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劉邦在咸陽街頭見到秦始皇時是掩飾不住的羡慕,他感歎地說:“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項羽在會稽見到秦始皇時,雄心勃勃地說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也!”只有張良在博浪沙等候到這位陛下時,是惊天動地的一擊! 公元前218年,癸未仲春。 中原大地春意濃濃。一條以京都咸陽為起點,出函谷關自西向東的馳道,清靜得不見一個行人。不時有一隊騎馬的士卒急馳東去,急促的馬蹄聲揚起團團滾動的煙塵,未待塵埃落定,另一只馬隊又從西邊馳來。自從秦王嬴政翦滅六國之后,已經有兩三年未見如此緊張的气氛了,發生了什么事情? 不過這种緊張气氛,是對躲在低矮篷戶中,從縫隙間向外窺視的黔首觳觫的目光而言的。然而大地回春,万物复蘇,尤其是寬闊平坦的馳道兩旁,夾道的青松正新枝勃發,蓊郁蒼翠,宛如一條綠色長龍,蜿蜒于黃河岸邊。才几年沒有征戰,殘破凋敝的戰亂景象就已不見了。只有不時看得見一隊隊疲憊的到京城修筑宮殿和陵墓,以及北上戍邊的囚徒和黔首們,拖著沉重的步子走去,不知何時能回到家鄉? 三天之前亭長和三老早已通告所管地方的黔首們,始皇帝將二次東巡,圣駕所到之處,万民可以仰觀,但不得惊駕和擋駕,正開始過上太平日子的百姓,當然不希望自己的腦袋落地,早已躲得遠遠的。連猛將如云的六國君臣,尚且難櫻其鋒,一個個小民百姓做夢也未曾想過,敢在當今天子的頭上動土。善良百姓渴望的只是溫飽和安宁。 沒有多久,一支气勢恢宏的天子東巡的隊伍,气派威嚴、浩浩蕩蕩地出現在河南陽武縣境內的平野上。 這支气氛肅殺的隊伍,還真稱得上是黑壓壓的一片。黑色在當時是欽定的國色。因為改朝換代,新朝戰胜和取代了舊朝,總得有個合乎天理人情的說法。秦始皇采用了齊國人鄒衍的理論,認為金木水火土五德推遷,更迭相胜,即火滅金,金克木。因此秦始皇以為,周為火德,而水能滅火,秦可代周,自然應為水德。于是便規定衣服和族族節族均取象水色,一律使用黑色。 只見烏黑發亮的駿馬開道,玄色的獵獵旌旗遮天蔽日,如黑云垂空。華貴的鑾輿、副車,如一派流動的宮室。一個個威猛高大、剛健孔武的禁軍,身材均在一米八以上,最高的達兩米。這支曾使六國聞風喪膽、談之色變的虎狼之師,如今仍然保持著左挾生虜、右挾人頭、勇猛玩命、所向披靡的霸悍气概。 秦王滅列國掃六合蕩平天下之后,四年來,不論是西巡和東巡,他都仍然讓自己的禁軍保特征戰的態勢,給六國遺民一种強有力的威懾。震恐。你看一個個武士身著齊膝的戰袍,披滿銀亮的鎧甲,頭頂挽著兩個并列的發髻,手執吳國的鉤、趙國的弩机、西戎的劍、韓國的鋮。依然保持著矩形的方陣,第一隊由弩兵開道,保持著張弓搭箭、箭頭向下的臨射姿態。如遇強敵,立即分成跪射和立射兩隊,交替發射,万箭齊發,致強敵于死命。第二隊由數十乘輕騎兵組成方陣,每乘甲士三人,馭手居中,車左和車右的甲士手持長柄兵器分立兩邊,憑軾而立。這也就是《孫子兵法》所說的“不中不蓋,駕四馬、乘三人,最宜馳聚攻擊”的“輕車”。第三隊由數十乘戰車和數百名步兵組成的車徒混編方陣。每乘甲士三人,后跟徒卒八名,這就是兵書上所說的“魚麗陣法”,“先其車足以當敵,后其人足以待變”。第四隊由數十乘戰車和數百名鞍馬騎兵組成,他們頭戴圓形帽,身披短小鎧甲,足蹬短靴,肩無披膊甲,手腕無護甲。緊身短衣,輕身捷足,便于縱橫奔突。 