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一章 呱呱落地 滋事生非人堪憂


  他的童年顛沛流离,游及半個地球。敵机壓頂,人們避之不及,他卻爬上房頂戳机叫罵。他的血脈奔涌著不安份的血,膽大妄為,滋事生非,是匹驁烈羈我的小野馬,家人管束不住,終落得個“飛仔”的惡名。

  1940年,日本吞噬了大半個中國。戰火連天,民不聊生,劇壇肅殺。身為粵劇名伶的李海泉舉家從日軍鐵蹄下的廣東逃到香港。
  香港一隅偏安。然而,日軍對香港已成蟹鉗之勢。粵港交界的北側,太陽旗獵獵飄揚。日軍的巡洋艦航抵維多利亞港灣,作焙耀淫威的“外交訪問”。
  香港危机四伏,人心惶惶。
  李海泉攜妻去了万里迢迢的美國。當時,美國遠离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是各國難民的避風港。李海泉赴美,与其說是逃离戰火,不如說是發展他視為生命的粵劇。
  這就是李小龍之所以出身于美國的背景。
  1940年11月27日,美國舊金山唐人街的中華醫院,住著一位歐亞混血的婦人。她就是李小龍的母親,名叫格麗絲·李。格麗絲是香港已故殷商何金堂之女,何東爵士之侄女,她的中文名字叫何金棠。何金棠自小生活在上海,19歲時來港,遇到在港演出的李海泉,遂結為伉倔。
  何金棠生下李小龍時,丈夫李海泉正遠在9000里外的紐約中國城戲院演出。
  紐約的唐人街是美國最大的華人社團區之一。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由移民組成的國家,有世界民族大熔爐之稱。中國最早的赴美移民,是賣去修筑橫貫美國大陸東西鐵路的勞工。工程峻工后,中國勞工留下來,以其獨特的方式生存——主要是洗衣業、飲食業。勞工攢下錢,便回唐山(中國大陸)娶妻帶回美國。這种狀況一直延續到1924年美國政府頒布移民管制法禁止東方民族移民為止。其時,紐約、舊金山、洛杉礬、芝加哥等十多個城市已形成穩定的華人居住區,人口總計35万。唐朝是古代中國的鼎盛期,華人以唐人自居,社團區便稱之為唐人街。唐人街极富中國文化特色,早期移民多來自廣東,這种文化故又极富廣東特色——粵劇便是華人津津樂道的文化娛樂。
  李海泉隨團巡回演出,將身怀六甲的妻子何金棠留在舊金山,實出無奈。他不演出賺錢,一家人的生活就毫無著落。因此,住在醫院待產的何金棠感到孤立無援。
  27日這一天,何金棠生下一個男嬰,這距离她上一次生產僅13個月,這也是她所生的第四個孩子。李小龍呱呱落地,給寂寞的何金棠帶來一陣欣喜和寬慰。多年后,李老太太回憶當時的情形說:“小龍是上帝賜給我的守護者,他令我感到安全。”
  何金棠給這個男嬰取名為李炫金。“金”為舊金山,又泛指美國;“焙”便是名揚和焙亮之意。李炫金這個名字只保留了几個月便改掉了。李老太太多年后解釋道:“原因是他的名字与已去世的爺爺相同。”不過,30年后的李小龍的确應靈了他最初的乳名,名炫了美國。
  當時華人醫院的護士小姐認為應該給這男嬰取個比較美國化的名字,便為他登記為布魯斯·李(Bruce lee)。這名字至何金棠离開醫院便停止使用。李小龍13歲時進入香港的一所英文學校,重新使用這個“洋名字”。他18歲重返美國求學謀生,也常使用這個名字。
  李海泉赶回舊金山,与妻子商量改掉李炫金這個名字。在西方人的意識中,后代沿襲祖先的名字是一种榮耀,而東方人卻認為是犯了大忌。于是李炫金改為李振藩,而在為這個男嬰申報戶籍時,則用布魯斯這個英文名字。
  李小龍在家排行老四,他上面有一個哥哥、兩個姐姐。早他出生前,有個哥哥生下來,便天折了。按照迷信的說法,是給鬼魅捉去,此鬼專捉金童。因此,家里人都叫他小鳳——一個地道的女孩子的名字。家人還給他戴耳環,穿花衣,扮成女孩狀。目的是混淆鬼魅的視听,使其辨不清男女,而僥幸生還。事實上,李小龍幼時好動頑皮的性格,跟小鳳之名大相徑庭。
  李小龍之名是他回港后做童星時取的。他生在龍年(庚辰年),恰巧也是生在辰時(生肖与地支對應,辰即龍),一位漫畫家袁步云便給他取了個藝名——李小龍。
  當時李海泉僅在家中呆了少許日子,又行色匆匆隨團在美國巡回演出,妻子和家小仍留在舊金山的唐人街。

