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2 約翰·亞當斯的孩子



  約翰·亞當斯(1735.10.30—1826.7.10)是美國第2任總統,生于馬薩諸塞州,是亞孔·約翰·亞當斯和蘇珊娜·博伊爾斯頓·亞當斯的長子。他還有兩個弟弟。父親是農場主。亞當斯畢業于哈佛大學。畢業后當律師。1772年被選為馬薩諸塞州眾議員。1774年參加第一次大陸會議。1775年參加第二次大陸會議。1776年參加《獨立宣言》五人起草委員會。1777年出使法國。1778年返國參加憲法起草工作。美國獨立后,亞當斯被任命為首任駐英公使。1789年當選副總統。1796年華盛頓卸任后任總統。他与杰斐遜是政治上的對頭。1800年杰斐遜接替他任總統,下台前,亞當斯突擊提拔了不少親信。
  卸任后,亞當斯接受儿子的建議,撰寫回憶錄。1826年,他的儿子約翰·昆西·亞當斯當選美國第6任總統,不久,即在《獨立宣言》發表50周年紀念日,亞當斯离開人世。
  1764年,亞當斯与艾比蓋爾·史密斯結婚。艾比蓋爾不但是賢妻良母,還是一位作家。他們有三個儿子,一個女儿。

          艾比蓋爾·阿米莉亞·亞當斯·史密斯

  約翰·亞當斯和艾比蓋爾·史密斯的第一個孩子
  生于:1765年7月14日 出生地:馬薩諸塞州布倫特里縣
  卒于:1813年8月15日 死亡年齡: 48歲零1個月
  死因:乳癌 學歷:家教
  職業:主婦,母親 配偶:威廉·史蒂芬斯·史密斯
  子女人數:4人
  艾比蓋爾·阿米莉亞·亞當斯,昵稱阿米莉亞、納比或埃米,生性安靜、內向。她有藍色的眼睛,頭發微紅,圓臉龐,皮膚白皙。由于家境較好,阿米莉亞接受家教。天性和后天教育使她深受專制的父母的影響,長大后沒有自主能力。
  17歲那年,阿米莉亞愛上了一位年輕律師羅亞爾·泰勒。他搬來布倫特里縣之前,在波士頓做律師,愛好寫詩。羅亞爾身材高大,黑色頭發,英俊瀟洒,令布縣的未婚女子為之傾倒。羅亞爾看上了阿米莉亞,兩人訂了婚。但亞當斯家族認為羅亞爾地位低下,不能与自己這樣的顯赫家庭聯姻。
  雖然兩人已訂婚,約翰·亞當斯對女儿選擇這么一位不般配的丈夫大為惱火。為了拆散他們,亞當斯把阿米莉亞送往波士頓,但沒有奏效,阿米莉亞又回來恢复了婚約。她父親代表美國駐巴黎后,就命阿米莉亞和母親去巴黎陪他。阿米莉亞提出去巴黎可以,但如果一年后她和羅亞爾仍相愛,羅亞爾就要去歐洲与她結婚。起初兩人頻繁書信往來,漸漸地羅亞爾的信越來越少。几個星期過去,阿米莉亞逐漸失望,變得更加沉默寡言。
