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林以亮:宋朝有一個詞人柳永。當時流傳這么一句話:只要有井水的地方,就有人會唱柳永的詞。現在,我們也可以說同樣的這么一句話:凡是有華人、有唐人街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小說。那么,請問金庸先生,你是怎么開始寫武俠小說的? 金庸:最初,主要是從小就喜歡看武俠小說。八九歲就在看了。第一部看《荒江女俠》,后來看《江湖奇俠傳》、《近代俠義英雄傳》等等。年紀大一點,喜歡看白羽的。后來在新晚報做事,報上需要有篇武俠小說,我試著開始寫了一篇,就寫下去了。那篇小說叫做《書劍恩仇錄》。 林以亮:一般寫小說、寫戲劇,總有兩個不同的出發點。有人說,應該先有人物,后有故事。另外也有人說,應該先有故事,然后根据故事,再寫人物。那么,請問你寫小說的時候,是人物重要呢?還是故事重要呢? 金庸:依我自己的經驗,第一篇小說我是先寫故事的。我在自己家鄉從小就听到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故事,關于他其實是漢人,是浙江海宁陳家的子孫之類的傳說,這故事寫在《書劍恩仇錄》中。初次執筆,經驗不夠啦,根据從小听到的傳說來做一個骨干,自然而然就先有一個故事的輪廓。后來寫《天龍八部》又不同,那是先构思了几個主要的人物,再把故事配上去。我主要想寫喬峰這樣一個人物,再寫另外一個与喬峰互相對稱的段譽,一個剛性,一個柔性,這兩個性格相异的男人。 王敬羲:最近你在明報連載的《笑傲江湖》,也是先有人物,后有故事吧? 金庸:是的,我個人覺得,在小說里面,總是人物比較重要。尤其是我這樣每天寫一段,一個故事連載數年,情節變化很大,如果在發展故事之前,先把人物的性格想清楚,再每天一段一段的想下去,這樣,有時故事在一個月之前和之后,會有很大的改變,倘若故事一路發展下去,覺得与人物的個性相配起來,不大合理,就只好改一改了。我總希望能夠把人物的性格寫得統一一點,完整一點。故事的作用,主要只在陪襯人物的性格。有時想到一些情節的發展,明明覺得很不錯,再想想人物的性格可能配不上去,就只好犧牲這些情節,以免影響了人物個性的完整。 林以亮:所以我看你的小說,就有一個印象,覺得你那些小說与別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你的人物創作,非常成功,很有個性,而故事情節,則隨著人物的性格而發展,這樣就避免了所謂“庸俗鬧劇”的傾向。 金庸:你這樣說,不敢當了。 林以亮:另外我還有一個印象,覺得,你一連几本小說的男主角,都有一個同一的發展原則,即集大成者。譬如《書劍恩仇錄》的陳家洛,《碧血劍》的袁承志,《射雕英雄傳》的郭靖,《神雕俠侶》的楊過,《倚天屠龍記》的張無忌,以至現在《笑傲江湖》里的令狐沖,他們的武功,都并非從一派而來,他們的師父,總有好几個,意外的机緣,也有很多,然后本身集大成。這算不算是你個人的一种信念呢? 金庸:倒不是故意如此,大概只是潛意識地,自然而然就是這樣吧。又也許因為,一般寫武俠小說,總習慣寫得很長,而作者又假定讀者對于男主角作為一個人的成長,會比較感覺興趣。如果我們希望男主角的成長過程,多彩多姿,他的武功要是一學就學會,這就未免太簡單了。而且,我又覺得,即使是在實際的生活之中,一個人的成長,那過程總是很長的。一個人能夠做成功一個男主角,也絕不簡單。 林以亮:還有一個印象,也許只是我個人的印象,就是你那些武俠小說的男主角,在他的成長過程當中,不管是人生的成長過程,或是武功的成長過程,發展到最后,每個男主角都總會發展到一個最高的境界。