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小超人”威名席卷香江,李澤楷把沒有可觀利潤的衛視賣了個好价,贏得各界贊賞。《財富》雜志在1993年曾將李澤楷譽為亞洲一顆年輕的新星。從賬面上計算,他用了兩年時間經營衛視,賣衛視一役,已賺了8.25億美元,也就是一年賺4.12億美元(約32.17億港元)。即使是一間業績良好的上市公司,也未必有如此可觀的利潤,可見李澤楷的財技高超,“絕對是吃大茶飯之材料”。 1987年,21歲的李澤楷大學畢業,取得計算机工程學士學位。他沒有像哥哥一樣繼續攻讀碩士學位,也沒有選擇進入相關的行業工作。從李澤楷邁入大學的門檻開始,他已經決定要走自己的路。李嘉誠對儿子的不羈也給予了足夠的寬容。李澤楷去了加拿大,隨即加入父親李嘉誠有份投資的加拿大投資顧問公司哥頓資金公司(GOnlon C@ital),成為該公司最年輕的執行董事(早在1983年,李嘉誠已安排兩個儿子入籍加拿大)。李澤楷對于自己的決定,曾解釋說:“我沒有干這一行(計算机工程),因為這一行有學問的人太多了,很難賺到快錢。” 經商第一步 哥頓資金公司原本是加拿大十大机构投資經紀公司之一,也是加拿大与美國机构投資者交易的主要證券交易商,由富商占美·康納查創辦。康納查是一個出色的生意人,在他的管理下,哥頓經營得有聲有色。 哥頓的全盛時期,是在1980年代,由于該公司的投資策略富有創意,所以它的業務發展,在當時來說,可算在同業領先。在過去十多年中,哥頓在加拿大多倫多證券交易所的成交額,有7年高居榜首。 當年,惠顧哥頓的客戶,都是些机构性投資者,例如退休基金、互惠基金和大公司等。而該公司在多倫多康特利爾、溫哥華。卡爾加里。紐約、巴黎和倫敦均設有辦事處,資本額達1.5億加元(約合1.125億美元) 哥頓的買賣,每單成交額最低是10万股,在安排企業上市時,它可以包攬所有股票,使客戶的信。心倍增。据悉,在全盛時期,哥頓在市場上縱橫無阻,可謂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淨收益每年都有大幅增長,而稅后邊際利潤的增幅,亦常常超過30%。 加入哥頓,雖然是李澤楷經商的起步,但他營運的技巧并不像個新手,且一開始就并非單一性地進行,他希望快速地展開其多元化的投資,以購入股權使自己的資產增值,而‘衛科”的胚胎,亦在這時形成。 1989年,就是李澤楷加入哥頓后兩年,他正式透過加拿大盈科有限公司,增持哥頓公司的股權至15%,成為該公司的合伙人。 返港謀發展 1990年1月1日,李澤楷的母親庄月明女士突發心髒病于香港嘉肋撒醫院逝世,享年59歲。正當李澤楷要在加拿大大展拳腳之際,這個噩耗對當時只有21歲的他來說,無疑是一個极其沉重的打擊。 自小李澤楷与母親的感情就十分好,就是李澤楷身在海外,也經常打電話向母親傾訴心事。惊聞噩耗,無論工作如何繁忙,也顧不了那么多,李澤楷立即放下所有的事務,從加拿大返港奔喪。 喪禮過后,他好不容易才收拾起悲傷的心情,考慮是返回加國,還是留在香港陪伴父親。也許是不想讓悲傷的老父失望,也許是厭倦了异國的生活,也許認為在父親的公司里更可大展拳腳,李澤楷答應了李嘉誠的要求,選擇回香港工作。 在這里,有必要提一下李嘉誠的商業帝國。80年代末90年代初,李嘉誠領導的商業帝國如日中天,据1998年5月美國的《財富》雜志稱,李嘉誠擁有25億美元資產,居世界富豪第26位,列世界華人富豪榜首,被譽為‘香港超人’。 