  1785年約翰·亞當斯被任命為美國第一任駐英公使,阿米莉亞又隨父母遷往倫敦。她繼續跟弟弟約翰·昆西互通信息,也堅持給羅亞爾寫信,卻沒有回音。一次在圣詹姆斯法院,她被介紹認識了父親的副官、美國公使團秘書威廉·史蒂芬斯·史密斯。史密斯是紐約州人,曾任華盛頓將軍的副官,參加過獨立戰爭。他是亞當斯家女婿的標准人選。這次介紹標志著他与阿米莉亞關系的開始,也意味著亞當斯家族期待已久的阿米莉亞和羅亞爾解除婚約的實現。阿米莉亞不再給羅亞爾寫信,提出解除婚約:“先生,隨函附上你的來信和畫像,請將我的信和畫像交還克蘭奇叔叔。希望你對此結局滿意。”羅亞爾的回复卻出人意外,稱他為了生意出門在外,一直在給阿米莉亞寫信,卻只收到了最后一封回信。但一切已經太晚了。阿米莉亞和史密斯在英國,而羅亞爾遠在美國。
  阿米莉亞和史密斯開始出雙入對。史密斯給亞當斯夫人出示了關于他人品的證明信,意在“取得她女儿的信任,為以后的關系奠定良好基礎”。
  現在,阿米莉亞在寫給弟弟昆西的信中常提到“那個上校”。由于約翰·亞當斯的舉荐,史密斯被任命為駐英國總領事。1786年6月26日,阿米莉亞做了史密斯的新娘。新婚夫婦在倫敦她父母家附近安了家。由于新郎在亞當斯手下任職,阿米莉亞作為亞當斯女儿的地位并沒有什么變化,只是多了一個丈夫而已。
  阿米莉亞結婚的消息給了在美國的羅亞爾沉重的打擊。他放棄了律師業,回到波士頓。他的詩人才華顯露出來,兩部劇本大獲成功,令他一舉成名。
  1788年亞當斯和史密斯兩家回到美國后,史密斯的真實面目才顯露出來。他成年累月不歸家,在家時也不理睬阿米莉亞。
  史密斯在不歸家的那些時間里,曾卷入了委內瑞拉的一次叛亂,還在西部做地產投机生意,卻全以失敗告終。阿米莉亞得了乳癌,48歲時死在位于紐約州“狂野西部”的家中,被她弟弟稱為“金錢游戲的無辜犧牲品”。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曾被亞當斯家族拒之門外的羅亞爾·泰勒在法律界獲得成功,成為佛蒙特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他死后被尊為“深受全世界敬愛的人”。

