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十五章 暮色中,彭德怀穿一身棉布軍裝走向那座簡陋的茅屋


  彭德怀司令員回國向毛澤東主席述職后,于三月九日返回朝鮮前線,當時正值敵人“撕裂者行動”開始,全線發起進攻。彭德怀司令員按照毛澤東制訂的“堅持長期作戰、輪番作戰的方針”,命令部隊主動放棄漢城,采取運動防御,逐步向北撤退。不久,又將楊得志指揮的十九兵團和宋時輪指揮的九兵團主力做為第二梯隊投入防御戰斗,大量殺傷了敵人,最后將敵人的進攻勢頭阻止在開城、漣川、芝浦里、華川、楊口至杆城一線,完成了爭取兩個月時間以掩護第二番作戰部隊全部到達的任務。
  四月中旬的一天傍晚,在志愿軍司令部附近的一間茅屋里,聚集了二十多位戰地記者,大家就著一盞馬燈和几只蜡燭的亮火,各自攤開了采訪本,等待著彭德怀司令員。
  ——應記者們的要求,彭德怀同意給大家講一次話,開一個小型的戰地記者招待會。
  蒼茫的暮色中,彭德怀身穿一身棉布軍裝,走向這座簡陋的茅屋。站在門口的兩個記者同彭德怀打了照面,舉手敬禮。彭德怀點點頭,走進茅屋。這些戰地記者們都知道彭德怀的脾气,大家沒有鼓掌,沒有擁上去握手,只是原地站起,親切地注視著司令員。
  主持人向彭德怀簡單介紹:來的大都是新華社的隨軍記者,還有宣傳部和志愿軍報社也來了几位。
  “噢,都是我們軍隊的筆杆子嘛!”彭德怀說,“大家坐吧。”
  在昏黃的馬燈的蜡燭光亮中,彭德怀坐著一條長板凳,臉對臉地和記者們交談起來,看去好象在敘家常。
  “……党的記者,是政治指導者,思想指導者,要宣傳和歌頌我們的戰士,暴露美帝和李承晚。……要歌頌革命英雄主義和國際主義,重點表揚士兵群眾,也聯系表揚軍事指揮員。比如張仁初和李耀文指揮二十六軍,在扼守七峰山、海龍山戰斗中,与敵人反复爭奪十一次,代价較小,殺敵一千多名,還創造了一個班以反坦克手榴彈擊毀敵人坦克九輛的戰例,這就要既寫戰士的英勇,又寫指揮員善于開動腦筋和靈活指揮。當然,寫干部,著重寫下層。還要寫与戰爭有關的人員。有一個女同志,一個晚上背八九十個傷員上汽車,不簡單,要表揚……不過,新聞報道要合乎事實,夸大了事實就不好。比如我們一個排殲滅敵人一個排,是偶然的呢?還是別人已經流血?你這里沒流血,正是因為別人那里流了血。片面寫不流血,會引起輕敵情緒。為了說明戰術的巧妙,卻忘了另一面。敵人那樣好打,還抗美援朝干什么?”
  “新聞報道要嚴肅一些。不嚴肅的報道,不很多,也有。關于毒瓦斯的報道我就怀疑。中了毒,几個鐘頭就好了?個把炸彈損失小,政治影響損失大。這是常識,要鬧笑話。我們的指揮員有社會常識,但缺乏全面的科學常識。記者們要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斷……”
  “舉例,要舉一般的。過去李太白喝酒,卻不能說四川人都喝酒。說山西人會做生意,狡猾,哪個商人不狡猾?‘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武漢三鎮,小陸碼頭,買賣人多,但只是湖北某一小部分人,不能代表漢口人,更不能代表三千万湖北人。這是看問題的方法。党的記者,不僅要有好人之心,而且要有科學態度……好,我先講這些,大家有什么問題可以提問。記者招待會嘛,我要招待招待你們。”
  一位記者提問:朝鮮戰爭前途如何?會不會打第三次世界大戰?