這最高的境界,也許我們可以借用王國維《人間詞話》那三种境界的最后一种來說明一下:“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這境界,似乎是那男主角自己悟出來的。譬如說揚過,發展到最后,起先是用鐵劍,后來是用木劍,最后是根本不用劍。還有張無忌,跟張三丰學太极劍,最后目的竟是要把學來的劍法都忘掉了。師徒兩人練劍的時候,張三丰問他:“你忘掉多少啦?”張無忌回答:“忘掉一半啦。”后來又再問,總之是要把劍招全部忘掉。現在《笑傲江湖》的令狐沖,最后“獨孤九劍”,也是沒有招數的。甚至陳家洛也是看了庄子,而悟出來了一种道理,達到武功的最高境界。這都是不約而同的,有這么一個相同的傾向。關于這點,你私人的看法怎么樣? 金庸:這大概是有一點受了中國哲學的影響。中國古代哲學家一般都認為,人生到了最高的境界,就是淡忘,天人合一,人与物,融成一体。所謂“無為而治”其實也是這种理想的境界之一。這是一种很可愛的境界,所以寫武俠小說的時候,就自然而然希望主角的武功也是如此了。 王敬羲:你有沒有跟一些武術大師商談過,他們也同意你這樣描寫么? 金庸:我沒有跟真正的武術高手正式談過,但是我想中國高手相互比武的時候,也不一定會想到這一下是什么招,那一下又是什么招,總是自然而然的,到時招數自然就出來了。 王敬羲:你在武俠小說里又常常喜歡描寫兩位高手比武,大家凝住不動,誰也不肯先發招。我看過一部日本武俠片,講一個高手只有一只眼睛,其中有一個比武場面,也是這樣的,這倒是不謀而合哩。 金庸:這种情形,在人生里面,也常會出現。譬如兩軍對壘几個月,誰也不肯先動手。也許在西方的兵法里面,有所謂“先發制人”,但是我國太极拳卻有“后發制人”之說,越是后發制人,越占便宜。這是兩种不同的哲學。不過如果雙方都堅持后發制人,那當然也有問題,這樣大家都不發,便可能長期的僵持下去了。 林以亮:關于你的個別小說,這里又有几個問題。譬如我看《神雕俠侶》,就有一個很深刻的印象。那男主角楊過,是個殘廢,這在普通人看來,會武功的人竟然殘廢,這簡直是不可想像。然后女主角小龍女,又是失貞。在中國傳統思想看來,一個女主角失了貞,這同樣是不可想象。但是你卻能夠把一個殘廢的男主角,一個失貞的女主角,都寫成被人同情的,這可說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大膽的嘗試。這是否也可以算是自己替自己出難題呢? 金庸:我當初決定這樣寫,也許是為了寫武俠小說的人很多,已有作品也很多,自己寫的時候,最好避免寫一些別人已經寫過的。一般武俠小說的男女主角差不多總是完美的,所以我就試著寫男女主角雙方都有缺憾,看看是否可以。另外我還有一個嘗試,就是《天龍八部》的喬峰。其他小說男主角的武功都是一步一步練起來的,唯獨喬峰卻好像天生武功便是這樣好。有些讀者來信問為什么。我的回答是:求變。就是不想每一部小說男主角的發展過程都是一樣。所以關于喬峰的武功來源,也就不講了,就讓他好像生來便是如此。 林以亮:還有《倚天屠龍記》,我也有一點感想。譬如本來我們一直以為是反派的趙敏,結果原來是正派的。我們一直以為是正派的周芷若,最后竟又是反派的。這种安排,算不算又是故意自己為自己出難題呢? 王敬羲:目前連載的《笑傲江湖》也是。那個君子劍岳不群,起先大家都以為他是個正人君子,后來才發覺他原來是個大坏蛋。這是不是你想通過這樣的安排,來表示你對人生的一种看法呢?譬如說,最初大家以為很好的,可能會變得很坏,最初大家都有一個坏印象的,到后來也可能覺得他很好,諸如此類。 金庸:是的,不過關于這一點,《倚天屠龍記》与《笑傲江湖》有些不同。