而他所領導的長和系長江實業集團和和記黃埔集團則占据了香港大部分的地產業務。除長實.和黃外,李氏家族亦通過上述兩間公司控制香港電燈公司,向港島區和部分离島居民供應電力,与負責九龍和新界區的中電分庭抗禮。 以1992年11月26日股市收盤价計算,長和系三間上市公司——長實.和黃.港燈的市值總和為1324億港元,約占全港上市公司總市值的11%。以盈利計算,全系主力旗艦長江實業1992年財政年度的稅后純利為“60億港元,在全港十大盈利最佳的上市公司中名列第二(第一為盈利80億港元的匯丰控股八旗下的和黃盈利40余億港元,港燈約30億港元,扣除三間公司權益的重疊部分,再扣除全資私有公司嘉宏的盈利,長和系盈利達100億港元以上。 作為世界華人首富的李嘉誠,以其超人蓋世的偉跡而蜚聲海內外。但超人也是人,隨著超人步入花甲之年,其龐大的產業由誰來繼承變得日益令人關注。 李嘉誠曾多次公開聲稱,他素來不主張古老的家族性統治,更看重西方公眾公司的一套,公司的首腦應該由董事股東選舉產生,而非父傳子承,這樣方可保持活力。“如果我的儿子不行,我不會考慮讓他們接班,我不在乎是家族內還是家族外的人秉掌大權。” 話雖如此,李嘉誠在培養兩位儿子上仍然是煞費苦心,遠謀深慮。李超人是血肉之軀,在接班人問題上,他表現出來的“親情難舍”也是人之常情。輿論也認為,龐大的李氏帝國,是李嘉誠白手創建的,他安排儿子接班,無可厚非。 大儿子李澤鉅在斯坦福大學獲得結构工程碩士學位后,被父親安排進入長江實業集團。李澤矩也不負父望,在投資万博豪園、分拆長江實業等一系列戰役中均表現出超人气魄。至1999年1月,李嘉誠非常放心地把長實集團董事總經理一職交捧給李澤鉅。 按照李嘉誠的想法,大儿子領導長實,小儿子執掌和黃,剛剛好。于是,李澤楷答應回港發展后,李嘉誠立即安排他進入和記黃埔集團。 李嘉誠并不以為小儿子的實習期已經結束,只安排李澤楷做和黃的一個小職員,跟隨和黃大班。行政總裁馬世民及和黃董事霍建宁學藝。馬世民則安排李澤楷到旗下的和記通訊公司工作,這与李澤楷喜愛的計算机工程基本對口。 最初的日子,李澤楷向父親抱怨薪水太低,還不如加拿大的十分之一,是集團內薪水最低的,甚至不如清洁工。父親則說:“你不是,我才是全集團最低的!”李嘉誠從集團支取的薪金是5000港元。 經過父親一段短時間的親自觀察,李澤楷隨即升為和黃的資金管理委員會董事,當時,這個委員會是由和黃大班馬世民管轄的。李澤楷加入不久,便策動了一宗30億美元的美國垃圾債券收購大買賣,引起商界的极大關注。 當時,長實.和黃及李嘉誠本人宣布,將向美國哥倫比亞儲蓄及信貸公司收購一批總值30億美元的美國公司垃圾債券,各占一半股權。垃圾債券息率雖高但風險亦极高,因此李澤楷在策划這宗交易時异常小心。 他獲得賣方同意,只須付一成訂金,如果債券价格跌逾一成,賣方就要以原价購回。換言之,買方是封了虧本的門,長實。和黃及李氏家族最多虧1.5億美元本金(約合12億港元),賺則可以賺到盡。 可惜,當地机构最后覺得條件木合,認為這樣的條件對和黃過分优惠,不予批准,計划告吹。但此事已令年僅24歲的李澤楷技惊四座。 首仗未能成功,磨刀霍霍的李澤楷,便埋頭于另一宗大項目——投資額高達4億美元(約合31億多港元)的衛星電視。 和黃大班馬世民回憶說:“他當時很年輕,很有熱誠,有活力,有時卻表現得很早熟,而且渴望證明自己有能力做成一些事情。”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