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十四章 日資鬧港 八佰伴風頭最勁


  八佰伴全盛時在香港擁有9間分店,占香港日資百貨11家公司24間分店的1。”3。八佰伴還插足香港的飲食業、地產業、娛樂業、食品業等,收購圣安娜餅屋、歡樂天地、妙麗等公司。集團在港擁有5間上市公司。風頭之勁,香港的日資百貨無与倫比。是喜是憂?

和田一夫如是說

  今天,我自己時常在沉思中想到一個道理,就是每個人都具備成為富裕人家的條件,你沒有成功,是因為你沒有誠意和信心,更可能是你沒有持續努力。
  真實的世界,是個富裕的世界。你如果心里有個美麗的夢想,你開始認真地探尋和實現夢想,終有一天,你會看到夢想變成理想,而理想最后—一成為事實。

  和田一夫對日本的流通体制深惡痛絕,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多次提到這种体制的弊端。
  他說,日本的關卡多,手續繁雜,商品送到消費者手中需要很長時間。由于關卡多,商品的价格就變得很貴。日本的稅制复雜、稅率高,零售商所要承擔的稅款,必然要轉移到消費者頭上,這也是商品价格高昂的原因之一。去日本的游客一般是不購物的,就是日本商品,在國外買往往要比在日本買便宜。
  香港從事流通,可以說沒有一項障礙。香港故能成為購物者的天堂、商家賺錢的理想地方。
  和田一夫特別提到日本的“大型店舖法”。大店法有一條款,假如某人計划在某地區開店,他首先必須公開其開店計划的所有內容。原有的商店,可對新競爭對手的計划進行審議,認為損害原商店利益的部分要進行調整。這樣反反复复通常要几年時間。
  他用气憤的口气說:八佰伴在日本湯河原設立分店,前后竟耗去9年時間!
  大店法實施于1974年,初衷是保護當地中小商店的利益,防范外來大公司的入侵。實際上,在大店法實施前,大公司的勢力已占滿了稍具規模的市鎮,結果最受保護的卻是大公司。大店法實際是壟斷法,而不是保護自由競爭、遏制大公司的反壟斷法。
  香港市場充分開放,競爭自由。當然,這對原有商家也有不利的地方,在你的商店旁邊,說不定哪天會冒出一家你不知其來頭和經營策略的新店。
  不到旺地分羹,到新市鎮的大型屋村發展,這是和田一夫堅定不移的方針。
  至和田一夫定居香港時,八佰伴在香港擁有3間分店,它們分別位于沙田新城市廣場、屯門廣場、九龍黃埔花園。
  在与和田一夫交往的超級富豪中,有一位合和實業的總裁胡應湘,合和在基灣建的悅來酒店正好于1990年落成。當時有多家日資百貨公司競爭該酒店商場的租賃權,其中包括當年初登香港開業的吉之島。由于和田一夫与胡應湘的交情,最后由八佰伴承租,面積12700平方米。投入裝修后,于1991年8月14日開幕,這是八佰伴的第4號店。
  第5號店位于元朗泰利街,商店面積3000平方米,于1992年7月14日開業,是八佰伴系列中的小型店。相對八佰伴在日本的店,則大得出奇。
  第6號店在藍田匯景商場4層5層,面積10500平方米,于1992年9月3日開幕。八佰伴一反過去租店開店的做法,買店開店,匯景商場為八百伴集團的自有物業。
  第7號店在天水圍的嘉湖商場,面積4200平方米,也屬八佰伴香港連鎖店中的小型店。天水圍正處開發初期,當時人口才七八万,但這种規模的超級市場應付十几万居民的消費,還綽綽有余。該店于1993年9月15日開業。
  至此時,香港共有日資百貨公司11家(以先后次序,它們是大丸、伊勢丹、松阪屋、三越、東急、八佰伴、崇光、UNY、吉之島、西友、西武),日資百貨共開設24間分店,八佰伴一家公司就占了分店總數的近1。”3。和田一夫的計划是占領香港日資百貨的半壁江山。
  1994—1995財政年度,八佰伴百貨已出現4686万港元的虧損,仍影響不了和田一夫大肆擴張的步伐。1994年第8號店在將軍澳的厚德商場開幕,1995年又在馬鞍山開設規模巨大的第9號店。
