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一篇 香江俊彥出少年


  1966年。那是深秋的11月8日,天气開始轉冷,枯樹禿枝,黃葉遍地,景色有點儿蕭瑟,但在香港富豪李嘉誠的大宅內,卻充滿一片歡愉的气氛。李嘉誠之妻庄月明誕下了一個男嬰。這個呱呱墜地的男嬰就是34年后在香江叱吒風云的李澤楷。
   
第一章 家有嚴父

  34年前,即1966年。深秋的11月8日,寒風漸起,枯樹禿枝,黃葉遍地,景色有點儿蕭瑟,但在香港富豪李嘉誠在深水灣的三層大宅內,卻充滿了歡聲笑語,就連李家的工人們都喜形于色,因為這所本來就有點寂寞的大宅又添了一個新生的生命。
  這一天,李嘉誠之妻庄月明誕下了一個男嬰。兩年前,李嘉誠已得一男,雖然庄月明一直希望這次能添上一位“千金”,但現在再得一子,也正好為李嘉誠添上左右兩翼。興奮的李嘉誠暫時拋開了繁重的工作,忙于進出醫院照料妻子,以及回家為這個新生命的到來打點一切。
  這個叭叭墜地的男嬰就是34年后在香江叱吒風云的李澤楷。當年,李嘉誠只有38歲,但已是城中有名的富豪。李嘉誠以生產塑膠花起家,從創辦長江實業,到后來收購和記黃埔,李嘉誠白手起家成為香港公認的“地產大王”,被人們譽為香港“超人”。而其時,他掌管的長江實業仍未上市。

  逆境出雄才

  李嘉誠絕對務實的作風,在芸芸有錢人中別樹一幟。他凡事親力親為,從不愛夸耀自己的財富,言行低調,平日所穿的都不是什么名牌衣服,甚至能代表富豪身份的名貴手表,他都一概不愛,平日只戴電子膠表,且永遠比別人調快15分鐘,以示重視時間。但他對做善事絕不吝嗇,動輒億元。這种性格,多少也与他出身寒微同情窮人有關。很多認識李嘉誠的人都說,他是個不忘本的人。
  事實上,正是這种能捱窮吃苦。不畏逆境困難的精神,才令李嘉誠有今天的成就,所以他怎么也不會忘掉那一段拼命奮斗的日子,以及從中領略到的意義。他甚至希望兩個儿子也能像他一樣,了解其中的真諦,不要含著金鑰匙長大,不要靠運气,而是切切實實地去為自己將來的命運奮戰不懈。
  在20世紀60年代,李嘉誠已經憑著成立了10年的長江工業公司在塑膠業异軍突起,取得令人矚目的業績,并在同行中贏得“塑膠花大王”的美稱。這時的李嘉誠可謂事業愛惜兩得意。1960年,李嘉誠憑著在塑膠業賺取的第一桶金開始進軍地產業,在港島東北角的柴灣興建兩棟面積共計12万平方英尺的工業大廈。1963年,李嘉誠与表妹庄月明喜結連理,并于婚后搬進他斥資63万港元買下的深水灣道79號三層花園別墅。1964年8月,李家的第一個儿子李澤鉅出生,兩年后,第二個儿子也來到人間,取名李澤楷.