如若此刻,即使神兵天降,這支威猛的禁軍會頓時大陣套小陣,大營包小營,陣中有陣,營中有營,相互勾連,可分可合,定然將強敵打得暈頭轉向、落花流水。這一個個猛士定會剽悍亡命地去奪取軍功,如功高蓋世,還可封侯拜相。這是改變自己命運的難得机遇,難怪秦軍一個個在戰場如虎似狼,凶悍無比。因為在那時,軍功是改變平民百姓地位和處境的唯一机會。這支在鐵血男人組成的黑色禁軍的護衛下,在裝飾豪華的寬大鑾輿內,只有一個女人,這是前不久才從江南送進驪山麓新建的甘泉前殿的嬌美的吳娃。此刻,秦始皇正倚在這位美人的怀里,困倦地酣睡,不知道已經睡了多久。這位肥胖沉重的男人躺在她嬌小的怀抱里,不管身骨多么僵直酸痛,雙臂已經完全麻木,像不屬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但她決不敢動一下,如果把始皇帝惊醒,激怒了陛下,她就會從寵幸的极頂,跌落到血泊之中。她知道始皇帝第二次東巡,只選中了她一人伴駕,但自從离開京城咸陽出函谷關以來,陛下的心緒并不太好。雖然陽春三月,但他并不高興,整天懨懨欲睡、無精打采的樣子。因此她特別小心翼翼地侍候,不知何時龍顏大怒,那將會是她的滅頂之災。 吳姓看見靠在她怀里的皇帝,已經睜開了眼睛,目不轉睛地凝視著窗外,一動也不動,她更加百倍地小心了。 她不敢正視他那雙眼睛,只要那雙目光向她射來,她就感到渾身顫栗。 這是一雙使千百万人喪魂失魄的眼睛,秦時華夏中原大地大約只有兩三千万生民,從列國諸侯到百姓黔首,沒有不畏懼這雙眼睛的。 從鑾輿的窗口向外望出去,一望無際的中原大地,麥地正開始返青。這一片大地是屬于他的,整個江山是屬于他的,普天之下都是屬于他的,他自以為主宰著人間的一切。在當時,精明強悍的秦始皇,還遠不如今天一個幼儿園的小朋友,因為他不知道地球是圓的。因此他當然不知道,与他同時在地球的那邊,還有個羅馬帝國,還有迦太基。在那里還有著和他一樣至高無上的亞歷山大和愷撒。不然的話蕩平六國之后,他一定會揮師西征,去尋找新的對手進行決戰。 如今他正處于生命的峰巔,他把新落成的宮殿命名為极殿。然而身處生命和權力的极頂之后,他卻強烈地感到一种索然無味和精神疲憊。天下珍寶都屬于了他,他就從此再沒有珍寶;天下美女都屬于他,他卻再也沒有那种銷魂的美妙;天下的美食都擺在他的面前,他就從此再沒有感到過哪一种東西好吃;天下最華美的綾鑼綢緞都用來縫制龍袍,他就再不覺得名貴華美了;仿六國最美麗的宮室苑林,在渭水之南驪山之北建起阿房宮,他就從此不覺得哪一處最使他舒心愜意了。 攀登到极頂峰巔的人。從此就失去了攀登的雄心。始皇帝是孤獨的。 他覺得人生真正的樂趣,是在和強大的對手生死較量,最后戰而胜之。不錯,西秦的祖宗雖說也有高貴的貴族血統,然而畢竟不過是替周朝的天子養馬而已。開初只是因為馬養得好,才得到了周朝的爵位的。一個替皇帝喂馬的家族,終于由弱變強,最后問鼎中原,橫掃六國,這才是真正惊天地泣鬼神的建功立業,這才是他生命的极頂。 如今,“六王畢,四海一”,一切對手消失了,就連由屬下陪同弈棋,他也沒有一盤輸的時候。六國貴族已全部遷居咸陽成為瓮中之鱉,大气也不敢喘一口。如今天下無敵人,他頓時產生了一种英雄的孤獨感、寂寞感和失落感,有如長空從此失去了雷電,大海從此失去了波濤。 于是,他又要巡視天下了,當丞相李斯向他詢問巡行的路線時,他劈口說出了兩個字:向東! 向東,這是秦王朝皇家血統五百年來的遺傳基因,他們的生命信號始終是這個向東的箭頭。