《笑傲江湖》与另一個長篇《素心劍》(即《連城訣》)反而有點相像,都是寫一個師父本性很坏,不過他掩飾得很好,后來才慢慢顯露出本來面目。《倚天屠龍記》我要寫的卻的确是我對人生的一种看法,想表達一個主題,說明這世界所謂正的邪的,好的坏的,這些觀念,有時很難區分。不一定全世界都以為是好的,就一定是好的,也不一定全世界都以為是坏的,就一定是坏的。所以在《倚天屠龍記》里我本來寫一個魔教,后來卻對他們同情起來,而所謂正派的人物,也不一定真的很正派。我想寫的跟其他武俠小說有點不同的就是:所謂邪正分明,有時不一定那么容易分。人生之中,好坏也不一定容易分。同時,一個人由于環境的影響,也可以本來是好的,后來慢慢變坏了,譬如周芷若。而趙敏,則是反過來,本來坏的,由于環境,后來卻變好了。這跟《笑傲江湖》不同,《笑傲江湖》的君子劍本來就是偽君子,不過他掩飾得很好而已。就是在你的武俠小說里,那些武術派別、武術招式的來源。當你自己設計的時候,也有動作配合沒有?抑或只是一种文字上的游戲?譬如“神龍擺尾”這一招,夏濟安先生對他的學生說過,拿粉筆向后面一摔,就是“神龍擺尾”。這是說笑話啦。你自己設計的時候又是怎樣的賄沒有像武俠片那樣,也有一個武術指導呢? 金庸:關于武術的書籍,我是稍為看過一些。其中有圖解,也有文字說明。譬如寫到關于拳術的,我也會參考一些有關拳術的書,看看那些動作,自己發揮一下。但這只是少數。大多數小說里面的招式,都是我自己想出來的。看看當時角色需要一個什么樣的動作,就在成語里面,或者詩詞与四書五經里面,找一個适合的句子來做那招式的名字。有時找不到适合的,就自己作四個字配上去。總之那招式的名字,必須形象化,就可以了。中國武術一般的招式,總是形象化的,就是你根据那名字,可以大致把動作想象出來。 林以亮:我還有一個印象。在你的武術小說里面,有好些因素,都是中國的舊小說里面不曾有過的,譬如把現代西方偵探小說的技巧,也運用武俠小說里面去。這里我不妨舉一兩例。一個是《射雕英雄傳》,譬如起先好像東邪下毒手殺人,到頭來卻是西毒下的毒手,而一路下來,不但郭靖給瞞過了,連讀者也是疑信參半,最后才揭曉。第二個例子是周芷若,起先讀者都以為她是正派,最后揭曉才知道她是反派。不過關于周芷若你剛才也解釋過,那是故意表明環境可以使一個人變好或變坏了。第三個例子就是《笑傲江湖》的聾啞婆婆,起先大家都不知道她是誰,最后揭曉才知道原來是儀琳的母親。這些,我都覺得你好像是受到了一點西方偵探小說的影響。 金庸:不錯,偵探小說我一向都很喜歡看。偵探小說的懸疑与緊張,在武俠小說里面也是兩個很重要的因素。因此寫武俠小說的時候,如果可以加進一點偵探小說的技巧,也許可以更引起讀者的興趣。 林以亮:那么現代西方的偵探小說作家中,你最喜歡的是誰? 金庸:阿加莎·克里斯蒂,她的小說我差不多全都看過。我覺得她比較智慧,推理很好。你也喜歡她嗎? 林以亮:克里斯蒂我也很喜歡的。那么法國的偵探小說譬如西梅農的,你也喜歡嗎? 金庸:法國的偵探小說我看的不多,不過我覺得他們好像很喜歡在偵探小說里面加多一點別的因素,那反而不大像偵探小說了。 林以亮:由偵探小說講起,我想其他文學作品,你平日看過的當然很多啦,你最喜歡的作家是誰? 金庸:喜歡的都是与本行有關的,譬如司各特、大仲馬。他們在英國文壇、法國文壇,地位都不高,但我個人卻最喜歡看這類惊險的,沖突比較強烈的小說。還有史蒂文生,也喜歡的。他們的作風,對我特別有吸引力。 林以亮:你受誰的影響最深? 王敬羲:當然是集大成者。 (眾笑) 金庸:開玩笑,不敢當啦。 林以亮:也許是自己悟出來的。 (眾大笑) 金庸(笑):這樣就不敢講下去了。其實,武俠小說雖然也有一點點文學的意味,基本上還是娛樂性的讀物,最好不要跟正式的文學作品相提并論,比較好些。不過老朋友一起談談,也無所謂。 