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內容介紹


  金鼓猶鳴聞戰鼓,
  毒煙方禁起狼煙。
  山河不是團龍袞,
  巧手憑誰能補天?
  ———引自富察·鶴年先生《清帝雜詠十二首之八·道光》
  愛新覺羅·旻宁,初名綿宁,1782年生于北京紫禁城內擷芳殿,是清嘉慶皇帝的次子,乾隆皇帝的孫子。1821年39歲時,他登极即皇帝位,改元道光,后人便稱他為“道光皇帝”了。道光皇帝在位共3O年,1850年,他病故于圓明園的慎德堂,謚為“效天符運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成皇帝”,廟號“宣宗”,葬于清慕陵。
  道光自幼飽讀詩書兼善騎射,深得乾隆、嘉慶的寵愛,并依仗這种寵愛,加上他本人溫良恭儉讓的對外形象,終于成為大清第八代天子。登基后,雄心勃勃的道光,也曾效仿其先輩,勤力朝政,意圖振興祖業。但是,此時的大清已由盛轉衰、漸露敗象。官吏貪腐,欺壓良善,內地与邊疆的百姓不堪重負,紛紛揭竿而起。外國列強乘虛而入,以鴉片為先導,開始了對中華民族的雙重侵略。正是在這种內外交困的局勢下,道光表現了一個封建君主的复雜性格与令人難以捉摸的處事方式。他重用林則徐,厲行禁煙,但當英軍炮艦停泊在离京師几百里之外的白河時,他又退縮、妥協,把林則徐發配到了新疆伊犁;他熱戀白蓮教女教首紅菱,但當白蓮教的矛頭直指滿清政府時,他又割愛絕情,無情地鎮壓了白蓮教起義……
  道光的這种作派,并非全由性格使然,更多的,恐怕還是由其階級屬性決定的。特別是那百年國恥的《南京條約》的簽署,更說明這一點。也正是割讓香港這樁令世代華夏儿女汗顏的恨事,把道光皇帝永遠地推上了千百民族罪人的可恥可悲地位。
  作為一部歷史小說,《道光皇帝》在不違背歷史真實的前提下,盡其可能地以曲折的情節、細膩的文筆,講述了道光皇帝的一生,以及那段時間里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對于每一個不愿忘記中國歷史的現代人來說,可以算是一部既有教科書意義、又有相當可讀性、知識性、趣味性的作品。掩卷沉思,也許會讓讀者悟出許多道理……無望之際轉而自暴自棄、游戲人生、作賤自己,在高貴的宮廷之中尋找不到的東西,他卻在花街柳巷中尋找到了,這不能不是一种諷刺。
  同治帝是幽深禁垣之中的惟一男人,卻也是那紅牆綠瓦內培養出的畸形儿,更是皇宮大內里面的“多余人”,像黎明前黑暗中划過天宇的流星,給人留下永遠的思考……
                  趙輝于風雨閣
                 一九九九年元月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