              約翰·昆西·亞當斯

  約翰·亞當斯和艾比蓋爾·史密斯的第二個孩子,長子
  生于:1767年7月11日 出生地:馬薩諸塞州布倫特里縣
  卒于:1848年2月23日 死亡年齡:80歲零7個月
  死因:腦溢血 學歷:家教,歐洲學校,哈佛大學
  職業:總統助理,教授,外交官,國務卿,美國總統
  配偶:路易莎·凱瑟琳·約翰遜
  子女人數:4人
  約翰·昆西·亞當斯,約翰·亞當斯的長子,1788年畢業于哈佛大學。21歲前,他就曾四渡大西洋,其中三次是在獨立戰爭期間。十几歲時,他就任拜訪俄國女皇凱瑟琳的美國使團秘書和翻譯。他隨父親駐外時,在巴黎和荷蘭來登上學,因此外語很好。雖然他后來從事法律業,但在哈佛主修的卻是文學和古典研究。
  他樣樣出眾,一位哈佛教授稱他是哈佛有史以來最有才華的學生。他一生力求成功,正是他父親對子女嚴格要求的寫照。老亞當斯不斷鼓勵儿子在學業上出類拔萃。他們父子在社交和感情方面都不太敏感。追隨父親步入政界后,他以父親的座右銘為自己的人生准則。老亞當斯讓儿子按照17世紀清教徒式的道德准則行事,告誡他:“我的孩子,你的人生目標應是追求道德,因為它們是永存的。”正是這類忠告才塑造了這個才華出眾的年輕人像他父親一樣桀驁不馴的性格。
  完成哈佛學業后,約翰在波士頓做了一陣律師。1794年,他被喬治·華盛頓總統任命為駐荷蘭公使。1798年,又從荷蘭被派到瑞典,代表美國進行貿易條約談判。
  在倫敦的一次短暫停留期間,約翰·昆西遇到了美國駐英公使的女儿露易莎·凱瑟琳·約翰遜,并与她結了婚。露易莎生性暴躁,又常年疾病纏身,婚后的25年里一直未能真正了解丈夫。
  1802年昆西夫婦和孩子回到美國。他立即投身政治舞台,當選馬薩諸塞州參議員,進而進入美國參議院。任馬薩諸塞州參議員時,由于他富有外交經驗,被聘為哈佛學院修辭學和辯論學教授。(因為有他父親的經驗,昆西早在1789年美國憲法頒布之前就為維護國家利益做出了貢獻。)
  后來他被任命為駐俄國公使,直到1812年英美戰爭結束,他被派去參加根特條約談判。回到美國后,昆西出任門羅總統的國務卿。許多歷史學家認為是他一人制訂和實施了1823年的門羅主義,向全世界宣布美國准備同其他大國競爭,以阻止歐洲在西半球擴張殖民地和侵略原有殖民地。
  1825年約翰·昆西·亞當斯成為美國唯—一位繼承父業的總統。同他父親一樣,昆西在民眾中威望不高。選舉團的投票結果為99:84,安德魯·杰克遜將軍獲胜。但由于眾議院有決定權,而他們支持前總統的儿子,約翰·昆西·亞當斯才當選總統。
  1828年他的任期結束,公民選舉他當年的對手杰克遜為下屆總統。亞當斯的連任競選是美國總統政治中第一次真正的謾罵大選。杰克遜稱昆西為奢侈腐敗的貴族,亞當斯用道學的口吻指責杰克遜無知、粗俗,是謀殺犯和通奸者。公眾以壓倒性的表決反對昆西連任總統。他只好回馬薩諸塞州呆了一段時間,后又作為眾議員返回華盛頓,一直到1848年。
  在眾議院里,人們稱他為狂熱的道德家。在討論亞當斯強烈反對的奴隸制問題時,一位評論家這樣寫道:
  我記得亞當斯先生每天都坐在那里,尋找机會宣讀他那關于奴隸制問題的冗長請愿書。他的頭禿得很厲害。當他終于坐在眾議院中心,宣讀他面前厚厚的一卷講稿時,他的禿頂因情緒激動而泛著紅光,在听眾眼中就像一只記時器。
  他念的或許真是几位馬薩諸塞州公民遞交的請愿書,挑釁性地要求美國就奴隸制問題進行分裂。
  無論在婚前或婚后,亞當斯都是獨自行事,對別人一直是個謎。在公眾眼里,他是個冷漠、刻薄、脾气暴躁的老人。但是,對于与他同時代的政治家來說,約翰·昆西·亞當斯以才華橫溢、歷經磨難而著稱。

               蘇珊娜·亞當斯

  約翰·亞當斯和艾比蓋爾·史密斯的第三個孩子
  生于:1768年12月28日 出生地: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市
  卒于:1770年2月4日 死亡年齡:1歲零1個月
  死因:不明
  蘇珊娜·亞當斯是亞當斯家族中唯—一個年幼夭折的孩子。對于殖民地的新生儿來說,即使是在富有家庭,生存環境也极為惡劣。蘇珊娜一周歲后,和家人住在波士頓布拉特爾廣場。(在華盛頓特區的總統住宅被命名為白宮很久以前,亞當斯家族在波士頓的房子就叫做白宮。)
  因為華盛頓沒有親生孩子,蘇珊娜便成為第一個去世的美國總統的孩子。据記載艾比蓋爾·亞當斯為這個女儿的早逝長期悲痛不已。