林以亮:剛才你說,看以前的武俠小說,最先看《荒江女俠》、《江湖奇俠傳》,后來看白羽,那么還珠樓主呢?你喜歡他嗎? 全庸:還珠也喜歡的,他的想像力很丰富,不過他的文字我卻不大喜歡。 王敬羲:是不是還珠受舊小說影響太深了? 金庸:也不是,舊小說也有文字很好的。主要是他的文字太羅嗦了,有時一句句子,可以寫整整一頁,這些我都不喜歡。 林以亮:當時我們在國內,看武俠小說,總分為兩派,一派是白羽派,一派是還珠派。大家就在那里爭論。我個人比較喜歡還珠,不喜歡白羽。白羽是想走魯迅的新文藝路線,走不通,才改行去寫武俠小說的。還珠的缺點不錯是拖得太長了,稿費的關系,我想(眾笑)。譬如《蜀山劍俠》,就拖得太長。倒是几個短的,很不錯,譬如《云海爭奇記》就比較完整。 現在,再回到你自己的小說上面去。你由開始寫武俠小說到現在,長篇的一共也寫了几部到十部啦,你自己最喜歡哪一部?但在你回答之前,我要先給你限定一個范圍。因為,譬如當你訪問一個導演或者一個男演員、女演員的時候,你問他們最喜歡自己哪一部戲,他們總是說,最新的一部。 (眾大笑) 金庸:那么站在作家的立場,為了銷路的關系,我必須說是最舊的一部啦(眾笑)。如果一定要講,自己最喜歡哪一部,這真是很難說…… 王敬羲:那么我們換過一個方式來問,就是,你寫這些武俠小說的時候,獲得最大的滿足的,是哪一部? 金庸:我想我只能說,我最喜歡的人是哪几個。在我自己所創造的人物里面,我比較喜歡楊過、喬峰這兩個人物,對他們的同情心最大。 林以亮:不錯,楊過這個人物遭遇和心境的确有一种蒼涼的味道,令人非常同情他。 金庸:至于小說,我并不以為我寫得很成功,很多時拖拖拉拉的,拖得太長了。不必要的東西太多了,從來沒有修飾過。本來,即使是最粗糙的藝術品吧,完成之后,也要修飾的,我這樣每天寫一段,從不修飾,這其實很不應該。就是一個工匠,造成一件手工藝品,出賣的時候,也要好好修改一番。將來有机會,真要大的刪改一下,再重新出版才是。所以如果問哪一部小說是我自己最喜歡的,這真的很難答复。其中也許只有《雪山飛狐》一部,是在結构上比較花了點心思的。大概因為短的關系,還有點一气呵成的味道。其他的,都拉得太長了。 林以亮:現在又有一個問題,但你可以不回答,因為可能牽涉到商業秘密。那就是,寫武俠小說,在酬勞上,收入上,是否可為? 金庸:這問題可以回答,但可能我的回答你不會滿意,因為我是個特殊例外。現在《明報》是我自己辦的,我也只是在《明報》一份報紙上面寫稿,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那邊的《新明日報》也是我和當地人士合作創辦的。只是為了寫武俠小說可以幫忙增加銷路,所以每日在自己的報紙上面寫一段,這是有這個必要,非寫不可,所以酬勞和一般的情形就有點不同,報館給我的稿費也很少。假定報紙与我沒有關系,我就一定不寫了(眾笑)。我現在寫是為了娛樂,但是十部寫下來,娛樂性也很差了。也許要停寫几年,才再繼續寫下去也說不定。現在娛樂自己的成分,是越來越少了,主要都是娛樂讀者。 林以亮:我卻不能同意你的看法。我覺得你最近的《笑傲江湖》實際上是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我們當然希望你能繼續寫下去,不能夠休息三年五年。還有關于《書劍恩仇錄》,我覺得其中人物的刻畫,情節的發展,有些地方,太像《水滸傳》了。也許這是你的第一部小說,所以尚未達到你后來自成一派的境界,不知道你自己以為怎樣? 金庸:在寫《書劍恩仇錄》之前,我的确從未寫過任何小說,短篇的也沒有寫過。那時不但會受《水滸傳》的影響,事實上也必然受到了許多外國小說、中國小說的影響。有時不知怎樣寫好,不知不覺,就會模仿人家。