  創業何艱難

  李嘉誠曾說:“我在創業初期,几乎百分之百不靠運气,而是靠工作靠辛苦靠工作能力賺錢。你必須對你的工作及事業有興趣,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李嘉誠的童年可說是生不逢時,1938年,日軍轟炸潮州,炸彈正落在李嘉誠的身邊,他死里逃生,一年后,全家從汕頭逃亡到香港。15歲那年,李嘉誠的父親病故,自此,李嘉誠便挑起了全家的重擔。
  “小時候,我非常喜歡念書。因為老父的病,我便時常去買些有關醫學的舊書來看。我的童年歲月很艱苦,苦在沒有人可以傾訴。父親過世前一天,他沒有什么話要說,反過來問我,有什么事要跟他說。細想一下,覺得很悲傷,但我當時很自信地安慰他:我們一家一定會過得很好的!”
  為了信守自己的承諾,李嘉誠很努力地工作,不用數年,已有小成。“我18歲已經當上經理,19歲當總經理,負責辦公室和工厂的工作。在創業的時候,我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有時候做到晚上非常疲倦,而寓所晚上11點以后就沒有電梯了,我經常走10層樓梯才回到家門。有時候,倦得不得了,我就想一定有一個辦法,可以令自己走樓梯時會舒服一點。我就閉著眼睛,一邊走,一邊數,數夠了樓梯級數,就睜開眼睛……”
  這种勇往直前的個性,使李嘉誠在數十年間,從一無所有,發展至今天擁有龐大的上市王國,市值13400億港元。經歷逆境与順境,李嘉誠深深体會到做人的意義,并非單是賺錢那樣簡單。
  李嘉誠說:“在1957年,1958年,我初次賺到很多錢,但對是否快樂感到迷們,覺得不一定。后來想明白了,事業上應該多賺錢,有机會便用錢,用到好處去,這樣賺錢,一生才有意義。當初我打工的時候,有很大壓力,尤其是最初几年,要求知,要交學費,自己省得不得了,還要供弟妹上中小學直至大學,真的很辛苦。做生意頭几年,也只有极少的資金,的确要面對很多問題。但我想,只要勤奮,肯去求知,肯去創新,對自己節儉,對別人慷慨,對朋友講義气,再加上自己的努力,遲早會有所成就,生活無憂。當生意更上一層樓的時候,絕不能貪心,更不能貪得無厭!”
  他又強調:“絕不同意為了成功而不擇手段,即使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長久,正如俗語所說,刻薄成家,理無久享。”
  李嘉誠亦曾坦言談論為人与為商的共同成功之道:“除勤奮外,還要節儉(只是對自己,不是對別人吝嗇);要建立良好的信譽和人際關系,具有判斷力也是成功的重要條件,凡事要充分了解,詳細研究,掌握准确資料,自然能作出适當的判斷。求知是最重要的環節,今天我仍然繼續學習,盡量看新興科技.財經.政治等有關報道,每天晚上還堅持看英文電視節目,溫習英語。”

  父親的教誨

  李嘉誠是個標准的嚴父,對兩個儿子寄予厚望,即使為兩個儿子起名,也含有深意。他說,長子名澤鉅,是希望他有“鉅大”之能。
  据《說文解字》釋:“矩,大剛也。”《史記》卷二十三《禮書》有記:‘宛之鉅鐵施,鑽如蜂至。”張守節的《正義》亦指:“鉅,剛鐵也。鉅,大剛也。”
  至于次子李澤楷烈說是“楷模”的意思,即榜樣模范。典范。《后漢書》卷六十四《盧植傳》有記:“士之楷模,國之核子也。”
  兩儿名字中間取一“澤”字,据李嘉誠說,這是按家族字輩而排的。
  一個意為“剛鉅”,一個意為“楷模”,寓示著李嘉誠對兩個儿子各有要求,亦各有期盼。
  小李澤楷的誕生“腳頭”很好,這一年,李嘉誠乘著在中國內地的文化大革命波及香港触發“五月風暴”的經濟低迷時期,大舉購入廉价而优質的地盤物業,成為一次地產大災難中的大贏家,從此直奔他的“地產王國”而去。而這時,原來傾心傾力輔助丈夫事業的太太庄月明也漸漸退居幕后,相夫教子,全心全意為丈夫日漸壯大的事業王國培養接班人。
  李澤楷出生的時候,李嘉誠在塑膠花行業中獨領風騷,在地產界還屬后起之秀,在香港商界巨子中仍然排不上號,可家族住宿的條件卻已躋身富豪之列。李澤楷從小就生活在优越的家庭環境里,盡管父親仍在艱苦創業,奮力拼搏,但他与哥哥從小就沒有衣食之憂,輟學之患。
  由于李嘉誠的成功是在逆境中奮斗出來的,他深知优越的家庭條件并非全是好事。他在給予儿子良好的教育的同時,又不忘對其進行磨練。在兩個儿子還很小的時候,李嘉誠就常常帶他們去看外面社會的艱辛,帶他們坐電車,在路邊報攤看小女孩一邊賣報紙一邊溫習功課的那种苦學態度。小小年紀的李澤楷也很懂事,有一次,父親的朋友送來一件坦克車大玩具,几天后,他卻用花紙把玩具包好,送給了一名游艇的幫工,原因是那名幫工沒錢買玩具給快要過生日的儿子。
  李嘉誠的理念,使他相信家庭教育對孩子十分重要,他說:“以往百分之九十九是教孩子做人的道理,現在有時會与他們談論生意…但也有約三分之一是談生意,三分之二教他們做人的道理。因為世清才是大學問!世界上每一個人都精明,要令人家信服并喜歡和你交往,那才最重要。”
  “我經常教導他們,一生之中,最重的是守信。我現在就算再有多十倍的資金也不足以應付那么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別人主動找自己的,這些都是為人守信的結果。對人要守信用,對朋友要有義气,在今日而言,也許很多人未必相信,但我覺得一個‘義气’,實在是終身用得著的。”
  “十几年前,我曾帶兩個孩子去旅游。一樣的山色,一樣的環境,一百年后,一千年后,山色依舊,人可不同了。當你想起人生只是短短的旅程,便希望趁著有能力做事的時候,盡量在世上播下好的种子,這是值得的。成功之后,利用多余資金做我內心想做的善事,心安理得,方寸間自有天地。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李嘉誠喜歡每星期都帶儿子出海玩,但仍不忘帶些文言文書本,讓孩子們面對大海朗讀,希望他們在學好中文的同時,也要學好做人的道理。