  第9號后跨于海柏花園和新港城之間。馬鞍山新市鎮最大的地產商數恒基地產的李兆基,李兆基在新港城建立了龐大的中心商場——新港城廣場。和田一夫想搶占馬鞍山的市場,自然會想到老友李兆基;李兆基想帶旺中心商場、帶旺新港城乃至整個馬鞍山,也自然會想到和田一夫。雙方一拍即合,協議從1995年3月1日起將新港城廣場第2層5間舖位、第3層1間舖位租予八佰伴,承租總面積達30万平方英尺(約折29O00平方米),是香港日資百貨最大的一間店,也是香港最大的一間超級市場。和田一夫与李兆基,雙雙出席八佰伴馬鞍山分店的開幕盛典。
  李兆基發表即時講話:“八佰伴開業后會帶旺馬鞍山區,而馬鞍山區又會帶旺八佰伴,這樣就旺上加旺了。”
  事實令李兆基与和田一夫都寒心,馬鞍山處開發初期,新港城的人流不旺,八佰伴客流不旺,但八佰伴的租金等開支卻“奇旺”。1995年,八佰伴系全面衰退,10間分店要維持下去尚困難重重,在這种情況下,和田一夫的百貨連鎖店擴充計划在債權銀行匯丰的勸阻下,才“暫告一段落”。
  八佰伴澳門分店早在1993年開幕。至1995年八佰伴(香港)百貨公司擁有港澳10間超級市場,該公司隸屬于上市公司八佰伴香港,為八佰伴香港的全資子公司。1993年也是日資百貨的全盛時期,香港傳媒紛紛予以報道,特別突出八佰伴的業績。《香港市場》對此作了總攬式的述評:
  “盡管日資的大丸早在60年代已悄然上岸落戶銅鑼灣,但日資百貨的第二次重槌出擊也是關鍵一戰卻是八佰伴的‘沙田突襲’。80年代中期,日本百貨巨子和田一夫挾巨資過江,在沙田開設了第一家八佰伴。
  “同三越、崇光不同,八佰伴走的卻是中价路線,而且繞過港資、國貨兩大陣營,選擇大型的私人屋村設店,有心机的和田一夫認准了小市民才是香港消費的主力,事實證明他的眼光獨到。八佰伴果然出奇制胜,生意興隆。”
  日本的中小百貨商八佰伴,在香港的風頭,遠遠壓過日本百貨巨無霸在香港的發展步伐。八佰伴成為搶灘香港的最大贏家,也為它成為日資百貨最大輸家埋下伏筆。
  八佰伴的10間百貨超市,隸屬八佰伴香港有限公司。
  下面看八佰伴在飲食業方面的表現:
  1989年“北京風波”后,香港的旅游業進入蕭條,餐飲業蒙受巨大打擊,加上移居遷冊形成高潮,不少餐飲業主想賣盤結業,移居海外。
  和田一夫覺得這是涉足香港餐飲業的好時机,冒出在香港3年開設百店的大計划。1990年1月,收購香港飲食公司GlennChan&Partners的股份,該公司為陳偉彰夫婦于1985年創辦。八佰伴國際完成收購后,于7月改名為八佰伴國際飲食有限公司,并注入八佰伴零星收購及開設的飲食店。當年12月,八佰伴飲食上市,成為八佰伴國際集團在港的第2間上市公司。
  董事長由和田一夫擔任,陳偉彰出任董事總經理。在香港的股份公司,董事長的地位与日本有很大不同。
  陳偉彰如此熱衷于与和田一夫合作,并甘做他人的附庸,是出于“日本概念”。八九十年代,日元升值,日資大舉跨國投資。香港許多老牌的華資銀行因有日資銀行收購、參股而信譽大增、存款額上升。有日資財團為背景的上市公司,在股市倍受投資者追捧,顯示出投資者對“日本概念”的信心。就如八佰伴香港上市,當時超認購達65倍,為大股災后的1988年最風靡的一只上市股票。
  1991年6月,八佰伴飲食公司收購圣安娜公司80%股份,該公司當時擁有西餅連鎖直銷店18家,在香港同類餅屋市場的占有率達37%。八佰伴飲食的股份,母公司八佰伴國際集團持有52.3%,擁有絕對控股權。
  八佰伴飲食躋身于香港大型飲食公司之列。1996年底,集團擁有四大系列:
  一、中國酒樓共18間,它們是九龍灣德福酒樓、樂富天福酒樓、藍田百福酒樓、將軍澳厚福酒樓、銅鑼灣彩虹館、灣仔十八溪、康山蘭苑、旺角蘭苑、軒尼詩道運通閣、仿膳飯庄4間(銅鑼灣、藍田、樂富、九龍灣)、銅鑼灣綠楊村、銅鑼灣巨龜庄、黃埔漢陽樓、樂富榕江潮州酒樓、旺角雅蘭閣。酒樓中以德福、十八溪最大,德福擁有22O0個座位,餐時座無虛席。