  翌年——1941年3月底,李海泉舉家返回香港。原因是粵劇的觀眾多限于廣東籍的華人圈內,天地太小;另外,日軍与英軍雖呈對峙之勢,香港仍太平無事,日本撒出和平煙幕,蒙騙了眾多的港民乃至港英當局。港民仍按照固有的方式生活著,李海泉仍忙于演戲。
  風云突變——1941年12月8日凌晨4時45分,日本海軍航空兵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同一天的8時30分,42架涂有醒目太陽旗標志的轟炸机及護航机突然出現在九龍啟德机場上空。5分鐘之內,英國皇家空軍的飛机殘骸遍地。之后,日本轟炸机對港島進行了轟炸,硝煙彌漫,一片混亂。
  李海泉一家躲在屋子的最底層。格麗絲·李按照天主教徒的做法祈禱上帝,而信奉佛教的李海泉則燒香拜佛。
  日本正式對美英宣戰。在港的500名中國士兵和兩個營的英軍同入侵的日軍展開浴血奮戰。11日,中英混編的守軍軍官全部戰死,士兵所剩無几,被迫從九龍撤至香港島。25日,英軍投降,香港淪陷于日本的鐵蹄之下。
  港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通貨膨脹,糧食匱乏,人們紛紛逃往台灣、澳門等地避難。香港人口,從160多万銳減至60万。李海泉一家沒走,他已經舉家出過遠門,備嘗顛沛流离之苦。他相信佛祖,佛會保佑家人的平安。
  李小龍的童年是在急劇的動蕩中度過的。他年幼,不諳世事,戰爭對他成年后的成長,末形成什么影響。當時的李小龍營養不良,卻活潑好動,且天不怕地不怕。那時大人用來或嚇唬小孩的靈丹妙藥是說:“日本飛机來了!”再頑皮的小孩都會嚇得乖乖不動。此方對李小龍則不靈,他照常撒野。有一次,他竟爬到三樓頂層,站在走廊的牆上,揮拳對著低空飛過的日机叫罵。据与李家為鄰的長輩回憶,何金棠嚇得一臉蒼白,李海泉气惱地打他的屁股。李小龍仍頑性不改。
  1945年8月14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翌日,英國太平洋艦隊駛進香港維多利亞港。港督府上的太陽旗換成米字旗,香港又恢复為英國直轄殖民地。
  戰后,香港重建家園,步入經濟恢复期。港英政府對大米實施配給制,并對主要副食品進行限价。港民生活得到基本保障,逃离的人們紛紛重返家園。至1949年,因戰局變化,大批的大陸人涌入香港,造成香港人口急劇膨脹,超出戰前的總人口數。
  戰后,李家在九龍定居下來。父親、母親、姐姐姬格蕾絲、費芙、哥哥彼得(李忠琛)、弟弟羅勃特(李振輝),全家共七口人。50年代,父親李海泉成了著名的粵劇丑角,收入漸丰,加之母親何金棠出身名門,李家屬香港上層社會。家庭生活穩定且安逸,卻又常因小鳳而鬧得不得安宁。
  李小龍的哥哥,后任香港皇家天文台助理台長的李忠琛,回憶起李小龍童年的生活,有這樣一段敘述:“每當他老老實實地坐著的時候,人們就會認為他一定是病了。他好玩好動,永遠在跳著、說著。
  他還喜歡惡作劇,耍弄人的花樣層出不窮,對象由家人至仆人差不多無一幸免。
  “他雖然胡鬧,心腸卻很好。曾有一日他憑窗看街景,突然間發足奔出大門,全家都為他這舉動愕然,當大家走到窗前看他又在搞什么新花樣時,卻原來有一個盲人在過馬路,而馬路前面剛在修路,掘了一個大洞。李小龍恐怕那盲人失足掉下地洞,故見義勇為,引領他過路。”
  尤其使家人擔憂的是,李小龍出門滋事生非,把比自己大好几歲的大孩子打得頭破血流。鄰里,還有不認識之人來李家告狀。李海泉總是訓斥儿子。李小龍倔強道:“我打的是坏人!”
  且不論儿子“動武”是否有理,父母皆是信教之人,恪守“与人為善,自律其身”的信條。他們不能容忍儿子這般胡鬧,多方管束。
  事實證明,父母無法管束住這匹驁烈不羈的小野馬,便隨他去。隨著年齡的增長,十九歲的李小龍,漸成了九龍街頭遐邇有名的“飛仔”(阿飛)。
  ------------------
  小勤鼠書巢 Luo Hui Jun 掃描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