模仿《紅樓夢》的地方也有,模仿《水滸傳》的也有。我想你一定看到,陳家洛的丫頭喂他吃東西,就是抄《紅樓夢》的。你是研究《紅樓夢》的專家,一定會說抄得不好。 林以亮:我不知道你自己知道不知道,在美國,有很多地方,都成立了“金庸學會”。中國籍的大學教授、學生,都參加了。我想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點:第一點,你的小說,經常談到中國儒家、道家、佛家的精神和境界。第二點,里面也經常講到中國文化傳統道德標准:忠、孝、仁、義。第三點,你的文字,仍然保留了中國文字的优點,很中國化,并沒有太像一般文藝作品造句的西洋化,這在异鄉的中國人看來,就特別有親切感。在這情況下,我覺得你應該繼續寫下去。 金庸:關于這一件事,我真的不好意思講了。一些本來純粹只是娛樂自己、娛樂讀者的東西,讓一部分朋友推崇過高,這的确是不敢當了。我覺得繼續下去,很困難。雖然為了報紙,有這個必要。有些讀者看慣了,很想每天一段看下去。但是我每多寫一部書,就越覺得困難,很難再想出一些与以前不重复的人物、情節,等等。我想試試看是否可以再走一些新的路線。 林以亮:那么我要講一個故事了。我有一個好朋友,夏濟安,不幸在美國病故了。他也非常喜歡看武俠小說。在你寫武俠小說之前,他跟我說過,說武俠小說這門東西,大有可為,因為從來沒有人好好寫過。他說,將來要是實在沒有其他辦法,他一定想法子寫武俠小說。后來,在台灣,忽然有人給他看了你的《射雕英雄傳》,他就寫封信跟我說:“真命天子已經出現,我只好到扶余國去了。”(眾大笑)后來他就到美國去了。所以,站在這個立場,不管你個人以為自己寫的小說怎么樣,我們就談一般的武俠小說吧。你以為,武俠小說,作為娛樂性小說也好,作為文學作品的一种形式也好,它本身的前途怎么樣? 全庸:夏濟安先生,一直是我的神交了。上次陳世驤教授從日本路經香港,輾轉約我吃中飯,講到夏濟安先生很推崇我的作品,所以特別要見見我,告訴我這件事情。可是很可惜總是沒有机會見到夏先生一次,甚至連通訊也沒有机會。陳先生告訴我,夏先生本來選了一張圣誕咭,想送給我的,因為我在《天龍八部》里有四大惡人,三個男的,一個女的,他就選了一張上面有三個博士去見圣母的圣誕咭,那三個博士畫得极難看,他就叫他們做四大惡人。他寫好了,后來不知怎樣卻沒有寄出,所以我很遺憾連他一個字也沒有收到。夏先生陳先生本來是研究文學的人,他們對我不像樣的作品看重了,我覺得很光榮,同時也很不好意思。武俠小說本身在傳統上一直都是娛樂性的,到現在為止好像也沒有什么重大价值的作品出現。 王敬羲:可是《水滸傳》最初是不是娛樂性作品呢?現在可總不能否定它的文學价值。 金庸:是的,作品本身是哪一种形式,這本來沒有多大關系。任何形式都可以有好的作品出來。不過武俠小說到現在為止的确還沒有什么好作品出來,除非是以后長期發展下去,數十年后,等到有很多真的好作品出來了,那么也許人們也有可能改觀,覺得武俠小說也可以成為文學的一种形式。現在時間還短,那就很難肯定它,只能說,也有可能的。 林以亮:這結論,雖然保守,倒仍是個樂觀的結論。 金庸:我想任何一种藝術形式,最初發展的時候,都是很粗糙的。像莎士比亞的作品,最初在英國舞台上演,也是很簡陋,只是演給市井的人看。那個有名的環球劇場,都是很大眾化的。忽然之間,有几個大才子出來了,就把這本來很粗糙的形式,大家都看不起的形式,提高了。假如武俠小說在將來五六十年之內,忽然有一兩個才子出來,把它的地位提高些,這當然也有可能。 王敬羲:我卻以為,既然寫武俠小說,已經牽涉到想象力,牽涉到人物的刻畫,人生觀等等,它就已經具備了文學作品所必須具備的條件与因素。我們可以說這形式現在尚未成熟,但不能否定它的潛能。