  二、餐廳及快餐店,在九龍灣、將軍澳、藍田、樂富各有“大滿貫”1間。
  三、圣安娜西餅屋43間,是香港有數的西式餅屋連鎖公司。
  四、面包廊13間。另外集團在九龍灣擁有西餐廊1間。
  以1996年計,香港最大的兩家快餐集團,大快活的市值是3.89億港元、大家樂是10.8億港元,著名酒樓上市公司潮州城是0.68億港元。八佰伴飲食的市值為6.O8億港元。以此可估算該集團在香港同業中的地位。
  食品加工業:
  為保障八佰伴系超級市場、餐館酒樓的火腿、香腸的供應,獲得更大盈利,1991年3月,八佰伴國際集團收購香港馳名的“金妹”火腿香腸企業,資產注入八佰伴食品有限公司。据和田一夫稱,八佰伴食品的火腿香腸市場占有率達67%。這間公司的冷藏生豬肉在市場也很有名,在內地擁有養豬場。另外還經銷魚產品,其中帶魚年銷量當時為800O吨,計划最終達到3万吨。
  八佰伴食品于1992年12月上市。控股公司八佰伴國際集團持有68%股權。
  家電銷售:
  1990年5月,和田一夫對集團在港一攬子發展計划作設想時談到,集團要開辦“八佰伴最好”(英文名CrberWorld)家電產品公司,使其下屬專門店的市場占有率達35%,一舉成為該領域香港之冠,屆時公司股票可上市。
  娛樂業:
  1991年12月,八佰伴國際收購1982年成立的“歡樂天地”。該公司主要經營娛樂中心、家庭游戲、儿童玩具等。歡樂天地于1995年上市,在香港擁有22間室內家庭游樂中心。
  母公司八佰伴國際集團持有歡樂天地35%股權。
  八佰伴還擁有妙麗公司。
  和田一夫說:“妙麗鞋包公司在香港、台灣擁有零售店34家,是直接進口意大利的皮鞋及手提包來銷售的。我們已買下該公司的90%股份,剩余的10%股份由賺錢之神邱永漢先生擁有。我正在考慮,將來不僅直接從意大利進口成品,還要建立一個新制度:由意大利工匠師傅指導管理,在中國工厂進行式樣設計和制作,這樣就能向包括日本在內的廣大亞洲提供价廉物美的皮鞋和手提包。”
  妙麗公司隸屬八佰伴香港。
  1993年,八佰伴國際集團分拆八佰伴國際有限公司上市,作為全系在港上市公司旗艦。八佰伴國際控有4間上市公司,它們分別是:l、八佰伴香港的42%股權,該公司全資擁有八佰伴(香港)百貨,擁有妙麗的90%股權;2、八佰伴飲食的52.3%股權,該公司主要擁有中國酒樓和圣安娜西餅;3、八佰伴食品68%股權,該公司主要擁有金妹火腿、香腸;4、歡樂天地35%股權,該公司主要擁有室內家庭游樂連鎖店。
  和田家族持有八佰伴國際集團88%的股權,八佰伴國際集團持有上市公司八佰伴國際40%股權(1996年底的數据)。
  和田一夫1990年5月正式遷港,至此時才3年多時間。上市公司由原來的一間增加到5間,市值由2億擴充到20億以上,是香港發展速度最快的日資百貨集團。八佰伴風頭一時無兩,有市場人士宣稱:八佰伴不僅要以百貨巨頭形象稱雄香江,還要以地產巨子的面目馳騁香港。
  和田一夫熱衷于地產,既受東京的影響,還受香港的激勵。
  進入80年代,日本資金為尋找出路,大量進入房地產業。地產熱到80年代后期進入熾盛,東京地价樓价最貴。原先入榜的超級富豪多是制造商,其中松下幸之助長年居榜首。1987年堤義明橫空出世,被美國《福布斯》財經雜志挖掘出來,以210億美元的財富,封為世界首富。堤義明主持的西武鐵道公司,擁有大量的地皮。他持有西武百貨、太子酒店連鎖集團、高爾夫球連鎖俱樂部相當數額的股份,這些集團本身還擁有大量的地皮物業。
  邱永漢曾說,如果在50年代初,一個制造商和經銷商拿資金去買地買樓,他什么都不做,三四十年后地皮樓宇的价值,肯定比奮斗几十年的制售商積累的財富要多。邱永漢在50—70年代陸續買了一些地,建了一些樓,如今身价大漲。邱永漢也大言不慚要与日本的超級富豪們比富。