  少年好反叛

  李澤楷在小時候与兄長一起被李嘉誠安排入讀香港最优秀的名校圣保羅男女小學,在這所名校人讀的學生父母大部分都非富則貴,許多學生上學都有私家車接送。由于圣保羅小學“二世祖”頗多,那時的李澤楷在學校里的表現并不突出,据一名校工回憶:“那時也知道他和李澤鉅是李嘉誠的儿子,但在那里讀書的官紳貴族子弟實在太多,他又不屬于特別突出的一個,所以對他的印象不深。”李澤楷和許多与他同齡的小朋友一樣,最喜歡在課間休息的時候与同學打乒乓球,他的一位校友描述他時說:“我都不記得他打得好不好,只是記得与他相熟的同學給他起了一個‘花名’(綽號)叫做‘你擲界’。”
  兩兄弟雖然同時間上學,但很少一起玩耍,可能是李澤楷較活躍,兄長則較文靜,兩人的興趣不一樣。李澤楷不單愛獨立行事,且自小已顯露出其反叛的性格,最愛拗气,頗具辯才。但他在家中卻最為得寵。升上中學之后,他的作風更加大膽,不輕易屈服于權威之下。踏入中學時代,李澤楷与哥哥都直升上与圣保羅小學一脈相承的圣保羅中學。雖然李澤楷在香港讀中學的日子不長,但連他的同學。老師都已經開始感受到他与大哥截然不同的反叛性格。
  名校的老師對學生都非常嚴格,學生的自律性也很高,但李澤楷顯然并不喜歡這种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讀書的成績也是普普通通。
  在讀中一(初一)的時候,有一天,李澤楷竟然相約同學在上課的時候偷偷煮飯吃,把正在上語文課的曾念祖老師气得火冒三丈,最后他和共同犯事的同學都受到了罰坐垃圾桶的懲戒。‘那天老師一進入我們班的教室,就不停地罵,但是又不是罵我們班的同學,后來才知道他是剛剛被另一個低年級班的同學气的,我記得他還說,‘我不理會你是李嘉誠的儿子,犯了校規,我一樣照罰’。”一位比李澤楷年長3歲的校友回憶道。
  同學們都相信,李澤楷并不是餓了才在課室煮食,他這樣做只是想挑戰權威。
  除了在名校讀書,李嘉誠對儿子的培養還体現在其它各個方面。小小年紀的李澤楷,每晚与兄長李澤鉅還要細听父親李嘉誠娓娓道來從商之道,在李澤楷兩兄弟還不滿10歲的時候,李嘉誠就特地在長實的會議室配備“專席”,讓兩位公子出席董事會議,接受最早的商業訓練。每當李澤楷有些什么不規矩的動作時,李嘉誠都會出言阻止:“Richard(李澤楷的洋名)。其實,李嘉誠并不計較他們听懂多少,重要的是商業氛圍對他們的熏陶。就正如要培養一名音樂家,在襁褓之時就要讓他听曲子;要造就一個航海家,在他學步之時就要讓他到舢艇里顛簸。李嘉誠的良苦用心,的确可見一斑。不過,李澤楷卻不大喜歡人們提到他這一段最早期的商業訓練。他面對傳媒談到父親對他的教育時,總是說父親從不講如何做生意,只是教育他如何做人,標准乃是孔孟之道。不過,有心人只要看看李澤楷在談判桌上的英姿,也就能判斷這种獨特教育方式的成效了。
  從3歲起,李澤楷每天放學回家,都有特別安排的外籍私人教師為他補習英文,原因是李嘉誠清楚地感受到英語這种國際語言在商場上的重要性,而他本人也深深地感受到“臨老學吹打”的艱辛。李嘉誠一貫認為,溫室里的幼苗不能茁壯成長,因此,在小李澤楷不滿14歲的時候,李嘉誠就把他和大哥一起送到离香港万里之遙的美國求學,除了希望儿子能真正体驗生活的磨練,還体現出他的深思熟慮。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