  “我看,美國戰爭准備不充分,如武裝日本,武裝西德,和平工業改軍事工業,都不夠,害怕打,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局部戰爭,在一定時間內,對敵人還是有利,這一點過去看得不清,說得不充分……美國何以支持陸上戰爭?优勢只有一點:裝備、技術,這些不能忽視。馬歇爾說,一九五一年可動員三百五十万兵力。從這方面看,戰爭帶有長期性。它的主力還能和我們打,就不會和平。美國能相對持久,這和日本、德國不同。美國的資源比以往帝自主義國家都多。此外敵人都是缺點。非正義性,這是敵人發動戰爭的致命弱點。如果我們有敵人的裝備,早就解決了。外電評論說‘中國人勇敢!’我看不一定,蔣介石的兵就不勇敢。列宁不是中國人,列宁就很勇敢。……我們是正義的,人民擁護,因此積极、勇敢。美國現在吹裝備強,可是過去美國南北戰爭,北美裝備比南美差,還是北美打敗南美。可是杜魯門要是這樣想,就不會在朝鮮打了。”
  另一位記者問:不久前杜魯門撤了麥克阿瑟的職,彭司令員對此怎么看?
  “首先是因為他打了敗仗。仁川登陸后,杜魯門怎么不撤他?還給他授勳?正是由于我們的胜利,促使美帝內部矛盾激化,才狗咬狗。”
  有位記者問:美軍能否登陸中國?戰爭會打多久?
  “能否登陸中國,還要看,不能肯定。我們胜利越大,可能性越小,胜利越小,可能性越大。蔣介石打打游擊是可能的。戰爭打多久,很難說,要立志長期,爭取短期。敵人很多,不可能一下子消滅几十万人。我們沒有大量飛机、坦克和炮,只能采取削蘿卜的辦法,一次搞掉他几万,不可能一网打盡……兩年打不完打三年,兩年能打完就不打三年。要穩,不冒險。如打得很疲勞,敵人來個登陸,還不是几個跟斗翻過來!咱不上當,當初漢城也是它不要才去占領的。”
  有位記者問:我們將來去不去釜山?
  “朝鮮是狹長的半島,兩邊一夾,不能不回。我們沒海軍,空軍也不行。超過美國——十年八年不要作這個幻想。前途是光明的,就是現在還不太好,將來吃西餐,現在還得吃小米,不吃就餓死,還吃什么將來的西餐?”
  有位記者問:敵人會不會采取登陸作戰?
  “有可能,但不怕!在戰略上沒問題。在我們這一代把階級打平好不好?美國要敢冒險我們就有拿破侖的雄心。中國從來沒有今天這么強大,內部空前團結,比‘七七’事變不同,世界人民力量那時候是劣勢,現在是优勢。要中國亡國,這絕不可能!安南、朝鮮也不可能!現在朝鮮的作戰部隊,我從裝備到人數是劣勢,但這不會長,我們要增加。英法看到這點,怕戰爭擴大,陷在中國不行。蘇聯還擺在旁邊。路透社、法新社叫得最厲害。我們有人看不出這一點,國內資產階級也看不出,但是英國看得出:進攻中國就是戰略上的失敗。我們要加強信心,撤出漢城、放棄三八線是為了爭取主動。資產階級要怀疑,你不能強迫他不怀疑。你叫他不怀疑,他硬是要怀疑,我們不能強迫不怀疑,但是還是要說,叫他不怀疑。江西老表有句話:‘你不害怕我害怕!’這句話很深刻。党內領袖也是經過無數次怀疑才建立威信。總之,朝鮮戰爭很艱苦,困難很多,但前途是光明的,胜利要靠爭取,沒有便宜可撿。”
  最后,一位記者問:第四次戰役戰果如何?
  “現在還沒有統計上來,不准确我不能說,過些天會公布的。不過,我知道一點是准确的,四次戰役殲敵數,比前三次戰役加起來的總數要多……當然,這是我們付出代价換來的,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不久,新華社向全世界播發了如下電訊稿:“新華社朝鮮前線四月二十六日電: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本月十一日至二十一日的作戰中,又殲滅了敵軍五千人以上,其中絕大多數為美國侵略軍,約占四千五百名。至此,敵軍從本年一月二十五日發動向北冒險進攻以來,在將近三個月中,損失的兵力已在七万人以上。”

                    1989年5月——1990年4月。

                      寫于北京六里橋

  ------------------
  書海网書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