  無獨有偶,和田一夫在香港的朋友几乎都是地產商,并且是先在他業賺到第一桶金,再轉行地產成為巨富的。李嘉誠原是塑膠制造商、鄭裕彤最初只是經營珠寶、李兆基原是個金市匯市的炒家。何鴻是亞洲赫赫有名的賭王,同時也是港澳的大地產商,還出任香港地產建筑商會會長。郭鶴年以酒店大王聞名退還,他入行做地產雖晚,現在地產物業估值也有百億之巨。
  香港可供發展地產的土地稀少,政府奉行高地价政策,數十年來,香港地价樓价一直處上升趨勢。香港的超級富豪几乎是清一色的地產商或是兼營地產的商人。在本世紀早期,先施的馬家、永安的郭家是香港最富有的華人家族之一,現在家族財產卻遠遠落后于地產新貴。
  和田一夫來港經營,地產是他的主攻方向之一。
  1990年起,和田一夫一反租店開店的傳統做法,兼定買店開店的新路。他先后斥資13億港元,購入匯景商場、嘉湖商場、澳門新口岸商場,總樓面62万平方英尺。
  匯景商場、嘉湖商場為長實系發展的物業,和田一夫十分看好李嘉誠開發的藍田、天水圍地產的前景,很爽快就買下匯景商場和嘉湖商場。据和田一夫自己介紹,匯景商場的4層5層留以八佰伴開設超級市場,1一3層向銀行、麥當勞、專門店、酒樓、娛樂場出租。匯景商場的招租結果及租价水平,沒有預期的那么好,和田一夫沒過多久便出售了部分的單位,套現1.36億港元,獲利3000多万港元。
  而天水圍嘉湖商場招租更顯冷冷清清。1993年4月,和田一夫還不等超級市場開張,就將整幢嘉湖商場賣掉,由新北江公司接盤,改名為新北江商場。八佰伴天水圍分店則向新北江公司承租。
  据和田一夫自己介紹,八佰伴澳門分店的舖面為八佰伴集團自購擁有。所處的商場,為澳門最大的商場建筑,樓層4層,附有大型停車場。
  1989年,和田一夫向惠泰置業商議購入會展中心49—50層的寫字樓,价錢才2.2億港元。和田一夫將此作為集團總部,還附設招待貴賓的“万有樓”。1994年5月,財政窘迫的和田一夫決定把這項“象征香港信心”的物業賣掉。接盤買家是印尼財團高鼎公司,售价為5.6億港元,八佰伴可獲利3億,轟動香港(注:最后交易未完成)。
  和田一夫頻頻買進賣出,并且是低進高出,人們無不相信他做地產也是個高手,不亞于他經營百貨的智慧。
  其實,和田一夫出賣物業資產,實在是有几分無奈。不過,這确實是緩解眼前財政危机的好辦法,和田一夫雖未像那些地產朋友那樣牟巨利,盈利還算不菲。
  和田一夫在海外投資地產最引人矚目。八佰伴集團在紐約、芝加哥、溫哥華、吉隆坡、新加坡、倫敦共擁有樓面積279万平方英尺。香港中環的22層的華人行大廈,樓面積為24万平方英尺。八佰伴在海外六城市擁有的物業面積,相當于11幢華人行大廈。
  八佰伴集團遷港后,獲得如此惊人的發展,取得如此顯赫的業績,是建立在負債發展的基礎上的。1993年,八佰伴國際負債總額為22.58億港元,八佰伴香港為8.78億港元,歡樂天地負債為8600万港元。
  負債發展是現代公司的常規之道。一般認為,資產負債率3成為安全,達到5成就危險,而八佰伴在未走下坡路時,負債率可能已接近10成。
  八佰伴哪來的這多資金?
  据和田一夫稱,他將他家族及集團的11.5億港元資產全部帶來香港。這對和田一夫的浩大計划來說,只是杯水車薪。八佰伴集團的借款,主要靠以匯丰銀行為首的銀團。另外,日本的關連銀行也給了一定的支持。
  但是,日本的銀行,對和田一夫的大舉擴張持批評態度。銀行家們或當面、或在電話中對和田一夫嚴厲訓斥。日資銀行的大部分對八佰伴關閉水喉(停止放款),到1992年,八佰伴的主要日本關連銀行如東海銀行、日本長期信貸銀行、住友信托銀行,宣布放棄原先好不容易爭取來的客戶八佰伴。
  和田一夫說:“沒有銀行,我們也能夠發展。”
  于是,八佰伴在日本股市大量發行可換股債券,結果到期的債券變成了一触即爆的定時炸彈。
  以上是對八佰伴集團,在1994年前在香港的不同尋常的表現。以下几章,將陸續介紹八佰伴集團在海外、在日本、在中國內地的作為。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