正是這個指令,他們的家族自隴西至陝北,自八百里秦川至中原大地,強秦一反南面稱孤的傳統,連他們死了躺在棺槨中也是自西向東。 秦始皇也只有自西向東地巡行,才使他的靈魂得以安宁。他還真希望那些六國的亡國的貴族,能突然從地下冒出來,統率著大軍再來和他血戰一場,可是沒有了,再沒有人敢!他怎么不感到悲哀和寂寞呢?一個強大的人失去了對手,又怎么證明他的強大呢? 不過在秦始皇東巡的目標中,最為強烈地吸引他的,還是東海岸的琅琊山。去年他第一次東巡,在泰山行封禪大典后,沿著渤海東行,過黃綞,窮成山,跋之罘,歷祀天主、地主、兵主、陰主、陽主、日主、月主和四時主等山川八神,登琅琊山重筑琅琊台,然后登台眺望東海,頓時見到海上蓬萊方丈瀛洲神奇的顯現。于是令徐福率五百童男五百童女乘桴東海,到蓬萊仙島去尋求長生不老藥,可是這老儿卻一去不复返。 他始終把這件事挂在心上,哪怕是在大興宮苑的時候,他都要求筑上為蓬萊山,并引渭水作長池。但這畢竟是人間仙景,而非真正的仙山,難釋他深深的渴望,當然更不可能使他長生不老。如果這次東巡,能碰上徐福乘桴歸來,帶回蓬萊仙島的長生不老藥,還可免他一死。可這位膽大方士,竟敢誆騙天子,戲弄圣上,肯定是這家伙自己貪戀仙境、迷戀長生,不肯回來复命。因為這蓬萊仙山如圣跡般顯現,是朕登臨琅琊台觀滄海時親眼見到的,還假得了么? 人生如白駒過隙,他深知自己十三歲繼位以來,三十年歲月已匆匆過去。他一方面命方上尋找長生不老藥,另一方面剛一登基,就選定了距咸陽百里、北臨渭水、南倚驪山的這塊風水寶地,開始營造自己的陵墓。任命李斯為總管,地穿三泉、傍行三百丈,城牆三重,以水銀為江、河、湖、海,并置成千上万的兵馬俑軍陣于陵墓旁的地宮中。如今四十多米高的巍巍皇陵尚未建成,盡管李斯向他稟告,這輝煌的地下宮殿,可与咸陽的阿房宮比美,但他一想到有一天要躺到那永恒的暗夜中去,還是万念俱焚,心如死灰…… 想到這里,無可奈何,還是只有向東、向東,去追尋生命的永恒。 他一點也沒有感覺到,自己還躺在一個天姿國色的十六歲的江南少女的怀抱里。他已經明顯地感覺到了,那生命之泉已在一天天枯竭、干涸。生命不僅要永恒,更要永恒的春天…… 正在這時,如晴天霹靂般嘩啦一聲巨響,鑾輿前方的頂篷豁然被撕裂,然后听見一旁的副車發出一聲沉重的鈍響,渾身不覺為之一震。 吳娃這位半天來凝神屏气、一動不動的美姬,突然下意識地發出一聲撕裂人心的惊叫,使得這支男人的鐵軍,像頃刻間接到了緊急命令,立刻散開,將始皇帝的鑾輿團團圍住,圍得水泄不通,不知發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非常情況? 秦始皇猛地翻身坐了起來,頭上的冕旒也一下子撞歪了。 驟然間喧聲四起,一片惊慌失措。 說實話,如果是兩軍陣前,這只隊伍絕對是臨危不懼,處變不惊。如今天下一統,已是三年無征戰,民間兵器已全部收繳到咸陽。當時的兵器全是銅質的,始皇命令將其全部熔毀,澆鑄成十二個巨大的銅人,排列于宮門之外,每個重二十四万斤。因此禁軍們雖然干戈在手,心里都明白不過是擺擺樣子,顯示天子威儀罷了。斷不會相信,再膽大包天的亡命徒,也決不敢以卵擊石,所以做夢也沒有想到會出事。 更沒想到一枚大鐵錐,如流星般從天而降,撕裂鑾輿,把一輛副車砸個粉身碎骨。惊扰圣駕,龍顏震怒,這不是犯下了滿門抄斬、滅九族的滔天大罪么? 人在出乎意料的災禍突然降臨時,都不會緘口沉默的。 “啟稟陛下,有歹徒行刺!” 盡管是秦始皇的貼身衛士,沒有得到許可也是斷然不敢進到鑾輿中去的。