吃蜜還甜,她深知自己不可能永遠掌握大清的政權,早晚要把權力讓給儿子。不過,她可不准備近年內就讓權,起碼要等自己年邁時,才能讓皇上正式當皇帝。她要親手教會儿子當皇帝,而若要穩坐江山,必須具備皇君的素養,這第一步准備便是刻苦學習,博古才能通今,借鑒前人之經驗,總結前人之過失,才能坐穩大清的江山。所以,西太后最關心的是載淳的學習。 听了儿子說“不敢片刻倦怠”,這句話,西太后放心了。她拉了拉儿子的手說: “皇上,額娘這几日身体不适,時時刻刻都盼見到你。” 這也是西太后的肺腑之言,畢競是親骨肉,小呈上也确實被母親這話給打動了,他像小時候一樣,倚在母親的怀里。西太后用雙臂攬著載淳,不由得掉下了几滴眼淚。感到母親在哭,小皇上仰頭注視著母親。就在這一瞬間,西太后突然感到載淳長大了。西太后清清楚楚地看到儿子的唇邊已長出了細細的絨毛,那是男性發育的征兆。 “哦,皇上是個大男孩了。” 西太后撫摸著儿子的臉頰,笑了。此時,母子融融,令西太后十分開心。小皇上又在此逗留了一會儿,便起身告辭了: “皇額娘,儿子還要溫習功課,請額娘多保重。” 西太后點了點頭,小皇上便走了。望著儿子遠去的身影,西太后又高興又若有所失。 “母后皇太后駕到!” 李蓮英高叫了一聲,慶儿連忙出來迎駕。西太后欠了欠身子,算是有禮了。 “妹妹,今日身子可曾好些?” 東太后坐在床邊,關切地問長問短。西太后心里頓時感到有股暖流在流淌。她与東太后相處這些年,平心而論,她也很尊重東太后的人品,暗自佩服東太后的溫和、賢淑,但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她必須處處打擊、排擠東太后,以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此時,自己正在生病之中,東太后能夠不記前嫌,主動來問候病情,西太后多多少少有一點感動。她向上挪了挪身子,有气無力地說: “姐姐快請坐,妹妹并沒有什么大礙,還勞姐姐前來探視,實在是讓妹妹擔當不起。” 東太后依然像往日那樣,謙和地搖了搖頭: “妹妹快別客气了,都是一家人,咱們孤儿寡母彼此照應,先帝地下有知也會欣慰的。” 一听到咸丰皇帝,東太后的眼睛又濕潤了。西太后見她如此黯然神傷的樣子,也不禁若有泣聲: “先帝去得太匆匆,也沒能見到今日的景象,當年的阿哥已經長大了。剛才,妹妹見阿哥的唇邊都萌發些胡子了,他果真長成威武男儿了。” 一提到小皇上,兩宮太后便尋找到了共同語言。東太后擦干了眼淚,高興地說: “妹妹說得太對了,眼見著阿哥長成了大人了,你瞧他一天一個樣,我才几天沒見他,他好像又長高了。” “姐姐,更讓咱娘儿們高興的是,阿哥的學業也大有長進。 剛才,妹妹留他多坐一會儿,你猜他是怎么說的?他說呀要回去溫習功課。一听說他溫習功課,做娘的就是再想讓他陪一會儿,也不忍心說出口呀。” “這樣呀,他會有大出息的,將來,一定是一位圣君。” 兩宮太后對小皇上都是贊不絕口。東太后有意東扯一句,西 拉一句,不讓西太后起疑心。 “妹妹,這几日可曾好些?” “姐姐,太醫來說過,妹妹這病主要是操勞過度所致,太醫讓我好好地靜養几日。” 東太后見話題已近,便不失時机地接著說: “妹妹所言极是,自從皇上登基以來,凡大事、小事,無不是妹妹操心,先是太平賊子讓人心惊膽顫,后又有捻子扰亂天下,再加上洋鬼子逼迫咱們,妹妹何曾吃過一頓安生飯。” 東太后這一番話,可真是說到西太后的心坎上去了,她開心地笑了: “費點神倒沒有什么,只要能把大清治理好,妹妹我陪上一命也心甘情愿。” 西太后倒是很會給自己臉上貼金。八年來,她獨攬朝政,剿捻軍、殺太平軍,排擠仁人志士,對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這會儿反倒標榜起自己來了。站在東太后的立場來看,西太后太專橫了,她既恨又怕這個厲害的西太后,但又不愿意一語道破天机,傷了兩個人的和气,此時更重要的是巧妙地說服西太后主動地讓出一點實權,好讓小皇上順利地除掉安德海。 東太后察言觀色,見西太后此時情緒很好,便佯裝漫不經心的樣子說: “既然妹妹身体欠安,又為許多事情勞神,皇上年紀也不小了,不如讓他學著看看奏折,無關大局的事情讓他學著辦好了。 有大事情,讓他跟咱們商量,一來妹妹可以省點心,二來也好讓他長長見識,反正將來他要親政的。” 東太后不急不躁似無心地敘著,西太后乍一听起來覺得很刺耳,但細想一想,覺得東太后的話也沒什么惡意,而且也有些道理。 大清國的國君是同治皇帝,而同治皇帝又是自己所生的親生儿子,不如順水推。舟,賣個人情給東太后,只不過是放几天的大權,等自己病好了以后,馬上就收權。再說,大權又不是到別人的手里,儿子掌几天權沒什么不放心的。想到這里,西太后點了點頭: “姐姐所言极是,讓皇上學著看奏折,這是再好不過的事了。 還是姐姐心疼我,我怎么就沒想到這一層。” 兩宮太后都笑了。東太后笑目的達到了,西太后笑儿子長大了,以后只要把握時局,處理大事,小事可以放手不去管,多抽一點時間去逛逛園子、听听戲。 ------------------ 書 路 掃描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