從前英國許多小說,譬如湯姆·瓊斯,最初的寫作目的還不是為了娛樂?現在我們誰也不能否定它的文學价值。所以,剛才金庸先生很謙虛的說,武俠小說直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好的作品出現,且看五六十年之內有沒有才子出來把它的地位提高,我們就姑且接納金庸先生的謙虛,也同時接納他這個說法吧:就是,武俠小說作為文學作品形式的一种,目前無疑尚未成熟,但是它將來的可能性,我們現在也不能否定。 陸离:也許現在倒有一個問題要決定的,就是,到底金庸的小說,已經是文學作品了呢,抑或不是? 王敬羲:哈哈哈哈!很好,那就請林以亮先生做個法官。 林以亮:剛才金庸自己說,武俠小說本身是一种娛樂性的作品。這就与外國的偵探小說,以至廣義的激動人心的作品,性質十分相近。這一類的作品,為它本身的性質所限制,我們如果用“純文學”的眼光去看,要承認它們是文學作品,這無疑是有點問題。譬如說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偵探小說,寫得這么好,你算不算她這些世界一流的偵探小說是文學作品呢?又如多蘿茜·賽耶絲,也寫過一些文字好、風格好、人物刻划极成功的偵探小說,我們又算不算這些世界一流的偵探小說是文學作品呢?主要的問題我想還是在于出發點。當作者寫作的時候,他的出發點如果只是為了娛樂讀者,那么,他的作品不論寫得怎么成功,作品本身是否可以超越娛樂性作品形式的限制而成為文學作品,這就很難決定了。譬如剛才你們提到湯姆·瓊斯,我個人就以為最初寫這本小說,他的出發點已經不單純是為了娛樂讀者。他在當時已經存心言之有物,很嚴肅地通過嬉笑怒罵的表面,去表達出一种內在的對這個社會的批判。正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痴,誰解其中味”,這才會出類拔萃,成為后世傳誦的文學作品。 王敬羲:很好,那么我們就以一個作者對時代的道義感,對善与惡敏感的強烈程度,來做一個評判的標准吧。請問金庸先生,你在你自己的作品里,有沒有一邊娛樂讀者,一邊也嘗試放進一些自己的道德感、人生觀,以及對這個時代的批判呢? 金庸:近來也有在這方面嘗試的企圖。不過,林以亮先生說得對,武俠小說本來是一种娛樂性的東西,作品不管寫得怎樣成功,事實上能否超越它形式本身的限制,這真是個問題。你可以這么寫,同時也要讀者接受才可以。如果看的人一直不當它是嚴肅的作品來看,寫的人也一直不當它是嚴肅的作品來寫,總是儿戲的東西,而自己卻嘗試在這儿戲東西里面,加進一些言之有物的思想,有時連自己也覺得好玩。通常外國的名家,他們寫刺激性的東西的時候,也總是化了名字來寫的。 林以亮:也許我們可以再問王敬羲一個問題。就是重复問一遍,你以為目前世界一流的偵探小說,是文學作品嗎? 王敬羲:如果這偵探小說能夠不但寫得好,而且言之有物,超越了它本身的限制,我們當然應該視之為文學作品。也許作者自己也不能決定,也許作者并未以為自己的作品已經超越了偵探小說的限制,但是將來寫文學史的人,總會知道的。反過來也有一些自以為很嚴肅的小說家,自以為寫了一些很嚴肅的文學作品,甚至极受同時代讀者欣賞、歡迎,可是過了几十年之后,反而沒有人再承認他的地位,也是有的。 林以亮:我等的就是這句話。一切都得等待時間來證明,將來去決定。金庸剛才說,武俠小說要等五六十年之后,出一兩位大才子把武俠小說的地位提高。那么金庸本人是否就是這樣一個才子呢?我們不知道,最合理的辦法就是,我們同樣要等待五六十年,然后出現一位才子來決定這問題。正是: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