更何況陛下生死未卜,只听得吳娃一聲撕天裂地的惊叫,所以稟告完后只得凝神屏息地傾听著鑾輿之內的動靜。 靜候片刻,只見面色蒼白的吳娃,顫抖著挂上帷幔,始皇威嚴鎮定地端坐在鑾輿中,像什么事也未曾發生的樣子。 這時,兩名軍士使勁抬著一只百多斤重的大鐵錐,放在橫軾之前。 始皇倒吸了一口冷气,目光中閃電般地掠過一絲惊悸,旋即被深深掩蓋起來,突然他發出一陣難以揣摸的闊笑: “朕以為發生了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不過一小儿扔了個鐵錐,惊醒了朕的好夢!哈哈哈哈……” 衛士們大气也不敢出,摸不透喜怒無常的皇上那使人不寒而栗的笑聲,究竟是什么意思?因此一個個噤若寒蟬,听候發落。 “朕倒要看看,敢向朕扔鐵錐的小儿是個什么模樣?給我帶上來!” 這時衛士才戰戰兢兢地向他稟告:“剛才已在周圍搜查過了,并不見一絲人影。” “朕不信這么大個玩意儿,會從天上掉下來!既然能扔這么大個鐵推,他會無翼而飛嗎?生要見人,死要見尸,如果還活著,就決不能讓他死了!” 此時的秦始皇對巡游已興味寡然,那個扔鐵推的力士,已牢牢地吸引住了他。這家伙斗膽行刺,已犯下滔天的不赦之罪。 然而更引起他深為關注的卻是,天下初定,深怀亡國之恨的六國君臣,仍潛藏草莽之間,侍机而起。特別是北國邊境各郡,不時有匈奴進犯邊關。因此,他正在北方修筑万里長城,更需要一批如蒙恬一般的猛將,這樣的力士不正是他夢寐以求的鎮國安邦的將才嗎? 他決定不走了,駐蹕陽武縣的臨時行宮。 午后他正小睡方起,無聊地听著吳娃鼓弄琴瑟。其實此刻他一句也沒有听進去,完全走神了,眼前仍然是大鐵錐在飛舞。 那位行刺者真的無蹤無影了嗎? 正在這時,只听見行宮外喧聲四起,雜沓的腳步聲由遠而近。頃刻間,一位五花大綁、渾身血肉模糊的大漢,被押至始皇面前,如一座鐵塔般挺立在那里。他比起這些個高大的皇家禁軍,還要冒出一個腦袋,對于矮胖的始皇來說,更需仰視才見。誰見了都有一种心悸之感。 始皇見他有如天神下凡,既恨又羡,不禁心中喟然歎曰:“天既降此异人于世,又為何不讓他效忠于朕,反讓他來行刺于朕?” 他眯縫著那鷹視狼顧之眼逼視刺客良久,真有些舍不得殺掉他,突然大聲訓叱道:“天賜良將,如此偉岸力士,正是朕日夜思念渴求的安邦定國之才,赶緊松綁,大盞賜酒!” 松綁之后,一只巨大的青銅酒樽里斟滿美酒,送到那位刺客面前。力士接過也不稱謝,一飲而盡。然后不卑不亢地默默站立在那里,隨時准備引頸就死。他知道,自己犯的是不赦之罪,不存任何幻想。 此刻,行宮里飛來一只蚊虫,嗡嗡之聲如雷貫耳,肆無忌憚地在空中飛了一圈,它不識當今天子,竟然在始皇的鼻尖繞了一圈,气得陛下無可奈何。 “只要力士能誠心輔佐于朕,為國效力,定能成為朕的股肱之臣,朕保你封王拜相,封妻蔭子。” 始皇的話擲地有聲,他听得真真切切。 不錯,天生异才,他确是一位万人敵的猛將,即使出入于万千軍馬的重圍,也如入無人之境。膽略蓋世,力能撼山,可惜正處于六國崩潰之世,強泰一掃天下,連兵器也全部收繳熔化,他只得背著自己年邁多病的老母隱身山林,發誓等待時机,要為知己者將這一暴君除掉。 沒想到他不但未曾將這位不共戴天的暴君刺死,自己反而成了階下囚。更沒有想到,一個按律當斬的刺客,眼見就要人頭落地,卻意外地受到皇上如此的寬恕、器重和禮遇。此時此刻,只要他向始皇表示效忠,會立即由階下囚而變為堂上客。對于夢想建功立業的人,的确是他人生難得的机遇和极為重要的轉折點,他能不有所動心嗎? 但是,只有一瞬間的動心。