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自成一家


  創作武俠小說純屬無心插柳,當初絕沒有料到日后的繁花似錦。

  寫完《龍虎斗京華》,梁羽生本想擱筆不寫。他喜歡的仍是文史隨筆,以為這才是真學問。
  沒想到讀者反應熱烈,報館不肯“放過”,他就這樣專心在武林經營起來。
  1962年,他辭去副刊編輯之職,專事寫作,成為地道的職業作家。
  由于他的名頭響,約稿繁多,經常同時進行兩三個不同的故事。最多的時候一天可寫一万多字。他講究計划性,有點像茅盾,寫作前先列好大綱,找齊資料,方才下筆。
  “我花費在收集与參考資料上的時間,比正式動筆的時間還來得多。但有時為了赶上截稿的時間,匆匆草就,無暇重讀,難免會有錯誤挂漏之處。日后發表完畢而出版成書前,我會一篇篇仔細的加以檢閱,凡是用字不當,情節不符,或是人物性格前后矛盾的地方,我都一一加以修正。”
  梁羽生、古龍、金庸是三种類型相异的文人。金庸是全才、通才,既有細膩、敏銳的藝術感触,又有老到的人世之道,就做人而言,可謂爐火純青,蔚為大家。梁、古二人是純然的文人,只不過古龍屬于放浪不羈一路,而梁羽生屬于傳統儒雅一路。
  梁羽生性格中有拘謹、墨守成規的一面,影響到他的創作,即無法達臻金庸的博大精深,也無法做到古龍的激情澎湃。
  最明顯的是他的語言,較為滯澀,繁冗,有時候讀來感覺較為沉悶。
  但不管怎樣,几十年的苦心磨煉,梁羽生仍能与金、古三足鼎立,自成一家。
  梁羽生小說的魅力,可用下面的詩詞來表述:
  一是梁羽生自己的詩:

  誰把蘇杭曲子誆?
  荷花十里桂三秋,
  豈知卉本無情物,
  牽動長江万古愁。

  二是劉伯端的詞:

  家國飄零,江山輕別,英雄儿女真雙絕;
  玉箭吹到斷腸時,眼中有淚都成血。

  很能代表梁氏作品的歷史滄桑感与纏綿悱惻的情致。
  梁羽生早期的小說喜用回目,意境深遠,對仗精巧,雅致而具有相當濃郁的美感。后期雖因強調現代感与可讀性而較少運用對聯式的回目,但情節的推展仍明顯具有某种怡蕩有致的韻律感,抒情寫景也一貫予人以如詩如畫的印象。
  他作品中的文學意境,明顯的表現了他對于清代的天才詞人納蘭性德与文壇怪杰龔自珍的偏愛。
  他十七八歲時就迷上納蘭:“那時候自己是公子哥儿,不通世故,總覺得和納蘭非常的有緣份。”納蘭的詞意經他流光溢彩的文字,帶入刀光劍影的武俠小說中,展現了另一片清新圓熟的天地。
  至于龔自珍,本身就是一個介于儒与俠之間的人物,詩中本來就充滿俠气。梁羽生早期在雜文寫作中經常引述龔氏《已亥雜詩》中的名句,例如“少年劍擊更吹蕭,劍气蕭心一例消,誰分蒼涼歸棹后,万千哀樂集今朝。”
  因此,在他的作品中,經常有像龔自珍一般的名士型俠客,如慧星一般掠過血腥与權謀交織而成的歷史舞台。
  龍飛立先生甚至認為:“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港台,沒有任何一位作家,刻畫名士型俠客,能夠胜過梁羽生的”。
  陳曉林先生說:“他的武俠作品,非但每一部都有明确的歷史背景,而且也充滿了出人意料的權謀斗智,尤其擅長描寫情海風波中复雜而微妙的女性心理,以及強烈而深邃的性格沖突。”
  名作家司馬中原則以為:“梁羽生的作品可以‘穩厚綿密’四個字來形容,非常的工穩、厚實,生活的根基很深,重視歷史考据,俠中見儒气。”
  梁羽生本人對待武俠小說創作,態度嚴謹,不斷摸索,很少有苟且的時候。他曾強調武俠作家須具有明确的時空觀念,還要有必要的地理知識、文學修養、宗教認識,缺一不可。
  “以地理知識來說,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都有它不同的色彩与特點,如果我們將太湖的景致搬到西湖去,把桂林山水移到蘇州去,就會貽笑大方了。我個人在下筆時,對于那些不曾涉足的地方,必定設法找出有關的游記和資料來參考,以求真實。”
  對于一個作家而言,他可以書寫任何東西,但他必須以他的生命去書寫,他才能被稱為作家,否則,只是文字游戲的玩弄者,甚至只是文字垃圾的制造者。
  梁羽生在他的寫作中,融進了自己最美麗的理想与情怀,融進了整個的生命意識,所以盡管并未達到巔峰,卻仍是一位廣受熱愛,個性鮮明的作家。
  從六十年代以來,他的作品被翻譯成各种文字,在海外流傳。英國女作家Blomfield翻譯過梁羽生的一首詞,出自《龍鳳寶釵緣》。
  七十年代末,梁羽生的作品即流入大陸,十几年來被不斷重印。他本人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參加過第四次作家代表大會。他在會上慷慨陳詞,呼吁不應輕視武俠小說的存在。
  梁羽生有許多作品被拍成影視,如《云海玉弓緣》、《萍蹤俠影錄》、《白發魔女傳》等等。
  1982年,梁羽生對外聲稱他要“分期封刀”。近年來,他确實不再有新作,而把精力放在了修改舊作上,例如修訂《七劍下天山》等作品。
  他与金庸一樣,也一直表示在晚年想寫一部歷史小說,他想寫的是關于太平天國的歷史小說。
  雖然基本上停止了筆耕,但時至今日,漫步在大陸的大小書店,我們仍能見到梁羽生的作品。而在大陸出版的各种武俠文學研究著作中,都將金庸、梁羽生、古龍看作是當代武俠小說的三大家。
  在台灣,由于政治上的原因,梁羽生的作品一直被禁止發行,直到1988年左右才得以進入台灣。但台灣已有不少“梁迷”,他的作品之正式刊行,引起一陣旋風。風云時代出版公司与遠景出版事業公司曾主辦過一個“解禁之后的文學与戲劇”研討會,集中討論梁羽生的作品。會上有著名作家、詩人、學者和演員如司馬中原、□弦、陳曉林、曾慶瑜、羅青等,均高度評价了梁氏的創作成就。
  最值得一提的是,風云時代出版公司在1988年出版了一套“梁學研究系列”,与“金學研究系列”相映成趣。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