               查爾斯·亞當斯

  約翰·亞當斯和艾比蓋爾·史密斯的第四個孩子,第二個儿子
  生于:1770年5月29日 出生地: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市
  卒于:1800年11月30日 死亡年齡:30歲零6個月
  死因:肝硬化 學歷:家教,私立學校,哈佛大學
  職業:律師 配偶:薩拉·史密斯
  子女人數:2人
  1779年9月,查爾斯和哥哥約翰·昆西一起來到倫敦。當時他們的父親正代表美國在那里談判。不到兩年,查爾斯思鄉成疾,為了他的健康,父親決定送他回國,1781年8月從倫敦啟程。由于中途船在西班牙靠岸修理,家人与11歲的查爾斯失去聯系,以為他在海上失蹤。四個月后,查爾斯回到家里,但從此一直像個迷途羔羊。
  查爾斯和他弟弟托馬斯一起進入哈佛大學學習法律,并獲得律師資格。但查爾斯從來沒有當過律師。畢業后,他回到波士頓,和母親一家人住在一起。他愛上了表妹薩拉,并不顧家人反對他年紀太小,于1795年8月与薩拉結了婚。
  沒人知道查爾斯是怎么變窮的,到1797年,他已經無力負擔妻子和兩個孩子的生活,沉淪于酒精之中。1800年10月他母親來紐約看望他和薩拉,沒想到期待中的幸福家庭變成“躺在病床上的查爾斯已無家可言,只是靠朋友供他一個栖身之地”,妻子早已离開了他。
  1800年11月30日,查爾斯死于肝硬化。父母為“愛子的不幸去世”而悲痛。

            托馬斯·博伊斯頓·亞當斯

  約翰·亞當斯和艾比蓋爾·史密斯的第五個孩子,第三個儿子
  生于:1772年9月15日 出生地:馬薩諸塞州昆西市
  卒于:1832年3月12日 死亡年齡:59歲零6個月
  死因:不明 學歷:家教,哈佛大學
  職業:律師,政治家,作家
  配偶:安·哈洛德
  子女人數:不明
  托馬斯是亞當斯家族的最后一個孩子,在美國建國后不久出生。1790年從哈佛畢業后,他從事法律研究,同時任馬薩諸塞州昆西市政府的會計。1795年獲得律師資格后,他也和哥哥約翰·昆西一樣到歐洲任外交使團的秘書,曾先后任美國駐荷蘭代辦和駐柏林使團秘書。他父親看到查爾斯追隨父兄步入外交和政治界,深感欣慰:“感謝上帝我還有兩個品行端正、勤奮努力的儿子,令我足以自慰。”托馬斯回到美國時,父親已就任總統,他就和父親一起住在費城。當時美國剛把首都從紐約市遷到費城,之后不久才根据憲法在哥倫比亞特區設立華盛頓特區。總統一家搬到華盛頓后,托馬斯決定留在費城做律師。在歐洲任職期間他養成了奢華的習慣,雖然現在的收入遠不能負擔他的這一新口味,他卻不愿放棄享受。他一味超前消費,盡管后來還清了債務,但這种“高消費”的生活方式還是令他极端嚴謹的父親和哥哥甚為擔心。
  托馬斯与安·哈洛德結婚后,搬回昆西市,仍從事律師行業,日漸興旺,名聲漸起。有時他也作案件調查,最后成為馬薩諸塞州法院法官。為公眾服務的同時,托馬斯還因他在文學和哲學方面的成就為亞當斯家族增光添彩。一位評論家就他的文章寫道:“他維護了家族的榮譽。這個家族的高貴之處并不在于他們在本州所任的公職和擁有的權力,而在于他們在古典文學和現代文學方面的造詣。”
  托馬斯59歲時去世。他的死訊在當時的新聞界并沒有什么反響。盡管他一生可謂功成名就,但比起他父親和哥哥來還是稍有遜色。

                參考書目

  索菲·伯納姆著《擁有土地的士紳:美國有產階級的情感和個性》。紐約G.P.普特南子公司,1978年版。
  羅伯特·亞伯拉罕·伊斯特著《約翰·亞當斯》。波士頓特溫出版社,1979年版。
  史蒂芬·赫斯著《美國的政治王朝》。紐約雙日公司,1966年版。
  菲利斯·李·萊文著《艾比蓋爾·亞當斯傳記》。紐約圣馬丁出版社,1987年版。
  約瑟夫·J·珀林著《總統的儿子們:民主制下名字的威望》。紐約奧德塞出版社,1947年版;紐約自由港圖書館出版社,1971年版。
  戈爾·維達爾編《偉大的美國家族》。紐約W·W·諾頓,1977年版。
  戴維·C·惠特尼著《美國總統們》,第4版。紐約花園城雙日公司,1978年版。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shuku.net)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