他雖然將對始皇的知遇之恩感恩戴德,然而一想起剛和他分手逃亡的結拜知己,他就毅然摒棄了苟且偷生、貪圖富貴榮華的可恥念頭。自古英雄重承諾,士為知己者死,不能讓天下英雄恥笑他,這樣雖榮實辱,雖生猶死,他豈能留下千古罵名! 沉默片刻,他神態庄重地抱拳回稟道:“蒙陛下知遇之恩,但我決不能賣友求榮。兩難之間,唯有一死,以全名節。” 他的響亮話音,如一口洪鐘回蕩。 話音未落,他猛然轉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身旁一位武士手中的利劍奪了過來。 眾武士立刻刀劍出鞘,向他逼近。在這千鈞一發之時,始皇一聲怒吼:“住手!” 眾衛士退回到自己的行列中去,力士猛然揮劍,自刎而死,像一棵高大的樹干轟然倒地,血濺五尺,令眾人瞠目結舌,久久無聲。 等到力士的尸体被抬出帳外,秦始皇才回過神來。他才想起力士“賣友求榮”的話,這不分明表示暗地里還有人支持他嗎?那么,這次行刺的主謀者又是誰呢? 這時,衛士稟報,帳外有一位亭長有要事稟告皇上。 亭長慌慌忙忙行完跪拜大禮之后,戰戰兢兢地稟報道:“啟稟陛下,小臣是本地界亭長,在本亭地界有刁民犯駕,小臣也罪該万死。小臣發現,除抓到的這位大個子外,還有一位同謀者。小巨見他的背影,不像男人,狀如女子,好似一女扮男裝者,向北逃去,請陛下立即下令追捕。” 這一消息讓秦始皇大為震惊。一個小女子還有膽量來行刺于朕?!果真如此,就比這位力士更加奇妙和玄乎了! 在這么一支龐大的御林軍面前,竟然讓一個女扮男裝者從眼皮底下逃跑了!秦始皇就是這樣一個人,沒有對手他感到悲哀,對對手無可奈何,他又更為悲哀,更加激怒了。 他終日感到沒有胃口,郁郁寡歡。 吳娃陪他喝了大半夜間酒,她知道龍顏不悅,沒有誰敢來自尋腦袋落地。始皇最后喝得酩酊大醉,沉沉睡去,鼾聲如雷。 他始終咽不下這口气,力士鐵推行刺,尚可令人相信,一個小小的弱女子,也膽敢前來戲弄于朕。堂堂并海內、兼六國的始皇帝,豈不為天下嗤笑? 他爬了起來,只見紅燭下吳娃嬌弱不胜酒力,酣然睡去。他輕輕帶上一柄長劍,身披一件玄色大氅,隱身悄然出帳。 他來到野外,只見大夜彌天,春寒襲人,不覺打了一個寒噤。他走了几步,來到一棵大樹下,正駐足四望。突然間在頭頂濃密的枝葉間,有一個女子厲聲喊道: “暴君,此時此刻,你不成了一個真正的孤家寡人了嗎?待我來砍下你的頭以謝天下!” 他惊竦了半刻才回過神來,慌忙拔劍,只見一道白光飄然而下,一位年輕美貌的鎬衣女子在他面前立定。奇怪的是,在這沉沉暗夜里,那少女面如滿月,光彩照人。一時間他覺得傾城傾國的吳娃也黯然失色,他突然擺出一副天子威儀來: “小女子不得無禮,朕乃當今天子,為万民所仰服。朕念你天姿國色,只要你肯侍奉于朕,不但可免你一死,而且定叫你富貴終生!” “暴君住口!我如玉之身,豈容暴君玷污,如今你已身陷絕境,還敢口出狂言,看劍!” 風聲響處,只見一劍當胸刺來。他后退一步,失腳仰面倒在一個水坑里,赶忙翻身坐起,拔出腰間短劍向小女子的心窩刺去。頓時,血濺了他一臉,小女子撕天裂地地長長地惊叫了一聲,叫聲回蕩天地之間,凄然死去。 眼前突然紅光照映,他使勁睜大雙眼定睛一看,可怜美人吳娃已面色蒼白地倒在他身旁的血泊中。 秦始皇惊呆了,木然地望著冒死沖進帳中的衛士。衛士們個個大為震懾,以為又是有刺客行刺,誤殺了始皇的愛姬吳娃。 陛下傳詔:大索天下十日,見女扮男裝者立即解押進京。 于是一場全國性的大搜捕開始了。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